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 having earned a veritable Teflon prestige, Pixar studio’s latest flick LUCA whisks audience to a luscious Italian Riviera, directed by Enrico Casarosa, his first feature film, it inherits the studio’s sagacious and heuristic tenor, it tells a coming-of-age story of Luca (Tremblay), who belongs to a species of mythical sea creature which can turn into a human form when they’re ashore, but reveals their true self when they contact water.
Here, the message can be either interpreted as a subtle coming-out metaphor (something that mainstream cinema struggling to represent in the dead center) or read as an effusive encomium of friendship between two prepubescent boys. Either way, LUCA is as anodyne as crowd-pleasing, if its oceanic scenery cannot surpass FINDING DORY’s alluring pellucidity and ripple mobility, Casarosa and his team’s picturesque creation of the town called Portorosso is a sublime knockout, and their vibrant aesthetics are overtly influenced by the Studio Ghibli’s variegated coloration and hair-splitting attention to even the smallest details (the name Portorosso, “red harbor” itself is a homage to Miyazaki’s PORCO ROSSO, 1992), looking at that Italian pasta with pesto sauce and fresh basil leaves, how toothsome it could be!
The characterization is well-crafted, if nothing veers too far away from a teenage’s wavelength, a loving but officious mother makes a good pair with a slaphappy father, no wonder a kid wants to rebel, a daffy grandma always knows the best, and a boy’s wound left by a missing father can be assuaged by another father figure. Luca and his fellow sea monster Alberto (Grazer)’s bromance blossoms organically (their mutual fantasy about peregrinating in a Vespa betrays that the story is set around 1960s or ‘70s), and the film astutely draws on the delicate feeling of jealousy, displeasure and betrayal when you realize your best friend is clicking with someone else. Only, the girl character, Giulia (Berman), a human girl, is less eventful because she still fits into the category of a spirited MPDG, it is a disservice that she unwittingly drives a wedge between Luca and Alberto, because as a matter of fact, girl of that age is acutely sensitive, her impressionable sensibility shouldn’t been erased for the sake of the boys’ development.
So when all is said and done, LUCA diligently charts through the fickleness and wonderment of boyhood and sends out a heartwarming coda to reassure us all will be fine, nothing cosmically spectacular, but indubitably it is quite an eyeful and a heart-string puller. One minor gripe, the age of LUCA’s core demography could be pitched a shade older since audience has all been conditioned to expect something more than kids-friendly from Pixar, that may also account for its less enthusiastic reception, it is unable to hold a candle to COCO (2017) or SOUL (2020).
referential entries: Andrew Stanton and Angus MacLane’s FINDING DORY (2016, 7.8/10); Yoshifumi Kondô’s WHISPER OF THE HEART (1995, 8.2/10).
Title: Luca
Year: 2021
Genre: Animation, Comedy, Family, Adventure, Fantasy
Country: USA
Language: English, Italian
Director: Enrico Casarosa
Screenwriters: Jesse Andrews, Mike Jones
based on the story by Enrico Casarosa, Jesse Andrews and Simon Stephenson
Music: Dan Romer
Cinematography: David Juan Bianchi, Kim White
Editing: Catherine Apple, Jason Hudak
Voice Cast:
Jacob Tremblay
Jack Dylan Grazer
Emma Berman
Saverio Raimondo
Maya Rudolph
Marco Barricelli
Jim Gaffigan
Sacha Baron Cohen
Peter Sohn
Marina Massironi
Sandy Martin
Rating: 7.7/10
标题夸张了,其实也就是统治了迪士尼吧。
总之,我连刷三部,已经分不清了
没有贬低任何一部作品的意思。
少于140字还不能发啊.....
好吧,以下水字数。
.
.
.
.
《寻龙传说》西苏的设计一开始使用了“瞎眼”配色。湖蓝配芭比粉,这死亡明度饱和度…属于“打印不能”的程度。但是后来逐步修改,变成了比较柔和的配色。身体以湖蓝为主,毛发和鳍用了淡紫色。
《夏日友晴天》成片里Luca的,看人物计的草稿,一开始是以浅蓝和浅绿色为主的。比较柔和,后期变成了如今的魔鬼饱和度。
话说现在的原画设计用色可真是大胆啊,居然敢用这样高饱和的cyber色,有些颜色很接近RGB的最大饱和度了。竟是些海报上都打印不出来的颜色。
看到很多人在讨论Luca和Alberto之间是不是单纯友谊,没错,本片主旨就是歌颂纯粹的友谊。
导演兼编剧Enrico Casarosa来自意大利,你可能看过他的奥斯卡提名短片《月神》:
导演的爸爸和爷爷关系不好,于是便有了《月神》。本片小Luca的原型也是童年的Enrico自己,他在港口城市热那亚Genoa出生长大,夏天会去五渔村Cinque Terre度假,从高高的石头上跳入海里是日常。片中的小镇就取材自五渔村,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渔村韦尔纳扎(Vernazza),风景如画,它们的美像被时间定格。主打浓浓的1950s~1960s夏日意大利风情海滨小镇小镇怀旧风,《Luca》是导演寄给家乡与童年的一封情书。
