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6-05-12 烂总 电影通缉令
<图片1>
看《超脑》这片,跟玩了一场游戏一样。
说来讽刺,好莱坞没少把游戏搬上银幕,却经常连游戏一丝的精髓都抓不住,而《超脑》跟游戏半点关系也没有,却从头至尾拍出了强烈的游戏感。如果玩过《GTA》,《热血无赖》,《黑道圣徒》等都市背景的沙盒游戏,《超脑》简直就是一次游戏试玩视频,全程体验高度相仿。
这个故事的主角一出来,是个没有道德观念的混账。就像刚进游戏的玩家,好奇心强烈到处做坏事,随心所欲斗殴、杀人、抢车、入室行窃,横行街头,无法无天。尤其是抢了车钻进去,随即切换到第三人称俯瞰视角,背景同时响起电台音乐,除了一些饭制视频,从没见过这么游戏感满溢的电影桥段。
坏事做多了,通缉指数上升,条子很配合地出现了,把没有经验的玩家抓了个正着。经过一番批评教育,掉了不少经验值。玩到这时候,胡闹也够了,开始专心攻主线,挣钱、取情报、救人、飙车、斗boss,挑战一个又一个任务,不断解锁新的记忆碎片,与此同时还有一条谈恋爱的支线也不断攒进度……
看得出主角是个娴熟的高级玩家,只用了大约100分钟,就接近完美通关。
如果仅仅是情节点和调度手法,那么这样的“游戏电影”我们还能找出不少。《超脑》更难得的是,整个节奏感都跟玩游戏高度契合。
从风格上看,这电影是比较老派的那一型,几个主要的男性角色,没有一个是颜值选手(最起码在这把年纪不是),唯一稍微能靠脸的瑞恩·雷诺兹,也是胡子拉碴不修边幅的。而通常来讲,这种傲娇不配合花痴少女口味的类型,理应节奏都比较快,废话比较少,感情戏更是能删则删,主打简单粗暴才对。
<图片5>
可《超脑》却有所不同,节奏舒缓,谈情说爱成分多,时而偏离阳刚的美式犯罪片轨道。不但文戏如此,几场动作也不追求快刀斩乱麻,多了一份稳重。整个叙述节奏,像一部文艺爱情片,更多过一部科幻动作片。相信女性观众会跟男性一样被吸引。
这个113分钟的故事倘若放在80年代,90分钟妥妥讲完。在每一个环节都有停顿,正是游戏玩家的体验,除非某些过场动画,情节的张弛变化也不会太明显。
另外,《超脑》也挺能反映好莱坞电影的一种变化趋势,即一种比较老派的价值观的崩溃。
要在十几二十年前的商业片里,如果主角故意杀害无辜者,或者哪怕是对失去反抗能力的坏人下了手,也是无法得到救赎的。而《超脑》哪怕是主角人格上已经弃恶从善,洗心革面,依然像《飓风营救3》的老爸一样,为了救“家人”毫不在意弄死弄残警察,当局也照样视若无睹,观众更衷心盼他不死,浑然不会替死去警察和路人感到愤怒。
这种道德疏离化的趋势,倒是为将来商业片的暴力指数飙升,铺平了道路。
<图片6>
当然,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影片最引人咀嚼的一点是,你会不会爱上移植了爱人记忆的陌生人?电影的处理颇为暧昧,并没有指明女一是因为共同的记忆对他坠入爱河,或因为他是一个拼死护救母女的“好”人,还是两者兼而有之。结尾也大幅留白,答案全在戏外。
模糊处理当然是创作需要。说来说去,诸如记忆是否能完整移植,移植能否改变宿主的人格,这些议题,科学上没有定论,电影也没有义务或者必要来下个结论,那样在立意上反而低级。当然,商业片总要承担起劝人向善的道德使命,在模棱两可间走向光明乐观、温暖人心的那条路,是商业和艺术的双重优选。
《超脑》不是有野心的电影,对于科技命题的探讨,就跟它的动作场面一样,规模不大,点到辄止,但比起那些眼花缭乱的超级爆米花,它不至于让观众麻木在视听轰炸里,也没有用各种烧脑逻辑把人绕晕,走出影院还剩大把脑细胞可以跟情节较较真。
想想还真不好下结论呢:
如果有一天,你的伴侣爱上了拥有你记忆的陌生躯体,你是喜还是忧呢?Ta对你是忠贞还是背叛呢?你们来告诉我答案!
