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摇滚

已完结

主演:鲁敏宇,洪雅凛,卢敏赫,金钟书,张京雅

类型:韩剧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0

 剧照

摇滚 剧照 NO.1摇滚 剧照 NO.2摇滚 剧照 NO.3摇滚 剧照 NO.4摇滚 剧照 NO.5摇滚 剧照 NO.6摇滚 剧照 NO.13摇滚 剧照 NO.14摇滚 剧照 NO.15摇滚 剧照 NO.16摇滚 剧照 NO.17摇滚 剧照 NO.18摇滚 剧照 NO.19摇滚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如果生活注定失败,我们该怎么办

曾红过的摇滚歌手落魄异域,恰好前夫去世,她在12年后回到北京,与充满怨恨的女儿住在同一单元中,展开一连串的“狗血故事”:

母亲背着女儿卖房,被女儿推入湖中;

女儿假装怀孕,骗母亲同意她休学;

为让女儿在卖房合同上按手印,母亲灌醉女儿;

为轰走母亲,女儿将母亲的衣服扔进垃圾堆;

母亲终于收拾了一次屋子,却意外将装着前夫骨灰的奶粉罐扔掉,母女二人奋战在垃圾堆,终于找到奶粉罐,母亲手一抖,骨灰随风飘散。母亲说:要么买台强力吸尘器,能吸回多少算多少……

种种荒诞拼成了电视剧《摇滚狂花》,仅仅12集,却出人意料地好看。如果一定要给好看以理由,我至少能提出三条:

首先,它是《编辑部的故事》的延伸,当那些曾经张牙舞爪的年轻人也变老了,他们会怎样?

其次,剧中母亲彭莱(姚晨饰)太拽了,那种谁也不Care的气质直击灵魂。

其三,当发展日渐剥蚀了情怀时,《摇滚狂花》中至少还有人。

这是一部可怀旧、可伤感、可励志的剧,因为它回应了时代的真问题:如果生活注定失败,我们该怎么办?但更重要的,在于它找回了久违的、生活的英雄主义。

梦想破碎时,人还可以输得像个英雄

《摇滚狂花》的背景在当下,精神却来自上世纪90年代。

上世纪90年代是一个充满梦想的时代。生活空间突然扩展,人们的视野迅速改变,“实现个人价值”不再受批评,个体有了更多选择……上世纪80年代,这些多出现在文化圈,此时则蔓延到整个社会——无数“追梦人”填满大街小巷,《摇滚狂花》中的母亲彭莱即为其一。

彭莱来自乡村,带着对离异父母、对酒后虐待自己的姑妈的怨恨,漂泊在大都市中,她结识了陈月、许多和前夫,他们组成的“狂花”女子摇滚乐队一夜蹿红。

那是一个想做就做的时代,不顾一切的人就能成功。然而,过快的成功放大了彭莱的缺陷。

首先,缺乏安全感:彭莱必须不断踏上新征程,否则便内心恐慌、行为失据。

其次,伪造自我:彭莱努力装出霸气、豪迈、满不在乎,以掩盖深入骨髓的胆怯——她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敢面对自己。苦难成就性格,但苦难如麻醉剂,引诱彭莱不断去追求苦难。

其三,无法真正接受市场:彭莱离不开等级,她需要众人簇拥,以抚慰心中曾被忽视的伤痕,她既需要市场给予的浮华,又不愿接受市场的平等精神;既离不开粉丝,又不尊重粉丝。

彭莱呈现了那一代人普遍的精神状态。在《编辑部的故事》中,也有这么一批追梦人,如诗人田乔、编辑李冬宝、想当歌星的盲人……他们奋不顾身,却又神神叨叨。对年轻人来说,那是一个好时代,如此多的人在扮演,如此多的人在滥情,如此多的人相信未来。

然而,这梦想一旦照进现实,难免破灭。

太多人退却了、沉默了、后悔了,隐匿了自我的光芒,《摇滚狂花》却呈现了另一种可能:还有彭莱这样蠢到底的人,她错过了一万次认输机会,仍准备错过第一万零一次。这种决然挽留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的热血并没彻底冰冷,还有人在坚持,除了当逃兵,我们还可以输得像个英雄。