本片制作周期五年,2016年主创就组了第一支小队去热那亚取景搜集素材,游览了五渔村及周边小镇,从地形植被风貌到饮食特色到海水的颜色海浪的声音都进行了真实记录,力求做到一个词‘“specific”。片中的虚拟小镇Portorosso是个集大成者,据说一街一景一物几乎都能在当地找到原型,比如剧照里那个石洞:
从剧照就可以看出本片色彩鲜艳,有手绘风格,传统2D动画画风,某些场景可能有宫崎骏的味道。导演是看着宫崎骏的《未来少年柯南》(1978年)长大的,是宫崎骏粉丝深受其影响,他们还见过面。宫崎骏为了《三千里寻母记》(1976年)还曾来到导演家乡热那亚取景(主角马可住在热那亚的港口),可以说很有缘了。 动画监督 Michael Venturini在采访中说为了寻找设计灵感他们把导演小时候看的动画都看了,还参考了擅长制作定格动画的阿德曼动画和莱卡。 团队致力于简化台词,尽量用画面和人物表情、动作传递信息。
本片部分灵感来自宫崎骏1992年作品《红猪/紅の豚/Porco Rosso》(背景是1920s的意大利),作为致敬,原计划将Portorosso作为Luca的姓,但最后是把它作为小镇的名字,对应五渔村里的Monterosso。(Luca最后的姓是Paguro,意大利语意为寄居蟹。Alberto姓Scorfano,意大利语意为scorpionfish, 鲉鱼)
Luca的角色设定是13岁(2021年刚好导演的女儿也是13岁),眼睛很大,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他每天主要做的事就是牧山羊鱼goatfish,直到遇见14岁的Alberto。Alberto独立又自由奔放,和Luca性格完全相反,原型就是导演童年好友Alberto。
导演十一二岁认识Alberto,他是1971年生人,他们认识是在80年代,但要注意的是本片设定的背景是5、60年代,因为导演太爱那个意大利黄金年代的电影和音乐了,他从手绘、定格动画以及意大利电影人例如Federico Fellini(费里尼)的作品中汲取了很多灵感。费里尼1953年的带自传性质的《浪荡儿》讲的是5个意大利小镇青年成长中的酸与甜,主角Moraldo渴望逃离家乡去往大城市,最后抛下一切独自乘火车不告而别,《Luca》结尾致敬了此片,并使用了相同的火车设计。而片中Luca炫丽诡谲的梦境和幻想,灵感则来自1963年的《八部半 8½》,是导演最爱的电影之一。为了贴近那个年代,影片重现了当时的建筑风格、食物、字体、广场海报《罗马假日》、《大路 La strada》、《海底两万里》)、交通工具等要素。片中的Vespa设计参照自1959年款式,导演那会儿真的有个scooter,两人会在海岸边骑来骑去。为了在片中使用Vespa还联系Vespa的公司取得了授权。某场景中Alberto在自制小车上贴了张真人大头照,还学他表情,他就是1961年《意大利氏离婚》里的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Marcello Mastroianni。他的女儿Chiara Mastroianni在法语版《Luca》中给Luca妈妈Daniela配音。
正如电影里体现的,Alberto自幼缺少家庭关爱,他放荡不羁,而小时候的导演被家人保护着,有些胆小害羞,截然不同的性格让他们互相吸引。Alberto是个小麻烦制造机,和他在一块会陷入各种麻烦,但他会逼自己一把,走出舒适区去试探未知,就像片中离开水面,翻越悬崖。
My best friend Alberto was a bit of a troublemaker,” the director explained during an early press preview of the film. “I was very timid, I had a bit of a sheltered life until I met him. I met him around age 12 and he was wild and free to do what he wanted, his family wasn’t really supervising him. We couldn’t be more different and that is really the kind of friendship where opposites attract. We’re also a little bit of losers and outsiders, so it also felt right, the idea of being sea monsters as the way that we felt a little bit different and not cool as kids,” he shared. “So Alberto got me out of my comfort zone and pushed me off many cliffs, metaphorically… In fact, I might not be standing here if I hadn’t learned to chase my dreams from him. So that is the kind of friendship I wanted to talk about, those kinds of deep friendships, important friendships that make us grow up, change us, that make us find ourselves. That is at the heart of Luca.
That is at the heart of Luca,本片的核心,或者说最大的主题,就是友谊,一个内向小孩和一个外向小孩之间的友谊,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认识自我并互相成就。
片中的Sea monsters源自意大利古老的地方传说和民谣。五渔村有着丰富的传说,而大部分传说是渔民编出来吓唬别人的,好让别人远离自己的绝密捕鱼点。导演小时候很喜欢那些画着海怪的老地图,好奇着会不会真有海怪化成人形隐匿在普通人中。
影片中的海怪造型参考了16世纪的文艺复兴地图,以及意大利到处都有的海怪雕塑,设计方向是“not creepy or scary”,导演不想吓到观众。海怪在海里的动作设计参考了海鬣蜥。角色监督Beth Albright透露海怪离开水的变形部分参考了X战警电影里的魔形女,他们都有鳞片,但这并不够因为魔形女的变身偏向性感不是团队想要的。也有参考魔女宅急便里的黑猫吉吉。为了达到自然流畅的变形效果还研发了专门的技术。小知识,Luca身上共有3436片鳞片。
导演原话说海怪是“a metaphor for feeling different ”,当时他和Alberto两人当时并不受欢迎,不太合群也不酷,就用海怪来喻指“nerds”、“outsiders”、“others”、“misfits”、“underdogs”等等,主要突出一个不同吧,不合群的,格格不入的,古怪的,被排斥的,可以有多方位解读,片中的小女孩Giulia虽然不是海怪,但她也是一个不被看好的“异类”。Giulia父亲是残障人士,属于在生活中容易遭受歧视的少数群体。Sea monsters也可看作是偏见、刻板印象,毕竟它只是人类口中对未知的称谓,在Sea monsters眼中,人类也不过是善于杀戮的Land monsters。
We hope that sea monster could be a metaphor for all sorts of feeling different – like being a teen or pre-teen. That moment where you feel odd. There are all sorts of ways of feeling different. It felt like a wonderful way to talk about that and having to accept ourselves first, whatever way we feel different.
Our main theme is actually friendship, but a sense of self-acceptance is a huge part of this.
除了歌颂友谊本片另一主题是self-acceptance,认识自我,身份认同,自我包容,包容自己的不同。每个人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属性,有的大方坦荡,展露锋芒,有的选择隐藏,甚至视为缺陷。这个不同真的很宽泛,包括但不单指性。
Luca和Alberto之间的关系和Sea monsters的metaphor是两个互相独立的话题,不要一概而论,前者导演的初衷是纯粹的友情,后者是借海怪来表现童年的挫败感、不受欢迎。观众看海怪可能会代入自己的经历,有不同的看法和解读,这绝对是开放性的,海怪不是特指某群体或个人,它不单一也不明确,它可以是每个人。比如有人问导演是不是和难民、移民或人种有关:
“I love the metaphor of the sea monster, that it really opened it up to all these other readings,” says Casarosa. “I’ve had people ask me, is it a refugee story or immigrant story, or about race? We were aware making the movie that this was a wonderful journey of owning your own identity, and coming out with it – whichever that identity is. I thought that everyone would bring their own identity to it.”
