•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已完结

主演:弗兰·勒博维茨,马丁·斯科塞斯,Michael Alexis Palmer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剧照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1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2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3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4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5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6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13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14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15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16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17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18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19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Netflix纪录剧集《假装这是座城市》(Pretend It' s a City)聚焦作家、评论家弗兰·勒博维茨,看她游走纽约,发表对一切事物的看法(“我充满了各种看法”),和她心中的纽约生活是怎样的(“纽约的千万人中,唯一一个看着自己在往哪走的人就是我。我要起草一份宣言,标题是‘假装这是座城市’”),有趣。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新媳妇来了政界小人物第六季约会专家星际探索(国语版)女囚犯 第四季秘密防御数码宝贝7:宇宙应用怪兽神偷奶爸2终极台风高兴遇见你寻找莲花生大士狙击精英之纳米危机二流太傅苏镇巫女凸变英雄X日语背叛师门国语中国乐队恋爱喜剧守则失控的陪审团湾湾暖辰光状王宋世杰之时空探案狭小的世界深宅构筑冒牌上流玛莎·斯图尔特自传如果蜗牛有爱情2023

 长篇影评

 1 ) 美词佳句摘抄

会一边看一边更新这一篇的。

Ep1

1、

被问及自己是不是一个自命不凡的人:

(提问原话是 "Do you tend to look down on people?" 毫无意外的,Fran把它改写成了更直白的自问——"You mean, am I a snob?")

"There are certain kinds of snobberies that I think are bad - of course those are not the kind of snobberies I have."

她的snoberry和对方家境/学校/背景无关,但和对方的意见是否与她一致有关——It has to do with "do you agree with me on this?"

"People frequently irritated... not irritated. it's too mild of a word...infuriated by me. It does somewhat surprise me, because so what? Like who am I? Am I making decisions for you? I'm not in charge of anything."

"I can understand people being angry at me when I say things like 'ppl should do this' if people thought that I could change it: But if I could change it, I wouldn't be so angry."

"The anger is, I have no power, but I'm filled with opinions."

感觉Fran说出了评论家/知识分子的存在价值——我每天对公共事务表示意见:“我认为如何如何”。但作为一个普通公众,你不应该对我生气,因为,我其实没有权力要求你如何,我不是在位的人,我不是那个能改变现状的人。如果你对现状不满,在位者、有能力改变现状的人应该承担你的怒火。

我的愤怒恰恰在于,我无权改变现状,但我却意见超多。

(我的理解,评论者和公共空间的讨论的意义在于提出异见。有权力的人的意见应该被审慎对待,while没有权力的人的意见应该得到更多的渠道去发布传播。)

2、

说纽约市长是份很难的工作:

"So it should be split in two, and I would be the night mayor."

(谐音梗大户:night mayor = nightmare)

3、

说纽约是个很难afford的地方,yet so many ppl come live here:

"You realized it's so hard to live in New York, that when people say:' Why do you live in New York?' you really can't answer them, except you know you have contempt for people who don't have guts to do it.

'You live in a place where things are just easily done, where ppl are nice to you, where no one's trying to cheat you every five seconds. You call that grown-up life?'"

纽约生活不易,但正因此,住在纽约的人都自我感觉良好了很多——我在纽约都待下来了,谁要去你们那些破乡下地方过舒服日子?

(所谓new york tough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没有来由又很有来由的自信和不屑)

Ep2

1、

说到为什么自己决定不当艺术家:

“You decided not to be an artist. Too pleasurable, Fran.”

“It’s like when people say, ‘Why are Jews not allowed to eat bacon?’ And I always saying, ‘Too delicious.’”

因为干一个事的感觉太好了,所以我不能干这件事。就好像pleasure是恒定的,不能太放肆。或者在一件事上享受到太多,就会太快被花完

(莫名感觉犹太人和某类传统中国人又多了点相似…)

2、

被问到纽约有什么在吸引年轻人一茬茬来:

“New York. That’s what here. I mean, what’s not here? That’s the way to look at it. Wherever you are from, that’s not here.”

然后说她这个年龄段的人来纽约,是因为是gay(只有纽约最包容那时候),于是导致了gay的聚集:

“...creates the density of angry homosexuals, which is always good for a city. There’s nothing better for a city than a dense population of angry homosexuals.

and at a certain point, they became very happy homosexuals when they found out, ‘it’s so fun here!’”

