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都是潜水,今天特地写一篇评论。过去看了国产烂片,都是一笑了之,最多说一句导演编剧水平差。但这部电影绝对不是笑一笑能过去的。它将我脆弱的心灵打得粉碎,几乎毁灭了我从小接受的教育中那些代表真善美的观念!
一个贩卖人口的买主,居然用善良来评价,还感动了女主角,这是怎样离奇古怪的逻辑,导演三观绝对有严重问题,更恶心的是,这样的故事能让某些观众感动落泪,还能感动中国,这是怎样一个社会啊,畸形的思想畸形的人心!
这些年来也不乏被贩卖的女子和买主发生感情,安心过日子的事情。但是这不代表善良和正义,恰恰代表了愚昧无知,逆来顺受,软弱可怜。不要说什么丈夫、公公、婆婆善良,他们是违法者,是要受到法律严惩的,他们参与一个公民的买卖,用善良形容他们就是人性的耻辱。那些哭哭啼啼舍不得走的女人,我看到了只能感到可怜和惋惜,只会对这种畸形的感情百感交集,哪里还来的感动?还能感动中国?去你妈的感动中国!
如果这样的题材都能拍成电影,我们的所谓电影艺术家还有什么事不敢拍?难怪国产电影烂片层出不穷。
顺便推荐一部2005年美国和加拿大合拍的电影,就叫《人口贩卖》。
最后,老子再也不看“感动中国”这节目了,老子的内心受到了极大地刺激,比肉体伤害更严重!就因为这个SB的电影!
原文地址一、
我无意中在一个小众电影论坛看到网友发起一个话题“你看过最无耻的国产电影有多少?”其中有一位网友在后面留言说当属《嫁给大山的女人》,没有之二。
二岩也算是个电影迷,但对于这部影片真的没有看过,之前也没有听说过。
为了满足好奇心我还是在网上查找到并仔细地观赏了一遍。这是一部上映于2006年的老片子,说实话如果不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对于这样的影片也只能算是主旋律盛宴桌上一碗温开水而已,平平淡淡,无色无味。但这部影片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一位河南女孩郜燕敏的真实遭遇改编而成。不过影片为了剧情需要与和谐社会,把真实故事去头掐尾,愣是把本该揭示现实社会阴暗面熬成了一锅鸡汤,励志又感动人。
不过如果你了解到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或许感到电影并不感人,相反会恶心十足。首先来讲整部影片的水准停留在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水平,人物苍白无力,画面粗糙,画风拙劣,除了主演外群演都呆若木鸡,而女主演们脸部粉饰过度再加上生硬的演技,最后成为了一出简陋的乡村的流动舞台剧。
如果说像拐卖女孩,最后女孩为了乡村教育最终选择留在了大山这种事迹拍成影片小范围试映也就算了,但是接下来的一年所发生的却是呈春节晚会般的喧闹热烈方向发展下去,当事人郜燕敏当选了2007年感动河北的十大人物。这个结果是全河北人民通过选票选出的,据说选票多达一百多万。对于这类民主式的选举不能否认是公平公正的,毕竟这个女孩是个善良之人,她的选择没有错。我们能有什么理由反对她让这本来物欲横流的社会多一点感动呢。
但是凡事的发生都有其前因后果,背后的追思我们不能单凭一篇有着道德洁癖的新闻通稿中体会如知音般的悲情诉苦而放弃。
那就是这部电影与事后主流媒体所呈现的价值观念是否值得宣扬与肯定,目前除大陆外其他国外或地区对电影都有着分级制度,其中有一项是广义的的成人影片,泛指成人才能观看的影片。其内容包括色情,也包括暴力、血腥、扭曲的价值观等。对于这类影片的定义范畴应该为A片,无论是盛行于香港与欧美的严格R级片,也特别注明17岁以下人士免谈,仅限于成人。比如电影《索多玛120天》而对于这类有违全世界的价值观,故事情节如同地狱一般,只能全球禁播。
《嫁给大山的女人》同样给人的是严重的价值观扭曲,虽然剧情表面没有暴力与血腥,但是所表达的观念却是胜过任何的暴力与血腥镜头。让愚昧之人如沾了人血的馒头一样,反复咀嚼,百般滋味。然而就是这样的影片也只能在中国堂而皇之公映。
