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下优点:主题明确,节奏明快,情节有笑有泪,群像塑造出色,将近两个半小时的片长看着也不煎熬,里面的演员表演也很棒,尤其是中年男主,乍一看还以为是米叔,不过米叔的个子没有那么高。全片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就是最后一天决战和儿子做手术那里的蒙太奇,实在是太牛了! 其次是几个缺点:1.“鲁蛇逆袭但结果失败”虽然也成为了近几年励志电影的经典套路,但也算贴合了电影主题。
2.主角为了胜利使用的手段真的有些下作,尽管可以理解成是为了喜剧效果而服务(sexa碰瓷那一段确实很搞笑),然而还是无形之中拉低了本片的格局,就像热评那位朋友说的一样,还不如改成“高手在民间”或者“田忌赛马”的方式来取胜,这样会使角色塑造更加深入人心。
3.女主形象过于单薄,基本上就是工具人的存在。 另外,这部电影只有最后的彩蛋才有尬舞环节,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影也开始往重情节轻歌舞的方向发展了,这也是一种进步。 最后也感恩我的父母,谢谢他们在保证底线(必须让我上大学)的前提下,尊重了我的选择。其实我第一年高考也没有考好,本来也想着随便念个大专,混吃等死。是他们坚持让我复读一年,终于在第二年成功考上了大学。
当然,在本人的大学生活中,也遇到了很多像电影一样的好朋友,而他们也是自己枯燥无味的大学生活中为数不多的美好回忆,。只不过和主角一样,在毕业之后,也忙着工作生活,渐渐的没了联系……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值得7分以上,6.9真的偏低了!
开头的寂静与后面的狂欢形成鲜明对比 小时候拉加夫和父母的快乐时光和没有考上大学后的拉加夫的压抑形成反差,更加突出父母对孩子心理教育的忽视 阿尼与色鬼的交谈中,用沉重的音乐代替了话语,此时无声胜有声 玛雅第一次出现的镜头,对阿尼拍摄是推镜头,动心的过程 阿尼和德里克,同样的动作和站位进行转场 “输给自己才最难受” 同样的心情,焦灼地等待,过去与现在互相穿插 慢镜头拍摄最后一个三分球,将遗憾展现得淋漓尽致,虽然输了比赛,但赢得了尊重 “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人生本身”
希望所有父母都能带孩子一起看看这部电影(当然,孩子带父母也行)。 这是个有笑点也有泪点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它关注到了父母对孩子的挫折教育,以及越来越多人有的焦虑问题。 关于父母对孩子的挫折教育,电影中讲道,父母常常会跟孩子承诺,如果成绩考得好会给什么奖励,却忽略了告诉孩子,如果成绩考得不好会怎样。以至于孩子考得不好就会觉得自己是个loser(失败者),以至于很多孩子产生了不安全感,觉得如果自己表现不好父母就会不爱我。 其实作为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坚定不移的爱。当然,父母通常会说自己当然是坚定不移地爱孩子啦,可是却往往会对孩子的表现好坏表达出明显的喜恶。也许只有像“阿尼”一样失去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才会愧疚地忏悔说只要儿子健康快乐就好了。“妈咪”也是意识到了这点,才会马上哭着给孩子打电话说,爸爸之前答应你考得好会给你买自行车,现在要告诉你考得不好爸爸也会爱你。 关于焦虑。2021年好像整个世界都在“内卷”,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在比拼参加了什么辅导班,家长都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伸出大手拼命把孩子往前推,就像排排坐看电影,前排的人一个个站起来只会导致后排的人不得不越站越高,想想还挺可怕的。在这种“内卷”的环境中会产生了一系列的焦虑,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人被焦虑困扰,甚至被压力打倒,“抑郁”“自杀”这些字眼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 电影片尾曲唱道,如果不能够快如脱兔,那么悠闲如龟也可以信步走完全程。我想这大概是电影希望传达给我们的人生观,只要努力了就够了,成功开心,失败也没关系,你的努力甚至会让对手都对你肃然起敬。而且,每个人自有每个人的活法,跟别人比总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只有跟自己比,你才可以清醒地看到努力的方向。 觉察是改变的第一步,在这部电影里能看到对挫折教育、对焦虑化解的觉察,我觉得很感动。家庭教育很难,也许最简单的一步,就是先从看一下这部电影开始,希望更多父母能和孩子一起觉察。
采用倒序和回忆的形式,几位年轻人为了摆脱失败者的标签和称号,要在学校运动会取得金牌,各自发誓在比赛之前不接触自己喜欢的,全心全意投入到比赛之中。影片最后那激动人心的至关重要的三分球看的我提心吊胆,眼睛都不敢眨,当时是被影片吸引,没进,错失金牌。但对手却为他们鼓掌,不再被称为失败者了,不是比赛为他们赢得了尊严和勇气,而是自己的不懈努力和不甘与被看清的决心而赢得的。
听说是《摔跤吧,爸爸!》的导演拍的新电影🎬,而且还是阿米尔汗强烈推荐的,如果大家如果想看轻松励志喜剧的话,还是值得一看的。
整部电影的基调还是轻松愉快的,整个故事从男主的儿子因为自己没考上印度理工而跳楼开始,儿子的朋友告诉男主是因为自己的爸妈都很优秀,害怕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自此男主便跟儿子讲述自己上大学时的失败者联盟的故事,请来了当初一起被贴上失败者联盟的朋友。这是我认为影片中最精彩的部分。他们被分到学校最差的宿舍楼,年年在冠军联赛中垫底,在男主的推动下,大家开始纷纷发毒誓放下自己最喜欢的人或事,为冠军联赛作出努力,然而结局并非完美,只差一点点,与冠军失之交臂。但这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已经不再是失败者了,他们通过努力完成了曾经不敢想象的事,这是成功。谁说成功一定是完美的呢!战胜自己就是最大的成功!
