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穿越时空的古籍

第9集完结

主演:刘琳,卢冉,郑亚胜,张燕婴,朱文立,张涌泉,刘波,励双杰,吴魁兆,励聘操,撒旦君,陈连山,李德静,张渔,杨光辉,陈诗宇,董进,应永会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2

 剧照

穿越时空的古籍 剧照 NO.1穿越时空的古籍 剧照 NO.2穿越时空的古籍 剧照 NO.3穿越时空的古籍 剧照 NO.4穿越时空的古籍 剧照 NO.5穿越时空的古籍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穿越时空的古籍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西瓜视频出品的纪录片《穿越时空的古籍》讲述了古籍高冷面具下那些鲜活、有趣、动人的故事,从外到内透视一本古籍在艺术上的美感、在文化上的价值,它们又如何给现代人以灵感,在今天以新的形式延续生命、焕发光彩,让更多人了解到古籍的魅力。该片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在西瓜视频、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重磅推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黑手遮天第一季风暴突击者人类法则花繁叶茂皮囊 第五季阿莱克斯·施瓦泽:为真相而跑禁忌的妻子关键第四号盲女情别有用心的单身女国语泰版下一站是幸福国语大江东去2003怒火攻心2:高压电奇妙博物馆第二季剩余公主陌客血战许昌警报器直男追爱手册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天才们的恋爱头脑战 完结篇坏教育陆战之王元素,洗发水,圆点和查尔斯少时贪探宠物情人2011最后一个男人第一季夺帅(粤语版)熙德第二季

 长篇影评

 1 ) 影评《穿越时空的古籍》

《穿越时空的古籍》纪录片是一部短小精良的历史文化纪录片。全片共九集,每一集都有一个明晰的主题,选取1-2位参与古籍复原、研究、讲解古籍的主角,在主角工作叙述视角中展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包容魅力。

看完最直观的感受一:民族自豪感。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在中国、达三亿字的永乐大典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的厚度跃然于眼前。

感受二:敬佩感。 “读书做学问的间隙,张涌泉喜欢捣鼓他园子里的那块菜地,他迷恋这种耕耘和收获的感觉,就像每次看到残破的经卷,在他们的努力下破镜重圆,他觉得,这和千年前道真做的事一样,也是一种功德。”这段话选自《拼接撕裂的文明》的解说词,这是全集中我最喜欢的一集。因为这段话,我至今留有后劲。感慨万分,那些因战火、掠夺、偷盗、遗失的文明,分散在各地,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亡,正因有了许多张涌泉这样的古籍研究者,有了这些历史长河中默默前行的守灵人,我们才得以跨越时空,重读古人的故事,与古人对话。

感受三:温暖。在《家谱里的人生》,你能够感受到古籍是有温度的,这一集的古籍并非什么经世之作、名家之作,而是祖祖代代编撰而成的各姓家谱,编撰的人或许在历史上是个无名小辈,但它为族人留下了寻根之迹。正如所说,家谱在,人生尚有来处,喧嚣大世界何处是归途。不闻名的古籍同样重要。

《穿越时空的古籍》并非宏伟巨作,规模不大,体量较小,并无过多凝重且悲怆的内容,大可放心于睡前、焦虑时、吃饭时观看。当然,这部作品也有许多不足。摄影更多的是对事件、拍摄对象的还原,放在新闻纪实或许够用,但作为人文纪录片实在缺乏些创造性的劳动,还需通过创造好的构图、色彩等形成优美画面,让观众有记忆点,甚至愿意暂停为其截图。解说词中规中矩,除去二四集,其他集的解说词并未给我留下过多印象,好的解说词也是纪录片被记住的重要条件。

