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从前不怎么欣赏郭富城,但这部和吴倩莲、狄龙、张曼玉、曾江、秦沛、张兆辉合演,由杜琪峰执导的武侠影片留在我心中的地位,却是几可与《新龙门客栈》、《太极张三丰》、《狮王争霸》、《笑傲江湖》、《白发魔女传》、《一刀倾城》等片平起平坐的。片中无论是狄龙与张曼玉的那段难描难绘、欲语还休之情,还是郭富城拼命伸脚却够不着鞋子的凄凉泪水,都曾深深打动过我。那绝不仅仅是在感情上的敲打心扉,而是当你看见那纯情幻想终归要被残酷现实毁灭摧残、成为不可阻破的宿命时,不由得你灵魂不感到痛苦震颤。
不过该片虽然结局凄惨,但全片在画面、节奏的处理却始终洋溢一种清新爽丽之风。即使狄龙挂在屋檐、仰首问天的含恨而终,也像一座唯美雕塑长存我心。张曼玉之贤淑冷冽、优雅大方,吴倩莲之烂漫怡人、娟秀娉婷之意,皆可沁人心脾、暖人脏腑。若说我从前讨厌黎明,全凭他在《都市情缘》的表现让我对他这彻底改观的话,那么几乎也可以说,让我对郭富城不再觉得那么讨厌则是全因此片《赤脚小子》之故。郭富城从乡下人进城的那份土气天真、侠义顽皮,到随遇而安的快乐浑噩、滑稽洋相,再到不甘受人冷眼、寻求上进的误入歧途、安身立命,最后到结局的富贵杀身、潸然悔晚,及那死前满脸的稚气不甘、心酸不解的惘然之意,竟让我看得一时失语忘言。
片名既为“赤脚小子”,片中始终都有赤脚与鞋子的意象贯穿,脚从没鞋、到穿鞋、再到脱鞋,鞋子从假鞋、到布鞋、到华贵的名鞋,而人鞋之间的不合脚与合脚、不舍得穿与不屑穿、不能穿则不停地在天平两侧反复,似在与命运做着某种不可言喻的交换,其主题意味之妙蕴无穷,都需观众自己细细品会。
本片不似其他武侠大片那般讲究大格局、大气势及夸张惊人的武打特技效果,而是深入省视小人物的心理及社会问题的层面,处处于细微处以小见大,这与杜琪峰后来得享盛名的一些如《暗战》、《枪火》等讲究精致与深刻、而不求场面宏大的枪战片特色是保持一致的。武侠小说中的寓言风格可谓在本片得到了真正的映射体现。
写在前面:因为制作了反派角度的视频解说,发布在西瓜抖音上,然后看到有心人的评论才知道是翻拍洪拳小子,说到因为郭富城非常可以模仿傅声,才导致票房不高,又赶紧打开豆瓣看了《洪拳小子》刷到剧情简介和第一条带有剧透的豆瓣长评就看出确实是翻拍。(因为暂时还没有去刷洪拳小子,所以写的内容可能也不太准确)
因为初看赤脚小子这剧,就感觉有太多邵氏老剧的影子,小人物的成长,小地方发生的故事。地方恶霸和官府的周旋,擂台与染坊,最后主角死的惨烈光光的故事!除了大家提到有导演杜琪峰个人特色鞋子的隐喻(看剧透洪拳小子里面也有),胭脂的隐喻,学写字的隐喻,里面有太多经典值得回味的镜头,为什么蕞后的没有让大家熟知呢,难道是1993实在是太多经典,导致大家忽略了这部?这其实是我看完剧的很大的疑惑,我也刷到了有的解说视频提到,这是被忽略遗忘的经典,我觉得很认同。 没想到还是因为说是翻拍,郭富城的表演模仿痕迹太重,但我觉得不出名应该是多方面原因吧。毕竟翻拍的电影电视剧太多,出名的成名的不出名的也很多,每一代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偶像和表演方式。但此片不应该被埋没,值得我们反复的观看欣赏。
据网上流传的一个不靠谱排行榜,《赤脚小子》“荣列”香港地区电影历史上票房最低的10个电影第二名,票房只有1010元。这很难理解,仅论演员,当时郭富城、吴倩莲正是当打之年;张曼玉亦是炙手可热,上一年(92)有《新龙门客栈》,《赤》同年有《济公》、《东方三侠》等;狄龙开始老矣,但多年累积的粉丝中一定有不少铁杆拥趸。拥有如此阵容的电影,竟只映了一天便下线。再有,影片的节奏流畅,情节也有不落俗套之处。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它都不是、不该是一部商业意义上的失败之作。