“My experience was about me and my best friend growing up feeling like losers,” he says. “But it’s great that people have their own experiences and that this speaks to them.”
针对预告片放出后网上的一些言论和猜测,媒体采访时问导演本片立意是否与queer有关,导演反复提及他拍的只是单纯的友谊,还未步入青春期的还没有男女情愫的小孩之间纯粹又强大的友谊。(他回复推网友他和Alberto都是直男。导演已婚有一女,今年13岁。)
“I was really keen to talk about a friendship before girlfriends and boyfriends come in to complicate things,” Enrico revealed when asked to clarify the friendship between the two boys. “We really said, ‘Well, this is that moment before those things come in to complicate the picture.’ So, that was really never our plan and this was about their friendship in that pre-puberty world.”
被问到LGBT+方面的解读,导演说: I love the idea that [the LGBT+ allegory] can be brought in and projected. I think the best movies leave some room for a read into it.
Where I keep on thinking that the read into all the otherness and difference feels right is that [Luca] is a story about, at a certain point, like, “Here I am. Let the chips fall where they may.” And so that is a coming out moment. We kept on saying, “This is not about people accepting them.” Some people will accept and some people won’t. But it’s more about, “I’m going to fly my flag and I don’t care, and here’s me.” That was such an important part of this coming of age. And the friendship is such a big part of it, too, because they are the people that are around you and see you for who you are, and they don’t care [about] whatever differences [you have]. So we love the line in the movie, “Am I too much?” No, you’re cool. I love that whatever possible way we feel gets brought to this movie. So yeah, it wasn’t exactly how I started because my story was a little different, but I love that there’s that read into it..
“This is not about people accepting them”对应片中的两句台词:Some people, they'll never accept him./ But someone will. 意思就是说先别管他人是否接受,而是要先自我身份认同,接受自我。在追寻自我时我们可能会羞于展露,而友情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看到真实的我们,他们的包容帮助我们建立自信,接受真实的自我。这在成长中是如此重要。
导演自认为异性恋,网友说本片多样性、包容性、身份认同的主题的触动了 LGBT+ 群体的心,他很欣慰。
结尾较理想化,人类很顺利地接受了海怪们,几乎没什么阻碍,或许主创是想把侧重点放在self-acceptance上。(这点看到吐槽较多,的确是没怎么描绘,替火车上的Luca捏一把汗)个人觉得村霸Ercole的角色比较工具化,他的每次出现都只是在Luca身边制造矛盾。刚开始我以为他会是长得像鲇鱼的海怪,贼喊捉贼,只有他大热天把羊毛衫披肩上还怕它沾水,但他有碰到水还没事,以为是他掌握了某种不变形的方法,所以才那么狂……事实是想多了。
其实Luca早期的剧本构思比较像《伴我同行》,Cicco原本是Luca他们的朋友,是一只河豚形海怪,后把他作为Ercole的跟班。Luca和Alberto还尝试通过魔法信物变成普通人,结果没有成功Alberto反而变成了 kraken(北海巨妖),Luca为了保护他与人类抗争。但最终还是选择别搞得太复杂,把焦点放在两主角上。
整部片都围绕着友情,没有宏大的世界观,皮克斯这次格局小了?人出生便伴随亲情,爱情是永恒的追求,友情似乎不那么被在乎。它来得比爱情早,总是没有明确的结束点,可能在无意中被悄悄放下。 但它同样需要经营,它也同样能lifechanging,也值得用一部片讲述。高山流水,你真的有称得上知音的朋友吗?有身边的朋友互相肯定吗?童年好友还有联系吗?是否偶尔记起那些时光?即便分离只剩回忆,每次记起,是不灭的光热又一次传输给你力量。我愿此生被友谊照亮。
现实中的Alberto加入了意大利空军,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还是上校头衔的。影片的制作他有一定参与,最后的结局敲定也有他的意见成分。离别总是在所难免,火车戏对应现实,蓝色中线象征着Luca暂别海洋去人类世界生活,就像导演20多岁离开意大利去追寻理想。
有网友觉得Luca和Call my by you name有相似点,纯属巧合,仅限于巧合。看看导演的回复:
Casarosa said that the characters were just friends and that the parallels to Guadagnino's film were only a coincidence, stating: "I love Luca's movies and he's such a talent, but it truly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we really willfully went for a pre-pubescent story ... This is all about platonic friendships.
有说地点撞人家小说的,并没有,一个是Cinque Terre,一个是Bordighera(电影主要拍摄地则为Crema),中间隔着一个热那亚海湾呢,里维埃拉不是具体地名是riviera的音译,泛指海滨度假胜地。有说主角发型一样的,去搜搜导演本人图片吧,人家就那发型…… 既然导演回答了是巧合,还是别纠结太多。看看其他采访:
"We were a little bit surprised. As much as Luca Guadagnino is quite awesome -- I love his movies," director Enrico Casarosa tells ET with a laugh. "We always looked at this very much in that time pre-boyfriends and girlfriends and pre-romance."
制作过程中有人提议:做成三角恋吧,导演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这次我们只谈友谊:
"And we had to actually defend that, because in the middle of this journey, people were like, 'Well, just let it be a true triangle.' But we just wanted it to be about friendship," Casarosa says. "I feel like we have wonderful movies coming up that deal a little bit more with after puberty, where there is the puppy love and the romantic side. It wasn't something that was part of the DNA of this. I wanted it really to be a little more in that earlier stage of trying to find yourself. But I do appreciate that people can read into any kind of oddness and outsiderness of these characters, that I hope there's something universal for everyone to take from it."
为什么主角叫Luca: When asked why he chose Luca as the film's title, Casarosa said that he based the film on his friendship with his childhood friend, Alberto, but he couldn't just use in his own name (Enrico), and chose "Luca" because it's simple, and "is pronounced well in America too."
