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特马灵,美国女演员、导演、编剧,毕业于美国乔治敦大学金融系,说是才女绝对一点不过分。而且不光是有才,布里特小姐本身外貌秀色可餐,而且由内而外散发一股仙气,可以说是个典型的拉文克劳。代表作品有《另一个地球》、《倾听我的声音》、《先见之明》等等。应该说这三部作品是最能体现她作品风格的了。
布里特马灵可以说是“神棍”专业户,因为她的作品中大多都有一定的科幻或者超自然的部分,但是区别于一般的科幻或者魔幻作品,布里特并不着重于在技术层面的讨论,而是更侧重于主题观感,比如《另一个地球》里面的侧重主题是救赎,《倾听我的声音》侧重主题是相信。必须要指出的是,这两部电影拍得既不精彩,也不深刻,当然这主要是文字台词功底的水平还有所欠缺,表现力差一点,这些从后面《先见之明》能看出来,台词的表现力显然有很大提高,也说明她也是在不断地进步当中。尽管如此,从这三部作品中还是很明显的能看出布里特的自己的风格,就是她独特的马灵式结局(这个词是我自己造的)。
简单地说布里特的作品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呢?应该比较像是半开放式结局。举例来说,在《另一个地球》中主角Ronda最终把通往另一个地球的门票给了那个大学教授,正当她对着阳光感觉完成救赎的时候,她突然看到了身旁来自另一个地球来看望她的她自己。好,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来分析,另一个地球的她,来到地球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当年另一个地球的Ronda没有出车祸,顺利考上了MIT,最终代表另一个地球的精英来到这个地球,这样的话,教授的妻儿就会活着,教授会在另一个地球和另一个自己和其妻儿相遇;第二种可能,Ronda还是出车祸了,还是以罪犯的身份拿到了船票,但是另一个地球的Ronda并没有把机会让给教授,而是选择了自己到达地球和自己相遇。所以为什么说叫半开放结局,因为从电影能给到的信息正常的逻辑推演就只有这两种结果,而不是像《鸟人》那种开放式结局,你怎么理解都行的发散式结局。同样的在《倾听我的声音》当中,从给出的已有信息来看,小女孩和女主同样患有血液疾病和自闭症,都会秘密握手法,小女孩生活里没有母亲,警察掌握着女主的真实信息,小女孩逻辑上可以是女主的孩子,但也并没有佐证表明小女孩就不是女主的母亲,所以你从女主是个患有精神分裂的骗子的角度也能说通,你说她真的是从未来而来也能说得通。我觉得这是布里特马灵独特的构建方法,总结起来可以用“单因多果”来形容,其实一般剧本中出现“多因单果”、“因果循环”我们是见过比较多的,比如《恐怖游轮》和《十二猴子》和其他一些“宿命论”的电影,强调和表达的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命运,所以我们必须接受它。但是布里特马灵的作品概念上更接近于量子力学,是一种有限可能性的表达,事情可以是这样,也可以是那样,其实比较像很多游戏里面的多线结局,只不过多线结局是根据选择不同走到不同的结局,但是马灵的作品停留在做出选择的那一刻,这是她很精巧的地方,因为如果拍出两线到底的结局会让人感觉很突兀和不适应,而停留在选择的一瞬间则饱含了美感和神秘感。
这是一个很值得学习的表达,包括如果我们再难一些可以让选择变成3个或者以上,但太多的话除了剧本本身不好驾驭之外,观众观感也不好,会很累。所以也许我们将来可以尝试“一对二”或者“一对三”的布里特马灵式结局。
这是一部关于信任的影片,男主从开始就是为了揭穿maggie的骗局。但当他真正进去了,更多的接触maggie后,他开始迷惑起来,纪录片也没有继续拍了,直到最后,看到Maggie和小女孩在做手势。
最后的结局是Maggie被抓,Peter放空的看着Maggie被抓走的门。
其实我想说,这完全就是一部导演的独立实验作品。观众便是Peter,从开始的嘲讽到最后把孩子带给Maggie,我们的情绪和Peter是一样的,信?不信?直到影片结尾,出现Maggie对Peter说的话,it's not my choice,it's yours.。对,这就是爱信不信。
