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些评论被科普了真正的历史史实,也看到了很多人批评说是为了满足女性主义者特意设计的剧本。但还是愿意给打一个5分,原因是这个电影提供了这么有力量,而且是这么与众不同的女性群像。传统电影和电视剧经常让我感到难以带入,因为女性的角色总是这么单一。我忘记了是在哪里听到的,不过我认为非常认同的说法是:电影中出现的女性,或者说男权社会中的男性对女性的认知都是脸谱化的。一个女人要么是贤惠的贞洁烈女,要么是风情万种的妓女。年纪大的女性或者是坚韧包容的母亲,或者是邪恶的巫婆。正派的女性美丽而善良忠贞、反派的女性美丽而尖酸刻薄。就算是作为女将军,花木兰的扮演者也必须是刘亦菲这样美丽的女性。
而我看到的现实是,生活中出现的女性是各种各样的多姿多彩。这也是我觉得“狂飙”中大嫂这么出圈的原因。电影电视剧里的孟钰太多了,每个电视剧里都有一样的孟钰,只有狂飙里有这样的大嫂。这个电影也是如此,让我在荧幕上看到了多元化的女性形象。女将军和每一个女战士的妆造形象都让我看到了那种非传统意义的、各种各样的、有力量感的美。我真的觉得她们每一个都那么美。
而我也相信这种美丽不光具有美学意义,也同样具有现实意义。我希望女性演员的戏路能更拓宽一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年轻的女演员必须美丽,年长的女演员只能慈祥,没有中间值。以至于一些3.40岁的女演员在自己的戏路上苦苦挣扎,装嫩不合时宜,演妈妈又不甘心。我希望屏幕上出现比男性形象更多姿多彩的丰富的女性形象。从电影行业本身 让各种各样长相的女性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2022美国剧情片《达荷美女战士》,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全球累计票房9248万美元,定级PG-13,豆瓣评分5.8,IMDb评分6.8,将要引进国内上映。
英雄史诗,女王传奇。
“骁勇善战”的电影版释义。
讲真,在本片的中文海报出来之前,我一直读作“达荷 美女战士”,直到中文海报将“达荷美”放在了第一行,我才知道正确读法是“达荷美 女战士”。由于不知道非洲历史上曾有过国家叫达荷美,才闹出此乌龙。原以为是又一部《美少女战士》,结果是非洲彪悍黑人女战士,哈哈。
《黑豹》+《斯巴达三百勇士》的混合体。
有趣的是,在看本片之前,我刚看了同样是黑人女战士为主的两部《黑豹》,再看《达荷美女战士》,恍惚中有一种差不多的感觉。《黑豹》也是男国王和女战士,和本片真的很像。只不过《黑豹》是科幻题材,本片是历史题材。
本片让我想到了豫剧《花木兰》中的唱词——“谁说女子不如男”,影片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影片中骁勇善战、视死如归的女战士完全不输斯巴达三百勇士的英勇传奇。
英文片名直译是《女王》,片名是以女将军为主视角,片尾国王授勋照应了这一英文原名。而中文片名《达荷美女战士》则将影片定位于群戏。从影片内容上看,《达荷美女战士》更为恰当,因为女将军并不是绝对主角,影片一来以母与女为双主角,二来刻画了一群坚毅勇敢的女战士。
如果不是本片将要引进国内上映而引起了我的关注,本片肯定不会包含在我的观影名单中。凡事都是不抱期望时,反倒会有惊喜和亮点。影片的实际观感好于预期,好于豆瓣5.8,IMDb的6.8符合我的观感。
