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八年,风华年轻的窦文涛,在凤凰卫视自由的氛围下,开启了一档深夜的谈话节目,名字叫《锵锵三人行》,取“凤凰于飞,锵锵和鸣”之意。当时,像窦文涛这种自由的谈话节目几乎没有,甚至有点清谈之风。
后来,窦文涛总是调侃说,《锵锵》靠的是开黄段子起家。这当然是幽默戏谑之词。虽然嘉宾谈话之间,不免插科打诨,夹带着黄段子的谈笑风生。但这一档不痛不痒的谈话节目,不追逐热点,也不高大全。像三五好友的交谈,之中有碰撞、有争议,有思想,也有私心,展示的是一个真实的场景。
恰是在这种共情之下,散发着智慧的光芒的言论和谈天,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兴趣。于是《锵锵三人行》渐渐开始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尤其是后来,《锵锵》的常驻嘉宾梁文道和许子东的加入,形成了《锵锵》铁三角。从1998年开播,到2017年停播,一件事坚持了二十年,窦文涛凭借在主持过程中游刃有余的调和能力,成了这个节目的灵魂。
要知道,当时和锵锵一样坚持了最久的节目,是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一个安静,一个热闹,构成了我们整个新千年以来,很多人的共同记忆。
现在,重新回过头来看,《锵锵三人行》能够成功,成为聊天谈话类,这种不痛不痒的慢节目中的一个例外。大概首先要归功于窦文涛,窦文涛的主持魅力,不是所谓的字正腔圆,他在主持人中也算一个异数,能够正经主持宏大的节目,也能嬉笑怒骂,在言谈之中,周旋于文化人、商人、演员等等各色人之间。内心有时候又是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情怀。恰是这些矛盾体的交融,让《锵锵》这档节目,能够从深夜陪伴人们二十年。窦文涛无疑是这个节目灵魂的核心。而在现在所有的节目主持人中,窦文涛或许会是最像知识分子的一个。
他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有属于普通人的日常和小心思,这一个鲜活、真实的形象成就了窦文涛,也成就了《锵锵》。
后来,窦文涛在优酷开了一个《圆桌派》,换汤不换药,只是将原来的三个人换成了四个人,加入了八零后的代表蒋方舟成为常驻嘉宾,老中青三代同台,一支檀香,气氛融洽,迅速在年轻人之中圈粉。这样的节目,就像生活的一道调味品,没有许知远的特立独行,忧心忡忡,也没有李诞的清醒吐槽,人间不值得。这一档节目成了慢生活的一种必需品。
再后来,窦文涛出了另外一个节目,就是今天我想谈的《锵锵行天下》。到现在,《锵锵行天下》已经播出第二季。从第一季的国外回到第二季的国内。依然是三两好友,周轶君、许子东,三人开启一趟未知的漫游。做人文类旅行节目,跟旅行文学一样,尤其困难,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旅行攻略。一个曾经是战地记者,见惯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一个是大学文学教授,熟稔世界各国文学,一个是有着浓重知识分子味道,喜欢发现和探索的老饕。这三人的黄金组合,依然让这档节目,在一众聒噪的吐槽大会、奇葩说、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国新说唱等聒噪无比的时代中的一个清流,也让它成了一个例外。