导演在片中客串了三个角色,一个是大喊“what's wrong with you, stupido?”的渔民(后被Alberto效仿),一个是海边吹口哨的钓鱼大爷,一个是小镇上打牌的大爷(他赢了,边说“Scopa!”边把牌扔桌上)。 还有开头Luca追逃跑的鱼时,提到一条叫Enrico的鱼要么死了要么在游览世界,Enrico是导演名字啦哈哈。
以后会有删减情节放出,比如Alberto父亲在某晚上回来了,但又离开了。
Bruno不是Alberto父亲的名字,而是代表内心的不安全感,“ It’s just the name Alberto gave to the voice of his own insecurities. ”有时候也能代表理智,“ sometimes the voice of reason. ”理智告诉自己从高处跳入海里有风险,但也可以选择大喊一声“ Silenzio Bruno! ”纵身一跃。
有什么问题可以去问导演,他在某社交网站上很活跃,和网友各种互动。
以上信息参考了各路导演采访,搜关键词能找到原文。有些表达可能不够顺,希望对你有帮助。讲错请指出。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
微博:影探探长
作者:钱老板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是皮克斯的第24部长片。
众所周知,皮克斯最不缺的,最引以为豪的,便是创作团队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这次依旧也不例外。
片子的构架,基于一个神奇的设定——
生活在海里的"海怪",登上陆地后就会化为人形,说话行事与人类无异。
但如果沾到了水,便会立马现出原形。
本片片名所说的主角,卢卡(Luca),就是这样一只小海怪。 他和父母以及奶奶,生活在意大利一个岛镇附近的海域。 作为一个乖孩子,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听妈妈的话,去牧鱼,然后吃饭,睡觉。 长此以往,日复一日,单调枯燥。
他很想上岸,看看那海面之上的世界。 但父母——主要是母亲,却对此事格外反对。 在母亲的描述里,岸上如地狱,因为人类都是些专好杀鱼的穷凶极恶之徒。 虽然心里还是不免想着上岸看看,但囿于母亲的三令五申,也只得作罢。 只是正值年少叛逆时期,心里的火总归是难以熄灭。 有时候海上的渔船会落下一些东西,卢卡还是会跑去悄悄收集起来。
正是在这个时候,卢卡遇见了艾伯托(Alberto)。 也是一只海怪,不过独来独往,热情大方。 在他的怂恿下——也许用"强制性帮忙"来形容更为恰当,卢卡成功上了岸。
对卢卡来说,岸上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 蓝天白云,绿草青山,哪有母亲所说的一点凶险的样子。 很快,卢卡就把母亲的告诫丢在了脑后边,有空便去找艾伯托玩。 两人每天设计各种想象中的摩托车,然后疯狂飙车,冲进海里,玩得不亦乐乎。
此外,两人还拥有了一个共同的梦想—— 拥有一辆伟士牌摩托。 在他们的想象力,只要坐上这款摩托,就能想去哪就去哪。 开着它上九天揽月都行。
只可惜好景不长。 卢卡常常偷偷去岸上的事还是被母亲发现了。 为表惩罚,母亲决定送卢卡去他叔叔所在的深海里呆上一段时间。 说白了就是关禁闭。 为了逃离,卢卡听从了艾伯托的建议,决定与他一起跑到人类的小镇上去。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在那儿,他们认识了茱莉亚。 一个活泼可爱,热爱天文学的小女孩。
两人寄宿在茱莉亚家里, 一边帮忙捕鱼,一边准备和她一起参加镇上的"XX杯"比赛, 因为拿到奖金后,就能买下他们心目中的伟士牌摩托车。 而问题在于,他们必须得时刻隐藏自己的身份。 在这个大家都对海怪非常害怕和厌恶的小镇上......
照例,先说说本片的优点(以下部分涉及剧透)。 最该夸的,当然还是本片营造出来的透心凉,心飞扬的感觉。 画风清爽可爱,色彩搭配明亮。 清澈湛蓝的大海,海边五颜六色的楼房,朋友间无忧无虑玩耍的故事...... 不妨说,这就是一部专属于炎炎夏日的电影。 如果能在大银幕上欣赏这些绝美景色,绝对是今夏一大快事。
其次,皮克斯出品的动画片,基本素质还是强。 该搞笑的部分还是一如既往地搞笑,感人的地方也还是会让人哭得一塌糊涂。 当看到卢卡为了救下艾伯托,奋力冲进雨中,变形金刚般一点点露出原形的时候, 没几个人能忍住不泪崩。
其实早在2011年的时候,导演就拍过一部和本片在画风和主题上非常类似的短片。 短片中,小男孩的父亲和爷爷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处事方式。 他们以各自的规则要求和规训着小男孩,直到小男孩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式。而本片片名虽然叫《夏日友晴天》,整个故事其实也就是卢卡如何找到自我的过程。 刚上岸时,他所有世界观都是由艾伯托塑造的。 甚至包括梦想。
而去了岛上之后,他通过书本了解到了这个世界比他想象得更为壮阔。 他想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想去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 他诞生了自己的梦想。
其实,如果换了其它别的动画工作室,有这些优点,片子怎么也得8分保底了。 然而这是皮克斯。 人们心中"出产必精品"的动画届白月光。 如果放在这个标准下来看,《夏日友晴天》就算不上多令人满意了。 不说远的,就拿上一部《心灵奇旅》来比,其对于灵魂世界的脑洞刻画让人印象深刻。 而本片的海怪设定虽然也很惊艳,但相比之下就逊色了不少。 且大部分戏份,实际上还是卢卡艾伯托作为人类时发生的事情。
另一方面,本片的故事实在是太过于简单了一点。 其实本片有好几个地方是非常值得深挖的。 比如卢卡背叛艾伯托的黑暗时刻—— 当艾伯托为了证明人们害怕海怪而现出真身时, 卢卡因为害怕自己会被赶回海里,竟然也跟着人们骂了一句,"海怪!"