影片叙事清晰,虽然文化历史距离很远,但是并不影响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节奏较为紧凑,情绪把控到位,能让人感受到激荡人心的英雄传奇,正因为是一群本应柔弱的女人在冲锋陷阵、出生入死、保家卫国,所以才加倍地触动心灵。
影片不算动作片,动作戏不多,但是冷兵器硬碰硬的肉搏动作戏很好看。文戏也可圈可点,影后维奥拉·戴维斯演得相当好,角色刻画深沉有深度,从她的表演中观众能够深深地感受到角色的苦难身世。
女儿角色刻画得很成功,鲜活丰满,有棱有角,情感丰富,聪明,勇敢,坚毅,不屈不挠,敢于挑战权威,不走寻常路。
值得一提的是,我头回在电影中见到黑人太监(准确地说是“阉人”)。影片中的达荷美王国虽然是男国王,但是后宫全是女性,所以后宫男人都是阉人。我第一次在电影中见到女里女气的黑人太监。
很多人纳闷国内为何要引进这部电影,无论是历史还是文化还是人种,都和中国完全不搭,而且影片评分很低,名气不大。影片长达两个小时,这个体量会影响到院线排片的积极性。从哪个方面讲,都搞不懂国内片商为何要引进这部电影。
6.5分,同样是属于黑人女性,非裔部落战事,比《黑豹2》要好看一丢丢,至少这段故事会让人想去百度一下历史学习一些知识……达荷美王国(约1600–1899年)是位于今天贝宁一带,非洲西部的一个小国家,属于西非18-19世纪的一个封建部落王朝,以向欧洲贩卖奴隶维生,最终在1899年被法国所灭。整部电影, 都在展示白人殖民者和奴隶贸易对非洲人民——尤其是非洲女性的伤害,她们既要面对殖民者的伤害, 还要面临民族内部的伤害。她们可能因为部落之间的战争而沦为性奴, 或被卖给白人殖民者, 甚至于国王的兄弟还把自己的母亲都卖做奴隶。。。整体拍的玛玛嘚, 比起《勇敢的心》,《角斗士》,《斯巴达300勇士》 那些经典战争片还是差远了, 但片中所展现出黑人女战士的战斗力和力量感, 绝对够野性够生猛。当然本片最大的争议是不尊重历史, 严重的魔改了历史。片中的女子兵团事实上是国王臭名昭著的帮凶, 并不是电影里拍得那种好身份。她们时常袭击邻国, 俘虏男女老少并当做奴隶卖掉, 换取欧洲商品;还实行人祭, 每逢重大节日, 便用上千名奴隶祭祀众神和祖先。历史上她们被称为“非洲最血腥的婊子”!
“Many never thought it’s possible. But we believed. That is what makes a great leader.Seeing what others do not. The Europeans and the Americans have seen that if you want to hold a people in chains, one must first convince them that they are meant to be bound. We joined them in becoming our own oppressor. But no more. No more. We’re a warrior people. And there is a power in our mind, in our unity, in our culture. If we understand that power, we’ll be limitless. My people, this is the vision I will lead. It is a vision that is shared. Heroes of Dahomey, behold the bravest of the brave.”
