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奥斯陆,8月31日

HD中字版

主演:安德斯·丹尼尔森·李,玛琳·克雷平,Aksel Thanke,汉斯·奥拉夫·布雷内,英格丽德·奥拉瓦,Øystein Røger,贝特·莫斯特拉姆,Kjærsti Odden Skjeldal,Petter Width Kristiansen,Emil Lund,Johanne Kjellevik Ledang,雷娜特·赖因斯夫,Andreas Braaten,Anders Borchgrevink,Lennart Anker,艾瑟琳·斯黛洛,埃斯基尔·沃格特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1

 剧照

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1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2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3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4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5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6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13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14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15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16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17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18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19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奥斯陆,8月31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安德斯(安德斯·丹尼尔森·李 Anders Danielsen Lie 饰)即将从戒毒所完成自己的戒毒计划,戒毒所在乡下,所以安德斯已经被憋坏了。作为戒毒计划的一部分,安德斯可以从戒毒所里出来,来到城市里,为一份新工作面试。但是安德斯并没有按照计划去工厂面试,而是呆在城市里游手好闲地到处乱逛。他贪婪地盯着大街上的人,因为他已经很久没有见到 人了。  时间渐渐地流逝,进入到了午夜,八月也即将过去。那些往昔如影随形的记忆再一次侵袭上安德斯的心头,让他既痛苦又无奈。可能,伴随着黎明的到来,奥斯陆的八月的结束,新的生活也会随之前来。  本片入围2011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印度亿万富豪陨落记王冠 第四季打工小哥2御天神兽之穷奇降世心宅猎人阿修罗2012空之音搏击少年绿巨人2致命梦魇《目击者》陪酒女离奇自杀亨德逊夫人敬献拜见岳父大人2我的英雄学院第七季高兴极速辛格孩奴这个高中没有鬼3一击大盗吉普赛金沙血莫扎特!妖夜凶灵米奇和赛车手第一季荒野独居第七季猛禽小队与哈莉·奎茵的奇妙解放圈套剧场版4:最后的舞台

 长篇影评

 1 ) 安德斯的开始与结局

开头,安德斯离开戒毒所的时候,他将自己一双翻在地上的运动鞋整理好,归回空位。 街头漫步的独白我也看了很多遍,他提到母亲:她教我永远要用牙线 要把东西摆回原位。 三十岁,他的过去将他塑造今天的模样。安德斯说,他们对姐姐比对我严厉。安德斯说,我就是个被宠坏了的混蛋。 安德斯对汤马斯说,如果最终是那样的结局,我希望你知道那是我的选择。 汤马斯说,那你的父母呢?安德斯说,不知道,大概他们会以为是吸毒过量。 在面试得到消极反馈之前,在姐姐回避见他之前,在前女友的聚会上被另眼相待以前,在酒后与蜜娜调情被拒绝又偷了来客的钱被她撞见之前,在酒吧被无情指出自己就是个混蛋之前,在弹奏钢琴曲却总是出错之前,他就已经决定了自己的结局。 安德斯是来告别的。 选择死亡也许是一种逃避,也许是一种绝望,但我想有时也许是出于自尊。 酒精是诱惑,毒品是诱惑,有了钱就想买海洛因,但也并不快乐。我有很长一段时间被同样的问题困住了。我很难理解在这种糟糕的世界里怎么会快乐,看着许多快乐的人,我觉得他们都是傻子。但在快乐的傻子以外,很快就认识了并不傻的人,也很快乐。安德斯问汤马斯,但你们很快乐,你们不是傻子,对吧? 安德斯始终没能跳出这个圈子。他的傲慢与自尊最终把他推向死亡。 如果一个人无法成就自己,无法再获得快乐,能结束生命也是证明自己决断力的方式之一。面对死亡是需要勇气的。 也许是加缪的论述,记不清了,谈到人为了摆脱不能反抗的命运而选择自杀。 但,是不是有时候选择结束正是顺应了命运呢? 父母恰到好处的疏离,良好的教育,挑剔的品味。然后是毒品,然后是与亲人爱人友人逐渐远离。 他看着陪他度过生命最后时光的女孩,二十岁出头,还在医学院读大学,不敢相信他没有工作。她天真地笑着,她有虎牙,她和他接吻,她载着他骑车,二氧化碳飘散在那个凌晨,他环着她的腰闭眼穿过。他带他去回音场,另一组男女绕着他们在圆形广场上逆时针骑车,为安德斯的生命倒计时。他们跳下泳池,他脱鞋时栽倒在台阶上,于是他只是坐下来,看他们游泳。她呼唤他,他平静地微笑着,发呆,目光逐渐涣散,但他并不下去。 奥斯陆八月三十一日的太阳升起来时,他揣着将结束他生命的毒药一路走回家。