我尤其喜爱这样的节目。我总是梦想着,如果不能亲自去旅行,就跟着别人脚步一起在路上。正所谓,旅行一趟回来,就不会依然故我。最重要的是窦文涛的沿途风景,让我看到的是温情,是流落在平凡人间的温情,比如第一集中窦文涛说要多拍一下别人家的店的举动。同时也看到悲悯和爱,比如抚摸草原上的马,回到失落的工业区,在那些别人遗忘的地方,回望和打捞过去的历史,过去的记忆。这可能就是这档节目的珍贵之处。
行走在真实的烟火人间,看到的是另外一番让人值得回味的生活。而不是形形色色的走马观花,在这个异常躁动的时代,这种坚持的路线和人文旅游方式,成了我深夜里的一剂良药。
在印度的古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当你走的太快的时候,要懂得停下来等等自己的灵魂。”,看《锵锵行天下》恰是这种感受,像一场灵魂的漫游。
锵锵行天下总是面对着嘉宾的缺席,但无论缺谁,文涛是万万不能缺的。因为文涛是负责好奇的那个人。
小到小花小草小猫小狗,大到文明遗迹山川日月,在文涛的眼里,都显得无比可爱。永葆好奇,说的也就是文涛了。
西北的旅行中,文涛和罗朗多次聊到自己的感情生活,相反轶君鲜少主动提及,都是被问到才会回答。用轶君的话说,感情在她这里已经翻篇了,她一直过着朝前看的生活。文涛和罗朗必然是留有遗憾,也必然是抱有希望,不然怎么会在广袤的高原上还会将感情时时映入脑海。
轶君是节目里的女性色彩,羊绒大衣或风衣包裹着的她,并不柔弱。她会让自己变得忙碌起来,而不像文涛那样容易的发呆的间隙里伤感。她愿意接受挑战,无论是第一季中舞者邀请她跳肚皮舞,还是第二季荒漠中的摩托车和骑马,都没有一丝扭捏。
罗朗像一个敏感的小孩子,提到童年往事,还在车上哭鼻子。文涛说他身上有一种让人感到内疚的善意,在我们看来,罗朗有时过于直线条。他夸牧民的小矮马是好马,他特意照顾隔壁被冷落的炸薯片大姐的生意,以及他并不爱换衣服。
第三集里面的月亮美极了,要是我在那样大的月亮下,估计会震惊的说不出话话来,可我一直都在那样的月亮下,是我的眼睛看不出而已。
高清,无广告!大家可以下载“凤凰秀”APP不用开会员也能看!
在這一季中,竇文濤、周軼君、許子東和羅朗,懷揣疫情下各自的困境和思索,深入中國西北,在曠野和星空之間直言自我的困惑,坦陳脆弱和渴望,以飽含智慧和力量的真誠對話,談論這個時代人們內心深處關心的話題。
周六更新了新的一集,刚好看完,写写感想。总的来说,可以用走向旷野的低配版“锵锵三人行”来概括:行天下第二季。(第一季是去希腊土耳其)。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户外旅行加话题讨论的模式,只不过因为疫情选择了国内——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和内蒙古阿拉善盟。
司马迁为了写《史记》曾经周游各地,他写道: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路线大致如下,我们看历史和地理,也需要确立一个坐标的方位:
1 久别重逢 西宁、兰州
2 湖畔艳情 青海湖
3 地老天荒 草场、海西州冷湖、柴达木雅丹群
4 废墟星球 青海 冷湖废城、中科院天文观察台
5 岁寒三友 兰州中川机场-永靖县炳灵寺
6 饮马黄河 甘肃刘家峡-山丹县军马场
7 绝境骠骑 张掖马蹄寺、临松薤谷
8 别有洞天 甘肃张掖肃南县金塔寺石窟
9 盐泽万里:青海柴达木胡杨林、察尔汗盐湖
10.远上白云:甘肃玛曲县黄河源头、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白石崖
窦文涛三人的组合走向西北的旅行就有些司马迁“壮游”的意味,古代文人墨客往往在各处风光题词留墨,今人则是感慨万千。就其本质来说则是类似户外真人秀,定位大概是针对大中城市大学文化程度及以上的群众。
