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导演郑保瑞最新作品《命案》在第7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完成世界首映,该片由杜琪峰、游乃海、朱淑仪监制,林家栋、杨乐文、吴庭烨、伍咏诗、陈湛文等主演。
本片集结犯罪、悬疑风水命理等元素。一桩妓女被残杀的凶案被外卖员(东)揭破,被怀疑是杀人凶犯的东,从此命运不得不在风水命理与犯罪真相之间延宕……
郑保瑞前作《智齿》也曾入围第71届柏林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在之后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智齿》狂扫14项提名,刘雅瑟凭借《智齿》成为第九位金像奖内地影后。此番银河映像核心成员在《命案》再度合体,很难不期待这部新作!
本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期间,导筒专访了《命案》导演郑保瑞,主演林家栋与杨乐文,这部代表香港电影在国际影展舞台上,最新创作动向的作品究竟要呈现哪些内核,让我们一起回到《命案》现场。
“命案”一词一语双关,既是凶杀,又是命格。相比之下英文名Mad Fate倒是更直观。用港人爱算命的线索证明「命不由己」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喟叹,又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时把人逼到「人定胜天」的天台上。万丈深渊纵身一跳是终,信自己搏一搏也是终,唯一多了点拨云见日的可能。这大概是对认命人群的一种超度吧,赎罪的阿修罗,也是修炼的阿修罗。
导筒 x 命案主创专访正文
导筒:我看这个电影的感觉就是“命案”其实有两重意思,它是一个双关,它既可以说是命格、命运,又可以说是杀人案。我觉得这个挺有意思,是先有这个电影名字再有了算命的故事,还是先有了算命的故事,然后再取这个名字的?
郑保瑞:其实是2008年开始有这个故事的,08年。但是当时名字是不是“命案”我不知道,反正我是2020年接触的时候,他已经有这个名字了,已经是双重意思的一个名字了。
导筒:有一个观察是,林家栋演的算命先生,给这电影里面几乎所有角色都看过盘,唯独杀人凶手,他的盘是没有被看过的。这个设计有什么巧思?
郑保瑞:(笑)我不知道,游乃海……对,基本上就只剩下一个凶手,但是我们一开始就知道他的命运是怎么样,所以我觉得也不用真正要他(林家栋)去算给观众知道,他的命运是怎么样。我没有考究过,也没问乃海是什么原因。
导筒:所以它其实是一个偶然,刚刚好就没有讲到?
郑保瑞:对。
导筒:算命是一个特别具有香港文化代表的一个东西,为什么你想讲算命的故事?
郑保瑞:其实是真的是乃海的概念。但是我觉得它(算命)比较有意思,它是好像预告,你的命运是怎么样。但是也有一个方向是,它没有什么预告,它只是告诉你你的命运,因为命运是已经安排好了的,命运应该是这样。所以它没有预告什么,只是告诉你:你的命运将会是这样。这个也是香港蛮流行,反正我自己也没有怎么看,比如风水那些。不知道现在……
林家栋:太多人需要。
郑保瑞::对,他就聊天。
林家栋:他们现在有星座啊,血型啊。全都要啊。
郑保瑞:对啊。其实我觉得,有些时候这是我们对于命运的一种求知,我们很想知道我们将来会怎么样,是对命运呼求的一部分。
导筒:电影当中,各个人物对于看盘的态度,对命运的信或不信,是很不一样的。像算命先生,他认为命不由己,而杨乐文的角色有一种要人定胜天的态度。从电影的结局,似乎看起来偏向了人定胜天的态度。除了个体的人生以外,这两种态度的碰撞有没有更大的隐喻?
