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角 美术 服装道具各方面品味还不错,内容确实有点老套,隔靴搔痒且没什么新意,结尾演讲开始就有点要烂的局势,德普这种独白表演显示出和阿尔帕西诺这种级别还是有一定差距,好在最后和女儿对话扳回来一点,算是比较精致的小品型作品吧,配一杯小酒看看还不错,德普算本色出演吧,最精彩的表演都是回归本真后醉醺醺的那些桥段,永远的酒鬼平时日常就应该差不多这样吧😂
"坚持自己选择的路,勇往直前..." ✨🌄 他就如他饰演的很多角色... 是个矛盾体,时光中的谜题,乖戾,敏感,细腻,纯粹; 他不完美,会让人失望,会迷惘混乱。。 但是,他给过我温暖,创作的灵感,坚定的信念,流泪的冲动... ( JD本人也曾在几年前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和我在同个影院看纪录片,并握住我的手,有过共鸣的交流...✨) 我对他如今的感觉 复杂又深刻。。 终究还是在意的! ...感慨,影片后面JD和女儿的对话挺感人... (这里我有些代入他女儿的角色,毕竟他是我从小就喜欢的电影人,他比我父亲还大,在我心中亦是多年灯塔般的陪伴~☆ 也是我当初飞往美国学习Filmmaking的动力之一)✨💗 坦然继续向前,勇敢行驶下去~ 笑出来。。这荒诞又美好的人生! 最近这些年JD让我有好感的电影并不多。。 ☞戏如人生啊☆
他对自己的女儿是爱得深沉: “我为你感到骄傲,因为你满足了一个父亲对女儿所有的期许和向往,并且还要做得更好。你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路,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你必须勇往直前,你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孩子。” ☆ ... Anyway, 我有被JD在剧中对女儿说的台词安慰感动到...就好像 又多了一个人懂我!✨💚 这些年,真的深刻感悟经历了很多,我感动于自己当年坚持梦想的勇气...! 相信并不断发展着自己的才华天赋,努力在俗世中活出真我,超然物外,对灵性与哲学的兴趣 让我更注重精神化的生活! 失去疼爱我的外婆,让我开始更哲学化的看待生死和人生...与这部影片传递的感觉相似。 不管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坚定蜕变成为自己,不妥协,同时与世界和解。。 开始用圆融超脱的视野看待一切! 。。。这些智慧深邃感悟,终究是珍贵的!也让有些虚无广博的人生,有了鲜活*存在的意义。。。
//m.weibo.cn/2454696220/4549286475858045
与其说是德普的转型,我觉得更是回归,不一样的天空里温柔的哥哥可能老了就会变成教授,所以这是他的回归,德普的文艺片更能打动我,甚至是可以说除了船长他的商业片都在拉低他演员生涯的作品水平
理发师陶德,剪刀手爱德华,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一个个离奇古的角色,可能已经让大家忘了他出道的时候演的就是“正常”一点的角色
整部电影的三个华点
①Richard和Peter在教堂的那段对话,Peter真的太好了,世界上最好的朋友或许就是像Peter这样吧
②Richard在宴会上的自白,很动情,我们该怎样更好地谈论死亡呢?当有一天我们可以放轻松地说出口,这会不会是最好的方式?“Goodbye Richard”“Goodbye Veronica”
③Richard和女儿的对话。“我真为你感到骄傲,因为你符合了一个父亲对于女儿所有的向往和期许,并且做的更好,好很多” “爸爸,你还好吗?” “我生病了,奥利维亚,我生病了” “你会好起来吗?” “不会了”听到不会了时Olivia的痛哭,Richard还在安慰着她没有关系。“一定要坚定自己选择的路,自己选择的路就要勇往直前,你现在就做的很好。”
一些喜欢的话
“听着,这个世界需要像你们这样的人,事实上,你们已经成了世界上的濒危物种了。拥抱这一份责任,并且肩负好身上的担子,走出社会,自食其力,再回报社会。当然,这条路很难走,绝大部分时间,你会是孤身一人的,但你们必须坚定自己的立场。我恳求你们,不要选择平庸,不要碌碌无为,就像这个世界上其他98%的人那样,因为这个世界已经满目疮痍,你们必须靠自己。你们都太聪明了,你们一定很清楚人生是虚度不得的。你们只有一次机会,唯一的一次机会。别让时间白白从你手上溜走,抓住它,握紧它,好好利用它。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珍惜每一口呼吸。我告诉大家,生活,其实就是一段鸟鸣。”
