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宰相刘罗锅
看着电视,我又回忆起我在阳间那短暂的一生,说起来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心潮起伏。《宰相刘罗锅》一剧大多数还是符合我的生活理念和轨迹的,我用毕生精力践行了我年少时的人生诺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险恶的官场游戏中,在虎狼般的君王身边,我经历多少充满变数的风雨洗礼,经过了多少人情悲欢离合。好算,我终于做到了一生平安,不信你们看看,嘉庆爷登基时所余的为数不多的前朝老臣,我就是其中之一。能够得到两朝君主的信任和倚仗,这本身就是我为官为人的成功所在。相比之下,那个和大人,虽然有段时间过得舒服风光,但终因做恶太多,难得善终。
2 ) 宰相刘罗锅
这部剧之前我是看过的,但是因为年龄小认知低一直没觉得这电视剧有什么“意思”,唯一能让我印象深的也就是古典清代官服等一系列有标志性中国特色的东西。近来重温愈发发觉其古典特色的珍贵,这几年清宫剧其实也不少,场景多以金碧辉煌的宫殿为主,可是就是少了那么一点味道,为什么呢个人觉得是“太新了”要说那清宫自建立以来也有不少年的历史了,屋檐瓦砾多多少少都有被雨水风沙打磨的经历,所以宫殿不可能像最原始一般一尘不染。而现在的电视剧基本上都配以明色,乍一看我擦那个画质高清哪儿哪儿都亮堂堂的,可是这显然和事实不符。而宰相刘罗锅很明显做到了细节的考究,金碧辉煌的大殿以深黄色为主,定下古朴沉重的基调,官员大臣的服侍也是最符合国风的深蓝色刺绣,那针口都像是一针一线缝上去的,缜密细致。还有不同等级的官服图案无一不用心。
3 ) 语录(21-30)
21-------------------
刘墉啊刘墉,你……你可太损了你!
总不会眼睛一眨,母鸡变成鸭子吧?
大胆刘墉,你身为带罪离京返乡之人,竟然半夜三更带着二十箱子砖头块混出城去,你居心何在?你从实招来!
你竟敢跟皇上说“咱”?
你的脑袋,朕是要啊,还是不要啊?
奴才该死!皇上饶命!
这屁股可得自己擦呦!
宫里有的东西,和大人的府上有。宫里没的东西,和大人的府上也未必没有。
他刘罗锅子拿走的,不过九牛之一毛。他拿走你们一件,我再送你们十件!
当今皇上喜怒无常啊!
这头犟驴,他是想卸磨了,但朕还是得给他套上!
广西的荔浦芋头远近闻名,香、甜、松、软。
22-------------------
这几天,我一听见圣旨心里就发毛。
这皇上真是花样百出。
这荔浦芋头只要隔水一蒸便好。
先灭了他肚子里的馋虫!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缝月半。
除夕年尾,初一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水冷酒,一点水二点水三点水。
丁香花,百字头千字头万(萬)字头。
“爱卿才学诗情朝野尽知!”
“皇上诗文墨迹遍布南北!”
皇上是薯茛,老爷是芋头。
广西百姓是历来贫穷,食不果腹,所以吃什么都能够津津有味。
甜若仙蜜,松软若……美女之胸。
臣为官三十年,这身朝服臣已经穿了二十年了!
你把这朴素留给了自己,把这奢侈无度给了皇上?
做官先做人,实在为本呐!
你既然问到了,我就如实地告诉你。
一桶姜山(一统江山)。
23-------------------
刘大人,就你那点鬼心眼,我和珅明白得很!
“我就不信皇上能为了几个芋头去查抄臣的家!”
“不是抄家,我就是抄芋头!”
我现在找不到物证,你是有恃无恐啊!
朕限你三天交印,四天腾府,五天你给我离开京城!
刘墉这人,他是可气,有时候他气得朕牙关疼。可人才难得呀!像修筑钱塘水利工程这样的事,非他莫属!