一位知悉国家机密的CIA探员比利·波普(瑞恩·雷诺兹 Ryan Reynolds 饰)意外身亡,在弗兰克斯博士(汤米·李·琼斯 Tommy Lee Jones 饰)的协助下将其记忆与技能植入了一位极度危险且无法预测的罪犯杰里科·斯图尔特(凯文·科斯特纳 Kevin Costner 饰)身上,而探员贵格·威尔斯(加里·奥德曼 Gary Oldman 饰)必须靠这位不定时炸弹来摧毁企图攫取国家机密的犯罪组织。杰里科·斯图尔特为了救回换脑后渐渐爱上的比利·波普被胁迫的妻子和孩子,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不得不在48小时的时间里,与犯罪组织展开殊死搏斗。
看《超脑》这片,跟玩了一场游戏一样。说来讽刺,好莱坞没少把游戏搬上银幕,却经常连游戏一丝的精髓都抓不住,而《超脑》跟游戏半点关系也没有,却从头至尾拍出了强烈的游戏感。如果玩过《GTA》,《热血无赖》,《黑道圣徒》等都市背景的沙盒游戏,《超脑》简直就是一次游戏试玩视频,全程体验高度相仿。
这个故事的主角一出来,是个没有道德观念的混账。就像刚进游戏的玩家,好奇心强烈到处做坏事,随心所欲斗殴、杀人、抢车、入室行窃,横行街头,无法无天。尤其是抢了车钻进去,随即切换到第三人称俯瞰视角,背景同时响起电台音乐,除了一些饭制视频,从没见过这么游戏感满溢的电影桥段。
坏事做多了,通缉指数上升,条子很配合地出现了,把没有经验的玩家抓了个正着。经过一番批评教育,掉了不少经验值。玩到这时候,胡闹也够了,开始专心攻主线,挣钱、取情报、救人、飙车、杀boss,挑战一个又一个任务,不断解锁新的记忆碎片,与此同时还有一条谈恋爱的支线也不断攒进度……看得出主角是个娴熟的高级玩家,只用了大约100分钟,就接近完美通关。
如果仅仅是情节点和调度手法,那么这样的“游戏电影”我们还能找出不少。《超脑》更难得的是,整个节奏感都跟玩游戏高度契合。从风格上看,这电影是比较老派的那一型,几个主要的男性角色,没有一个是颜值选手(最起码在这把年纪不是),唯一稍微能靠脸的瑞恩•雷诺兹,开场不到10分钟就咽了气。而通常来讲,这种傲娇不配合花痴少女口味的类型,理应节奏都比较快,废话比较少,感情戏更是能删则删,主打简单粗暴才对。
可《超脑》偏偏背道而驰,节奏舒缓地完全不像阳刚的美式犯罪片。不但文戏如此,几场动作也是不徐不疾。留意的话,对白速度都比同题材慢上半拍,整个叙述节奏,逼近文艺爱情片,政治不正确地说一句,也许更对女性观众的胃口。这个113分钟的故事倘若放在80年代,90分钟妥妥讲完。在每一个环节都有停顿,正是游戏玩家的体验,除非某些过场动画,情节的张弛变化也不会太明显。更显著的一点是,大多数动作片里,我们哪怕知道主角必胜,也不免挂念一番他的安危,而《超脑》的科斯特纳即便滥杀无辜,我们仍丝毫不担心他会死——正因为他太像掉命就读存档的游戏角色了。
说到主角不死,《超脑》其实挺能反映好莱坞电影的一种变化趋势,即一种比较老派的价值观的崩溃。要在十几二十年前的商业片里,如果主角故意杀害无辜者,或者哪怕是对失去反抗能力的坏人下了手,也是无法得到救赎的。而《超脑》不但放了他一条生路,还给了个无罪释放外加光明未来,显然是如今观众对于主角的道德容错大大提升了。
哪怕是主角人格上已经弃恶从善,洗心革面,依然像《飓风营救3》的老爸一样,为了救“家人”毫不在意弄死弄残警察,当局也照样视若无睹,观众更衷心盼他不死,浑然不会替死去警察和路人感到愤怒。这种道德疏离化的趋势,倒是为将来商业片的暴力指数飙升,铺平了道路。
当然,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影片最引人咀嚼的一点是,你会不会爱上移植了爱人记忆的陌生人?电影的处理颇为暧昧,并没有指明女一是因为共同的记忆对他坠入爱河,或因为他是一个拼死护救母女的“好”人,还是两者兼而有之。结尾也大幅留白,三人是否组成新家庭,答案在戏外。
