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如果换成Jack Bauer被关在里面了会怎样?
看到一半的时候就忍不住的在想了,如果是小强Jack,他会怎么办呢?
我猜他会先直视室友的眼睛特真诚的说:trust me, im gonna make you out,i give you my word.
然后开始试验各种逃生方法,每次失败就会说:damn it!然后把手中的东西扔掉。
最后不停的喘着粗气咬着块木头把自己腿锯了,再假装掐死室友,拿着枪半躺着表情痛苦的守在门口,等幕后boss进门就毙了他。
因为boss在地上,所以当然等不到,结果流血过多昏迷过去。
boss这时候站起来,走到Jack身边,撕下伪装的面具蹲在Jack身边端详着他,嘴里说:God bless America。
突然Jack暴起,把藏在手里的小钥匙深深的侧插进boss的颈部!
boss双手捂住伤口,瞪大了惊愕的双眼,踉跄的后退,嘴里想说话又因为颈部受伤说不出来,只能“嘶嘶”的哑叫,当他退到另一个角落的时候,刚才假死的室友从他背后突然站起,搂住他脖子然后用那把锯割断了他的喉咙,血呲了一墙。。。。。。
然后室友从boss尸体上翻出一手机,不停的试,结果发现只有一个号码可以拨出去,而号码下面的注明是:
Mr. President。
。。。。。。
然后出现那个大家都熟悉的画面,一电子表开始嘀嗒,嘀嗒,嘀嗒,然后叮的一声显示了个整点,结束了本集。。。
真希望第7季24可以安排一些这种情节在里面,给Jack两三个小时用于在一个困境里解开谜题,不要光是顾着跟中国使馆人员找茬。
2 ) 五星级惊悚
密室的力量
电锯惊魂令密室的恐惧程度又在我心中升了级。自从玩了密室游戏的FLASH版之后,我开始对一把钥匙一瓶啤酒一个字母的蛛丝马迹害怕又着迷。大概是发现一个小物件还有如此繁复的提示作用令我大开眼界。
关于密室,从来都是怀着叶公好龙的心态。很想有这么一个游戏,让我在里面尝尽困兽之苦,拿出毯子底下的小戒指或者龛台上面的一炷香,就能离我的逃脱又进了一步。当然,像亚当那种需要掏马桶的情节,万万不需。但这一定只是一个游戏。
若要亚当和医生玩这么一个游戏,大概一定欢天喜地。可惜不是。
从10点到6点
我算了算,这中间有8个小时,相当于我一个晚上的睡眠时间。那么这个大叔在中间是睡着了呢,还是及其难受的维持着死人架势。
如果是我,这8个小时,绝对不用来回忆凶手是谁这样的问题。无论聊任何的话题让时间白白溜走都会让我发疯,亚当和医生同志好有闲情。(“神经病,不借助聊天内容你叫我如何交待事件”编剧说。)
编剧和编程
好了,我的确很佩服编剧的逻辑。像极了我崇拜的编程行业:若用户发出第3行命令,下一步则跳到第66行;若用户发出第5行指令,则精确无比的跳到第78行。若是具备了某几个操作条件,整个程序则开始循环执行。
密室游戏无疑是程序编写高手的把戏。行为引发的结果精确不存误差,行为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不模糊,对用户的各类指令一清二楚。比如,他们会聊天,继而谈论儿女,继而看看照片,继而得到纸条,继而发现X区域。如此精准的推理。
当然,若是当事人过蠢,走不到这么复杂的一关。没关系,程序设置了从第一行直接跳到最后一行。让你最直截了当的享用结果。
七宗罪,双瞳和电锯
这种封闭的程序环,在七宗罪里也有。最后的结果表面让罪犯失陷,但其实,失陷只不过也是他早已设计的大结局。路程走了一圈,还是逃不出设计者的精心安排。警察不辞劳苦的帮助程序员完成最后一步,在程序员哈哈大笑之后,才有警察的如梦初醒。
七宗罪和电锯惊魂不需比较。在宗教含义上的着力程度不是一部电影好坏的标准。电锯惊魂的剪辑速度、事件节奏和视觉的勾引程度,令我清杀了七宗罪时候一愣一愣的断续反应。惊栗得大呼过瘾心潮澎湃后,一部电影就能成为我的5颗星电影。我就是这种业余逻辑。
那部叫做双瞳的东方七宗罪,这时好像要写上几句,又仿佛写不出什么来。罢了。
坏人都命硬 好人都装傻
好多的电影都让我生气。好人拼得一手一脸满是血污,好不容易抢过手枪,却非要留着子弹不用。叽里呱啦说跟面前的坏人聊上一把,骂上几句,必然是逃不过坏人眼疾手快瞬间反击的桥段。好人一抢过枪马上扳机的爽快,似乎都不屑啊。
让我想想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做了什么的那位渔夫阿伯。不就是一个鱼钩吗?一个鱼钩能做这么多事情,警察叔叔不如配鱼钩比配枪要稳妥。
危难时候不能寄望警察,一定要自信自救,因为极少的恐怖案件是由他们擒拿主凶。更多的情况是,他们一出场就快要死。若是以前,看到那个貌似Eason(他这个错觉让我生气)的警察神勇现身,必然觉得离结束不远了。而现在还剩40多分钟的状况让我担心他甫一出镜就会仙逝。
最乐的一次,是《misery》的那个大只佬警员。我真的以为他能护卫人类挽救地球。前面力量爆棚的渲染和一进门就死倒在地的情节,真让我又绝望又狂笑。
电+Saw=电锯惊魂?