媒体与官方不追思悲剧是怎样发生的?却把悲剧完美地升华到了人间喜剧,即而宣传要向这位女人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关于打击人贩,乡村为什么会这么穷,教育制度是否完善,医疗制度是否完善等这些问题视而不见。喜剧的背后永远存在着潘多拉秘密,同样悲剧的背后永远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郜燕敏为什么会留在山区而不选择离开不能简单地归为其为了山区教育,她的选择没有错,只不过这种选择却是命运的各种错乱造成的。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感化她的不是施暴者本人,而是整个山区的沉默无动于衷的人们与山区外感动得泪水涟涟之人。每个被感动得人都应当感动羞辱,这种满满的鸡汤却是冒着血淋淋的热气,所谓的主流正能量不过是普通最低下的公民行使的一种最本真与善良的行为。
去年看过美国电影《房间》,女主人公乔伊被邻居囚禁了七年,还生了孩子。男主人公想着用孩子来彻底挽留乔伊,但是最后是乔伊和孩子逃了出来,影片留给我们太多思考。同样我们那些被人贩子拐卖至大山中的女孩们被现实囚禁着,侥幸逃了出来现在仍被官媒宣扬着打算用“伟在思想”囚禁一辈子。而对于那些封闭的小山村,就是禁锢女人的牢笼,最后慢慢的演变成整个社会的封闭与传统。
我们的社会需要正能量,但同样需要真实的批评声音,诸如揭露现实不为人知的一面影片,权当是毒药,直面现实的痛苦与伤疤才能更加完善制度,而不是一味地原地踏步与抹杀。
写到这不得不让人想到同样是反映拐卖人口的中国影片《盲山》,导演李杨苦苦挣扎了四年,删改了结局才得已在内陆公映。但是我们哪里会知道现实中那个被拐卖的女孩杀了“自己”的男人后已被处极刑。
二、
由此让二岩想起二十年前的一件村子里的悲剧,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初。
那时中国还施行农业税,这个税包括很多的细则,比如挖河。它规定每年的冬天每户人家必须出一位劳动力跟随着乡里的挖河队伍去外出,当年去挖河一般都会去聊城济宁之类的周边市区。
我们家是第8生产队,一个生产队一般有一百多户人家。村里规定如果家里不出人就上交一百块左右的钱免除劳力。当时大伙都穷,基本上都拿不出这钱,在我的印象中全村只有在县城银行上班的六叔家能交起这钱。
有一年冬天按规定又得去挖河,恰巧邻居的男户主病了,只能由儿子小亮代替去。他儿子实际年龄是十六,长得人高马大,小时候父母上户口时为了躲避计生罚款都把年龄虚报了两岁,当年他的身份证上也写着十八岁。于是他更跟着村里的大队伍走了。
我清晰的记得那次父亲随着队伍走时,母亲总会煮十几个鸡蛋,几捆挂面,还有腌制的咸菜。
去外地挖河都是开着拖拉机拉着满满一车人浩浩荡荡去开去,那场景很是壮观,宛如上战场一般。就在那一年小亮活蹦乱跳地跟随着队伍去了,但是十多天后却提前回来了,只是变成了冰冷的一具尸体,至于死因大家都说不清。回来的人说本来刚吃完饭休息会,半小时后开始干活了他却不起来,这时队长一脚踹过去以为他想偷懒,但是踹了一脚发觉人已经不行了,手脚冰凉。于是上报告上面,随队也有赤脚医生看了看说不行了,死了。
那年代挖河死个人很正常,不能因为死一个人就停止工程。于是随后上面人来了位记者,把此事好好地美化了一番就成为了一篇宣扬英雄主义的新闻通稿,说他为了集体的利益死得有伟大意义,值得所有群众学习。
后来乡里出了点钱,便把人给埋在了村外的一处自由地上。
二十多年过去了,二岩所在的鲁西南村子里几乎没有人再会记起小亮,他的那片坟因为征用不得不移走。而像小亮这样的夭折青年注定成为了那个时代沧桑悲戚的祖国一滴汗水而已,不多时便被风干试掉等待下一滴汗水冒出与蒸发。