实话实说,我是通过TOG认识吉娜·普林斯-拜斯伍德的,在《永生守卫》上映后汤不热上的黑人粉丝们盛赞吉娜·普林斯-拜斯伍德对黑人女性角色Nail的塑造相当棒,以及她当导演后第一件事就是雇佣女性部门领头人,整个永生守卫剧组里有85%的人是女性的壮举,所以自然,这部以女性为主的动作片没有传统男性主导的女性动作片里常见的裸露、狗血异性恋爱情(只有同性爱情,啦啦啦)和烂俗蛇蝎美人套路。而The Woman King也延续了她在《永生守卫》里的风格,女性中心,没有男性凝视,没有异性恋,讲述黑人女性的故事。
作为一个“受历史真实事件启发”(划重点,是inspired by)的虚构故事,The Woman King并没有完全遵循历史准确性,但不要忘了本身历史就是由殖民者写的,导演Gina Prince-Bythewood 和主演Viola Davis(她同时也是电影的制片人)在接受《名利场》采访的时候提到,关于本片中心的女战士们,Agojie,只有一本关于她们的英文作品, 是一个白人男性写的。里面都是评论,比如“她们看起来像野兽。她们很丑。她们很有男子气概。”电影的美术指导不得不梳理并删掉殖民者视角的内容,竭力还原历史上真实的Agojie形象。至于说这部电影“美化奴隶贸易和达荷美王国参与奴隶贸易”的人你们真的看了电影吗……整部电影都在展示白人殖民者和奴隶贸易对非洲人民——尤其是非洲女性——的伤害,她们既要面对殖民者的伤害,还要面临民族内部的伤害。她们可能因为部落之间的战争而沦为性///奴,或者被卖给白人殖民者。国王的兄弟甚至把自己的母亲都卖做奴隶,甚至电影中几个女性战士也在战争中被俘做奴隶。
我在网上看到一些人说这部电影美化了奴隶贸易,或者美化了达荷美玩过,而把王国参与奴隶贸易的事情撇在一边,这真的让我很困惑,因为......它没有?电影一开始就有一个类似于《星球大战》的文字滚动介绍,字面上提到了奴隶贸易,电影中的几个人物也谈到了这个问题。纳尼斯卡和盖佐国王就达荷美如何从奴隶贸易中获利,以及盖佐的兄弟如何将他们的人民——包括他和盖佐自己的母亲——作为奴隶出售以获取利润进行了交谈。然后当一些葡萄牙人在港口城市登陆时,其中一个人是专门来买奴隶的,当我们进入城市,亲眼看到奴隶被锁起来,被关在笼子里,被带到街区卖掉时,情况变得更加明显。这部电影展示并告诉你奴隶贸易是多么可怕,以及电影中的人是如何受到它的影响的。有一次,一些妇女被抓起来,准备被品鉴然后出售,整个过程非常残酷、有辱人格。我确信,那些说这部电影 "美化奴隶制 "的人从未看过这部电影。——来自汤不热用户有色人种bluemoose86
“ 就像《角斗士》中虚构的、比真实生活更伟大的英雄马克西姆斯(Maximus)引领罗马共和国复兴一样(任何历史学家都会告诉你,这是非常大型的创新)。”历史不准确的白人英雄主义电影多得是,但人们从不指责角斗士美化奴隶制或者历史不准确性会带来灾难性的结果,有些人实在是对黑人女性创作者恶意十足。
至于异性恋,我不知道有些人在说什么(耸肩)。Nawi和Malik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正确认过感情,无论是口头上或者行动上,她们只是非常要好的好朋友罢了┓(´∀`)┏没有接吻没有表白算什么canon!虽然Malik“救了”Nawi,但他对Nawi却没有控制权(他主动放弃了,而她也不会允许,说实话,就是他想,他也打不过一个训练有素的Agojie)。而且Malik是混血,他有一半荷达美血统,最终他选择了释放被他朋友挟持的一群奴隶,实际上是杀死了他的奴隶主白人朋友,在我看来这可不是殖民视角,恰恰相反,这是去殖民视角。Malik选择了他的人民,而不是他的白人奴隶主朋友。