“Listen,the world needs people like you. The world is literally dying for your kind. Embrace that responsibility,and you run with it. Get out there,earn your keep. Give back. It’s not gonna be easy. Never gonna be easy. For much of it, you’ll stand alone,but you’ve got to stand strong. You know, I beg you,to not give into mediocrity,like the other 98 percent of the world. Because you would be doing yourselves, and the world, a greatest disservice. You’re all too smart. You’re too smart to let it go to waste. And you’ve got one shot at this,one fucking shot. Don’t let a moment of it slip by. Grab it,snatch it up,make it yours. Celebrate every moment. Celebrate every fucking breath. I’m telling you,life,it’s a birdsong.”
“为什么我们的灵魂破碎了?如此荒谬。但是…却很完美。但你只是这一切的时候,它也是这么的完美。”
“Why’s our soul broken? Absurd. Yet. It’s perfect. And it’s also perfect when you look at it.”
“你懂我的意思吗?”
“嗯”
“想要离开这个地方,比我想象中要难多了。要跟所有人道别,也肯定不是件易事”
“理查德,我会想你的”
“我也会想你的,彼得,如果我还活着的话”
“该死,我要哭了”
“别,天啊,请别这样,不要哭,你千万不能哭,别哭,听我说,我不想看到你哭的样子,听我说,我们已经尽力了”
“是的”
“所以我们只能选择接受现实,忍住”
“好的”
“对不起,走吧,没关系,走吧彼得”
“你是个好人,理查德”
“你也是,我的朋友,感谢你一直对我这么好”
“这是作为朋友应该做的,理查德”
“这一系列动作竟然完成得这般自然,难道不奇怪吗?”
“是啊”
“两个男人,在教堂里,激动地拥抱在一起,随意地触摸着对方的身体”
“哈哈哈是啊”
“你真傻,快走吧,猥琐男”
很遗憾,我完全感受不到这部片子值7.6分。
其实这部片子的人设并不陌生。Woody Ellen的《无理之人》(Irrational Man)也探讨过一个颓废失去人生意义的哲学教授探索人性,在学生Emma Stone的勾引下出墙,甚至做了一个人性实验,为了他认为的“正义”夺去了其他人的性命。《无理之人》的立意显然比这部片子要高很多。《教授》揭示了一个人生平平,没有实现梦想的英文系教授,在发现只有半年生命后,决定抓住最后的机会去尝试从来不曾尝试的“鬼混”:大麻、打*、同性行为,正视空洞的家庭:出轨的妻子、出柜的女儿,鼓励一帮喜欢文学、哲学的学生,要做你们喜欢的事情,为改变这个世界做出贡献,blablabla。我想美国编剧的想法为什么这么同质化,为什么人要死了就要去做有危险可以无所顾忌的事情?难道做些曾经从来没做过的“不对”的事情,就人生圆满了吗?有人统计过文学系毕业的学生去做什么工作吗?有多少人能改变社会吗?我想编剧是想告诉我们:珍惜人生在世的时间,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情。曾有一个实验(好像是在日本)去问将要离世之人最遗憾的事情:排名第一的是:没有去做想做的事。
是啊,可是为什么我们都过着这样的生活呢?难道只有到快死了,才能去做想做的事情吗?生活本来就是一堆外在条件、内在条件的混合下的最优选择。过你的日子,感受生活平时的平淡幸福,离世之前该干嘛干嘛。有遗憾,就在活着的时候去做,不要死到临头而抱憾终生。
片中的教授,没有在医院插满管子,挣扎做化疗的病床上死去,是幸运的。他的家人能眼睁睁的望着他离去是难以想象的。自己能选择死法,对大部分人都是mission impossible.
