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你妈妈也一样

HD中字

主演:盖尔·加西亚·贝纳尔,迭戈·卢纳,玛丽维尔·贝尔杜,丹尼尔·希梅内斯·卡乔,安娜·洛佩斯·梅尔卡多,Nathan Grinberg,贝罗尼卡·兰格,玛丽亚·亚拉,Giselle Audirac,阿图罗·里奥斯,安德烈·阿尔梅达,戴安娜·布拉荞,埃米利洛·艾切瓦利亚,Marta Aura,Juan Carlos Remolina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01

 剧照

你妈妈也一样 剧照 NO.1你妈妈也一样 剧照 NO.2你妈妈也一样 剧照 NO.3你妈妈也一样 剧照 NO.4你妈妈也一样 剧照 NO.5你妈妈也一样 剧照 NO.6你妈妈也一样 剧照 NO.13你妈妈也一样 剧照 NO.14你妈妈也一样 剧照 NO.15你妈妈也一样 剧照 NO.16你妈妈也一样 剧照 NO.17你妈妈也一样 剧照 NO.18你妈妈也一样 剧照 NO.19你妈妈也一样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你妈妈也一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出身标准富有阶级家庭的墨西哥青年胡里奥(Gael García Bernal 饰)与德诺(Diego Luna 饰)是一对儿死党,他们各自精力旺盛的女友结伴出国旅行,丢下两人为消磨漫长的无聊暑假犯愁。在德诺家举办的一次总统也亲临现场的宴会上,两人结识了德诺表哥的西班牙妻子露莎,并向她兜售通往传说中号称“天堂之门”的海滩之旅。一别多日,露莎惊闻丈夫出轨伤心欲绝,遂致电德诺要求参加海滩之旅。三人马上出发,于路露莎同两位大男孩无话不谈,并先后与德诺、胡里奥发生了关系,这让德诺与胡里奥的友情产生了裂痕,他们发现女友曾经同对方偷情后愤怒不已,但还是一同到达了天堂之门。这个夏天过后,一些关于青春的记忆永远留在了那片海滩上……  本片获2002年洛杉矶电影节最佳外语片等几十项褒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老盔有了新主人阴阳路粤语东京大饭店关键一票非常闺旅行鬼灭之刃 那田蜘蛛山篇密室绑架全裸饭木偶奇遇记我在梦里见过你落跑甜心野性的呼唤2009复仇的火焰远大前程2016生死门天使快递生死拳速帐篷营业中信守

 长篇影评

 1 ) 不要在动荡的时代做平庸的自己

这个2001年墨西哥文艺片非常不简单,当年凭着不多、相对粗暴的情色镜头赚足了眼球。但能够让阿方索一战成名的,凭的绝对不仅仅是这些不能说的画面。

在本土公映的首个周末即狂卷220万美金,成功创下当时墨西哥国产片周末票房新记录。在海外更是被各个独立发行商争相抢购,次年陆续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英语国家进行原语公映,同年还获得奥斯卡原创剧本和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那一年夏天,全世界的观众都为片中两个混日子的墨西哥少年德诺和胡里奥操碎了心。

17岁男孩胡里奥和德诺,一个平民子弟,一个出身高权富裕家庭,在还没有进入成人世界之前,做了多年的好基友。

德诺是家中二子,父亲是哈佛大学毕业的经济学家,现在是国务大臣,母亲是家庭主妇,热衷于心灵讲座。父母本来打算叫他艾南,但他出生那年父亲刚加入执政党(革命制度党),受到突然而来的民族主义影响,为儿子改了一个古墨西哥名字德诺。

胡里奥是典型的城市工人阶层,有一个做秘书的母亲和一个正在墨西哥国立大学读书、热衷于游行示威的左翼姐姐,父亲下落不明。

从一开始,胡里奥和德诺就是两个世界、两个阵营里的人,胡里奥成长于偏向民主自由的左翼中产之家,德诺出生于当权的右派。

胡里奥姐姐游行示威反对的对象,就是德诺父亲所在的革命制度党。

只不过年少的他们还不知道,也不在意这些成人世界的事情。

他们唯一关心的是,去欧洲旅行的女友们会不会和意大利男人搞上,还有如何让美丽的少妇露易莎同意一起去那个他们生编硬造出来的海滩:天堂之口。

两个被荷尔蒙驱动的少年和那个心藏秘密的西班牙女人,就这样机缘巧合地共同展开了一段公路旅行。

短短五天的旅行中,两个大男孩发现各自睡了对方的女朋友;先睡了德诺的露易莎错以为胡里奥心生妒忌,为公平起见,她决定在车里和胡里奥也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在悲伤和失望来回挣扎的露易莎,看到两个亲密无间的朋友为了小女友的事情大打出手,一气之下决定逃离这次本不该有公路旅行,但终被小男孩们追上,最后误打误撞,三人竟然也真的来到了名叫天堂之口的海滩。

旅程终点之后,他们三人的人生再无交叉,各人走上了生活暗暗为他们安排好的人生轨迹,就像在天堂之口遇见的第四代渔民阿超那样。

阿超会在不久的将来被大型的度假开发项目所驱逐,被逼成为现代度假产业中的一个小零件,做个门卫、保安或酒店服务员,严丝合缝地嵌入现代化机器当中。

为了继续生存,自由就是代价。

只不过有人早已心知肚明,有人懵然不知。

如果你认为《你妈妈也一样》只是一个简单的公路+青少年电影,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最后十分钟200%拉升了整个电影的主题和质量,让之前的那些充满荷尔蒙的疯狂有了沉重的支撑点。

和阿方索大部分作品一样,仍然是多元主题,但都自然地插落在那些细节里了,毫不违和。

青少年成长,政治,地理风貌,平民生活,都是穿插其中的小主题,阿方索没有放大其中某个虚化其他元素,而是细心地将千禧之时动乱兴起的墨西哥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给观众看。

动荡时代的青春荷尔蒙

青春期的三大特征:无法压抑的荷尔蒙、比爱情更要浓烈的友情还有对成人生活的强烈向往。

青春是我们逐渐与世界建立起联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的终点,大部分人都会被社会机器所吸收和融合,成为一个个毫无棱角、但尽职尽责的社会螺丝钉。

那些自我的探索与开发、改革的热情、不被社会接受的情感……所有独属个体的、不在常规之内的意志和情感,都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荷尔蒙的激烈喷发而最终趋于平静。

阿方索并没有将这样的青春故事放在架空的时代之上,相反,少年之间的友情(或爱情?)、对性的追求、对爱情的期待、对成人世界的探索,都被深深地打上了那个动乱时代的印记。

