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我们原谅的是认错的人
和人聊动画片,忽然说到了《萤火虫之墓》,就又开始有了如骨鲠喉的感觉了。那部动画片曾经很出名,近年又被重新拍摄了真人版。不管哪一版,还真赚了世界上N多人的眼泪。
小日本儿自己是肯定哭了。这片子反映的是日本在二战时国内的悲惨生活,炸弹,饥馑,漠然,流离失所的百姓,渐渐死去的孩子……好一派无辜的凄凉景象啊!“战争真实残酷哇!”今天的小日本儿看了电影,擦着眼泪说。但是下一句,肯定是慨叹:“当年我们那么惨,也没有丧失斗志!看如今我们的生活多美好!我们的民族真强大!”
一些中国人看了,也哭了。我就不明白,惨就得陪着哭啊?前一阵子有个人特喜欢拎着炸弹满街走,专炸公共汽车。后来没留神,把自己给炸死了。我看这个人也挺惨的啊,咋就没见有人哭呢?希特勒死的时候也挺惨的,要是找个纳粹残余拍个电影儿,保准儿忽忽煽情!那犹太人看了,是不是也应该跟着流下同情之泪呢?
有的傻孩子说了,战争与人民无关,政府行径卑劣,人民仍旧可以善良纯朴。切,去字典里面查查看,“人民”是个啥意思。“人民”向来都是政治名词,不代表自然人的。有什么土壤,开什么花。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面前,谁也别拿自己当外人儿。都说孩子是无辜的,可凭什么我们家的孩子可以被你打死,你们家的孩子就不行自己饿死呢?你要是有心爱自己的孩子,你倒是回家给做饭去啊你?面对一个连起码的认错态度都没有的民族,同情完全是多余的。
本人的英语实在是上不得台面儿,初中的时候默写字母还要别人替写才行,因此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还有中日两国之外的人为了这片子哭哭啼啼。反正我看的片子可是被配了汉语放映的。小日本儿这笔帐算得真不赖。上了年纪的中国人是不可能吃他赚同情这一套了,那就可以从半大小孩儿入手哇,我来个动画片给你!瞧,二战里面日本也这么惨哇,呜呜呜……慢慢的,中国小孩儿就整不明白咋回事儿了。这一代先闹得你个稀里糊涂,稀里糊涂了自然教不出明白的后代,所以下一代更加稀里糊涂。好,到时候人家小日本儿还不知道拿什么出来呢。早晚有一天,给你来个黑白颠倒,你还跟着心悦诚服。
其心可诛。
PS.片子拍得确实不错,有整体,有细节,手法很赞。对比我们自己的战争片,有N多可取之处。从各种层面上说,都可作为我们可参照的教材。这种双赢的东西,我们做出来的实在是太少了。
2 ) 施害者摇身一变成了被害者!开什么玩笑!存什么心!
没有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看了会怎样?他会去同情罪人!
看 萤火虫之墓 的时候根本没有所谓的同情,真的就是漠然的看完,然后嗤之以鼻!抱歉我没,有些人那种所谓中立看待这部片子的能力。日本动画二十几年来,我看的可谓很多很多,但是这是我最讨厌的一部,因为我是中国人。一个国家犯了罪等同于人民犯罪!
二战日本人的遭遇远没有中国人民遭遇的苦难悲惨深重,而且日本被炸是自作自受,是他们自己种下的恶果!萤火虫之墓 硫磺岛来信 我都不喜欢也不接受!甚至烦感!!
就二战而言谁都可以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唯独日本人你没有这个权利!!!!!
哪个国家都可以诉说二战的苦难,唯独日本你没有这个权利!!!!!
===========================
回复那些有富有同情心和不是奋青的人:
我才不会在乎什么政治,正因为哀悼被残杀的中国同胞,才更不会同情萤火虫里的小兄妹(二战时期的日本人)!
日本一天没有对二战时期所做过的残忍行为有真正的忏悔,我决不会同情他们!有一天日本能像德国那样真诚,我自然会同情二战的日本儿童了!我所不能原谅的是他们的态度,不仅是战争的苦难!
日本只要不牵扯到二战的事情,他们平时受到地震等灾害时我也同情他们!谁没有同情心,只是我不会滥情,我有我的准则,不管我看多少动漫和日剧,我还是会分清自己的立场!
那些说什么不关政治只说感情的人、说奋青、说自私没人性的人,没把你们生在被日本侵略的年代真是便宜你们了!你去同情动画里那个人时,那些被篡改历史蒙蔽或者根本无动于衷的日本有没有同情过那些被强暴又被开肠破肚的中国孕妇和儿童呢?你看过那些被日本人做试验而关进真空室里活活被压爆了的中国人惨状吗?内脏从人体所有的孔里压出来!哼哼那些照片我看后快5年了,始终没法忘记,远比日本任何恐怖片来的恶心残忍心有余悸!