四星应该是给这部片子最准确的评价了。

 2 ) 有意思的古籍

非常有意思的纪录片,建议大家每一集都看看,对国内古籍方面的工作介绍的非常详细,每一集都着重对其中一个方面做详细的介绍,并且铺开人物和内容。从美食到古文,每集十几分钟有一个主题,带着观众体验不同形式古籍的传承。有的人从古籍中复刻宋代的美食、有的人从古籍中复刻传统服饰正确的穿搭,也有人从古籍中的提取灵感画出鬼怪的样子,或是提取传统元素运用到现代电影创作中,还有人守护修复散落全球的敦煌古籍或是记录留存传承千年的纳西文字。感谢这些人的坚持,让我们的古籍得意传承。最值得一提的是,里面的配乐也很有意思,仔细听可以听到古琴,管弦乐,契合当时的画面,有一种栩栩如生的意境。

 3 ) 短

古人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很可爱,就是每一集太短了,给人戛然而止的感觉。


1 吃

  • 《宋宴》
  • 宋代 蟹酿橙

2 拼接撕裂的文明

  • 缀合
  • 藏经洞残缺——道真汇聚修复材料的“故经处”

3 家谱里的人生

  • 三大历史文献:家谱、国史、方志

4 古籍奇幻世界

  • 撒旦君
  • 《朝拾鬼录》

5 活着的象形文字

  • 东巴文化——纳西族

6 艺术构想

  • 张渔
  • 李渔——《芥子园画传》(名字或许是传承)
  • 画岩画的方式画水墨画

7 古代衣冠复原记

  • 《明宫冠服仪仗图》
  • 《碎金》

8 汲古造字的人

  • 《天一阁》
  • 宋体 成型于明朝 字型方正,横细竖粗,横笔收尾处有钝角

9 我在国图修古籍

  • 《永乐大典》
  • 《敦煌遗书 》

 4 ) 《穿越时空的古籍》第四集《古籍奇幻世界》导演手记来了!

拍摄撒旦君的过程是愉快的,与画家本人一样,他的画作也气质非凡。只可惜十五分钟的篇幅十分有限,所以在《朝拾鬼录》之外,我想讲讲没有机会被详细展示的《华夏异事录》与《东海怪兽》。

燕郊与舟山,是撒旦君这一集的主要拍摄地。《华夏异事录》与《东海怪兽》或许不同程度地浓缩了撒旦君在这两地的生活体验。燕郊是撒旦君的现居住地,他已经居家隔离一个月,享受着每天被捅一次喉咙的待遇。舟山是撒旦君的故乡,生活在普陀山脚下,他也因而对神话传说有天然的亲近感。

住在燕郊的撒旦君举止飘逸,言语温和。实际上,他将对生活的讽刺与愤怒都倾注于《华夏异事录》这本自己造鬼的画册中:比如每年三月就会堵在进京高速口的“两灰石”;在网络上肆意中伤他人的“人言”鬼;利用媒体权力遮掩真相、煽动大众情绪的“泰莱福君”……这本书中的每个“鬼”都浓缩着当时的一段荒谬纪事。不知道如今他是否正在创作一个“核酸鬼”,每日手持咽拭子,阴魂不散地游荡在燕郊上空。

如果《华夏异事录》是撒旦君作为一个漫画家针砭时弊的方式,《东海怪兽》则是一封他献给家乡的情书。相比于在燕郊的审慎,回到舟山的撒旦君则优游自在,好像一条干渴已久的鱼终于回到了大海。

正片中最浪漫的段落,或许就是撒旦君坐在卵石滩上,静静地听着“龙鳞片”掉落的声音。这些传说有的通过当地的乡土课本(地方志的一种)流传下来,更多是通过口口相传。撒旦君儿时的美术老师康老师便经常给小孩子们讲这些奇幻故事。拍摄的第二天,撒旦君带着一本清代的舟山乡土课本,《光绪定海乡土教科书》去拜访康老师。两个人对着书中舟山的老地图仔细辨认,感慨着肉眼可见的沧海桑田。

