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最后的棒棒

已完结

主演:何苦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其它年份:2016

 剧照

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2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3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4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5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6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3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4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5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6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7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8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9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最后的棒棒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改革开放之初,山城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一个特殊的行业——山城棒棒军。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的三十多年,数十万棒棒大军不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华,也挑走了属于自己的年代。癸巳岁末,几个佝偻背影即将道别正在消逝的行业,一名退役中校扛起一根棒棒开始了自己的追寻——辉煌与尴尬,艰韧和无奈,他们的人生无须评说,他们的故事值得铭记。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边疆与君重逢初见时街狼怪蛇爱的艺术2018升级追缉温暖的桥再见,阿贝托战悚目击者川军团血战到底心碎度蜜月借年雪莉2020白日梦与她厨神小当家 第二季凡人修仙传掌脸浑身是胆邰忠利庖丁传奇之鸳鸯蝴蝶料理梦豹纹第一季真情母子夜之钻宝贝计划国语恋恋情深

 长篇影评

 1 ) 要看见贫穷,更要看见贫穷背后的原因

在黄山看见挑夫挑着比他们体重还重的物资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到黄山山顶已经可以坐缆车了,他们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把东西挑上山呢?为了增加风景区的地方特色?可是想想除了当挑夫,他们还能做什么呢?他们并没有机会获得你所能获得的。

或许是父母也是农民工的缘故,看得时候特别有感触,城市光鲜艳丽的生活让我有些飘,看看他们的生活,想想父母,心中不知不觉的变得谦卑起来。

我的父母也是他们,我还记得小时候,妈妈半夜里在帮人家搬货装车,能赚多少钱呢?我不知道,那时候的我玩得无忧无虑。我知道我的父母赚钱很辛苦,他们的钱都是汗水换来的,装一次货,采一个春天的茶,晒一个夏天的粽子叶,秋天里收割一季的粮食,冬日里宰杀养了一年的猪,缝纫机上不停跳动的针脚......他们花钱也很谨慎,妈妈会为了5毛钱的差价绕大半个村子去买东西,直到我毕业工作了,我才发现妈妈会给自己买较多的衣服,虽然这些衣服都便宜得不像话,但是以前我一直以为她是因为觉得不好看才不买的,我的爸爸现在也改不了买廉价品的习惯;甚至我觉得我家像捡破烂的,我宽大的家里摆着很多别人丢弃的东西,我妈拒绝平时乖巧但那一次却不知道为啥哭闹着要买自行车的我,然后我的爸爸去费品收购站里给我淘了一辆;我一直都没有很多的生活费,可以说我的生活费真的只是‘生活费’,基本没有多余的花销,上大学的费用也是别人出的。但是我一直没有觉得自己家很贫穷,看了这片子后我甚至觉得我是被富养的,我生活得异常便利,家里的房子随着我的长大一点点变好,从来没有挨饿受冻,时而别人穿剩下的衣服看起来也很新,偶尔买买想要的东西还能和同学炫耀一把,甚至我都羞于去申请贫困补助,心底可能还有些埋怨爸爸想要不劳而获(高考的时候,为了这事,我爸把我弄哭了)。

意识到贫穷是发现原来你需要咬咬牙才能够得到的生活在别人那里是日常,你拼命想要节省的几块钱在别人眼中就是九牛一毛,而你拼命努力工作的工资还没有别人工资的零头。我非常能够理解片子中为了几块钱小心思不断的棒棒们,因为每一块钱都会让人想起那肩上几十斤的重量,脚下那迈不开的步子,口里窜不上的气。

我片子中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话其实是:都怪我懂事太晚。这句话出现了两次,一次是米仓的老板说的,另一次是老黄在变卖费品获利之后说的。他们其实是最淳朴的那群人,不愿意自己吃亏也不愿意别人吃亏,能帮上忙的尽力而为。他们所做的不过是为了让自己,为了家人能过的稍微更好一点点。他们的无知让他们只能以出卖劳动力的形式获取报酬,而出卖劳动力的方式是一种最安全无懈可击的廉价的赚钱方式,他会让你麻木在自己的汗水当中,自以为付出很多,但是却无法实现财富增长。