这影评写的不怎么样,我现在很难静静地完成它。但我很少与一部作品能建立这么深的联结,我一遍遍地看,陪安德斯度过生命的最后一天。最后看他回到家中,我几乎觉得那就是我的家。 不过话说回来,我最后是怎么获得快乐的。方式很简单,是放下自尊。学会明白其他快乐的人并不都是傻子,学会理解世界,学会靠自己。父母没教的事情,也还有机会靠自我学习完成,学会不要把事情怪罪到别人头上去。谦卑地聆听世界。

但是很奇怪,我依然能与这部电影有强烈共鸣。提尔导演实在很擅长捕捉细腻的情绪,在他的作品里有普遍的这种风格,那些动人的小细节遍布全片。 反复看了很多遍,发现有小彩蛋。 片头的墙上有Iselin和Anders的照片,就是安德斯和他生活中的妻子伊瑟林的照片。 所谓的奥斯陆著名景点回音场,就是《重奏》里史达尔住所附近的那片公园。

最后是街道上的独白: 他教我骑车 划船 如何超速20%而不疲累 50骑到60 90骑到108 她用英语讲大人的事 她教我永远要用牙线 要把东西摆回原位 他们讨厌保守主义 但过了很多年才买了录像机 他们两个都是奥斯陆人 记得那些我们经过的地方 他有点耳背 还要坚持听荒谬剧 “你觉得哪个最好” “你绝对要吃生蚝” 他们认为知性上的成就要优于运动上的成功 他们同情要保护个人隐私的名人 他们让我成为挑剔的读者 修辞太弱的就报以轻视 但我带谁回家他们都热情招待 他们从不错过晚间新闻 他做了个测验 骄傲地告诉我们 他有艺术家性格 他说凡重视军旅经验的人都很笨 她对吸毒持宽容的态度 他希望禁止在公园里烤肉 民主是最佳选项 她觉得碧姬芭杜应该去帮助人 而非动物 他们尊重我的隐私 也许太尊重了 他们教导我宗教是虚弱的 我不知道我是否同意 他们从没教过我烹饪 或建立一段感情 但他们看起来很快乐 他们从没告诉我友谊怎么消失的 直到朋友形同陌路 徒留名字 他们容许我对食物挑剔 她说我可以照我想做的 自己决定想当什么人 想爱谁 想住哪 他们会永远帮助我 他们对姐姐比对我严厉

我从未觉得对一部电影如此亲近过,很多个时刻它都以奇妙的方式安抚了我。所以,就先草草写下这个影评吧。

 2 ) suicide is just a chioce

Since my Chinese is getting worse day after day in an unexpected speed. I decide to write this so-called 'review' in English.


===============================
  
People are always shocked by the power of music, which lights up millions of ordinary movies and makes them more appealing and full. Essentially, in an era far away from silent years, I assume that at least half of the films and televisions would go dull or plummet without soundtracks, as many of them do not have strong storylines and real souls.
  
However, OSLO, AUGUST 31, which illustrates striking exploration of lost youth, is a great movie that stuns in its silence, just like a born beauty shines without make up. This quiet movie has satisfying gravity of specific experience, although it did not reach a wide audience worldwide, even in Scandinavia.
 
It is deeply personal and can be sad at times, which means watching it with others is not recommended. You will sense the characters and sympathies, especially if you once commit suicide or ever think about it. From my personal angle, what brings him down is not loneliness or desperation but boredom-----being sick of job interviews, establishing ties with friends, meeting new ones, or make it short, living a life.
  
Audience who prefer Hollywood might find it too cold and way too realistic. In fact, it took me a whole year to finish watching, yet it made me think and rethink after months. The movie just eats into your mind—slowly.
  
As I always say, suicide is just a choice,and it takes more bravery to face it than just to give it up to pain and sorrow.