郑保瑞:其实在创作过程里,我和乃海认为最重要的是,天的东西,比如命运的东西,人是不可对抗的,它是最大的,对吧?已经处理好了,已经放在这了。我们想讨论的反而是,当我们遇到预警,遇到不好的事情的时候,要耐心,(要观察)是怎样的一个状况。你发现电影里面,什么风水先生啊,他(指林家栋)其实都没有名字,家栋只是不停期望改变命运,帮人改变命运。那是一个同理心,帮人是个同理心,他(指杨乐文)肯定是一个欲望,他想善就是一个欲望。那个警察(代表的)就是理性。
他们三个,就是我们内心一种斗争,遇到事情时的一种斗争。我们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呢?是把同理心放大,把理性杀死,他(指杨乐文)就可以为所欲为,那个是我觉得人性上最恐怖的地方。所以这是我们在探讨的。我们一直在要告诉欲望:你有得选择。你选择的不是改变命运,但是你可以选择杀和不杀。他(指林家栋)可以改,他可以选择疯和不疯,但他选择疯癫,因为他想帮人,他是在献身。但是由自己来选择对于杨乐文的角色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要让他知道,虽然你是欲望,但不代表你没选择。我们对抗天,肯定是一个悲剧,但是你要不要也是悲剧里面,你也有反抗。最后镜头是我纠结了很久,就是杨乐文向着太阳走的过程,我想会不会太光明了。但是其实你看到,我们处理第二个长街,那个街是黑暗的,是绝望来的,你看到希望,但是你又经历了很多东西,才去到太阳的那边。我们人生就是这样,我不会骗我的女儿人生没有难关的,没有。杨乐文的角色有,我们每个人都有。但这个角色最终还是领略到家栋的(苦心),后来的吹口哨是家栋吹起来,其实好像很奇怪,那天我们拍家栋用轮椅推着乐文的时候,最开始没有音乐,我说家栋你应该轻松一点,要唱首歌吧。然后他就吹出来《波基上校进行曲》,我跟乃海说,诶,好像有点东西在里面。这个音乐是军乐,有一种动力在里面,其实那个时候林家栋是有个任务的,他想到一个方法去救乐文,那是一个动力。
后来我们把它放在乐文在结尾的走的过程,乐文再吹起来,他有个任务就是:我要选择,我要选择光明的堕落,哪怕是在黑暗里面。那个对他来讲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东西。很神奇,我们不知道他(家栋)为什么吹这个,后来我们就用了。
林家栋:(笑)感觉。
导筒:说到这个,这部电影的音乐的选择其实也很有意思。《波基上校进行曲》的旋律其实出现了多次,还有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以及在乐文几次看到血且有嗜血冲动的时候,是八音盒摇篮曲。这些音乐的选择灵感是怎么来的?
郑保瑞:比如说乐文的是音乐,我们想要的感觉是,杀人对于他的角色来讲,只是一个游乐场。他就去了个游乐场,我们拍的时候已经定下来,乐文看到现场怎么样,你在玩,你看,小孩碰到水洼就踢踏一下,只不过他是面对血(有这种玩心),这是他的性格,所以要用到对他来说听起来有那个意思的音乐。军乐那个东西肯定突然间出来的,他是很直接出来的一个东西。
贝多芬那个音乐还有一个名字叫“命运”交响乐,是我们一直想放的一个东西。因为除了它的意思之外,这个音乐本身就非常dramatic,非常戏剧化的一个东西,还非常有力量,有一种不可抗力的东西。那个音乐出来,我们就知道,来了,那个天就来了。我们一直在想拍那个天(命运)是怎样的一个情节,除了我们用很多画面之外,音乐上的考量是,如何把那个力量显现出来。“命运”的“当当当当”一出来,我们就知道命运来叩门了,命运来了。那个是我们一直想要展现的效果。
导筒:这个问题请导演和林家栋先生一起回答。算命师这个角色好像一直想要帮别人,但他有没有想过改自己的命?他当然采取了一些行动,但是他好像没有给自己的命格那么大的修改,不像对乐文的角色投入了这么大的力量。作为一个算命先生,你为什么不先帮自己而去帮别人?