因为这个黑暗时刻,随后导演引入了"艾伯托自父亲离开后独自生活多年"的背景设定, 让艾伯托这个角色瞬间丰满生动了许多。 包括中间对于茱莉亚的嫉妒,和茱莉亚父亲一起捕鱼的戏份,都有了凭据可依。 在遇见卢卡之前,艾伯托已经自己一个人独自生活了可能几年之久。 卢卡的到来,让他又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然而卢卡却抛弃了他,和他父亲当年一样。
这个背叛是极其黑暗且让人心碎的。因为是燃起来的希望又被掐灭。 然而导演马上就用一场非常简单的道歉戏化解了这个矛盾,并迅速将其转到了比赛上。 紧接着艾伯托便出现在了比赛场中,与卢卡和好如初。
艾伯托的心路历程,被导演省略了。 艾伯托一个人在房间里经过了多少纠结和犹豫? 在看到下雨之后心急如焚,因为担心卢卡现形而最终决定不计前嫌前去送伞的过程。 但导演并没有拍这些。 他的处理,是把焦点放在了卢卡的身上,其余的人则全做工具化处理。 这当然不是不可以。 但,既然心血来潮丰富了艾伯托的角色背景, 那么这样的处理,似乎就显得过于简单,甚至于有些突兀了。
更不用说最后的"突然强行合家欢"式结尾。 当卢卡和艾伯托在最后的比赛中意外露出真身之后, 小镇上的居民们竟然全都马上就接受了。 看到这里时,我当时心里直接就喊了一声:WTF? 电影的基本冲突不就立在他们不能在小镇上露面上吗? 片子中间也一直在渲染这个小镇上人们对于海怪的害怕和深恶痛绝。 结果导演最后来了个强行洗白。 仿佛此前的铺垫全都成了笑话。 作为一部普通的给孩子看的动画片来说,这样处理没问题。 然而还是那句话: 作为皮克斯,这样过于简化的处理绝对有失水准。
最后,关于这部片子,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争论。 很多人认为本片借"海怪"这一设定,隐喻了LGBT人群的处境。 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无稽之谈。 就我个人的观感来说,尽管两个男孩间的感情并不能用爱情来形容。 但我还是更倾向于同意前者的观点。 两处最好的例证。 戏内的—— 片中的最后,有两位一直隐藏在人群中生活的"海怪"也现出了真身。 这是两位老奶奶,而非一男一女。
戏外的—— 有网友发现,在意大利语版本中, 为卢卡配音的演员名叫艾伯托,为艾伯托配音的演员名叫卢卡。 要说这是巧合,那未免也太勉强了点。 而如果是故意为之,那就很难让人不会联想到《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都是发生在夏天的意大利小镇上的故事。
意大利版演职员表 当然,如果你完全没感觉到这点,也完全不影响你欣赏这部动画。 导演本就故意将其处理得非常隐晦和泛化, 你可以理解成LGBT元素,也可以理解成边缘人或者少数群体。 况且片中的核心——"做自己"这一话题,几乎适用于所有人。 这也算是皮克斯动画非常重要的魅力之一了。 小孩们看是一回事,大人们看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
总而言之,这部片子不属于皮克斯的精品之作。 但瑕不掩瑜,美好的画风,温馨的故事,也都非常值得一看,特别是在这炎炎夏日。 当然,如果能在大银幕上看,效果绝对是最好的,也是超值的。 只是,好像希望不是很大了。
文/钱老板
缝合怪及剧透警告!
缝合怪及剧透警告!
缝合怪及剧透警告!
基本上整理了网上所有能够找得到的列文虎克系网友的讨论及彩蛋(Variety也整理了相当全的官方彩蛋,感谢)。当然我也加了点私货。
Variety的官方彩蛋整理原blog链接如下(类似A113,皮克斯球等,下文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可自行观看)
//variety.com/2021/film/news/luca-hidden-easter-eggs-pixar-1235000337/amp/
1、Luka父亲的哥哥——uncle Luko
结尾彩蛋中,uncle Luko 对着影片一开始那条 Luca 口中溜走并且大概率死掉了的鱼说着话,这条鱼的名字是enrico,也是本片导演的名字。(这里感谢豆友 子墨没睡醒 和 明媚&忧伤 的指正)。他溜到深海去了,并且还和 uncle Luko 做了朋友(误)。
uncle Luko 的原型是鮟鱇鱼,是一种深海鱼(超丑就不放图了)。因为在深海,所以这种鱼头上有个电灯泡来引诱小鱼。鮟鱇鱼有独特的生殖机制,根据Luko透明的身体推测很可能是性转为雌鱼的(所有的大鮟鱇鱼都是雌鱼)= =
uncle Luko,一条独自在深海,没有人可以与之交谈的,孤独的鱼。和我一样,泪目!
有关鮟鱇鱼独特的生殖机制可以参考
//zhuanlan.zhihu.com/p/133301907
更新插播、开局卢卡捡到的卡片
也就是随渔船上物品一起掉下来的塔罗牌卡片,圣杯侍从
塔罗牌牌面:一个年轻男子,叉腰站在蔚蓝色大海前,兴奋着看着圣杯中喂养的鱼。他的天真让人想起一个善良无邪的孩子。他感情丰富,富有爱心,他是爱,温暖,亲密的象征。象征卢卡
圣杯侍从正位牌意:好奇心,求知欲,罕见而有趣之物,艺术家,创造能力,直觉敏锐,一切皆有可能。对应着Luca旺盛的好奇心。
2、call Me by Your name
其一(来自豆瓣 ID牛肉煎饺)
此消息为官方推特透露,意大利语版本里面luca配音是Alberto,Alberto配音是luca,还不赶快嗑爆这对声优!
