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国内引起最大情感共鸣和议论的外国纪录片莫过于《海豚湾》了,其记录的是我们眼中漂亮聪慧的海豚的残忍命运,施暴者又是我们眼中“变态的日本人”,怎能不让人义愤填膺。当然,根本还在于这部纪录片本质的优秀,它以一种间谍片般的节奏,表现了层层深入的理性思辨,向我们全景展现了发生在日本歌山显太地的惨剧,并揭示了作者眼中发生这一悲剧的原因和背后的黑幕。
偷拍常常是纪录片制造惊心动魄的真实感的手段,而本片则将其进一步发挥,因为偷拍的准备和部署的紧张感就已经不是以往纪录片随身隐藏摄像机那么简单。在汇集各路人马,准备部署偷拍器材一段,正如导演所述,制造了类似《十三罗汉》那样的效果,逐个介绍成员特技,并且在夜视仪下拍摄诸位罗汉腾挪躲闪,小心翼翼的如同特种部队行动般的部署。再配上整个纪录片拍摄期间,跟踪与反跟踪,突破与阻挠,导演让整个过程就显得惊心动魄,分外精彩,保持着一部纪录片难得一见的张力,同时拍摄一部纪录片如此大费周章,也进而隐含的激起观众疑点,“这背后该隐藏了一个多么大的黑幕?!”。
不少纪录片由于过度的以视觉或选择性材料罗织来刺激观众情感,常常反而造成其在社会意义和价值上的苍白,让人看似情感激荡,看后马上就忘。而《海豚湾》的出色则在于它很好的平衡了情感冲击和说理的关系,本片的情感冲击已经足够震撼,而且最大的冲击放在了本片的后面,偷拍的器材记录了血红的海水下,海豚遭受的血腥屠杀,同时还有她们痛苦的哀鸣,此情此景,已经足以让人交织愤怒与哀伤。在环保领域,特别动物保护领域,我一直觉得有这样一个现实,就是人们还是带着“审美”倾向的选择性关注的,所以,大熊猫、海豚这样或可爱,或聪颖的动物,更容易受到大家的关注,反之,很少有人关心某种丑陋的蜥蜴的灭绝。但是,或许也正因为如此,以之为环保宣传突破口又是顺利成章的,因为受人关注,它们常常又是受到最痛苦或者最漫长摧残的一群,而这样的摧残甚至是隐性的,我长期以来也认为,生活在动物园的大熊猫们,生活在水族馆的海豚是无忧无虑的快乐的,她们在表演时的憨态或者跳跃是快乐的表现。然而,快乐从来不会存在于囚笼中,本片就告诉我们海豚常常正忍受着胃痛的煎熬。以海豚这样让人怜惜的动物为环保突破点,更容易激起公众的共鸣和关注,我们需要的常常是趁机作些进一步的推动,进而将这种情感扩大到对整个环保理念和事业的关注,让更多濒临灭绝的物种受益。
本片没有在情感冲击上止步,而是从多个角度阐述了捕捉和屠杀海豚的不合理性和背后的黑幕,论证相当严密,看片时,我常常看到这个论点,想到“可是...”时,它马上就阐述下一观点,给我释疑。比如,单纯大谈保护动物,常常会让一些人感觉小题大做,或者干脆回避,懒得跟“绿色和平”的偏执狂们扯淡。但是本片很快说明,海豚肉中,汞含量严重超标,被作为肉类贩卖,长期食用可能引起严重健康问题。这就足以让那些对海豚生死漠不关心的人重视了,自己的健康总要注意吧,而其中又会有人说,海豚肉我不吃总行了吧?本片又马上进一步论证,很多海豚肉被冒充鲸鱼肉出售,这就让剩下的人中又有部分人警觉了,特别对于日本人,吃鲸鱼肉可普遍多了,谁能保证不吃到这样的“毒鲸肉”?而同时,这样的以毒充好的类似中国三聚氰胺事件的行为,已经不是单纯的环保问题,属于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这可足以让日本民众警惕了。再加上,本片介绍了政府和媒体有意的掩盖(政府不信任者开始关注了),国际政治间的博弈和黑幕交易(好政治阴谋的人开始关注了),大量含汞海豚肉正被“赠送”给日本学校当食品(多少为人父母者要开始关注啊)。层层深入,将话题由环保领域不断上升,最终将更多受众纳入进来,关心这一事件,而且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选择性罗织材料,而是理性、客观的组织,让人产生信服感,真正产生环保事关我们自身利益的感觉,而只要击中了人“自私”的痛点,其关心环保的热情也就更容易被激发出来。