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看完了这部比我还老的电影,里面这段话总在我脑海里晃着。 “妈,这太不公平了,大哥是你生的,我也是你生的,为什么你只为他着想呢。” “男人是龙,女人是泥,你怎能跟他比?” “你也是女人,难道你就不是人了?” 女主角惠花(陈德容饰)睁着清澈的眼睛,为自己辩解的话语掷地有声,却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两位女主角一个是琼瑶御用女主陈德容,一个是当红女星刘小慧,两个人青涩的演出使得这部1991年的电影颜值飙升,福建惠安的民族服装和自然风景的画面也十分怡情。 与其说男人是龙女人是泥,这部电影表现出来的意向,却是在赞扬女人如花,而封建陋俗是泥。在恶心的黑泥里生出了无数勤劳善良,任劳任怨的惠安女。但是因为重男轻女,包办婚姻的摧残却使得一朵朵花儿早早凋零在泥土里面,她们没有任何自由生活的意志,不能屈服的早早成为了一缕冤魂,忍受过来的又去迫害自己的下一代女子,把她送进吃人不吐骨头的规矩里束缚至死。电影的腔调越是诙谐轻松,越显得与世隔绝的村子不近人情得可怕。 而这个村子里的男人们呢?虽说享受着“龙”一般的地位待遇,但是表现出来的恶心粗俗,专制残暴却和女主角们形成鲜明对比。惠花的大哥就是典型,他打骂妻子,把她做猪一样的对待,最终打死了妻子。拿着妹妹的聘金去取下一个妻子,却强迫妹妹嫁给一个游手好闲的有钱人混混。混账至此,却还是被母亲当成家里的宝贝。好像家里儿子不管怎样都是宝,而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不管怎样都是赔钱货。 虽说我是被同性标签来吸引看这样一部电影,但是这部电影实际上只是用同性之间纯洁依赖的感情来对比男女包办婚姻的毫无人性。姐妹之间情感深厚,还结为姐妹夫妻,约定互不相负,同生同死,让人感叹唏嘘,但还没有到《自梳》中刘嘉玲和杨采妮的非你不可的地步。 毕竟是在东方,如果最基本的女权都无法保证,何谈女性勇敢追寻自己的情感去抵抗世俗呢?所以这样的老电影难能可贵,即使在当时也是十分进步的。 惠花这样的“先进”女子也不是没有顺从过,她同意了结婚,甚至第一次抗拒了丈夫之后第二次主动回了夫家想要顺从,但是流氓一般的“丈夫”毁坏了她最后的幻想。相比之下,好姐妹秀姑是为数不多运气好的惠安女,嫁给了一个好男人,并且最终逃离了这个吃人的地方,然而那个小地方有她这种好运气的女人又有几个呢? 所以像女主角慧花这样的女子,即使天真可爱,美丽活泼,学了很多知识和自由的思想,也敢于反抗斗争。最终还是因为一个人的力量过于弱小,不可避免的走向了令人痛心的结局。女人如花,最好的年龄倘若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么活着跟死去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反而喜欢这个诗意的结局,女主纯净的生命和大海合二为一,誓死也不回村子里接受既定的命运。这一次不再有她最爱的姐妹来救她,但她还是她,没有像自己的母亲和其他老惠安女一样同流合污,她成了电影里最美丽的那朵花。 “在惠安女以往的婚姻词典中,绝对找不出离婚这个词汇。世世代代,不如意的婚姻比比皆是,但离婚的没有一对。如果谁敢那么做了,无异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唾沫也能把她淹死!” 扭曲人性的婚俗制造出无数家庭悲剧。妇女婚后像“活寡”一样忍耐情感的寂寞,又要负担沉重的劳动。解脱这种无望的生活,前辈们留给后人的道路历来只有一条:自杀身亡,以期轮回转世成为男人,因此妇女轻生甚至三五成群集体自杀的事,司空见惯。有资料记载,惠安县后堡村的七十多户人家,因妇女自杀,到解放初连一个成年妇女都找不到。小南赛村历史上曾有14人一起投水自杀的记录!但是,无数的冤魂直到临死前的最后一刻,也决不会动离婚的念头! ” 如今的惠安,已经耻于提及这些负面的历史,不论如何,希望这样的陋习已经真正随风而逝了。 也希望女人永远不要成为男人的负担,以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争取独立。 最后,即使我是女子,也喜欢像惠花一样美丽的女子。
《双镯》拍摄于1989年,1991年上映, 主要拍摄地为福建惠安县东坑村、下坑村、青山湾,还包括洛阳镇万安村洛阳桥等 。