当上世纪90年代也撞上了代沟

不得不说,在《摇滚狂花》中,姚晨的表演异常精彩。

演摇滚歌手的演员很多,却难神似。彭莱如此光彩照人,即使青春不再,仍被年轻的摇滚人安哲、斯文的精神病医生罗俊所爱。世间过客纷纷,有趣的灵魂却不多,彭莱之美,因为她是上世纪90年代精神的化身——幼稚无知却有强烈的生命意志,她的魅力来自她的气场,这是普通演员难表达出来的东西。

彭莱自私、虚荣、粗鲁、自弃,但当“狂花”重新站在舞台上,颇有周润发在《英雄本色》中的那句经典台词的况味: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口气,不是想证明我了不起,而是要告诉别人,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

然而,彭莱再也拿不回来了,因常年酗酒,她患上脑瘤,即将失聪,她将永远告别音乐。姚晨准确地传达出被命运击中后的那份苍凉——梦想不是干粮,英雄必毁于命运。

彭莱想飞翔,却摆脱不了沉重的肉身。

在《摇滚狂花》中,另一个主角是女儿白天(庄达菲饰),像许多00后一样,她生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成长对她来说,不再是对物质生活的期盼,不再是每天为校园安全提心吊胆,不再是考不上大学就难有未来,更不是急于摆脱贫穷环境……她的烦恼来自从一出生起,她的人生便被规划了,按部就班上学、考试、毕业,这一切都不是她想要的,这让她怨恨生母:如果有一个正常的家庭,人生会不会不同?

白天刺激彭莱,只为求得母爱,彭莱却不愿在一份平凡而琐碎的幸福中沉沦,这是两代人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只有白天遭遇猥琐大叔,彭莱挺身而出,白天才终于理解:母亲需要的是什么,母亲的魅力在哪里。

好故事离不开英雄主义

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出世界的本来面目,依然坚定地去爱它。”《摇滚狂花》准确地get住了这个点。而这种“人的礼赞”,是当下电视剧中的稀缺品。我们似乎正沦陷在这样的叙事陷阱中:一切都有逻辑,只是情节不同,我们必然相会在俗情俗理中,那就是全部的彼岸。

正是这种“必然”,扼杀了英雄情怀。随着坚持让位于“合理性”“不得不如此”,让人渐成装置,除了精致的外表,便是更精致的外表。可生而为人,哪个观众会被装置感动?装置可有可无,随时会被替代,永无精彩可言。

彭莱一身毛病,但她唤醒了朋友们心中沉睡的上世纪90年代,用那时的眼睛去观照,人人活得如此卑微,如此猥琐:

“狂花”乐队原成员陈月撬走彭莱的丈夫,成了白天的“小妈”,可她并不幸福,一边顶着“名歌手”的光环,一边混迹三线城市,靠商演谋生;

鼓手许多一度成了大老板,却因欠债被扫地出门,第三任丈夫也与她离婚;

原经纪人大崔自甘平庸,曾经能打架子鼓的手开始串起羊肉串;

即使是女儿白天,也只有表面的独立,甚至吃亏了都不知该怎么办……

一个个“算盘精”被世界死死地拿捏着,谁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如果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又何必承受卑微?《摇滚狂花》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找到了落差,给抗争留下足够空间,将碰撞带入日常生活中。

好故事离不开英雄主义,在超越凡俗的路上,人人都曾放弃过,但梦想没有逝去,一切终将归来。

梦想会以自己的方式延续下去

在网上,也有一些观众对《摇滚狂花》给出负面评价,他们抱怨:彭莱的脏话太多;白天不尊重长辈,会教坏年轻人;片中怪人太多,不够阳光……

这些批评有一定道理,《摇滚狂花》确有不少粗糙处,如彭莱装失忆、白天的爱情等,都有“为离奇而离奇”“拿着肉麻当有趣”之弊。但创作不是生活,不能按生活逻辑、道德逻辑图解创作,否则《红楼梦》成了诲隐,《水浒传》成了诲盗,《安娜·卡列宁娜》成了鼓励通奸……古今中外名著皆应受责。