看的时候,我渐渐的发现其实我喜欢看这种纪实的视频,揭露生活的真相,让你发现每个人都是负重前行,感到自己的幸运,感谢当前所获的的一切。

 2 ) 《最后的棒棒》观后感

2017年第一个周末,躺着床上不想起床,点开视频,在看到这部纪录片时好奇点开看起来。以前看过马宏杰的《最后的耍猴人》,对这种即将消逝的边缘生活很感兴趣。
        
        看到开头,导演兼主演之一何苦出厂,一名正团级专业军官,让我产生怀疑,这样的人或许也就在底层体验几天,至多一两个月。然而随着故事的展开,棒棒们的生活渐渐展现在眼前,最后竟眼泪纵横。
        
        如何苦所说,每一个棒棒都有自己的当棒棒的原因。然而他们都是有一个共同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需要钱,需要生活。何苦的师傅,老黄,已经六十多岁了,然而却依旧靠着一根棒棒自力更生。老黄的生活是凄惨的。少年时因为出生成分不好,生活艰难。之后好不容易与一个带有三个小孩的寡妇组成家庭,并有了自己的女儿,却在自己外出挣钱时被人趁虚而入,之后只能将女儿寄养在亲戚家,自己出来靠棒棒挣钱。之后女儿好不容易成家,却有巨额的房贷需要还,老黄只能继续扛起棒棒。看着老黄艰难的生活,即使有病在身,也抱着能省则省的态度坚持不去大医院检查。

        这样的生活让我想起了我的父母。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小时候父母省吃俭用送我们姐弟俩上学。父母以前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等我们俩毕业了就好了。然而现在,老姐毕业了,我依旧还在学校,虽然自己能保证自己的生活,但未来都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而父母为了能帮上我们,现在依旧还在田间劳作。我的父母和老黄一样,为我们这些子女付出了好多好多,我们欠父母的也太多太多了。

        这部片子让我感动不已,不仅是故事中的“老棒棒”们,也有导演这个新生代的“棒棒”。为了拍好这部片子,一名转业的团级军官深入底层生活一年多,一起同吃同住,完完全全成为了一名“棒棒”,并有了自己的外号。在经过一年的生活,将棒棒们真是的生活展现在大家面前。然而,更为让人欣慰的是,他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并带领着这群棒棒过上了更加稳定的生活。

        生活的艰难远不止于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难,但这就是生活,不管怎么样,生活还要继续。

 3 ) 致敬最辛苦的底层劳动人民

周五一位同事来访,聊到她在老家重庆买了一套房子,提及重庆这一两年的房价飙升之神速。她走后突然想起一直在我的待看名单中纪录片:最后的棒棒。乘着周末闲暇之余赶紧把目标看了。所以请允许我吐槽一下:去你大爷的爱奇艺,这种纪录片你丫VIP才能看?幸好在暴风找到网易当年留下的片源。

首先感谢本片的主角导演兼制作人-何苦同志。至今我也不清楚何苦是化名还是啥,一个退伍军人为啥要来当棒棒?只是为了拍摄这么一部纪录片来记录山城这群辛苦的劳动人民,还是真的想做一名棒棒?目睹他融入自立巷,挥汗如雨做着棒棒的工作,窘迫时老干妈拌饭的伙食,看着他认真记录大家的工作、生活很是感慨。连同他带着浓重川味的普通话都顺耳可敬了起来。总之感谢他的付出,让我们能真真切切的去认识了解这群辛苦又可爱的劳动者们。

所以再来说说可敬的棒棒师傅们。有人嫌弃他们衣冠不整,但确实在山城的发展中他们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功效。负重前行敢于担当,最壮是你的脊梁,最美是你的胸膛!童声唱出这些歌词的时候我的内心异常感动。职业不分贵贱,棒棒师傅们不偷不抢凭着自己的力气劳动成果换取收益。只是他们的收益实在是少的可怜,而且这样一群日渐衰老的老人家们,住在已经被定为危房多年自立巷中,简陋、肮脏、艰苦的环境,看着无比的心疼、可怜。

其他师傅不多说,只想再聊聊本片第二主角:老黄。他的一生大概就是中国最具代表性底层劳动人民的缩影。不幸的童年,狗血的青年,辛苦的中老年,老年生活我不概括,希望他可以过的好一些。老黄拥有中国劳动人民的大部分优点:朴实、勤劳、善良。他对徒弟何苦友善“倾囊相授”工作、生活经验。为了女儿外孙努力工作,不贪图小便宜但也坚持自己的劳动收入。但是老黄师傅真的如许许多多老百姓一样,固执墨守成规,中间商赚差价等这类灵活变通的道理直到退休前夕才大概悟了出来。可怜好日子快到头,身体出了问题,幸亏女儿女婿还算孝顺,希望他的老年生活可以舒心安逸一些。