其二
call Me by Your name 的导演名字也叫 Luca ,影片要素也惊人的相似:夏天,意大利,海,少年。(图片来自豆瓣 ID 浆果粥)
3、罗马假日中的摩托车Vespa
电影中代表两个男孩梦想的摩托车,就是《罗马假日》里的giegie带着女神赫本骑的摩托车Vespa。
此外电影中还出现了《罗马假日》的海报致敬。另外雕像旁边还有一张海底两万里的海报。
关于Vespa具体可以参考上海汽车博物馆的这篇软文
//chejiahao.autohome.com.cn/info/2186555
Vespa官方网站,也有宣传这部电影
4、电影中的一些意大利 · 西语彩蛋
其一(来自豆瓣 IDeed_fan)
电影拍摄地:意大利-利古里亚海岸-五渔村小镇
美丽的利古里亚海岸(Italian Riviera) 的五渔村(Cinque Terre)位于意大利 利古里亚大区 拉斯佩齐亚省西部,是滨海蒙特罗索(Monterosso al Mare)、韦尔纳扎(Vernazza)、科尔尼利亚(Corniglia)、马纳罗拉(Manarola)及里奥马焦雷(Riomaggiore)等五个村镇的统称。这里的海岸线、五个村庄和周围的山坡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五渔村国家公园的一部分。(来源: Wikipedia)
另外的其他细节在这里(原谅我看不懂意大利语,机器翻译我也不好拿出来献丑)
//www.automotorinews.it/2021/06/22/vespa-luca-omaggio-liguria-mito-due-ruote/
其二
Alberto对Luca说的打招呼的话 Piacere Girolamo Trombetta。就像他从渔夫那里学来的What's wrong with you, stupino一样,也是道听途说来的。
意思是" Nice to meet you,I'm Girolamo Trombetta",很高兴认识你,我是 GirolamoTrombetta。对应手势来看如下:
1)握手,对应 Piacere,很高兴认识你,正常打招呼
2)转手,对应 Girolamo,因为Gio在意大利语中意思是旋转
3)前后拉,对应 Trombetta,因为 Trombetta=小号,而前后拉就是模拟吹小号的动作。
所以这句话,就是一个叫 Girolamo Trombetta的人,通过有趣的手势(旋转+小号前后拉),帮助陌生人快速记住自己的名字。
其三
片尾曲Città vuota (It's a lonely town)
这首歌大意是,爱人离开后,主人公在拥挤的城市中却依旧感觉孤独,呼唤着爱人归来。
The streets are overcrowded
the crowd is around me
It is talking to me and laughing
And nothing knows about you
see passersby around me
But I know the city
will seem to me empty
If you don't come back.
How do you want to live alone, without me?
Don't you feel that our love is not over yet?
影片结尾Luca去城市上学,而 Alberto则留在港口,配上这个片尾曲,非常隐晦。
关于这两点意大利语感谢知乎答主 MrBlueOwO 的答案,原链接如下
//www.zhihu.com/question/463512889/answer/1949825385
其四(来自豆瓣 ID Eva玫致)
影片中出现的牧师
此故事发生在意大利的小镇,意大利是一个天主教国家,而天主教是非常反同的一个宗教。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几次教徒的出现
此帽子为比雷塔,是一种方形帽子,有三个或四个尖脊,通常在顶部中心饰以花球或流苏。从红衣主教到神学院的许多级别的天主教牧师都把它当作礼帽戴着。
其五(来自豆瓣 ID Jurassic)
电影开场渔船上放的是普契尼的《O mio babbino caro 我亲爱的爸爸》 歌词是“ 哦,我亲爱的爸爸,我爱那个帅小伙,我要去Porta Rossa买只戒指”,正好谐音电影里的小镇 Porto-rosso。这首歌可能也指父亲离开了的Alberto吧。
其六
照片中的男人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意大利著名男演员,代表作有《甜蜜的生活》、《八部半》等,是费里尼在大银幕中的化身。《甜蜜的生活》在当年捧红了男女主角,也把罗马许愿池变成了网红打卡点。
豆瓣条目链接
//movie.douban.com/celebrity/1027899/
其七 电影
海怪雕像两边的两张海报,左边是1955年版的《海底两万里》,右边则是超有名的,费里尼的《大路》
《大路》豆瓣条目
//movie.douban.com/subject/1292719/
《海底两万里》条目
//movie.douban.com/subject/1493662/
在卢卡和茱莉亚翻越屋顶时(53分40秒)电视里出现的(感谢友邻苑幽静的评论和吴邪的评论)是1958年的意大利电影《圣母街上的大人物》 ,前面提到的那个男人也有参演。
豆瓣条目 //movie.douban.com/subject/1303089/
片中卢卡父母在镇上找他时偶遇了一张以卢卡叔叔为原型的海报,上面写着《海怪的攻击》。这幅海报上的电影和人名都是虚构的,但有可能是致敬影史水怪电影鼻祖之一的《黑湖妖潭》。1954年上映的《黑湖妖潭》对后来的怪物惊悚类电影影响很大,也是201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语》的直接参考来源。
来自电影榨汁的影评,原链接://movie.douban.com/review/13647859/
其八
青酱意大利面
意大利面的面酱一般可以分为四种基础酱,即红酱(Tomato Sauce)、青酱(Pesto Sauce),白酱(Cream Sauce)和黑酱(Squid-Ink Sauce)。红酱是主要以番茄为主制成的酱汁,是见得最多的;青酱以罗勒、松子、橄榄油等制成的酱汁,其口味较为特殊与浓郁;白酱以无盐奶油为主制成的酱汁,主要用于焗面、海鲜类的意大利面;黑酱是以墨鱼汁所制成的酱汁,其主要用于墨鱼等海鲜意大利面。——百度百科
身为海洋生物,Alberto和Luca爱吃青酱(没见过的陆地植物酱料)是理所当然的吧~
5、catfish鲶鱼
电影中反派的八字胡被男主说成是鲶鱼一样(像么?)。而在英语中catfish这个词本身是cat+fish,装作鱼的猫,引申意为欺骗。对应了他欺骗年龄参赛,让队员涂油游泳并强塞意大利面的作法。
6、断背山(来自知乎 口袋电影君)
说是致敬也好,说是巧合也罢。总之就是很像啦。
7、茱莉亚的爸爸
第一次见爸爸的时候,听的是歌剧版《费加罗的婚礼》(感谢友邻silvia的评论!)
