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街拍“鼻祖”比尔·坎宁汉在纽约去世,享年87岁。 从此,纽约街头少了一个用慧眼记录时尚的人,也少了一道特别的风景——多年来,比尔坚持穿清洁工的蓝色外套,骑单车穿梭在纽约街头拍照。 2011年上映的纪录片《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忠实地记录了这一切。 安娜·温图尔只肯为比尔停下来 《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一开场,比尔的画外音说:“最好的时装秀一定是来自大街上,一直是这样,也将一直这样下去,我总是期待着与那些时装不期而遇。” 这便是比尔拍照的理念。电影拍摄时他已经八十多岁了,依旧坚持每天骑着他第29辆自行车在纽约街头街拍——前面28辆都被偷了。而就算去时装秀场,比尔也不像其他时尚摄影师将机器架在正前方,他更喜欢和大家一起坐着边看秀边拍照,因为这样他不仅能拍到时装的正面,还有背面,还有侧面,以及每一个细节,每一道皱褶。 比尔的街拍早在1966年就开始了,那时,他的摄影师好友大卫·蒙哥马利送给他一台价值35美元的奥林巴斯相机。从此,他常年在纽约57街和第五大道、靠近蒂凡尼珠宝店的街角驻守,拍摄穿着特别的路人。 有次,他展示给《纽约时报》主编Arthur Gelb一个穿大衣的女子照片。比尔当时完全是被她穿的海狸鼠皮毛大衣肩部的精湛裁剪吸引了,却不曾认出这位风姿绰约的女人就是当时已经息影并隐居的巨星葛丽泰·嘉宝。后来这辑照片在1978年十二月刊的《Times》发表,Arthur Gelb称这些照片是“《Times》的转折点”:“我们头一次在没有得到知名人士许可下,拍摄到他们的照片,刊登在白纸黑字的印刷品里。” 比尔在《纽约时报》有两个长期的专栏:《ON THE STREET(在街上)》和《EVENING HOURS(晚宴时光)》。引得无数明星对他趋之若鹜,大家都想在他的相机下留下最美的身影。《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这个名字就来自“时尚女魔头”安娜·温图尔,电影中有一幕是她去参加某时尚活动,外面无数相机对着她,她看到比尔,停了三秒。之后,不管别人再大声喊她的名字都不再理会,径直离去。这时有人小声嘀咕:“她只肯为比尔停下来”。 而比尔也同样不会为了所有明星停下来。他去巴黎,大街上他说:“你看那些狗仔多疯狂”,他们在蜂拥拍摄凯瑟琳·德诺芙,只有比尔不为所动,因为他觉得她穿得不好看。这种审美情趣,从他最早还在开帽子店的时候就建立了,那时候的好莱坞明星琼·克劳馥、玛丽莲·梦露都是他店里的常客,然而他皆不为所动,因为觉得“她们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但对有着敏锐触觉的时尚天才,比尔却是倾囊相助。斯蒂芬·甘是《Visionaire》杂志创办人、《Harper’s Bazaar》艺术总监。第一次被比尔街拍时还是美国帕森斯时装学院的学生,家人并不希望他念艺术学校。于是比尔让他搬出来住,找份工作,给了他一枚硬币,“打电话给《Details》杂志的Annie Flanders”。后来又建议斯蒂芬·甘去巴黎,在巴黎期间,比尔还用自己的邀请函偷偷带他进秀场看秀,“有次我离开秀场的时候,感觉口袋里多了什么。是一张50美金的大钞,比尔趁我不注意偷偷放进去的”。要是你知道比尔自己长期过着一顿只吃几块钱汉堡的近乎“清修”的生活,就会更感动于他的慷慨。 他当然也有严苛的时候,比如每次监督编辑给他的专栏排版,近乎完美的苛刻总是逼得编辑抓狂。还有就是对时尚专业本身,几十年的街拍生涯,让比尔练就了火眼金睛,如果一旦遇到相似的设计,他会把自己三十年前拍的照片找出来放在一起作对比。