从阳光一些的角度来看,当年院线主管和观众也许是被眼花缭乱的港片看花了眼,《赤脚小子》不幸当了一次打酱油的无名客,赤脚(票房几乎为0)沿街走过港片闹市,无人搭理。93年仅古装动作片,正剧有《黄飞鸿之狮王争霸》、《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两部《方世玉》、《白发魔女传》等,喜剧由周星驰领衔占了近一半市场。悲情的赤脚小子斗不过英雄黄飞鸿、方世玉,争不过谐趣的唐伯虎和济公,这些都在情理之中。杜琪峰那几年拍片速度如王晶一般,《至尊无上之永霸天下》、《审死官》、《济公》、《东方三侠》等,《赤脚小子》不收,但有《济公》等大卖,平衡一番,或也没什么耿耿于怀。
影片的摄影和剪辑很棒,即使不能捧到经典程度,也可算一个香港动作片的剪辑样本。动作场面的设计与剪辑,在港片中,是基本的业务要求,港人用紧促的资金把技术修炼得炉火纯青。在简单的场景里,设计出最精巧的打斗,是港片对电影最重要的贡献之一。《赤脚小子》中关丰曜(郭富城饰)复仇一节的巷中打斗与方世玉救母亲穿过小巷的打斗有很多相似之处。一个难卖,一个大卖,李连杰自是比郭富城飘逸灵巧,不过《赤》的打斗也称得上精彩。
故事的结局走的是悲情路线,悲情曾是港片流行的一个套路,极尽渲染末路绝望和煽情之能事,如《肝胆相照》、《喋血街头》、《至尊无上之永霸天下》等。情节的最大亮点是,片中关丰曜和段南(狄龙饰)身手最好,关丰曜和段南不会发生冲突,通常的动作片,需要正反两派各有旗鼓相当的功夫,而片中最大的“坏人”并不会什么武功。按照普通观影经验,在郭富城去复仇时,接下来的动作场面没什么值得期待,杀掉坏“坏人”只是满足一下预期中的报仇快感。而关丰曜被受金子蛊惑的路人阻挡,碰到了很大而意外的麻烦,动作场面比预想的要精彩,并把人的贪婪相刻画得淋漓尽致,为这场动作戏添了意外的惊喜和更多的分量。
段南和白筱君(张曼玉饰)的关系设置,对应关丰曜和小莲(吴倩莲饰)的关系,这种长辈与青年的架构和后来《卧虎藏龙》的人物设置有些相似。白筱君的寡妇身份和小莲的教师身份都有一定的超前意味,虽然女性为师与古代背景或有冲突,但在不大在意细节的港片中,也达到了不管不顾的效果,影片结尾白筱君挺着大肚走在街上似在昭示新时代的到来。关丰曜在江湖中迷失,段南告别江湖而不得,都落得一个悲惨结局,女性担起了未来,构建关丰曜和段南没有机会见到的新世界。
最后,说下演员。郭富城近年靠《父子》、《C+侦探》屡摘影帝桂冠,不过《父子》自身的平庸令人难以对其中的角色产生多大兴趣。《赤脚小子》中郭富城还很青涩,倒比较适合关丰曜不知人间事的烂漫样,有种天然的纯朴。吴倩莲的古装扮相效果一般,远不及96年《龙城正月》中的扮相,后者证明,吴倩莲不仅可以穿古装,还经得起特写。《赤脚小子》中,张曼玉占了风头,吴倩莲像是陪衬。
杜琪峰93年的一部老片子,以前在电视上断断续续的看了些片段,留下些印象。这次完整的看了一遍,被影片里的情绪感染。不是来评价整部电影的得失,只是说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赤脚与鞋
赤脚小子(郭富诚),身无分文,目不识丁,光着双脚来到省城投奔老爹的朋友段青云。段青云化名段南,落脚在“四季织”,赤脚小子便也留了下来。他还认识了出身书香门第的小莲,虽然经历了一系列误会,但也日久情深,小莲还教他写自己的名字。赤脚小子还从段青云那里得到了第一双鞋子,虽然大了些不合脚,但也够他兴奋的了。