相比于中国的其他县城,舟山作为一个海岛小城的变化更为明显——河道因城市扩张被填平,古老的渔村因人口外迁也正在瓦解。在一个只有老渔民留守的渔村中,撒旦君不无惋惜地说,民间传说的生命力,其实就在于大家围炉夜话中的口口相传。现在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变淡了,小孩子们可能也不知道独属于舟山的故事,故乡似乎在丧失一部分的独特性。他将这种伤感倾注于《东海怪兽》中,不同于《华夏异事录》与《朝拾鬼录》的辛辣、暗黑,他赋予家乡的鱼群更多明媚的色彩与温情的想象。

舟山部分的拍摄在一个半山腰上待拆的低矮楼群中结束。撒旦君说这里就是他小时候的迷宫,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走到别人家里面。他在错落的房屋之间游走,四处张望,脚步轻盈,艺术家身上永驻的童真与浪漫再次浮现。与他在高处一起眺望这个城市的时候,我仿佛看到在几十年前的舟山,传说故事如孩童般在街巷中肆意奔跑、生长。

下山时,撒旦君轻松地说:我觉得这段拍得挺好。我说,嗯,我也觉得。跟着我们爬上爬下的摄影大哥还在喘着粗气,“好就行”。

在《光绪定海乡土教科书》中,撒旦君还看到这样一句话:“馀若石首鱼之膘,可佐胶馔……”。他从没听说过“石首鱼”,后来才猛然想起,聂璜的《海错图》中也有“石首鱼”这一字样,根据当时的图画可以看出,它就是舟山最常见的鱼类:黄鱼。康老师说,确实如书中所写,以前渔民们都用煮烂的黄鱼膘做胶水,“黄鱼牌”胶水曾在舟山风行一时。不过因为过度捕捞,野生的黄鱼越来越少。他笑称:“都送去给北京人吃啦。”

回程,当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时,我收到撒旦君的信息:“你不是问我,人与人的链接和古籍有什么关系嘛,其实古籍不就是前人和当代人的连接吗?聂璜绝对不会想到,一个当代的年轻人,因为他画了石首鱼,才看懂了清代的乡土课本,知道父亲那一代大人是用黄鱼的鳔做胶水……如果我爷爷还在,真想拿着那本乡土课本跟他聊聊他的儿时。也许他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当我拿着那本书的时候他也许能唤起他的童年。让我知道爷爷的童年是如何度过,他有没有去过周围的小岛,去定海城是走路还是坐船。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时候有什么样的鱼灯。是不是用黄鱼做的胶水粘过玩具。

虽然是一件特别小的事。但让我对父母那一代的生活有更细节的了解。而互相理解不就是从各自的生活细节入手吗?只有彼此理解,才能有人和人的善好。谢谢那本清代的乡土课本。”

