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拾荒少年

DVD国语

主演:鲍振江,叶昭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2

 剧照

拾荒少年 剧照 NO.1拾荒少年 剧照 NO.2拾荒少年 剧照 NO.3拾荒少年 剧照 NO.4拾荒少年 剧照 NO.5拾荒少年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拾荒少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马跃进(鲍振江 饰)是一名在厦门生存的拾荒者,他长期混迹在火车站,跟踪扒手,把扒手们扔掉的钱包捡起来,联系失主以勒索小钱财。有一次他捡到了一个钱包,一张女人的照片从钱包里掉出来,被拾荒的小男孩(叶昭 饰)捡到。小男孩一直跟踪马跃进,想趁他上厕所的时候偷走钱包,却被马跃进识破了。马跃进与小男孩纠葛许久之后才弄清,原来照片中的女人和小男孩有很大渊源。马跃进想勒索钱包主人却进入了一个圈套,而小男孩把一切看在眼里。死里逃生后的马跃进与小男孩冰释前嫌,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被小男孩打动的马跃进决定在新年过后带小男孩去寻找亲人,一老一小踏上了异地的寻亲之旅……  本片是北京电影学院2012届毕业联合作业,获得了第四十九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等奖项。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封神劫古宅老友记第二季魔晶猎人 第二季亲爱的匿名者变种人:幽灵战姬格斗吧丛林大反攻雷神4:爱与雷霆霹雳娇娃安魂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欢迎你到阿尔村我们停战吧红纸鹤解放者:欧陆决战500天姜子牙 独家纪录片2020我们的少年时代五人归来:好莱坞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沂蒙六姐妹上海夜行2危险游戏饼干警长麦克法兰好比是最终迷宫前的少年到新手村生活一般的故事撕裂记忆体第一季分离批判1961台北物语天罡星下凡

 长篇影评

 1 ) 梦与现实

拾荒少年》从导演的片名中,我们一目了解地就知道了故事中所讲述的对象是这个社会中边缘人群:俗称叫捡破烂了。他们生活在城市那些破烂的角落,靠拾荒拾破烂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在一般的眼里他们是贫穷与肮脏的代名词,在社会中,人们对他们的眼光是排斥与回避的,导演就是从人们异样的目光中开始故事的讲述。
《拾荒少年》是青年导演张思庆执导的短片作品。二个城市底层的人,先是由同行是冤家的一场争斗开始:老拾荒者的生财之道就是跟在小偷后面捡小偷取了钱丢下的空钱包,用里面其他有效证件来跟事主要些小钱,这是老拾荒者不得以而为之的一种生存之道,虽然不怎么光彩,但也是他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不承想这种门道却被小拾荒者给偷窥到,结果自然是便是一场你追我赶的争斗,追逐着配乐中即有着对都市人生活一种嘲弄,也传递着二个人追赶着的紧张,镜头在不同快速越过的场景中展现,让人明显到一种迫于生活的压力。

在这场追赶的争斗中,老拾荒者紧追不放,小拾荒者努力地奔跑,二个人在大街小巷中快速地穿行着,故事的悬念开始产生。他们是一场同行间的争斗呢?还是背后另有隐情呢?真相峰回路转:小拾荒者并不是抢他的生财之道,他所关注只是一张普通照片,因为那是一张代表是他妈妈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最初老拾荒者是没有兴趣的,但是背后的故事却引起了老拾荒者的关注。

老拾荒者的心理变化是剧情变换中最重要的主线,他最初的意识中有着利益驱动,还有一种善良的萌动。于是他把小拾荒者带回家,在一片黑暗的路途中,老拾荒者那个破烂车照路灯的一点光明象征着一丝暖意与善良。坐在黑暗的小屋里子,老拾荒者提醒着正在看故事会的小拾荒者“还有五香卷咧”。从这句普通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老拾荒者对小拾荒者的关心。他虽然有着自己的利益目的,但是他对小拾荒者的关心也是真实的。导演对老拾荒者是一种多元素的呈现。他有着城市中迫于生存的技能,有着虽然得钱门路并不光彩但是却也让人可以接受的行为,还有着想赚一笔的小自私,但又有着内心深处还有一种关心与善良。