3、

说到电视上播音乐会演唱会时,她总是很在意观众——观众听到一首歌,尤其如果是年轻时流行的歌,会那么快乐,回忆起以前的点滴:

“No one is loved like musicians. Musicians are loved by people, really loved, because they give them the ability to express their emotiona and their memories. There’s no other form that does that.

I mean, I really think musicians, probably musicians and cook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most pleasure in human life.”

拿自己举例,年轻时爱听Moton:

“Do I think Moton is the greatest music that ever made? I don’t. But if you ask me ‘The second you hear this, do you feel happier?’, I do.

I mean, music makes people happier, and it doesn’t harm them. Most things that make you feel better are harmful. You know, so it’s very unusual. It’s like a drug that doesn’t kill you.”

(这段话真是直戳我心:怎么会有人不爱音乐呢?It’s like 灵丹妙药!

Ep3

1、

说到早上6点准备出门赶飞机,遇到住同一栋楼的邻居健身回来:

"I was in the lobby with luggage at 6 in the morning to catch a plane, and someone in my building, at 6 am, they come back from gym. Well that's why they have money.

On the other hand, you call that a life?"

(这种想法简直世另我。每次看到老板/有钱人认真工作疯狂加班,我就不禁开始思考,是不是他们因为这么刻苦才成为了老板/有钱人...但同时又觉得 何必呢...)

紧接着邻居问她是不是要去度假,Fran心想are yyou insane?,因为乘坐交通去别的地方对她来说不是愉快体验,她出行是为了赚钱。相反,她赚来的钱是为了花在这里,花在这个公寓楼,花在她所再这里拥有的的生活上:

"If you see me with luggage at the lobby, I'm going to make money, okay? I'm not going to spend it. I spend it here. Here's where I spend it. I get on the plane. I go to places. I make money. The money comes back. I give it to the building. I stay in the building.

It's like I earn the money so I have this home."

"I have to keep going out so I can stay here. But as far as wanting to go places, I can't believe people do it for fun. When I at the airport, I see ppl going on vacation. I think, 'How horrible could your life be?' Like, how bad is your regular life, that you think 'you know what'd be fun? Let's get the kids, go to the airport, with thousands pieces of luggage, stand in the lines, be yelled by a bunch of morons, leave late, be squished all together, and This is better than our actual life.'"

(另一种看待旅行狂热的方式:现实生活太没有意义,以至于你愿意忍受舟车劳顿去逃离)

 2 ) 纽约犹太知识分子的魅力

在看之前本来没有对这部纪录片有太多的期待,只是在一个没有安排的周五晚想着随便看看吧,没想到会意外的见识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灵魂。每一个吐槽都直击我心,当听到Fran吐槽纽约地铁时,我只能是会心一笑,原来大城市地铁都是这样的呀,Fran仿佛就是女性版的伍迪艾伦,但是更有趣而且没有了伍迪艾伦的一些油腻,就连已经功成名就的马丁大导演在片中也是仿佛“只要Fran呼吸,马丁就会大笑”

金句啊!

Fran在纽约的街角

正如她在片中所说的,人们总是会喜欢自己年轻时候的音乐,因为会让他们想起那段欢乐的时光。曾经我住在慕尼黑的时候和一个正在攻读数学博士的来自纽约的特别聪明的犹太男孩子约会过,他也是这样傲慢不羁,最开始也会觉得他是一个Snob,很讨厌又自大,也喜欢说些看似刻薄但是又一针见血的话吸引你的注意力,还记得他推荐给我的第一部他喜欢的电影是 Metropolitan,是一部关于纽约生活圈的小众电影

这部电影虽然不太有名,但在他的讲解下给了我对于纽约犹太知识分子圈里的氛围的了解开了一扇小门

,也惊叹于他的说话风格,因为说的太快总是显的我雅思8的英文是三岁水平,但慢慢习惯了以后,也总是会看见他就笑,以至于他开始显摆自己家世不凡的时候也会觉得他可爱,总而言之是一段很快乐的交往。

所以当在Fran开始说话的时候,在慕尼黑的那一段时光仿佛就在脑海里被挖出来了,再加上Fran毕竟岁月积累下来的更多wit,听她讨论everything简直就是在慢慢的喝一杯调制好的水果鸡尾酒,实在是一种极大的精神享受。

列举一些觉得很有意思的她的Quote:

“How can one learn a sense of humor?"