《锵锵行天下》第二季节目的观感是显得更加轻松随意,用窦文涛的话说是随遇而安,调侃批判的锋芒比三人行弱一些,但依然保持有对社会、文化的反思和关照。很有意思节目组选择了一些对外地游客相对知名度较低的景点,如马蹄寺、金塔寺、冷湖、玛曲黄河源头等地方,不知道最后会不会去敦煌。总的来说甘肃的旅游资源呈现多样性,各个气候带的植被风光兼备,就是宣传的力度欠了一些火候,这个节目也算是当地旅游的广告了。
“很多时候加在你身上的迫害,你当时以为是倒霉,但是也许最后你这个人成为艺术品,就是靠你经受的磨难把你雕成这个形状的。
就像这个土,它总有去处,它总有去处。风从东边来,你就把我这儿吹平了,风从西边来,你把我这儿吹平了,就是我随着你雕刻我。硬的就留下来,就顶住,对吧,软的就被吹走,就是自然
第三集《地老天荒》里的名言,这一段说的真好,大有些“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豪迈与旷达,体现了一种中国传统里道家的守拙、不为先的思维,有些“阴”的状态却又指向阳的前程。就如后面几集谈到黄河九曲回肠,并不是直线,反复穿凿峡谷和高山,奔向大海。人也如同河流需要迂回,但不要忘了前进的方向,黄河的上游看起来还是十分清澈的。
值得注意的是节目里的普通人,第8集别有洞天里对佛像眼中有光、娓娓道来的深山守窟人,第9集盐泽万里的格尔木胡杨林的看护者、盐场的创始人和工人,第10集白云深处里的修路大姐,他们都是勤劳善良、兢兢业业的劳动者,或许无暇风景但支撑了遥远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纵然气候苦寒、人烟稀少等诸多不便,但还坚持在当地,这恐怕不是看风景的人所能理解的。不过在节目里都有一些镜头的展示,这也许也是一种关怀。
摘自其他人的评论...........
罗朗对一个普通街边的同行的体贴,文涛说有时他人的善意会让你自惭形秽,是的。当然还有文涛200天的宅男生活,他说把自己的焦虑公之于众,是想让和他一样的焦虑者感到心安。罗朗补充说,最痛苦的不是痛苦本身,而是觉得世上只有自己一个人如此痛苦,于是只能藏起来。
邓李才: 关于有无外星人这件事,我只相信两个信念。 第一个,一定有,原因是因为太阳绝对不是那么特殊的一个东西。像我们现在知道,太阳这样的恒星是最多的,银河系有两千亿颗,两千亿颗里大部分是类似太阳这样的星球。星系有多少呢?几千亿个星系,几千亿乘几千亿,这么大的一个庞大的数目里头,演化出一个地球这样的行星,是很有可能的。 第二个信念是,我们碰不到。从地球这个角度来说,人类(中华)文明5000年吧,现代科学你算200年,而且现在尖端科学能够进行星际旅行,才几十年。相当于这个窗口很窄,但是我们地球上已经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了,那么多瘟疫。我是研究恒星的,我认为地球的终结一定是太阳的演化,那是四五十亿年以后的事情。但是现在如果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原因,把自己灭掉了,所以人类存在那个窗口非常窄。所以这个时候,你说你要站在这个窗口里头,说是有外星人来访问,或者你出去找外星人,那个窗口会非常窄。 周轶君:发现您刚刚说的这些话,计量单位都是用的亿万之类的。很好奇,您看看天上的事儿,再看看地上的事儿,您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中间好像有一个非常大的差距。去看邓博士您的微信朋友圈,对新冠病毒的描述,说病毒是袭击了太阳系边缘的一粒尘埃上无差别的袭击,您在看这个的角度跟我们完全不一样。 邓李才:在我们天文学家看起来的话,那个真是一件小事儿。做天文学家确实有这样一种福利,因为你一旦进入这个学科,人生观这件事情你会看的很淡。