随着剧情的发展,老拾荒者的小赚一笔的发财梦破灭,被小偷们痛扁之后对跟在旁边的小拾荒者用唇语告诉他快跑。至此老拾荒者行为的情感与行为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点,他开始想着保护小拾荒者,他对小拾荒者寄语的感情开始增多,随着剧情的展开,老拾荒者开始了真正地转变,他发自内心地想帮助着小拾荒者愿望,二个人一起在工地上探寻一起努力、一起挣钱存钱积累式蒙太奇的手法,刻画着一个他们内心美好的愿望。

但是事与愿违,老拾荒者的老家已经人去屋空,而小拾荒者的愿望也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他的爷爷也没有告诉他真相,也是给他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而这个梦在老拾荒者这里也没有让它破灭,而是依旧让他继续着,老拾荒者为了小拾荒者的梦依旧努力的。在这部电影中导演把故事会穿插在其中,意寓着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个的故事。在繁杂的都市生活,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生活中麻木着。但是在那个城市的底层,导演运用着一种强烈的对比风格展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善良与真诚。他们的衣着是破烂的,脸与身上是脏的,低矮的房子四处漏风,房间里的东西都是旧的,但是就是这样的二个人之间发生充斥着最厚重的感情。老拾荒者开心地拿出二张火车票,他要与小拾荒一起回安徽。他也想家,也想自己的女儿了。而小拾荒者也送了老拾荒者一件礼物,一个画报封面女郎的小人。在脏乎乎地纸里包裹着小拾荒者最真挚的情意表达。二个人的礼物虽然都不算厚重,但是里面承载的情感却异常地让人感动。
站在阜阳火车站的出口,二个人都穿上了干净一些的衣服,虽然他们形象已经从一个流浪的拾荒人变成了二个归乡人,但是从他们背后背着编制袋却还是流露出他们真实的身份。导演在此表达二个归乡人的美好与热切的盼望,虽然二个演员的语言并不多,但是却在态度与行为上表现出寄语着希望。

剧中导演一直追求美好真挚情感的表达与流露。他所追求的风格视角不是人们所常见的都市生活的视角,而是人们所忽视或是有些排斥的拾荒人做为故事的主角,通过二个底层人物的情感表达宣扬生活中的真善美。而这种表达风格背后却也折射出了人性的亮点与职业、高低贵贱没有联系。最底层疲于挣命的人的心中也有着最美好的情感,而那些衣冠楚楚的人性内心却是冷淡的。那个丢了钱包的事主对老拾荒者的态度与反应又是那么现实与真实,人性的冷漠那个明亮的办公室中让人感到一种寒意。

《拾荒少年》主题是一个寻亲的主题,这个主题这二年比较热门。不同的电影间展示的视角不同。而在此剧中寻亲的主题,剧中的二个人相互影响着与支持着。小拾荒者并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个谎言,但是当他看老拾荒者没有找到想念的女儿后给老人买了一瓶酒,借以表达对老人的一种安慰。他希望见到亲人时,自己是干净让人喜爱的,虽然他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他却还美好地希望着。

最后的结尾,老人牵起了孩子的手,走在磕磕绊绊的路上,虽然前途的路对于老拾荒者还有些茫然,而对于小拾荒者充满希望。老拾荒者正是源于不让小拾荒者失望还在努力着,生活也还在继续着,故事就此结束。

故事寻亲的主题更是一种温情的表达,结尾依然表现着他们的盼望与努力,虽然他们的命运没有真正的改变,前途的路也充满了未知,但是他们会继续地走下去,因为他们之间有着最温暖的情感。

而电影所表现真挚的情感在最后画面定格在他们二人同共走在一起的路上。他们生活中的边缘人群,他们被社会所漠视着,虽然他们的地位被人们所不齿,但是他们内在的感情却是最真挚的,他们的感情没有在任何的边缘,在人们的心中闪亮出最让人感动的光环。