 3 ) 简  介

安德斯即将从戒毒所完成自己的戒毒计划,戒毒所在乡下,所以安德斯已经被憋坏了。作为戒毒计划的一部分,安德斯可以从戒毒所里出来,来到城市里,为一份新工作面试。但是安德斯并没有按照计划去工厂面试,而是呆在城市里游手好闲地到处乱逛。他贪婪地盯着大街上的人,因为他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人了。

  安德斯今年只有34岁,是一个仪表堂堂,头脑聪慧的家伙。家庭条件不错的他有点纨绔的公子范儿,浪费了大把的机会,错过了大量的机遇。最后,是他自己堕落到了今天这般田地。

  时间渐渐地流逝,进入到了午夜,八月也即将过去。那些往昔如影随形的记忆再一次侵袭上安德斯的心头,让他既痛苦又无奈。可能,伴随着黎明的到来,奥斯陆的八月的结束,新的生活也会随之前来。

一句话评论

  这部影片的拍摄非常细致入微,所有的细节都展示出了奥斯陆这座城市的特色和性格。真希望能在银幕上多看到些这么有个性的,和一般欧洲电影不同的影片。 ——好莱坞报道者

  虽然也是讲述一夜间的故事,虽然也是话唠级的电影,但是这部影片和《日出之前》还是很不一样的。从质感和主题上来说,它更接近于法国电影。 ——indiewire.com.

幕后制作

  挪威导演Joachim Trier的第二部作品《奥斯陆,八月未央》(Oslo, 31. august)入围2011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在他的处女作《重奏》中,开篇是两位好友分别把自己的作品投进邮筒,其中一人被接收了——接下来两人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该片获得了06年卡罗维发利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多伦多电影节发现奖,入选《综艺》杂志十大新人导演,08年在北美上映后登上知名影评人的年度佳片榜单。至此,Joachim Trier(1974年生于丹麦哥本哈根,他是拉斯·冯·提尔的一位远亲)的新作备受期待。事实上,《奥斯陆,八月未央》的故事就是《重奏》中安德斯·丹尼尔森·李扮演的那位年轻作家在24个小时中寻找生命的意义,改编自法国作家Pierre Drieu La Rochelle的小说《内心之火》,之前曾被路易·马勒拍成1963年的影片《鬼火》。在得知入围戛纳时,Joachim Trier开心地表示自己的外祖父Erik Lochen 1959年执导的《骑手》也曾入围过戛纳电影节。

  本片的主角叫做安德斯,这个角色和导演处女作《重奏》中的安德斯是同一个人。只不过换了环境、换了年龄而已。约阿希姆·提尔说:“安德斯这个角色又年长了两岁,在这部电影中,他是一个提问的人,追问生活的目的、生命的意义。因为34岁再期待有什么辉煌的未来是不可能的事了,所以他开始经历幻灭和痛苦。就我个人来说,要去对比这两部电影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这两部电影都来自于我个人对生活的体验,而且影片的主角和我本人又有太多的相似之处,所以只能说这是我的两部不同时期的影片。有人告诉我挪威现在的生活很好。然后他们就会说,好的生活就意味着缺少好的生活经历和好的故事。我感觉到很无奈,因为没有了外界的烦心事,更可以在人们的内心发觉到冲突。即使是挪威的中产阶级,他们的生活和内心也一点都不平静。”

  影片《奥斯陆,八月未央》带有一种浓厚的法国味,如果对白语言不是挪威语,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部法国电影。影片主要以台词穿缀,情节并不是影片的主要内容。对于这种风格,导演约阿希姆·提尔说:“我从小就受法国电影的影响,从雷诺阿的诗电影到新浪潮的戈达尔,我都是他们的狂热的粉丝。这部电影主要提台词为主,但是在主角的游历中,我又想展示奥斯陆这个城市的性格。所以,侯麦早期在法国巴黎街头拍摄的那些电影成为了我的参考。而且,新浪潮对我的影响巨大,所以我会喜欢让演员来表演符合他们自身性格的角色,并且在不同的电影中持续地展示同一个角色的变化和不同的生存状态。”

 4 ) 觀影心得:像個局外人卻和角色一起擁抱絕望

這並不是特別好看的那種電影,但就是很平靜很舒服,像是漸漸隨著故事緩慢的沉入水中,可能會有一點窒息的感覺,但你知道你不會死去,你像個局外人卻和角色一起擁抱絕望。

幾年前看了這部電影,只覺得好寧靜,導演透過故事把我的感官也一起關閉,全程像是沉在湖底、透過藍綠色的湖水看著水面上的一切,這帶給我一種絕望之感,生命的重量竟能在一天之中就決定,想到這不免又讓心頭一緊了。