"How can you acquire a sense of humor?The same way you acquire height."

"One thing about the talent is that is absolutely randomly distributed throughtout the population of the world.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anything.You cannot buy it.you cannot learn it,you cannot inherit it,it's not even genetic .It is just sprinkled like sand around the world,and it could come up anywhere.

感觉Fran认为才华和幽默是一种天赋,这一点我觉得我认同她,相对于现在的都是以”资本“上位的时代,好看和有趣的人越来越少,没有人去花心思寻找,而是更愿意去给大众洗脑告诉别人什么是美什么是有趣的。

Fran也爱对自己吐槽,吐槽自己以高价买了纽约的公寓,但买了以后就跌了,但是她的公寓也实在是。。。太美好了吧

反正我要是在纽约拥有这样像图书馆一样的公寓,I don't know what to expect for rest of my life.

希望自己在老了以后也能保持Fran这样的精神气(虽然差距太大不太可能)

 3 ) 关于BGM

喜欢Fran 喜欢里面的声音,收集了电影里的音乐歌单 :分享Romainkai的歌单《Pretend it’s a city 假装这是座城市》http://music.163.com/playlist/5463353071/19448639/?userid=19448639 (@网易云音乐)

 4 ) 我期待看到的女性公众人物形象

这是一篇3.8妇女节特辑,关于《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的影评。

她是谁

Fran Lebowitz (1950年10月27日-)

美国作家、演讲家、业余演员,她也是女权主义、同性恋,她为Aids群体发声,评论是她的工作。代表作包括《都市生活》(Metropolitan Life, 1978年)和《社会探究》(Social Studies, 1981年)。

这部传记式纪录片由Martin Scorsese导演,每集30分钟左右,共7集。每集围绕一个大主题,以和Fran对话或采访的形式,讨论她的人生哲学。

纽约一直是Fran创作的母题,因此纪录片也围绕纽约展开,从艺术、大都会交通、金钱物质房产、谈到健康、书籍、生活等等。Fran因幽默讽刺的谈吐并总有新观点和视角出名,幽默却不浅薄或讨巧,这部纪录片也将她的此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全程小Trick不断,全剧总会伴着着Martin或观众的笑声,看到有个短评是“一直担心Martin会笑背过气” 觉得太可爱了哈哈哈。

Reviews

第一个印象深刻的点是Fran谈及很多对年轻人的观点,比如地铁上所有人都在看手机,路上总有一心多用,描述精准、充满画面感,Fran另一个特征是她很抵触互联网技术,她从未拥有过打字机、电脑、手机。

关于她对Judging的看法也让我非常有感触,现在的网络环境让很多人失去了这一技能,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不再评判。评判从不是坏事,糟糕的是不会正确的Judging,我们更应该评判的是作品本身,而不是作品背后的人。

Fran讲故事的能力真的太强了,当然她也说,很多人问她如何变幽默,这就像成年后要长个一样难(So I quit immediately hahaha!)。她总会对那些看似习以为常或被认为理所当然的现象发表观点,在她的描述下,才醒悟该行为有多么不可理喻。

Fran热爱写作,但是当她发现写作变成工作时,就不再热爱工作。她说她唯一想做的事是成天躺在沙发上阅读,但是没有这种工作,如果有的话她早就有钱买房子了。看到这里我真的笑出声,好的全世界的打工人都一样,我心满意足了(不是

艺术的慰藉从来不是让人大彻大悟,让我们对生活多一点点热爱、反思和精神被满足的愉悦,这就够了。

不得不说,整个纪录片我最最最喜欢的还是最后一集Library Services,Fran探讨了书籍对她的意义,Fran说“无论你是谁,你拥有的只是自己的人生,但在书中,你有无数种活法。对我而言,读书是一种变得富足的办法,也许这就是我从不关心钱的原因。因为只要你能读书,你就会非常富有,我的意思是,如果你一直读书,就不会想金钱,金钱不重要,但读书就很重要。”