 2 ) 在冷漠的荒芜社会中拾出人性冷暖

如果电影将镜头对准边缘人物,去淋漓尽致的展现他们的窘迫,苦难和自私,并融入一缕温情,暖意,那么至少可以确定这部的电影在选材上就已然优越。而带着北京电影学院一贯味道的《拾荒少年》,就抓住了“优越”,为观众展现了无尽忧伤中又不失璀璨希望的人情气息十足底层人群的真实形态,给观影者喝上一杯苦涩但温暖的咖啡。 作为一部学生作品,《拾荒少年》的拍摄上却不只是学生作品的水平,纪实主义风格配合各种仰拍,跟拍,特写将社会的心酸与人物的表达和塑造得如虎添翼。当影片中马跃进在满口脏话的逼男孩交出钱包时,仰拍的手法就在不知不觉中将社会那些底层的利己主义者的丑态已及他们辛酸的模样体现出来。而他们的本质是寂寞又无奈,正因如此,当马跃和男孩第一次吃饭以及以后就全都转变成了平拍,用这种拍摄方式的转变来表达他们这一类的渴望关注的心境。并且作为这部电影亮点之一的细节,导演也是用出色的特写方式来展现出来的,尤其在最后一个镜头上,当马跃进的双脚被特写在画面中,脚踩在一堆堆瓦砾之上,时而平,时而陡,就是在暗示他们的寻亲之路道阻且长。可以说,不论影片讲的是温暖的地方还是苦涩的地方,熟练的拍摄手法总能将那些隐晦的情绪让观众直观的感受到,并不断延伸。 而透过这些拍摄手法,我们不难发现导演在另一方面——细节和物件,下的功夫也不少,而正是这些细节,丰满的孩子渴望亲情的内心塑造,塑造了马跃进人物上的转变,达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从宏观上看,“妈妈的照片”作为细节物件就打磨的非常令人动情,小男孩仿佛对它有种执念,这种执念,是死死抱住马跃进大腿不放的勇气,是和马跃进反目成仇的厌恶,是趴在地上一张张将碎片拼起来的痛心。这一物件就在剧情下细腻的反应着人物的内心,透露着导演自身的人文关怀。当照片最后一次出现在书店,则又将主题上升到了现代人的冷漠,领导怀疑又玩味的看着那张照片,无不是反应着精神上的道德贫瘠——别人苦苦追寻的希望在冷漠的人群中不过是可有可无的,讽刺至极。而这种讽刺还在最后的情节上用台词细节衍生,让小男孩天真的口吻说着“我还想买几件新衣服”,这种渴望去以更好的状态去见母亲的想法和并没有寻找到母亲相交呼应,深深的扎痛的观众的心,不禁让人赞叹导演对细节运用的出神入化,不论物品还是台词,甚至是细枝末节。 但即使细节十分完善,主题却没有到达一个高级的人文关怀的高度,从整体感受来看显得十分浅薄而浮于表面。《拾荒少年》的选材是底层人物的故事,但并没有好好发挥这一永恒的话题,做到的仅是展现苦难而没有大局角度。相比同样是偏爱底层人物生活的名导贾樟柯的电影,《拾荒少年》就并没有那种时代更替,历史变迁的宏观角度,从而显得非常薄弱。导演试图想用一个寻亲的故事去展现社会遗弃角落中的那些可怜之人之间苦难,他们的缘分巧合相依,然后去体现出真实的社会状态,但毕竟缺失了一种苦难群体背景内涵的体现,使得最后这部短篇就像一杯温水,足够让人暖心,却没有任何味道。 总体来说,《拾荒少年》算是一部有些美中不足的影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人情冷暖上,导演的拿捏是出色的,他将这个简单的寻亲故事包装得动人十足,让人不禁想,或许每次载着小男孩那辆破旧三轮车上摇摇晃晃的灯,比城市中那些五彩缤纷的灯光来得更加温暖,毕竟那是那些底层人物在冷漠荒芜的社会中,拾出的温暖。