胳膊上纹的是最左边的蛇形海怪,被一柄三叉戟贯穿的图案。原型可能来自北欧神话中的耶梦加得及希腊神话里的刻托。左上角的那个海怪莫名感觉很萌 = =
8、关于女孩
左边是达芬奇,右边是罗马竞技场 ,下面的书是匹诺曹《木偶奇遇记》,作者是意大利人卡洛·科洛迪。电影《海王》里也出现过这样一个意大利海边小镇和这本《匹诺曹》(这里感谢友邻sunyong1418的评论)。
另外仔细观察房间,女孩的行李箱上贴着小时候和妈妈的合照。
9、顺便整理一下出现的音乐
中国主题曲《夏日友晴天》by 周深
日本主题曲《少年時代》by suis
开场歌曲《Un bacio a mezzanotte》
神奇的唱歌小姐机器的歌曲《O Mio Bavvino Caro》
插曲《II gatto e la volpe》
某抑云有歌单可以自行搜索~
10、Silenzio Bruno!
我也想知道这句话背后的故事,但一篇文章指出,实际上这句【安静吧,布鲁诺!】只是编剧灵光一现的产物,囧。
剧组成员采访链接(英文)://www.gamesradar.com/silenzio-bruno-luca-director-explains-the-meaning-behind-the-pixar-movies-marvelous-mantra/
11、四只猫
隐藏在人群中的海怪姐妹花的家和她们的四只猫。
最后,希望大家继续帮助添加新彩蛋呀!
我想问问你,如果你看到,有一个男孩儿和一个女孩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俩情投意合,两小无猜,手拉手走在小路上,说着要一起逃离到家长找不到的地方去。你扪心自问一下,你会不会觉得,他们之间,爱情的种子在萌芽?
很多家长都在幼儿园的时候含沙射影地给孩子灌输一些婚恋的思想。问男孩子,你长大了想娶什么样子的老婆?问女孩子,你长大了想娶什么样子的老公?你可以给小孩子看,王子亲吻公主的动画片。那,为什么不可以,同时也向他们解释,虽然在绝大部分情况下,王子会爱上公主。但是呢,万一王子偏偏不喜欢公主,碰巧爱上辅佐他的骑士,这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出色的人。
我一直认为,尊重别人,接纳别人的概念,应该是从小培养的。
我最近看了一部争议比较大的迪士尼动画,Luca,中文名叫夏日友情天。我超出预期地喜欢这部电影。但是我看豆瓣讨论组,一片乌烟瘴气。
“这到底是不是一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引起很多人热议。甚至有人说,请不要再说这是一部同性恋电影了,不要用腐眼来玷污纯洁的小孩子。我觉得,说这些话的人,明显是在歧视同性恋,或者是要强行抹去同性恋存在的可能性。
首先呢,不可否认,以迪士尼的定位,这确实是一部儿童电影。既然是儿童电影,又不可能直接体现暧昧的成人向的镜头,那正片定位说是友情无可厚非。但是,我想问你,如果主人公换成一个,男孩子,和,一个女孩子,定义为友谊,你们会怎么看呢?其实,我认为,luca对Alberto可以是爱情,也可以只是友情,这些都得等他们长大之后再说。这个影片,可可以给小孩子灌输正确的爱情观。影片最后有一句台词,特别感人,是luca的爸妈说给luca的,有的人会接受你,有的人总是不会接受,但是,我们相信你,能找到正确的人。所以,这不仅是对小孩子,还是对大人,都很有教育意义,就是,你可以喜欢男孩子,也可以喜欢女孩子。但是,你一定要找到能正确欣赏你,接纳你的人。
还有就是,通过这部电影,让我感觉到很大的戾气,就是浓浓的异性恋霸权。就是,在电影里,你在看,只要是异性主角,你就会忍不住的觉得,他们之间要发生些跟性有关系的东西。哪怕是小孩子,异性之间关系好,大人都会开玩笑地说,给他们定娃娃亲得了。那为什么,同性之间的感情不能被同样对待呢?如果两个孩子关系好,不管他们发展友情还是爱情,不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为什么要硬生生地抹掉,同性恋的存在呢?为什么,两个同性之间关系很紧密,就只能是朋友呢?有多少的同性情侣,在面对家庭和社会的质疑面前,只能不甘心地说,他们只是朋友?为什么这个社会,要去同性恋,设置成为一个不能说的秘密?这难道还不是歧视吗?
我想借此,说一下,我从小到大感受到的,对性少数的很多显性或者隐形的不友好。就比如说,一般人,看到异性之间关系好,就本能想到性交。对同性恋,一直持有一种漠视,或者是排斥的态度。其实,讲真的,这种强烈的“生殖文化”让我特别不适。我就想问问,那些人真的是在用屁股谈恋爱吗?
为什么从小学,初中,甚至幼儿园,只要是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经常走在一起,就会有很多人起哄说,让他们在一起之类的。如果,是两个男生,和两个女生,真的关系很要好,就没有人建议他们交往试试呢?难道,爱情就被强迫发生在异性之间吗?