从老黄师傅身上看还折射出了很多社会问题:一家人为了一套房子,天各一方各自辛苦的打拼,却又不住在那宽敞明亮的房子里。老黄说当时支持女儿在镇上买房是为了小孙子有个好的环境,结果小孙子跟外婆住在山坳里。小外孙很乖,跟外公道别时一句:外公你走吧,我会听话的。让人动容不以,也希望房贷还完了之后,这一家人的生活可以步入正轨吧。可是老黄的病怎么办?这个淳朴的老人甚至不愿也不敢进医院治病。就像大部分中国劳动人民,辛苦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想要安详晚年,却因为没有医社保不敢生病。那家“美容院”只不过是千万骗钱机构中的一家,我认为如果不是有人在跟拍店家不会做这么大的牺牲,甚至他们也是有作秀的成分在。更多的是像骗走老杭师傅辛苦积攒血汗钱那样的王八蛋!

最后的最后,街头的棒棒师傅越来越少了,何苦同志带着相熟的师傅转投了工人行业。他请了三个月的假,为我们呈现了这部作品。片尾他说不知道有没有喜欢他的作品,如果没有他就回来跟着大包工头干。何师傅,我很感谢您的付出和制作,电影我会去支持的!

 4 ) C'est La Vie 这就是生活

C'est La Vie (这就是生活),是一句频频见诸于影视作品,挂在法国人口头的一句谚语。看似漫不经心的词汇,当主人公缓缓说出时,却往往饱含着对人生无常命运起伏却又无能无力,必须继续生存下去的一种无奈,带着些许的自嘲,抑或是一种负重前行下的自我安慰。在重庆市自力巷53号居住的一群平均年龄60多岁,以一根棒棒肩挑背扛出力气谋取营生的老人,他们生平从未说过法语,也没听过这样一句经典的电影台词,但我觉得,在他们人生的许多关口,大抵会有类似的感慨。
      正如他们居住地的名字所喻,这是一群自力更生的老人,是纪录片《最后的棒棒》镜头下的主人公。他们从事的工作很卑微,地位低下,华灯璀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就在他们脚下,却离他们很远;他们居住的环境很差,空间狭窄,陈设简陋,大多仅容一张床,摇摇欲坠的木梯在阁楼之上临风矗立,一不小心就会踏空摔倒;他们收入微薄,辛辛苦苦一单活可能也就十元钱的收入,甚至比不得一个麦当劳店的汉堡包;他们的竞争很激烈,在山城重庆,一个有着百余年传承的行业,同样有着生存规则和自己的江湖。
      老甘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也可能是唯一的爱好,便是抱着一部破旧的影碟机,看那已经看了不知多少遍的刘三姐,后来是新白娘子传奇;老金舍不得每月电话套餐中用不完的通话时长被白白浪费,就与同住一屋的好友老甘面对面煲电话粥,海阔天空东拉西扯;河南不愿出苦力,把一夜暴富的机会寄托在了牌桌上,生平第一次拿到了三个九,几乎赌上了自己的全部家当,却遇到了拿三个A的对手,因为在大排档打杂多吃了两个鸡蛋,被老板炒了鱿鱼;老杭外出打工之时,家里的老婆被人乘虚而入,夺妻之仇令他杀心四起,赚够一万块后请地痞帮他出气,钱却被小偷偷去,等攒够第二个一万块时,地痞却进了监狱,最后买了三把刀,却发现握刀的手在颤抖,时间流逝,人在老去,终于淡化了仇恨,一切云淡风轻;老黄的父亲曾经是民国时期国民党政权的一名教书先生,文革时因为曾经的成分问题令后代娶妻生子受影响,老黄的人生轨迹也因此发生改变。
      如果不是从纪录片上看到这些,你可能会觉得这是小说中的故事或是电视剧上的狗血剧情,可这就是真实的人生,真实的命运,发生在自力巷53号院的几位老人身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看似略显滑稽和戏剧性的背后,都有造成这些故事的深刻的因,而这些因未必都是本人的过错,可能与宏大的时代背景有关,与家庭环境有关,与教育有关,很多时候也许就是命运使然。 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当我们为各种选择犯难抱怨时,有些人甚至没有选择的机会。这让我想起了桑德尔的话:你我具有某些天赋的事实,并非因为我们的努力;我们的社会发现了你的天赋,并给予了奖赏。所以他们的卑微,不应被鞭挞,被嘲讽,而是应当被理解,被尊重,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用语言,用行动表达我们内心深处的善意。这也正是导演何苦正在做的事情,对这些人和故事的呈现本身就是一种善,这种善将触及更多的灵魂,波及更多的善,而这,也许正是光影记录之外更大的意义。

 5 ) 富贵无足道,贫贱究可哀

有朋友问我,最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形式会是什么?