惨事不盛举,如果你没看过那我说你无知,如果你看过还能为一部动画里的孩子哭泣,那我说你才是没人性!!!
现在也许不需要记恨,但是也不能忘记!更不能容忍不正视历史的态度!没关系看日剧看动漫听日音,但是别被蒙蔽了心眼!
最后:不是奋青,有丰富同情心的同志们,你们大可以保有自己的看法,尽管去同情,你去做走狗做孙子做汉奸都和我没关系!我不认识你!只要你愿意!
我还是不会同情萤火虫里的人物!不同情二战时期的日本人!
3 ) 一半大环境一半自作孽
依旧拷自松哥的电脑,没看之前听说挺感人的。看过之后,也就那样。看的时候就觉得有些地方处理地比较“硬”,果然上豆瓣才知道原来是二十年前的片子。
看完最大的感受,还是关于尊严的。片中的哥哥跟妹妹因为战乱,所以只得寄住在亲戚家里,时间长了,自然没有好脸色看了。于是为了所谓的尊严,负气出走搬离了亲戚家,自己讨起了生活。在短暂的快乐时光之后,终因没有生活来源,双双故去……
悲剧,可真是悲剧啊!表面上看,两兄妹是因为战争的关系,失去了父母,所以才导致最后的悲剧收场。可是如果哥哥懂得人情世故,找份活做并把一部分收入交给长辈,那他们还会这么讨人厌吗?
你整天什么都不做,吃人家的、用人家的。又不愿意被人家说,那你不是自己找死啊?一冲动就搬走,好像很有尊严。最后没东西吃了,还不是靠偷东西为生,一样没尊严?既然无所谓尊严,那索性就做“啃老族”待在那亲戚家不走了,让人家随便骂。这一走倒好,不光害死自己,还把妹妹的命也给搭进去了。真是作孽不可活啊!
所以说,人一定要靠自己养活自己,哪怕是父母都有不在的一天。这做父母的,也不应该让孩子整天“缠着”自己,没准靠着靠着就靠一辈子了
8.8.23下写于甘韦肆
感谢点击
4 ) 萤火虫漫天,小日本感动了我
昭和20年9月21日夜,我死了。”
影片一开始的这句台词就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在一片血晕的红色中,一个少年开始了回忆,这是他灵魂的回忆,他已经死了。这注定是一场悲剧……
可爱的小节子正在为死去的萤火虫挖坟墓,哥哥清太走过来问妹妹在干什么,节子说:“造坟墓,妈妈没有被放在坟墓里吧!我听婶婶说,妈妈已经死了,就放在坟墓里。”清太听了妹妹的话,强抑多时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他们的妈妈已经在空袭中被炸死,他一直瞒着妹妹说妈妈身体不舒服住在医院里。节子蹲在那里伤心地嘟囔着:“为什么身体不舒服就死了……”
可爱的节子!她都不知道妈妈为什么会死,她住在婶婶家里的时候半夜会突然想起妈妈,哭叫个不停,可是她现在不得不默默接受了妈妈已经死了的现实,不愿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不愿遭受婶婶的白眼,和哥哥搬到了山洞里生活,相依为命,她只是个四五岁的孩子。
战争让清太和节子失去了妈妈、失去了家,他们虽然能幸运的逃过飞机的轰炸,却逃不过饥饿的纠缠,可爱的节子,那个抱着糖果盒开心的蹦蹦跳跳欢呼着终于能吃到糖果的孩子最后还是没有逃过饥饿和风湿这两个死神,她手里拿着哥哥带回来的西瓜,却再也睁不开眼,临死之前,她用微弱的声音告诉哥哥:哥哥,谢谢你!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又下来了,它触动了我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我不得不接受美好的生命被毁灭这个残酷的结尾!!!