我就想说一说,我经历过让我反复回想,反复觉得不合理的事情。首先,我在这里想说一下,我是跨性别。我在21岁之前是女生。我刚刚上高中,有一个我仅仅知道他名字的男生,然后呢,我每次路过他的时候,就会听到莫名其妙的起哄声。之后我才尴尬地知道,他跟别人说他喜欢我。我就是觉得,蛮尴尬的,因为,他人高马大的,是那种我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我一定不感兴趣的类型。所以,我就只能,谢谢他对我的好意和认可。高一过圣诞节的时候,他送我了一个礼物,里面还有个贺卡。是完全意想不到的,我都不知道怎么跟周围的同学解释。这是我印象里面,第一次有人想要以这种方式去认识我。很可惜,我接受不了,但是我又不想过分打击他,我就写个纸条,说,交个朋友就行了,不用礼物。然后就把这些东西还给他了。而且,那个时候他都知道我喜欢女生了。
我一直觉得我对人还不错,而且,我也真的希望,如果是我遇到了我很喜欢的人,我的朋友可以真心地鼓励我。不一定要起哄吧,就是鼓励让我去追求我喜欢的人喜欢的事情,就好了。被拒绝了,也没有那么可惜。道理好像很简单。但是,让我特别特别失望的是,这好像真的是一个属于异性恋的特权。就是在我曾经作为一个女生,去追求并且和女生相爱的过程里面,其实很多时候都很糟糕。所以,我曾经无比剧烈地羡慕那些顺性别异性恋的男生。因为他们天生有一种做什么事情都顺理成章的感觉。我特别特别想要那种感觉。
这个点对我来说真的特别特别重要。因为我从小不是一个很有自信的人。所以,我特别希望,被别人鼓励,被别人看好。哪怕只是一句很简单的,“你可以的”,对我来说都非常珍贵。
网上很多人会说,为什么男生,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因为,很多人,从小就是被教育的。其实,我就是很想很想成为那种“普信”的人。就是时刻努力着,并且也时刻相信着,自己可以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
我特别特别那种被接纳被相信被鼓励的感觉。我一直一直渴望,有一天,我作为一个非常规异性恋的人,也能感受到同样的感觉。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身份认同。luca非常害怕自己的真实身份被发现。第一次,他背叛了Alberto。但是,第二次,当Alberto选择冒死来救Luca的时候,luca也勇敢地站出来了。其实这一点,我真的感触非常深。不一样,不可怕。关键是,因为“不一样”被嘲笑被指责甚至被歧视被排斥被赶出家门,这些负面的影响是很伤人。我认为,这个影片,是有隐喻倾向的。你“不一样”的地方,不一定是同性恋。因为一个人可以被嘲笑的地方,多了去了,也有可能是你是转校生,你是外地人,你爸爸是聋哑人。“伪装自己”可能是融入社会的最好办法,但是,你会时刻提心吊胆,时刻恐惧,作为真实的自己,被接纳,才会真的感到幸福,获得本来就应该属于自己的,被偏见剥夺走的权力。比如说,一开始,luca不能上学,后来就去上学了。
它真的表现出了那种想要“隐藏真实的自己”但是很难隐藏住的真实,的恐惧感。让作为,跨性别,的我本人,十分地感同身受。让我一直强烈地感受到,那种,十分想要去融入社会,但是又十分地害怕被排斥地强烈痛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真的走到一个,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可以减淡的环境里去。
但是,希望一年可以比一年好。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是多么与众不同,请相信,总有人愿意接纳你。
请问哪里看到LGBT的隐喻了?这不就是个单纯的友情与认可的故事么?disney可以不要整日政治正确了好么?
皮克斯画出了意大利小镇的夏日风情,然而脱水即变身这个设定太雷了,再说认同的过程哪有这么简单?(深柜迪士尼请回崆峒山,莫乱蹭LGBT...
Call me 姬眼看人 gay or whatever 但是我感到《Frozen》已被本作赶下迪士尼基王宝座,陪你一起骑着 Vespa 看世界什么的并也太深情,更何况全片本身根本就是个出柜故事。都琼瑶式地火车牵手追了还不让人说有情愫,这是得恐同到啥地步,非得上床才能承认吗,到底谁不纯洁。
扯那么多彩虹隐喻,其实不就是个性别反转版《小美人鱼》么。毫无疑问是皮克斯所有作品里故事最简单的一部(猫猫又抢戏),但梦幻般的意大利夏日塑造得实太令人心驰神往了。二刷可以直接换成意大利语吹替版了
水下的鱼叫人们陆怪,水上的人叫他们海怪。可是总有一天你会知道,友情不怪,爱也不怪。
离开海洋后,我们藏起了鱼鳍鳞片和尾巴。走出孤岛后,我们学会了骑车赛跑和用叉。品尝了青酱意大利面,看见了漫天发光的凤尾鱼,用望远镜与木星一起在水面上漂浮,我们会让心里的缩头龟闭嘴。直到我被水浸湿显出原形,你披着人形指向我大喊海怪。原来没有盔甲可以遮住尾巴,唯有爱可以抹去心里的怪兽。
好可爱好清凉好想去意大利!后半部分的转折和解决其实挺生硬的,但是怎么说呢这片子实在是没法不让人不往同志的方向想,要是把这个故事解释成两个小男朋友的出柜故事的话,其实很容易就抻得清楚了哈哈哈哈。
果然是挂了迪士尼出品的皮克斯电影,但这部意大利夏日风的电影实在太美了,美到随时会让人丧失理智。这种简简单单的低幼故事也挺好的,骨子里的内核可以理解成探索性取向暗恋直男的LGBT故事,最后还是迪士尼一贯的价值观输出,让孩子们勇敢做自己。
这个名字翻得好哇 千万别再改什么少年大冒险 夏日总动员之类的了
最适合在暑假期间看,很多人都说这部电影是隐喻同性恋,但我看到的,就是三个小伙伴在夏天的一段纯纯友谊,像极了我小时候放暑假,回村里和小伙伴玩耍的时光。(如果非要把同性之间的友情都往同性恋方向带,我觉得,这或许不太合适)
仍然有闪耀着电影光芒的moment
我感动的点很奇怪 经常一起出现 一起吃冰淇淋的两位老奶奶变回了“海怪”
6/10。夏日、海洋、小镇、男孩,集合了那么多青春片的经典元素却显得特别陈旧。像性转版的《狼行者》,却没有Cartoon Saloon独特的画风。唯一大胆的同性隐喻也在插科打诨中越来越淡,还以为是审查下的社会主义兄弟情呢。另外创作之初就将同志归为“异己”就很有问题了。轻松的大团圆结局好似一个笑话,能够那么容易就接纳“怪物”,现实也不会这样了。我还蛮喜欢最后分离的设定的,他帮助他认清了自己,接下来的路要一个人走了。
浓浓的意大利风情,鲜艳的色彩也非常夏天~作为皮克斯动画来说,这部确实略显低幼,但还是可以看出少数群体这一内核的~唯一想吐槽的点是最后岛民接纳水怪的转变有些硬~最爱片中两段骑着机车飞上天空的段落,配乐太赞了!!
意大利小镇风光与小绵羊摩托,友情与夏天。勉勉强强吧
那个带你走进新世界的无比珍贵的朋友,也只能陪你这一段路
先是墨西哥的Coco,又是意大利的Luca。可以预见皮克斯的下一部动画电影是讲述中国小朋友Xiaoming的故事。
要是‘接受’能像动画中一样简单就好了
就真的不行,而且幼稚的价值观让《伴我同行》显得像神一样的存在。当然一大堆人要拍pixar的彩虹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