本片理性的地方还在于,它不光提出问题,也通过采访表现了一些解决之道,比如补偿机制,以抵消渔民停止捕杀海豚带来的经济损失,当然,这会遇到类似传统和民族主义的问题,但是,从来没有完美的解决之道,我只有不断摸索,不断尝试才是理性的路径,单纯的痛骂对方是变态,除了让他们如片中一位环保人士所述,更加丧心病狂的甚至有意在反对者面前残杀海豚挑衅外,并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作为海豚屠杀事件,我首先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唤起日本国民的认识,从纪录片中我们知道,他们实际上也一直被谎言蒙蔽。从环境保护、公共卫生、政府失职等角度,他们都可以对政府施加压力。同时,我认为,作为中国人,看完这部影片后,如果得出的结论就是“日本人真变态”,并从唾骂中得到一种快感的话,那么这与本片的目的真的是背道而驰,向更多人宣传本片,让大家了解我们在水族馆看到的海豚正承受的压抑和它们同胞正承受的屠杀才更加合理;反思自身,将由本片对海豚悲惨命运激起的愤怒和伤心上升为更积极的环保意识,用行动影响更多人才更加合理。走出误区常常需要时间,需要了解更多信息,就如我长期以来一直以为水利工程是完全的环保能源,直到几年前从地理杂志上才了解了其对生态和社会的负面效果,也了解了更多解决之道。同样的,我的思想中也可能还有很多类似“海豚是人类的朋友,所以让它们‘无忧无虑’的在水族馆与人类接触多么美好”的环保认识误区,这也需要我更主动的了解环保,参与环保,走出误区。
本片一个很西方特色的线索就是“救赎”,片中的理查德奥贝瑞,曾经拍摄了对水族馆海豚表演事业产生巨大推力的《海豚的故事》,他也曾经在误区中享受自己的事业,直到一天,一头海豚的死给他带来的巨大震撼。于是,他成为最积极的海豚产业链黑幕揭发者,为了那条死于他眼前的海豚好友,为了更多海豚,为了环保事业,他的努力和情感成为本片极富感染力的动人要素。确实,先别忙于责怪他人,环保意识,要先从自身的反思开始!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5ce90355486537cfb645ae05.html等The Cove等了很久,看见友邻的连接才终于得以看到。 我早知道我会哭, 但没想到会哭的这么惨,而且片子看完迟迟都还在颤抖。何况片子真正直面屠殺的時間大概不超過5分鐘。
環境類的紀錄片很多,牛片也很多。但是拍的這麼具有故事性 (小組人員的兩次緊張的設置儀器),又能方方面面提供很多科學的線索 (汞含量, 和對遮是否真是日本的文化和傳統的解釋),每一個理由都給與充分的延伸和支撐 (日本考提供財力支持第三世界小國來拉攏投票, 插一句, 遮招真眼熟,和某國學的巴?),對人物的細節抓的精準又不囉唆 (每一個小組成員的背景介紹,IWC日本代表在聽別人講話時候的瞌睡,日本漁業官員看到殺戮場景時候的震驚和拼命克制),對情緒煽動性畫面的節制但是給與釋放時刻 ( 女潛水員敘述她第一次靠近被圍困的海豚,Ric胸掛屏幕走進會場,無聲,被帶走,沒有反抗,我卻又一次眼淚失控), (這個排比句好長) 的卻不多。
海豚和大象,是我自己也無法解釋清楚的能和心裡一塊地方緊密聯繫的動物。小時候第一次看馬戲,我莫名其妙的流眼淚,被爸爸嘲笑,我甚至覺得尷尬, 可是第二次在動物園靠進大象,一隻象用常常的鼻子圍住我的肩膀,用濕濕的鼻子碰我的臉頰, 我覺得那麼自然。朋友告訴我科學家做過調查, 發現人類喜歡大眼睛的動物, 因為覺得好看,真讓我說明原因,我製覺得他們有靈性,他們至善。
沒必要因為一個問題去謾罵一個國家,我們早就應該不那麼無知了。我們要知道的是, 所有這些問題之後, 一定有利益,有政治, 有言論控制,任何一個國家, 任何一個我們願以為多麼文明, 多麼美好的國家都可能有這樣的問題,我們已經已經過了輕信的年紀。當然不能止步於此,憤怒和眼淚在沒有轉化為行動力的時候除了讓自己心情更糟糕,生活越消極以外屁用都沒有。任何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都會,而且更容易發生在我們自己這樣的社會。我們準備好了麼?我們能象拍攝組成員一樣不是有敏捷的身手或是對足夠的知識技術,更加重要的是,有堅定的信念去行動麼?