这些话让我心里涌起一阵暖流。如果古籍中的只言片语,能让我们重新看见并连接起历史与当下的日常,那么所谓的“文明”,便也因此延续。

 5 ) 时代的意义

《穿越时空的古籍》现播放一共8集,每集时间不长,但都像剧中提到的《临川四梦》一样,每一集都给到我们一个不一样的舞台空间。我这时候会在思考,谁会在播放器上播放这些东西呢?它的受众看他又可以得到什么?看着看着,我可以十分清楚的感受到,在短暂的十几分钟,不仅仅是给了我一个穿越千年的舞台空间,更加是安顿我作为一个现代年轻人难以免俗的困顿和不安,尽管它自己可能不知道。这其实就是文学的魅力,不论时光荏苒,始终可以给你一种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不仅仅是生命的艰难时刻给你力量,还可以在日常的生活给你热爱。在《盛宴》中,你不仅仅可以看到送宋代的人间烟火,还可以看到了掩藏在柴米油盐里的真实,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热烈与风雅。这不仅是古人的智慧,更加是古人的慰藉,对今人的安慰。宋代在历史上不算是一个很太平盛世的朝代,动乱几乎是伴随着宋朝的始终。即使是这样的年代,古人依然有拥抱生活的勇气,甚至是还有创造美食的意趣。《盛宴》告诉我,在离乱的年代,如何保持自身对生活的热爱。那在《家谱》中,就不仅仅是个人的生命体验,家谱中记载着人之来处,也留下了从前社会生活与历史细节。它们在乱世与变故中风流云散,人们一路寻根问祖,其中蕴藏着无数的动人故事。家谱是一座文化的宝库,那些读不完的家谱里,藏的是品不够的人生。这种对于家谱的追求并非是个人的感动,要不也不会有一个个普通人对收藏家谱的支持:古玩市场的店主,每当收购到册数完整的家谱,都会第一时间告诉励双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报纸、电视得知励双杰的收藏,风尘仆仆赶到他家中,找寻自己的来处和家族的记忆。对于这种现场,我理解的是,人类的感情并非并不相通,我们是可以理解他人,并且尊重他人。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想这也是纪录片《穿越时空的古籍》给我们的意义,十几分钟的铺排自然很难完整展示一个对于我们来说稍显陌生的时代,但是不得不说导演给我们展示了很多个点,打开了我们对于古代世界的想象,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们的兴趣。而这想象和兴趣是可以帮助我们抵抗岁月漫长。

 6 ) 《穿越时空的古籍》第六集《古籍里的艺术创想》导演手记

大家好,我是古籍里的艺术创想的导演阿甘,这次能拍到仰慕多年的张渔老师,非常开心和荣幸。

在我一开始注册微博的时候,我就关注了张渔。她经常会分享一些她的画作和生活在微博上。而之前我对她的了解也仅限于此,她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艺术家,家里有猫有狗,过着“儿女”双全的幸福生活。她看起来又飒又仙,拍摄前我曾猜想她会不会不太好相处。

纪录片里的大部分素材都是在成都拍摄的,也就是在她的老家。出发前和总导演讨论外景的拍摄时,我们设想她会不会去公园喝茶,就像大部分人对成都人生活的固有思维。或者我们总想象她在日常的时候会做一些很文艺的事情。当我们见面后,我长舒了一口气。张渔让人感到很轻松,她爱笑,热心爱帮忙。当我问她平时不工作时都会做什么,她说当然是和亲友一起去压马路,然后去吃路边摊烧烤。酷!

张渔从高中就开始接一些电影美术的活,后来在这一行也干了十几年。当我们在拍摄时,她也会时不时“犯职业病”,到监视器前瞅瞅场景的陈设,再帮忙美化。多亏了她的职业病和她家人的协助,我们的拍摄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

虽然张渔和古籍的缘分是起于电影美术,但在工作之余,张渔也会去各种地方搜罗自己喜欢的古籍。她曾在海外淘到一本手抄绘唐代插花的日本古籍,书中精美的图画让她拿书的手不自禁的颤抖。可惜带回国之后,在一次坐出租车的时候这本书丢了,张渔非常难过,也曾试图去找,但并没有下文。她说她最大的心愿是希望捡到书的人不要以为这是一个老东西而随意丢弃,能够好好保管它。

对于我们的拍摄,张渔一直都非常配合。直到最后一天的时候,张渔私下问我,能不能拍点她和狗狗的镜头。因为狗狗年纪大了,现在下半身也瘫痪了,可能时日已不多,她想留点念想。于是我们决定在拍摄她日常生活的时候加一些她和狗狗的互动。拍摄之前,张渔妈妈很高兴,一边跟狗狗说“要上电视啦”,一边给狗狗梳毛整理。拍摄结束几个月之后,张渔给我发消息说狗狗走了,同时表达了她的感谢,“谢谢这次纪录片记录下了她的样子”。

我也很感谢张渔愿意参与这个纪录片。就像她说的,如果能借这个契机让更多的人关注古籍,她就感到很满足了。我也是:)