 3 ) 在冰冷夹缝中捡拾人间真情

该片以亲情为基调,讲述了一老一小两个拾荒者,在不断发生冲突的过程中产生真挚感情的故事。 马跃进是一个典型的小市民形象,唯利是图,爱贪小便宜,有妻女却多年不回家,后来还被自己的妻女抛弃。男孩也从小没有父母,跟着一个捡垃圾的老人长大,后来老人也走了。二人都是及其缺乏亲情的人,只靠自己在冰冷社会的夹缝里摸爬滚打,没有陪伴,孤独至极。马跃进一开始只把男孩当做赚钱的筹码,就像他捡漏小偷搜刮过的钱包卖给失主一样想跟男孩父母索要报酬。男孩也对他戒备心极强,一开始装聋装哑害怕马跃进也是坏人。 二人关系的第一个转折点就在马跃进对男孩比出“快跑”的口型,让男孩第一次对他的看法有了改观。再后来,男孩开始相信马跃进告诉他自己并非聋哑人,此时马跃进人物弧光发生转变,由恶转化为善,由于对孩子的怜悯和自己的孤独,也转变了帮男孩找父母的目的,男孩不再是他牟利的工具。二人通过相处,感情逐渐深厚,开始互相接触和了解对方,这点在马跃进与男孩交换读物互送礼物的情节中得以展现。片中马跃进骑三轮车载男孩的场景多出现,正是象征着两人关系的变化。从第一次背靠背像流浪猫一样相互戒备,然后第二次两人面朝同向,到第三次男孩将手搭在马跃进的肩膀上,就像爷爷载着他的孙子,破烂三轮车上面暖色的灯光与背景城市的灯红酒绿格格不入,可这小小的黄色灯光有着冰冷城市所没有的温馨。马跃进家中也有暖色调的灯光的设置,使破旧的小屋有了家一般温馨的氛围。在元旦夜他们把一锅仅有的两只虾让来让去的情节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将对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就这样,两个缺乏亲情的拾荒人逐渐卸下防备成为彼此的依靠。 虽然到了安徽的结局并不尽人意,但是这些年一直孤独流浪亲情缺失的两人有了重要的亲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拾荒少年,拾到的不止有物质,还有这冰冷社会的夹缝中难觅的真情。

 4 ) 拾荒更拾人之本性

整个影片的故事情节可以说是非常简洁的,编剧并没有在故事中设置过多的悬念。影片讲述了一个拾荒老人在拾荒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拾荒少年,并打算送他回家以此来获得报酬,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的故事。而看似简单的故事在导演手里却结出了不一样的果实,影片中对人性的善良,以及当时存在的贫穷、拐卖儿童等社会问题也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当然,在揭示这些问题的同时,借助特有的视听艺术手法来进行表现是影视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多用隐喻的手法、细节化的内容来传达复杂的思想内涵;同时,本土化和风俗化的音乐也是本部影片的一大亮点。也正是这些技术层面的处理,才撑起了整个故事的看点、主题核心。

影片里面出现了好几个空镜头,镜头中看似空无一物,其实又极具隐喻性。就拿这几个镜头来说吧,画面中老人得知照片上的人是小孩“妈妈”时,镜头随后就成了那条弯曲的道路。而画面中的道路就是在暗示老人在遇见这个小孩之后,平静的拾荒生活将由此发生改变,这将是他人生的一个拐点,同时这也是预示着故事情节即将发生反转,为两人之后相依埋下了伏笔。在随后的画面中,老人接完“老陈”的电话,镜头中也出现了一个空镜头,镜头里是一条弯曲的铁轨。这条铁轨亦是“人生的铁轨”,这其中为老人接下来戏剧性的被骗挨打做了暗示,正是从这开始不仅他表象的生活开始发生改变,更重要的是他的内心也开始发生改变。这也就有了后来老人希望从送小孩回家中来赚取辛苦费,变成希望用善意的的谎言来帮助小孩的一种高尚人格的改变。这一切,本该是有很多的画面和台词,但导演却将所有要表达的东西隐喻到了一个看似简单而不能再简单的空镜头之中,使的这一切又是这样的顺理成章。

细节作为构建影视艺术作品的砖石,起着充实作品主题精神和外化剧中人物情绪等作用。这部影片中多次出现和禅宗文化有关的细节,如:在老人追小孩的过程中,导演给了“一尊红光满面的菩萨塑像”一个特写镜头;以及,老人哼唱的“少林少林”和电视里播放的电视剧“少林寺”。而禅宗文化中所体现的世俗间的人性和本心的,正是在影射这个人心混乱的当代社会,同时借此说明人本有向善之心,奈何一念为恶,一念为善。并且,导演刻意把这些细节安排在老人的生活中就是要说明他本心善良,只是因为这个社会而不得不变得自私狭隘。而他在经历“劫难”之后,也会终归正道。

