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动画电影《三小强》网络文化主流化已成趋势
对已经确定上映日期的《三小强》持有的最大疑问依旧是,它能过审么?虽然中国电影审查标准神秘程度仅次于政府账目,但还是有着一定正常人类取向。被宅基腐贯穿始终的电影作品《三小强》,怎么看都不太“正常”。屁股鼻涕下三路无厘头,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叮当响之势的思维方式,大量80后经典宅向动漫的引用,使得《三小强》无论是作为动画、作为电影,还是作为动画电影,都太过独特。
同类属性作品,我能想到的有空知大猩猩的《银魂》、增田幸助的《搞笑漫画日和》、国产有妖气的《十万个冷笑话》。但《银他妈》和《搞笑漫画日和》两者主力战场还是在日本电视台,《银他妈》搬上大银幕的部分还是主打正统热血少年风。国产《十万个冷笑话》更是完全的网络作品,使用二次元通用语言,别说大屏幕,能否移至电视台都是极大的挑战。《三小强》的亲娘《Q版三国》轻松搞笑的风格观众倒是通过电视播出早已熟悉,但《三小强》真是亲娘产下的一朵奇葩,它的深宅向就连亲娘也不能同日而语。
如果不是搬上大银幕,标准动漫网络化产物《三小强》在中国最适合的沃土应该是哔哩哔哩弹幕网。观众可以边观看边欣赏深度宅、吐槽达人、冷笑话达人对其各种消遣。让严肃的变得不严肃,让不严肃的更加不严肃,让整个市场都变得浅显直白无厘头,仿佛是网友的终极目的。从二次元文化在网络的迅速扩散,弹幕视频愈发普遍,《银魂》 《日和》 《冷笑话》这些看似小众实则在小众环境中非常大众的流传、影视作品的明显腐化等种种迹象可以看出,中国“正统”娱乐文化逐步趋向“宅基腐的正常化”与“网络文化的主流化”。
主流都是从非主流开始,《三小强》大银幕的上映恰表明这一点,网络文化、二次元文化等曾经小众的文化已经渗透到主流文化中。换句话讲,网络文化、二次元文化已然成为主流文化。想要紧随市场发展,紧跟观众思路,主流平台传播内容的调整与审查制度的调整都是必然。中国电影主流消费群体恰是80后、90后一代,他们同样是中国网民最大的组成部分。能够在网络上流传开的,也是观众在大银幕上喜闻乐见的。
作为首部入住中国银幕深宅的动画电影,我认为《三小强》最值得令人称赞的地方在于,它保有了深度宅、无厘头的原汁原味,并没有因为要上大银幕而“正经”起来,放肆乱搞的作派完全没有一丝收敛,反而连刷下限到极点。用一句话形容这部电影就是:透过《三小强》你可以看到一部完全与众不同世间少有贱行当道二至极致绝对不要对其心存美好幻想在一个用屁股拯救未来的世界你还奢望有什么参照物来辅正三观历史就是用来毁的宅基腐日式动画标签观众速来看这难得一见的哈哈哈哈极品恶搞片。
文|苏筱兀
2 ) 影评:自嗨玩过头了
≪三小强≫,Q版三国电影版,我就是冲着这个去看的。但没想到这片的雷人程度超越我的想像,比如贱男春等变相词句,台词篇篇五雷轰顶,更想不到最后居然法海不懂爱都整出来了,真是有点玩过火了!敬请家长朋友慎带孩子去看本片,如果纯想打发时间,也不要在影院观看,否则会大失所望。总之,爱看不看。
3 ) 刷新想象的三国异次元
国产动画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多年来萦绕着中国动作创作者和爱好者们的梦魇,虽然有几部以电视版或游戏版为基础的动画片赢得了小盆友的青睐,但仅限于营销的胜利,受益于市场的饥渴,在创作和制作层面基本无意义。论技术,好莱坞已经飞上了青天,论艺术,日本动画已经进入了殿堂,而我们还挂在树枝上左顾右盼,难道国产动画真的只能永远处于低幼的爬行阶段吗?即便在本土战场,引进动画片的全面占领下,国产动画的市场竞争力仍然是只能打游击的零星力量,在一片悲观的冥思之际,动画大电影《三小强》带来了全新的启示。