郑保瑞:他有啊,他在那里摆了个局的,他家里摆了画,他自己家里面就是一个局来的。他放那些花,全是为了自己做东西的,只是乐文来了要把它打烂,把他的命运打烂了(笑)。
林家栋:因为其实你看很多算命老师,他们帮别人很多,其实是为了帮到自己的,积福来的,帮其他人等于帮自己嘛。但有一点很神奇的,香港很多算命老师,他们全都是帮不了自己的(笑)。
郑保瑞:就是说,这是我们能力不至于(笑)。但是我觉得,这是我们确定他那个角色的一个天性,他代表的就是同理心。如果他遇到对方有问题,他还是想对方相信自己,想对方改命。其实他可以不参与在里面,但是他忍不住提了卦,他冲过去,他没有想自己。他原来的房间里面也摆了局的,但是他没办法,因为其他人还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但他还是选择帮人,因为他是花,他觉得“我就是那朵花”。反而是他选择做那朵花是他天性来的,只是(乐文)欲望也是一个天性来的。
导筒:请问两位演员,在拍摄过程当中有哪几场比印象比较深刻的戏,给自己有比较大的震动的?
林家栋:每场戏,打从一开始就有。一开始电影的第一场,我们本来是(计划)一条过的,坟墓的那场戏。它只有一个机器,是不是差不多三分多钟啊?
郑保瑞:三分多钟。
林家栋:三分多钟一条过,还要敲锣,还下雨。然后,开始有句对白是跟凤姐说,我们骗个天、庄子怎么怎么样,所以开始我就想,这个角色要做那么多东西,原来就是让你好一点,往后的未来应该好一点吧。应该说这个剧本跟这个角色的定调是这个状态了。但是最后还是,像刚才说的,我们逃不过。天、命、运,是什么东西,只有我选择怎么去面对,不能逃不能避,是不是?所以我觉得这个定调,这个角色和剧本,是能让我有心的感受的。现实里我自己也是一样(众人笑),可能是我不想当演员很辛苦,但是,哎呀,还是。
杨乐文: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家里的戏,弹橡皮筋的戏,还有出走房间,跟爸爸妈妈去对抗,说我有问题是你们生的。那段我演的时候我很不舒服,因为我感受到那个角色的挣扎,还有不能爆发出来的东西,我自己受不了,有一点点。
导筒:哪方面受不了,情感太沉重了吗?
杨乐文:我觉得是别人不明白他的内心,他又不懂什么说出来,只有一直自己hold住。我自己也不行,我hold不住他的情绪。这个是比较深刻的。
导筒:那在表演欲望跟选择交战的时候,导演给了你怎样的指导?
郑保瑞:(笑)没有什么指导。
杨乐文:对,他有时候是放着我去做自己,然后再微调一下,你可能在想一些什么,你再听清楚大师说什么吧,你去感受吧。
郑保瑞:对,其实我就是没有。因为我拍戏的时候,最重要不是演技不演技,因为他们都是比较有经验,他(指杨乐文)是比较新了,但是我比较注重他这个状态是不是对的,那个状态决定他是不是在角色里。比如说橡皮筋弹手的时候,我没有什么指导,但是你知道角色经历了探索的过程,他有欲望,他听到猫的声音。如果我觉得他状态已经对的话,我不会骚扰他们,不应该骚扰他们,他们一直在状态。比如家栋,他已经在状态里,你只能跟他讨论,到了那个程度没有。所以有些时候很奇妙,是对于他(指林家栋)那么有经验的演员来讲,我可以拍他50多条,但是你知道他那个状态到了没有?以及他的状态(指杨乐文)是不是已经去到我们需要的程度?所以(演员)非常痛苦,所以多拍几条反而没有那么辛苦。如果状态不对,可能就要引导一下他。好在家栋在旁边的时候,你听清楚他说什么,他说的对白产生影响,是这些东西更重要。我们不会说,你这个反应将眼睛张大一点,口骂大一点,我不是这样去引导。反而尽量在过程里期望他们知道自己在想什么,那个角色在想什么,那是对于演员来讲,我觉得比较重要。
导筒:评委会成员杜琪峰导演在发布会上说的那番话,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听到。我想知道关于他说的那番话,你们有什么想法?另一个问题是,两位(郑保瑞和林家栋)这两年为什么跟大陆好像没有交集?