“说话前先思考,思考前先读书”这点对年轻人更加重要。

我期待的女性公众人物形象之一

观看传记作品,比起共鸣,我更期待的是了解我未曾经历过的生活方式,作为探索更多可能性的范本。从第一夫人Michelle Obama,火遍文化圈的埃琳娜·费兰特,到学术圈的上野千鹤子,我总是期待在公共作品中看到更多元的女性形象,她们的成功不是基于完美的身材,我指的是,不像超级英雄电影或综艺节目中的女性,身材姣好和貌美是作为成功女性的必要条件。Fran在出版第一本书并且走红后,她的穿搭也成为她的icon之一。

每次看到她慵懒地坐在椅子上畅所欲言,说起她20出头刚在纽约当司机的日子,那一刻我明白,她始终是自由的,身体上精神上都是,没有什么能禁锢她,哪怕纽约本身。

此外Fran作为女权主义,也谈及了对#MeToo的看法。

一直认为20世纪后半叶很有魅力,那个时代造就非常多有创造力的艺术家,Fran便是其中之一,当她在回忆80年代的事情时,我发现她从未衰老。

Here's toToniMorrison

Fran和Toni Morrison一直是非常好的朋友,这部纪录片也是为了纪念她,在全剧快结束时出现“In loving memory of Toni Morrison”,那一刻我热泪盈眶。

Toni Morrison:“When you get these jobs that you have been so brilliantly trained for, just remember that your real job is that if you are free, you need to free somebody else. If you have some power, then your job is to empower somebody else. This is not just a grab-bag candy game.”

致敬 Toni Morrison.

祝所有女性节日快乐

The End.

 5 ) 有趣的灵魂不在乎年龄

说话前先思考,思考前先读书/《Pretend It's a City》

喜欢这个女人, 喜欢她中性gentlewoman的行头和袖口上考究独特的袖扣 喜欢她走路的腔调 喜欢她坐下来翘起的腿(永远都是不羁的直筒牛仔裤和马靴) 喜欢她对骑车不看路的人竖中指的态度(我20几岁的时候也愤怒过...) 她总是时刻在表达自己的想法,立场,虽然对很多行为和现象不感兴趣,不理解甚至愤怒,但依然愿意去探究其他人这样的原因,她只是捍卫她认为对的,却也能用诙谐有趣的方式陈述她对当下现实的愤怒 她总是清醒/犀利并保持自我感到舒适的距离观察这个世界,观察着街上行色匆匆插肩而过的人们... 有趣的灵魂不在乎年龄,虽然她比我父母还年长一些

小小的个子/坚定的背影

定制黑西装+考究绅士白衬衫+水洗牛仔裤+马靴+长柄黑伞

辨识度的五官/硬核自来卷

复古玳瑁眼镜

不离手的烟

条纹+条纹

 6 ) 推荐13部关于纽约的电影

8.0 纪录 纽约街景地铁景象画外读信 信中的人情冷暖与异乡画面交叠 对异乡的感受每分钟都太真实 写给母亲的诗 像是杜拉斯的影像书写 用声画对位展现浓烈乡愁

7.5 爱情文艺 献给雨天曼哈顿的情书 闪烁着梦幻光彩 对爵士乐的钟情 讽刺电影圈百态 十年来最刻薄最可看 就爱灰色天空和虚伪的人们 极尽浪漫与自嘲的剖析 质感轻盈又沉重

6.7 急救医生无力回天时的无奈崩溃 不再拘泥于救生才能打开心结 用通灵的眼透视挣扎的灵魂 纽约底层人民的血泪众生相 夜戏堪称典范 地狱般残酷而浪漫

6.0 童年 迷影博物馆听障 影像声音设计顶级 给默片和纽约的情书 彩色黑白两条线交叉剪辑 无声的倾诉很动人 奇巧而真挚

6.3 犯罪悬疑动作小说改 剧情人设到位气氛超棒 灰暗冰冷的格调 独具一格的惊悚气息 节奏优美人物塑造传神 细节处处体现90年代的纽约 小男孩极为出色 男主越老越有劲