当时我答不上来。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特定的文艺样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话本。一个艺术形式在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玩法。按艺术理论说,这与时代精神与艺术趣味相关。各人有各人的玩法,各师各法,各庙各菩萨。这就是文学和艺术能够带给人乐趣的根本所在。 但是总有一些事情是比较不会变的。 比如对于人性的关切,对于底层的关切,无论在何种艺术表达中,都是永恒的主题。 人皆欲富贵。唯独艺术和艺术家不能富贵。对于富贵,因为并不能止步于富贵就行了。《红楼梦》在元妃省亲之后必须败落,金粉簪缨之族必须勾陷,这不是因为观者心理不欲富贵恒久,而是因为这是上天的规则,盛极而衰,物极必反。 国家不幸诗家幸,不得意人诗易好。缪斯好像喜欢在贫贱哀愁之中发光。不去说杜甫诗,也不说曹雪芹。我可以这样说,尽管当今之世,各类大师,但是日后能得大名,成大功,为后人所称道的,必是在当世吃过大苦之人,而绝不会是尽享名利之徒。 而人性之坚忍,之美丽,固然也存在于慈善家之心之行,然而更为难能可贵地,是保存在底层贫贱之中,是地皮青苔之上开的美丽的小花朵,让人感觉人世毕竟可以留恋。

然而百姓生计之多艰,是足以使人长长太息!故艰难困苦当中难得的温情与尊严,亦足以使人觉得世界毕竟美好。 6小时多,一气看完,数度落泪之后,《最后的棒棒》促使我写下了上面的话。 如果现在那个朋友再问我,你觉得能够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式样会是什么呢?我现在可以给出我的答案了。 那不会是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小说,也不会是二月河的政治历史,还不会是张艺谋的电影,而极可能是《最后的棒棒》、《大路朝天》这样的独立纪录电影。他们不约而同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的创作之路,以最为宝贵的同情和悲悯之心,记录下影像,而隐藏其后的良好的文字功底,仅仅是一重重品质可靠的加持,是术也,非道也。他们所幸持了正道,这也是我们的所幸。

 6 ) 棒棒儿

“没事儿,喊个棒棒儿就是了”;“给XX师傅打个电话来搬一下”……这座城市的人面对重物时通常不需要过多焦虑,“实在不行喊个棒棒儿就是了”,这是一个自然而然会被想到的解决方案。

棒棒在这座城市早已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街上一声”棒棒儿“喊再正常不过,许多单位行政部手里都有几个长期合作的棒棒的联系方式。人们大概很难想象这座城市哪一天突然没有了棒棒这个行业。

我每天都能在单位附近看见五个以上的棒棒。这里有一所大学,总不至于没活儿干,于是一大早他们就蹲守在校门口。其中有两三张熟脸孔,是给我们单位干活儿干熟了的。

给单位干活儿是他们比较乐意的,一则单价要高些;一则工作量总是比较大的,总价也高,不似街上的散活儿,一趟就没了;三则单位的活儿长久,一年到头要做上好多单。一来二去,单位的人都能认得几个棒棒,谭师傅、毛子,等等,当然,我们从来不知道他们的本名或者全名。就像片里的老黄、老杭、老甘、河南、大石,谁都不知道他们的本名,或者说,谁也没想过要去知道他们的本名。人们只称他们为”棒棒“。

要说片子拍得真实,其中一点就是没有把棒棒都拍成差不多。同是一处的棒棒,各有各的三观,各有各的个性。老黄、老黄、河南,全都截然不同。就好比谭师傅和毛子,也相当不同。

棒棒这个行当,没什么明码标价,全凭当下口头商定。毛子深谙单位报账付费嘛总是相对慷慨些,于是爱叫高价,外头十块的活儿,在这儿总得要二十。次数一多,我们这楼的单人业务就爱交给谭师傅,谭师傅叫价显然就要本分得多,图的是个长期。于是有些临时保洁的活儿也交给他来做。