它承载了太多的年代记忆,那是墨西哥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边震荡的时代。

20世纪以来,长期由革命制度党单党执政带来的政治稳定和经济政策贯彻执行,让墨西哥在40-70年代迎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但同时也隐藏着危机。

电影开篇没多久的新移民之死,就隐约反映出了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基础建设的弊端,因为革命制度党的高度集权主导经济,虽然在初期起到了稳定的作用,但也极度容易滋生腐败,造成许多基建工程质量堪忧。

德诺、胡里奥和露易莎一起出发那一年是1999年,在故事发生的第二年夏天,也就是电影最后,连续执政71年的革命制度党第一次输掉了总统大选,国民行动党次年开始了他们连续两期十二年的执政时期。

比起政治上的突变,墨西哥经济那时已经接近崩盘边缘。

墨西哥经济奇迹后期,石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和支撑点;80年代石油泡沫破裂之后,经济开始下行;执政党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并不成功,再加上1992年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出口无力与亚洲廉价商品竞争,进口遭遇美国商品倾销,双重打击之下,整个制造业升级宣告失败。

与此同时,还有各种新文化的入侵,LGBTQ权益意识的觉醒。

正是在这样的经济政治全方位混乱的时代背景之下,阿方索探索了墨西哥少年的成长轨迹。

曾经宁愿车被没收也要成为作家的德诺,最终还是按照父亲的意向,在大学选择了经济学,经常考试不及格的胡里奥也在社区大学里选择了生物学。

聊起他们的共同基友、曾经的星际牛仔成员丹尼被父亲逐出家门、但和男友开心生活在一起时,两人都略显尴尬又有一丝的不知所措。

当初三人的公路旅行上,他们还曾誓言旦旦向露易莎说过并不介意,而最后对好友基情的不言不语,就是他们为自己的社会成人礼送上的祭品。

什么也拯救不了甘作平庸的自己

时代总是纷乱的,除了特定的某些黑暗时期,每一个年代都是好坏兼有。

那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并不仅仅存在于狄更斯的《双城记》中。

动荡的大时代终将变成被后来者在书上读到的、毫无感情色彩的记录文字,那些当时围绕我们身边的、真真切切所能感受得到的激动、挑战、危险、机遇和生离死别,大部分都会被抹去。

那些将会影响我们一生的生活细节,到最后,都只会剩下一个简单的文本结论。

和被抹掉的那些时间细节一并消逝,还有我们大部分人平庸的一生。

我们总是在埋怨这是一个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毫无生气的时代,不断地为我们庸俗的生活选择构建了一个又一个无法辩驳但又毫无意义的理由。

生活所逼,别无选择。

但究竟是生活导致了选择的不同,还是不同选择为你的生活创造新的可能,这个因果关系,到底我们有没有想清楚了。

又或者是,我们心里终究是明晰的,但极少人愿意去承认和付诸行动。

我没法推测,能真正了解造成你平庸一生的人,就只有你自己。

但我知道,看清这一点,不需要读多少书,不需要多大的智慧,只需要一点点勇气。

然而,大部分的我们都没有做到那个最极致的自己,没有勇气去成为那个better self。

更多的,庸俗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动荡的时代没法让你过好一生,平静的时代更没法做到。

正如露易莎告诉德诺和胡里奥的,人生就像海浪,要像海般豁出去吧。

在你实际出发之前,你永远不知道,口中所编造的那个天堂之口,是否真真实实地存在着。

去浪吧,骚年。

最后送上墨西哥少年“星际牛仔”联盟的十一条誓言:

  1. 做星际牛仔是最高荣耀;
  2. 为所欲为;
  3. 流行音乐比诗好;
  4. 每天至少兴奋(撸)一次;
  5. 不可以睡星际牛仔成员的女朋友;
  6. 为美国队喝彩的是死基佬;
  7. 自慰万岁;
  8. 永远不要娶处女;
  9. 为美国队喝彩的是死基佬;
  10. 真理虽好,但永远无法帮你达到高潮;
  11. 违反上述规定的混蛋,将会失去星际牛仔的称号

最后的星际牛仔誓言第六/九条纯为少年戏言,大家不要当真,我们都是坚决捍卫LGBTQ群体权益的。

个人公众号:DramaMatters

 2 ) 只有泛着泡沫的才是青春期

Y tu mamá también 其实只是影片中出现过的出自Julio之口一句随意的不能再随意的话罢了。其实那只是一个泛指,由此还可以引申出y tu novia también, y tu hermana también etc. 谁比谁也没有高尚多少,只不过存在谁比谁隐藏得更深,谁比谁更不容易外现罢了。

虽然影片中穿插着好几段情色缠绵的片段,粗看上去未免有些荤腥,但如果不是非要用情欲的眼光来看的话,倒是觉得用“生龙活虎”比“活色生香”更合适些。十七八岁的年华,如果没有充满荷尔蒙和性幻想,反而缺少了一点该有的味道:年轻的躯体在床笫之欢时的山盟海誓,临行前在父母眼皮下的一番云雨,啤酒和大麻,在泳池跳板上的意淫和打手枪......也许外国的青年较之国内的同龄人,还是更加不羁和随性些,因为在他们疯狂的年月里,我们好像正在为同高考的狭路相逢而不得不同堆积如山的作业大战三百回合。

说回主角上去,第一条线,Tenoch和Julio。说起来这两个人长得确实不像人们印象中的墨西哥人,墨城人总喜欢自称chilango,觉得别的地方的都很村,其实也有一点点依据------虽然现在来看也并非那么明显------但终究是首都。也许如果不是在那场宴会上遇到Tenoch的堂嫂Luisa,两个好哥们儿也不至于最后分道扬镳,但毕竟只是假设,而假设的事实都是不存在的。我不能说他们的脑袋里塞满了精虫,但至少他们没少想制造它们。

被背叛的Luisa,则是另一条线,她最后原来是身患癌症的事实多多少少把电影扳回到一个比较正的三观上,但我还是觉得她的动机还是来源于丈夫Jano,也就是Tenoch堂兄的背叛。这人也许是傻是纯真,但就不在这多说了。不过堂嫂对小叔子下手,确实有点不忍直视,其实是御姐上了小正太的故事了。