问题只有两个。
1.把海豚肉当作鲸鱼肉卖以及学校强迫学生食用含汞量高的海豚肉才是这个片子实质的丑闻所在。
2.我们的生存状态已经不是牧歌时代,在捕食野生动物的同时应该要作一些补偿性工作。对自然应该要有敬畏之心。
即使如此,这个片子拍得太主观太煽情了。我也喜欢海豚的,但是我不能因此诟病别人的饮食习惯。你说你与海豚有精神交流,那又怎么样呢。我小时候还和鸡有精神交流呢。我三岁的时候家里养了三只肉用鸡,我给他们分别取了名字,我外公每杀掉一只我都要哭一场。你也没有看到我因此就诅咒所有吃鸡的人。
人永远有两面:一面是和自然接边的原始的生命力,弱肉强食,这种生命力是利己的,但支撑着我们活的欲望。另一面是长久社会生活给我们的——是文明、利他、是人性里驯良的部分。人类的历史始终存在着这两股力量的角斗,任何一股力量完全占据上风都会带来危机。“禁止杀戮”本身没有错,但对这个口号充满理想和激情,将杀戮视为人性反面的人,常常是长时间受到文明社会保护、离自然最远的人。
我并非认为海豚不是智慧的生物,也不认为因为他们不够人类聪明就可以随意杀戮。然而一个要令人信服的理论必须站在自己的对立立场考虑一下,对于counterargument不管不顾的立论是失之偏颇的。摄制组的人宁可相信不能语言的海豚与他们的交流,也不愿意去理解说另一种语言的人的文化环境和生存状态。装逼地说就是,作为一种政治正确,后工业文明的欧美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对自然充满浪漫主义的想象,却对同样在自然和文明的矛盾中挣扎生存的人失去想象力。阿凡达就是个例证。
惨无人道的捕杀方式,这一声声海豚的叫声让人心痛。这是日本人的习惯,在他们的意识里就已经形成。
第一次拍摄团队到了那,遭到了当地人的拒绝,于是他们就想这么一个拍摄方法,也是曝光他们这种毫无人道的捕杀行为,这样看来舆论好像一直有作用!在他们的镜头下,清楚的记录了当地人捕杀海豚的过程和方式。游经这个渔村海豚会被扣下,在这个很小的地方,他们乘着渔船,用东西将海豚活活插死,弥漫着血腥的气息和凄惨的海豚声。血浸透整个海面!
最后他们把视频公之于众,更多的是想舆论主导整个事件的发展!最后镜头是大街上穿梭的人群,他站在人群中播放着这段事!有句话说的好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只要还有买卖,海豚的捕杀就不会停止!
