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看2又先把1重看了一遍,毕竟相隔5年,人物怎么看都眼熟,就是记不得情节。但当剧院的场景一出现,往昔看过的所有情节就都复了位。于是,在可乐可嗨可燃的一首首歌曲下,又重温了当年的激动。只是不曾想,这份激动并未在2中再次找到。人物还是一样的人物,歌曲还是一样的歌曲,但配方却少了最入味的那道。获得成功之后拥有更高更大的舞台远没有为了留下剧院不负父辈的倔强坚守和为了做真正的自己的孤注一掷更打动人心。于是,为了这个硬上弓的更高更大,人物被故事驱动,人物形象止步于第1部。在这里,我们再也体会不到Moon对剧场根植于内心的情感,再也感受不到Johnny对音乐发自内心的热爱,再也共情不到Ash勇敢做自己的飒爽。我们只能被看到被听到一首比一首好听的劲歌热舞和一波比一波惊叹的音乐舞美。耳朵和眼睛就这样被不断冲刷了100分钟后,伴随着字幕的升腾,我脑子里竟奇怪地想到:再过五年,我若重看2,定是连这些人物都要不记得了。
第一部我想给6颗星,富余的1颗星加到这部,使其成为4星。
第一部各条故事线的出场是加分项,这部直接站到第一部肩膀,不靠人物,纯靠故事并不容易。
期待低的好处就是 看到亮点就会加分,大概率要比从高期待的高分开始扣分,最后的得分要高,毕竟容易减到负。
如果有查重软件的话,这部剧情应该不会过初审
这部主要又引入了一个外冷的职场白领狗,一个万恶的资本狼,一头社牛本牛,最害羞的最先脱单的男友,和自己较劲的摇滚老狮。故事框架复制了上一部,一场海选戏开始,出现巨大危机,先靠瞒天过海,再靠心灵鸡汤过关,最后进行一场本不该存在的演出。
考拉加了两场玩命戏
我最喜欢的考拉这部有点被设计的有力过猛,一种为了票房什么戏都接的过气明星画面。这部里,最喜欢的场景是考拉在一个巨大的走廊中,等待白眼狼的生死质问,在扣门一刻接到电话,也只是无奈的说一句:我想现在不是谈论这个的时候。就像我父母被生活拷打,还在若无其事与我谈学校的事。我的英雄小考拉。
我想买个同款考拉娃娃,并希望没有第三部。
(有剧透,介意慎点)
“在我看来,《Sing》系列不仅仅是要给我们分享动听的音乐和一个幽默有趣的合家欢故事,它更是在用最简单的情节,教给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道理之一:如何追梦,如何成功。”
《Sing》系列作为最近少有的续作没垮掉的系列电影,这一次依旧没让我失望:歌曲的选择以及安排依旧恰到好处,同时配上虽简单但是不落窠臼的动人故事,依旧围绕着追梦与成功。相比于《Sing1》,《Sing2》将舞台从之前的小剧院搬到了更大的舞台,主角团追梦所遇到的阻碍更是和之前不是同等层次。那么这次,《Sing2》又想通过主角团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1.考拉巴斯特穆恩:我想,所以我敢;我敢说,所以敢做!
剧场的经理巴斯特先生不仅再次负责贡献了诸多笑点,他一贯的乐观精神也从第一部延续到了第二部。虽然平时看起来,他对谁都会摆出一副笑脸,对任何人都说“我能搞定”,但实际上作为剧院的经理,他身上的担子其实是最重的:他担负着所有人的梦想。有时,责任越大,会使我们变得更慎重;然而在巴斯特先生这里,责任大,更要无所畏惧。因此他才会不顾一切地夸下认识柯雷·卡洛威的海口,接下3星期打造一个完整演出的“不可能任务”。有时,其实我们缺少的就是这样敢于直面挑战、敢于冲一把的一腔孤勇,因为接下了极难的挑战,所以不敢停下,只能勇往直前,当终有一天我们暂停歇息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困难也不过如此。
2.考拉巴斯特穆恩:因为责任,我亦更敢和威胁说“不”!