所谓的盛世复兴文明不应该让个体的悲剧沦为一时的纸上与画面的闹剧,无论是早已死去的亮哥还是活着的郜燕敏都不值得宣扬,相反我们应该追问谁该为其悲剧负责?是整个时代还是时代受益的所有人?不管怎么问,个体的悲剧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无法忽视这种人性的光辉,却并不值得赞扬,更谈不上感动。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是通过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才完成了自我救赎,电影《房间》中的乔伊通过七年的苦苦挣扎才完成了自由之路,而《嫁给大山的女人》这部影片只用了几个月就把河北人民感动了,我只能说这种廉价的泪水并不感动。对于这类真实的悲剧,他们也许是城墙之内的一个普通鸡蛋而已,只是自身坚强了,十万枚之中与石头碰撞只有这枚还存在。最后却被官方拿出来无限放大,看这枚鸡蛋还安好地立在那里,你能不感动了吗?
现如今中国知识份子的集体沦丧与失语,使部分违背人类良知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与宣传更加变本加厉。历史的文明快车行驶得太快,以至于后面遗落遗忘了太多的蝼蚁,回头看看最终很多人死于不可触及的轨道边上。
今天如果我们对于这类披着羊皮的思想糟粕不批判,那么以后还会有更多类似的A片上映,会有更多这样违反全人类最基本的人性与尊严精神垃圾电影上映,那些屈打成招坐穿监狱冤案者则会拍成《嫁给监狱的人们》、那些死于非命的普罗大众也不过是处傲慢与偏见的《法律面前他们都是无辜者》的电影角本。而前些天《人民日报》对影迷的咄咄逼人姿态更显示出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表现得弱智与低能。
最后二岩想说这部电影能公开上映足已证明中国大陆的电影审查制度的彻底失败,它侮辱了中国电影,更是侮辱了观众们集体智商。对于这样的A片,我只能说最终会成为大陆电影史上的笑话,被扫进苍蝇臭虫围满的垃圾桶里。
看在好几个“有用”的份上,认真几句吧
(原本不想、、没法切换严肃视角、、不练就看一切皆为荒诞剧的本领都TM没法叫人好好活)
她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无论是出于现实考量还是她的个人道德观,哪怕你说她是被洗脑**。
但!!!
这都不能成为为人贩、相关部门和“群氓”洗地的理由。
贫困无知也许是滋生恶的土壤,并不代表恶可以被原谅。
更何况这不光是道德问题了,连违法都能被洗白,也真是神勇。
借用讽刺性纪传体小说《专注打脸一百年》里的原话:“zf所颁布的法令,其是否为ren min着想,姑置不论。最使人愤慨的是连这样的法,zf并未遵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702530/———————————————————————————
洗地,也是要脑的好嘛。在洗地一族里,本片真乃猪一样的队友。看得我都替他们捉急。
—————————————————————————————————
—————————————————————————————————
以下为首发吐槽
—————————————————————————————————
—————————————————————————————————
从知乎里看来的。。。看到豆瓣评分这么低,顿时放心了。。。。
来源: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1980071/noti-answers?group_id=609451934424555520#“父母说,不是钱的问题,他们也是农民,不容易,买你的钱,都是向别人借的。
希望你首先考虑公公婆婆他们一家人,如果你不回去,他们就人财两空了。
”父母说,不是钱的问题,他们也是农民,不容易,买你的钱,都是向别人借的。
希望你首先考虑公公婆婆他们一家人,如果你不回去,他们就人财两空了。
“父母说,不是钱的问题,他们也是农民,不容易,买你的钱,都是向别人借的。
希望你首先考虑公公婆婆他们一家人,如果你不回去,他们就人财两空了。
这、、、、、、
这真不是来高级黑的???!!!