郑保瑞:没有,我没听到(笑)。其实没有封杀这个事情,不要把它放大。我觉得观众把所有东西放得很大,我一直都跟内地有项目。只是你就三年突然停了,大家都没拍戏,我觉得状态应该是这样。关于杜sir说的那个话,他只是说了他对世界的观察而已,我觉得不用放大太多,我们没有什么资格去评判你有什么感觉。我觉得就这样。
文 / 蓝詹
治一個精神病人的方法只有比他更瘋。 特別喜歡「命運」這個命題和瘋子人物搭配在一起的作法,可以容許許多不合理之處,故事發展可以越軌讓觀眾無法預料;人物的心理變化也可以很微妙。
這電影裡除了警察就沒有不偏執的角色了,每個人似乎都帶著「命運」給他們的靈魂原罪,每個人都在有意無意地抵抗,而這抵抗萬分辛苦。就像導演說的「故事裡面的角色用很大的力氣去解決命運給他們的問題,也是花了力氣,得不到結果⋯⋯但至少他們最後選擇用盡了自己的力量。」賭徒妓女與妓女殺手的結果可以和大師與少東的結果形成一個正反題——賭徒妓女和殺手屈服於自己的靈魂原罪(一個是嗜賭;一個是殺心)最後得到命運的懲罰;大師和少東在對抗命運的過程中拼盡全力(而儘管大師是通過自身的人格分裂,像磁場一般影響了少東)最後以某種方式成功抵抗了命運。後兩者對抗命運的「努力」,儘管是荒謬的,而它仍然不失為一種「努力」。這個故事其實非常存在主義,主角就像掙扎著要爬出水坑的溺水螞蟻。
而說到螞蟻,不得不說少東在小巷子想要殺掉抽煙警察的那場戲的intellectual montage很有力量,包括電影結尾處重新又出現的螞蟻爬出水坑的鏡頭,用的恰到好處。影片的場面調度也傳遞著諷刺、對比意味,比如少東和大師打架打到殺人狂停屍間的那場戲:三個瘋子,下場各異。古典樂的使用和鄭保瑞超現實的影像風格又給這部電影增添了一種瘋魔癲狂的感覺。說到底,命運帶來的原罪不過是個人的「痴」,是「執念」,這似乎又回到了港片一貫的母題。只不過,《命案》講述這一母題的方式實在是新穎,瘋子對抗命運的故事把觀眾拉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香港,一個我們在影像裡沒有見過的香港。
最後,林家棟和楊樂文的演技真是無可挑剔,這兩個瘋子角色的演繹過程必定十分辛苦。感覺林家棟在這部影片裡再一次突破了他自己。
看完覺得,現在香港還能有這樣的電影,還能有這種題材和風格創新,我還能在戲院看到,真的很幸運。
港真是蛮吓人的🫣...所谓的暴力美学,有没有美不敢说,但镜头非常慷慨地给予命案全过程大跟踪大特写,血腥四溢,癫狂至极。
但,真的好好看!!!
节奏疯癫,细节丰富(快节奏剪辑之间埋了很多伏笔,不点穿不说破。行为上的,动机上的。一步步推进之间悬疑越来越明朗,解谜很过瘾)
而且难得的是如此阴郁题材中不时穿插黑色幽默,给紧张屏息的氛围松一松绑(多多得益于林家栋的痴线演绎!)。
此外,文本颇有哲学深度。银河招牌的多线叙事最终汇于一点(大师/外卖哥/凶手)
你们不是说,银河永恒的主题是宿命论嘛?
得,这部片直接把命放进标题:《命案》既是生命的命,也是命运的命——Mad Fate。
双主角并行,
一个受困于命运:一边不由自主地受到浮士德的吸引出卖灵魂,一边又渴望逃出这致命欲望的困顿。
另一个致力于逆天改命:一边懂命又信命,可以把人一生的起伏节点看透说穿,一边又周而复始地做法做局改变命运轨迹。
两位主角象征着两种悖论。既是他们个人际遇的悖论,也是关于“命运”这个词的悖论:如果做一件事的目的是避免结果的发生,那么去做这件事,是否会恰恰导致结果的发生?