這部電影圍繞著即將戒毒期滿的Anders,在他34歲的某一天他得到了一個工作的面試機會,這一天他到了鎮上,想見的人有三個、必須見的人有一個。
Anders想試著過一個嶄新的人生,但在這之前,他必須從這四個人身上尋求活下去的理由;然而,隨著一個又一個的會面結束,卻對那些曾經辜負的人們感到更愧疚。
才34歲的年紀,Anders卻覺得自己的生命早已結束。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的色調,不過與其說是“這一部”,更該說其實我喜歡的是導演Joachim Trier的風格,與《記憶乍響》相似,故事都是絕望或悲傷的,然而導演卻故意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安排耀眼的天氣,冷冽的鏡頭之下隱約又能看到暖陽。

想起自己的生活經驗,每當遇上當下覺得也許是此生最糟糕的一天時,天氣總是意外的好,與大部分的電影表現手法不同,天空其實並不會陪著我悲傷。
而在這34歲的某一天,迎接Anders滿懷愧疚情緒的是溫柔灑落奧斯陸的陽光。

Anders先是見了曾經一起鬼混的朋友Thomas,一樣正值三十而立的年紀,Thomas早已事業有成、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原以為能從老友身上得到一些安慰,沒想到得到的盡是自嘲。

與老友告別後,是那個安排好的工作面試,原本還相信那段吸毒的過去能隨著一切歸零,可留下的痕跡卻是怎麼樣也洗不掉,唯有正視它才能真正的讓那些成為歷史,真正的再重新開始。
然而Anders從來就不願正視自己的過去,因為他一直都還在過去。

隨著會面越接近尾聲,Anders越明白自己的過往帶給身邊的人多大的影響;姊姊不願意見他、舊情人也一直聯絡不上,全片的風格也從原先的絕望轉換成了很直接的情緒。

Anders面對酒精不再偷偷摸摸、他不再拒絕對他示好的女孩、他果斷地偷錢買毒、他不再被夜間外出的規定束縛⋯。
過往的一切、以及其所帶來的壓力卻並沒有隨著Anders的作為被釋放,反而落入更深的湖底,壓力隨著深度漸漸加大。
Anders站在回音廣場的中央含蓄的叫了幾聲,然而那些原先希望能透過喊叫釋放的壓力,不但沒有消失反而像回音一樣,再次重重的回到了自己的身上。

「我想結婚、生小孩/旅行世界、買個房子/有個浪漫假期、整天只吃冰淇淋/在海外生活/達到並且維持理想體重/寫一本很棒的小說/跟老友保持聯繫/我想種一棵樹/從頭開始準備一頓美味晚餐/感覺非常成功/洗冰水浴、跟海豚一起游泳/辦一個很特別的生日派對/活到一百歲/維持婚姻到死/寄一封很棒的瓶中信/也得到同樣有趣的回信/克服所有的害怕和恐懼/整天躺著看雲/擁有一棟裝滿小東西的老房子/跑完全程馬拉松/讀一本很棒的書/一輩子都記得書裡的話/畫出驚人的畫,表現出真實感受/牆壁掛滿畫和深得我心的字句/擁有我喜歡的節目的每一集/專注在某個重要議題/讓大家願意聽我說話/玩高空跳傘、裸泳、開直昇機/有一份每天都很期待的工作/有一個浪漫獨特的求婚/睡在廣闊的天空下/去爬巴隡巖/演出一部電影,或在國家劇院演出/中樂透彩/每天過著有用的日子/被人愛著」
一位在咖啡廳的女生興奮地說著,言詞中滿溢激動的情緒,好像說完這串話以後,這些夢想都會成真一樣。
Anders在不遠處喝著咖啡邊聽著,他沒有任何反應,只是靜靜的聽,沒有皺眉、嘴角也沒有微笑,只是摸著咖啡杯聽著這段話。

34歲的Anders,他的生命早已結束。
他的感官、他的生命、他的心,早就已經沉在不知道多深的湖底,湖水藍藍的,好像有什麼在動,所以湖底的淤泥也活躍了起來⋯。
你有看見Anders嗎?
我不確定我是不是真的見到了他。

