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出现了,同样的在巴黎的桥头,同样的借火。但是海伦不是辛西娅,辛西娅带给哈里的是无边的迷惘和就死的绝望,盲目的偶在性让哈里达到了一个高度,但迎接他的只是站在更高的高度俯视迷惘。但是海伦出现了,在哈里最困难的时候——永恒的女性,到最后哈里回顾完一切之后,他的初恋他的经历他的作品之后,这个女人冒出这样一个字眼——我需要“自尊”,我是海伦不是辛西娅,我知道你不过是把我当成了她。这句话在海伦口中说出时才真正给了哈里震撼,因为一个和他一样的生命个体在他面前敞开,在如此清晰和澄明的镜子里,哈里终于照到了自己全部的空虚和软弱。“因为我爱你”这样的话在不同的人口中说出来的意味是不一样的,阿甘流着泪对珍尼说:“你以为我不懂爱,你没有正视过我,你也以为我和你们这样的人是不一样的。”哈里的前任妻子也说“因为我爱你”,但是躺在床上等死的哈里终于被海伦拉开了窗帘——不觉间天已大亮。你没有活在过去,你更没有活在将来,你不过是活在瞬间的当下。希望是什么东西,瑞德和裴多菲一样说希望就像个婊子,安迪说这个婊子其实是人间至善,过去和将来,不过就是当下这么一幅窗帘,而在紧要的时候,你不过是需要那么一个给你拉开的人,女人在这种时候显示了自己的伟大,她拉开的是整个光明。老Tom醉醺醺得反复唱“Time Time”还厚颜无耻地说“Had Me a Girl”,而这一切不过就在那么“01~55”,究竟谁才是酒鬼,有时候还真地需要那么想一想。
失败的改编,跟原著不一样,而且人物没有什么感情,本来是探讨人生价值和意义,怎么变成了难忘旧爱,呃。男主女主颜还不错吧,衣服也是好看的,非洲画面也还不错吧。
“佳片有约”补完
是什么让你无暇顾及所爱人的感受而步履匆匆,又是什么让你停下脚步追问你的内心。故事不错,但是里面的感情戏有些不够深入,整体显得拖沓。有机会看下原著~
少有人会为自己爱人的自由理想而牺牲自己为其买单,我有时候相信它只存在于美丽的爱情电影里,却会被感动。当这样的人真出现时候,我不会在迷失了,抓住她永远不会放开。
孤独与自由形影不离。自由的人必定孤独!爱情我不了解。但我知道家不重要!对家的迷恋导致了中国今日的落后贫穷无知,我只能说今日之中国仍然无可救药的崇拜家庭。我宁愿是那只豹迷路致死。
-you shouldn't drink too much - there're a lot of things i shouldn't do too much i shouldn't love you too much
在未曾经历时,山是面前那座山,沧海桑田之后,明白世事与自己,山就成了身后的山。
每次都错过。。。
相比起原著我更爱电影,改变的好结局,让人有希望:)也许是对派克的好感,总觉得他是阳光、向上的~
海明威把自己一生诸多重要的经历和片段都放在这个名叫哈里的男人身上,如参加西班牙内战,在巴黎贫困潦倒的岁月,观看斗牛比赛,去非洲打猎,以及与诸多女人的情爱故事。哈里身上有海明威自身的特点,自信、大男子主义、精力充沛、对冒险事业充满激情、热爱写作和威士忌,以及对女性的追逐。电影基本还原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更像一篇影像小说。
我要想想他要表达什么?
大男子主义海明威的半自传,所以作为叙事主体的哈利自恋、自私、作~女人想要的是安稳,而男人渴望冒险,派克太正直又英武,演作家合适但演多情的作家不妥。其实片名该叫《我与三个女人作死的一生》~
2002.9.28 cctv6
伊娃加德纳。海明威女郎。
这个算是海明威的自传吗?剧本好,导演和演员要轻松许多了。他的那个最心仪的妻子真是贵气啊!派克这个时期还挺壮硕的。
就是这部片,让我觉得很多女生围着派克争宠是正当的。派克就是神。哈哈其实片子有点装,不过没关系啦。
自信的男人也有弱点,他背后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那位女性可能因为对他的理解而自我牺牲,这种牺牲带来的是两个人共同的痛苦。什么可以面对这种磨难,真诚。
Gardner+Peck值四星。本子一般没改编好。Harry在精神恍惚的时候喊道“担架员!”,让我想到了Kane死的时候喊的Rosebud
颓废确实很美,就像乞力马扎罗的雪,但又否值得?有雪的地方很多。真的得相信one women,one book吗?人生的选择本就无常。
改编小说,呈现方式也是偏文学的,但画面质感还不错。Gregory Peck气质对于这个角色来说还是太正派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