这次巴斯特先生除了要完成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之外,还遇到了另一个极大的困难,就是来自更强者的刁难——也就是剧中的克里斯托先生。剧中,克里斯托先生让巴斯特先生把主角换成自己的女儿,让巴斯特先生请来柯雷·卡洛威,如果做不到就要把他从窗户丢下去。在现实生活中,何尝没有一些人靠含着金钥匙出生一手遮天,而无数真正有才华却无背景的人永远要看这些人脸色行事。在剧中,巴斯特先生冒着被扔下楼的风险,最后坚持把主角换回Rosita,并完成了演出;而现实中的我们,也要勇敢的对来自强者的刁难“不”,因为除了我们自己,没人能对我们的梦想负责。
3.猩猩强尼:成功不等于受苦;要对贬损和霸凌说“不”!
这次强尼主要面对的从家人变成了一位著名舞蹈家,从这段的配乐来自《罗密欧与朱丽叶》可以看出,这位舞蹈家主张的是古典派,他的口头禅也是“他们在受苦,所以他们成功”。生活中也确实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如芭蕾俗称“在刀尖上跳舞”,演员因为有畸形的脚所以才完美;如莫扎特吃尽了生活的苦,所以才有了他完美的作曲;如费雯丽极度抑郁甚至发疯,所以才有了银幕上经典的角色。于是这一切给了我们一个刻板印象:就是一个人很成功,那么他同时一定很痛苦。在导演看来其实并非如此,所以他用强尼的反击和胜利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成功首先源于兴趣和热爱,正如强尼对街头的舞蹈家Nooshi感兴趣,并在她的引导下开始学习并爱上了街舞;成功也源自于循序渐进的尝试,只要你敢于踏出每一步,就能慢慢从最简单的跟随音乐摆动变成做更难的动作;最后导演也用强尼的胜利告诉我们:成功不分优劣!在电影里,不管你是跳古典舞还是街舞,只要你认真做到了最好,那就是成功,没有古典舞就是高贵街舞就是三流艺术之说;在现实中,不管你学了什么专业,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也是只要你踏实认真做到你可为的最好,你就是成功的。成功永远不分大小,任何形式的追梦都不丢人。所以当你在认真勤恳地为梦想努力时,就大胆对嘲笑你和霸凌你的人说“不”吧!
4. 猪妈妈Rosita:因为重视,所以胆怯,所以更要勇往直前
片中的猪妈妈Rosita将要实现她从小的梦想:在红滩市的舞台上表演,还是女一号。然而在表演时,向来没有惧高症的她却害怕了起来。有的时候我们可否有同样的经历,因为重视。所以想要认真做;因为不想遗憾,所以更会畏手畏脚。恰恰这是过分重视的表现。其实,越重要,越需要放开手脚,放手开干。正因为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所以更不能从一开始就怀疑自己。我们有的时候,恰恰就缺少那临门一脚。只要一使劲跨过这个坎,也就会发现其实没什么好担心的。
5. NANA:你觉得自己够好吗?
虽然第一部中感觉NANA这个角色有些仗着自己以前是大明星端架子,但到了这部才发现她是最有智慧的人之一。她的一席话可以说是整部电影要阐述的中心:要成功,首先要相信自己——所以,“你觉得自己够好吗”?
剧中巴斯特先生因为被星探说“不够好”,就立马开始了怀疑人生模式,像极了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因为身边人一句贬低,就觉得自己啥都做不好。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好好的问问自己:“你觉得自己够好吗?”其实,正如Nana所说,如果轻易就被身边一些无关紧要的贬损影响,轻易就相信他人一句随口的否定,那么你的确就是不够好,因为你连自己都不相信,追梦的第一步你都没有迈出去。追梦,首先要相信自己,觉得自己足够好,觉得自己能成功。“成功需要自信,勇气,坚持,如果这些你都有,你又何必搭理一个跟你不熟的陌生人对你的否定呢?”
所以朋友们,追梦其实就像《Sing2》里那样简单:假如你有一件非常想做的事,同时你也自信,勇敢且愿意坚持,那就让所有的否定和怀疑都滚开吧!因为我知道,我足够好,且我一定会成功!