影片的结尾呼应了开头,清太,这个坚强的日本少年,不久后也饿死在街头。兄妹俩终于在另一个世界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那是一个暗红的世界,萤火虫漫天飞舞。
这是一部感人的日本动画片,导演并不是赫赫有名的宫崎骏,而是一个叫高畑勋的人。这真是一部感人的电影!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对中国的影视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们曾贫穷,所以有了钱之后急着炫耀;我们曾备受欺凌,所以在站稳了之后首先要嘲笑一下对手,朝着对手吐几口唾沫,告诉对手,老子站起来了;我们曾软弱,所以我们现在必须要为自己树立无比强大的形象,过去、现在、将来,我们一直无比强大。
我们的电影,关于对那场战争的描述,从不“示弱”,《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我们无比智慧勇敢,敌人无比低能弱智;我们无比强大,敌人无比弱小;我们总是胜利,敌人总是失败……我们的电影太多的是表现我们的勇敢、智慧、顽强、强大,唯独没有人性的表现,没有让人感同身受的真实的历史。我们是像电影中那么所向披靡吗?我们死了多少人?敌人死了多少?我们的国土有多少曾经沦陷?我们出了多少汉奸、日伪、白军……
你连自己都感动不了,怎么能感动对手?怎么能让对手承认自己的罪孽?因为你没有从心理上征服对手,征服“小日本”。
我们没有感动自己的电影,更没有感动对手的电影,因为我们不愿“示弱”,我们害怕暴露自己的软弱,自己的渺小,我们喜欢把自己塑造的无比强大。《举起手来》、《小兵张噶》、《亮剑》……,全体人民看的眉飞色舞,赞不绝口,可这不过是一种集体自慰罢了。我看到的是中国电影意淫对手的无比强大,而我们本身却恰恰相反;我看到无数的男阿Q、女阿Q、老的少的阿Q造作的表演以及兴高采烈的欢快的脸……
建国已经六十年,改革开放以及三十年,我们强大了起来,可我们仍然没有勇气,或者说没有意识去把我们真实的历史,特别是抗日战争的历史用影视的形式做人性的表达,没有想着去感动对手,感动其实与我们是一样具有人性的日本人。
看了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我流泪了;看了鲁迅的《伤逝》,我唏嘘不已。但是至今我没有看到一部中国电影让我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苦难而落泪。而“小日本”的《望乡》,还有今天我才看到的《再见萤火虫》(应该叫《萤火虫之墓》更恰当),我竟然为我一直最痛恨的日本鬼子落泪,因为我从这两部电影中看到的不是我以前知道的“日本鬼子”,而是有血有肉、值得同情的、活生生的人,是可爱的节子,是坚强的清太,是美好的人性。
我也看过《小兵张噶》,好聪明、好勇敢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确实有过,现在依然有,汶川地震中的小英雄林浩就是其中一个,但是,我们的历史中更多的是像节子那样心地单纯、被战争毁灭的幼小的生命,因为历史并不仅仅是英雄的历史,也是普通人的历史、即我们每个人的历史,为什么忽略了表现普通人,表现自己?表现普遍人性?
只有表现普遍人性,才会产生经典,中国影视才会有出路,只有让现在的日本人看到那场战争中的中国的节子和清太,日本人才会认识到曾经犯下的罪孽,才会服罪,我们的影视要感动他们,像他们感动我们一样,而不是一味的愚蠢的“示强”,一味的意淫,做既没有思想,也无艺术可言的电影。
5 ) 片面的视角
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极力赞赏这部片子,纷纷感动地稀里哗啦的,总之我是一滴眼泪也没流,也许泪点确实比较高吧。。。
这片子讲的是,二战后期,日本遭到反击时,两个孩子家破人亡,最后饿死了。这样平淡描述的话,大家顶多略表同情吧,或者没什么感觉,甚至还会有死得活该这样的想法。可是导演高畑勋很聪明,他把这个小孩子塑造得天真无邪烂漫可爱,大家便觉得:好可怜啊,这么纯真的小孩子都被战争害死了,她多无辜啊,战争和她又没有半点关系。于是大家眼泪同情心都泛滥了,进而引申出,战争是日本政府的错,日本人民是无辜的。
可是,用一个可爱无辜的小孩子代表战争时的日本人民,这难免有卖萌博同情的嫌疑。普通的日本群众中,有多少是像节子这样无辜纯真的,又有多少是支持日本发动战争的。至少这部片子里,节子的哥哥就会对节子说“爸爸去杀敌人了”,所谓的敌人是做了什么才被你认为是敌人,因为你们国家发动战争对方还击所以是敌人?难道该坐等被杀?尚不懂事的节子的死至少还是令人同情的,可对于她哥哥的死,我无法表示同情。“为这个国家做事的人才能吃白米饭”,其他人只配喝稀饭!为这个国家做事,做什么事?那便是在后方支援战争。
导演选取的视角实在是非常非常的片面,避重就轻,利用大家对一个可爱小孩的同情,来淡化对日本残酷行为的恨意。就像《天使爱美丽》中报刊亭老板惋惜戴安娜王妃的死“多可惜,年轻又漂亮的王妃”,Amelie当即反问“又老又丑就不可惜?”我也想问那些眼泪泛滥的人,如果死的不是节子,只是一个不可爱的没什么特点的日本人,你们还会这样吗?
