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我不叫刘跃进,我也不是刘跃进
北京、河南、农民工、刘震云、黑社会、权利、
电影里河南话会有些亲切的。刘老乡很是人精啊,都他妈的快成了仙喽。这家伙肯定是受过农民的骗的。还上过肯定不止一次的吧。
记得那个天下无贼是吧看《南方周末》上采访冯小刚时冯就说:刘震云和我说过,最好的东西就是要有背叛才有力量。按刘的意思是在结尾安排成让一大圈子的人都被傻根给利用了。那时就看出来这个老乡对农民的无穷智慧是十分的佩服的。在《我叫》里倒是看出佐证来。哈哈。有意思。
有人看到权谋、看到sns、看到欺诈、呵呵,刚看完,收拾下准备看刘老乡的书了,书会比这个精彩吧,不过会强烈的感慨文字和镜头还是浅的,文字和镜头的后面会更好玩、更多面、也更复杂、更恶心,生活该还是在生活里。
对了,那个镜头,看到《我叫》剧里的爱情。刘跃进和秦海璐被关在笼子里时,刘花了300块钱买来水,爬在地上喝水,然后嘴对着嘴喂秦,一个词语啪的跳了出来,这是爱吧。很高级的那种爱。几千年前那个牛人都给定义了:相濡以沫。“泉涸,鱼双与予处于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不管他们两个会不会厌倦终老,电影还留着老大的尾巴呢。
只这个相濡以沫我就感觉挺牛逼的。相忘于江湖,咱还没到那么牛逼的境界,算了,再说吧,找个那本书看看去。
2 ) 体制要全面战胜国贸
这片挺逗,摄制组可着国贸桥转了一溜够,算是从另一个角度对国贸一代进行了全新的诠释,角度新颖,内容可信
片子里偶尔闪动了几下国贸双子楼,还有大望桥那牌子,再加上世贸天街,如果我要是一外地人,那绝对想不到这就是我们伟大的首都北京,拍得灰头土脸的,很是不光彩,还有方庄家乐福门口那唱“爱的奉献”的,唱起河南调子一点显不出来咱北京乞丐的范儿。
我没看过原小说,只是听说刘震云因为这书已经囊括二十多个奖项,如果说一个现实题材的小说能在国内文坛享有如此高的声誉,那多半是一主旋律的题材。果不其然,反正电影拍出来绝对是一部十分隐讳的主旋律电影。
主旋律电影分很多种,比较明显的譬如云水遥,又红又专,千秋家国梦全有,我党曾经的,现在的及将来的缺点一概忽视,或者根本不在影片所关注的范围之内;还有一种呢,就是像刘跃进这类,也说一些我党的不足,比如说个别的蛀虫贪污腐败,买凶杀人,官匪一家之类的,老百姓都知道的,特别熟的,整天挂在嘴边上的那些个我党的瑕疵,尤其是新闻联播里倡导要打击的,电影题材中当然可以全面地描写了,本来他们就是人民仇恨的矛头,众人唾弃的对象,在影片中作为大反面出现当然会大快人心。
但是,之所以说她是主旋律电影,他一定有弘扬我党的一个方面,譬如刘桦扮演的警察形象,虽然以调查公司侦探的形象出现,却一身正气,不动枪不上手,请线人吃饭,给证人做思想工作,形象高大,光明磊落,直到他最后暴露自己身份的时候,不仅让人觉得他真tm就应该是人民警察!
