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颠之战1969
更新:HD
导演:盖伊·汉弥尔顿
主演:哈里·安德鲁斯,迈克尔·凯恩,特瑞沃·霍华德,库尔德·于尔根斯,伊恩·麦柯肖恩,肯尼思·莫尔,劳伦斯·奥利弗,奈吉尔·帕特里克,克里斯托弗·普卢默,迈克尔·雷德格瑞夫,拉尔夫·理查德森,罗伯特·肖,帕特里克·怀马克,苏珊娜·约克,迈克尔·贝茨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1969
简介: 上世纪40年代初期,德国攻占英国前夕,瑞士的里克特男爵向英国大使凯利建议采取和平态度,因为抵抗纳粹无异于以卵击石,而凯利却拒绝接受他的建议,并宣称英国将抗战到底。英国当时的处境极其险恶,陆军在刚刚结束的法兰西战役中损失惨重,英国本土仅剩下780门火炮、160门反坦克炮和200辆坦克。空军也在战役中受到重创,损..详细 >
看多了各种说着英语的意大利人、法国人、德国人,难得看看意大利人演的英国人。这下英国人也知道这有多别扭了。
我们一定要永远珍惜这一胜利
英吉利海峡上空上演滴二战空战经典。有意思的是英德大空战,却由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合拍。著名滴敦刻尔克撤退为欧洲战场保存了实力,但此片滴制作,现在看来真是相当粗糙。不过主题曲的激情澎湃,现在听来都余音绕梁呐。
当时的梅塞施密特本来就航程短,还不集中起来打歼灭战,这场关键性失败就是德军高层“作”出来的。
丘吉尔在最后的广播里说,从来没有这样少的人为这样多的人作出贡献。事实上,电影是在讲,这样少的德国间谍险些改变这么多的人参加的战争。好吧,至少德国间谍杀死的英国人数量远远的超过了自己的死伤,而且,还重点描述了他们的人性。这个我们做不到。不是因为我们欠缺这个品质,而是因为英国是胜利者
80年代,长沙,电视,补登豆瓣。
本片由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童自荣、毕可、乔臻、丁建华等知名配音演员倾情献声
上译精配二战电影,虽不如“虎口脱险”经典,但有非常酷的空战
【第609部】【2022 N.53】7.5老电影里似乎总存在着一种能够被称作“质感”的东西当马丁跟鲍尔摘了帽子以后我就再也分不清他俩谁是谁了看了电影才知道原来伦敦上空的“鹰”指的不是🇬🇧的战斗机啊orz
60年代的欧洲合拍片,前半小时是敦刻尔克撤退,后面基本是个间谍片,一直穿插着空战戏。敦刻尔克的堆人实拍效果还是可以的,空战就因为技术限制,用资料片加模型加剪辑,完成的马马虎虎。全片摄影尚可,动作跟射击场面同样因为年代限制,假的一逼。对德国人有些正面表现,算是意大利导演的一点体谅了
110分钟版。「耷拉着黑头发还留着一撮小胡子的,就是该抓的德国人!」前30分钟主要是英军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场景,并交代了趁机混入撤退队伍的德军特工小队(但只模仿语言和军装是不是过于简单了)。回到伦敦后,故事转为敌我双方相互角力的间谍片,英军自然是英明睿智的形象,但德军间谍也并未被过分妖魔,双方更多是为各自国家利益而针锋相对,结局双方短兵相接的段落更是拍得惨烈,令人几乎忘了双方立场。谍战戏从现代眼光来看显得较为松散,而受限于成本原因,穿插在各部分中的空战段落也拍得麻麻。单架飞机的近景镜头上还算能糊弄过关,但是一到需要表现宏大战争的关键时刻就只能靠模型+历史纪录片来救场,倒是敦刻尔克靠着堆叠人头做出了些真实感和临场感。英德双方都有明艳的女性角色,算是平淡中的一抹亮色,床戏段落柔光直逼《迷魂记》了。
1986年国内公映这部拍摄在我出生年的电影,彼时我已上高二,高中时期看过的仅有电影,情节一点都记不住了,重看发现也无需记住,空战场面电影是需要科技发展的,这部就跟1944游戏似的。基本史实,德国误炸伦敦,英国轰炸柏林,希特勒转向轰炸伦敦而不管空军设施和机场了,英空军得以喘息,2012年3月11
lazy bastards
德国人弹啊……当初看时就记得军士长的粗口“狗杂种”了,回家之后老说,结果被狠勊
这种人物像走过场一样闪进闪出的战争片在那个时候似乎格外能得到我国译制人员的青睐。
如雷贯耳的剧情雷片。所谓如雷贯耳,主要是经典国配的功劳,实际上这片在外网上连英字都找不到,可能与意大利人所拍的英国二战电影这个超奇怪的制作形式有关?而它也或许正是此片剧情超雷的主因!意大利演员太上相,既不像德国人也不像英国人……但个人是西班牙女演员特雷莎·希梅拉的粉丝——更准确地说是她左脸侧照的粉丝。
宏大场面与反间谍结合,大小兼顾,有面有点,大撤退、爆炸、枪战戏份都不错,但空战太弱且假。德国人说自己只是个服从命令的军人,亦表现其良心未泯的一面,可比较《朗读者》《南京南京》,一边亲吻一边枪杀己方暴露的女间谍,则更令我猥琐地想到《情不自禁》。
爸妈带我看的第一部电影,不过当时的我对于这种类型的片子一点兴趣都没有,在电影院里磨皮擦痒地跑来跑去买零食吃,最后出去跟别家孩子玩去了……我小时候一定是有多动症吧,哈哈~
估计那些轰炸机是航模~~
德国女间谍死得好凄美,影片其他都不记得了,只记得一个长镜头对这她绕啊绕,绕得人心都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