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多数观众一样,原以为这是一个典型的废土系末日故事,孤胆英雄从满是暴力血腥的杀戮中存活并有着此类悲观主题所普遍性存在的灰色调结尾。
很朋克?
很硬核?
很吃鸡?
NO,no,no
错了,这部电影上映时是90年代的好莱坞,血浆片还没有大行其道的登堂入室,况且看影片的制作团队中有个核心人物—— 凯文·科斯特纳。
他的作品价值观基本很传统很正派,此外Happy ending是那时电影的一种不成文准则。
果不其然,故事讲述了三分之一后,那个目标、价值、都不太确定的浪荡主人公因为在废旧的邮车中睡了一觉而终于获得了切题的角色身份——邮递员。
然后就在小镇里万众拥戴地过了几天,还发生了女主角向他借种这类擦边球的香艳离奇情节。
所以基本上,这就是一个非典型英雄的英雄主义故事片。
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始终不明确,他的核心目标是去那个传说中的伊甸园玫瑰花园,但误打误撞穿上了邮递员的衣服,被那些善良的幸存者们寄予了厚望,由外部附加在他身上的责任驱动着他必须做一个大家所希望的那个为分隔失联的世界所传递信息的男人,更重要的是,他还承担起了那个早已不存在的美国政府的名义。
我们眼睁睁地看着这一角色由逃避责任到承担责任的成长过程,并由这一过程认识到了故事隐含着要表达的那个主题——荣誉感,更准确的说是美国价值观下带着自由精神的荣誉感。
由这份职业的荣誉感,带出了自由、秩序、和平等更高层次的精神内涵。
邮递员风雨无阻地建立人们的联系,这是一份维持有效秩序的责任,有了这份责任,才有可能重建社会秩序。
这份对传统价值观下的社会秩序的追求,必然会与反派所代表的新暴政秩序产生冲突。
也就成为了邮递员所要面对的,本片的英雄所要最终解决的问题。
所以,拨开了反乌托邦的外衣,你会惊奇地发现:
这里有唱着民谣,能歌善舞的小镇居民;
有充满干劲,不声不响地重建了邮局系统的17岁黑人邮局局长;
有会画油画,时不时整两句莎士比亚戏剧台词的可爱反派;
就连那些龙套士兵,在看起《音乐之声》时也会安静地象个孩子;
哦,到这里才恍然大悟,这是一个装扮成废土末日片的合家欢电影。
鉴定完毕。
祝各位开年工作愉快~利是多多~
2019.2
强力推荐!3个小时的巨片,和《勇敢的心》角逐199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不幸落败。但我认为此片不输给《勇敢的心》。如果说《勇敢的心》是一篇恢宏的史诗,那么《邮差》就是在危机重重的人类未来让人类重新燃起希望的火炬。
演未来的片子,无非就两种,要么科技超级发达,金碧辉煌;要么人类自我毁灭,一片荒芜。《邮差》属于后一种,开头半小时,典型的被核战争毁灭后的景象和俗套情节,而且丝毫没见与<Postman>这一标题有关的任何迹象。
耐着性子看,好片子有很多是慢热型的。影片的主角没有姓名,就叫做”the postman",似乎暗示了他的渺小,为了在毁灭的地球生存,为了躲避强盗的抓捕,为了得到一个面包,他编造了一个谎言。然而这个谎言却给近乎绝望的人们带来了无限希望。希望的传播之迅速,所有人都没有料到,而这时强盗瞄上了他,他已经骑虎难下了。
他不是英雄,他只想和心爱的女人到世外桃源过逍遥日子。但是他的谎言是他成为无数人心中的英雄,他最终被迫拿起武器,号召人们与强盗决战。这种真实的刻画一个人的手法,显然是许多塑造不真实的无敌英雄形象的片子该学的。
影片的结尾有些仓促和草率。但是很具有鼓舞性。我觉得很多美国片子在煽动爱国情绪方面总是很成功。每当美国国旗出现的时候,连我这个番外人都会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国内的片子,好像从来没有在这方面让我触动的。在宣传爱国主义的时候,总是空洞的说教。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啊,荒诞、架空?好吧,这是一个不可能发生的故事,但是它用了3个小时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自圆其说的英雄救世的故事——即使那里有种种的巧合。如果以值不值得去电影院看来衡量一部电影的话,那我会说值得,因为3个小时啊,什么电影能让你去电影院坐三个小时啊;如果以题材、演员、效果等来衡量的话,那么不值得,因为3个小时你完全可以看一部更好的电影或者做点其它有意义的事。