在一些黑人男性导演的历史修正主义作品中,虽然对种族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但却完全缺乏性别视角,忽视了黑人女性面临的种族和性别交叉的多重压迫(骂的就是你, The Harder They Fall,哎哟男的,不行!!),男性凝视意味明显。而吉娜·普林斯-拜斯伍德从黑人女性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黑人女性遭受的性别主义以及父权制对女性的伤害。
Nanisca因为性暴力而生下一个孩子,她很愤怒,她没法忍受看着这个孩子,所以选择了把她送走。她对不服从的Nawi的愤怒,还有一部分就是害怕Nawi可能因为不服从而被俘,从而落得和她一样的地步。在Nanisca多年后再一次遇到当年对她施暴的Oyo国王时,她僵住了。这是对强奸幸存者非常准确的描述,尽管她已经是一位非常强大的战士,但PTSD仍然让她僵住了(所谓tonicim mobility)。在拍摄这个创伤性事件本身的时候,导演的镜头也没有集中在暴力本身,而是专注于女性角色自身,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她的恐惧和痛苦。最终,Nanisca接受了Nawi的存在,接受了Nawi不是她的创伤来源这一点,放下了愤怒。创伤依旧存在,但创伤不再定义她,也不再那么让人痛苦了。
另一边,Nawi因为抗拒被卖给老男人而遭受父亲的暴力,最终被送给国王的军队让她“吃真正的苦头”。Shante作为国王的众多妻子之一,只有通过挑拨国王和其他女人之间的关系来获得一点点权力感,尽管这种“让国王听她的话”的权力相当经不起考验,她完全无力改变自己丈夫决定加冕女国王的决定。而Nanisca呢,尽管为国王战斗让他坐上了王位,但她和国王平等的女国王位置最终还是靠国王赐予的。三个女人完全不同的经历都展示了父权制对女性的伤害。
The Woman King也并没有局限于描述黑人女性遭受的暴力和不公,相反,这部电影花了相当多的篇幅描述Agojie的强大,快乐和人性。传统上人们是不允许直视Agojie的,但片头一个进宫路上的Agojie敏锐地发现了一个试图看她们的孩子,并开玩笑地吓了他一跳,最终友好地拍了拍他就离开了。我们看到电影中Agojie的战斗文化,她们的训练,她们的誓言,她们的战舞,她们的战前准备,还有一些相当有爱的镜头,Nanisca和朋友谈论自己的噩梦;年长的Agojie,Izogie,给新来的Nawi编辫子;Nawi在决定她们未来的测试上回头去帮助自己的朋友。Agojie们是强大的杀人不眨眼的战士,但是她们也是朋友,姐妹,舞者,先知,治疗者。她们是立体的生动的女性群像,而不是一群扁平单薄的杀人机器。
最终国王(男)拒绝了Nanisca的救援行动后,她一个人踏上了复仇之路,但许多Agojie战士选择伸出援手,不再是单打独斗的个人主义英雄,而是一群女性的团结,无论是字面意义上的还是比喻意义上的。
片尾Amenza纪念逝去的Agojie战士,一个个念出她们的名字,最后一个人名伴随着黑屏是Breonna,和现实中的#SayHerName相呼应,即,提高对美国警察暴力和反黑人暴力中黑人女性受害者的关注。黑人女性被警察拦截的可能性比白人女性高17%,被杀害的可能性高1.5倍,但因为性别主义,人们却倾向于认为只有黑人男性才常遭受警察暴力。最典型的是布伦娜·泰勒(Breonna Taylor)之死,2020年3月13日,她被警察射杀身亡,但凶手至今仍未被抓捕判刑(相比之下,乔治·弗洛伊德【男】被杀案的关注度更高,凶手最终被判刑)。这就是为什么交叉性很重要,因为黑人女性同时遭受性别主义和种族主义交叉而带来的多重压迫。