同时,在影片的开始,老人在饭桌上拿走少年的“故事汇”而后给了他一本“成人杂志”,从这个细微的情节上就可以发现两人此时在精神上并没有交流,只是单纯的因为种种原因走到一起。然而,在后面的画面中,两个人看的书却相互进行了交换。看似简单的细节,其实在说明他们已经开始信任对方,并逐渐打开了自己保守的内心,在经历种种遭遇之后,两人也有了精神和心理上的交流。

除此之外,影片中的音乐也是运用的非常成功的艺术元素。其中,老人追小孩的这段戏中的《欢喜就好》的配乐就非常有地域特色。这首歌作为闽南歌曲中的经典,与厦门这个地理位置也是非常的契合,同时里面的歌词也有体现一些人生的哲理。这就使得音乐在营造氛围的同时,也不失时机的表达了创作者的主观思想。

影片简短而极具撼动力,传达出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在带给人们心灵感触的同时,也是希望人们能够重新探讨人性这个沉重的话题、反思这些种种的社会问题。

 5 ) 为边缘人物呐喊 --浅析《拾荒少年》

     《拾荒少年》作为一部学生作品来说,是十分优秀的,但如果从专业的角度来说,片子中有些地方显得不够成熟。在这篇评论中,将会逐一分析该部影片(包括好与不足之处)
     影片讲述的是一位被拐卖的少年在一位老人帮助下寻找妈妈的故事,老人的工作是垃圾回收,处于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物,多年在厦门没有回家,为了帮助小孩寻找妈妈,两人回到老家安徽。经过一系列的寻求,老人最终发现小男孩拿着的那张照片其实是一名知名女作家,根本不是小孩的妈妈,但他仍然带着小孩找寻。
     首先想说的是该片不足之处,在演员的选择上没有考虑周到,影片中设置的人物是在安徽,但小孩的口音完全就不是安徽的,这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很容易让观众挑出漏洞。除了这点小错误之外,影片的剪辑也有问题,在片头老人从钱包里拿钱的那部分,直接就跳轴了,这也是观众很容易发现的一点。当然,导演在节奏的把握上还不是十分到位,就比如在老人从厕所出来发现小孩在他袋子中找照片的那部分,节奏就慢了,然后突然又加快,就到了追逐戏那部分。最后一点就是剧情有些浮夸,比如在老人回到安徽老家回家敲门发现女儿不在的那部分,老人竟没有表现出伤心,而是继续带着小孩找妈妈,这太不贴切了,当爸爸发现女儿不见了竟如此淡定。(补充一句,影片的背景音乐太多了,这会让观众觉得导演是在掩饰故事情节的薄弱)
      接下来当然是要说《拾荒少年》的亮点了,最吸引我的是选材上,选取了社会的边缘人物,可以说是对边缘人物的一种呐喊,体现出一种人文主义关怀,尽管影片中也有社会丑恶的一面(拐卖小孩、欺负弱势群体),但更多的是社会的温情,就像影片的主线一样,老人由最初的滑头到最后转化为一种对小孩的父爱,不求回报只想帮助小孩找回妈妈。导演对人物的设置十分丰满,老人粗俗的一面,经常把妈嘞个逼挂在嘴边,这也是我们能够理解的,像这种生活处境下应该大部分的耐心都被磨光了吧,还有滑头的一面,起初只是想从男孩那贪点便宜,一个转折之处,当老人知道小孩是被拐卖来的之后,他想到了远在安徽的女儿,心中那未被泯灭的父爱,将对女儿的爱倾尽在小男孩身上,似乎有些赎罪的意味。除此,影片的结局也比较成功,导演用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来收尾,显得不那么具有悲剧性,也给了观众希望。可以这样说,也表现了导演对小孩的关怀。
     本来是想结合《小武》、《盲井》来一起分析这部片子的,但还是觉得这部影片要单独拿出来评论,毕竟我看其他这类片子是受到《拾荒少年》的影响,所以该片值得特别对待。
       

