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片讲述19世纪初,海权争霸,英国海军“惊奇号”战舰在新任舰长杰克的带领下出海远征,为了光荣与荣誉,在海上与法国和西班牙海军展开殊死搏斗的故事。
影片中不仅主角棱角分明,配角们也是栩栩如生。像优柔寡断的见习官霍伦,杰克的冒失仆人齐里克,感性的诗人莫维,憨直的水手长霍拉等等,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年仅13岁的童星麦克斯·本尼斯饰演的见习官,和一众成年演员相比,其清新可爱的表演很贴近原著中的角色。
一部彻头彻尾的男人戏,虽然没有感情线但是影片却将人性展现的淋漓极致。影片中汹涌不止的除了太平洋的浪涛,更是男子汉们为了荣誉战斗不息的激情。
影片中的主人公杰克和斯蒂芬经常在船舱中合奏。小提琴的激越昂扬和大提琴的深沉委婉,不仅为电影增添了一抹柔情,也寓意着大海的平和宽广和波涛汹涌,更为影片中战争中交织的人性、感情、信念奏响了最强的音符。
当年是先惊鸿一瞥的看到了这个片子的preview,毫无特色。里面有一个Aubrey船长挺在桅杆上作英雄状的弱智特写镜头。我想,这么多年了,怎么会有人看拿破仑时代的海战片。制作人大概脑袋绣抖了。
等到真正看过这片子后,才知道这是多么有才华的一群人合作出的产品。老天保佑有福的观众,好莱坞教育我们:历史不是大航海时代那个游戏,而魔鬼隐藏在细节之中。
所谓厚积,自然是原著作者Patrick O'Brian那二十部围绕拿破仑时代海战题材的系列作品。薄发么,是导演Peter Weir胆敢-----是的,他就有这个胆量----把二十部作品截取一段,照样创造出了有血有肉的一组群像。其中船长Aubrey和医生Maturin的形象,并不辱没原作者的心血。
古典戏剧的三一律,除了一些艺术先锋电影外,现在很少有人敢于采用了。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在一段短暂的时间里,如何讲述几个行遍五大洲,经历过几十年风雨的人的故事,对于任何剧作和导演,都是一个诱人而危险的挑战。
Peter Weir就毫不客气的限定了空间:55米长,35米宽。他根本没有计划拍摄上船前的故事。他也毫不客气的限定了人物:没有女性,只有一群摩肩接踵,但等级分明的海员。于是两个主人公各自历经十几年的传奇经历,都被惊涛骇浪淹没了。医生只是漫不经心的提及:嘿,我也知道间谍的勾当。
于是,就这么一艘船,就这么一群人,就是这么一场海上狩猎的故事。如果观众只是被刀光剑影吸引住了,那么制作班底的心血全都打水漂儿了。所谓讲故事的高手,是会描述“人“的高手。更何况在封闭的时间空间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自然而然的成了主题。
船长Jack Aubrey是个典型的英雄,天生的领袖。但没人会对一个高大全的英雄感兴趣。Aubrey的吸引人之处是他倔强的守旧风格。在所有的船员都与时俱进,甚至医生都留着时兴的拿破仑风格的短发的时候,他依旧扎着一个传统的马尾巴。和大副相比,他戴帽子的方式都是老气横秋的。当火炮和长枪被用于海战时,他大概是全船唯一一个受过古典剑术训练的人。只有他见过纳尔逊,也只有他有责任向新一代水手转述不列颠的传奇。
但他绝对不是贵族。在这条船上真正的贵族另有其人。他崇拜并坚守大不列颠海军等级森严的教条,相信尽管船长也会犯错,但他必须要果断。他不了解那个倒霉的见习军官的苦处,因为他一直自诩为强者:从脖子上扎的木茬子到喝醉酒的水手,他自有一套规矩处理。一言概之,这是一个旧时代的英雄。
降服这个强者的,是那个真正的贵族,懒散而现代风格十足的医生。医生用高超的手段救治船员的同时,也把船长从压力和孤独中解救出来。毫不客气的说,医生是这条船上的救星。
不要以为这是夸张。作者O'Brian自诩他自己的个性和医生很相像。一个作者爱上自己笔下的形象,大多因为那个形象就是他自己。纳西索斯果然无处不在。医生是沉默和内敛的。主演P.Bettany对他的理解是,你可以把他送进禁闭室一个月。他出来的时候照样神清气爽,因为他脑袋里的东西太多,并且懂得自娱自乐。巧合的是,神通广大的汉尼拔教授(沉默的羔羊)也是这么一种人,而且早就付诸行动了。
不知道是谁的慧眼挑中了P. Bettany来演医生。Bettany有英国演员那种特有的拈重若轻,悠闲而敏感的气质。他的“反权威”态度和医生不谋而合。甚至在拍片前,所有的演员都被拉去军训的时候,Bettany很自然的以医生的形象为借口,逃之夭夭。
医生并不是来旅游的。他喜欢观察东西,从动植物到人。剧作的设定之一,就是船长这个服从戒律但不滥用权威的人,引起了这个达尔文爱好者的兴趣。于是两个男人的互动导出了典型的柏拉图画面:医生低沉浑厚的大提琴声和船长锋芒毕露的小提琴完美搭配,浑若天成。
其他船员中,出彩的人物也很多。相信很多人看了13岁的Max Pirkis的表演,都会断定这小孩将来会红。后来他果然出演了罗马里的早熟到可怖的渥大维。
英国演员很少会抢镜头。但他们在屏幕上的每一刻都可以品味研究。那个倒霉的预备军官Hollom,他已经到了成年,却无法担待军官的责任。在物资贫乏的船上,他一直穿着件老式的,裤腿短小的旧军服,因为他不能晋升,没有钱。几个镜头,这个孤僻,惊恐和绝望的形象,就烙印在观众的脑海里。
魔鬼就在细节中,果然不假。
PS:那个大副Tom Pullings真是养眼啊!