“太阳从这个柳叶儿间照进来,好稀罕呐,真亲呐,真新鲜呐,怪不得连坐牢的,每天都得放放风啊,这叫接地气儿啊。以后要好好活着,一草一木都很美啊,看见个土坷垃都感动,阳光照在鞋上,都那么牛”。——窦文涛
一介武女小君君,三观超正罗大厨,贪生怕死窦文涛,出师不利许老师
复习圆桌派第四季时,发现了很多新东西,继续抽空看“老熟人”闲聊。没想到 在ep01 20min起 三人就开始开始谈吃素和远庖厨。美国大厨罗朗:我希望我杀动物时永远感受痛苦、承担责任,而非自欺欺人。文涛(不愧是进入窝豆瓣相册的男人):我认为人类素食观念啊 一代一代还会发展,而同时呢 他们还会用科技(手段)想办法代替(真肉),无限地接近动物肉的味道;怪不得坐牢的都得放风啊 以后要好好活着 一草一木都很美啊(哭腔) ep2谈男女对待旧爱的差异 (类似星际牛仔男一男二的爱情故事) ep3谈宇宙观etc 年轻时,迎难而上,活下来、过那个坎 都是雕凿/腐蚀出的人生 ep5 赵婷“人之初性本善”的感言 与许子东分析大陆苦难与善(所蕴含的希望)并存 呼应起来了 ep6 黄河与民族性的相似性 ep7年轻人的血勇改变社会
哈哈哈哈哈文涛有时笑起来好猥琐,但就是不会让人觉得讨厌,反而相当有趣,可能这就是文化加诸人身的魅力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思考,不断讲述,这样一路行去,即使表面风尘,内心依旧澄澈明净。没有什么比老友归来,一起旅行更令人感到舒服的事了。
窦文涛我可想死你啦
对罗朗圈粉了。只有他关注到了眼睛阿娘旁边那家。 最后一期吴向荣真棒。 这季节目种草大西北
在这娱乐至死的时代,还有人制作这么一档文化类节目,真的很不容易,感谢窦文涛和节目组。
看了两集、真正的慢综艺、节奏舒服、让人和他们的对话一起思考、和他们的旅行一起感叹美景、馋美食。 目前美中不足是这个罗朗总是打断窦文涛说话、两集打断有三四次了。虽说窦是抛话题、但真的很想听他说完。罗都不听完对方观点、就开始针对关键词发表自己想法(其实和对方的话也不是很咬和、都是一些会被写在英语格言里的标准观点),完全不能加深对话的意义。虽说是漫谈、但也希望讲礼貌,毕竟相比之下我主要还是来看窦文涛的呀~期待许老师回来大家老朋友更舒服的交流~
所以去年没等来圆桌派的原因就是文涛半年多不敢出门吗哈哈哈哈
周末早上边看他们聊边化妆或者边练字,莫名就觉得安逸
从吃,逐渐深入到愧疚感、消费、欲望、自制力等等,被打断一条腿的《锵锵三人行》依然很可观。
我的理解是快乐意味着堕落意味着去约炮,而幸福意味着知足满足,是回归家庭回归工作,所以二者是反义词(窦文涛真是当代贾宝玉啊)
子东老师不在感觉聊的还是不够深,但还是很开心回归!期待后期子东老师加入~
五星预定,文涛开头念广告我已经笑了
怎么说呢,总有段时间提不起兴趣,对生活倦怠。但是看到文涛、君君还是那么可爱(望许老师早日康复),一口气追圆桌的热情又回来了些。
第一季许老师错过后半段,第二季又错过前半段,人生也是这样充满了意外吧,相聚不易,且行且珍惜。
开头看到罗朗临危受命,感动;中间看到关于物欲的讨论,欣赏;看到四十多分钟罗朗去隔壁家买土豆片,说这可能是我的妈妈,我的姐姐的时候有点热泪盈眶了。小君君当然是最喜欢的,许子东也是老伙伴了,我主要想说罗朗选得好!文涛,你的漫漫长路上有我们。
第四期好看,邓李才博士讲的很好啊。。还是比较喜欢理科生那种思考方式。。
给4星只是因为看见锵锵老师们还安好着。真的想念许老师,想听见他尖刻又豁达,同时逻辑缜密的观点。罗郎有点走火入魔,会让旅途无聊
第一期就好喜欢!丰富又真实!弹幕那么多说罗朗白左伪君子?事实是,隔壁店老板娘确实因为罗朗的行为心情舒缓了,凭这,罗朗就比躲屏幕后面的一堆键盘侠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