不得不说,这个电影给我的震撼太大了,作为一个福建沿海人,无法想象在20世纪末的福建沿海竟有如此保守荒谬的社会习俗。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深圳,正从一个小渔村,逐渐转变成一个大城市 ,从秀姑和她先生一起去深圳的故事设定,确定了影片的时代背景。
电影里的故事不是简单地反映两个女子之间的情谊,而是反映了曾经的社会陋习带来的种种社会悲剧。
1、这不是一部lesbian的电影。虽然影片中惠花和秀姑从小在妈祖面前结成姐妹夫妻,但这并非出于爱情,而是女性间情感诉求机制形成的组织。民国时期,这种女子之间因结拜而形成的“金兰盟”组织在惠安各地随处可见。
2、”啊,浪花无边无际。天生不爱倾诉苦难,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这是当代作家舒婷创作的《惠安女子》中的诗句。虽然现代惠安女以勤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但从影片可以看出,历史上惠安女的吃苦耐劳并非个人的选择。因土地贫瘠,男性长期外出打鱼,留在陆地上的女性从事副业和农业,几乎承担了家庭所有重担 。影片中有个非常震撼的场景就是一群女子在一起搬运大石头,村里的房子几乎都是这种长石条盖成的石头房子。
3、女性受教育程度低,在家庭中地位低下。父母包办婚姻,离婚困难,家暴是普遍现象。一旦嫁错人,在当地的各种不良习俗的加持下,女性的生活基本陷入绝望。剧中有个场景,有个女子因婚后未怀上孩子,一年与丈夫只能见三次面,为了给丈夫生小孩,两人偷偷见面,最后被村里人发现,要按规矩惩罚女子,那女子看着软弱不敢反抗当时不合理规矩的丈夫,在绝望中愤而自杀。
4、惠花在绝望中想要秀姑与自己同归于尽,这是受当时社会影响的一种行为。”在清初至20世纪90年代,中国南方乡村曾存在严重的妇女集体自杀现象。“
从反映一个时代的悲剧的角度来说,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
参考链接:
民国时期惠安女集体自杀现象之探究 - 道客巴巴 (doc88.com)
清初至20世纪90年代南方乡村妇女集体自杀风习探因 - 道客巴巴 (doc88.com)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水利建设运动中的女性——以福建省惠安县惠女水库为例.pdf 免费在线阅读 (book118.com)
奇怪的民俗产生了很多悲剧。 结婚本来就是盲婚哑嫁,一年还只能见几天面。这样的情况下还要求女人生孩子,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不过传统文化本来就包含很多,不然也不会有去其糟柏取其精华了。 电影的落点在一对感情很好的小姐妹身上。她们从小就看到身边很多女人的悲惨经历,害怕又排斥未来过上这样的生活。我们两个一直在一起就好了。 就像野外挤在一起取暖的幼崽,她们还是要出去面对风雨。 里面印象很深刻的几个点首先在于大嫂出手帮助小姑子,有种现在girls help girls的感觉。同等经历让她们更容易彼此理解。 下一个则是在于一对恩爱的小夫妻偷偷见面被发现女生要被处死,男人还被驱使做下手的人。凶器落下去的那一刻我好像看到了女人破碎又绝望的心。 就是说这个传统不止会产生一堆痴男怨女,有感情的最后也落不得好下场。 我们现在还有没有这样束缚人的传统观念在呢?
因为《似是故人来》 找了好久这个片 。与其说是 LES 我倒更觉得是很深的姐妹之情 。 在那样的环境 惠花的反叛太难得 太悲伤。
沒看過雪花秘扇,但是看劇評感覺有些像雙鐲,於是就翻出了這部老電影。感情很純真。
已经很久没看到这么表面化的表演啦呵呵。
整体尚可,想不到15岁的陈德容有如此丰富生动的表现力,惊艳啊,不枉我当年那么迷她,可惜演了琼瑶剧后就彻底毁了。惠安女悲歌,姐妹夫妻分别走上重生与蹈海自杀之路,同性情义,勇敢对抗夫权与传统规矩,男人除了郭晋安,都描写得很猥琐、粗暴、野蛮。。。
惠花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代表,不过可惜的是,二十多年后,这个地方在这方面的进步也十分有限,悲剧比比皆是。身处其中,难免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痛苦。
这片子不基,没有同性间的肉欲,只是纯纯好朋友间的占有欲而已,演员也纯,音乐也纯,女演员的刘海也纯,男演员的胡子也纯,一切都纯纯的。剧情也纯,惠安女人结婚后要和老公分居,直到生下孩子之前每年都只许见三次,我想知道不见怎么生的出来啊!靠打喷嚏么!