谭师傅这人爱念叨,做活儿时总是叨叨絮絮个不停。保洁时念叨房间脏,挑东西时念叨东西乱,大家也并不搭理他,只由他念着,谁都知道他并不是挑剔,不过是自言自语惯了。更有一次,为单位挑酒,只见他边装边念叨着:“这么多酒,肯定是FB,检举你们你们包要遭”。大家听了笑得咯咯咯的,他也并不理会我们的笑,继续念叨:“这么多酒,哪里喝得完嘛……”每每办公室听见一阵念叨声,同事们总要笑着互相说:“谭师傅又开始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孤单久了才养成这样自言自语的习惯。

谭师傅单身。这个城里的棒棒很多都单身,跟片里的老黄和老杭一样。也许是成过家又离了,也许是从来就没结过婚。

谭师傅说:“谁会跟着我们这样的人嘛。”

我们这样的人。

也许,没有一个棒棒觉得当棒棒是体面的,哪怕他总是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但那双大概只有下苦力的人才常年穿着的解放鞋,和那根被肩头磨得光亮的棒棒,还是让他不自觉地自卑。或许,更让他们自卑的,是大街上那一声声响亮的呼喊声:“棒棒儿”。

这个称呼似乎成了他们认命的理由。因为他们是棒棒,所以没有人跟他们成家是正常的;因为他们是棒棒,所以被人粗鲁地呼来唤去是正常的;因为他们是棒棒,所以他们不敢去想还能有其他“体面”地挣钱的可能。

但他们是有他们的“体面”的。

棒棒要扛在肩上,不然就像要饭的乞丐。老黄对于这一点非常坚持,因为他认为这是棒棒和乞丐的区别。

棒棒自然是比乞丐要体面的。

哪怕是跪在厕所地上用手掏便坑水道里的勺子,之后再用香皂洗五遍手,他也有他必须坚持的体面。

选择一个“卑微”的行业是生活所迫,在“卑微”里尽可能地维持体面,大概是生而为人所不能丧失的部分。

记得有一次整理小办公室,腾出些硬纸箱,自然想到给谭师傅打电话。大家都琢磨着这是个一举两得的事,我们省了事,谭师傅变卖这些硬纸箱也能有些收入。

谭师傅接了电话后不一会儿就来了,乐呵呵的样子,和他往常接活儿一样。

我是在无意间听见他的念叨。

前台的值班大爷见他整理纸箱,顺便叫住了他,门前垃圾桶周围也有一些同事丢弃的纸箱,前台大爷让他一起收走。

“垃圾堆的东西我是不收的。我本来就不收这些,又值不了多少钱。她们给我打电话叫我来,那是心里想着我,是一片心意我才来的。”谭师傅低声地对前台大爷念叨着,之后又重复了两遍:“垃圾堆的东西我是不收的”。

那番言语对我触动至今。这大概就是一个棒棒关于体面的坚持,也是一个棒棒对于人情的理解。

我们试探着将拓展活动中只穿过一次打算扔掉的迷彩T恤送给他,T恤非常劣质。他说用来干活儿时候穿挺好的,于是欢心地收下。后来,我们总在夏天看见他穿。

虽说棒棒干的是苦力活儿,似乎只需要付出力气和汗水,似乎跟上不上心沾不上什么边儿。然而谭师傅却有他上心的时候。

印刷厂里搬资料,谭师傅在这里是论“天”做的。一天一百块,把大家在里屋清点出的资料及时搬运到外头装袋。活儿不算重,他的任务就是一摞一摞的往往返返地搬就是了。识不得太多字的谭师傅是怎么记住这些地名和片区的,我们谁都不曾留意到。然而几次合作之后,在我们把资料交给他,顺口说出地名时,他竟然能当即作出他自己的搬运规划来:“这里先不忙,这个片区还没装,搬出去也是堆着的,占地方,先把这个地方搬了来。”他一边自顾自念叨着,一边实施着他的搬运计划。每每这时我们都相当惊讶,于是这业务交给他至今也就从来没换过人。

 短评

社会研究不就应该深入到这个阶层吗

8分钟前
  • 白说不说了
  • 力荐

底层人物实录,每个棒棒身后的故事都饱含生活的困苦艰辛,安然度过辛劳而尽力的一天,能吃上一口热饭,就是最大的幸福,这个世界充满了我们无法想象的赤贫;这些善良但也不乏人性弱点的人,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和生活的拼死搏斗,生存是最大目标,活着是最大胜利,但也不能不顾及做人的底线,保住生而为人最后的尊严;看着他们劳动过后大口吃饭,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生活,觉得简直是世界上最香的饭菜。给出光明与希望的结尾,衷心祝福一切善心勤劳的人安好。