事实上,真实性与道德性之间并无本质冲突,越是真实反映生活,越能凸显生活中的问题,也就越能推动人们去改变它。影视剧不应伪装,不应涂脂抹粉,从没有100%的完美生活,每次人生都与遗憾、苦痛相伴,梦想可能落空,奋斗可能清零,未来可能迷茫,甚至生命也会暗淡……人人都必须回答:如果生活注定失败,我们该怎么办?这才是最本质的写实主义。

从世俗角度上看,还有谁能比彭莱失败?她没经历过母爱,不会爱自己的女儿,家庭被闺蜜霸占,她没有自控力,被酒精掌控,落入病魔手中……可彭莱真是失败者吗?比起那些漫长而从没闪过光的人生来说,彭莱至少活得更像一个人。

精神的阳光来自有勇气面对真相,有勇气抗争,那是胆怯者永远无法到达的高度。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中写道:

查拉图斯特拉迎着黎明起床,走到太阳面前,对太阳说:“你这伟大的、明亮的恒星!如果你没有那些你所照耀的人,你的命运将会如何?”

不送出温暖与光明,就没有自我,命中注定,人生应该燃烧,应该承担撕心裂肺的剧痛。当上世纪90年代渐行渐远,我们已渐渐忘却来时路时,当我们无限怀疑地谈到过去时,当我们越来越困扰于生活的方向时,《摇滚狂花》给出了自己的思考:破碎的梦想依然是梦想,它不会消失,它将以自己的方式传递下去。

 2 ) 狂飙突进的新女性

一、喜欢该剧的理由。题材新颖。人物关系新颖。尤其是女性角色的塑造。蓬莱简直就是新一代自由女性的代表。狂飙突进,被遗弃的松子也要为自己loser的人努力生活下去。

二、母职制度的反思。不同于以往的母慈子孝的温情剧,蓬莱上来就是一个不合格的母亲。为了梦想抛弃家庭,她的心里不是不痛的。但谁说女性一定要以母职为第一性的?蓬莱正是那种尽责家庭主妇的反面。在美国作家阿什莉·奥德兰的在《我本不该成为母亲》中,主角布莱斯就曾经发出心底的质问:“我本不该成为母亲!我觉得我是世界上唯一熬不过来的母亲!”没有哪个女性天生就会当妈!母职对女性的捆绑,让多少女性喘不过气来。蓬莱在其中杀将出来,她没有因为母职的捆绑而放弃自己的摇滚梦。

三、loser人生的逆反。多少伟光正的剧让我们温吞吞的感觉的有话很难说出口,多少电视剧还在写旧式传统女性(家庭第一、母职至上、贤妻良母)女性一直被压抑,似乎狂放了就不是女性了!!蓬莱不是,白天更不是。作为个体,她们只是普通的有脆弱有虚荣的人,她们的真实就在于她们的不掩饰。

四、烂泥中的人生!看多了那种温吞吞的剧集,没个性,安安全全的走在人们的传统道德安全区内,不敢越雷池半步。看看国外的剧集,人设都是对么丰富多彩,我们的呢?都圈囿在一个让人舒服的安全地带。就怕人们不喜欢。创作者的个性根本看不出来。像蓬莱、白天这样个性鲜明的真实人物多好哇。

五、烂泥中的人生!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在一滩烂泥当中摸爬滚打?无论多烂的一手牌,也要努力的打下去,我以为这就是摇滚精神。有这样的意志,她才能不顾所谓的“体面”,蓬莱们是老一代摇滚人的代表,他(她)们身上从来不缺少“劣根”性,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有着时代的烙印,但是他们不屈服于生活,不被常规束缚,反抗所谓成功体面的人生:这就是摇滚精神的内核。以摇滚来diss这部剧的人,忽略了审查制度,如果完全真实,恐怕这剧咱们也看不到吧?