 5 ) 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

世界上有無數苦難會從四面八方找上門來,讓人疲於奔命。世界上也有一種憂傷是從心裡長出來,它不會要你一滴血或一塊肉,卻讓你再也想不起來為什麼人會渴望看到陽光。

片中昂納許拜訪了一些老友,他和他們的對話,尤其是和那個喜歡引用普魯斯特的傢伙,每一句都像細針刺在我的心上。我為昂納許感到難過,更為他的普魯斯特朋友感到悲傷。

回想昂納許沒入水中的畫面,我感覺到他的孤獨、迷茫、憂鬱、虛無,我覺到,彷彿這些抽象又講不清的東西是一顆一顆滴水的冰塊碰觸在我最敏感的指尖。我可以理解這樣的靈魂為何選擇沉沒,但找不到藉口拉他上來。

人為什麼要活下去?我有我的答案,而昂納許的答案,卻是我一生中巨大的難題。

 6 ) 台词

抱着一定是又闷又晦涩的文艺片的毫无期待的心态看的,结果还有些小小惊喜,对白依旧少,多数是主角独白,但写得都算精彩。演员都不会着力过猛,这也大概是我觉得看的不心烦的原因。我看完其实没有过分压抑的感觉,情节很简单干净,整部片对我的情感辐射是并无太大起伏的就好像看了部简单朴实的小短片。

摘一段喜欢的台词:

"I want to marry, have kids.
Travel the world. Buy a house.
Have a romantic holidays.
Eat only ice cream for a day.
Live abroad.
Reach and maintain my ideal weight.
Write a great novel.
Stay in touch with old friends.
I want to plant a tree.
Make a delicious dinner from scratch.
Feel completely successful.
Go ice bathing, swim with dolphins.
Have a birthday party, a proper one.
Live to be a hundred.
Stay married until I die.
Send an exciting message in a bottle and get an equally interesting reply.
Overcome all my fears and phobias.
Lie watching the clouds all day.
Have an old house full of knickknacks.
Run a full marathon.
Read a book that’s so great I’ll remember quotes from it all my life.
Paint stunning pictures that show how I really feel.
Cover a wall with paintings and words close to my heart.
Own all the seasons of my favourite shows.
Attract attention to an important issue, make people listen to me.
Go skydiving, skinny-dipping, fly a helicopter.
Have a good job I look forward to every day.
I want a romantic, unique proposal.
Sleep beneath open skies.
Hike on Besseggen, act in a film or play at the National Theatre.
Win a fortune in the lottery.
Make useful everyday items.
And be loved."

- Oslo, August 31st (2011)

 短评

还不如说是北欧片本身的气质吸引了我。

6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你能看到导演的用意和摄影的用心 cast也不错的 可惜剪辑也粗糙了点

10分钟前
  • Fran
  • 还行

普鲁斯特曾经说过,通过看女人的胴体来理解欲望,就像小孩通过拆解钟表来理解时间。但是,如果只是没有可供理解的欲望呢?如果没有寄托前行,在任何人眼里,你都将只是个瘾君子。你自己也只好认为自己是那样子。色调明亮鲜活的绝望中寻找希望,延续了导演处女作Reprise的风格。

15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镜头里的风光格外的漂亮寂静,男孩在人群之中寻找生活的出路。朋友,情人,家人,所有人都希望你做自己的决定过自己的生活,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可是真正的绝望只有自己了解,回归毒品给予自己死的赞歌。可是影片好慢而且都是话唠,让人有点不耐烦了。

19分钟前
  • Morgan
  • 还行

空旷暗示人所处的精神状态?

21分钟前
  • [Deleted]
  • 还行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从过往中寻找喜悦,可惜这一切都失败了。故事的格局很好,大段大段的人物对话将主人公的过往描述得清晰而生动。一个个人物从另一个侧面凸显男主角的身世行为心路。情绪在渐渐推进的剧情里越发饱满,只是节奏用力很平均,最后的爆发点哑了。

26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生活就是这样 别人总说一切都会好起来 可是有多绝望永远只有自己知道

30分钟前
  • RITA
  • 推荐

长时间的戒毒后准备重新过回正常人的生活,才恍然发现周围的世界都变了,自己已经毁了本该大好的青春。导演受法国新浪潮的影响很重,尤其侯麦,一个大龄青年在24小时之内寻找生命的意义,影片以台词为主,剧情很弱,心理描写异常细腻,了解奥斯陆的人应该更有感触。★★★★

3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受不了词语匮乏的写作。快乐的人全是智障。在嘈杂的派对里与面目模糊的人接吻,做爱,记不得任何人是谁,也无所谓是谁,只有一副空心的躯干从肉体深入世界的下水道。耳边年轻女子对生命的一切期待,与自己已无半点关系。社会应该允许一个人毁掉自己。爱你的人再也不接电话。曾经的爱人,女人,为三十岁悲伤,男人永恒地与二十出头乳头粉嫩的女孩在一起妄想永葆青春。活着,忍受世界无尽的空虚。