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初尝商品交换利润的甜头后,老黄感叹自己“懂事太晚”。资本家剥削无产者,无产者也压榨无产者,而像老黄这样的“棒棒”永远只能是社会金字塔的最底层,因为他们信奉的是原始朴素的价值观——勤劳诚实就有收获。再见,棒棒。

10分钟前
  • 油条蘸醋
  • 力荐

特别真诚特别动人,一点都没有俯瞰苍生的悲天悯人,太难得了

13分钟前
  • 古伦木
  • 力荐

不是同情。这玩意儿看得人心里藏起来的自卑井喷式地爆发,让人忍不住自怜自恨起来,揪心又无力,像迷了路的哑巴。想着爹妈,想着村口的王五六八,想着各色的人圣人渣。然后就忘了繁华,就想家……

14分钟前
  • AndyMon7
  • 力荐

“我不懂什么是高尚不高尚 也不懂什么是职业操守 当了二十年棒棒 我只认一个理 挑了一下午 还没拿到工钱” 这一句话从一个高尚的人口里说出 不免有些心酸 山城的春天很美 但这样的春天不属于棒棒们

18分钟前
  • 谢清缘
  • 力荐

何苦这人能屈能伸的,真了不起。

20分钟前
  • 莱特
  • 推荐

这是中国不可忽视的一个现实。导演聪明,有难得的幽默感拆迁房废墟下的钞票,理疗店的杀招与温暖,一张假钞的结局,夺妻之恨与买凶杀人…

23分钟前
  • 持尘
  • 推荐

看完已过了凌晨2点半,是完全停不下来,很高兴这部13集的纪录片打乱了我的作息。略带川普味儿的旁白娓娓道来,舒服幽默且委婉,一些留白也极为精彩,叙事支线稳妥抓人,最重要的是真实!尤其在当下,“真实”这么简单的事儿,太TM不容易看见了!拜托“央视们”好好学着,恭喜何苦导演要红了!

28分钟前
  • 归去来兮
  • 推荐

据说这是导演斥资1300元自导自演自己剪辑自己唱主题曲的纪录片。

30分钟前
  • 鲨鱼笨笨
  • 力荐

“那些拿棒子要饭的人是乞丐,我们不是,我们拿棒子挣钱养家”ps:那些打一星的人都什么心态!

33分钟前
  • 吞云吐雾狮子兔
  • 力荐

这就是纪录片,它不给你那些镜花水月的幻象,它给你一场皮开肉绽的、残酷的、荒芜的生活真相,有些人看过绝望,有些人却看到微光。

34分钟前
  • Steven
  • 推荐

导演真帅!有魄力有行动力!不知道一年后去做了什么,谢谢你记录了这一群底层朴实的灵魂

37分钟前
  • 玛丽的小山羊
  • 推荐

看到了最坚毅、最善良本份、最有尊严、最没尊严的底层劳动人民,确实触动,虽然旁白ln不分,虽然插曲真是难听,但仍然大大的五星,看几集习惯就好了😳

42分钟前
  • OT元旦
  • 力荐

重庆欠他们一座解放碑

43分钟前
  • 竹木一
  • 力荐

如果有一天中国会评选最优秀的纪录片我会力顶这一部。

47分钟前
  • 晨星盗月
  • 力荐

拍得非常好,真实的才最打动人。是我看过的触动最强烈的纪录片,强烈推荐一下。但是不会再看第二遍,太难受。光是活下去就要拼尽全力的蝼蚁,体现的正是绝境中的人性。

51分钟前
  • 乐乐🐰
  • 力荐

我是重庆人,山水城市立体魔幻。此片拍摄于2014年,展现繁华背后的这一群体。短评中看到“共产”“梦”。其实每个角落,发达国家也好,都有生活底层的人。更何况我们是一个人口上10亿的大国。我们要肯定国家的进步而不是一味讽刺。时代发展“棒棒”群体快要消失了,是好还是不好呢?也许好也不好吧。

56分钟前
  • 重庆森林Yuriy
  • 力荐

我妈一直有个原则,就是上市场买菜不讲价。现在看来可能不以为然,但在以前都讨价还价的大环境中,我对她一直反复跟我唠叨的理念特别深刻:要对社会、公司底层的人保持同样多的尊重。看完倒没有产生“他这么惨我怎么能安心享受生活”的内疚,反而是“我吃的苦不及这一半但却远没有这么坚韧”的窘迫…

57分钟前
  • 怪树里
  • 力荐

第二集老黄过往历史交代那段动画片太棒了

60分钟前
  • 太妃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