Btw,本剧有个错误的示例:混着酒吞drug,这极容易造成毒品中毒,知道多少好莱坞演员命丧于此吗?比如希斯莱杰。希望这种电影示范越少越好。
Johnny Depp曾经也是我喜欢的演员,年轻时颜值高峰、双眸勾人,眼睛深邃忧郁含情,如一池深潭,他本身特质就是桀骜不驯、特立独行、雅痞叛逆,在《剪刀手爱德华》中大放异彩,《加勒比海盗》达到职业最高峰。很可惜的是,他的选片眼光一直局限于自己的窠臼,不是嬉皮笑脸的船长人设(如《贵族大盗》《独行侠》),就是醉生梦死的颓废形象(如《致命伴旅》《莱姆酒日记》)。本片也如此,我多么希望他能表演风格多样化,很可惜本片仍是一样的,你可以说我带有偏见,但这是我真实的感受。
后记:上篇评论发表后,引起很多人的抨击。我想强调的是:我不太认可的地方主要在于教授知道死期后去做的一些事情未免有些低级趣味了,而不像是一个哲学知识分子会去做的事。我希望当他知道生命时日不多的时候,去做平时一直想做但没有做的有价值的一些事情,比如去和一直暗恋却没有追求的女人倾诉衷肠;比如去公开发表自己和科学泰斗或政府相左的观点而不怕封杀,比如去实现自己一直想去发展但没有时间去好好体验的爱好或旅行,就像《Bucket List》中的老者。而不是像青春期还没过去的年轻人一样,把性体验,毒品体验看的如此缺一不可。这和一个人的审美志趣有关。他后面对学生的课堂鼓励是很正面,但我觉得编剧有点模式化,换句话说有点偷懒,流于表面。
《教授》是一部非常特别的电影,它传达了一个深刻,有意义,贴近生活的故事,但同时观看这部电影也会让你感到非常愉快,非常沉重,非常悲伤,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影体验。
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哪一天会结束,或许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天我们的生命就开始了倒计时,但是Richard从电影的一开始就明白自己的生命大概哪一天会结束,他从崩溃,绝望到最后的释然,剧本很好的表明了为什么Richard会经历这些变化,很多人会争论故事情节不新颖,但是故事从没有新颖之说,只是讲故事的方法换了罢了。不得不说的是这个故事非常简单,Depp为这个本来很沉闷的故事也带来了不少幽默之处这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平衡,再加上出色的配乐和优异的表演,这部影片我没有任何可以指摘之处。
Johnny及全体演员都有一个非常令人信服的表演,他们演出了真实的平凡人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是怎么生活的,是怎么处理这些事情的,或许我已经沉浸在超能力中过久了,这种平凡接地气的故事给了我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整个故事及表演都非常真实,让人无法不相信这是真的,Depp又一次将这种支离破碎的感觉演出来了,我从他的眼中可以看见痛苦,遗憾,或许当我自己真实经历这一切的时候我也会做出相似的选择,亦或许,我会做出完全不一样的选择。
或许总的来说我并没有办法做到非常公正的评判这部电影,因为我的生活中有过多与电影中相似的情节,所以大家或许可以自己观看,自己评判,这一部讲述平凡人生平凡事的电影。
濒死之人如何和这个世界告别呢?即使是濒死之人,他仍逃脱不掉爱、恨、情、仇——这些让人成其为人的东西,这些东西处理完了,他就可以坦然离去了。
德普终于不再是滑稽的船长,算是秀了一把演技。这部片子被冠以喜剧其实并不合适,虽然其中有许多搞笑的桥段,但并不是喜剧的路数,反而是一种持续的沉重。中国古话说人将死也,其言也善。一个将死的教授,能教给别人什么呢?真实,剥离去以往的所有伪装和虚伪,将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认知彰显并传达给别人。看不出他惧怕死亡,只看出他的不舍,然后一个人笑着去死掉。