对于我来说,我是信的,一个从未来来的女人。还记得那个黑人女特工出场的时候,为了打开一个信封,搞得多大的事一样,就为了一个抢过人放过火的一个女人?不至于吧!还有后来那个女警察说,Maggie的真名叫个啥,那为什么信封上还会有一个M的标记。至于小女孩和Maggie都患有的病,是谁遗传给谁的,那就是你的选择了。
一部七十分钟左右的独立电影,我分了两次才看完,起初以为时辰不对?(孩子已经熟睡),后来发现应该确实是电影乏味。
题材也不算新颖,一个地下组织(有点类似新闻里经常报道的灵修,传销之流),具体他们什么目的好像电影并未太说明,信徒对师傅的给养,影片拍摄的是一个房间,种植一些水果(没有阳光),应该是靠氧气瓶和灯光一类让其生长,还记得(雪国列车)上有类似的场面,很壮观,有点震撼,这个完全没有,最后的结尾也感觉没什么悬疑
不得不对编剧的功力有所怀疑,关于《另一个地球》的情节,其主要框架便是“赎罪”,然而基本剧情和主题大体相同的故事可以参见2000年的《机票情缘》,只是套用了一套科幻设定并有一个十分惊艳的结尾而很出彩.而本片的情节更是毫无张力,整个过程就在讲一群做心理咨询走火入魔的人,所生出的支线也是脆弱不堪
所以这妹子从未来穿越回来就是为了见见过去的自己么……
我爸问我在看什么,我说:一部可神经的神棍片,我要给它看完。太垃圾到我没什么可说的了
不 夠 精 密 得 個 搞
三星半
这种被豆瓣的评分骗得开头没有认真看,而且做好了只看Brit随时快进的准备,结果反倒越看越入迷的例子,真的太罕见了。如果“制片国家/地区”一栏换成“希腊”或者“瑞典”,评分肯定直线上升2.0无疑
美国居然能拍出这种玄玄乎乎但却张力十足的高内涵惊悚文艺片?完全暧昧和模糊的意境,太多的模棱两可和不确定性,每次仿佛窥探到影片的一点点深层意识而又突然戛然而止;真是清新版的kill list,仿佛专为圣丹斯而生
绝世而独立
3.5 Brit Marling简直可以说是神棍片专业户了。难得的是,她和Christopher Denham,以及小女孩,演得tmd太真了。这片子根本就没什么true meaning, 看着很神棍就真的很够了,看到最后屏住呼吸就够了。Nicole Vicius那个好丑的鼻子也是给其他演员添色了不少。
美女确实是美女,烂电影也确实是烂电影
1差点被豆瓣评分骗了2女主很美和斯巴达克斯里的Viva Bianca很像(女主更美)3应该说影片有真实反映某些厉害的传销/灵媒“大师”的心理/微表情解读能力4结尾时小女孩一句:你怎么知道我的秘密握手方式?让整个故事进入续集模式。5片头开始的很独特,PS我很喜欢这种章节式叙事电影
一颗星星给美女~一颗星星给小女孩一颗星星给男主角的女朋友
最后为什么是小女孩教了maggie秘密手势?警察调查到组织到底要拿小女孩做什么?开放结尾还是科幻…?
Brit的电影可以组个系列,都是一脉相承的主题,也许她真是另一个宇宙穿越来的,或者秘密邪教的领袖,电影电视拍来传教的
可惜了未来危机newage这类体系太空洞 ,教主长的美反而成了重点,---- 影片中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证伪教主,你大可认为她是她还未出生的女儿,而当局只不过编造了罪名把她带回去或许研究罢了,影片并没有看见她在反人类,而且这点也不重要,如她点烟饮酒时所说,我是未来人,又不是圣人!
也许世界上真有个名叫“天赐”或者“先见之女”“或者“马马马灵轰”的类邪教组织,成员扎尔.巴特曼里奉命在十年间拍了数部宣传教义的影片,均由教主布里特.马灵亲自督导和主演 ^_^
一个酷似乔布斯的瘦老头带着一群人来到一个美女控制的神秘组织,接下来就开始乱七八糟的叙事和独白,打着科幻片的名头,完全没看出这片科幻在哪里。
故弄玄虚啊。。。
情节稳步推进,花了90分钟给出一个悬念然后戛然而止。或许对于一部独立电影不应该期待太多,但有口碑在先的Brit Marling出演和参与编剧,心理落差可以有。
This is how the cult culture changing people little by little. Your fear can eat your soul. A really weird scenario by Brit Mar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