《雪花秘扇》前身啊,姐妹夫妻、老同,拉拉恋在片中首尾描述点题较多,中间大部分都是男权家暴云云,个别角色举止还极其惊悚吓人。还好片尾主题曲《似是故人来》又扳回一分。
不是L片,是一部女性电影。It's time for us to rock the world
惠安少艾的生活和运命,两位女主角的演绎本色但是出彩。想来惠花不过是出于少女最本真的渴望爱与被爱的心,但她周遭那个极端男权的世界带给她的不过是最残酷不堪的两性感受和体验,她若是同秀姑一样能遇到一个温柔的年轻男子带她离开,或许她也会成为一个幸福的小妇人慢慢老去。
女人之间的情谊,是真的复杂。什么人用何种眼光看,就是不一样的风景。不能否认秀姑也喜欢惠花,但如她所说,那不同的。因为秀姑那样习惯照顾别人感受的温柔,只希望我某天不会把某个人逼至如此为难。片子的风土人情美极,虽然其实抨击男权旧俗颇有些生硬,但我总也忘不掉惠花那个傻丫头悲伤的脸。
陈德容小小年纪居然演过两部有les倾向的片子,都快被她迷死了。刘小慧也很漂亮,可惜结婚隐退太早。原来梅姑的《似是故人来》是出自这部片子,我终于理解了歌词的意思!“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T.T
与其说秀姑和惠花是爱情,倒不如说惠花对秀姑是一种叛逆的时候只有一个人懂我的执念。执念这东西易深刻又易破碎,无法想象惠花用了多大的勇气放秀姑走,又背负了多少执念葬身海中,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似是故人来》这首歌绝对是神作,提色很多,陈德容和刘小慧少女青春面庞更赞。
4- 又一强烈抨击男尊女卑+男性负面宣传片= = 背景取于惠安这个现代中国文明里最后的氏族堡垒之一,也非常巧妙借用了惠安女服饰和当地风光观赏度加分。虽然逃不开国产蕾丝片一哭二闹三自杀的路数- - 但这片的悲剧色彩主要落在被逼入绝境的女性,也有对执迷过期爱恋的讨论。减分主要在前半,话锋太露。
给这部电影贴上les的标签太不公平,也太肤浅了。关键还是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对女性的压抑。“村规就是村规”。为什么要机械地遵守这种虚无的东西?没有村规,人就活不下去了吗?社会会大乱吗?
看得揪心死了。惠安女的衣服真是太漂亮了。但惠安女所处的那种婚姻习俗太恐怖了。陈德容和刘小慧都是少女。Anita的《似是故人来》是这部电影的片尾曲。
她们穿着最好看的花布衣,鲜花压满头,却没有人把她们当成花一样喜爱,正当鲜活就凋零在旧传统的压迫下。有些负评真是空架子,精雕细琢只过眼,真挚动人才入心。
原来陈德容也算是邵氏女星。女演员都好美,居然还有熊欣欣的太太。花布衫和乡下风光古朴诗意,只是最后大嫂临死前忽然变成TVB,也万万没想到惠花最终以死作结——毕竟看起来不像完全没有选择。女性的亲密情谊发于男性的压迫之下,退而求次之感,欠了些许荡气回肠的东西
三星半。劇本感覺不是很流暢,差一口氣,導演講故事的能力不行,演員的演技也不夠,有點可惜了。年輕的陳德容和劉小慧清純脫俗,青春逼人,惠安女服飾,當地風土人情的展現都很漂亮,主題曲《似是故人來》非常經典耐聽。
看完以后再听那句“人在少年梦中不觉,醒后要归去” 才更明白其中悲哀。好难把这部片归结于同志电影,女性之间的感情往往含糊过男男之间,可能因为她们的亲密更加正常。正是这爱的有还无,才是中式同性之间感情的动人之处。
被扭曲的心灵。惠花的抗争唯有一死。秀姑能有幸福生活,并且“逃”到了深圳——改革开放后文明、现代的象征——是因为遇上好丈夫。如果没有遇上这个好男人呢,想必命运也就和悲苦的惠安女一样了。女人的命始终是掌握在别人手中的,无论幸还是不幸的。我想,这才是这部电影揭示的真正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