有一次他发现设计师艾萨克·麦兹拉西1989年设计的衣服和杰弗里·比尼1976年的作品很像,比尔就在专栏中有图有真相的做了对比,结果就是艾萨克很生气,而杰弗里·比尼也对艾萨克很不满。 比尔说:“在我看来,时尚它像是远离现实生活的避难所,我无法想象我生活中没有它的存在。如果我的生活中没有时尚,就像人类文明没有开启一样……当然很多朋友都会说:‘看那个狂热的疯子‘’”。 纸醉金迷时尚圈的隐形人 在比尔看来,摄影师和时尚界是应该保持一定距离的,保持审美、保持冷静远远地观望它,发掘它,记录它。羞涩如比尔,更愿意躲在一张张照片背后做一个时尚圈的隐形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多年来,他骑着自行车到处拍照,从一个时尚晚宴赶往另一个时尚晚宴。《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中拍到他有次在一个晚宴拍照,别人要为他拿吃的,几次都被他拒绝了。他是那种会先吃过东西再去晚宴工作的人,因为他不允许让吃东西打扰了他的拍照。 长年他穿的蓝色外套,最初只有20美元一件。选择这样的外套是因为它有很多口袋,“一直挂着相机,衣服前襟总会磨破”,这种清洁工外套不容易磨损。有次他的雨衣破了,他就拿黑色胶带粘上,然后穿着它去街上拍别人着盛装的样子。 比尔和摄影师好友Editta Sherman都住在卡内基音乐厅上的出租房内,他的房间里都是放有他照片的文件柜和刊登他作品的时尚杂志,“总有一天我会被这些堆积如山的杂志砸到”,他的床就挤在这些东西中间,衣服挂在文件柜的把手上,没有厨房,和别人共用卫生间…… 每一个被他拍摄的模特、设计师、编辑都对他的作品如数家珍,然而说起他这个人,他的家庭却都一无所知。比尔太低调了,传说他1948年从哈佛大学退学后,就搬到纽约生活,后来开了一家以自己名字“William J(美国人习惯将William昵称为Bill)”为商标的帽子店。再后来开始为《女装日报》撰写时尚专栏,那时候他从不坐办公室,总是出去晃荡一圈,回来之后精彩故事自然就从笔端流淌出来。 成为《时代周刊》摄影记者后,比尔很长时间都只是兼职,因为他觉得拿人的手短,就不能好好坚持自己的风格,“钱是最没用的东西,自由和自在才是最重要的”。早年,他开帽子店的时候找美国Standard石油公司持有者丽贝卡·哈克尼斯投资了1000美金,后来他被应征入伍就愉快地去了,帽子店关门,于是就负上了1000元的债务。只好让家人帮他还了,他再拿自己的钱还家人。但从此就让比尔决定不再碰钱,除非万不得已。 《Details》杂志创办人之一Annie Flanders说比尔总提醒她:“不要陷入富人的陷阱”。他在《Details》拍照,没有收取一分钱酬劳。“我们第一期杂志出版后,给了他一张支票作为酬劳。他撕碎,退了回来。他坚持如果收取金钱的话,他就不帮我们了”。后来《Details》被财大气粗的康泰纳仕集团买下了,比尔仍旧坚持不肯收对方的支票,免得被干涉创作。在《时代周刊》,也是到1994年因为出了车祸,比尔才勉强以“健康保障”为由成为它的正式员工。 在这个人人都削尖了脑袋往上爬、个个都想出人头地的浮华时尚圈,比尔的低调显得那么与众不同。他大概是纸醉金迷时尚圈中最清醒、最纯粹、最自由、最任性的一个人。他吃住用度都一切从简,除了周日上教堂就是每天工作,几乎没有私生活,这么多年也“从没爱过谁,大概只对衣服感兴趣”。 《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这部纪录片,导演理查德·普莱斯2001年就开始偷偷在街上拍摄比尔工作,但直到2008年才说服比尔同意拍摄,而且是远距离拍摄。电影中有一段是比尔说:“这些蠢货觉得他们可以跟我拍到巴黎,怎么可能?!”