像刘墉这种人,用得、整得,但杀不得滴!
“你在这偷吃什么呢?”
“芝麻糖浆。老爷,您来一口?”
“我怎么看着像吃屎呢?”
又他妈哭穷!
他睡着了比我们醒着还明白!
刘大人,你这是椅子?这下面就差一屎盆子了。早知道这样,今儿早上我应该到你的书房里来方便呢!
这两万两银子,我收或不收,都得掉脑袋。
“别怕,有我呢!”
“是,老爷,有您没我们了。”
这是茶呀,还是马尿啊?
本王爷就是犯了罪,围入高墙,他也不敢上锁!
这门是不能开、不敢开,谁说了也不开,就是不开!
老爷,您尽出馊主意!
24-------------------
你刘府上疯了个张成,他就敢用擀面杖打王爷。要是再疯了个刘安,他不在酒里下毒啊?
你们不给朕下套就算不错了,还恭喜贺喜?
和珅啊,你想给刘墉下套,结果呢,把你自己给套进去不说,还把朕也给搁进去了!
还不快走?皇上朝令夕改,未出京城就连降了三级。再耽搁下去呀,还不知道要降几级呢!
张家长李家短,仨和尚七个眼。
巡抚大人穿了一件破旧的官服去见皇上,得到皇上的赏识。回省以后浙江官厅风气大变,官厅之上,每天出入一二百官员,一个个都是破衣烂衫、补丁摞补丁,就像一群叫花子。
五十两银子卖破官服?
开开门,看看是个什么鸟。
小叔子、金嫂子、公共扒灰,无所不能。
那些个家伙全穿旧的了,那当然我要穿新的了!
一天到晚讲究吃的、讲究穿的,这种跟强盗没什么两样!
“我怎么看着你有点面熟啊?”
“这个……按我们南方的说法,我这张脸是大众脸。”
“大人,您认错人了。您瞧那条鱼。”
“我不用瞧鱼。我瞧见条人鱼,长得丑点。”
一丝一缕,当思来之不易。
连小贩都知道本官爱用旧货,竟把生意做到我家里来了!
25-------------------
如果贵上的官员都穷得穿不起好衣服,我担心他们会把我的钱先拿去做衣服。
皇上老子让你们出来是当官的,不是让你们当叫花子的!
一炷香是蒸皮,二炷香是烫肉,三炷香才入骨三分。
这哪是洗澡啊?这简直就是蒸包子呀!
朕的一生是金戈铁马,从未临阵逃脱过。
本片:赵穴均窑制砚台,面平去釉有池隈。志坑佳品应难得,别出澄泥同作陪。
资料:赵宋均窑制砚台,面平去釉有池隈。老坑佳品应难得,别裁澄泥用作陪。
皇上虽然作诗愈万,但是佳作不多。
昔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只有帝王之气,却无翰林之风。皇上既有帝王武略,又有翰林风骚啊!
“这几个月怎么也没有奏折呀?”
“皇上,您这是何苦啊?”
朕记得从前有个刘墉,他有事没事都要奏上几本。
十个月,朕一连贬了他八级。
儿子!儿子!一点没错!连那小茶壶的嘴还支着呢!
按大清惯例,只要是个官,您老就得衣帽接送啊!
老爷,若论您的字画,也数得上是当今的魁首了!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这芦花鸡是送回来了,可这黑鸡呀……又没了。
恐怕只有这“得”字一点乃板桥先生所书。
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郑家客分三等。
锅,背锅,背黑锅。人,正人,正直人。当朝守门一相。
腚后还有待产鸡卵一枚。
26-------------------
怎么数十日不见有人奏本呢?
圣人有道,天下无言。
这官斗是十升斗,你用的是七升斗,这斗还不该砸吗?
皇上,您真是日理万机、恩被四海而不以为功。
贪赃过万,当凌迟处死!