虽然四季织是个不错的落脚点,可惜省城这环境并不太平。城里聚满了各地赶来参加擂台的人,为了利益相互撕杀;地方恶势力喀和布,仗着在中央有靠山,结党营私,不可一世;新上任的地方官,有决心铲除恶势力,但多半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其他人只是他布局的棋子。
赤脚小子刚到省城时,是一脸的天真,只想找分事做,平平常常的生活,但经历的一些事让他不由得改变。他一来便看到了老板娘的美丽善良,但她的四季织却面临着不断的恶意收购;他为四季织出头,却因为得罪了喀和布,不得不走人;他和小莲相爱,却不得她老爸的赏识,临走告别也不得见面(小莲和她老爸有段对话很有意思:“他是谁呀?”“他在四季织工作。”“在四季织工作有什么出息?”“他很用功,还想来这里念书。”“你师兄苦读十年才有今天的成就,你自己想想吧。”“他会武功也。”“一介武夫,将来最多替人卖命,成不了大器的。”);末了上船时,还因为别人给的钱多,被赶下船。可谓是看尽世态炎凉,历经欺褥不公。没钱没势,注定是受人欺负。于是他选择留下来,参加擂台比赛,最后成了喀和布的手下。在喀和布那里,他得了个总教头的称号,还得到了一双漂亮的新鞋。
赤脚小子的赤脚,显然不仅仅是为了表面的幽默一下。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但其中包含着弱者心理,且多少有些不甘。赤脚,是种原始的状态,未经浸染,也不够成熟,他将迎来他的成长,他将找寻他的鞋子。他先得到了段青云给他的一双普通的布鞋,虽然是旧鞋一双,但也够他跋山涉水,脚踏实地的了。可惜,他还太懵懂、幼稚,段青云的鞋对他来说还太大,生活的历练和处世的隐忍,不是他能短时间里能体会的。生活里的种种不公,让他不甘平凡下去,他要为自己找一双新鞋。在喀和布那里,他为自己赢得一双美丽的新鞋。其实他并没有为虎作伥,这只是为了各自目的的一次交易,但这却是要以放弃道德和正义为代价的。穿上鞋子,也意味着当初的纯真的丢失,而得到的也未必有自己想的那样有价值。
与赤脚和鞋对应的,是赤脚小子学写自己的名字。这不是从目不识丁到识字念书的文化修养的进步。如果说赤脚和鞋,代表着身份的变更和寻找认同,那学会写自己的名字表示自我的一种认定和回归。当他穿上新衣新鞋,能昂着头走在人前的时候,反而遭到了小莲的鄙视。最终,他将工整的写着自己名字的字条交给小莲,结束自我放逐,去面对和解决因他而起的过错对失。
最后,赤脚小子和恶徒同归于尽。临死前,他努力想穿好落在了一旁的鞋子。这个关于赤脚小子的悲剧,有他自己的原因,但某种意义上说又是大环境下的必然。成长经历挫折也可以然后找到正途,但当利益的诱惑和对应的挫折,来的太过直接和粗暴的时候,迷乱难免。迷茫中,有唐突和冒险,有认知也有代价。虽然有“清者自清”一说,但对大众的普通人来说,很难不受影响,而且这也是个别人如段青云和小莲也是帮助不了,解决不了。
胭脂
影片情绪饱满,一方面,虽然主要人物的设置不能说完整,但主要性格都得到体现,性格和命运结合,悲剧气氛渲染很足;另一方面,是大量音乐的烘托,特别是在表现段青云(狄龙)和老板娘(张曼玉)的情感的时候。
四季织的老板娘,名谓寡妇,实际上是从小指腹为婚,后来还没有见面那男的就死了成了先夫。一个人支撑着四季织,又孤独又可怜。遇到段青云这样有情有义、男人味十足的,难免彼此就日久生情了。老板娘没有纠缠于段青云的过去,又将自己染料的秘密告诉段,显得非常信任。但因为身份的关系,两人的感情总是似真似幻。
一天傍晚,下着雨,段青云撑着伞陪老板娘一起去送布。到了布店,段在外面等着。旁边正好有家胭脂铺,段青云就想买些胭脂给她。要买之际,老板娘送完布出来了,段不好意思,慌忙也跟着走了。两人一起去吃饭,原来今天是老板娘的生日(看来送布只是个借口,找个机会两人独处是真)。段跑出去买胭脂。卖胭脂的早看出他的心思,替他包好了在等他。匆忙中段与行人相撞,掉落了胭脂。弯腰想拣的时候,段青云突然发现对面的墙上贴着自己被通缉的布告。他独自走了,雨水里,胭脂在地上化成一摊鲜红。这段胭脂在地上的影象很有震撼力,既表明两人有缘没分,又预示着未来的凶险(如同鲜血)。