模糊处理当然是创作需要。说来说去,诸如记忆是否能完整移植,移植能否改变宿主的人格,这些议题,科学上没有定论,电影也没有义务或者必要来下个结论,那样在立意上反而低级。当然,商业片总要承担起劝人向善的道德使命,在模棱两可间走向光明乐观、温暖人心的那条路,是商业和艺术的双重优选。
《超脑》不是有野心的电影,对于科技命题的探讨,就跟它的动作场面一样,规模不大,点到辄止,但比起那些眼花缭乱的超级爆米花,它不至于让观众麻木在视听轰炸里,也没有用各种烧脑逻辑把人绕晕,走出影院还剩大把脑细胞可以跟情节较较真。想想还真不好下结论呢:如果有一天,你的伴侣爱上了拥有你记忆的陌生躯体,你是喜还是忧呢,ta对你是忠贞还是背叛呢。(文/方聿南)
不明白豆瓣有些评论怎么把这部片子踩得这么不堪!我不是水军,也记不清楚哪一个导演或演员的名字,我个人觉得这片子就是好看,给我感觉就是舒服,如此而已。所以,自以为是的不用来跟我对话,我会觉得你是弱智的,也许,你所说的是对的,但我并不认同。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影评,大家无需太在意影评,自己去直接感受更加真实可信。
前半场1分,猪队友;后半场5分,情感线饱满
剧情单一,乏善可陈。
我觉得还不错诶,虽然男主不太符合大众的审美,但是看预告的时候,确实也被加朵在里面的感情线而心碎,看这片的目的也在于此,盖尔加朵太美了!虽然片中的记忆转移不太经得起科学推敲,毕竟转移了全部记忆,还有人格,包括成长中的认知和观念。不过剧情需要,我也并不在意。女神和片中小女儿都很美。
浪费一帮好演员,什么剧本嘛!四分之三的时间主角都是出于一脸懵逼的混沌状态,CIA更是智商频繁掉线且毫无人性!亏得凯文科斯特纳真是老当益壮的硬汉,动作戏只要一上来,效果还是不错。拜托!这类谍战/警匪动作片是越早进入追逐反追逐的动作戏才会越好看啊!
不算烂吧
好奇怪的卡司,就像队友清一色adc,看着牛逼,开团秒跪
集犯罪、亲情、幽默于一体的并不烧脑的剧情片
住别人的房子,睡别人的老婆,凯文叔爽翻了
概念老,桥段老,演员老,超老48小时。
撞创意撞题材撞类型撞演员,还撞档期……本片和续命游戏可以混剪成另一部电影,叫《你特么猜猜我到底是谁》……
想不到科斯特纳也到了蓄起胡子,扮演老英雄的年纪了,愿以为那是肖恩·康纳利才有的专利,亦或是这几年的丹泽尔·华盛顿。说实话这部戏的剧情实在是硬伤,不过在电影院看的时候那些经典桥段之如《石破天惊》,《变脸》,和《怒火救援》不断地在我眼前浮现,再加上盖尔·加朵,还是挽回了不少分数。
尽管有不少缺陷,也是最近很难得好故事了,如果凯文第一次见到瑞恩的老婆时再粗暴邪恶点,最后的情感转变会更精彩,不管怎么说老戏骨就是老戏骨。
说实话一开始期待并不太高,记忆移植作为科幻片主题来说已经不算新鲜了,看完觉得情感和情节铺垫还算不错。最加分的是三个老家伙的表演,尤其是发挥空间最大的科斯特纳,看完就知道什么叫姜还是老的辣了。当然神奇女侠也是美美的。
贱贱原来就是打个酱油。很套路的片子,各方面都不出彩,以至于就要到高潮了我居然看睡了。也就看看几个老家伙吧。
小夥伴說第一次見那個大叔演壞人好過癮,然而我不認識那個大叔
中规中矩的动作片,“真希望我能一直当他”凯文科斯特纳说的这句话感动到我,感情线很温暖很感人。
不同的思维,在同一个躯体中进行48小时的战斗,当记忆中的亲情让占据的记忆变成永恒,当幻象的人脑被意象化移植,不禁让人感叹科幻的魅力所在;尽管剧情比较单一化,但影片对于科幻与情感二者结合的诠释却是值得称道的。
割喉捆绑仙人掌,洗脑变态杀人狂。那边忙着放核弹,这边做起老公饼。老派脑残动作片,导演对刻画神经病还是蛮有一套的。上一部《Iceman》里的雪糕车叔叔也不错~至于为什么要把相似题材相同演员的《self/less》同时引进,说明广电总局似乎有着自己的恶趣味
多一点真诚,少一些套路。
凯文科斯特纳脑残粉一本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