开头的时候,会迷惑为什么2013年世界却变得大不一样了?像威尔史密斯的《我是传奇》,一个孤独的行者,当然,后来故事的背景一点点清晰,但是还是会怀疑。一系列的巧合促成了最后的故事:首先,主人公——哦,不好意思,从头到尾都没有男一号剧中的名字,就连最后的塑像上也只是写了the postman——阴差阳错的成了军队的一员,所以他才能在最后以八项条例向军队的头儿挑战;然后,the postman误打误撞碰上一辆废弃的美国邮车,然后成为一名邮差骗吃骗喝;战争最终能得以结束,我认为Ford是很重要的,他让邮差的精神发扬光大,当然凭借一群热情高涨但却不明现实的年轻人去挑战军队领导并取得胜利,那就太扯了。
The postman也是一个很奇怪的人,他“不在乎任何事,没有任何信仰”,甚至是懒惰和一直逃避的人,他不喜欢战争,他只是想找到西方的某处圣地,安静的生活。可是,同时他也是一个“有天赋”的人,他不知不觉改变了Ford、改变了镇长、使人们燃起希望,而他做这一切“就像点燃自己口袋里的蜡烛一样”不经意。当然最终他乘着缆车,迎着阳光和呼啸的风——“和平时期我们彬彬有礼,当战争来临,我们就要收起温和,鼓起勇气为和平和自由战斗”。Constantine里也有相似的情节“你不信仰,不代表它就不在那”。有信仰是令人崇敬的,更重要的是在死时依然坚持那信仰。
女主角Abby开枪射击那段超帅的说,这是个什么女人啊,温良恭俭,但是面对端着枪得男人又毫无惧色,还会外科手术!更重要的是,她爱就爱得彻底,相信自己这辈子只爱这一个人——当然命运给了她变化,这另说。
遗憾的是没有什么经典台词。
低估的影片,豆瓣评分只有7.1分。其实就本片质量和内涵来说,不亚于《肖申克的救赎》。很多人给分低,很多人说科斯特纳的代表作是《保镖》《与狼共舞》,是因为没看懂本片。如同《肖申克的救赎》、《辛德勒的名单》,本片我也看过多遍,没有厌倦之感。对于剧情片来说,叙事、节奏是最重要的,从电影技术上讲,本片细致、精致、流畅,没什么硬伤,只有7.1分其实是侮辱了豆瓣们。
影片类型不知道为什么设置了科幻类型,其实它没有一点科幻因素,按我们的说法应该是架空未来背景。影片讲述2013年,文明被战争破坏倒退,社会秩序动荡不安,某片土地被崇尚暴力的人统治,平民心惊胆战,苟且度日。片中文明程度相当于19世纪末的美国,地点类似美国西海岸广袤土地,人们仍旧以马匹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已经有汽车、电报。
主人公是个流浪者,逃难者,他撒谎欺骗,冒用他人身份,骗取信任和感情,只为糊口。就连他与后来妻子的开始,也仅仅因为一对不孕夫妻的请求,他只是何乐而不为的一次性爱罢了。可以说,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混混,混社会勉强度日,没有什么使命感责任感,只有求生的本能。因缘际会,因为他的谎言,他被英雄了,最终成为领袖;因为成人之美,不孕丈夫死后他抗起了父亲和丈夫的责任,寻获一个家庭和爱情。当一个人身上承载了太多他人的希望,当一个人没有泯灭所有的良知,不自觉的,这个人心里的英雄的种子就会发芽,长成一棵大树,庇护身边的人。
正所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当人们处于历史洪流中,就不可避免的必须扮演角色,be or not to be,必须选择道路,前进还是逃走,必须承担责任,否则会失去自我。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人民选择了你,你责无旁贷。一言以蔽之,时势造英雄。
传播希望得民心,国父养成之传记。
换了时间,变了人物,不改的是追逐自由、梦想的美国之梦
2020.5.26 一大坨浪漫主义糖霜,长达三个小时。回想起来,这大概是我的爱上启示录的第二部;第一部是很古早的天蚕。2009.9.9 其实不是最近看的,是跟人讨论起来末世流,想起来这一部了。最近竟然在bt上复活着,很奇怪的。这片子的剧情就算了,头尾差,中间的跌宕是很好。但毕竟,这是破破烂烂的末世哎~~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片子不错,虽然科斯特纳在某些地方还稍欠火候。片子内容太多,应该让syfy投资拍成电视剧