 6 ) 生命里最美好的春天——浅谈《拾荒少年》

他撷取社会最边缘化人物,在这所都市里用小人物的形象去见证这仅存的一丝温暖。遗失、保留,然后注入一定的人文关怀。

音乐在这里是一大亮点:初见时的急促欢快;寻亲之路的抑郁低沉;小手拉大手时的细水长流。就在这一过程中,拾荒老人与拾荒少年的相互磨合,口琴、吉他、钢琴的配合下让那一抹霞光显得分外感人。特别喜欢最后一个镜头,欢快的提琴与钢琴的交合,大全景,然后淡出,观众也不知道他们的明天和未来又会遇到谁,而此刻在大手与小手间是这片废墟中仅存的一丝温暖。清楚的只是所有心怀善念的人都不会这样做,他们的故事也很长。

选材很好,镜头也很细心,色彩也很朴素。因为是毕业作品吧,个人感觉光线不是运用的特别棒,很多都比较直白。

(以上仅此是个人认为)

 短评

小孩演的真好

7分钟前
  • 咁咁咁
  • 推荐

这就是现实

9分钟前
  • 辰晨
  • 推荐

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影展赛的参赛短片,得了中国最高奖项。刚得了金马最佳短片。其实要是跟国际影展的其他学生短片一起看,就知道这片是多弱了~

12分钟前
  • 陈大五
  • 还行

小孩说话之前还挺好的……他咆哮完第一句话后……就弱了……

15分钟前
  • 阿卜
  • 还行

不够很好,但是也可圈可点。

18分钟前
  • 音量
  • 推荐

如果要求降低一点,可以说这是学生作品,技术还算完善,瑕不掩瑜,能够基本呈现人生的无奈酸楚;如果要求提高一点,只能说这是年轻人的简单尝试,其对苦难避重就轻的解读,以及缺乏现实感的支撑,让主题和情绪落入俗套。

22分钟前
  • 尧耳
  • 还行

进修过的拍出来是比较靠谱

27分钟前
  • JH
  • 推荐

制作虽糙,但足以让以微电影之名的作品望尘莫及

28分钟前
  • SUNSHINE
  • 推荐

故事会剧本

29分钟前
  • 较差

同在天涯捡破烂,你找闺女我找妈。

30分钟前
  • 芦哲峰
  • 较差

金马短片大概跟亨特张一个路数,近两年北电毕业作品我也看了一些,这部算比较喜欢的。前半段有各种学院范本的影子,后半段偏向商业套路,在演员指导、镜头调度、细节布置上可圈可点。简单动人,容量适中,砍掉所有音乐后不输任何现实题材院线新片。有人一见熟悉的城市就隐隐不快哟。

33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挺会编的,虽然细节略青涩

36分钟前
  • 只抓住6个
  • 推荐

没有亲人的故乡再也不是故乡,哪里都不是家。骗子骗光了人们的同情心,反倒最后有同情心的是个骗子。老少主演很到位。

40分钟前
  • 踢踏人字拖
  • 推荐

金马奖最佳短片,在厦门拍的~很不错~结尾稍微弱了点

45分钟前
  • PαrαNбιD
  • 还行

我绝对是我看过联合作业最最动人的一部,感动的哭了好久~很喜欢这个片子,小男孩和老人都演得很好~加上录音大神师哥的声音!!!好棒啊啊啊!!!

50分钟前
  • 左瞳
  • 力荐

一波三折,温情又有喜感,很喜欢。

55分钟前
  • 豆友38137057
  • 推荐

小孩有前途 台词能再溜点儿就好了

57分钟前
  • Mick
  • 推荐

跟国际水平比还是差点,但是作为国内学院派牛叉了很多!三轮车、迷彩裤、少林寺、旧校服、拆迁,都是满满的民生百态。全片看的过程中没有波澜,“行,走吧。”潸然泪下。

58分钟前
  • P
  • 推荐

出彩的地方是有,但總體上就露怯了,人物轉變唐突,廢話太多,轉折硬。對於所謂的社會現實想當然,並且持盲目的樂觀態度。另外從表演上來說鮑振江那種東北小品式的演出實在讓人很難入戲,很難感動。

1小时前
  • 任大怂
  • 还行

中规中矩,中国式感人。

1小时前
  • 懿罂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