可是看到好哥们和同行的御姐ooxx,对于一个十七八的少年来说,并不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作为发泄,他选择说出一个可以戳到对方痛处的秘密。于是伤害开始。这些秘密其实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拥有一些,在我看来就像是一只只盛满水的气球,以便在受到攻击和冒犯的时候,把对方泼成一只落汤鸡,因为破裂而带来的不可预见性和猝不及防感,往往比水的杀伤力要大得多。气球不断破裂,于是他们知道自己的哥们都曾和自己的女友偷情,开始他们彼此愤怒,直到后来他们彼此的揶揄和看似大度无所谓的大笑,最终也没能给他们一个圆满的出口。伤害一旦造成,即使能够修复一时,也无法避免最终的悲剧,尽管他们的女友在欧洲游回来之后就各自与他们分了手。

有些青春期的抽痛是不可避免的,身边的人也来来去去没有停歇,可人都还是要向前走的,带着这些经历过的人和事,继续在一个新的阶段里磕磕绊绊。最近缅怀青春的片子很多,但像这部这样,用一种粗糙的手段来展现的,确实感觉更胜一筹。

旁白和消声处理把电影分成很多段落,在段落无声的空白了,其实挤满了他们,也是我们的关于青春和秘密的记忆,直到有一天这些事情对我们来说都变得遥远,然后才知道,我们真的是扎进了大海,而大海深处是不会有还泛着白色泡沫的波浪的。

La vida Sí es como bruja, por eso hay que quedarse como el mar.