深夜,段青云正在老板娘的房门前犹豫是否要进去告别。老板娘推门出来,赏了他一个巴掌,质问他是否要不辞而别。他说“明天怎么要我都不知道,我又能给你什么?”老板娘答曰:“我绝不后悔。”于是,段青云一把抱起老板娘,进了房间。这一抱真是痛快的一抱,不仅情深义重,而且豪气冲天,不象现在新郎抱新娘本来就是正大光明的事,却看起来显得委琐。
影片的最后,老板娘挺着个大肚子在街上走。傍边有人在切切私语,一个说“守寡那么多年了,怎么还挺着个大肚子”,另一个说“挺个大肚子还到处走,真不知羞耻”,然后又好奇“真不知道这个男人是谁啊?”老板娘听见了,走上前去,告诉她们“这个孩子是段青云段大哥的。”(最后段青云已经死了)两个老婆子被吓跑了。
看完电影,突然想起《放逐》最后也是死光光,剩下孤儿寡母,只是滋味各有不同吧。
尚显青涩的郭富城,在剧终最后留给我的是一个孩子般充满委屈和渴望的眼神。他有什么错,从乡下来到省城,只为找一份好点的工作;遇到一个心仪的女孩子,却遭到人家父亲的鄙夷。最后,他的结局是悲剧的,虽然手刃了仇人,自己却也身死他乡。但是我和他多像,都只是这般性格,如果是我,我也会走上这样的路,无怨无悔。
幼家贫的关丰曜,父亲逝世后便往省城投靠父之好友段南,一同在“四季织”当工人。“四季织”老板是年青寡妇白筱君,对段暗生情愫。旗人喀和布藉着举办擂台比武而开设赌局,更罗致大批江湖中人为自己卖命,以巩固势力,俨如地下皇帝般。县官袁天佑对其所为大为不满,惟没证据把他绳之于法。喀和布所开的“天龙坊”,一直不及“四季织”,含恨在心,于是不惜火烧“四季织”,并加以破坏,关打抱不平,但段知道喀决不就此罢休,迫于把关逐出工场,以平喀愤。关不知就里,单人匹马往打擂台,喀见关身手不凡,于是诱骗他加入“天龙坊”,更布局令关亲自杀死好友华文慧之父,以方便箝制着关。关一错再错,在喝醉酒之后竟将段本是杀手的身份向喀透露,喀于是迫县官袁缉拿段,袁借势与段合谋对付“天龙坊”。喀假借关名义将段约到酒楼,段误服毒酒,被喀安排的人伤得体无完肤,最后更以万箭穿心而死,关赶至决与喀拼个死活,段临死前教会关其父生前的武功。而后与喀等人决一死战。
二十七八岁的阿城真是尤物。尤其这部里面像个天真的小孩子一样,可爱又可怜。不是很理解说这部他演技差的人,感觉这种近乎孩童的天真单纯换个其他任何人来演都会很别扭很做作,只有他忽闪着清澈的大眼睛看着你时,你才能相信他是那样简单真诚的人。
资本家A和资本家B相斗,资本家B拉来官府助阵,结构两家全部被官府收入囊中。结尾极为惨烈。
这片子就是沈从文说的那种“用料省,结构好”的作品吧,郭富城演的赤脚小子和狄龙的朝廷钦犯其实是前世今生,吴倩莲和张曼玉都超级古典,曾江就是流氓乡绅,张兆辉就是获得最后胜利的公务员同志啦
2009-8-9 13:39:42 7/6.8(179) 不知道上映一天票房一千这么行为艺术的说法是怎么来的,网上基本上到处都是那一个帖子及依此而来衍生物,个人觉得那个榜是不靠谱的。hkmdb上应该是修正过的,票房三百九十万,上映12天
壮哉狄龙
那时候的张曼玉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演员了,一出场一入戏。郭富城的角色有些缺乏内容,改编成电视剧要好很多。总之,除去清一色的电影演员之外,其实更像是电视剧。
故事架构还不错,有许多出彩处,光脚,鞋,雨水,胭脂,染坊,官场,悲剧收尾,只是过于稚嫩和流俗了【RF】
