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这条路很长,可是我浮躁、我静不下心、我功底差,我看得太远可是眼前都摸不着。我可能是给自己备的感情包袱太大导致的焦虑,传统的精神哲学要一点一点学回来,可是这个世界真的有太多有意思的东西了哟,我被迷的神魂颠倒......身处这个国家里是永远看不清他本来的样子吧,我又在找借口了。可是说到底,时代再怎么进步人性是不会变,或许顺着它走下去会有什么发现
1988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品厂拍摄的《山水情》成了中国水墨动画片的绝唱,也成了中国动画彻底商业化之前的最后一部艺术精品。
《山水情》:号称中国近代动画片之最。该片融入了中国的道家师法自然、与世无争思想和禅宗明心见性的灵感。杰出的水墨技法与古琴技艺无不出自大家之手。折服无数中外人士。绝对可以作为划时代的见证。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部片子成了绝唱。
这部水墨动画在国际上博得了交口称赞,日本动画界甚至称之为“奇迹”。可是也正因为艺术价值同商业价值的脱离,也使得水墨动画面临着无以为继的尴尬。
《山水情》被公认为水墨动画至今无人超越的典范,其诗一样的气质、幽怨清淡的画面已达天人合一的境界。
—————————————————————————————————————————————
(已成绝响)
此美术片导演马克宣于2015年4月6日5点15分在上海病逝,享年76岁。
---------------------------------------------------------------------------------------------------------------------------------------------------
萬水千山悠悠兮,老少一琴絮恩情;
山巒重重似仁師,流水清清似誠徒;
風雨飄雪琴聲伴,雛鷹展翅豁開朗;
秋去春來景中韻,唯有此琴抒情懷;
一山一水涌千丈;山巅白云倾悠扬。
《山水情》作为一部水墨动漫,有着诗般的意境,曲般的悠远,在中国动漫早期集齐大成,在现今更是独树一帜、惊为天人。他故事并不复杂,却有着典型的中华特色,诗情画意特别是最后弹琴送别,更是古代多少文人墨客寄情于景,挥墨涂轩所表之情之景。动漫脱胎于漫画与电影,归结为影视艺术,做为本土艺术,要有其本土之外壳,更要其文化之精神,中国文化之精神可以说从东周武王伐纣,改君权神受为君权天受之始便奠定了文化基础,在春秋百家争鸣逐渐成形。
其后中国传承千年,随之在文明上诞生的文化,如戏曲、诗歌、词赋便都是在中国精神上汲取的有根文化,有其根本才有其形质,若无根,文化便如雨中浮萍、空中楼阁。
而后我们在看中国动漫,中国动漫早期大多取材于神话故事,如《大闹天宫》《天书奇谈》《葫芦娃》等,后来又有《舒克和贝塔》《黑猫警长》等动漫的出现,前者脱胎于传统故事,有其形又有其意境,后者多少受西方影响虽无形质但装的却是我们自己的东西。这里要说的是中国文化在其百家争鸣时代,在老子、墨子、孔子同台竞技,最后儒家略胜一筹之后,中国的思想精神多是偏向于儒士思想的,但儒道墨,这些大圣人大哲人多是互有影响的,所以你说中国精神“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也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或者“君子以自强不息”也罢,他的理念、价值观更多的应该是在文化中体现的。
反观现今,到了《喜羊羊》《熊出没》时代,低幼化,仿制化的大面积出现,中国动漫市场的浮躁、急功近利,也让中国动漫趋于疲软。像《喜羊羊》这类仿制西方《猫和老鼠》《唐老鸭》,形质而无其神韵的动漫,完全是西方文化入侵中国市场妥协的产物,是的,来自西方和日本动漫文化在中国的大获成功,让见钱眼开的中国商人们开始舍本逐末,于是为了逗中国小朋友“红颜一笑”而减压减负,拿起了中国人最牛逼的山寨之笔,画皮不画骨,添水不添墨,一个个工业生产化的动漫出现了,中国的小朋友笑了,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也“笑了”