37分钟前
  • 0000
  • 还行

现在社会有太多吸毒的人,只要染上毒品可以说这一生就毁了,不管之后怎樣努力振作仍是挫折,死亡不是唯一的選擇,但这样的人生,死亡卻是唯一想要的選擇。“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39分钟前
  • 爱情海
  • 推荐

LOSER的一天

43分钟前
  • 青貓
  • 还行

战胜不了的始终是心魔,不仅仅对毒品。男主骨子里透着强烈的孤独感

48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燈蛾撲火?!

51分钟前
  • 北极光
  • 还行

路人女孩向朋友历数自己的愿望:结婚、生小孩、环游世界、买房子、整天只吃冰淇淋、在海外生活、维持理想体重、写本很棒的小说、跟老友保持联络、种一棵树、从头开始准备一顿美味晚餐、洗冷水澡、跟海豚一起游泳、办特别的生日派对、活一百岁、维持婚姻到死、寄很棒的瓶中信也得到同样有趣的回信、克服所有恐惧、整天躺着看云、有栋装满小东西的老房子、跑全马、读一本很棒的书一辈子记得书里的话、画表达真实感受的画、墙上挂满画和深爱的句子、拥有喜欢的节目的每一集、专注某个重要议题让大家愿意听我讲话、玩高空跳伞、裸泳、开直升机、有一份每天都期待的工作、有浪漫特别的求婚、演出一部电影、或在国家剧院演出、中乐透彩、每天都过着有意义的日子、被人爱着…我听着这些,跟男主一样难过。

52分钟前
  • 奥兰少
  • 推荐

傍晚六点下班,换掉药厂的衣裳,妻子在熬粥,我去喝几瓶啤酒,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当你站在奥斯陆的斜街或是弯道上瞥见「云层深处的黑暗」抑或「淹没心底的景观」时,你或许会和我一样,想到一首名叫《杀死那个石家庄人》的歌。提尔这部讲述旧爱重逢的作品无疑是《重奏》的变奏:他之所以将「中年迷茫」与「年少轻狂」混剪到一起正是为了强调二者的同步性。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就是:危中有机,机中有危。而「转机」正诞生于昨日与今日分手的那一刻:对明天好奇的人向前迈进,沉迷于过去的人向下滑落。男主是一个游荡在《奥斯陆,8月31日》里的浪子,当他「蓦然回首」时发现,未来已犹不可追,唯有记忆触手可及,而等待他的也必是《本命年》式的结局——在双簧戏台,疯狂的人民广场,用一张假钞,换一把假刀,保卫他的生活,直到大厦崩塌。

56分钟前
  • Muto
  • 力荐

真要講絕對的優雅,這部可以排到不知到哪裡去。

1小时前
  • Amushi
  • 还行

可怜的男主。。

1小时前
  • 徐若风
  • 还行

我今年看过最爱的外语片. Cinéma vérité的终结者. 我看着电影, 感觉自己就跟着安德斯一起不停地游走奥斯陆. 最后跪坐在他床前看他结束8月31号这天. 太深刻的真实了. 太真挚的拍摄.这是我一直以来认为好电影的模板. 小故事, 大感悟.

1小时前
  • 包子岛
  • 力荐

以一种无比温柔的方式描述生活的窒息,所有人都试图尝试理解,但最终都和你保持距离,划清界线。男主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自尊,反叛,脆弱,和疏离,当这些杂糅在一起时,很难再用具体语言描述,但它却无比贴近我们每个人在命运面前的卑微与执着。电影的“社会指向”相当明确,但它的内核是极其私人化的。与很多好莱坞电影通过个体情绪服务“中心思想”的方式不同甚至相反,本片调动起一切外部因素,初衷只是为了让我们哪怕再靠近一点人物的思绪轨迹和内心。如何让社会进步或许本是个伪命题,人文关怀才是这个冰冷的八月所最需要的。

1小时前
  • 北回归线
  • 推荐

真悲剧青年的一生,今天在学校旁边的电影院看的,学生票4镑7,挪威语,英文字幕,觉得这孩子悲催到极限了,再看看自己又算了什么

1小时前
  • 大赤赤赤赤赤兔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