脱胎于三国故事的《三小强》没有像以往的动画制作那样墨守陈规,而是通过对经典的重新解构,打造了一个妙趣无穷的动画版三国异次元世界,对创作意识的冲击,其至大于当年《大话西游》之于香港喜剧,《武林外传》之于内地情景剧。影片把传统的经典元素拿来活学活用,大胆的重构,创造出一个充满奇思异想又不乏传统意味的全新世界。它对三国的Q版演绎和解读,对经典人物的重新刻画,都是写意不写形,刘、关、张、吕布、曹操,玉帝,这些已经在传统文本中成形的人物,经过大胆的改造,形成一种网络时代特有的游戏感,这种创作风格的背后,也展示了创作者无所畏忌的勇气。
且看洛阳变成了洛羊,“贱男春”成为御赐神兵;刘皇叔变成破了相的天庭特工,下凡后被皇帝在屁股上写下了诏书;三国战场被画成了地上坦克成群天上飞机盘旋的热武器大战;关门大弟子不敢关门,因为开门大弟子吕布不在家;吕布变成了变形金刚式的三无战神;精神病院改名为“少当”,等有着武功梦的精神病自投罗网……这些极具想象力的情节和笑料几乎布满了影片的每一个角落,能让观众随时随地感受到一种独有的欢乐。
不可否认,《三小强》的很大吸引力来自三国这个家喻户晓的题材,正因为三国人物原型的魅力,使影片可以把很多大龄儿童甚至成年观众按到座位上。可能有些观众一开始会觉得这样颠覆三国有点不敬,这种疑虑其实大可不必,虽然《三小强》除了关公的红脸张飞的胡子就几乎和典籍没什么关系了,但并不会让观众产生误读。从本质来说,它只是借用了一个三国的壳,核心讲的还是爱与战的对抗,片中还有许多“成人”化的台词和笑料,大大规避了三国故事的权谋和历史的险恶,在令经典变得有趣的同时,也更容易被小观众所接受。
动画片总是能打造一些神奇的世界,其形式的灵活,对想象力的实现远远大于真人电影,因此,动画片也是最容易更新换代。国产动画确实不景气,但也并非一潭死水,还是能感受到希望所在的。这部《三小强》在想象力方面就有超乎想象的鲜明创作风格,或许能够在不远的将来,能够成为一支抗衡美日的动画力量。
4 ) 如果泰囧可以逗乐你,这部电影也可以
上映前根本不知道有这部电影,4月4号晚上刷gewara的时候看到了熟悉的三张面孔才知道原来Q版三国也不甘寂寞和十万个冷笑话一样出了“大电影”,虽然不看动画片好多年但是没多想就预订了第二天的票子。
三(nian)观(ji)定(da)型(le)后我就不太看日漫和国产影视作品了。我是出于怀旧去看这片子的,我怀念那份没心没肺、单纯的快乐。
全片看下来,个人觉得不太适合小孩子看,里面有太多向其它作品—主要是动漫作品—致敬的设定:小智就是一后宫日漫男主的大众脸,小仁怎么看都像是耽美片间之楔 的Iason,小勇就是北斗神拳的お前はもう死んでいる。过程还穿插了龙珠,海贼王,高达,宇宙歌姬,创圣のアクエリオン,龙猫,EVA,美漫经典英雄,等等等等,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只有头晕的份。
剧情方面由于广奠总菊限制了三国题材,三人的身份都改成了神仙,为最终机器人大乱斗有了合(wu)情(fa)合(zhi)理(shi)的铺垫。总的来说是受日漫影响较大,80后会比较有共鸣。该搞笑的地方一点也不含糊,这一系列最大的优点,同样是为了搞笑而搞笑的十万个冷笑话,就没它搞笑。笑话这东西剧透就没意思了,大家去看吧。