再说近两年开始流行的网络ip改编,不光电视电影市场跟风迎上,网络动漫也跃跃欲试,腾讯、百度纷纷投资,所以《灵剑山》《蛮荒纪》这类意淫故事爬上了荧幕,一次次刷新了观众朋友们的三观,外面套着中国文化的壳子,内里镶着大和民族的根子,不光这些,其实根正苗红的《秦时明月》这些年也有了这个势头,而备受网友不平的国产新星《魁拔》其实就是一配了国语的日本动画。
所以中国动漫市场急需一部能填补文化空缺的东西,这个时候《大圣归来》来了,尽管他故事简单没什么新意,但他终归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所以他火了,而同样国产动漫电影《魁拔》却被迫无限延期了。
而像《山水情》这种意境深远的动漫,以前做出来了,现在以后估计都做不出来了,因为他需要平神精气,需要深深吸一口氧气吐一口二氧化碳,而现在的创作者吸的是烟火之气吐的是二氧化硫。所以辛亏他以前做出来了。
相比较早先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此片无疑更加成熟,而水墨动画无疑是中国动画的标志,《山水情》很好的借鉴了中国水墨画的特色,写意不画实,眼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闭上眼却已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了,本片没有一句台词你也不会觉得少了什么,用20分钟讲了一个2分钟的故事你也觉得没什么不脱,它就像画画一样,平神精气的给你描摹了一个简单的故事,这份静对应着当时制作团体的风貌,也很好的了解到当时的时代风貌与现今时代风貌之间所发生的变化。
他的淡泊明静,古筝曲调的悠远,以及其中师徒间“相濡以沫”最终“相忘于江湖”的中国式哲思,举手投足间静的像喝茶般儒生气质,温文尔雅,他取材于中国文化,扎根在中国的精神气上,可惜时代变了,气质也就没了。
动画还是那个动画,但在不同环境他带来的意义就不同了,他的静在现在就像开在钢铁荆棘里的一簇鲜花,眼尖的人摘过来嗅一下,眼拙的人嗤之以鼻。
现今做动画的没有了这个根子,只能化洋为土,其实日本以前做动画是有中国的含蓄的哲思精神的,只不过时代容不下静,慢慢的也沦为“基宅腐娘”了,最后我用《第十放映室》评价国产电影的话来作为结语:“中国动漫不是要拼命往前走,而是要将以前走过的路再走一遍。”
在我看到的有关《山水情》的评论中,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分水岭”这个标志意义明显的词。一部只有十九分钟的动画短片,放到今日不过是庞大信息洪流中的一卷细浪,它究竟包含着什么样的能量,能在中国动画最辉煌的时期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关键甚至致命的是,在它的身后,中国动画变得虚浮肿胖,骨子里却日渐羸弱,明眼人是不是早已从这部动画中看到了自此中国动画一路萧索的命运?
《山水情》诞生于1988年,由中国动画的龙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这一年,似乎是上海美影厂成绩斐然的一年,有21部作品面世,比1986年多出了十余部,其中不乏《阿凡提的故事》、《不射之射》、《山水情》等高质量的优秀作品。而且,88年之后的几年间出产的动画数量飙升。貌似中国动画在辉煌期又风生水起,进入了更加辉煌期。
可1988年又是尴尬的一年,经济大潮汹涌澎湃,人心愈加浮躁,商业化成为社会主流。是坚守动画的艺术情操,还是转而迎合大众口味,迎合这个喧嚣的时代?这个抉择,恐怕不是从事动画几十年的大师们自己所能选择的。纵使心有莲花,挡不住铺天盖地泥沙俱下。
所以我妄加揣测,《山水情》中寄托了美影厂特伟那一代老艺术家们对逝去时代的留恋和薪火难传的寂寥。
作品采用的是水墨动画的技法,典型的中国风骨。与《山水情》这个题旨相应,整部动画如同一幅淡然萧远的水墨山水。清拔孤郁的琴师,灵动清秀的少年,淡妆浓墨的山水,一个场景就是宣纸上的一幅中国画,这些画都经过李可染、程十发等名家的指点。与之前几部(比如还有《牧笛》和《鹿铃》)的传统逐格拍摄手法不同,《山水情》是对准原幅背景进行拍摄,再与逐格拍摄的动画镜头相合成。而在“惜别”的高潮段落,更是采用画家现场作画,摄影师现场拍摄的手法,再与动画镜头合成,使动画充分显示出艺术家们笔情墨意带来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试问这份呕心沥血的耐心,还能到何处寻找?