纯真可爱的节子的死也让我同情,但是我同情的也仅仅只是这个小女孩而已,而不是二战时的日本群众。一个国家发动战争,也许与那个国家的一个小女孩无关,但并不代表与它的人民无关。
当我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看到照片上被砍下的婴儿头颅,看到散落的断手断脚,看到真实的遇难同胞的骷髅时,我想我的同情和悲伤分不出一点来给一个在哥哥陪伴下死去的日本女孩,不管她是多么的无辜可爱。就比如,一个人杀了你家人,然后他的家人饿死了,你绝对不会说他的家人好无辜啊好可怜啊然后还悲伤地哇哇大哭吧。
--------------------------------------------------------------------------------------
现在看来,当时写的东西确实比较偏激,不过我对这片子的厌恶一点不减。
6 ) 残酷~~
Ghibli和李安一样,是用民族的东西拍世界的电影。你可以把动画里的地点,人物,配音换成是任何你喜欢的种类,但影片传达的精神是一样的。
几年前看的这部片子了,无论之前或之后看过的战争片都没有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感觉——那种悲伤已经哽在那里让你流不出泪来。是真的,看完全片,我没有流一滴泪。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一直陷在这种情绪之中。或许真的是悲伤太深,才感动太长。
还记得一些画面——当空袭来临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放弃了钱,食物和房屋,只想快点逃命。而瘦弱的清太背着更弱小的妹妹节子,穿梭在与人们相反的方向上。他跳进没人的住房,寻找食物和生活用品。大人们疲于奔命,根本无暇顾及他们,因此清太捡到了很多实用的好东西。当又一轮空袭到来时,清太抬起头看上空飞过的飞机,说:“再多扔点炸弹下来吧!”
一个孩子的残忍。
他们不知道战争的意义,却知道战争造成的现实。他们不谙世事,失去保护,于是只有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当他说出那句话时,我没有办法去恨他,因为我知道,他就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
最后,两人都死了。感觉他们的生命就像是无足轻重的尘埃,悄无声息地来了又去,没有留下任何回忆和影响。
只有我们记得……
看完之后很难受 战时的百姓都是最痛苦的 虽然觉得他们可怜 可是没法同情他们 在他们遭遇战争之时 我的家乡重庆的先辈们也经受着这个国家对我们的迫害 希望不要再有战争了 战争最受难的永远是百姓
虽然很悲惨,但是一想到是在二战的背景之下,对于罪魁祸首的日本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有同情之心。想当年,在中国的土地上,有千千万万比这更凄惨的悲剧上演过
画面是挺美的,兄妹亲情也感受到了,但这一切都是他们国家的选择应该承受的。
【B-】一个日本骚年,他妈死了,他爸死了,因为不想工作也不想当兵更不想洗碗做事(俗称废物)所以流落街头没钱吃饭,于是他妹也死了,他自己也死了,啊,太感人了。
薄弱而刻意的煽情……实在没煽到我
日本人博取同情的功利 是中国的N倍。
一直在想这对兄妹要是活下来了以后会不会发展成特别畸形的兄妹关系。
1.通过兄妹俩的所见所遇来体现战时战后日本社会的惨状与人性的私利,以小见大,悲伤的云笼罩在城市的上空,战争是对所有平民的不公平。2.兄妹俩的亲情,他们是彼此坚强的理由。
忘不了哥哥怀抱饿死妹妹尸体那一幕,真是悲凉,饥荒战乱真的太可怕。自古战争遭殃的都是老百姓,贱民又算得了什么呢?对日帝政府无条件崇拜的人们又何辜又何荣?终归是坟头草没了。本片细节处理真是好。8.5
“我们做错了什么?”这话应该由日本人说么,即使是平民?妹妹的神态、动作、配音都绝了。
不能看啊。会流很多眼泪的。。。
幸福是生生不息,却难以触及的远。
即使他们是二战时期日本军阀的家属……但看到他们的遭遇还是会感到心酸与难过,吐血!突然觉得自己是个圣母婊!!想抽死自己!!唉唉唉……战争使人不得开心颜不得开心颜(ฅ́дฅ̀)
我不太喜欢此片的论调,因为我觉得这种结局完全是男主咎由自取。这种缺乏自我奋斗精神的男主,就算境遇如何悲惨,也无法引起我强烈的同情,有的只是厌恶罢了
看得人真难受。PS为啥标签是宫崎骏?
虽然事先知道这是个煽情的片子,知道它注定是个悲剧,还是哭了。告诉你这是个悲伤电影,在你准备好的情况下,还能达到效果,的确是个好片子
又精致又催人泪下。可是二战时期的日本一点也不值得让人那么同情
我发誓我再不敢看第二遍
反战毛啊这分明是反战败!
其实我非常想给两星。给这剧情。给这劣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