 3 ) 《衰仔失乐园》里的眩晕与清醒

电影《衰仔失乐园》是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2001年度的一部作品,影片讲述了Charrolastra的两个成员Tenoch和Julio青春成长的故事:Tenoch家境显赫,他的父亲是一个著名政治家,利用职权大行腐败之道;Julio五岁时就再也没有见过父亲,他的母亲是一家公司的文秘,姐姐在国立大学念政治学,是一个左翼活动家。尽管两人家庭背景相去甚远,但却是一对死党。吸食大麻、看毛片、上女人••••••他们整天无所事事地消磨时光,不羁地享受着青春的快乐。这个夏天似乎格外躁动不安,两个人的女友结伴去了意大利游玩,他们愈发闲闷无聊。在一次婚礼聚会上,他们邂逅影片的女主角Lusia,并邀请她一起去虚构的沙滩“天堂之门”度假。一开始,Lusia不以为意,当得知丈夫在外胡混、旧性不改,自己的生命也所剩无几时,Lusia主动请求Tenoch和Julia带上她一起开始前往“天堂之门”。就这样,三人愉快地上路了。然而,随着途中Lusia先后与兄弟俩做爱,两个男孩彼此起了嫉妒心理,各自道出了曾经上过对方女友的秘密。这自然令人无法接受,两人的友情也岌岌可危。在Lusia的调解下,两人达成了表面的和解和释怀,他们也意外找到了一片美丽的沙滩和充满乡土情趣的小镇。某晚三人3P后,Tenoch和Julio已无耐旅程,决定回家。而Lusia则留在了乡下继续探访其他沙滩。被背叛的伤痛深深刺痛哥们俩,分开后他们就分道扬镳、失去了联系。次年,他们在街头相遇并在咖啡店小坐,两人简单交换了他们分开后各自知道的事:Charrolastra解散了,Lusia死于癌症,便再次告别,又一次开始各自独立也成熟了的生活。
片中,和兄弟俩告别时,Lusia告诉他们:“生活就像大海的泡沫,你必须一头扎进去。”我认为这句话正好可以作为这部影片的点睛之句。什么是泡沫?泡沫是不断涌起又必然消失的白色浪花,它不是大海,而只是大海浅表上一堆速生速灭的景象。导演借片中女主角之口说出了他对生活的思考:有太多太多的人是眩晕地生活着,一头扎在里面,他们看不见自己的航程,或许他们根本从未追思什么是一个人真正该拥有的生活这样类似的问题,只是盲目地顺合着大众的潮流,漂浮在生活汪洋里,漂流过年年岁岁,漂流过生命的每一阶段,包括最应该自由无羁的青春年华。比如,影片的两个男主角Tenoch和Julio,他们不满家里给自己的安排的课程,以为离经叛道、整日嘻哈就是他们所标榜的自由,然而他们依然是盲目跟随周围放荡的同龄人,依然处于一种“眩晕”的状态里。他们的青春是不清醒的,处处张露着年轻人的莽撞无思、潇洒冲劲,无论是对于友谊、对于爱情,还是对于学业,对于家庭。苏格拉底曾说过:“不经考量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然而,对于肆意飞扬的懵懂少年来说,冷静考量生活未免是过高也不太切合实际的要求了。
查阅资料,我得知这部影片暗含着导演对墨西哥这个国家的隐喻:“编导认为墨西哥作为一个国家也处于青少年时期,正在寻找成年的感觉。国家所处的环境造成了人们慵懒、懒散、享乐的生活。如同少年缺少对未来的规划,从上而下都不像是一个成熟的社会。”(网友评)结合影片中不时穿插的墨西哥人民的生活图景,并且简单了解了一下影片中提到的PRI党(PRT党即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成立于1929年。它结束了墨西哥军阀混战、军人干政的历史,联合各个民众阶级,形成了一个包括工人部、农民部和人民部在内的职团主义组织体系。革命制度党作为官方党连续执政70年,领导墨西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建设成就,并保持了长期的政治稳定。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政策的失误和政治纲领的改变以及官方党职团结构的衰微,革命制度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墨西哥政党制度逐步从原先的非竞争性霸权党制度向竞争性的多党制演变。),我认为这种“眩晕”的状态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影片所投射的社会。
尽管影片故事始终围绕着三个年轻人的故事,但是摄影机镜头却像一只游移的眼睛,带着观众看到了大量的墨西哥的社会图景。如街道上被撞的木匠和围观者、Julio姐姐参加的群众游行、路边警察殴打司机等等。因为这正是导演的意图,他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讲述三个年轻人的故事,而且也要揭示出墨西哥的社会现状: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特别是在萨利纳斯执政(1988~1994年)时期,革命制度党逐渐放弃和背叛了革命民族主义,以名为“社会自由主义”而实则为新自由主义取代革命民族主义。社会自由主义过分强调经济自由,缺乏对社会问题的重视,导致财富过于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和社会贫困化日益加剧。在社会经济政策上,极端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取代了封闭式的内向型经济剧烈的变革超过了社会所能承受的限度,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动荡和社会混乱,多次爆发债务及金融危机。另外,党的体制僵化,缺乏党内民主和监督,腐败现象严重,派系斗争激烈。如画外音揭露到总统一个小时后离开婚礼,参与执行委员会讨论确定大选候选人,第二天,CV被刺杀。我们可以想象其中的黑幕。电影中,有时候会出现声画分离的情况,举一例:如01:12:00—01:12:18时间段里,声音内容是Lusia对兄弟俩立下规矩,画面内容展示的却是车窗外墨西哥警察与民众,这也证明了导演至始至终都关注着社会混乱的现状,有所表达。(关于声画处理将在后文中作进一步详细的阐释。)
昆德拉曾在“关于小说艺术的谈话”中给“眩晕”这样定义:“眩晕是沉醉于自身的软弱中,意识到自己的软弱,便会一直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中倒在地上,倒在街头,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下面,我将对影片中人物所呈现出来的眩晕状态做具体的分析。
从理论上讲:由一个被承认是真的命题为前提,设为B,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后,得出一个与前提互为矛盾命题的结论非B;反之,以非B为前提,亦可推得B,那么命题B就是一个悖论。当然,非B也是一个悖论。悖论强调的并非单向的存在,它是每一项中所体现的整体性。
与好友的女朋友做爱对于Tenoch和Julio来说就是一种悖论。它有着让人感到不舒服的表现方式,可是这样的形式背后,又充满着因不能接近而产生的强烈对抗和张力,这是一种奇怪的疯狂,却能让他们在不能承受的负重中渴望服从欲望并且陶醉。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他们为它感到羞耻和自责,又在赤裸裸的袒露中感到因真实而产生的迷醉和眩晕。他们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充满着因悖论而释放出的无比真诚。他们订立Charrolastra的条约,其中第五条不上其他人的女友与其说是对他们的约束,不如说是对他们的保护。在这种保护下,尽管两人纷纷明知故犯,却并未怀疑对方,维护了关系的稳定和谐。这不是又一种眩晕吗?无法对双方做出冷静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诚然,生活永远既不是B,也不是非B,而是这两种状态的相互交织的悖论,想截然区分的做法只能自寻烦恼,可是人总是想用自己仅存的理性试图整理它,立下规定,到头来只能淹没其中,眩晕不已。发现对方和女友双双背叛自己对他们自身来说是一个否定的发现,同时,它们也标志着一种觉醒、一个决裂。通过这个决裂,意识使那时还束缚着它的东西(如片中的友谊)贬值,也因此彻底超脱了。它以可能的方式揭示尚不知晓的广阔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将构筑出新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故事,这个过程就是人物的成长和转变。
在有些人想来,一次乱交和另一次乱交是相等的,可是这显然大错特错。影片中无论Tenoch还是Julio可以尽情谈论女人、开各种玩笑、睡上许多人,但是他们都不会觉得双方是恶心的,他们不会遮掩这些性交;但是这一次不同,这一次他们认识它的本质。友谊、信任在非严肃的土地上衰落,他们没有了爱的幻景,没有其他东西指引他们。也许,在以后的日子里,有的只是新的、变化的欲望的永恒再生,激发他们的只有对美的爱和他们从色情游戏的万千惊喜中得到的愉悦,这种愉悦在他们眼里被简化为存在的不可预见性、存在的轻浮虚渺。这种“清醒的和觉悟了的”意识不一定会降低他们的性欲,损害他们的愉悦,相反却很可能增加这种欲望和这种愉悦并无限提高它们的价值。从他们日后都各自有了新女友,我们可以略猜一二。所以,即使从一种眩晕中猛然清醒,他们转而又陷入了另一种眩晕。这或许有点存在主义的意味,生活是大海的无用轻浮的泡沫而已,也如科特.冯涅格特所说:“我们来此世不过是要胡混一番,一切不过如此而已。”