最后吐槽一下The Woman King上映首周票房就大爆全球票房87.4mil(截至11.1),烂番茄的影评人和观众指数分别是94%和99%,黑子酸鸡再怎么刷差评刷上趋势也只能酸了啊2333333
(当然这部片我觉得最大的遗憾就是英语对白,要是能是原荷达美王国的语言【查了一下叫Fon】拍就更好了,就像Prey一样,不知道是否也像Prey一样被影业高层否了呢还是为了市场,sigh)
正经影评写完了我来嚎一下Izogie啊啊啊啊啊啊啊Lashana Lynch我爱你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Amenza你和Nanisca好姬啊啊啊啊啊啊腹肌腹肌腹肌妈咪妈咪Viola Davis strangle me and I would thank you我没了这部电影好戳我呜呜呜呜呜呜呜我爱女人——
今天聊聊美国 / 加拿大电影《达荷美女战士》。
片名The Woman King (2022),别名女战不败(港) / 女王 / 达荷美女王。
大家读这部影片片名时注意断句,正确的是“达荷美”“女战士”,而不是“达荷”“美女战士”。
达荷美共和国就是现在的贝宁人民共和国,前身是西非埃维族的一支阿贾人于17世纪建立的封建王国,国家全名为“达恩·荷美·胡埃贝格”,意思是“建在达恩肚子上的国家”,简称“达荷美”,存在时间大约是1600 年到 1904 年。
16世纪后期,西方殖民者入侵,大肆进行奴隶贸易。影片讲述的正是这个背景下的故事。
达荷美王国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大量奴隶交易,也极大催生了大西洋奴隶贸易。欧洲人将达荷美称为奴隶主要供应国。
达荷美人袭击邻国,俘虏男女老少并将他们当做奴隶卖掉,换取欧洲商品,比如步枪、火药、织物、贝壳、烟草、烟斗、酒精和金钱等。
剩下的俘虏则在达荷美成为奴隶,他们需要在皇家种植园工作,然后在达荷美庆典活动中被大规模屠杀。
例如,曾经在盖佐(Ghezo)国王去世后,有多达800名奴隶被殉葬;老人和幼儿的头骨像炮弹被堆积成高大的金字塔,用来威慑恫吓等。
比如在影片中,纳尼斯卡质问盖佐将黑奴卖给葡萄牙人是不道德的行为,并建议改为从事棕榈油生产贸易。
很显然,这段对话是虚构的,故事的背景是1840年至1870年间,欧洲各国相继已经开始取缔奴隶制,甚至对达荷美进行海上封锁,迫使达荷美放弃奴隶贸易。1852 年 1 月,盖佐接受了欧洲国家条约,终止了出口奴隶。达荷美在奴隶贸易上无利可图,需要转型棕榈油交易才行,并不是因为本身道德觉醒。
而且在欧洲国家将奴隶制定为非法后,达荷美人继续将他们的非洲同胞当做奴隶贩卖了近四十年。
达荷美人将数以百万计的奴隶卖给了大西洋彼岸,至今多达六分之一的非裔美国人,可以追溯血统到被达荷美俘虏的奴隶。
《达荷美女战士》筹备过程很不容易,项目开发停滞了多年,而且特效预算只有500万美元。
在《黑豹》(2018)取得巨大成功之后,这部电影才以5000万美元的预算成功开拍。
电影于 2021 年底开始在南非拍摄,因为疫情影响,断断续续拍了不少时间。
本片并没有提及这些野蛮历史,而是套用达荷美王国的外衣,讲述了一个偏向现代社会的故事。
在各种政治正确叠加光环加持下,故事主人公是黑人女性,而且是驰骋沙场骁勇善战的女战士。这些英勇的女战士组成了强大军团阿戈杰(Agojie),粉碎了侵略者的野心,用自己的实力保家卫国。
达荷美在这里被描绘成一个发达的主权国家,而不是符合刻板印象的原始部落。例如,阿戈杰和男同胞们一样使用武器,而且武器都是自己生产的,并不是从欧洲进口的。
阿戈杰军团是真实存在的女性军队,她们存在了一个多世纪,在别人口中被称为“非洲最血腥的婊子”。