7.1 犯罪悬疑人性黑幽小说改 拆迁故事 城市建基于罪恶的土壤上 复原50年代的纽约油彩饱满 爵士乐大赞 配乐与画面相互缠绕的段落太妙 妥瑞氏症演得神灵活现

6.8 将中产送回过去重审自我 少年向往中年的成就 中年追忆少年的轻狂 非常纽约充斥着小资的自恋和自怨自艾 嘲讽攀龙附凤现象更衬出真诚干事者的落寞

8.3 歌舞爱情 艺术家纽约生存写照 立意表演无懈可击 生活化贴近真实 感人至深久久难忘 人生态度令人感怀与热爱 主演全是96原卡

8.7 喜剧 电视剧版纽约我爱你 关于爱的8个真实故事 缘分奇妙至极 让人蠢蠢欲动有所期待 认清和找到自我 不管和谁在一起都不放弃自我 细节很动人

8.4 纽约色情产业浮世绘 自由放纵的70年代 商品社会脆弱的亲密关系 客观剖析底层被欲望驱使的人生 有种真实残忍的美感 露鸡比露奶多

7.6 爱情 12个短片 写给纽约最奢侈的情书 市井百态尽显其中 更具包容性风格更多元 用快节奏叙述自己的特立独行 段落之间缝合漂亮互有交错 极具文艺范又不乏浪漫气息

7.2 三段式文艺小品 三个纽约客的故事 风格各异个性十足 伍迪·艾伦最戏谑最生活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女儿的私人童话 马丁·斯科塞斯镜头音乐相得益彰真性情

7.6 喜剧默片 写给纽约的情书 献给默片的挽歌 旧事物拼命坚持也不免淘汰 小聪明的桥段结合的太微妙 细节充满创意和灵感 外景保留了大萧条前期的纽约

欲知片名,加入Q群:70字标签检索群(643753465)。

我给几万部电影做了标签,长度70字左右,能让人在1分钟内了解作品的优点,支持任何关键词检索。

 短评

算作是《公众演讲》的续集,但又因更长的篇幅与片集化而在观感上比前作更加放松和从容。依然不认为勒波维茨的讲演时时刻刻都闪耀着幽默与智慧,斯科塞斯在纪录片中也存在数次由无动于衷至附和表演性大笑的突然转变。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勒波维茨之口反观纽约这座伟大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两人对纽约的爱,通过对话引申出的电影、移民、出版、生活、建筑、出租车等等隶属于或私人或公众的调侃回想而显现。斯科塞斯继续在对话间穿插各种视频素材让语言描述变得具象却又是极个人的记忆速写,甚至还间接回顾了自己的迷影史与创作史,对《黑胶时代》首集曾展现过的The Mercer Arts Center倒塌事件的真实回忆,让斯科塞斯和他的作品成为了纽约的镜像存档,如同皇后区艺术博物馆中巨大的纽约微缩模型版图,他真的倾其一生热爱着这座城。

3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That’s why I live in beijing, but I already left it.对于那些想要逃离北上广,或者已经离开了的人,她一句话给出了继续留在这个城市的理由,“我来自一个环境和治安更好的城市”,在纽约寻求的不是低房价和舒适安逸。

6分钟前
  • 壶月
  • 力荐

好潇洒的对话,傲娇而不令人讨厌的妙语连珠,不同意这是self-obsessed我觉得这是self-sufficient

11分钟前
  • 头上长角
  • 推荐

看完后更喜欢的竟然是马丁,谁不想要一个笑得这么大声这么捧场的朋友呢!

16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对博学多才 每个话题抛过来都能金句频出 有意思的故事和际遇多得可以讲上几天几夜的没抵抗力 虽然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可能心气高/脾气怪到难以相处 但周末晚上打开网飞又不是为了找朋友 作为听众 这三个半小时我过得和老马一样快乐

17分钟前
  • 水包酱
  • 力荐

以为会以泪洗面,但是没有,一直很开心,直到最后一集纽约公立图书馆的镜头才绷不住了。纽约不是情怀,而是现实的存在,所有的烙印都无法抹去。Fran在体育那集有一句非常深刻的话,大意是,你应当直面的挑战,是那些你不得不做的事(工作、生活、活着),而不是你逃离这些后编造出来的目标和挑战。

20分钟前
  • leafalone
  • 力荐

从Fran开始卖弄她对手机的那点浅薄认知,就忍不住翻白眼。Come on!! 您都从来没发过短信,哪里来这么多仇恨呢?也是,马丁斯科塞斯都能交出像《爱尔兰人》那样老态龙钟的作品,完全可想见那一群人对当今时代有多么痛恨。这个时代或许没有那么好,但也绝没有那么糟。过分傲慢而又自我沉醉,全责怪科技吃人,其实是自己的好奇心早就死尽了。另外,别再吐槽时代广场了…多少人可能攒了一辈子的钱,才有一次机会来这看看。学学尊重人吧。

21分钟前
  • momo
  • 较差

snobbish in a good way......可以作为伍迪艾伦电影的替代

26分钟前
  • 隐隐
  • 力荐

我只有一个问题想问马丁,有那么好笑吗?