两出悲剧两段情 结尾很张彻 拍的不难看 狄龙和张曼玉不咋来电 他的银幕伴侣只能是姜大卫 3星半
女扮男装看春宫,恰逢老爹从旁过,惊魂未定躲墙角,又被泚了一身尿。
赤脚小子的故事讲到一半又开启段大哥的故事线,挺分裂的。赤脚小子的人物塑造也非常陷于窠臼,且层次感、丰富度都极其不足。全程廉价的桥段和无章法的调度。
"这个孩子是段青云段大哥的",张曼玉演这种成熟、自立、坚强的女性角色真的太合适了。比起原版《洪拳小子》,《赤脚小子》无疑剧情丰富许多,然而郭富城此时表演力度不行,反而让本为配角的狄龙张曼玉夺去了风头。
记得这片,郭富城,最后有一首歌也记得,什么“留下……什么记忆的什么什么的泪痕什么什么的”
赤脚小子当年以讹传讹,可能是一些集体无意识排斥传出的谣言,明明票房不错,这可能是我看过最美的张曼玉,也可能我看过最美最真的郭富城,只不过张曼玉和狄龙的副线实在太强了,超越了郭富城和吴倩莲的主线。鞋子的隐喻非常震撼,段青云的鞋太大了,那时候关丰耀还不谙世事,穿不住这双充满了人间智慧的鞋,换上新鞋时也意味着“人格面具”的带起,是身份是地位的象征,也意味着自我迷失的开始,最后段青云死的代价再次给予了关丰耀生命的转折,只不过这世是来不及了,最后还想穿鞋子的场景让人格外悲凉,总让人想起狄龙的处女作死角里的那首歌,“有一个赤裸的少年,他赤裸的来到世间,世间是苍茫的丛林,他只有赤裸的心田,心田里撒一把心种。”
其实郭富城演了一堆这种类型的武侠片,奇怪的是,火的几乎一部没有。。。坦白讲,除了帅,那个时候的他眼神里是真的没有戏。。。包括张卫健除了古灵,那时候眼神里也是没有东西的。剧本比较俗套吧,就好像随便从武侠小说里截取了一个段落,无头无尾的人物关系就这么在一个镇子上发生一个故事,93年工业化电影的一个落败者吧
这个孩子是段青云段大哥的
虽然情节上有些类似武侠电视剧的压缩版,但是其浓郁的悲情色彩仍能看出杜导的个人风格,几位演员也都表演的恰到好处~
哈哈,被埋没个屁 !! 瞎子都不敢说这么白烂的电视电影是TM经典!! 这是繁花似锦的93年啊,猎奇向可以看看老杜当初有多初哥,,还诡异复古的走张大善人独创的不秃戴辫子清末武打戏,就差光着膀子秃噜肠子了。唯一正常演技不丢人的是张曼玉,张兆辉这会儿还走帅哥路线,最丢人和有噱头的是曾江,贡献了从影多年最劣质呆板的大恶人演技,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果然迷狄龙迷到一定程度了 唉 快没有原则了~~
C推荐时我以为喜欢这片儿的人是被帅哥美女所迷而没了对片子本身好坏的判断能力,至少我开始是这样。直到看完全片才真觉很棒,动作戏精彩,各路人马各怀心思交代的很清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目的,故事完整而有情怀。赤脚和染坊的设定很有趣。郭富城张曼玉那么年轻,演得却丝丝入扣。结尾大大加分
武侠题材很不杜sir,动作场面也是刘家班风格,但内核全是银河映像的影子。韦家辉的寓言体形式最为明显,借夸张的市井群像,展现金钱对人的异化及人性复杂性。哪怕是赤脚小子这样的单纯少年,也免不了误入歧途。毫无来由的丑恶,道貌岸然的双面性,曾江和张兆辉的角色虽目的不同,但都呈现出阴险的多样化。刻画得比赤脚小子更好的,其实是狄龙饰演的段青云。在其身上,"反英雄"与"大侠"两个概念丝毫不矛盾,沉稳隐忍深入人心。两位女角性格迥异,但其实都颇为知性。敢爱敢恨,善意深情,全都蕴含在无言中。如此短小的江湖传说,杜sir都不忘注入其对于宿命主题的偏好。"赤脚"形成了前后的呼应,仿佛"天若有情"的概念延伸。没有之后杜氏作品的鲜明作者化,但从主题,打光到选角眼光都十分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