真TM幽了一手好默
———————————————————————————
以后若有qing suan之日,此电影绝壁可在证据单上荣列一席
—————————————————————————————————
—————————————————————————————————
—————————————————————————————————
PS 刚看到有影评里说电影和现实不一样,所以大家伙“喷”错了。
可正常人听到现实故事,难道反应不应该是:“卧槽,这么恶心!我要拍个电影揭露揭露反思反思”,而不是 “哎呀,这么少儿不宜,我得美化美化,让大家觉得生活还是美美哒”的吗?!!
改编是有方向性的、电影也是有立场的,花钱讲故事给你看,难道是逗你玩?
更何况,就电影本身来说,不考虑现实关联,已经够恶心的了。里面的人物塑造,无一不符合ccav式劳模的刻板印象:穷山恶水的人一定是最善良的、孝敬公公公婆总是最伟大的、牺牲小我保全大我总是值得歌颂的,在煽情的祭旗之下,把人贩法律zf和某些自私自利麻木不仁的“民风”洗白地干干净净。这与感动贵国区别在何方?
穷山恶水民风险恶,根源在教育。可这责任不应当由一个受害者来担当;或者说,即使她自己选择担当,也不应当提倡。否则,是不是多拐几个女博士就更能解救普罗众生了?!
这种电影,用“刻奇”来形容,都TM太天真。
对比下拍在它前面的《盲山》。其心昭昭。
(这个影评貌似已删了)
————————————————————
**注:关于“洗脑”与“伟大”/“感动”之争
1. 个人觉得,用“洗脑”来形容,过分简化了。她确实是有反思的,意识到了教育是问题的关键。
她已经受到了三次伤害(罪犯一次、她父母一次、政治利用和电影消费一次),就不要再让她受第四次伤害了。
2. 不过,她的选择是否“是伟大的”,则是一项道德判断,没必要强求每个人都有同样的判断标准。
我这里只说我个人的缘由:
一个人在无自损情况下选择利他并甘愿承受相应的代价,在我看来是无可争议的“伟大”;
但一个人在被迫自损之后而选择利他,是否称得上“伟大”,就要见仁见智了。
更何况在被迫自损后的选择选项里,还存在着那么多的制约。
这,不是在平行选项里的舍身取义。是被迫舍身,之后无人还身、继续残身的情况下,选择了她自认为最有利于实现其“残身”价值的选项:“取义”。
这不是一个自由的选择题。
“伟大”暗示着“在同样的情况下,她的做法是道德上高于其它做法的”;这也暗示着,在完全相同的境况下,做出其它选择,在道义上有逊之。
所以我怀疑,如果集体舆论是对这种精神进行“称颂”,是否会带来道德绑架的后果?如果有一天她后悔了呢?改变决定了呢?不想留在那里了呢?不想继续教育了呢?是否就由“伟大”变得“平凡”了呢?更何况,还有千千万万个被拐骗的女性啊!