自从江妃(香妃)去世以后,万岁爷就没露过笑脸。
这叫“蝎子勾”。这人横啊,这连辫子都横着!
我不管你爸是不是户部的,我只管你!
您打我还打出理来了?
27-------------------
你得把这赛貂蝉姑娘画得眼若秋水、面若桃花、发如飞瀑、肤如凝脂啊!既要美艳、妖艳、风骚,还得端庄、秀丽、文静。要动人的心、撩人的魂、夺人的魄、要人的命!
官大一级如父母。
和珅有本?
“和爱卿,你又给朕耍什么把戏啊?”
“哎呀,皇上,奴才在您面前从来不敢耍把戏呀!”
皇上,您是一代明君,一切忠臣、能臣都超不过您,一切庸臣、奸臣都瞒不过您。
奴才既当不了什么忠臣、能臣,更不愿当什么奸臣、庸臣,奴才充其量不过是个弄臣而已呀!
其实当弄臣也不需要什么大本事,只是捡皇上喜欢的给、挑皇上喜欢听的说、想皇上喜欢吃的进,只要皇上玩得开心、睡得安宁、不发脾气,我想这一切就行了。
“难道你心中就没有社稷江山、黎民百姓吗?”
“皇上!您是一国之君、万民之主。奴才以为,只要把您伺候好了,使龙体康健、龙心常悦,这难道不是国家社稷之大幸、黎民百姓之大幸吗?”
百步之内,必有芳草。
米脂的姑娘,绥德的汉。
小的这腿直弹琵琶呀!
28-------------------
朕是又放心又不放心呐!
你只是一个影子、一具木偶、一幅走动的画!
这件事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老佛爷知。
既要威严,又如同做梦。
七天他行了五千六百里!
午时后到北书房侯旨!
这脖子上要是挂上个链子,不就成了犯人了?
去年在洛阳牡丹花会,皇上一日吟诗十六首,诗兴勃发。
春风数花咏: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草丛都不见。
“老爷,这数数也算诗啊?”
“你要是数数数得好啊,那就算诗。你要是不会数啊,那叫睡不着!”
这皇上虽然先后得过十一位太子,但不幸一个个相继地夭折,现在只剩下三位幸存了。
29-------------------
桃花恳请御览,梨花恳请御览,牡丹花恳请御览,杏花恳请御览,桂花恳请御览,荷花恳请御览,茉莉花恳请御览,喇叭花恳请御览,山茶花恳请御览……
免幸。
花有清香月有影,女调素粉郎调琴。
如此不着衣的女子,用中国画法也是写意,不像西洋画这样强调肉体肌肤之感呐!
臣在皇上面前再也不敢自言坐怀不乱。
我已经把咖啡戒了。
他怎么知道?我上哪儿知道去?
“除了板桥,当代名家还有谁呀?”
“没了,确实没了。”
花鸟虫鱼天然趣,儿女英雄别有情。
当今圣上墨宝遍天下,仿的人可就更多了。
和珅(对刘墉):你我同殿为官几十载,我还真没吃过你的饭呢!
和珅(对刘墉):陕西巷我真的不熟啊!
“婊子行。”
“表行?”
郎世宁的确是画女人的高手啊!
按大清律例,以妖媚迷惑圣心者,斩立决!
我们这行虽然下贱,可也是照章纳税!
30-------------------
按大清律例,打朝廷命官是斩立决!
“昨儿晚上你没上楼啊,你怎么看见这幅对子了?”
“上什么楼啊?红楼、白楼、粉楼、绿楼、黄楼……还是青楼啊?”
皇上神出鬼没的,我也说不准。
我活了这三十几年,有二十年都在思念皇上。
钱塘的盐,镇江的醋,成都的椒。
花鸟虫鱼天然趣,儿女英雄别有情。
此联出自何人手?离此不远杏花楼。
和大人,您也领教了“午时后到北书房侯旨”了!