她们也在后世催生了一系列流行文化。最著名的就是《黑豹》中的女子皇家护卫队朵拉近卫队(Dora Milaje)。
《达荷美女战士》影片标题“The Woman King”取自当地的文化。
达荷美人民相信两个国王的传说,一男一女完全平等,纳尼斯卡有望被加冕为女国王,并不是女王或者类似的称谓。
达荷美的奴隶贸易是一个严肃话题,但影片中绝大部分时间都用体面的方式处理妥当。
影片看起来就是一部关于一支全女性军队最终来打倒奴隶主的好莱坞电影。
在奴隶制的基础上,还融入了跨越种族国家柏拉图式的爱情,恰到好处地融入主要情节,不会显得生硬做作。
由黑人女性主演的动作片很少见,本片倒是敢于大胆尝试,动作元素作为影片重头戏也很耐看,并不会因为主角是全女性就软绵无力,反倒是充满狂野之美。
影片旨在激励观众并引发欢呼,在娴熟的电影制作技巧加持下,这个目的很轻松就能达到。
本片甚至营造出一种她们终结了奴隶制的错觉,尽管从历史上来看,并非如此。《辛德勒名单》在残酷历史背景下讲述了一个充满人性光辉的故事,《达荷美女战士》也想采用类似手法,将重点放在女战士的身上,可给人的感觉却有点掩人耳目避重就轻。你不得不佩服专业人士的手法高明,如果脑子里拎不清,很容易就着了道儿。
《达荷美女战士》只能作为一部看个乐子的娱乐片,切不可当做历史题材电影观看。片头所写灵感“基于真实故事”是真的仅限于“基于”而已。
我觉得相比《黑豹》能够引发西方非裔人的集体高潮,《达荷美女战士》才是更适合满足非裔人精神需求的电影。
影片靠着《黑豹》的东风成功立项拍摄,在内容上将对达荷美人的赞美提到了一个全新高度,不知道非裔人看到自己的祖先这么厉害,会作何感想。故事春秋笔法避重就轻,而是将重点放在女战士保家卫国上,阻止邻国将自己的同胞当奴隶贩卖,只卖掉自己的敌人,同时还卓有远见地提出了发展棕榈油经济贸易,充满热血和正能量,看起来可比《黑豹》正确得多的多……
虚构的历史奇观,
美化的残酷历史。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达荷美是臭名昭著的奴贩王国,依靠抓捕黑人卖给白人当奴隶崛起,所谓的“女战士”是部族内经过血腥的互相残杀产生的女性战争奴隶。拍个片赞美黑人奴贩“反侵略”?笑死。整部片就是瞎编乱造,简介自称“真实历史改编”简直滑稽。此前译名为“达荷美-女战士”,这是历史记载上对那支军团的正式称呼,现在改成女王?达荷美即现在的贝宁,是非洲历史上著名的奴隶制男权国家,这些“女战士”本身就是极端男权对当地女性迫害的产物,标题改成女王就能掩盖了吗?
这就是真正历史虚无主义的祖宗,漂亮国称赞奴隶贸易帮凶,美化这段历史。没有历史的国家是真可怕,一旦征服了你,就会把你的历史抹掉。
有幸看到了全球首映还和viola说上了话,开心激动!中文的翻译有点太扯了吧
我承认有些情节设置实在多余,甚至落入俗套,但还是好喜欢影片里展现出的女战士们的战斗力和力量感,野性又生猛。尤其是Viola和Lashana的角色塑造得真丰富。我看的这场几乎一半以上都是黑人观众,一起吐槽一起鼓掌倒也蛮欢乐。
非洲人民武德充沛,观感非常像很多国产史诗片,热血+民族+冷兵器。情节没什么新意,甚至有些狗血,但台词和打斗设计挺不错的,能留下好几处印象深刻的段落,当架空题材看是一部高于合格线的院线片。虽然听上去热血沸腾的“女战士”、“女国王”细想充满陷阱,但它还是很能调动起观众的情绪。在黑人观众多的影厅看黑人题材电影更是特别的体验,因为他们实在是太热闹了(第一次遇到观众和电影里的人群一起欢呼)。看完评论才得知电影内容和史实严重背离,不过不能说电影美化了“奴隶交易”,因为从始至终角色们们都在被人口交易荼毒、努力反抗。历史上的达荷美王国终结于法国军队和殖民,在法国电影院看它就更加微妙了…这电影的评论区很有意思,因为许许多多打1星的人ip都在看不到正片的地方。