5 ) Q版三国电影《三小强》:旁门强者,左道高人
文/满囤儿
虽然动画大电影是近几年才蓬勃起来的产业,可是被大电影化的,可不仅仅是近几年才在儿童观众群中有影响力的那几部低幼动画哦。已经有十年历史的,曾经在大学校园中令无数80后爆笑不止的《Q版三国》系列也顺应潮流,推出了其第一部剧场版----《三小强》。由于其原版所针对的目标观众的年龄段就非常高,所以剧场版与市面上的众多低幼动画拉开了天壤之别。这是一部“高幼”动画,既涉及了海量的动漫经典,又充满简单粗暴的笑料。也许对于那些担心孩子看动画会学坏的家长而言,《三小强》的风格有点儿旁门左道的意思,然而正是这群年轻的家长们,才最能品味出《三小强》中的强者气场与高人姿态。
最近正在看从小就很崇拜却从未碰的《封神演义》。看了原著之后才发现,原来一直以来被影视、动漫、游戏塑造成大反派的截教门人们,其实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坏蛋。用小说中“正派一方”的阐教门人的说法,他们是“左道之术”。而作为一个中立的读者,我并没觉得阐教的法术&法宝和截教的法术&法宝有什么区别。要说区别,也不过是阐教多为人修行,截教多为物成精。正派也还是动不动就枭人首级,一点儿也不慈悲,相当血腥嘛。由此可见,这左道旁门之术,并非不堪入目之物。左道旁门的强者与高人们,只要实力超群,照样可以位列神位仙班。《三小强》不像“喜洋洋”一般去迎合儿童市场,去染上绿色假装无公害。可它却是真正做到了把创作者那庞大的知识体系糅杂恶搞,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肆意发挥。
《三小强》中有不少看上去很无厘头的混搭,可是只要我们看出它背后的恶搞,就生出了一种怀旧情怀。比如小智、小仁和小勇的仙界造型,合体后抽出的终极神剑,以及最后决战时的歌声助战,都是90年代初美好回忆的大爆发。片中还有很多对经典“不敬”之处。尤其是那些把《三国演义》当作是神圣不可侵犯之物的人,也许无法接受影片对三国角色和故事的重新解构。可是,对于动漫迷和游戏玩家而言,三国的故事早就被日本动漫、港台游戏,以及内地网游们解构了无数次了。各种奇葩视角我们早就看过N多,还会较真这一次的颠覆吗?
况且《三小强》的颠覆,仍旧是以三国的基本角色关系和故事为底色的,并未施以亵渎啊!那些看到颠覆经典就狂喷的人,能否叫出那个频繁反复的卧底王大人的全名么?如果不能的话,我只能说喷子您的知识储备和本片根本就不在同一个基准线上。您还是去看三年知识储备即可全部理解的靠动物来念台词的低幼动画吧。《三小强》调动的可不仅仅是笑神经,还有知识链条哦。
你以为《三小强》只是一部恶搞动画,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该片的背后制作方乃GDC(环球数码),是国内CG领域长年的领军力量。于是我们看到在影片结尾的战斗中,三小强和吕布都进行了炫目的三维升级。国产Flash动画里那些粗糙的打斗场面唬唬小孩还凑合,糊弄我们成年观众可就只有催眠效果了。GDC则有意在《三小强》中实践一下动画片的场面提升。二维动画擅于夸张角色表情,三维动画擅于流畅的动作。于是在不同的段落里采用不同的技术去制作,现实出了其诚意和实力。
“Q版三国”曾经凭借另类的风格,爆笑的恶搞在网上积累了过亿的点击率。如今我们可以在影院里再次与其相约了,看这个非一般的国产动画,为不拘一格的人才们正名!
