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诞生了菜布尼斯、康得、菜辛、歌德、席勒、巴赫、贝多芬的伟大民族,为什么会产生像希特勒一样的恶魔?并且会得到民众的拥戴而成为国家的元首?当这样的恶魔一旦掌握了至高的权力,那带给人们的将是噩梦一般的苦难。
这部长达3个多小时的电影,浓缩性的概括了希特勒的一生。一个从小梦想成为画家的少年,到最后成为一个战争狂人,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讽刺。
人的转变也许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个契机就有可能将自己内心的东西换醒过来。
愿世界多一些美好的东西!
看完不得不说有点失望,如果希特勒真是如此的暴躁独断神经质,甚至难以正常用语言交流,那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家出身没背景的平民凭什么能赢得人心和声誉呢,要知道希特勒在彻底撕下面具前,欧洲众政客对他印象都非常不错,所以才会容许希特勒一步步巧妙地把德国在凡尔赛条约里的束缚挣脱,甚至连斯大林在苏德交战当天都不敢相信向来友好的希特勒背叛了他,未彻底发家前的希特勒应当是个聪明机敏对人性洞若观火善于伪装的骗术师,而不是粗鲁暴躁的神经病。另外,几段演讲的内容给人感觉都非常浅薄,演员演得很用心,但如果放在现实里民众被这样单薄的演讲内容煽动到热泪盈眶恨不得抛头颅洒热血是不符合人性的,民众要得到切实利益才会支持一个政客,而现实里希特勒拥有的,需要在这部电影里被刻画的实绩并没有展现出来,也就显得那些追随他支持他的人行为也不符合逻辑了。只能说编剧想脸谱化小丑化反派还是要讲究一些基本法,处理成这样是有些失败的。
实在没有从头到尾看完这部片的耐心,虽然我对希特勒的生平极其感兴趣。但我想了解的是真实的希特勒,而不是妖魔化的、想当然的、迎合大众的希特勒。
如果要问谁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被妖魔化、小丑化最厉害的一个人,无疑就是希特勒。希特勒是恶魔吗?你当然可以说他是恶魔,毕竟他的种族歧视政策导致了600万犹太人被屠杀。但他真像被后人所塑造的那样就是世界上头号恶魔吗?历史上哪一个帝国不是建立在大屠杀之上的,但又有哪一个帝国的元首遭到过类似希特勒这样的被否曲被丑化?就以希特勒同时代的人来说吧,斯大林、某国太祖等,论残暴,谁比谁更当之无愧?
除开残暴一面,希特勒的伟大与不凡之处,是令人钦佩的。从一文不名的街流浪汉,奋斗成为一国元首,直到彻底改变世界格局。靠的完全是个人意志和对政治理想的坚持。从私德来说,希特勒是个高尚的人,不抽烟不喝酒不好女色,完全自学成才而且平易近人。从治国来说,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且是全民共同富裕,工人农民全部过上好日子。从政治来说,他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虽然是偏执的狭隘的),但他确确实实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从私生活到政治,都是。
说回这部片,一开场就不免让人所望。看看导演找来的扮演幼年希特勒的演员吧,一看就是个邪恶的孩子,瞧那双邪恶的大眼睛,大概是直接从恐怖片的片场找来的怨鬼扮演者吧?这样的选角,无非想告诉观众,看看吧,希特勒他就是个天生的恶魔,打小就有那么一股邪气。再看看那位成年后的“希特勒”,活脱就是个小丑,何来半点个人魅力个人气质。
面对这波邪魅的演员,你不禁会想,如果希特勒真是这么个德行,当年的德国人会为他而疯狂,那德国人才是真的疯了。
而所有的情节,也都象演员选角一样,仅仅围绕“恶魔”两个字来展开意淫——在真实历史事件的表象下展开一场虚幻的意淫。原本沉重的题材,变得毫无份量了。
妖魔化的希特勒,只能满足人们的发泄欲和报复欲,并不能真正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反正这就是个天生的恶魔,那我们还怎么防范?