那“留留醉”一醉十年,这“仙人醉”要是喝了,一醉可就是二十年,甚至要醉死!
4 ) 嘎嘎~发一篇比较挑刺儿的评论。
先说点题外话:看到一个朋友在评论中回复说自己不敢听刘罗锅的片尾曲,不敢看最后他们老的那几集。我想,也许不是不敢看不敢听片尾,而可能是看到他们的老去也触景生情的想到了自己童年或青春的消失,对此maybe您也有一定的抵触和反感吧,但是一个电视剧能给人如此的感觉我觉得是很成功的。
以上只是猜测.............
好了说一下正题.
以下纯属个人看法................(因为刚刚重看了一遍,再加上我这人啰嗦,所以可能话比较多)
本来想4星推荐的,但是因为这部电视剧处于那个年代,所以我给她加一星。
作为一部老剧,肯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某些情节的紧凑度,某些内容的错误和冲突,在此我不一一列举.
我就说一下最后一部分,也就是他们老了以后的那部分的一些问题.最后一部分虽然拍的不错,代入感非常强,但是总觉得其中的悲凉感加入的有一点刻意,在此举出两个例子:
1.告老时的挑夫事件比较牵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前面几集刘墉陪乾隆微服私访远涉他乡,连一个他乡的乞丐都知道京城有个刘罗锅,并且编成了歌谣赞颂他的清廉,试想连一个穷山僻壤的乞丐都知道刘墉刘大人难道京城里的挑夫都不知道吗?
再往前桂怀泰那几集,京城中无人不知刘墉常在民间行走体察民情,都清楚刘墉刘大人的清廉。所以挑夫没有理由不认识刘墉.即便是刘墉和张成没道出真名实姓,但按照之前塑造的知名度,这个挑夫又已经知道此人官至中堂大人,不难猜出这个人的真实身份。所以,这个地方有点不合逻辑。
我个人觉得把挑夫这个人物塑造成一个对刘墉敬重,尊重的这么一个形象的话更好一点。一开始不知道给谁跳的担子,但是通过一些细节(例如此人官至中堂,如此大官担子又很轻而且一点架子也没有,结合刘墉在民间名声太大,而且他那标签式的罗锅子,所以根本不难判断出他就是刘墉).
假如从挑夫嘴里表达出他们民间百姓对刘墉的看法,比较出跟他以前挑担子的那些官员的不同之处,哪怕是九品芝麻官箱子里都比刘墉有货,这样的话我认为该剧就更有分量了,而且也能给刘墉当一辈子清官的一个肯定,这样拍虽然很有凄凉感,但是于情于理稍有不和。
2.关于37集一个黄口孺子对王爷的批判那一段也很刻意,感觉这集的孩子的形象也有点失败,把这个孩子说的过于成熟了,仿佛看透一切了似的,作为一个如此年龄的孩子,不应该对朝廷中大臣们的人情事故如此了若指掌.
看这个孩子的年龄其实和之前刘墉的孙子的年龄差不多,但是人格上差的就太远了.即便是在宫中长大,一个孩子说这样的话,看得这么的透,连内中细节和民间反应都分析得头头是道...显的有点太“大”了。
3.第39集刘墉回家自裁的路上(小时候看这段就觉得特别扭,现在终于知道哪儿别扭了),之前和珅已经通知了一个大内侍卫,让他去刘墉家报丧,此人沿路高喊"太上皇赐刘墉自裁啦!"老百姓却跟躲什么似的家家闭门闭户,连个给刘罗锅送行的都没有.
还是那句和前面剧集中营造的"刘墉美名远播"剧情不符了,看刘墉一个人孤零零抱着剑往家走,让观众替刘墉不值,白白一生清廉爱民如子.临死却无人问津.这么拍凄凉是凄凉了,但这样等于侧面反映出老百姓并没有认可他.