而这份耐心,却是导致水墨动画成为绝唱的主因之一。八十年代之前的动画还处于举国体制之下,上海美影厂作为动画核心部门,没有理由为人力、财力不足而担忧。但改革开放后,这种体制的弊端暴露无遗,不计成本式的制作方式导致人心开始涣散,人才逐渐凋零。此时特伟等人的心情,恐怕要像那位老琴师,琴声响遏行云,却只能对高山流水以自抚。连一个可以继承衣钵徒弟,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同动画的最后,琴师留下自己的琴给童子,自己飘然远去,江天一色间的萧索背影,竟流露出几分潇洒。大概创作者们也渴望以这样的完美的符号结束自己的艺术生涯。可即使是真能找到衣钵传人,前途一片苍茫,琴声所对的,可能还只是山高水长。
果不其然,一曲《山水情》,成了绝唱。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了这部影片,那次去杭州出差,旅馆的电视播的是IPTV,我选择了动画片,再进入国产动画,觉得“山水情”这个名字很吸引我,看的时候觉得我和这个喧嚣的城市已脱离,没有对白,诗意的画面,很享受。
绝响
一秒一幅上百万的大师级别的水墨画,总共是19分钟,折算下来就是1140幅,每幅就只算一百万的话,就是11亿4千万,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斥巨资”!好莱坞,你们都弱爆了!!!
感谢全大师的豪华制作班底,为国人留下了这部水墨动画的广陵绝唱,每每重温,不觉热泪盈眶,感极涕零。中华古典文化审美之境界二字,非朝夕可识之,然其内涵所赋予人之共鸣,普遍地存在于国人精神之中。我已不愿用过多言语来赞美这部动画的伟大之处,就像片子本身内容所表达出的那样,一切尽在不言中。
盛特伟,吴山明,龚一,绝对是难得的强大组合,果然琴有远思,墨分五彩。故事特别像是高山流水的一个欢喜的结局,有知音有传承,无奈《山水情》却成了人们心中的天鹅绝唱。
特伟绝对是建国后中国最伟大的动画导演,没有之一。《小蝌蚪找妈妈》、《牧笛》还有这部《山水情》,都是水墨动画的巅峰之作,《辉夜姬物语》的致敬也不过得其皮毛。这个短片的意境和情怀,不输史上的国画名作。
咱们自己的动画那么有味道,为什么要让它成为绝响?
水墨与古筝,古朴与悠然,诚挚与忧伤。
仔细看,指法竟然都对,那时动画人的一丝不苟啊,巅峰之作。
老琴家关于衰老的忧郁、少年寻师不见时的恐慌,在传统叙事中“知遇”主题的故事里都是很少看到的,这使《山水情》有了一丝长大成人的现代寓言意味。末段音乐一段激烈的拨弦,不知道是不是虚写对弑父恐惧的克服。
一次邂逅、一段情,免不了的却又是离别……上美的经典!技术、艺术、意境的集大成,水墨动画的巅峰之作!!!弹琴的指法,对水的描绘都太凶残了,帧数对于普通的动画都已经算得上奢华了!再加上那没法形容的配乐!我们也有过好东西啊……
绝赞!这才是中国的动画。山水画的笔底,古筝的音奏一曲山水情!一颦一皱,捋须,指拨琴。高山流水雪消融,一叶扁舟,鱼戏水,还有那鹰击长空。都如此传神逼真。长镜头和空镜头下的含蓄和意蕴,飘渺而无常。禅的味道。满分推荐!
恬淡悠远将道家思想融入,赋予了电影哲学思辨的色彩,再辅以古琴的乐音,中国山水绘画的高远清幽意境达到极致。只可惜也成为中国最后一部水墨动画片,2006年法国安锡动画节评出一个世纪以来一百部动画代表作,本片是唯一入围的中国动画。
水墨动画巅峰之作
中国水墨动画学派最高成就
中国水墨动画巅峰和代表作,写意之极
1988年,中国水墨动画的绝唱!一秒一幅上百万的国画大师的水墨画,对准原幅背景进行拍摄,再与逐格拍摄的动画镜头相合成。留白处处颇得国画韵味,意境清远悠然,淡而雅,而在“惜别”的高潮段落,更是采用国画大师现场作画,摄影师现场拍摄的手法,再与动画镜头合成,使短片充分显示出艺术家们笔情墨意带来的层次感和节奏感,加之古琴配乐清雅深远,师徒琴技,怅然离别,冷灵万山雪,清泉石上流,曲径通幽,高山流水、此中有真意,实在万言不及,妙极,妙极!9.5
此片只应天上有!
神作。做capstone偷闲看,却泪目不已。这不知发生了多少次:天地苍茫,得知己一人,倾心相交,杳然而去。可我得到了,从此见山水如见你,历世界如见你(写到这又泪崩了)。水聚云散,生命之河。
1988年的动画已经到了这个水平,让什么喜羊羊熊出没情何以堪!
在国际上获奖的国产水墨动画。本片也是中国动画衰落时期的佳作,全片没有一句台词,甚至没有实际剧情,但此时无声胜有声,优美的画卷,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