那么,相对年长成熟的Lusia就逃离眩晕状态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我认为Lusia是三人中最眩晕的一个。她言说“生活就像大海的泡沫,你必须一头扎进去”,即是她深深陷入眩晕中既有所自觉却又无可自拔的痛苦的流露。她眩晕,她早知丈夫有外遇一再忍让,也主动让自己处在不真实不清醒的境遇里,所以当丈夫打电话告知时,她伤痛地责问丈夫为什么要告诉她,破坏她为自己制造的有保护作用的眩晕状态。她眩晕,她和丈夫其实性格不合,丈夫总是会参加一些文化聚会,然而她却是个只知道所有牙齿名字的笨拙女人,然而她依然让自己处在眩晕里,说服自己她和丈夫很相像,寻找他们都幼年失去至亲等勉强的相同点。她眩晕,她的婚姻生活并不顺利,因此她对“你是个生活美满的女人吗?”这类心理测试感兴趣,但是在外人面前她依旧表现出与丈夫恩爱不离的假象。她眩晕,她知晓自己生命无多的噩耗,她会久久看着路旁他人出殡的情景,她却执意相信死去的人依然存在,她在想她在别人的记忆力会活多久。她眩晕,她为丈夫出轨悲痛不已,乱性对她来说无疑是一种恐惧可怕的威胁,然而她却频频主动探问有关男人生殖器和做爱的事情,并且主动和两个男孩子做爱。影片中第十九段画外音深刻地揭露了Lusia的眩晕的痛苦:“他们以为Lusia睡着了,他们并不知道她正在提心吊胆无法入睡,这并不是因为黑暗或是她周围的东西”,而恰恰是她始终没有走出的眩晕状态。
 每个人物都有着他的眩晕,连对“天堂之门”——这片理想中的净土的追求也是如此。影片中,每一次他们行车去寻找天堂时,导演都安排了朦胧而美丽的光晕。看上去很美,然而圈圈圆圆的光晕不正是象征他们所处的眩晕状态吗?在寻找梦中之地的旅程中,一路都伴随着郊外清新温暖的阳光,可也正是这迷人的太阳造成了晕眩。想要去的地方事实上是未知的、幻想的、旅程是眩晕的,这不正是青春,不正是成长的感觉吗?
 然而,阿方索.卡隆不仅仅要揭示民众生活的眩晕,国家社会所处的混乱迷茫,更着力于使观众与他透过影片所呈现的真相之间保持一段距离,频频打断观者不由自主沉入剧情的可能性,完美地承袭了布莱希特的疏离剧场的传统。他极为巧妙地发挥了画外音的作用,由此创造一种“带出”,一种清醒,叙述者和观者的清醒,这正是他的意图,让观众目睹眩晕,保持清醒。
大量画外音的使用无疑是这部影片的叙事特色。我们来仔细看看画外音在这里是如何发挥它的作用的。众所周知,画外音可以起到交代事件、介绍人物、揭示人物内心活动、转换影片叙事时空、推动剧情的发展等作用。如影片第一段画外音:“安娜的母亲,一个离婚的法国女人,国际学校的教师,她并不反对Tenoch和她女儿睡觉,Julio的情况却不同,他和Cecilia在一起呆到晚餐时间,然后第二天早上再来•••”、第二段画外音“安娜的父亲是个新闻工作者最近刚转向政坛•••”第四段“Tenoch兄弟三个,他排行老二•••”以及之后部分画外音都通过声音的介绍为我们直接揭露了两个男主角背景的差异,作为同处于青春萌动期、爱好相似的少年,他们身上的差异很自然地带的是阶级差异的影子。这一画外音不仅介绍了人物及其背景,也暗含了主旨。
同时,有效地利用画外音可以拓展影片的画外空间和时间,一方面利用画面内的场面调度,突破屏幕画框内的限制以实现开放式的构图,如镜头经常处于游移中,在小餐馆,镜头从谈话的主角三人移至从他们身边经过的妇人,又跟随妇人进入内堂,随即转移至女老板,这一个长镜头生动在现了墨西哥民众的生活图景,而不仅仅停留于三个年轻人。在声音的处理上也是如此。画外音常常“绕费口舌”的对无关紧要的人介绍一番,如预先透露给观众渔夫一家年底前将搬走,两年后,他会成为一家酒店清洁员,不再打渔。这种处理方式看似游离了故事主线,却恰是导演意图,他的目光不局留于故事本身,而旨在展现墨西哥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眩晕状态,那么,画外音极好地弥补了画面的局限性,拓展了画外时空,展现了丰富的墨西哥大众(自然也包括三个人的家人、总统、路上遇到的老妇人和她的外孙女、渔夫等等)的生活际遇,从而交错成由各阶层共同建构的完整的社会生活图景。
如果说影像让观众变成了激情的目击者,那么本片特色——大量画外音,却又让观众变成了清醒的思考者。这里同时牵涉到影视创作中视点与人称的问题。无疑,片中画外音采用了第三人称(不在片中的“他”)和一种全知的客观陈述性的视点。这一非角色化的声音介入,不仅对于提供故事总体意义上的知识和背景视野、建构故事架构具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影像控制观众跟随叙述者(隐形作者—摄影机—叙述人)走向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和情感倾向。既使观众“投入”,又在适当时机让观众“抽离”,既让观众真切目睹人物生活的眩晕,又带着观众脱离这种眩晕,保持清醒甚至能对墨西哥真实的社会现状有所俯视和反思,以小见大、以一喻全,给观众留下深远的联想和完整感。
另外,导演只想用影像展现墨西哥广阔的社会情景是会有困难的,他规避了这种方式,相反,即使让观众稀稀疏疏看到很多街道上的情景,导演依然有意把主人公安排在一辆快速行驶相对于外界保持独立封闭的车子内。,让社会情景与他们,与观众擦肩而过。这种背景与主人公若即若离的方式、镜头快速的转移、从视觉和感觉上都留下了强烈的眩晕和不确定的印象,尽管人头攒动、警察来来往往,游行队伍浩浩荡荡,但对于观众不能构成一种直接的视觉冲击,因为观众同样也是对社会真相、社会生活本质并不清醒的人,是真实的“眩晕者”,是导演企图唤醒的人。
 以上,从影片内容、声画处理、剧作视点等角度阐明了《衰仔失乐园》荧幕内外的眩晕和清醒,对影片的主旨作出了个人的思考和理解。基于本学期剧作的学习,同时又受到篇幅和时间的限制,我还想简略地谈谈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两个问题。
我们知道,一般影片分为“建置—对抗—结局”三个部分,而情节点则是钩住人物动作,并且把它转向另一方向的关键。于此,我以Lusia接到丈夫的电话为第一个情节点,这个事件(配合她得知健康报告的事件)使她的心理活动发生了改变,试图摆脱家庭和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对她的束缚,追求属于独立自我的自由,决定踏上和男孩们寻找天堂之门的旅途,导致了后面一连串事件的发生。因此,这一事件在真正的意义上是三个人成长的未知之路的开始。影片的高潮从Lusia和Tenoch做爱开始,在做爱、朋友间的矛盾、做爱、暂时和解之间起起伏伏,这不仅是影片的视觉高潮、也是给片中人物和观众的巨大的心理冲击,是三个人最眩晕地时刻。所谓最眩晕,往往是在对自己身处的眩晕开始觉察,既没有退路也找不到出路的时刻,这种时刻人物的心理和动作总是最丰富圆满、最激烈挣扎也最具戏剧性的。关于影片的情节点2,我有所犹豫,最后我将其锁定在三人3P事件上,这一事件导致了男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并宣布了旅程的结束。然而是否可以将三人寻找到天堂之门作为情节点2呢?因为Lusia似乎在这里找到了她的答案,找到了她脱离眩晕之苦的方法。尽管这种方法是悲观的,那就是“一头扎进”眩晕中,完全随着生活沉沉浮浮。因为在这个善良又无能为力的女人做了各种尝试后,她发现生活本是泡沫,无论尽何努力,眩晕无可避免。或许迷失于眩晕中是一个不高明的令人丧气的却也是使人至少摆脱因为眩晕而来的眩晕的笨拙方法吧。她随后即在旅店打电话告知丈夫,做出了不再归去的决定。之前她带的钱极少,她还关心着家中的琐事,都说明了她没有完全找到自己的出路,依旧犹豫不决。因此,对于情节点2只能做出我的以上两种猜测和思考。
影片从情节设置和结构架构上是完整清晰的线性模式。而在人物建构上也是出彩的。如果说冲突是一切故事的动力,那么人物的需求则是动力之动力,而达成需求所要克服的障碍正是冲突。黑格尔分析三种冲突情景:(1)物理或自然情况所产生的冲突,是危害性的,如疾病灾害等;(2)由自然条件产生的心灵冲突,这些自然条件本身是积极地,但对于心灵,却带有差异对立的可能性,如家庭出身和阶级关系;(3)由心灵性的差异而产生的分裂,如性格冲突。
作为同是17岁的少年,Tenoch和Julio是相似的,在这个年龄段,他们面临的是自我统一和角色混乱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生活缺乏目标,彷徨失措。如不喜爱父母为自己规定的课程,叛逆、生活混乱等。然而由于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的差异,两个相似的人物之间也存在着冲突。一经点燃,这种冲突就爆发出来。如争吵时Tenoch脱口称呼Julio是农民,而Julio看不起Tenoch的父亲是个“偷东西”的政客,这实际上是两个阶层的对立,折射的是中产阶级和政界要领之间的社会隔阂。这就再一次验证了导演阿方索.卡隆将视野投向了广阔立体的墨西哥社会,而不仅仅是三个年轻人,或是华丽虚伪的官场宴会,或是疾苦悲凉的街道惨景如此狭隘片面而已。
实在是受到时间和篇幅的限制,只能粗略地置笔于此。最后,再对影片和本文做一个概述:影片通过讲述三个年轻人寻找天堂之门一路上的故事表现了青春成长的眩晕状态,也影射了墨西哥作为一个国家处在成长期时的混乱,民众生活的迷茫无所真意;而导演试图让观众有所清醒,尤其突出运用画外音让观众间离、反思和清醒,表现了导演娴熟的声画处理、情节设置和人物建构能力以及对社会现状的关切和担忧。
(just homework for our class)