而且,现在关于反腐倡廉题材的电影,除了什么《法官妈妈》《宋雨水》之类外,大部分都是以犯罪分子无恶不作作为主要内容,而以司法机关严惩作节,至于从体制上是讲哪个部分开始查,怎么个流程,没有,估计是我党机要部门保密工作做得好,再加上体制上本身就有漏洞,导致这样固定化的剧情模式。而正是这样的剧情模式,从某个方面,又特别符合主旋律电影的要求,现在我们要表现得不是社会制度的进步,也不是政府廉政意识的深化,更不是和谐社会,我们要强调的就是这个行之有效的执法部门,有贪污就有消灭贪污,有做恶的就有趴在后面盯着的,一物降一物,司法机关是最大。
公开表扬警察的去年有一个《落叶归根》,今年又一个《我叫刘跃进》,都是描写打工年前的,只是一个走在路上,一个坐在楼顶上,角度不一样,态度就是不一样。
片子里有两个角度,我从未经历过,也比较喜欢
一个是刘跃进和秦海路演的女友坐在国贸某楼楼顶,想着自己即将过不下去的人生,跳又跳不下去,满心憧憬,人家那才叫矛盾,才叫生活,而且又是坐在国贸顶上,黎明破晓时,多少白领正忙碌在双子大厦里,虚情假意的哀叹自己傍不上大款无奈才貌似一身傲骨的小资生活,这真是一大对比
另一个是刘跃进和秦海路前夫哭着在世贸天街那对面一小胡同里。其实从我第一次见着世贸天街晚上灯红酒绿彻夜不眠的劲儿,我算深刻意识到首都北京终于有个地方也可以称得上名副其实的纸醉金迷了,打一看见那宏伟的天街,我就有一种抗拒,似乎是住惯了胡同筒子楼家属大院那种简朴的地界,突然看见这么一个资本主义大地标,特不适应,所以即使他那么大,那么灯火通明的,我除了不想去就是不想去。不过看了这片,突然想去看看,尤其是看到那俩人头顶着头,哭得真真切切,要点钱,还是别人欠自己的,要个老婆,还是自己前妻,多朴实的要求啊……可惜这里是北京,国家元首想要得都不一定满足得了,更别提那些全国跑的民工师傅,这根本就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问题
不过,从导演选的这个角度来看,如此居高岭下的心理表达,影片中许多不明确的人物定位,总之,在这么个经济中心表达一个政治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这无所谓盖里奇手法也好,疯狂的石头模仿也好,讲的是个故事,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我们坐在电影院里的,各看各的,自己随意理解,反正你叫刘跃进,我叫刘跃进,全国有20多万叫刘跃进的,也不缺屏幕上那一个。社会万花筒,这算是不漂亮的那一面,但算是给修理过来的那一面。
这片这么多个不明确,但是,这片有一点特明确,刘跃进是河南人,曼璐是东北人,不知道是不是媒体上开始全面美化河南人和东北人,河南东北大翻身,而且扮演的全是埃欺负的,欺负人的恶势力都听不出口音,只要是能听出口音的一准是好人,或者是被逼上梁山的,真行
我一朋友跟我说,他看到最后觉得就俩女的特nb,发廊老伴和贪官的妻子,我想了想,也是,一个是忠义两全赛杜十娘,一个是女版无间道还是梁朝伟刘德华于一身贪反都不落,果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国贸这地界,就是民工撑着,女人顶着的,北京的地标,就是这么个道理
3 ) 刘震云和《我叫刘跃进》
《刘跃进》这个电影挺流畅的,而且秦海璐的演出真的有所突破,都是演服务业从业者,在《榴莲飘飘》里很有内涵,在这部电影里很有外在,这个电影,据说还有小说,都曲曲折折的表现了一点点---万分之一吧---的权钱交易的眉目,密会的茶楼、针孔摄像机偷摄的『把柄』、供满了神的别墅。。。。。这就是当下有『钱有权阶层』(绝对不是精英阶层而是垃圾阶层)的生活,多么空虚、糜烂、战战兢兢的,还以为自己很牛B,在包工头面前抖威风。