 3 ) 不好意思,原谅不了

这是人干的事儿吗。

打两星是因为前期我真情实感喜欢过彭莱,还有罗俊,还有大崔……还有《摇滚狂花》总之除了有点不喜欢女儿白天之外我觉得这个剧怎么都看不赖。还发了朋友圈安利它。

没想到剧情越往后走越奇怪。

一开始我是迫切希望狂花三位女主重新走在一起的,结果最后走在一起居然是因为得了脑瘤的彭莱装、失、忆……

看到这的时候其实我就已经难受了。

因为另外两位女主根本不是真心想回到乐队,只是同情她,可怜她,帮她实现个“遗愿”罢了。

这味道就变了啊。

暂且不提这件事,更奇葩的是女主都已经被大家这么哄着爱着宠着了,还一直都不知道收敛,最后选了白天乐队因为耳朵短暂的听不见了输给女儿之后,还在那个休息室里对所有人破口大骂。

最最最不能忍的,是她在这时候说出自己是装的。

意思就是她一直都知道大家因为她装失忆对她这么好,哄着宠着爱着,陪她上节目,这也让着她那也让着她,她还得寸进尺,又抢女儿乐队的乐手,又为了让自己晋级在二段赛上选了女儿的新手乐队,都这样了,那些话她还能说得出口!

我的天哪。怎么会一个这样的人还能继续被人爱啊?我的爱很廉价吗?我对你好,不指望你给我什么回报,但你至少不能把它放在地下像这样践踏它吧?

其实我们一直都能看出来,和狂花有关的所有人,都是因为彭莱才聚在一起。所以我觉得最后一集说的什么我不去表达,是因为我怕爱了被拒绝,我不能爱,我一直在原生家庭的伤害中没有走出来……

妈呀。你三十七岁了。你三十七岁了好吗?不是十七岁!

李大崔、白泽奇、陈月、许多、白天、罗俊、安哲……这么多人,爱过她,或者正在爱她,还有她那些曾经谈过的男朋友,曾经来往了又掰断的兄弟,还有三十年后又重逢的妈妈,这么多人和你相爱过,这么多关系、这么大个世界打磨下来,你脑子里就他妈剩下原生家庭那点事儿啊?!

你三十七岁了!你后面二十年都是白活的啊?

你的音乐治愈了失去母亲的人,你穿着军大衣把头挨在白泽奇的肩上,你抱着小小的白天在简陋的屋子里转来转去的哄她……

好家伙,这都他妈的是放屁是吧?!

什么狗j8逻辑啊!

诚心给编剧一个建议,不会写建议别写。

别说人物立不立得住了,这个剧的所有主要矛盾和主要戏剧冲突,从头到尾的逻辑就像在放屁。

一切铺垫了几百分钟的重要戏剧冲突(而且全都是女主犯贱作妖干浑事),都能像过山车一样“咚”的就下去了。马上事情就过去了,马上就被大家原谅了,连一点儿缓冲都没有!

所谓摇滚的精神,难道就是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就只能顺着我吗?

无论是女儿乐队的比赛成绩,还是女儿的心情,还是身边所有朋友的心情,还是喜欢我的人爱我的人他们的真心,我全都他妈的不在乎是吧。

都可以牺牲,都可以为了我自己的梦想,我自己的意愿改变。

说难听一点儿,他们都是工具人,只有我是人。

我爱怎么爱我的女儿就怎么爱,对她好也不用让她知道,就算在她看来我是个十二年没有回来见过她的妈妈,她也得原谅我,接纳我,还要给我的梦想铺路。

完全不用考虑她的感受。

就更不用说我的兄弟李大崔,我的粉丝罗俊,我的闺蜜许多和陈月了。

还要卖她住的房子搞乐队,给我兄弟李大崔画饼,对我的铁粉呼来喝去,假装失忆骗所有人陪我上节目所有人让着我,想挑我女儿当软柿子捏结果失败了,还要在休息室里对他们破口大骂。

说实话。

如果我身边有彭莱这号人,我只会在她第一次把我的爱像这样践踏的时候就永远的离开她。

我的爱很珍贵,这种人不配。

有个性是好的,有自我也是好的,放飞是好的,疏解欲望也是好的,我都喜欢。

但是底线是,不能把自我建立在对别人肆无忌惮的伤害之上。

编剧让一个女儿来等着她妈成长,凭什么啊?