一辈子为国为民最后赐死怎么这不得来什么"十里长街送宰相"啊,个人认为如果"送宰相"的话不仅肯定了刘墉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而且悲凉程度绝对不亚于现在这么拍.所以个人认为这个地方也是即刻意又牵强的.
以上几个瑕疵可能是起因于不同导演导的不同的部分所造成的,刘罗锅好几集讲一个故事,每个故事好像导演都不一样,这可能是造成前后一些小细节没有承接好的原因吧.
再来说一下网上比较热议的挂宫灯事件,这事儿真挺深奥的.小时候看时是绝对不懂的,问父母及周边大人们怎么回事,而那时他们的解释我觉得不是完善.
我个人对该事件是这么理解的,宫灯事件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1.告诉嘉庆作为皇帝什么事情要自己心里有数,忠臣也好奸臣也罢,作为皇帝只要做到了一呼百应,为你所用.那基本就算是成功了.有时候说的不一定就是心里想的,表面上是一套,但心里要有一杆秤做到心知肚明。
2.作为皇帝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权威,对于皇帝而言最重要的是对江山和臣子的统治,权利的至高无上远胜于事实真相,也就是说对于皇帝来说权利比真相重要得多,即便是指鹿为马也要做到对奴才的绝对统治。这才是江山根本。
3.刘墉已老迈,即便留住有几年可活?!且在此事中心知肚明且不发一言,与朝中与贪官污吏争斗一生已精疲力尽,如今刘墉早已力不从心,何况朝中尽是阿谀奉承之徒,刘墉在朝中早已经没了市场,孤掌难鸣。所以整顿朝纲已经不是刘墉所有能力做到的,而是你,嘉庆.
最后再说一下,这部电视剧将近20年了,但是如今已经很难看见这么好的电视剧了,导演,演员,剧本,人物刻画,语言对白无一不经典.现在电视剧特别是偶像剧为了收视率而收视率.
编剧导演演员肤浅,演员长得帅长得漂亮没演技也会火,并挣钱超多.让演员都不追求演技,而都忙着整容去了..........
编出来的东西缺乏生活,故事没有合理性,为情节而情节,对白无深度,人物苍白无层次感.
反正一句话,虽然这部电视剧和现在的剧比较有一点过时,但是她所展现出来的态度是伟大的,这部电视剧无愧于称得上是经典.
5 ) 伤感的平民电视剧
中国电视剧里很大的一个电视剧种类,就是戏说古代官员的半历史剧。说它是半历史剧,是因为电视剧里也确实没有什么更多的历史严肃性和知识性,顶多让观众们知道了一些野史和正史上都广为人知的段落。《宰相刘罗锅》算是一部戏说的半历史剧。之所以觉得这部电视剧值得一看,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它的历史性和知识性,而是这部电视剧的艺术性。李保田的演技毋庸置疑。电影的片头曲和片尾曲勾画出的淡淡的忧伤也毋庸置疑。一个这样清正廉洁的官员,最后一集时,牵着毛驴,带着家仆,弯着老腰回头恍然一笑。这样的场景伴随着皇帝的白发,和绅最后的倒掉慢慢的惨淡。清官难求,明君难遇,而好对手也难觅。一个故事开始和结束时同样的让人觉得心里多多少少有股子伤感,也算是电视剧的一种人文意义上的成功。
6 ) 只看了三集,不过还是觉得有必要分析一下感受
很小的时候看过,很喜欢片头曲和片尾曲,小时候看的觉得很有意思,最近重新翻出来看三集,却觉得再也笑不出来了。有一点很深的感悟就是,在皇帝面前,所有人都没有人格,乾隆和刘墉对弈,本来快输的时候乾隆一把扇子赖掉了,而刘墉整个过程都是边跪着边流汗在下棋,乾隆本身就盛世凌人,随时可以翻脸不认人,利用自己的权力把刘墉弄死。而和珅虽然是乾隆面前的红人,但是皇帝根本就没把他当成人看。乾隆下棋的时候,和珅屁颠屁颠给皇帝找帮手,乾隆一把把他推到地上,和珅还得笑嘻嘻给皇帝办事,所谓君君臣臣,也不过如此。和珅不过也是乾隆的玩物。另一个场景,乾隆的靴子太大了,然后就“龙颜大怒”,一脚把鞋踢到和珅头上,和大人还要笑眯眯给皇帝当小丑,逗皇帝开心(其实以和珅的智商,他知道皇帝是因为得不到六王爷的女儿,嫉妒刘墉而发怒的),后面刘墉中了状元,在金銮殿上要和珅给他脱靴,和珅原来是坚决不干的,皇帝一句话,和珅有得老老实实给刘墉脱靴,我不知道在和珅心里,会不会暗暗说着这样一句话:玄烨真不是个东西!