结果下一个镜头就是摄制组跟着比尔去了巴黎…… 2008年,法国文化部给比尔颁发了法兰西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授勋仪式上,比尔仍旧在满场拍照。 有人对他说:“亲爱的,你在你的颁奖礼上还在工作。” 他回答:“亲爱的,这不是工作,我喜欢做这些……我怎么能错过这些好的照片呢”。 那些出现在《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中的时装精们—— 卡门·戴尔·奥利菲斯 出生于1931年的美国模特卡门·戴尔·奥利菲斯是现今T台上最年长的模特,她至今仍活跃在时尚界,甚至,连她老年证上的证件照,都出自英国著名时尚摄影师诺曼·帕金森之手。2013年1月,82岁的她在巴黎时装周压轴出场,霸气十足。之后,她在接受杂志采访时说:“我当然还有性生活。” Iris Apfel 2013年,Iris Apfel被英国《卫报》列为全球50位50岁以上最佳衣着者之一,那一年她91岁。她八十多岁才在时尚界成名,因为她的服饰收藏展,但她说:“所谓的收藏,其实是我自己的衣橱。我12岁就开始自己买衣服,从念高中到现在,我的身材尺码几乎没变。我的腰身没有肥,但我的衣橱一直在膨胀”。她本人是一名室内设计师,但自从在时尚界成名后,有时尚杂志找她写专栏、拍大片,有出版社找她写书……“我真不敢相信,为什么在我本该退休的年纪,却会发生这种事情”!关于她的故事,可以去看另一部纪录片《时尚女王:Iris的华丽传奇》。 哈罗德·柯达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服饰研究院首席策展人哈罗德·柯达曾经策划过很多大受欢迎的展览,包括古根海姆博物馆的“阿玛尼回顾展”、大都会的“夏帕瑞丽/普拉达(Schiaparelli/Prada)”主题展,以及之前那个著名的《中国:镜花水月》服饰展。 Brooke Astor 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没时,船上有许多富翁,其中最富有的人就是John Astor。他死于船难后,财产由儿子Vincent Astor继承。1953年,由于童年缺乏关爱而性格乖戾的Vincent Astor迎娶了Brooke Russell,当时Brooke Russell51岁,这是她第三次婚姻。1959年Vincent Astor去世,Brooke Astor就掌握了Astor家族基金。她是著名的慈善家,财富被她一点一点注入大都会博物馆、远东艺术、纽约图书馆……她说:“金钱就像肥料,不用来布施就是废物”。 Anna Piaggi 她是时尚圈最有影响力的评论家,曾任意大利版《Vouge》主编,后成为《Vanity》主编,还曾经与Chanel合作设计并推出自己的珠宝品牌……但更重要的是,如同她在《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中的亮相,Anna Piaggi五颜六色突出的造型曾是每年时装周的亮点。2012年Anna Piaggi在米兰家中去世,享年81岁,意大利版《时尚》杂志主编Franca Sozzani在Tweet说:“Anna,你将被永远怀念!” Editta Sherman 纪录片中Editta Sherman不让摄影师拍她给安迪·沃霍尔拍的照片、不顾比尔的害羞一定要展示当年买的他设计的帽子……Editta Sherma也住在卡内基音乐厅上面的一间工作室,因此被朋友们亲切地称为“卡内基公爵夫人”。她10岁起就承继了父亲的相机,然后开始一个世纪的摄影路,给无数名人明星拍过照片,日渐成为一个传奇,一段历史。2013年,101岁的Editta Sherman与世长辞。如今,她和比尔·坎宁汉这一对好友,又能够重逢,然后坐在那些美丽的照片堆里一起聊摄影了。
(我们的小小花园,你要不要来转转?)