男主上大学的故事是整个影片的核心,立意很好,但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用男主的故事类比儿子考大学的失败略显单薄了。肯定的地方是男主所在失败者联盟的友情,他们的这段故事有趣又令人感动,联盟中的他们有各自的特点,色鬼、妈咪、酒鬼……虽然有各种奇怪的毛病,但各自都很善良。妈咪的妈妈做好吃的经常都是做他们几个人的量,色鬼欺负同学也并未是殴打辱骂同学,只是喜欢搞诙谐乐趣。
在观影时,我们在场的观众也是一直在笑的,这段故事的喜剧成分我觉得做的很好。影片中有前后呼应,还有最后妈咪给自己的儿子打电话说,即使你没有考到好成绩也无所谓,一样也会给他买自行车🚲。这是从男主的故事对自己进行了深刻反思,教育孩子并非只为了成绩让他们一往直前,人生中是不是还有其他重要的事情可以做,我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是不是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人生中有无限的可能,敢于尝试,哪怕并未成功,你也是值得称赞的!
作为印度电影,全片只有歌、没有舞,结束之后才有完整的歌舞,很少见。开头便是儿子被升学考试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焦躁不安,最终导致跳楼,这个片段让人心碎。但后面父亲和大学的兄弟们为了儿子能有好转,不惜放下手中的所有工作而齐聚医院病房中,为儿子讲述他们是如何摆脱掉“loser”的称号的片段令人动容。父亲在大学校园里和兄弟们发生的一幕幕都诙谐幽默,让人捧腹大笑,每位演员的表演都堪称灵动和传神。整个4号楼一起为得到运动会冠军而团结、拼搏的片段实在热血,谁的青春里没有一群一起疯、一起拼的好朋友呢。最终儿子手术成功,并在第二年考上了大学,原来平安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笑中带泪,非常好看!片尾才有全体主演的歌舞,熟悉的印度片味道又回来了。
整整十年了,阿三都可以照虎画猫的再拍一部“三傻”,我们呢?我们呢?连个耗子都没有~
这才是真正的励志电影——不言轻易成功,只谈如何面对失败。
笑点不少 没啥悬念 看海报还以为是穿越片 😂
又一出“三傻”式喜剧。全片以四宿舍的成败与儿子的生死双线并行,情节点上的关联不断给到观众新鲜感,涉及成败与生死,却也回归生活。对于现实话题点到为止,将更多手笔放在了在第四宿舍生活本身上。电影笑料十足,大笑之中思考“胡闹”的寓意也挺有意思的。
时间还真是长,一个简单的道理花了两个半小时来讲。原来赢得比赛全靠啦啦队啊,我还以为使用了《孙子兵法》里的“田忌赛马”的策略呢。
印度鸡汤也愈发油腻了,跟三傻差的不止一个数量级。几个兄弟看似个性鲜明实则单薄无比,被标签订得死死的,表演还很浮夸。故事也是扯淡,还有以心爱的东西起誓这种远古俗梗哈哈哈哈。看完开头就能望穿结尾。另外跳个楼感染了尿毒症是什么开天的属性?……
换个口味,看了这部印度励志鸡汤电影。说是《摔跤吧,爸爸》的导演的新作,但是还是差了些。思想很正确,演员们也卖力,都要演20和40岁两个年龄段;只是30多岁的明星们装嫩演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实在难受。两个半小时,最后大歌舞场面,典型的印度大众娱乐电影模式。
现在对印度片有点过誉的感觉,还是类似三傻一样的框架,来讲校园废柴励志的故事,拖沓冗长地讲了两个半小时。也就化妆值得一表。