影片无数次在极尽繁复的做法行动后,塑造几乎功亏一篑的紧张感(因为美美姐,赌博妹,最终都还是堕入一早被算出的结局。而外卖哥在结尾握住刀的手,好像离落下只差了0.01厘米。这一切都透露出一种命运似乎无法被改写的“宿命感”和悲观)。
影片本可以这样一直写下去,最终导向命运早已写定,任何努力都无法改变人生,奋斗没有任何意义的虚无。
但,无论是美美姐的半途而废仪式,赌博姐伸手抓住的水晶,还是外卖哥自始至终忍住没有下的杀手,都在暗示:要相信命运可以被改变,要相信主观能动性的力量。
所以当影片结局,突然倡导哈利波特那套“善良是一种选择,你的人生由你选择”的论调时,一开始我是有些不适应的(成龙大哥口吻)。但多仔细回想一下,会发现看似千难万险无法改变的命运,看似悲观黑暗无法翻身的前情,一直有在因为一些努力悄悄偏离轨迹。
而回到大师的主线,这种积极价值观的源起,有三个层次:1. 为了帮助求卦人,2. 向自己证明可以赢过命运,自己也可以避免疯癫 3. 意识到帮外卖哥自己会疯后,本自私地不想帮他,但目睹花落后结出果实,才意识到:这一切是我的选择。要赢要完成改变命运,就要自己先疯。只要自己疯了,就可以改变命运,就可以赢。
到港睡了一夜先去宜家搬了张价值399的床垫,总算睡了不腰疼的一觉之后去电影院看戏。看戏前逛了city super买了噶玛兰的罐装嗨棒入场,下次绝对不会这么做出场差点憋得在洗手间外队伍里跪下。
命案好不好看,好看的。
上次我在香港戏院看到开心的类B级片还是杰西和小K的废柴特工。喜欢B级释放压力和想象力的空间,尤其观影地在香港,不知为何徒添一种怀旧风味。
特别喜欢的一个镜头,我个人觉得很银河,餐厅里三人对峙,警官,凶徒,妄想改命途的少东,逼仄场景下多边会谈,好人坏人,鬼使神差,大家各怀心思。凶徒给警官正骨,少东对凶徒微笑,戏剧要看的不正是这一幕戏剧性?
不满意,银河对命运的阐释怎么想怎么不是这戏里所说的意思。命运是一个圈,但不是人定胜天,因果得报,而是兜兜转转又回到起点,因为命运不是神,命运只是一种虚无。神会玩笑,神会悲悯,虚无什么都不会。
少东的表演很不错,我出来查过才知道是mirror队长,怎么如此想不开去做爱豆!再看一眼发布会上Cody倒油的妆造,不如就活在戏里吧。家栋表演不好说,不可避免要和普通市民比较,我肯定更爱后者,但也不愿意贬损前者的努力。
本子,嗯,不好说,我能说一般且局限吗,但却又有种港片顾头不顾腚的传承感!是我太有滤镜的原因?总之不管怎样给银河贡献了点微薄票房,很开心。
#HKIFF47 第1⃣️场
很黑色幽默的电影。全程都是意想不到的展开。一边令人寒毛直竖,一边又令人哄堂大笑,惊悚与幽默并举。
林家栋一腔热血和疯癫都演绎得完美,而杨乐文的精神变态和单纯融合得也让人入戏。
紧张和欢乐的观影过程非常享受,尤其主创们坐在身后的情况下,大家都笑得非常捧场,热烈氛围下自己也看得更开心。
剧情中设置了很多伏笔来帮助后面的情节发展,让人觉得命数这个东西确实可能是存在的。但最终还是个人为改变命运作出的努力起了作用。
接近结尾的最高潮本来都看得有点想哭,结果杨乐文一句面无表情的“长命百岁”直接让我笑出眼泪。这句台词的设置真是妙不可言。
全是剧透!