 4 ) 那個夏天,我們結束了。

這和伊朗電影一次別離一樣,皆是用人物符號作政治隱喻的電影。
  
  如果我們細心留意旁白中透露的T和J的家庭背景,就會發現二人代表正是右翼和左翼的未來力量。
  
  為省走兩千米而被撞死的工人,兩年后被大財團打壓淪為清潔工的Chuy,大街上無休止的示威,最后的政治格局,這個夏天預示的正是墨西哥這個國家的未來政治走向。
  
  L患了癌症,在旅途中,從夫妻關係里的弱者角色里走出來,承載著自己的慾望在和兩個青少年的角力中大獲全勝,她找回自己和生存的勇氣,即使所剩日子無多,她還是直面死亡好好地完成了生命。
  
  而在她生命的啟示下,T和J也到達了青春期的結尾,從父輩影響下的性的揮霍,不知界限為何物,正如這個國家的當權者貪婪無恥,到最後一個晚上,兩人接吻,不難想像還有更激烈的行為,兩個男孩終於無法面對這樣的“出格”,他們踩到了性的底線,因此回來后,二人決裂了。
  
  L的生命到了盡頭,T和J的關係亦一樣,左翼右翼的政治力量也“湊巧”如此。
  
  那個夏天,就是發生了這些事情——生命就像大海,我們要一頭栽下去,Louisa沒說的是——正如鏡頭中的她所示,當我們透不過氣來時,自然就會浮出水面了。
  
  這才是值得獲獎無數的電影劇本,我再一次為中國主流電影重重地抹一把汗。

 5 ) 我们都有一个这样难以忘怀的夏天

   “生活就像大海的泡沫,你必须一头扎进去。”这是路易莎在特诺奇和胡里奥即将离开“天堂之门”时对他们说的。特诺奇和胡里奥的这个夏天如同马小军的那年夏天一样难以忘记。在这个夏天之后,他们也真的就一头扎进了生活。
   初次看的时候,觉得这是一部很不同于传统公路片的公路片。可是再次看的时候,发现其实它骨子里还是地地道道的公路片。在这场旅途中,胡里奥和特诺奇完成了一个成长的过程,同时在这场旅途中,路易莎、特诺奇和胡里奥这三人之间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戏剧冲突。

一.情节点&剧情
   影片的第一幕讲的是特诺奇和胡里奥各自的女朋友都要到国外去旅行。在荷尔蒙分泌旺盛的年纪,没了女朋友,两人的暑假一下子似乎陷入了无聊。他们只能用大麻、药丸和自慰来缓解这份无聊。直到有一次在特诺奇家举办的一次总统也亲临现场的宴会上,两人结识了特诺奇表哥的西班牙妻子露莎,两人一下子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为了能有和路易莎相处的机会,两人胡编乱造了一个叫“天堂之门”的海滩。路易莎婉言拒绝,两人因此也没把这件事放心上。影片发展到这里出现了第一个情节点,路易莎得知丈夫有外遇的事很伤心。因此答应和特诺奇、胡里奥两人一块儿去海边,这两人喜出望外。
   由此影片进入了第二幕。两男一女踏上了去往海边的旅程。一开始这三人还处于相对平和的状态,聊的话题也只是平常生活,但是随着日益亲密,三人之间的话题也慢慢从日常琐事转向了一个特诺奇和胡里奥感兴趣的话题——性。但是三个人一直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直到有天,他们的车出了故障,路易莎顺便给家里打了一个类似告别的电话。打完后,路易莎很伤心,她在旅馆的房间里哭了起来。恰巧这时,特诺奇半裸着跑了进来问路易莎有没有洗发水。出乎特诺奇意外的是,路易莎竟主动要和特诺奇做爱。特诺奇因此而十分高兴,可是他却不知胡里奥看到了这一切。胡里奥心生嫉妒,一气之下说了他和特诺奇的女友安娜发生过关系。
   两个主人公之间产生了矛盾和冲突。路易莎也因为他们两人不停的争吵而心烦,终于路易莎受不了他们之间的争吵决定自己去“天堂之门”。他们害怕失去路易莎因此答应不再争吵,并且同意了路易莎立下的规矩。这是影片的第二个情节点。因此,两人停止了争吵,三个人又继续前往那个未知的“天堂之门”。
   影片进入第三幕。就在他们争吵完的后面一天早晨,他们真的到了“天堂之门”。在那里度过了一个令他们三人都终生难忘的夜晚。第二天早上,特诺奇和胡里奥踏上了回家的路,只是他们完成了一次蜕变。而路易莎则决定离开加诺,留在这片迷人的海滩上。在这之后,特诺奇和胡里奥没有联系过,两人也与自己的女友分手。直到有一次在咖啡馆的偶遇,胡里奥才从特诺奇的口中得知路易莎已经患癌症去世了。两人年少时共同的那个秘密也随着他们的长大成为了回忆。

二.主题
   正如我前文所写的,这是一部典型的公路片。公路片的基本模式就是:电影的故事是以一段旅程为背景。 电影的主人公在占电影绝对篇幅的公路旅行情节中,完成生命体验,思想变化,性格塑造。产生一系列的戏剧冲突。或者与别人的,与自我心灵的交流。
   我们可以看到《衰仔失乐园》这部影片完全符合这一模式。这条通往“天堂之门”的路就是他们探索心理和生理成长的路。这两条路有一个相似点,就是未知。在出发之前他们也不知道“天堂之门”在哪里,甚至不知道是否存在这个海滩,只能听好友说在哪儿。17、18岁是人从少年变成成人的年纪。他们对成人世界也是一知半解,但是充满好奇。
   我在这篇文章的开头就写到:特诺奇和胡里奥的这个夏天如同马小军的那年夏天一样难以忘记。《衰仔失乐园》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两部影片有诸多相似性。主题上就是相同的。在这里就不多做分析。
   在这次旅途上,他们经历了友情的波折,更在“性”这个他们一直感兴趣的东西上得到了满足。前者是他们心理的成长,他们不再幼稚。后者则是生理上的成长,他们了解到了成人世界中的性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这部影片也可以算是青春成长类影片。
  但是影片似乎又没有那么简单。影片常常在不经意间加上一些政治、社会问题:胡里奥在向姐姐借车的路上穿过抗议示威的人群;一个建筑工人因为人行天桥设得太远(上班要多走两里路),在横穿公路时被汽车撞死,四天后才有人领尸;警察路旁抓贩毒分子……还有特诺奇的爸爸曾经因为卖假药而逃到加拿大。这些如同墨西哥的风情画展现在我们观众面前。原来,导演阿方索是借少年成长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现状的感受:作为一个国家,墨西哥现在也处于少年时代,它也在探索着成为一个成熟的国家。