其实是一个荒漠版的《未来水世界》,一个人如何影响一群人对抗强权,非常美利坚的故事,整体叙事稳扎稳打,废土只是外壳,核心还是一个新世界的建立,要是不看开头你很可能因为这是一部南北战争题材的电影。3个小时确实冗长了一点,但是个人还是非常喜欢这种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幻想电影。
无论世界如何黑暗,凯文·科斯特纳的片子总是充满希望的,在被战争摧毁了一切的土地上,在极权统治、道德扭曲的世界里,一个假冒的邮差就能重燃民众的希望。电影中将这种希望之火转化成了较为符号化的美国梦,物化了这些虚无缥缈的意象,让观众得以更好地理解电影中的世界。本片与《未来水世界》绝对是被严重低估的两部反乌托邦电影,前者节奏极佳、感情真挚,后者天马行空、回归天性。假以时日,这两部凯文指导的电影一定会被观众重新考量(后者已经做到了一点)。
以一件小事,甚至是一句谎言为开端,逐渐改变了一个城镇,一个地域甚至一个国家(也可以影射为世界)~虽说很主旋律,为了美联邦啥的。还有就是片子前面实在是太拖沓了,这个故事两小时以内完全可以讲完啊,活活拖到三小时,还让不让膀胱火了。
30把世界毁掉 然后拍个西部片。。。
五星是因为我找了它很多年....结果突然神差鬼使地随便搜了个邮差搜到了...印象中它是一部18世纪美国荒野邮政帝国建设史诗片呢- -....结果居然是末世啊
我不知道为什么奇云高士拿的这部电影在当年遭到如此不公的待遇。我到觉得这是部非常好的电影:末世情怀包裹着主旋律和振奋人心的爱国价值观以及人物内心的转变……在我欣赏的编剧Brian Helgeland的把控下,节奏和设计都非常出色,怎么看都是部佳作。也许作品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吧……
歌是一种语言叛逆的形式,它所怀疑的对象远远不止某一具体的政治制度:它对整个存在制度提出疑问。它的敌人也是成比例地增多的……歌,说到底,是重构的时间,无声的空间对他天然地怀有敌意。——布罗茨基
云图里未来世界的人为啥不用高科技产品,返璞归真骑马的原因,或许和这部电影有关吧。导演男主这部戏主题表述不是很清楚明白,电影里最后讲的新规则,才是他最想要看到的社会制度或者生活状态,可表现的太弱化,显得一带而过了,浪费了大把时间。
未来水世界的姊妹篇?科斯特纳真是个野心勃勃的家伙,虽然只导了4部片子,但每部片子丫都想整成启示录。3星半。
Blow, wind. Come wrack. At least we'll die with the harness off our back." -- William Shakespeare.
太主旋律了,主旋律的连中国人都不好意思了
严重低估的影片。没有科幻因素,按中国说法应该是架空未来背景,文明程度相当于19世纪末的美国。主人公因缘际会,被英雄和被爸爸并成为领袖。正所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当你处于历史洪流中,你就不可避免的要扮演角色,承担责任。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或领袖。人民选择了你,你责无旁贷
影片血本无归,原因很多,片子太长,线索不清,本身定位也不准确,又要商业又要文艺,能兼顾两者的很少,凯文主要就是一直沉浸在《与狼共舞》的成功中而不能自拔。
最后,二零四三年,美国复兴了。当年把信交给邮差的小男孩成了中产阶级。虽然我喜欢,但确实很傻。
既是大烂片,亦是大佳片。我都不知道如何吐槽了。总有些信念让人舍生忘死,但给你信念的人不会死。
这部作品真的是奇怪到难以评价,仿佛是一部末世版的《与狼共舞》,一部穿越版的《勇敢的心》。一方面,整个故事的设定可信度极低,简直就是荒谬可笑。既有挥舞着M4的牛仔,也能在颇具古风的“初夜权”戏份之前加上一段让男女主人公相识的代孕戏。但另一方面,它在骨子里又确实涌动着一种纯粹的勇气与高贵,一如Kevin Costner的其他大部分佳作。或许还是把它看作一部舞台剧比较好:它有一流的主题,好几个令人动容的精彩场景,以及一个烂到无法直视的布景设计。罄竹难书,好坏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