女儿不可怜吗?女儿才十九岁,妈已经三十八岁了。

心理学上有个术语,这种情况叫做,“做自己父母的父母。”

明明是儿女的人,却比做父母的人更成熟更明事理,还要去包容父母理解父母甚至“等待父母成长”,像李大崔最后劝白天那样,“你再给她一点时间。”

其实我已经给她很多时间了,大崔叔叔。不是吗。

十二年了,整整十二年了。

她活了三十八岁,还是活在16岁留下的对爱的恐惧里。

……我还不如买一支股票,没事看看仓。

 4 ) 又狂又loser

一开始我打了四星,现在12集全部看完了,结局不如前面的好——差不多从倒数第三集,就不如前面的好了,但是我反而想打五星。为啥?就为这剧尊重专业、尊重观众。确实,结局让人憋气,但是现有条件下,好像也是想不到更好的处理方式了。


《摇滚狂花》算小众剧,不是常规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更不是“宏大叙事”。

可,我觉着它算爽剧、算大女主剧、还算喜剧。剧本好、导演好、演员好。姚晨、常远多优秀就不说了,年轻的庄达菲在前辈面前也不怵。其他演员也都强,没一个掉链子的,各个给人深刻印象。

这才叫大女主剧呢好不好,大女主不大女主的,不在于能不能“成功”,在于女主是不少表达的那一方、观察的那一方、主动的那一方、演绎的那一方。

作为电视剧,要好看,肯定要有爽点,这部剧的爽点恰到好处,收放自如,尺度合理,还是那句话:尊重专业、尊重观众。不煽情,不刻意、不挠人的胳肢窝。在时间如此宝贵的今天,还能让你笑了又笑地看完这部剧。

就喜剧这方面而言,我只代表我个人地说——超越这些年的好些喜剧电影。

全程12集,女主支棱了几次也没支棱起来,始终不是“成功人士”;缺少母爱的女儿也没考上名校,外加一个得病的老母亲,大家当年都没有享受过母慈子孝,现在也没说是和解了,但是都不苦情,该咋就咋,直面生活,少想多做。

——“乐队只要上了综艺,就赚大钱。”

——“想什么好事儿呢?我爱的是彭莱。彭莱,我爱你!”“滚。”

——“有点喜欢你了,你声音像单田芳。”(这段是彭莱想支棱一次赚点钱,结果没收住把嗓子唱哑了。)

——“别以为我是个只会花钱的冤大头,告诉你,老娘年轻时候是个朋克。”(这段是狂花乐队前队员、现企业家的鲜肉老公在外面偷吃,企业家整他,撂出的狠话。企业家后面也破产了,反正也是loser了。)

对,还有老太太在酒吧用酒瓶子砸不讲道理的大汉。

还有,彭莱的女儿被男中年前辈性骚扰,彭莱骑在那男的身上拿鞋底摔。

这些桥段不是没见过,但是节奏就是刚刚好。

反正,爽点有,但是不泛滥,不刻意,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埋伏在那儿让人会心一笑又不至于笑得太放肆。


国产剧我看得不多,反正就印象不咋好吧。《摇滚狂花》算正常,可这事儿就怕比,对吧,原本是正常,可一比,它就算真诚、勇敢、优秀,值得五颗星。

姚晨真敢,佩服佩服。这剧肯定是小众啊,不是大制作,题材也不甜。


因为说来说去里头演的还是loser,女主也患病、到最后也没红;女儿也没有受到激励考上名校啥的,我就真怕这剧煽情,结果,这剧个性有,胆识有,脾气不咋好,煽情还真没有。

这里头的人的选择、人的狂、那口气儿,架住了,所以毫无颓势。是,世俗意义上你可以说她不成功,可是她有自己的东西,她活着呢,还活得扎实。你说她理想主义也好,说她才高运蹇也好,说她鸡贼讨厌也罢,说她不负责任也行,但是,她有自己的东西,她没妥协过,她甚至连酒都不愿意戒,这一点就胜过诸多人。

为啥说勇敢,因为头一回见到一部国产电视剧给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其他电视剧说来说去不都是一种生活方式么。

 5 ) 只看前十集

好久没看这么上头的剧了。前十集真的够五星。如果到彭莱跳起来砸车这部剧就结束的话,它在我心里就封神了。再把写给白天那首歌换成第十集的结尾曲,真的就完美了!最后两集是高鹗续的红楼梦,不如没有。可惜就差那么一点点了,最后还是被糊了一脸狗皮膏药。