欢乐好声音2,2分 音乐都不错。剧情太牵强了,完全没冲突,所谓的冲突也都不痛不痒,大老板刻画的莫名其妙,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把第一部复刻了一下,还是低配的(想去演出,人家不要,连哄带骗的要了,开始召集队友排练,把项目整黄了,最后成功演出) 不过这部价值观有问题,主角团想演出,本来老板就不让他去,他通过哄骗偷渡的手段得到了资格又骗老板能请大明星,得罪了老板女儿才被追究,最后又是偷偷用人家场地霍霍一通,还报警把老板抓了,就离谱,你们去别人家乱搞一通还把主人抓了?这不就强盗吗。那个狗也是三姓家奴,见风使舵,第一个跳反的。 最后的音乐剧太贴近现实了,用真人都能复刻一个,好处当然是现实,坏处就是少了很多想象力,局限于人的舞台演出了。 听歌可以看看
首先音乐剧方面跟制作绝对没问题,就是情节太差劲了。
最主要就是动机不够。第一部是什么情况,月男家里剧院要拆了,罗西塔是家庭主妇没有自我,寡姐豪猪是路遇渣男感情危机,帅猩猩是受到家族桎梏无法追梦,象女是自我封闭不敢高歌。都是一些切实需要面对的问题,大家努力齐心解决。
第二部呢?刚开始就弱化了动机,首先在自己剧院已经风风火火,票每场都卖脱销(原台词)然后每个人也没有说什么演烦了,自己没什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月男自己拍脑袋想上大剧院,首先这点就已经无法让观众共情了,第一部是有不得不努力的理由。第二部呢?干不了就不干了呗,真的艰难退出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狮子男的加入更是生硬,甚至在猪男没提出它之前主角团一行人根本没考虑过它,哪怕最开始提一两句月男豪猪妹从小就喜欢听他的歌我都觉得顺理成章的。
人物也是谜中谜,可以说所有主要人物均没有成长,只有狮子男走出了丧妻之痛(还是猪男提议他出山的),狼妹从矫揉造作听不得批评到勇敢面对。除此没有人成长,硬说就是猪妈克服了恐高。第二部然后一眼看不到那个重情义多金的死党绵羊令我震惊,好歹第一部算比较重要的角色,第二部提都不提,反而他的奶奶戏份非常多,这一点不合常理。不懂是多金绵羊形象出问题了还是配音演员惹事了。
我因为看过第一部所以对第二部抱有很高的期望,第一部每一位主要角色都获得了足够的成长,反观第二部,没想到他真真的算是纯粹的商业片,人物形象扁平,推动剧情的动机不足。是一部优秀的声乐动画电影,但不是佳作而且差距够大。
就完成度相当高的一部,动画能做得这么细致完整真的很强。角色丰富可爱,配音强大,笑点不尬,画面细节拉满。
我真的没想到居然能在动画片里看到乙方给甲方做提案哈哈哈哈哈,甚至出现了后台的很多东西,感觉相当成人动画了。除了角色是动物之外,跟一部常规歌舞片规模没区别,后面的表演舞美挺好的。
但是依旧掩盖不了出品方恰烂钱的行为.......剧情实在太差了,整个故事很多地方一点逻辑都没有,反派一个个都是变脸比翻书还快,大boss和女儿以及狮子的一些行为都毫无逻辑。
就怎么说呢,纯靠对角色的喜欢看下去的,而且里面的音乐太嗨了,整个就一无脑好看。明明狮子部分的剧情超级烂俗,但是他上台那里我还是莫名其妙哭了,氛围感太强。
因为剧情差所以评分这么低还是挺可惜的,我同一天先看的天赐灵机再看的sing2,那不得不说天赐灵机要拉多了.......结果还有个7.6分,sing2这么低还是有点不合理的。
期待有第三部,把剧情做好点就好了。
这是一部可以当看书写作业做饭打扫房间背景音乐的电影。
第二集其实没那么差,只是第一部的套路第二部再用就让人没有新鲜感而已。还是被这群动物所感动,不屈不挠的去达成一个根本不可能的目标,哪怕路上遇到再多阻碍再大困难,他们也没想过退缩,只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竭尽全力实现目标。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部moon剧院被毁,歌剧生涯跌倒谷底,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愧对父亲时,还能鼓起勇气重拾父亲旧业,去大街上擦车,体会父亲的心酸,忍受别人的奚落,这种巨大落差没有人生阅历的人是不会体会的,这不仅需要莫大的忍耐力,还需要一颗永不会被摧毁永远能从零开始向目标进发的强大心脏。
太!精!采!了!如果第一部是关于选秀,这部就是如何团队配合演出一场震惊世界的舞台大秀,除了承接上一部表现出鲜明不同性格特征各位主角之外,新加入更加有特色的几位新角色,让整个故事的格局更加开阔,迈上了更高的台阶,将观众对第三部的期待值拉到极限
节奏还不错 这么多歌拿到版权也不容易啊
sffilm 点映场,剧情很随机,但是做个太空歌剧的音乐剧点子还不错,虽然场面都用来炫技了,另外这是逼U2出新专辑吗?