作为河南作家群的骨干力量,新写实小说的带头人,刘震云对生活的观察的确令人钦佩,每次他都能写出人人眼中有人人笔下无的东西,这种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运用个人智慧的提炼总结并令之集中化,形象化是小说家必备的素质,从《单位》和《一地鸡毛》开始,刘震云就崭露出这种天才的小说家气质,《一地鸡毛》是我读过的小说中对我震撼比较大的一篇----不是艺术上的震撼而是生活上的,我读大一时读了这本小说,令我提早对未来的生活多了一份危机感,刘震云用简单易懂的笔墨将日常生活中的最琐碎平常最接近真实的小事摹写的栩栩如真,无限接近生活本身---几乎就是生活本身,从而不发一句评论的把体制对人性的消磨展示给读者看,那是种可怕的消磨,和洗脑不同,和风气云涌的文化大革命不同,是种几乎难以被人察觉的潜移默化,当我还置身于这种生活之外时,我清醒的感觉到了那份儿恐惧,暗下决心此生绝不皈依任何体制。但也许这并不是刘震云想要表达的东西,只是我的一种误解,不管怎么说,我至今感激我的这种理解,庆幸我那时读到了那本小说。
在这个时期刘震云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这时体悟的人生哲学:人一辈子,决定自己命运的就是身边的几个小人物,查水表的老头,邻居,自己的上司,人需要处理的关系也就这么多,处理好了,就平安幸福,处理不好就鸡飞狗跳。
后来刘震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写了一部长篇《故乡的面和花朵》,这本书我没看过,据说甫一出版,恶评如潮。
许多人认识刘震云是从《手机》开始的,当初看到手机时,我还是禁不住赞叹,刘震云的观察力,真不是乱盖的,手机里那些段子,以及通过段子所揭示出的哲学高度的道理,几乎人人都明白,可是只有他捕捉到并写了出来,拍成了电影,于是大家就只剩下赞叹的份儿,感同身受心有戚戚去了。
刘震云这个阶段挂在嘴边上的话是:人一生要说很多废话,手机令人人变成说谎高手,即时通讯带来人们社交的便利和家庭的危机。
《刘跃进》的书还没看,但先看了电影和访谈,此阶段的刘震云,把主题定成『小人物有大智慧』,但我觉得十分不妥,显然有些拙了,事实上刘跃进所表现的是小人物的小聪明,甚至有些愚蠢可笑的小聪明,倒不如不强调这样的主题,就像盖.里奇拍《两只大烟枪》和《偷拐抢骗》一样,完全用『巧合』和误会来讲完故事,每个人都自以为很清醒的在按照自己的计划严谨的做事,而且以为自己大功即将告成,事实最后都倒了霉,那帮小伙子迷迷糊糊的坐收渔翁之利。至今都觉得盖.里奇的这两部作品是巧合中的极品---非常合理,非常好看,严浩向盖.里奇致敬的《疯狂的石头》模仿的很成功,还加入了少许中国式的煽情(郭涛和他女朋友)。
刘跃进这本书,这部电影,无非就是想表达一个小人物如何在大的金钱权利斗争中钻着空子存活下来并渔了一点利的,但我觉得导演又不像严浩那样坦诚的模仿盖.里奇,总试图摆脱那个模式,于是拍的很拧巴。
4 ) 导演是潜力股
下午在五道口看了电影《我叫刘跃进》,初衷是想看看编剧怎样将故事连成一条线,怎么交待陆续出场的众多人物。小投资制作出的影片很震撼,但不能和小说完全联系在一起,小说中的幽默语言和严谨的结构,在影片中体现不足,演员本色演出表演很到位,剪辑有瑕疵,影片结尾牵强,没有达到意犹未尽的效果。
5 ) 看得费劲
过得去的小说情节,未必能变成像样的剧本叙事。小说里可以用语言的机智使读者接受较夸张的构想;刘震云很擅长这个。在银幕上则要用不同的方法构造一种情景性的机智,表演和剪接对于这样的小说--〉电影的表达方式的“弥缝”,特别重要。
所以很多人诟病的故事情节牵强,我看倒不是什么主要问题。真正差的是导演和剪接的水准。这里演员的表现令人感觉用力,不自然,恨不能跃出银幕来隔肢观众一样。剪接拖泥带水,分镜头长度控制不简洁,好像生怕观众没明白一个个“包袱”似的。看得费劲。
6 ) 我叫刘跃进
人常说:无知者无畏。我是一向以一个无知者的心态在生活,学习,做人的。不过做人被压抑的太久了,看电影好话说的太多了,也就难免有些疲倦。偶尔,有那么一两部片让我看的很不舒服,也想无畏一下,批驳上两句。
《我叫刘跃进》好看与否人人都有自己的个标尺。著名影评人周黎明如此评价本片:桥段设置密集,人物形象生动,故事节奏紧凑,即便看完就忘,也是一部会让你看得过瘾的影片。电影不怎么样,倒是读完周先生的影评感觉要电影本身更符合娱乐色彩。
刚一开头我就表明了身份,我是个无知的人,所以大言不惭的说《我叫刘跃进》原作没看过,编剧兼作者刘震云更不识得。名声这玩意的确是个连累人的东西,声名在外了,原作据说写的很精彩,故事也很有意思,观众难免被吸引进来希望能看到更有视觉特点的电影,只可惜,我有些失望。媒体固然没有露骨的宣传这电影比《疯狂的石头》如何好看,只是从海报到故事本身架构都让我不由的往石头上意淫。我知道,现在来讨论刘跃进是受了石头或者《两杆大烟枪》的影响更多一些是很不地道的,故此,不妨把视线抽回电影本身。