摇滚的精神是什么,彭莱跟白天解释得那么简单明了,她也用自己跌跌撞撞、不合时宜、始终无法融入社会的一生把这个精神践行到底了。在狂花的老伙计们都走散了之后,她依然不羁,把自己活成了摇滚本身。她在摇滚的发源地美国呆了十二年,身上还学着些吉普赛人的狡黠、油滑和痞气。这些都是让电视机前的老家伙们一看就会上瘾的东西。狂花的老伙计们白天卖着卫生巾,开着餐馆,跑着商演;老粉丝们白天看着精神病人,做着唱片公司老板。可到了晚上,他们一听到领头人的召唤,都回来了。编导,你真懂,摇滚的精神没有死,也不会死。那你怕什么呢?为什么最后一张狗皮膏药糊我脸上?怕看血,我们就不会在这儿了。告诉我,悟空不用成佛,也能活。悟空不和解,悟空不自洽,悟空就是悟空!

看了好多评论,感觉很多人冲着摇滚来的,都不买账。确实是,歌不咋地,手替也不咋地,说是老摇滚有点差意思,甚至有点偏低摇滚的意思。但从另一个角度想,任何人都可以玩摇滚不是么?摇滚圈它本来就是个包容度很大的江湖,在里面可以看见规矩人、老实人、善良人、养生人,当然也会遇见彭莱这种人。她远在玩摇滚之前就是彭莱了,一只远在东海边的石头化成的猴子,身上充满了野性和顽强的生命力,永远冲撞,永远受伤,然后不知疲倦地继续冲撞!所以她无论做什么都会带着摇滚的原始的精神。这个世界如果真的要规训她,否则就没有她的一席之地的话,我会很难过。

 6 ) 大崔这样的朋友真的很暖

看完剧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彭莱跟大崔之间的友情,属实是给我看羡慕了,感觉大崔就是那种可以时刻为你两肋插刀的人啊,身边有这样一个懂你又暖心的朋友很难得。 大崔的人设蛮有趣的,要把这身rock风的行头穿到棺材里的嚣张和无所畏惧、早年间underground掰头结果倒地的喜感、要给彬彬赞助费听说太贵了又收回来的小动作,加上常远的大长头发摇滚范儿造型,囧囧的表情,就很搞笑讨喜。但同时,大崔也会拎着彭莱去见白天,努力给她争取专场,说她让她重新振作,安慰她大不了换个地方重新开始,作为朋友够仁义,够大气。 在我的印象中,能像大崔这种哥们儿义气的感觉还是在上学的时候,大家多少都有些年少轻狂,每天上下学路上一起畅想未来,说什么不管以后在哪,只要你需要我,我一定会到,要做一辈子朋友的话。现在回想起来那段单纯又美好的时光已经成了回忆,现实是当初说会一直在你身边的人早已经各奔东西了~尤其是高考后,大家都去了不同的城市,有了新的朋友新的生活,联系更是少之又少,可能一年也只有过年那天发发祝福的短信罢了。突然的聚会开场也总是有些距离感,不会一上来就找回当年每天在一起的感觉,总感觉人越长大朋友越少,所以看到彭莱和大崔这么多年,一直保持如初的感情温暖又羡慕。毕竟感情这种东西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随着时间都会减淡。但是他俩不管是十年前还是十年后,两个人再见面不会尴尬,能立刻熟起来的友情很让人羡慕。 回到剧情中,大崔对彭莱,就是随叫随到的兄弟。大崔一直都是最她忠实的“经纪人”兼朋友,只要彭莱想重拾乐队,竭尽全力为她创造条件,给她找人拉赞助,找场地办live,从不说自己劳苦功高,但只要你需要我就一定会帮你的义气,太贴心了。除了陪她一起追梦,有时候,我觉得大崔更像是她的导师,虽然听不听是一回事,但能真心给彭莱讲道理,劝她尽快振作,让人觉得这个朋友很靠谱。现在好多剧里都是塑料友情,因为一点误会就导致两个人十几年的朋友说掰就掰,很狗血。大崔和彭莱这种友情观感就很舒服,“一声朋友大过天”,距离感、分寸感两个人都保持的很好,你有事我必到的情谊无论什么时候都让人感动。 如果长大后,身边依旧有像大崔这样一直陪你这么多年交心的朋友真的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毕竟对于成年人来说,这样的友情像是有一件奢侈品一样珍贵。个人感慨,趁着年少还是要好好感受,趁着还有知心好友,就要牢牢抓紧...