在《命案》中,我们看到一个用暴力外壳包裹下的一个温暖的救赎故事,故事的核心和《麦路人》和《一念无明》其实很相似:一个犯过错的人,被贴上有犯罪风险标签的人,我们还能否相信他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影片中可以看到一些猎奇和暴力场景:坟场埋人、割喉杀人、太平间鬼上身等等元素。也有一些在郑保瑞以往作品中不常见的笑料设计:对于改命道具的夸张使用(把法器mini换成法器max)、人物反差行为(杨乐文念经与派饭)和人物关系的转变(谁才是神经病)。这些暴力元素和喜剧设计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
但贯穿全片情节的命案只是一个背景,电影更加着墨于两位主角的关系。杨乐文童年虐猫、玩刀片让姐姐毁容、在犯案现场看到人血变得兴奋、母亲生病之后不闻不问。这样一个被警察认为未来注定会犯罪的人,被家人放弃的人,林家栋却相信他一定可以改命。
林家栋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帮助杨乐文改命,这段改造蒙太奇中充满了笑料。包括各种道士法器的使用(粉红灯管最为离谱)还有对于杨乐文行为方式的改变。在种种离谱的改命方式都失效的时候,全片出现了一次精彩的反转。向我们暗示林家栋已经处于一种精神分裂的状态,他的行为已经从对于道术的依赖,变为对于改命这件事情的偏执,伴有幻听幻觉的症状。他坚持“自己是花,要凋零成就果”。这个时候两人身份的转换非常有意思,林家栋也展现出了极为精彩的表演。结尾在三人天台拉锯中指向了一个比较光明的结局。
郑保瑞最初进入电影行业,得益于林岭东的指导和引荐。郑保瑞也或多或少受到恩师林岭东的影响,其中最鲜明的风格就是“过度暴力”。
最突出这种暴力特色的是郑保瑞早期作品《狗咬狗》,两位主角堪称动物性的暴力表演,展示出人在极端环境下的黑暗与绝望。结尾女孩死去,陈冠希剖开她的肚子,拿出婴儿。用令人极度不适的画面却象征一种新的希望的产生。在近期的一些采访中,郑保瑞说自己当了爸爸之后,很难再拍出《狗咬狗》结尾这样的场景。
因此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命案》会将暴力放在次要位置,大费周章地讲了一个非常温暖的“励志”故事。
本片给出的结论是:那些犯错的人,那些被认为是渣滓的人,只要有足够的同理心,只要给他们足够多的包容,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邱礼涛有一部电影《等候董建华发落》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了这个命题。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有多少人愿意去相信那些犯过罪的人?去当凋谢的花呢?
影片也带来了其他一些惊喜。陈湛文(《饭戏攻心》中的三弟)表演的雨夜屠夫,非常冷静,戴上眼镜文质彬彬,但犯案的时刻又非常凶残。伍咏诗扮演的妓女形象也非常立体,她的命运也令人感慨,最后手中握紧的彩票更暗示了命运的难以改变,演员的表演让我想起《柔道龙虎榜》里的应采儿。
杨乐文的出场就足够惊艳,应该是Mirro成员参演电影中最复杂的一个角色,他演出了孤僻与厌世的状态。念经那段好像周杰伦《双节棍》MV场景。林家栋还是碾压所有演员的存在,这部戏给了他比《智齿》更多的发挥空间。
我看的是HKIFF香港文化中心首映场,结束之后影厅中掌声雷动,郑保瑞起身鞠躬致谢,并和主创一一拥抱。这几年,香港电影人遭受了非常多的挫折和误解,我想他们也需要我们多一些理解和掌声。
3.5 对抗命运是人类最大的悲剧
73Berlinale#8人物之癫。三大主角各有各的癫狂,太喜欢这种癫癫的状态了。相比前作重场景轻人物,本作显然是重人物轻场景的,虽然本作的场景仍然是肮脏的Hong Kong,但是塑造上并没有《智齿》来的印象深刻,而人物恐怕是强得多。杨乐文尤其让我印想深刻,要知道,在之前我对他的定位大概是香港“绝了哥”(某春节档大导演今年的缪斯),之前看过他演的《狂舞派3》,还是因为远东电影节要买四连票,为了看《智齿》而凑数看的,没想到演技在这部突飞猛进。至于故事内核,本质上和《哪吒魔童》一样,没什么新意,都是逆天改命,但本片在如果讲这个故事上另辟蹊径,以一种极其本土化的方法讲了出来。风水师,杀瘾犯,理疗师,老警察,小楼凤,他们交织出了一幕幕。当然了,最终一幕还是免不了俗了,特效做的其实是有些拉胯的。
#47HKIFF#@CCGT 《智齿》让人惊喜的地方是创造出一个堆满垃圾的城市,警匪追逐的故事讲的也算完整,环境和人性是相互呼应的。在《命案》中,警匪线变成了背景,只在主角需要的时候出现,重点还是关注两位主角之间相互发神经,以及二者身份的转换。讲了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狗屁不通的江湖道术拯救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的故事。中间有笑点又有暴力场面,坟场埋人和太平间鬼上身两场戏也很精彩。杨乐文是很惊喜的,但跟林家栋比起来还是弱了一点,林家栋又要演神经病,又要演鬼上身,还要变来变去。关于算命的部分有点失望,充满了符号堆砌和刻板印象,并没有像《双瞳》或者《僵尸》那样有对一个领域比较专业和令人信服的展现。粉红色灯管真的可以改命吗???