三、人物分析

特诺奇&胡里奥
   特诺奇出生于一个政客之家,父亲是州副秘书长,母亲是家庭主妇,家里条件自然也很好,住着大别墅。他生来有一种优越感。
   胡里奥和特诺奇不是一个阶级。他和母亲、姐姐住在一起,5岁以后就再也没看到过自己的父亲。母亲在一家公司做秘书。可以说胡里奥的家庭就是普通的中产阶级。
   两人的身份地位的不同并没有影响他们是朋友这一事实。但是如果从结局他们的不再联系来看,我是否可以解读成这其实也是一种不成熟?只有单纯、不成熟的人会不在意别人的社会身份去和一个人做朋友。所以,当他们成熟后,就再也不联系了。
   在影片中的蛛丝马迹中我们也能看到这段友情中,两人这种不完全平等的关系。特诺奇取笑胡里奥生殖器长得丑,胡里奥也没有什么反应;每次什么主意也都是特诺奇先提出来,胡里奥一边附和。胡里奥往往是隐忍的那一方,毕竟要有一方妥协。胡里奥自愿做了那个妥协一方,也许是与特诺奇在一起时他潜意识中低人一等的意识。因此,之前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和谐的。
   这就要提到本片的线索。常常也是此类影片的线索——权力和女人。当这两方面都没有的时候,人物就会奋起反抗。本片就是。直到胡里奥看到特诺奇和路易莎做爱,长期在他心中的憋屈感爆发出来。这时,他不愿再做那个妥协的人,他讲出了他和特诺奇的女朋友发生过性关系,因而两人长期的和谐关系破裂反而转向一个对立面。
   两人说自己都和对方的女朋友发生过关系,事实上我们观众在影片中都不知道是真是假。我倒愿意把它解读成这是他们对自己男性自尊的捍卫。他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在性这方面输给彼此。
    
路易莎
  路易莎这个人物无疑对整部影片起到了一个推进作用。她是影片两个情节点中的动作发起者。
  路易莎是特诺奇表哥Jano的妻子,西班牙人,曾经学过牙科。她和Jano之间的婚姻看似美满,其实有许多痛楚是路易莎自己受着的。有天,她接到电话,再次得知丈夫出轨。她十分伤心,这时想到了那两个年轻人。他们一同前往“天堂之门”。难道她不知道这两个年轻人对她的“企图”吗?她知道。我觉得,她自己也向往这段旅程。她长期得不到性满足,特诺奇和胡里奥两人精力旺盛。这样说来这三人情趣相投。
  路易莎对于特诺奇和胡里奥两人来说是心中的女神,尤其是在性这个方面。路易莎是他们在生理探索之路上的领路人。她比他们成熟,有更多的经验,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领路人。本片对她这个人物的设置,其中一个作用就是做特诺奇和胡里奥成长旅程中的指导者。
  路易莎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她是特诺奇和胡里奥两人发生冲突的源泉。其实她是一个性符号,胡里奥不满的并不是她没有和自己做爱。而是心中那种男人的自尊受到忽视,再加上长期在这段友情中承担一个妥协的角色,因此他爆发了。
  可是,编剧在影片的第二个情节点中让路易莎成为了两人矛盾冲突的解决者。
  这个很巧妙。路易莎是两人之间矛盾开始的缘由,又是两人矛盾结束的缘由。让一个人完成了整个第二幕情节转换,不得不说是高明之处。
   至于影片的结尾处,导演编剧对路易莎这个角色的动作设计,我认为有两个意义。第一是戏剧目的上,她完成了他们成长道路上领路人的角色,因此就退出这两人的生活。第二是人物角色本身。路易莎永远留在了那天堂之门,在那里她没有对自己越轨男人的恨,没有对自己绝症的恐惧,有的只是探索的快乐,真正的快乐。她在那里得到了一种归属感,所以留了下来。
     
     想起《蓝色大门》里的一句话:我们生命中,曾有某个夏天值得我们记忆,我们不会记得哪个政客的胡言乱语;我们不会记得谁是第三个上月球的航天员;然而我们会记得某个夏天,我们多么出乎意料地突然变成大人……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这部影片。它对萌芽青春的精准捕捉是使它成为一部好电影的关键。

 6 ) 壁球不长眼睛

  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几乎可以捕捉到所有少年成长的细节:互相比较老二的个头;分享手淫的体验和幻想对象;设立不知所谓的联盟并立下正儿八经又一点不靠谱的林林总总的条例。一开始出现的这些总让我想到《西西里传说》。
  好玩之处在于“星际牛仔”这个联盟的名字:牛仔和星际都是一种逃离现实社会的标志,他们要不代表着遥远而广阔的美洲西部;要不代表着无人涉足的宇宙。人一旦来到这两个“大”空间都可以成为自由者——充分反映了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更多地感到的是约束和禁锢:他们不能明目张胆地和女友做爱,他们被逼迫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人生道路,他们面对自己家丑陋的pot而无可言说,选择沉默。
  “记得也好,最好忘掉。”
  人生总是有很多不由自己主宰的事情,别人的一举一动即便没有办法控制或者挽救,但是更多的弥补也往往只能带来可笑的结果。从小时候的第一次挫败,第一次感到悲伤开始,我们就开始选择忽视它忘记它。或者大麻和自渎带来的短暂的快感是一个出口。
  那些闭口不谈的秘密如同癌细胞一样潜伏在每个人的体内,他们一点一点把你的知觉麻醉,用一把手术刀割下人生中一处处不想谈及的回忆。

  如果要生活下去,就要像壁球一样不长眼睛,一次次与墙壁的撞击滞后依然可以再一次弹起。或者就带着满身的病征投入放纵而宽容的海洋。

 短评

【B-】为明天imax的地心引力做预习,阿方索卡隆的成名作,和人类之子一样的DV手持摄影,长镜头果然也有,但受于投资和风格限制调度的远没有人类之子里来的让人称赞。关于性与爱的迷茫,又做出探讨的模样却没能给个满意的解答。或许,性和爱本身其实就不需要解答?