太煽情 太主观
平庸得不能再平庸的纪录片。当然,我是指的影片本身。如果算上纪录片搞笑的逻辑的话,我们只能说,这世界充满了一批悲天悯人的无知者,一群道貌岸然的伪善者和一些聪明狡猾的叙述者。
血淋淋的海湾……影片尾声那段触目惊心的屠杀场景让人看了感觉心里堵得厉害!地球村上的每个村民都该看看这部片子。
海豚会因保护人类而去攻击凶猛动物。海豚是有自我意识的智慧生物。海豚曾成功治疗过无数患心理疾病的人类和自闭症儿童。所以杀海豚就是在杀人,而且是在杀以最真诚的友爱和生命对待我们的朋友和亲人。
我想知道的是 大地村那里的海豚屠宰场现在怎样?关闭了没有?当地的渔民是否还以屠宰海豚谋生?
正如银河系漫游指南开场所说"so long and thanks for all the fish",迟早有一天我们会彻底失去它们
美国人就干对两件事,一是拍了海豚湾,二是扔了两原子弹
最具艺术感的纪录片。真相都真的让人难以想象,所以他们还在否认南京大屠杀。
我看到热门短评说什么“其他被杀被食用的动物就比海豚低贱么?”,我真怀疑你到底看没看这部纪录片。海豚肉并不是主食肉类,且过度食用会导致汞中毒,片中那位日本副部长就因此汞中毒了。日本屠杀海豚捕捉海豚的背后是一条产业链,政府参与其中分红(尤其是向世界各地海洋馆售卖表演用海豚,而这一类海豚以雌性一定年龄的海豚为最佳,其余不达标的则被屠杀)。这是一种对人类极为友善且温和的生物,我们完全没有必要食用它,即使食用也没有好处,你又为何拿它和食用动物相比较?我不会吃狗,去日本也拒绝吃海豚,原因很简单,这两种生物都能跟人类建立真正的友谊,彼此相伴。这无关高低贵贱,而是人类心底那种注重感情的本能。尽管在利益面前,屠杀者们向来会选择性的忘记这种本能。2020年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紧张,该学会收敛些了。
“海豚的微笑,是世界上最高明的伪装”《海豚湾》之前,太多生态纪录片披着唯美和说教的空皮,这一部所上升到的意识高度以及呈现的残忍,令人震撼。09最佳当之无愧。“当我看着一条海豚,他的眼睛跟着我转,当我们四目相对,我有一种由内而外的感觉,毋庸置疑,我正在和一个智慧生命进行交流”
当Ric把屠杀海豚的视频绑在胸前闯进OPS的大会现场时...我的泪喷涌...
自己在家里看都能鼓掌
世界上各种政府和商业机构的合作运作模式从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用金钱买断,用媒体掩盖,假借会议决定,压制有良知的声音,欺骗无知的民众,再雇佣刀笔小吏合法化历史。人类总是自以为是生物链的最高点,对自身酿下的恶果视而不见。愚蠢的人类每天堂而皇之地杀戮,还冠之以美丽的名字。SHIT!
已经多久没有哭成这个样子了
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我能做的就是拒绝这个产业链的商品
对于中国人来说,2009年描写南京大屠杀的最佳影片,不是“南京南京”,也不是“拉贝日记”,而是“海豚湾”。
这个时间点再看这部片子,尤为讽刺,十年前他们捕杀大批海豚,十年后他们要将125万吨废水排入太平洋,将地球变成“炼狱”。往后的历史中,他们又将不断掩饰、改写、否认今天正在发生的事情,循此往复…
“必须屠杀海豚,因为他们吃了太多(我们的)鱼;必须屠杀海豚,因为要维护昔日大日本帝国的尊严!” 丑陋的真相背后总是有政府和利益集团的勾结。
“All social change comes from the passion of individuals. / 所有社會變化都源于個體的激情。”
很有冲击力的片子,但主题却很不成熟。本片倒底是想呼吁:1.反对捕杀海豚?(就因为海豚是智慧生物?所以智力较低的家畜、家禽、农作物就活该被切碎了当人类的食物?)2.反对非人道地捕杀海豚?3.反对食用有毒的海豚肉?4.还是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