“你们想失去伦敦么 你们想让拿破仑当国王么 你们想唱马赛曲么”
和小蚊子一起看的唯一一部电影吧?在思明,一致认为好看,喜欢船医,就是达芬奇密码里的白化病人赛拉斯,演技一个好啊
看完没什么感觉,现在差不多都忘了。
绝对被低估的好电影,极其靠谱的航海影片。
保罗·贝坦尼用心地仔细测量着龟头,他还要用罗胖子给乌龟命名,这大概就是所谓专注的男人最性感,嗯
医生于船长所演奏的曲目是由莫扎特第三号小提琴协奏曲所改编。
加拉帕戈斯群岛,“两分钟内发现两个新物种!”……人与自然始终是威尔的主题,即使在这部以海战和动作为主轴的作品中。伊伯特赞它使人想起了大卫里恩,场面宏大而又不失人性洞悉。个人倒是想起了另外两部:老福特的侠骨柔情与斯科特的异形。同样作为主驱动的强敌当前退化为了大的故事背景,叙事主要围绕英舰内部各色人等的性格冲突,特别是船长和医生之间。但威尔总体而言是推崇知性的,即使在这个明显有利于张扬船长性格的怒海杀阵故事中他仍不愿让医生处在下风,“射鸟误伤”便是一个重要转折,船长因弃追而人性,医生因自救而坚强,只是前者之丰富不及后者之震撼,于是双方近乎扯平等量。但对威尔另个招牌神秘主义的运用持保留看法。神秘应象其澳影如悬崖野餐那般营造氛围,并不适于作为单纯叙事驱动在怒海这种类型特征鲜明的片中频繁使用。
小卡爱正太,正太爱医生,医生爱船长,船长也爱医生……(……)JQ四射,毫不犹豫打4星 囧 啧啧!一艘军船上居然会有那样一位会拉大提琴、酷爱自然学、极度浪漫主义的医生 囧b 为了看海鸥被枪击中是有多苦B 囧 结尾惊艳了……导演绝对该拍第二部啊第二部 >< 船长向医生许诺的约定何时才能实现哇!>u<
彼得·威尔擅长人物的塑造,一群人物撑起来的不光光是英国航海时代的英雄主义,还有一个改良的资本主义形象。
更多的是在讲军舰上的日常工作及生活,内容很饱满、细节很详尽。想在这部电影中找热血沸腾的感觉就不要了。
水手,医生,生物学家?
精彩至极可以收归航海博物馆的好片!!!必将成为航海电影的划时代之作!!!
大海是男人的浪漫!海战的佳片
以前没看过描述海战的作品,觉得很带劲。没看出电影的主题,中间部分有一些拖沓散乱。还有,是不是所有的船长都叫jack?
每个男孩心中都有一个船长。对于我来说,大海,这两个字就足以让人热血沸腾。
不错,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这片估计看多少遍都不够!!保贝叔太帅了~~马图林医生是他最棒的正常人角色~~!怎么会有人觉得这片不讨好女性观众?从正太到熟男一应俱全,还有奸情,哦,真希望有续集这东西的存在,但是James D'Arcy已经不水嫩了呀/(ㄒoㄒ)/~~ ……
居然就这么结束了!仗还没打完呢!2333
这并不像是一部战争片,最激烈的应该就是最后的那场肉搏战,其他的大部分时间更像是一幕海上英伦生活的缩影,涵盖了友情、责任、纪律,以及从头至尾的乐观主义精神。
原来是很多本书改在一起的,怪不得每个人物的出现都像一个章节。虽然是很写实、复原度很高的海战片,彼得威尔把船长和医生设定为古典音乐爱好者,整个片子的氛围一下子就被提起来不少嘛。另外这两个人的关系值得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