非常离谱的电影。非洲历史悠久,有无数传奇都没有被好莱坞讲述过,结果偏偏选中了1823年在King Ghezo统治下的达荷美王国的故事,而且是作为正面形象。但Ghezo是把奴隶贸易当作国家支柱产业的人!有些还没看电影的人猜测它和十九世纪下半叶反英法殖民相关,但其实片中出现的白人是来自正在经历独立战争、不再受葡萄牙管控的巴西奴隶商人。英文片名Woman King只是国王赐予的一个称号。女人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杀敌无数以后,被每天在王宫内和十几个老婆享乐的国王恩赐了一个本可以给他宠妃的称号,如果说这也算女权的话我觉得是在侮辱,更别提殖民视角下的爱情故事。刷了一会推特,一部本应带给黑人和女性力量的电影,惹恼了美洲的奴隶后裔,让白人至上和种族歧视者高潮,当然绝大多数不关心历史的人看得很开心。
TIFF2022|观影13|感觉提前把奥斯卡看了!当代的《角斗士》不再是个人主题,不再是《紫色》《为奴十二年》里的生存,而是进阶为战斗和奋斗!这是可以传承的故事和精神,一点也不觉得长,最好的配乐,最好的美术和演员,独属于女性的和非裔人民的故事,也是长久以来被遗忘的歌谣和故事。应该就是今年的奥斯卡了吧
剧情好狗血啊,当然最大问题还是指鹿为马。从“风中奇缘”到“阿拉伯的劳伦斯”,我从不怀疑好莱坞生造历史的能力,但把西非最大的奴隶贩子拍成废奴先锋,this is sick...
历史是任进步人打扮的黑人小姑娘
历史虚无主义的大型模式化女权片。将掠夺奴隶、压迫女性的尚武帝国,强行包装成黑人女权先锋国。这种行为反而无法对女性权益产生好的影响。真的希望,别把“女性力量”狭隘化到这种地步。
You’re powerful. Don’t give away your power.
“达荷美”改成“瓦坎达”不好么?
被篡改的历史——贩奴发迹的国家变成与奴贩斗争的正义之师、迫害女性的父权社会变成女权先锋,伪装成女权的厌女——与依附父权体制的女性弱者割席、所谓女权是把自己变成父权文化中的“男人”、所谓的“woman king” 是以暗示雌竞的表现手法由“慷慨公正”的男性国王高高在上赐予的奖赏。故事拍得还不差,看完还很多人鼓掌,属实可怕。美国电影正在残暴而不动声色地抢夺、扭曲、蚕食着每一个文化,输出着看似进步多元实则保守封建的淬毒的价值观。多一星因为黑姐姐们真的很帅很美
To be a warrior, you must kill your tears.
又黑又正又解恨,这算是我的观感吧。观影的感受就像当年看《黄飞鸿西域雄狮》……本片编剧真是什么梗都往里扔,花木兰梗,星战梗,风中奇缘梗,要啥有啥。以本片的血腥程度,是怎么评到pg13级的,真是让我费解啊……我最不满意的还是全片说英语台词,实在太违和了。
尽管国家民族是谎言,但主体性极强。强奸、生育、母女、爱情、友情都涉及到了,母女线略有些痕迹,但友情线非常自然,群像很好,女性友情比那些喝酒愤世屌丝群清新百倍。而且女战士太美了,从身体到神态甚至是眼泪都美呆我。对于国王授予的the woman king称号我倒是觉得没所谓,毕竟几位姐姐看上去也不像在意这些的,男人爱怎么给荣誉给去吧,我们自己活得爽。
可惜没负分
有些人挺杠,这也不是纪录片,也没有美化奴隶制或者殖民者,本来电影的主题也并不是那些。不知道其他人看出来了什么,我看到的是在男权社会和外敌入侵夹缝之间,女性战士的力量、智慧与柔情。
只能说,节奏太琐碎了
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阔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