27分钟前
  • Drizzt
  • 推荐

可能这是斯科塞斯自《纽约黑帮》以后一直想做的事:喋喋不休地希望向世人系统地介绍纽约这个大都会。二人皆是知识分子,但即便从公共空间聊到私人空间,从电影、音乐聊到建筑、历史,始终还是一种陌生、异质的城市勾勒。通过电影这一媒介我们有幸见证了斯派克•李、伍迪•艾伦、吉姆•贾木许,当然还有马丁•斯科塞斯眼中的纽约,关于这座城市的传奇也将会一直书写下去。

29分钟前
  • Aloysha
  • 力荐

I hate money, but I love things!!!

30分钟前
  • oowwl
  • 力荐

太有趣了,真的好喜欢像弗兰这样的愤怒的人啊,愤怒的来源不是排他不是怨恨,而是来自对生活的热爱、观察以及对自己和社会(包括他人)的关系的反思!!!太棒了!!幽默又风趣,关键是真实犀利的让你无法拒绝她的愤怒哈哈哈哈。最后三集很出色了,真的是像在看Stand-up Comedy(而不是talkshow哈哈哈哈),非常喜欢Fran这种古板到和过去融为一体又能自圆其说的人

32分钟前
  • Herring
  • 力荐

The fact that Martin Scorsese's only role in this series is laughing is fascinating

35分钟前
  • 蓬茅下
  • 推荐

老马负责导演、制片和提供罐头笑声,太可爱了,我宣布他的形象必须立刻代替所有圣诞老人和肯德基上校。勒博维茨的姿态太纽约犹太人了,就连她在句子之间张开嘴、舌头搅动的方式都让我想到另外几个纽约犹太人;还让我想到Jesse在和Ezra Klein那期播客里谈到的犹太幽默(不只是幽默,而是聪明——除了“wit”似乎没有更好的词),一种历史性的自贬和傲慢并存,这同时也是一种“纽约性”,对自己生活的城市永远保持着“民族志式的凝视”,观察、提炼、解释、讽刺、评判并引以为傲。她还让我看到了宽肩外套和宽松牛仔裤脚垂在西部靴外面的魅力,而且年轻时也太帅了,看得我腿软。

40分钟前
  • 烤芬
  • 推荐

有才又自负的人是应该这样活着的。斯派克·李疯狂卖体育明星安利的样子真的是我一个体育狗都要看不下去了

44分钟前
  • 阿瞢
  • 推荐

谁会不喜欢纽约,谁不曾缅怀黄金时代呢。犹太知识分子式毒舌太对胃口了,拳拳到肉,固执得可爱。感谢Netflix让马丁老爷子拍讲究的纪录片继续焕发青春(bushi

47分钟前
  • 吴慢慢
  • 力荐

马丁这是把伍迪艾伦的班也给接了啊(另外他终于遇到比自己语速快的人了);纽约这城市就像老太太一样愤世嫉俗、尖刻直接、永远在咒骂抱怨,但底色仍然满怀斗志且乐观

48分钟前
  • Qtn
  • 推荐

不得不感叹 只有NYC才能产生出“女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这种物种。不知道她们是怎么做到把受过良好教育的下城精英范和波西米亚感杂糅起来 像是街角食物卖场里永远放在货架最高一排 永远不打折的蓝奶酪和鲱鱼罐头。味道冲 但极其昂贵。弗兰看起来就像桑塔格的姊妹 再加多一个安妮霍尔 是彻彻底底的纽约风味——我真是爱惨她们的长大衣里的马甲以及随意一句就能噎死人的witty remark了

52分钟前
  • 线团的花边
  • 力荐

谁不喜欢王尔德发型的毒舌犹太姬呢🥺

56分钟前
  • 秃头仙人锂宝
  • 力荐

有这么个朋友不拍下来的确不行

58分钟前
  • XU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