我是个专克文艺矫情B的撒比直男,给大家的建议是这个故事值得大家投入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适合私人观影,另最好手里有杯冰啤酒。
3.7,一个叫理查德的人决定去死
坐等一个字幕
JD正正经经演电影的时候,真的随随便便就能充满魅力,Olivia最后那个拥抱用力到使人非常妒忌了。
7分。剧情还是老一套,主角得知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之后,看淡生死,放飞自我。不过德普演的教授要更惨一点,当他想向家人说出病情的时候,女儿宣布出柜,妻子出轨自己的上司。这期间的剧情还是挺好玩的,比如答应自己的男学生给自己来了一发blow job,我真的没想到他会同意……我觉得这片好就好在主角放飞自我的尺度把握得不错,没有自暴自弃成为让人讨厌的混蛋,也没有自怨自艾一直搞煽情,甚至与出轨的妻子告别都充满了风度和爱,最后带着狗子离开甚至还可以写个续集。也许是德普演教授的原因吧,这个角色让人喜欢。有的部分说教味还是有点重了。
在jd的片子里这算很不错啊 ,最后和女儿的对话我哭了,就是教授所谓疯狂 还算不上吧还以为能跟校长的侄女怎样呢。
约翰尼 德普终于也有了咳出血的镜头,他特有的不羁更胜于角色的中产、知识分子的气质,一开始看很难代入,后半段适应之后,更加能够共情,关注剧情本身,可能会带来一些思考,这也许是剧本和导演的本意吧。好好活,活得精彩,好好说再见。演员的好处就在这里了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
还行,不过德普的接片标准越来越低了
三星半 这几年德普的片子中最舒服的一部
作为一部小成本关于死亡教育的电影,很值得年轻人一看,编剧配乐都很赞,好几段台词都很发人深省。导演水平一般,给三星,一星加给普叔的演技,把一个垂死之人的挣扎演到骨子里了,最后和女儿的那场戏更是催泪。
我并不烦扰,我只是没有时间了
约翰尼•德普十年来最好的电影,虽说剧情俗套但是气质足够迷人,精致的古典主义泡在虚无的酒精里。看过那么多描写将死之人的电影,这是感受极深的一部了,live well and die well,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不要不知所措的过完一生,结尾理查德开着车冲向那片田野时,我那颗混沌的心也受到了几丝震撼。
像陈酿的酒一样,德普古灵精怪的气质终于发酵成了迷人又迷惑的中年病娇骚包。好棒。
演得还行吧,但编剧台词比较平庸,处理这样的主题底蕴不足。至于有观众觉得对白夺末深刻…,我也没办法咯。
第一眼故事,第二眼经典,第三眼生活,第四眼自己。
中年人的自我寻找一定是某个令人崩溃的临界点,抛弃之前所有的体面,抛弃一切应该有的样子,在一切的压力与按部就班下,释放自己破碎的灵魂。
一个体面的中产之家,身为大学教授的男主突然被医生告知处于肺癌晚期。正当他痛苦地准备对家人告知时,她先太太坦诚相告她已经婚内出轨他的领导,女儿告诉他已经出柜成了“蕾丝边”。他到嘴边的话只能咽回肚子里,孤独消化痛苦,自己直面死亡。他抛开所有伪装开始酗酒,乱搞,试图麻痹自己。但他也坦诚的面对挚友,面对学生,给他们诚恳的建议。宽容并祝福家人,深情告别后。他拿起自己的行理,带着懵懂的宠物,离开名存实亡的“家”,孤独地面对死亡,慢慢地融入漆黑的夜空。 德普把一个面对死亡,绝望,孤独,荒唐,充满无奈但不乏真诚,善良,宽容的知识分子演绎的很真实。
看到短评里说适合一个人喝酒看,于是现在我一边喝酒一边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