安里刚开始讲述LOSERS的青春回忆时给我一种「阿甘」在聊关于《三个傻瓜》陈年往事的感觉。随后故事情节的发展方向就不太符合我的预想(部分剧情编排不甚满意):为了摆脱“失败者”的标签,H3舍友们不是通过考试成绩/知识竞赛/发明创造,而是参加校园运动会(把理工学院拍成体育学校的赶脚)。前面他们为了赢而投机取巧、耍小聪明总觉得有些胜之不武,结果对手H3后面也跟着使用阴招,好在最后不是两败俱伤,而是促成双赢的局面(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获得成功,要学会接受自己的失败)。虽然电影里展现更多的是压力击垮孩子的一面, 但如果没有适当的压力,孩子可能缺乏上进心,变得懒散、没有学习动力等,难就难在如何平衡压力,减弱其弊处,发挥其长处。
第三世界国家中年直男成功学心灵鸡汤
从父亲同一班大学基友给自杀重伤的儿子讲他们甩掉loser标签的奋斗故事起,就是各种套路,关键里面的奋斗之路还充满了“不正”手段。虽然不需要价值观时时正确,但一面教人积极向上,不要在乎一时的成绩,一面又是耍手段赢取比赛,这鸡汤杂质有点高,编剧太随意。
哈哈哈哈 夺取冠军赛的三个策略太搞笑了感动性傻 酸酸 妈咪 酒鬼 老大同男主的友谊最后的三分球没进挺好的不是所有努力都有好结果 问心无愧最重要人生有遗憾才会念念不忘才会为了下一次的胜利继续往前冲另外说到教育讲真没有几个家长是单单抱着孩子健康快乐就好的心态来抚养孩子吧多多少少到后面就开始希望对方好好读书 找个好的工作 催婚催生...男主有句话说的好不要每次都等成功了 赢了才庆祝 奖励成年人失意都会通过买买买 大吃大喝来解忧为什么对自己的孩子反而如此苛刻呢当然了 这个度要拿捏好不然孩子也许会觉得我努不努力都不亏哎 总之父母也好 儿女也好 都难~
有剧透。一般吧 和三傻的距离不是一星半点 但看下来觉得还行 毕竟正能量的电影太容易得人心 关于何为成功 如何面对失败等,而且也看得出是走心也有烧经费 场景布置和镜头剪切都能看到精良制作的影子。然而又感觉这片子很俗很虚 人物面谱化严重 完全被框死了的性格特征 显得整个剧太电影化毫无立体感而言,另外 用这些下三滥的手法赢了那么多比赛也实在是不光彩完全没办法跟他们一起高兴。青春片需要搭上【解放自己】这个词组 但解放不代表就是撸管喝酒骂粗口 这就是我觉得这电影最最最狭隘导致扣分的点。顺便多一句 女主挺美的 反派比男主帅 酒鬼长大后反而更年轻了 找个厨师当教练那里真的笑惨了ww。
一部不需要歌舞的印度电影
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叫做快乐,真的,建议你去印度一趟
印度高考也能逼死人啊。电影讲了三件事,一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不是要求太高了,父母只会说达到要求有什么奖励,那万一达不到怎么办呢?二是失败不可怕,人生难免失败,重要的是不能甘心失败,要去改变;三是万一全力以赴的努力仍然失败了也是人之常情,人生还保留着其他希望。寓教于乐,父亲大学时的故事很有趣,而且失败者联盟想的那些损招也很搞笑。怪不得能成为印度今年本土最佳电影之一。这部电影算是失败者之歌。
有油腔滑调的地方,但总体的喜剧效果和教育意义都不错,很适合亚洲诸个考试大国上映-我们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面对失败?(第一次在影院看印度片,发现竟然有中场休息)。
印度套路对我已经无效了。
所有的套路都猜中了,我是不是该转行去做导演?
儿子都跳楼成植物人了,父亲还要硬说自己逆袭成功的故事,假装和治愈有了正面的联系,这不是一种变态的压力,他的儿子那么美好,在父母两边说对方的好话,这是应该正视的婚姻问题完全不提了,好像回顾一遍成功就是真的心灵成功,这种就类似夏洛特一场大梦也是真的成功,既否定了失败的意义,又错误的给出成功的定义,这样的电影空余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