#HKIFF47# 香港国际电影节第一部打卡!观影氛围超级棒,全场爆笑多次,真的不考虑加上喜剧的tag吗?当然有些画面冲击力也还是很强。中文名《命案》会让人以为是个常规的犯罪悬疑片,但其实应该解读成《命·案》,英文名Mad Fate更妥帖,疯狂的命运。主题上依旧是银河印象对于宿命论的书写,但加入了一些荒诞的表达,把那种无可避免又无法改变的沉重感消解掉了不少,既有听天由命的渺小,又有逆天改命的咆哮。林家栋很好,两个男配角也不错,明年金像奖看好,内地上映无望。郑保瑞别再捣鼓西游了,我谢谢你,就这么整挺好。三星半。
影节间歇的惊悚小品。控制论还是决定论,这是个问题,但答案是,年轻人不要太偏执。 另外影节一贯的zz引导导致一些观众碰一下就zz高潮的氛围,映后采访的环节挺下头的。#berlinale73 #柏林电影节
230415二刷@ M+,依然喜欢,剧本的胜利。虽然最终看似战胜命运,但整个拍法其实还是银河宿命论的味道嘛(笑)|230331 HKIFF47@ 香港文化中心剧场|大师,全港最萌算命神婆(笑)全程受虐自己选择“我是花”。完全不负郑保瑞X林家栋爱好者的期待。不过因为这种“寓言”故事需要夸张演绎,反而不觉得最能体现栋姐演技(当然演得还是好的👌)。视听做得很极致。映后Q&A成功提问,郑保瑞谈与林家栋合作:角色难演,相互信任,疯与不疯-“我相信家栋愿意和我一起试”-瑞栋人亦可赛艇!
还是很爱银河和游乃海;其实很简单的道理 隐隐预约有被振奋到
看完这部我更加确定了,《狗咬狗》就是郑保瑞的昙花一现,银河映像最差导演坐实了。
好漫画的一部电影,现代迷信的一款魔童降世。癫得直接,恨得深切,但总是从血月背后透出一点幽默感。说起来,命运也是幽默的东西。说少东生来就是个扑街,但命运本身比他更残忍。反正我看到少东自己割额头朝天喊“我是一个好善良的人!”的时候哭了,总是想到那句说中国人的反抗总是指向自我伤害。但世界上没有比自欺欺人更悲伤的事情了,当你的对手是命运时尤其如此。
反正我是原谅了大起大落神经兮兮的剧情走向,好好欣赏了这堂林家栋老师方法派表演示范课。赢在你是香港电影,缺陷都是故意为之,向死而生。
银河的宿命论在这部电影里疯疯癫癫地发生着,但里面的角色每个性格都太死实,都早已不是命运使然,而是他们的性格造成的……除了两位男主角和陈湛文,其他人都是功能性角色,定位有些刻板,且有些演员表演很用力,而女性角色这次看起来甚至更“丑”了……还似乎在讽刺算命是疯子才会做和相信的事……电影在香港竟然只是2B而不是三级,尺度还真宽!林家栋疯起来总让人感觉不自然,反而是杨乐文很有惊喜,说不定明年金像奖能提名男主角,成为Mirror第一人。3.5
#Berlinale #KinoInternational #BerlinaleSpecial 长评 - 你相信“命运”吗?表象故事如同剧情所讲述,算命人逆天改命就“世人”,背后的故事看下来是挺悲观的,感觉导演已经尽力在传递他的想法了。警察,被红色天空“选中”的人和算命人应该是和谐共处的。他映后强调没有名字的人也是寓意芸芸众生。视觉上呈现的非常好,大量的红色极其压抑,那为数不多的绿色也如同被雨滴砸中的蚂蚁般坚强不到。不满意的反而是几位演员的表演,感觉有些用力过猛,尤其是作为年轻一代的“儿子”,割裂感很强。(映后完一点了,在寒风中怒找半小时车站)