做出任何一项道德判断前,无论毁誉,都还是最好三思。
最后,需要强调,我认为她的个人选择是值得尊重的。
尊重她的个人选择 =/ 必须对她的选择认同、颂扬或被感动。
(不等号前后顺序可颠倒)
3. 说她是斯蒂哥尔摩症候群的,我想他们不是针对她搞教育,而是对待其公婆等的态度。
“但她又说:‘我为什么会留下来?是公公、婆婆的善良打动了我。他们对我很好,如果离开他们,我良心上也过不去。有时我也觉得自己懦弱——我是不忍心伤害身边的每一个人。自从来到她家,我一直努力做个好媳妇,没想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像别的媳妇,不是跑,就是闹。
我个人有点怀疑,她是不是太缺爱?参见正文对其父母评语的引述。
这种牺牲精神也同时暗含了自我意识的缺位。而反个人主义又一直是贵国的皇家风尚。
她所代表的这种精神,遭到批判,恐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只是不知道是否有把她符号化的嫌疑)
但无论如何,斯德哥尔摩症,也是一个应当同情的结果,而不是一个对此鄙视的理由。
当然,这系列事的重点不在于她!!
当然,这系列事的重点不在于她!!
当然,这系列事的重点不在于她!!
在她根本沒有选择的情况下,来讨论她的选择应当怎样评价是没有意义的!
我觉得大家不要放错了重点!应当集中火力朝向那些加害者啊!!
我觉得大家不要放错了重点!应当集中火力朝向那些加害者啊!!
我觉得大家不要放错了重点!应当集中火力朝向那些加害者啊!!
原型比这个惨多了,郜艳敏就是嫁给了买她的羊倌。以为改编成嫁给中途救她的人就能掩饰恶了吗?改编者粉饰丑恶不得好死。
本该上今日说法结果上了感动中国🙃离谱,就离谱
人贩子冒着危险为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贩出了《感动河北十大人物》,让我们向人贩子致敬!
不愧是感动中国的大片,被感动的哇哇大吐。人性之无耻,一至于斯,令人不寒而栗。对此片最一针见血的评价,莫过于鲁迅先生说过的:“即使无名肿毒,倘若生在中国人身上,也便是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愿此片能永远钉在豆瓣电影最低分的耻辱柱上,虽然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应当重视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的讨论。
拐卖妇女儿童是刑事犯罪!感动你全家啊!
@晋魏 :“从一个可怜女人的血污中榨取感动。粉饰强奸、拘禁、买卖人口。拍这部片子的人,大脑和良心都被狗吃了。祝这群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生生世世永堕无间地狱。”
最可怕的不是犯罪,而是对犯罪的集体性麻木。这个吃人的世界!导演编剧制片,你们的良心都被狗吃了吗?你们想表达的是:“这么落后贫穷的山村需要乡亲们接着买更多高中毕业的,大学毕业的年轻女性来促进教育啊!放心买,无罪的,没有买卖就没有大爱!”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员,我觉得很无力,也很耻辱
我知道天朝有很多这种舔菊片,但是能堂而皇之把黑的拿出来唱成赞歌。对比一下韩国的 熔炉。缺的岂止心。而现状这个社会似乎依旧无动于衷,真心寒。
赶集的钟老汉借钱把她救回了小山村哈哈哈哈哈哈去你妈的
“钟老汉借钱把她救回”,实际上在村里她也是被当成被拐卖来对待的,后面还有逃跑。另外这个片子三观可疑,同样讲拐卖的,《阿霞》那个简直连渣渣都不剩了
被拐卖了认命就可以吗?
我擦,这是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拍出这样不要脸的影片,又一次刷新了我对我朝下线的刻度位置。。。
到了21世纪,从法律和制度和价值上仍然把女人认定是财产,你觉得这样合适么?未来有一天这个垃圾玩意儿不被当成证据算你运气。
打一星的里面估计也就只有我真真正正看过这部片吧。前年无意中在电视上看的。中国像这类,被拐,到最后爱上拐卖罪犯的片子还有很多,也是奇葩至极了。
我翻开历史一查……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哇,感动中国啊症能量啊,qnmlgb
小明不慎跌入井中,终于,在大家的帮助下,适应了井底生活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拍这样片子的人,你家的妇女马上就要被拐卖进大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