去妖魔化,还原真实的、人性化的希特勒,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负责任——当再有类似希特勒这样的破坏性的理想主义者出现时,人们才会更容易加以识别。
本来想给这部片一颗星的,不过跟《玩转希特勒》之类恶搞片相比,好歹普及了一点初中历史常识吧,还是算它两颗星吧。
首发于公号【无读不丈夫】(wudubzf)
对比的文本是伊恩克肖的《希特勒传》
1、希特勒虽然是偏执狂,但是对于母亲的爱是最深的,希特勒的每个办公室都有母亲的照片。影片可以把希特勒演绎成冷血无情的反社会人格不算是妥当的。给他母亲治病的是一位犹太医生,后来被特许离开德国。
2、希特勒在一战中捡到的狗是他的部队在转换战线后被人偷走的,据他战友回忆当时希特勒非常生气。
3、希特勒的反犹太、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据考证可能是在一战后从事政治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当时社会上一些极右政党都是反犹太反马克思的。在他早年维也纳求学期间因为经济原因一度以售卖自己的明信片和插画为生,跟希特勒合作的一些广告商都是犹太人,希特勒更他们的关系还不错。
4、纳粹党的发展要比影片展现的更为艰难,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慕尼黑的边缘小党,由于德国党派互相内斗,政府不断垮台重组,让纳粹抓住机会崛起。
5、希特勒没有像影片中那样脑残,他会根据听众的不同而表达的观点不同,不会每次都将反犹观点抛出来。比如他在跟工商业的资本家们演说寻求支持的时候,基本不会谈反犹太,只是在反共。
6、希特勒最爱瓦格纳的作品,在维也纳期间家里寄来的生活费都让他花在看瓦格纳戏剧上面了。因为没钱导致自己吃不饱饭,所以年轻的时候看着瘦弱和其营养不良。
这本传记我还没看完,后面的内容之后有机会在更新。
如果都能说德语就更好了,剧情很符合史实
绝对力荐之作、
像预告片一样的剧情跳跃。元首从小像个癫痢病人,紧张、狂躁……你们是在向《元首的愤怒》靠拢吗?
希特勒真是个怪物,如果这部电影没有过激反应的话。
是屌丝逆袭吗?演的不好,一点领袖魅力都没有,有点像神经病,还是让德国人自己演比较好。
一般了啊,没那么好看,没有把希特勒的性格,喜好说谎的性格以及希特勒做人卑劣到了极点的事迹叙述的给力
神剪辑
有点中毒。。
美国拍的希特勒传记电影,从童年到他把握住德国的政权的一段时期,主题还是表明了柏克警示的话:“只要善良的人们袖手旁观,邪恶就会高奏凯歌。”但把希特勒也塑造的太面具化了,看来美国电影的政治正确这根筋也绷的很紧啊。
6.5 非常尴尬的一部片 英语圈拍不出欧洲大陆历史的大气与厚重;虽然演员很努力却显得滑稽 多处改编让人看得不舒服 特别关于希特勒身边的人的故事;兴登堡竟然是彼得奥图扮演;历史总会开倒车 善良的人能做的就是当邪恶兴起时不要继续保持矜持的沉默而袖手旁观
那个演员的功力不一般,演讲很传神,我是配合希特勒的传记一起看的
恶魔的崛起,源于众人的滋养。
历史课看过的
是不是对希特勒排犹倾向刻画过多了?
成功不在于目标是否符合基础价值判断上的正确与否,而在于扇动多少人跟随你,支持你。
觉得太片面了 完全没有魅力的表现啊
看了影片希特勒:恶魔的崛起又看了长春配译的 台尔曼这是一段德国革命的历史,从20世纪初,到纳粹的正式全面掌权1924年1月21日列宁去世后,台尔曼访问莫斯科并在葬礼上作为仪仗队成员为列宁抬棺。1924年2月起他成为德国共产党代主席,5月成为魏玛共和国国会成员。而殊不知,没过十年,星移斗转。1932年3月11日台尔曼再次作为候选人参加德国总统大选,竞争对手是当时在职的保罗·冯·兴登堡和阿道夫·希特勒。在此不久以后塔尔曼向社会民主党提出建立反法西斯联系战线以共同对抗纳粹。1933年3月3日,台尔曼在柏林被盖世太保逮捕。从而结束了正式斗争的一生。人物的结构,不能离开经济。1933年到1939年9月,德国军费开支240亿美元,而其他所有开支只有236亿美元。1936年-19
演得真不错,很逼真
很屌的片子
我实在是非常不喜欢这个演员,像个长着深蓝色玻璃眼球儿紧张又干瘦的老鼠。而且整个人物的刻画,从一开始就非常带有观念性和目的性,把希特勒演绎的时时刻刻都神经兮兮,像个没有一刻正常的人。虽然用了三个多小时的时间,整部电影还是让人感觉很仓促,没有交代清楚人物成长和心理转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