我始终在回避谈起《我叫刘跃进》本身的剧情顺序,倒是我不愿意谈,只是不知道该从那里说起。扳着手指头数一下,电影开场到结束一共组主要人物:刘跃进、刘的朋友(我压根没记住他叫什么)、贪污犯严总一伙、卖鸭子的曹哥、扮做私家侦探实为卧底的道哥加上抢刘跃进包的青脸家伙。几伙人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倒也颇有意思,故事头开的也蛮好,无奈何,刘跃进丢了包,青面家伙又偷U盘,本身一个围绕U盘展开的故事因为过于执着的刘跃进,平衡被打破了,注意,我说的不是世界平衡,是我看电影的视觉平衡。其实电影和原作要表达的都没错:刘跃进因为丢了包,所以在找包的过程中因某种机缘巧合拿到了那个全片的关键——U盘两者,引发一系列问题。这么来看,刘跃进丢包找包是主线,或者说刘是主角,他的性格因素因为找包而体现,需要长时间而来回反复的体现,这点电影表现的也很好,李易祥的表演更毋需我再浪费口水赞赏他。说回来,电影的看点在那里?U盘!几伙人寻找U盘,因为U盘命运搅和的一起,我想看的是他们的交集,可惜电影展现给我的是他们的并集。问题很明白了,故事行进之中,难免有轻重缓急之分,我觉的不好看的原因就来自电影没有分清轻重缓急,节奏来的不够猛烈,偏偏放弃了大量可以为电影增色不少的辅助元素。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忽视掉影象和文本之区别,一番折腾之下,平淡也实属意料之中。一个从娘胎里钻出来即营养不良的新生儿,即便如何努力,也逃脱不了后天不作为的下场。当然,故事本身的平淡乏味并不妨碍我欣赏一下李易祥的精彩表演和电影那些cult电影的做派,几个信手拈来的小幽默还是让人相信这是部用心在做的电影!
7 ) 我叫刘跃进,得说谎
刘跃进在都市里,混得不怎样,对儿子说:住高楼大厦,还套间。不撒谎,儿子能安心读书?欠朋友的钱,拖着能不还就不还,因为老板还拖着他的钱没还,他不再信任老板,也不在乎别人是否信任他,没钱怎么活?对地痞流氓不撒谎,那不等于直接要挨刀子?对贪官污吏更是不能揭发他们,“包丢了就够倒霉的,还摊上了这要命的事”;对于一个自称是自己老乡的陌生人,U盘当然是不能给的,先骗回老家,帮忙要回六万元钱是可以的….
刘跃进本是一个朴实的老百姓,何以变得要习惯性撒谎,应该说这是生存的本能,只有撒谎才能活下去或者说好好的活着。最近看到一篇评论说高校为了迎接评估,弄虚作假,伪造相关的材料,有人会想为了学校的发展将来培养更好的人才,撒点小谎,小局服从大局,从长远的目光看,是对人民有利的;媒体作为政府的喉舌,报喜不报忧的指导思想,我以前也是支持的,毕竟稳定大于一切,为了人民的安定,牺牲些真实是值得的。可是当发现自己的生活的环境虽没有地痞流氓,却充满了谎言,不得不像刘跃进一样为了生存开始要严重的表里不一,一个人的困境倒是小事。但现在我们身边走形式,弄虚作假,表里不一到了什么一种程度,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无论“我叫刘跃进”是悲剧还是喜剧,都无关紧要。但从其中看到自己的生活,不知是该喜还是忧?而最重要的是这一切为什么会发生呢?为什么呢?
8 ) 一个人看无聊
我想吧,这个片子一个人肯定很无聊,因为那些桥段并没多搞笑,而且N多让人不解莫名的地方,但是两个人看就不一样啦,也许两个人看任何片子都很会很好看吧。
三星半吧.还蛮好玩的.就是玩的不够好.
题材不错,结尾有点烂俗
美中不足错在结尾这事没完还是完了
结局屎了
那段翻车特效实在太尴尬了
能看
没幽起来的默。
没看出啥道道来呢
怎么看怎么像疯狂的石头
苦逼小人物专门是给李易祥同志量身定制的,他跟那儿一站,世界马上就昏暗了,奈何他再怎么演,剧本本身就欠缺质感。
疯狂的U盘
小了推荐。
李易祥不错。
羊吃狼~
又是一个底层人民的深深悲哀
精密精彩,刘震云的北京江湖 ~
疯狂的石头之U盘版。
这世界上,谁是狼谁是羊谁能说的清道的明?
狼不一定要吃羊
海报的意思是狗尾续貂吗?还是跟风必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