 7 ) 《古籍》的宣传好少

从《书迷》到《穿越时空的古籍》导演真的一直在拍摄书籍的路上。发现这部片子是看到了小河的豆瓣,与《但是还有书籍》相比这部的宣传可能比较少,片子还没有获得很高的关注度。而且是在西瓜视频上播出,可能关注度会更少一些。 说一下我看下来的感受吧,最直观的是配音。我觉得刘琳老师好像不太适合给这种纪录片配音,刘琳老师的声音总感觉是在电视剧里没有那种讲故事娓娓道来的感觉。配音让我觉得很赶,还没有时间反应又说了下一句话,余韵不足。我很喜欢萧寒导演的配音,他的声音很亲切有很有趣,让我觉得片子活了起来。 再就是内容方面,这次我感觉拍摄的重点放在了书也就是古籍上面,对人物的刻画比较少。由一个古籍的主题找到两个人物来拍摄介绍,这样看下来的感受就是有点儿短,感觉刚进入状态就结束了。而且旁白很多,对人和书的刻画就显得更少了。我还是更喜欢现场的讲述、人物和书籍的镜头多一些。如果片子的定位就是旁白讲述的方式的话,换一个更有故事性的配音声音会更好。

拍摄的题材就不用说了,我觉得都非常好。动画的形式也很有趣,这次的动画和《书籍》相比更立体了是有单独在讲故事的感觉。

六集看下来,非常喜欢希望小河能继续做这个类型的纪录片!

 8 ) 《穿越时空的古籍》第八集《汲古造字的人》导演手记

大家好,我是造字师这一集的导演阿甘。很开心能够借此机会去深入了解中文字体和相关设计的知识。

应永会老师的字体设计方式在国内独树一帜,并且他设计出的字体具有非常高的审美。在前期做相关调研时,网络上关于他个人的信息寥寥无几,而他自己的微博和公众号也全是字体相关的知识。从一个几年前的采访中了解到他工作于上海,我曾想象过他是不是过着比较精致的生活,住在小洋楼,中古家具,家里书架上都是艺术与设计的书籍,墙上或许还挂着一些新锐艺术家的作品。这是我在看了一些设计师的纪录片之后形成的思维定式。

和应永会取得联系后,得知他已搬到宁波定居。而在见面之后,他完全打破了我对颇有建树的设计师的成见。我唯一猜准的是,他确实每天早上起来会给自己做咖啡。而且在我们准备器材的时候,他会帮我们每一个人都做一杯咖啡。非常细心和周到。

纪录片中已经提到了他做字体设计并不能挣很多钱,他的生活很朴素。他说他唯一的开销就是买跟有字关的物件和资料,除了纪录片里出境的那些旧票据、包装盒等,还有其他很多有趣的东西,像民国时期的糖纸他就有上百种(拍摄期间这些都在上海展览)。在给我们展示他的收藏的时候,他会讲到停不下来。但当面对镜头做采访的时候,他会有点不适应,甚至紧张。可能因为他不常和媒体打交道,完完全全沉浸在字的世界里。

宋体字是应永会的执念。最开始我不是特别明白,直到做了大量的相关调研和听了应永会和李开升的介绍,才体会了宋体字的精妙之处。而古籍中各式各样的宋体字的那种美,是活的。现在我也在用宋体打出这一行行文字,却不免觉得似乎有点无聊。

近些年也有很多的艺术展邀请应永会去做一些跟字相关的装置。也有不少人将他的字称之为艺术品,但是他说他从未将自己看作艺术家,只是字体爱好者而已。他对字体设计始终保持一种谦卑的态度。在成都双年展上,应永会做了很多印有字的输液袋,他说中文字体设计行业是一个急需输液的状态,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进来。

 短评

宴饮篇,文献篇,家谱篇,神怪篇,东巴篇,绘画篇,服饰篇,设计篇,修复篇。发掘古籍,创意不断。

8分钟前
  • Cyrile
  • 力荐

朋友参与制作的纪录片,很用心的作品,值得一看

13分钟前
  • 照我满怀冰雪
  • 力荐

《山海经》和《酉阳杂俎》那集真有意思!