同样有疯子、孕警、底层杀戮和伍咏诗的《神探大战》若照《命案》有样学样,至少能跳几个层次,这部男演员互相补位,全员精湛,总比刘青云挥大旗轻松些,所以林家栋明年冲帝,胜算总该极大。还是吃郑保瑞这套,妖化都市,兽性人生,妄图逆天改命,一斗,就斗出了与银河宿命锯齿咬合的血线,奈何人与地,都画满了紊乱掌纹,需败下阵来才清楚,无非一个蛰伏的忍字,由此再看满墙大悲咒,眼下遍是染血凶器。所以天生凶残,与天生正义,是否指摘与褒扬的力度都无从过大?《行运超人》后,好久没看这么算的电影了,隐约一些小聪明与恶趣味,叫人会心。学多几句粗口的灵活组合,有在思考「潮吹事后箫」的断句,以及记住「环保吹」。特效差了些。今年目前最爱的两部港片之一。四星半。@ 香港朗豪坊,上次来这,应该是看《踏血寻梅》。
新人好强。林家栋一如既往,人也nice,好演员呐。
让人重新感受到郑保瑞牛逼的一部电影。26岁的哪吒,命不由天却由爹!个人感觉是2023年hkiff观影氛围最好的一场,笑声叫声鼓掌声…大家都很轻松,也很有分寸。# hkiff·首映 @2023.3.30 香港文化中心
很颠,很韧,很有银河味的犯罪片。整体色调黑暗压抑,却富含顽强的生命力;故事看似垂死挣扎却又不卑不亢,铿锵悲怆,余韵绕梁;角色设定渺小偏执,是两个疯子,更是命运洪流下的蝼蚁和芸芸众生。影片植入了银河骨子里的悲情宿命论,却又拍出凡人与命运抗争的味道。最后两人在精神病院的颠人嗔语,看似疯癫神经,却发人省醒——拼命活过一劫又如何,人的一生,后面不知道还有多少劫数。它强任它强,我仍吹着口哨,继续走向生命的远方……
命运的案子怎么破?是听天由命还是人定胜天?影片从这一问题出发,让林家栋化身算命师,卜卦算命,和老天斗到底。尽管还是银河映像出品,但是和以往作品里悲观的命定无常不同,本片倒显得无比乐观积极,一句“我选的嘛”便道出:你的命运由你的选择决定。
林家栋你………真的是一朵花…
一天之内两部关于裂变的华语电影。《意外》中的风云变幻,《神探》中的人物间的镜像与人物内部的分裂。郑保瑞始终迷恋的都市末世景观。人物身上的地缘隐喻:被强行改命的26岁男子。
这算不算新时代二十年后的疯癫版的“柔道龙虎榜”只是我们现在面对的世界和命运,除了二十年前的低迷和迷茫,更多了一些疯狂,因此更要心怀慈悲地去选择和向前,才有希望。而且这部比起导演前作的生猛狂躁,这部太温柔了!(这种温柔的触感应该是受到了编剧游乃海和监制杜琪峰的影响?)甚至结尾有一部分是温暖振奋的!但人物的命运仍然是很伤感的,被改变本性的人真的好痛,以及终于有人在银河的电影里得以改变命数,然后他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