“马龙白兰度、梦露和琼克劳馥我们都很熟,不过我对他们不太感冒,因为他们穿衣都没什么独特风格。”,老顽童一般的性格,时尚界活着的传奇,永远都保持着一颗不老的心和不羁的个性,对着这么一个极富魅力的男人,这时连记录片都难以客观起来,岁月磋砣,令人动容。
天主教家庭真是不可理喻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但几乎没有人能做到像Bill Cunningham这样的坚持,连那件廉价的蓝色工装都显得那么唯一。oh god,我又哭了......
BillCunningham是个纯粹的人,工作是生命中最大的乐趣。一辈子没有爱过任何人,他说是因为没有时间。老头瞬间的沉默几近流泪,看得出他是不敢去思考自己的问题,是否是gay、为什么没爱过、自己的职业有没有得到亲人的认同等等,但他的工作和这份热情不仅感动了身边的朋友,还有整个时尚界。★★★★★
Passion becomes legend
真特么棒这老头!我瞬间就爱上他了!内心丰富又孤独着,最后仍想着第一个问题的他突然就哭了。。我也突然就心酸起来··
他记录了最真实的纽约生活,也引领了纽约的时尚。那份真诚和执着深深让人感动着…可爱的老头,似乎就是为了拍摄而生,却几乎没有留下一点属于自己的生活。若进到他的镜头中,那绝对是件幸运的事~永远忘不了那穿着蓝衣服骑着自行车的背影。ps:betty童鞋的字幕首翻^^
纽约的烙印里就有时尚,而纽约的时尚变迁由他记录。除了美,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美记录美发扬美!很可爱的老头,并且他说,“我一生都没有爱过哪个人”,我突然就哭了。
"even in this world, the man who seeks beauty will find it"
名字翻译的太棒了
他是全世界最懂什么叫潮的人,但是却穿着清洁工工作服,骑着自行车,徘徊在纽约街头像个猥琐的偷拍狂。个人生活几乎为零,守着一辈子的底片过活,但是一到街头就变回孩子。Bill说,it's not work,it's pleasure。
像堂吉柯德也像西西弗斯。Let the street speak to you. They don’t own me. Money is the cheapest thing, liberty and freedom is the most expensive. I eat with my eyes. Paris educates the eye.在自己的颁奖典礼上工作: it’s not work, it’s pleasure.He who seeks beauty will find it.
某种意义上比尔是一位骑过29辆自行车,几十年风雨无阻身穿扫街工荧光条纹衫或粘满胶布的破雨衣穿梭在大街的老怪级时尚宅。身为时尚界公认的街拍大师,却不买财富头衔身份地位的帐,独自蜗居在一间挤满胶片文件柜的几平米小屋,说出的话酷得掷地有声:money is the cheap thing,自由自在才是最重要的。
他叫所有人kid或是child,最后提到自己的信仰时笑着说:也许我就像孩子一样吧。他是我们所有人的镜子,反射出光芒。
把爱好当成工作的人,是幸运的人;但是把工作当成爱好的人,最后很可能就变成没有生活的人。
"it's not work, it's pleasure.""they don't own me, that's the important thing. never to be owned.liberty and freedom is the most expensive."小老头的衣服太有爱啦尤其是蓝色工作服外面套一个橙色背心,还有吹蛋糕时候的样子真可爱像个孩子!
影片大部分时间都在关注这个已80岁的老人如何奔波于街头,快乐的玩着街拍。可结尾部分问起私人问题,老人却突然沉默了,那一刻让人非常难过。又是一个将生命陷入爱好的人,他的世界仿佛只有摄影。住的简陋、吃的普通、无家无后的孤老头,却始终非常快乐。正因为我们无法做到,才会为之感动。
以一生记录时尚的人竟然活得这么简单,太意外了,但是看到他的纯真又会觉得这很自然~ 太可爱的一个老头,笑容明媚到让人忘记他的年龄。纪录片的拍摄者也很棒,不止记录了他开朗专注的样子,也竟然能把握到他内心的执着和柔软。另外,随性和自信才是时尚的王道啊!
无论从摄影角度还是时尚角度,他都是一枚奇葩
Why can't we be like you are, getting your own damn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