6 ) 别把恶搞等价为调戏——我对《三小强》这类恶搞动漫作品的看法
如果你问我看《三小强》的时候笑了没有,我会告诉你笑了;但如果你问我这是不是一部好的动画电影,我会告诉你不是。因为我觉得评价一部影片的好坏,不是看它是否让你笑,而是看它是否能让你有所收获。
我自认为还没有保守到接受不了新鲜事物,接受不了迎合大众口味的恶搞,我一直是希望看到动画的多样性的,也希望国产动画的受众层能够拓宽。但我觉得恶搞必须要有背后的动机,不是为了恶搞而恶搞,而是让大家看到你颠覆传统、经典背后到底想要表达什么。这个动机将带给人收获甚至警醒感。可惜《三小强》没有做到这些。
其实漫画这种东西最开始的出发点都是“恶搞”,只不过这里的“恶”是带引号的,它不是出于“恶意”去搞,反倒是出于为了社会更加本真、让负面的东西暴露无遗这样的“善意”而去搞的。英国的人物讽刺画、日本的鸟兽细画图等等,都是从作者的出发点去变相夸大某些事物,颠覆其传统的样态,以带给人思考。恶搞的本质是言论自由,恶搞的动机是“换之眼睛看世界”。高水平的恶搞是一种艺术,它跟任何伟大的艺术一样能震撼到你的心灵,而低水平的恶搞就像是流氓在调戏你,只不过不是调戏你的身体,而是调戏你的心灵。
我不反对恶搞,就像我不反对言论自由和“换之眼睛看世界”一样,但是我反对那种调戏观众的恶搞和没有营养的恶搞,这跟言论自由的精神差之千里,《三小强》就是后者。去年的《熊出没》是用整人文化在实验市场,后来它也明白即使观众喜欢看,影片也有适不适宜之分;今年的《三小强》是用恶搞在实验市场,它也必将明白,这种无营养的所谓的颠覆,放在网络上满足一些成人观众的需求也就罢了,堂而皇之地进入电影院貌似也不一定代表着某种进步。不过,我宁可把这两次实验,都当成是中国动画在发展和进化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一个思辨历程。
这里我还是推荐《银魂》这部动画片。它恶搞了日本的江户时代,恶搞了武士阶级,颠覆了所能颠覆的一切,但最终你会发现,即使在这样有着翻天覆地之变的世界里,武士道依然是存在的,“家”的概念和家所能带给每个家庭成员的那种温存感和支撑感依然是存在的,这就是作者“换之眼睛看世界”所看到的东西。我们不是不能做恶搞,但你在做之前请先有恶搞的觉悟。
虽然好笑,但是也没有更高了
这是showgood做的么 人设和配音都跟大话三国很像 就是水准差太多~~~
做工蠻粗糙的。。。整體的故事也沒什麼吸引人的地方,國產動畫的路。。。還是有很長要走的= = 雖然配音還挺有趣的。。。不過掩飾不了整體劇情和構架的“孱弱”啊。
吐槽无力。当年就喜欢他们!
国产电影中的 真草鞋
这种电影简直是给电影院的座位拍得。
励志照亮人生。。。
感觉还是挺好玩的,无下限的动画啊
没了小时候的那个味儿
当年的恶搞经典作,变成长篇的了
完全不懂的槽点
预告片看看就好了
+童年神剧啊啊啊啊,好怀念的扭~~~~ 配音不够给力,画风依旧给力,爆笑程度依旧,但是伪三滴做的好low,进电影院只能算儿童片,可你的笑点明显在我们这个世界观里啊…还能看到日和,暴走漫画,十万个冷笑话的即视感,话说第一次发现原来王允可以这么亮……
电影的梗要是在爆一点就好了,感觉有些梗没抖好,配音也需要加强,演戏的成分太重了。以前喜欢看这个四格的,打个五星支持一下国产
和喜羊羊一个水平,烂的水平是一样一样的。
男色,贱男春,爱之针,灌注,体内。看到简介上这些词,再加上发现没有女主角,这是拍给我等基佬看的吗?
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就冲着Q版三国看的,没想到居然把法海不懂爱等一些东西扯进来了,有点玩过头了,但还是很爆笑。
妈呀太扯了
太恶搞,果然童年是用来回忆的,不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