14分钟前
  • Aviva
  • 还行

除了古籍修复、残卷缀合外,我们还可以从古籍中复原古代的美食、服饰,汲取造字、绘画的灵感,从家谱中打捞被历史淹没的人和事……古为今用,让古籍活起来!每一集不过十多分钟,有点短,期待第二季!

19分钟前
  • 書衣偵探華斯比
  • 推荐

沉浸在故纸堆中的人,自带着书卷气和赤诚心,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真是万中无一的幸运。(刘琳的声线很好听,但是不太适合作旁白)

22分钟前
  • velvet
  • 推荐

妙 妙 妙

23分钟前
  • 东方欲晓
  • 力荐

第一集“蟹酿橙”存疑,我记得陈立在哪个节目里说过宋时用的橙是现在的香橼的。

24分钟前
  • Talent
  • 推荐

选题都挺有趣的,但是是不是因为时长的原因,总觉得每一部分都是戛然而止(不过我是真的通过视频才知道敦煌学有一部分工作是要把残卷拼起来,工作量和难度都好可怕。看到缩微胶卷还勾起一些在资料室整理档案的记忆

26分钟前
  • 荒郊日落
  • 推荐

研究古籍的人看起来都可可爱爱,他们真的了不起。

31分钟前
  • MissNone
  • 力荐

观看时间:2022/4/23

33分钟前
  • 烧麦狮子
  • 力荐

讲得比较浅,更侧重于趣味性

36分钟前
  • 三月对我笑
  • 推荐

“有些路虽非常窄,但很长。"

39分钟前
  • 小磊
  • 力荐

洪晃推荐的纪录片,记述了一个个为着古籍钻研的大家们。喜欢那个研究宋代美食并著有《宋宴》,到处搜寻家谱的,还有复原古代衣冠的一个个鲜活的灵魂。

43分钟前
  • Princess_Qin
  • 力荐

选题都挺有趣的如果能讲得再深入些就更好了

48分钟前
  • Nova_W
  • 力荐

好看,每集都是一个故事,宋代的美食盛宴,古书家谱,古代衣冠复原,每个故事都打开一个新世界。10+分钟的视频轻松了解古籍,不再是图书馆中落灰的书籍,数百年前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古今无不同,还可以看到古人的智慧,看到传承,看到我们曾经忽略的美好~

52分钟前
  • 囡囡
  • 力荐

历史从不改变,它只轮回。“衣食住行家和爱” 果然是穿越千年的主题啊!中华文化之美需要这样一直一直鲜活的传承。(ps: 每集恰到好处的时长太符合下班之后来一集的享受和沉浸了)

55分钟前
  • 跨过巴别塔了吗
  • 力荐

《但是还有书籍》古籍篇

59分钟前
  • Chuck0924
  • 力荐

一切与古籍有关的纪录片我都爱看。1,宋代典籍中的美食,蟹酿橙好像在陆文夫的美食家中就有了,宋宴是一本好书,只是很好奇作者缘何有如此闲暇和金钱来研究。2,撕裂的文本,道真和尚和藏经洞,孟姜女变文变相,张涌泉的家居院子也太豪华了。目前只有两集,都涉及到国图,想起曾经在古籍室查阅首版唐诗别裁集胶卷的美好岁月。

1小时前
  • 毕巧
  • 力荐

短小精悍,画面精美。最重要的是,能看到一些年轻人,在不急不躁地做一些跟书籍跟文字相关的事,就让我感到很安心。

1小时前
  • P107
  • 力荐

感谢大家的支持!小河会在人物纪录片方向继续深耕。

1小时前
  • 小河studio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