8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年少最初的性欲是充满阳光的,自由的硬,畅快的射。长大后性变得多少有一点丑陋,所以成年人对少男少女总抱有某种性冲动,因为他们深知,性对于少男少女而言,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所谓,人之初性本善。

13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真是又青春又健康

1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本片获第75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上流社会、中产阶级、纨绔子弟的无病呻吟。放在欧美发达国家尚可,放在第三世界就显得特别的刺眼。

21分钟前
  • 洋葱仔
  • 很差

我要是内大姐就好了!

24分钟前
  • gia殿下
  • 推荐

荷尔蒙喷涌而出的《你妈妈也一样》显然不是一部单纯的青春电影,含沙射影的政治隐喻布满了这个躁动不安的盛夏。然而无关痛痒的批判就像啰嗦的旁白无法让观众尽情享受这场香艳离奇的天堂之旅,低沉与抽离的历史背景音反而让成长时节里的人略有出戏。但这似乎又是阿方索的真实记忆:欲望驱使的权力游戏毁了原本美好的时光。

27分钟前
  • Muto
  • 还行

3P战,极性感。三位主演三点全露,充满荷尔蒙的味道。剧本太出挑,使得超美的摄影不怎么出彩。一路狂High,贯穿了整个墨西哥的风土人情。少年的成长伴随着姐姐的性教育~还有那自由的感觉~最棒!最逗的是旁白的剧情引申,最美的是天堂之口,最深的是无言的结局。CC标准收藏版蓝光#723。

30分钟前
  • 科林
  • 力荐

旁白是不是多了一点。

35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又是一个关于夏天和青春的故事,包裹在黄段子与男孩荷尔蒙里的是荒诞又寻常的生活,一部深刻的青春性喜剧,最后群P前那段喝酒撒野简直太好笑也太真实了。虽然抖得厉害,但已经能看出卡隆的运镜和调度能力初露锋芒。(7.8/10)

37分钟前
  • CosmoCandy
  • 推荐

青春小手枪,色情,各种裸。男主们仿佛无时无刻不在自嗨中,偏偏镜头和不断插入的旁白又那么的平静:有种奇特的绞着感,但也仅此而已。

4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和《地心引力》是一部电影。

45分钟前
  • 克隆加v239203
  • 还行

文本中将政治的角力转换成人类最为亲密的性关系,这就让对影片的隐喻层次丰富了起来,无论是带着冷战思维去划分左右,还是解读为当下改革派和保守派的交锋,小到两人直接代表的阶级差距,观众都能找到可以自洽的解读方向。在这个基础上,影片采用公路片的类型化模式去做戏剧冲突,在方便发展人物弧光的同时也丰富了背后的符号之间的互动。更难得的是片中还有如贾樟柯那样的社会记录(其实创作时间上也差不多),并且截取的是那些往往被忽略的小人物的记录平行于叙事,这位卡隆日后拍摄人类之子和罗马那种浮世绘一般的风格奠定了基础。最喜欢的是片中的旁白,摒除了背景音的上帝视角,有时交待主线故事以外的信息,但是到关键的伏笔时却顾左右而言他(在诊所得知患癌旁白却交待女主对自由的想象,以及掀起的马桶盖),观影事后回想才恍然大悟。

48分钟前
  • Dirtydung
  • 力荐

重看后竟有想哭的欲望,画面中所展现的是片面的真相,而全知的画外音则揭示了全部的真相,对于真相的不同角度和程度的认知是所有困惑的根源;一如卡隆那动律十足的镜头下描绘出的是一场关于成长抑或离别的公路狂欢,但看似不经意间留下的小注脚却更能令人瞥见他那精心隐藏的野心。

51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近来看过最神来一笔的结局。短短一分钟,却仿佛道尽无数。之前的故事被全部颠覆,又让人觉得其实一切本该是这样。那些貌似惊奇的东西,某一天真的发生了,又好像早有预料。

53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色而不淫,洋溢着热情的公路片。果然在墨西哥的卡隆才是最有活力的,他视觉方面一切元素都在,标志性的长镜头,各种奇怪角度的俯拍等等,但让电影不一样的是他对墨西哥的爱啊,里面女孩说了一句话,大概是替他说的:“你们俩小子成长在墨西哥真是太幸运了,看看这里,四处洋溢着生命力!墨西哥万岁!” 小青年为了泡妞信口说来的“天堂之门”海滩,转角就成了现实,看到这里我甚至觉得影片后半段美好得都像想象一般。上帝视角喜好剧透的旁白把故事拉回了现实一些,制造了许多悲伤气息,当然可能也被大佛普拉斯学了不少去

5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像写小说一样拍出来的电影,这才是我心中的“致青春”……居然跟《地心引力》的导演是一个人。

1小时前
  • 远子
  • 推荐

6/10。两个男孩和西班牙女人的身份分别象征白人资产者、印第安后裔、殖民母国,女人逐渐扭转主动权重新制定原则,她与两人拥吻却退位留下男孩们搞基,他们遮掩阶级差异/同性倾向建立的同盟因醋意大发破产,车窗上的国籍图标和全知的旁白(讲述闯马路的工人、渔夫这些无关主线的人物生平)暗含政治批判。

1小时前
  • 火娃
  • 还行

墨西哥版Stand By Me,独自牛逼的岁月怎么也比不上一起傻逼的时光。人生就是这样,总有人在自己生命中浓墨重彩的存在过,最后却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1小时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腐女要是想掰弯两个直男,只需要跟他们来一段3P。

1小时前
  • 流空破刃
  • 还行

之前跟赛酱聊起墨西哥一美迭戈卢纳(我的定义)就在想我以前没看过这个那又是怎么知道他很多年了的呢,学姐说你看这个能把他和盖尔加西亚(二美)看遍,诚不欺我。最近恶补墨西哥近代史,里面所有姓都是历史人物,几无印第安土著血统的权贵之子却因老爹想要彰显民族性而起着阿兹特克名儿(姓是开国总统),玩伴出身平民却姓Zapata牛爆了南部进城农民后代吗,在原宗主国(表嫂姓西班牙征服者)撮合下短暂相交但终究两个世界再也无法相互直视,偏偏设在打破一党专政历史性大选前,青春性剧之下莫非也有政治隐喻是我想太多吗。ps我跟阿方索卡隆的御用摄影师特别不对盘,他拍的画面我都觉得丑、不讲究,自从马利克用了他后感觉很难再爱了。

1小时前
  • paradiso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