有权势的人从来都是盛气凌人的,假如刘墉不是李中堂之子,而是普通老百姓人家的儿子,不知道还敢不敢跟和珅斗,敢去偶偶摸摸乾隆爷的老虎须。君不见另一个同考的哥们,处处不敢得罪人,处处不敢出头。或者有人会说是性格使然,但是谁又想过是什么家庭环境造就了他这种懦弱、胆小的性格呢???
全家爱看的电视,永远的经典,童年的回忆
很不喜欢这类风格的作品。
第一最好,越后面越差
小时候全家一起追的剧,不得不佩服李保田的演技。
看多少遍都不会厌~~~李保田人物塑造封神 做人当如刘石庵 结尾刘墉的话有点爹味。。赐死那段看着揪心啊。。君臣之间 如此这般 简直令刘墉心死
标记童年,歌太洗脑了
演技在線的劇.那年代的劇都很容易讓人努力追下去.顏並不是最最重要的,光看老戲骨飆戲~值啊.
关于文字狱,官场崇尚节俭,耕读传家,每一个故事都很精彩。最后一集,刘墉看着和珅上吊的一场很残忍,独白极具戏剧张力:你那抓钱、抓权、抓美女的手此刻怎么那么无力呢?
最记得里面有个荔浦芋头,很好吃的样子
经典的没话说了,李保田着实演技派
对白不流半点现代气息,表情的表现细致到45度侧背面的皱眉……如今想起来还是阵阵温暖,我很喜欢,好的作品,美好时光。
现在看起来真过火,尤其是当年这三个人演的都很过(现在的话,就只有李保田还这么演戏),而且虽然张子恩是个很懂民俗细节的导演,但这种冷喜剧的火候,还是有点欠打磨。片子的笑点其实都在相声原作上。
自从这部戏之后,和珅就是王刚的样子。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也不是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前面一直很很很好看,到了倒数第二集的时候,整整一集都是刘罗锅和和珅在大牢里的对话,忒无聊了,于是印象里这剧就是虎头蛇尾
怕媳妇的大官萌萌的。
极具戏剧性。不过字幕像是后期听配的,常有错字,特别是前几集。
终于补习了这个小时后没看全的片子,油锅游民的心绪不想记录了,多说无益。里面不少内容是刘宝瑞相声里的剧情,这里的和珅没有后来纪晓岚里的和珅聪明哈哈哈 要是戏编纪晓岚和珅刘墉三人在一时期的就好了 可惜不可能
挺有意思的官场斗,主演都演得不错诙谐有意思,但只能当戏说看。
这个剧小时候真的特别喜欢,里面的演员都是有实力的演技派,还挺搞笑的!
王刚的和珅形象从此确立,宰相刘罗锅虽然是部戏说历史的剧情,但是对于时事的针砭入木三分,剧情中对于君臣关系的刻画,查案惩贪官的流程也成为后来的诸如微服私访、铁齿铜牙这类电视剧的必备要素了。最后两集是全篇的重点,一改之前的嬉笑怒骂,点出了全片的核心。PS:片头片尾也是传唱很久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