 短评

姚晨 你真的很会选本子 请继续大女主下去

8分钟前
  • 一个热水袋
  • 推荐

配着弹幕追完最大的感受就是,国产剧观众已经受伟岸光正主角荼毒已久。彭莱和白天都是很真实,有缺陷的人,但观众好似都无法接受一个自私的主角,不能理解一个孩子对自己的母亲有那样强烈的报复欲,,,

10分钟前
  • 咔咔咔
  • 力荐

打五星是因为太久没有看过这样的国产剧了

13分钟前
  • 诺大王
  • 力荐

笑死。制作团队但凡有人真的看过摇滚live都不会拍成这样

14分钟前
  • isYEYE-👑👑
  • 还行

姚晨这个妆容给我焊死

15分钟前
  • 和平使者
  • 推荐

《兔子暴力》《缝纫机乐队》的叠加版剧集。走的是纯悬浮路线,现实中的无根浮萍。我一直比较好奇,为什么这两年总喜欢把母女拍出CP感呢?难道是晋江的母女“禁断”看多了?姚晨演得不错,庄达菲差一点,但就这部戏来说足够了。常远则比较惊喜。还是要说但是。故事一点不惊喜,接下来几集的走向,已经一清二楚。代际关系很难靠奇观和强情节打动人,这是这部剧最大的问题。

20分钟前
  • 马二
  • 还行

这不就是打着摇滚口号的家庭伦理剧吗

24分钟前
  • BOOM
  • 还行

前面几集就像一辆蒸汽火车高高兴兴地拉着这部剧往山顶攀登,最后两集摧枯拉朽地拽着这部剧跃下悬崖。

29分钟前
  • 川者
  • 还行

说实话,白天和彭莱母女俩都这么反叛的家庭组合还挺新鲜的,但生活有时候往往比剧里更奇葩,就很想知道这俩人后面还能作出什么来

34分钟前
  • 蔷微
  • 推荐

~4。看着累。姚晨,很努力拗,但一眼就知道她根本不喜欢摇滚……

35分钟前
  • 很好很会吃米
  • 还行

脏话抽烟喝酒竟然是可以出现在影视剧里的 很久没见了

37分钟前
  • edab
  • 推荐

看的我太尴尬了,歌难听剧情尴尬,国内导演什么时候能放弃这种刻板印象啊?搞摇滚也是正常人……

41分钟前
  • Nmsl
  • 很差

质感很好的剧,姚晨庄达菲这对母女很有戏剧张力,蓬莱这个失败者很酷很带劲~~

45分钟前
  • 冷看烟花笑
  • 力荐

我永远对敢于拓宽国内影视内容和人设边界的作品抱有敬意。

47分钟前
  • 没事快睡
  • 力荐

美剧的核,国剧的皮,难得还有这么作的主角+群像。反正我看爽了,其他爱谁谁,五星支持一下(音乐部分还是差点事

48分钟前
  • 降维使用
  • 力荐

白天的演技还差一点,最后的个人独白可太尴尬了,说句不好听的,煽情不自然的话就别煽情了。。。

52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各位制作方看看 女性视角不要只盯着写字楼里穿maxmara上班的总监 ,这样糟乱又鲜活的人生才能吸引到我ok?

55分钟前
  • 小马
  • 推荐

悬浮尴尬,一点不摇滚。

57分钟前
  • 居无间
  • 较差

看过乐队的夏天,其实我并不认为这部剧塑造的人物太滚太悬浮,我们总得承认,一些人就是为了一些平常人不理解的虚幻的东西活着的。我们需要允许人物不完美,也需要更多样性的人物在电视剧中存在。

1小时前
  • 玛妮要多Money
  • 推荐

比想象得好太多。看之前看评论还以为多烂呢,这种类型的乐队通常是没有灯牌,但说制作方没人看过现场那就太不客观了。。可能只是为了视觉效果吧,school,战旗都有了,怎么可能没看过。。以及这样“反叛”的女性角色能出现就不错了,虽然目前只是体现在表面,但在国产剧这环境里已经足够亮眼了,想要在这种环境拍出真正有反叛精神内核的影片无疑是空中楼阁,有些人未免太苛刻了

1小时前
  • Lemo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