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电影,这片子的表现可以说是比较糟糕,全程没有多少悬念没有反转,人物没有成长,甚至看不到多少正反派的对抗。唯一可以表扬的就是角色的表演很精彩,看完跟着主角一起难受。
作为一部由真实事件改变的刑侦片,我可以接受直到最后也没抓到犯人,成为悬案。但是你至少过程得拍得精彩吧。影片里的警方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傻逼。整个电影从头到尾就在讲一件事,警方完全被凶手牵着鼻子走,毫无作用。凶手并没有显得有多聪明,反而警方表现得是真的蠢得可以。然后主角无能狂怒,主角妻子从头哭到尾。直到最后结束除了录音甚至没有找到任何凶手的线索。而且影片的重心并不在警方如何破案,而是用大部分的时间来表现主角的难受。对,就是把主角那张苦瓜脸怼在你面前让你看着跟着难受。确实演员表演很精彩,让我看得很难受。但不是说你让看的人难受了,你就是部好电影了。不然你就拍主角在那哭,哭个两小时,观众看了也照样难受,还拍其他剧情干嘛?
《杀人回忆》也是拍的悬案,也是直到最后也没抓到凶手。但《杀人回忆》为什么经典,为什么精彩?《杀人回忆》的主角虽然直到最后也没抓到凶手,但是两个主角都有很大的成长,原本冲动不讲理的到最后变得冷静克制,原本冷静讲理的到最后反而变得冲动易怒。他们有自己的人物弧光。而且主角全程与凶手斗智斗勇,中间好几次差点抓到真凶,找到了很多线索。虽然到最后还是失败了,但影片能够调动观众的情绪,有情绪的上的波动。虽然最后结局让人难受,但是观影过程并不会让人觉得不愉快。回到这部《那家伙的声音》。这部电影看完有什么情绪上的起伏吗?并没有。观影过程非常无趣,像在写流水账。主角方人物从头到尾都没什么变化,一直就那副模样。也没有什么和凶手斗智斗勇,全程被牵着鼻子走。整部电影就是让你从头难受到尾,然后就直接结束了。看完后我除了知道了现实中有过这么一个案子,其它都不记得什么了。可能有人会说这么拍比较真实。确实,这么拍是真实。但是真实并不是让一部电影变得好看的要素,精彩才是。你要拍的真实为什么不拍成纪录片的形式呢?
碌碌无为的警察,至今未破的悬案,15年的诉讼期。
1991年,韩国首尔,9岁男孩李亨浩在某一天未准时回家,当父母去学校寻找时才发现孩子被绑架,随后报警,第二天接到一个自称绑匪的电话,开价2亿韩元,接下来44天内换了13部不同电话,打了87次电话,这部电影上映后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随后韩国法院宣布重新开启案件诉讼,不适应15年。
这部电影和杀人回忆,孩子们共成为韩国三大奇案的改编电影,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案件的推动和韩国司法的完善。案件在一定程度上真是还原了案情,电影中绑匪的台词与现实案件是一摸一样的。平心而论,值得一看的电影,却又不如杀人回忆一般经典。
这种电影看下来实在是煎熬,因剧情煎熬,更为角色煎熬,薛景求最后一场哭述确实精彩。不过这种电影,真是不想推荐给任何人。
压抑的真实谜案,结尾把真实案件罪犯的录音放出,是一大令人不寒而栗的亮点。
你听出来他的声音了吗
看完只有绝望 太难受了
好久好久没看过这么好的电影。。。让人窒息的气氛。。。
除了虐心还是虐心,父母光顾着崩溃,警察智商基本为零,鸣笛,干等,一辆车都能跟丢,反应速度太被动,在有追踪器,手机,监控录像的今天,希望不要再悲剧重演
韩国三大谜案:《杀人回忆》,《那家伙的声音》,《孩子们》...那家伙的声音听起来还真是邪恶
又是把目光投向电视机(电影院)的观众,这次更加直截了当:凶手还在你们身边。手法有点单一,包括薛的戏,不过倒是落了朴镇彪的苦情手法
其实罪犯并没有很高明,但警察却是真的很愚蠢~
最后那段哭戏真是太压抑了,真实案犯声音的出现让人好绝望啊尤其是冷笑...
黑暗里的声音
大大不如《杀人回忆》。但可看度较高,刻意的痕迹太重是最大败笔。片尾的真实声音叫人心头一震。
电影三星,薛景求表演加一星。
影片最后还原凶手声音和素描,破案仍旧在继续中,希望感兴趣的给予关注。
导演关注!
两个主演演技表演
姜东元。。没有看到思密达
孩子啊孩子, 失去你, 我也不想再活. 演技一流, 我记住了薛景求.
太像台湾白冰冰之女白晓燕被撕票的那个案子了,高曝光率还有警察的低效率工作要了他的命,当然也不排除凶手变态。
太心塞,父母就像被凌迟一样。罪犯并不高明,只是警察太愚蠢了。结尾录音让人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