一个拉斯维加斯太空歌舞剧的诞生。乐团群像没能搭建起来,主要还是因为1已经把角色固化了,相应的续集惊喜也就少了。不过我发誓从没在一部电影里听到过这么多口水歌~~~~~
那个叫杰瑞的肥猫太可爱了吧
这个续集的故事有点硬上马的感觉,好在剧作技巧没落下,虽然群像人物远不如上一部精彩,但人物塑造上存在的问题,编剧最后也知道去修补,整体上还是一个让人愉快的故事,最后科幻音乐剧的视觉效果更是加分不少。
人类发明盛大歌舞秀是有原因的,一边吐槽such a cliche一边感动得热泪盈眶。
大爱大爱🥰🥰🥰续集不玩真人秀玩音乐剧了,喜欢音乐剧的大概会特别加分。以及,狼生的闺女是二哈吗?闺女那做派确实很二哈Hhhhhhhh
热门金曲的动物歌舞片我太爱了,但是我一边讨厌反派,可恶的资本家有点钱就不把人民当人看,一边又心疼反派,被一个吹牛的乡下来的骗子骗钱,花大价钱打造的歌舞剧被人家为了证明自己免费播出,被骗了钱还要被人抓进去坐牢,太惨了也是
可爱和励志的动画片,给小朋友看真的很棒!必须要鼓励啊,这世界那么残酷,不小心就被不知从哪来的教练给压得跳不起来~多给的一🌟是因为听到了好几首这几年地铁轰鸣时放过playlist里的歌,譬如look what you made me do~最后结尾一节很仓促,如果能写得更细一些就好了~
事件驱动而不是人物驱动,所以每个环节都像任务。很多地方逻辑性太弱,可能是为了分级定位的功能性,音乐场景很不错,不引进可惜了,歌舞剧不在电影院怎么行。Your Song Saved My Life,拿捏了。
1的确很欢乐,2也很治愈。画面非常棒,剧情没大毛病,群像很丰满。个人觉得各方面比魔法满屋好看的多。不给满分的理由是剧情展开的起点是一个谎言,这让我非常不爽。其他的没毛病。So,just enjoy the show!
3.5 billboard大电影
8.5分,剧情虽说简单俗套,人物刻画不够深入,但真的好听又好看,惊喜满满。节奏和情绪把握的很棒,照明娱乐交出的作品,比同时期的迪士尼和皮克斯,好的不是一点点
音乐的整体表现不如第一部,但u2铁粉不得不给这第二部打上至少四星,没法在影院听I still haven't found what i looking for真的有点伤。
能歌善舞的小动物们从小城镇来到了大都市,动画的制作规模和歌单跟着也升级了。父女关系、自我定位和爱情问题等,上一集里一首歌能够解决的事情,在这里用了整整一出音乐剧。不像克劳利小姐,全程我大概微笑了90次,大笑了20次,轻笑了50次。《Out of This World》,Yes!我太爱这个太空奥德赛了。
带5岁的儿子去看的,我觉得真好看。我儿子说还行吧。我问他歌好听吗?他说,还行吧。我说,那啥好听?他说,肖邦。。。
继上部开播已有五年之久,这次回归又将两部中间遗落和发生的“金曲”完成整理(“补唱”);若不是三年前的<Bad Guy>,疫情的停滞还有《魔发精灵》已经完成的续集、《完美音调》的终章等同型电影的进展,会很容易有之前的故事已是十年前的错觉。各路大咖依然纵情的高唱,也完全不顾身段地投入其中;这种炮制热闹的劲头其实是和烦闷时想要去唱K带来的效果是相似的,所以还是种熟悉的慰藉。即使没有太多惊喜,它也未曾走失最先的特质;在当下尤为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