我说不解。他是这么理解的。至于电,当然是能让二人弹跳不止的那个电击脚环。
谢谢他为译者讲好话来着。
3 ) 我们需要这般没营养的惊悚麽?
同屋的小S推荐看《电锯惊魂》,说该片是那种意料之外的结局,貌似符合我的调调。于是昨天夜里宅在屋里看了《saw》,伴着同屋的娜娜看的粤语版《珠光宝气》,一时间室内氛围煞是诡异。
咋说呢。该片我只打1颗星。
不是说导演不会讲故事,或者演员不够卖力。而是本片的立意让我看不到任何值得探讨的东西。人性本恶?to be or not to be? 生存的选择?胡扯,全是胡扯。一个病入膏肓的变态杀人狂导演了整个故事,但是一连串的死亡故事并没有合理的逻辑解释,只是手法看上去恐怖而曲折,貌似高智商的折磨人游戏只是让人恶心而已。
用惩罚他人的手法来宣泄对世界的留念以及将要离世的愤怒,这种病态的世界观给人的感觉就是压抑。求生意识是本能的,怕疼更是人体本该具有的生理特征,用酷刑去考量非正常环境中的人性,结果本身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是谁都会选择生的,我们没理由去鄙视杀人逃生者。
这里我想到《蝴蝶效应》,那才是经典的天才编剧。一样是压抑的片片,但是格调和立意的高度使其突破了悬疑的本体,上升到人性赞歌,为我们所爱的人牺牲小我,这些都是人性中至美的东西。
再说逻辑。
且不谈那般封闭的环境怎么找得到,还能设置先进的摄像头搞视频同步,以及控制生锈的下水道水管导电。那个在屋里装死人的人在不少于6个小时的时间里就能完全一动不动麽,即使是服下休眠药物也是会呼吸的,被困者是外科医生耶,怎么会察觉不出?美国的MD很难读的哟,难道编剧是想以此来抨击学术腐败?哈哈
然后是两位殉道的警察。此等连环谋杀大案居然只出动2名警察在跟进,手法像个没受过任何特训的不上道的小警卫(这样的案子该FBI管的吧,负责调查的至少也是个special agent啊),遇到那般手中拿枪的变态悍匪还去搞肉搏,人家都开枪了,还喊着“freez”胡乱反击,枪法之烂看得人对FBI的执行力大失所望——有没有常识啊,太没水准了吧。难到这里又是在隐射美国的国家机器不能有效执行社会监管职责才是导致罪犯猖獗的原因?显然此片不是《教父》啊。
其他的不通之处还有很多。懒得写了,我不是尖酸刻薄的人,但是本片确实不该在豆瓣上评为5星。恐怖的恐怖片而已嘛,哪里算是完美。
个人意见,欢迎探讨。
4 ) 中二病也要看恐怖片
照理说一个系列片能拍到第七部的话,至少第一部应该不至于差的。不过《电锯惊魂》还是突破了下限,我一直跟着影片的叙事节奏追寻悬念,看到最后哑然失笑——原来这是一部中二电影啊!
中二病患者病态的自我意识在片中一览无余,“你们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只有我是对的!”、“你们这些肮脏的大人!”、“病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还有在心里自鸣得意的“看我的机关!哼哼!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这些岛国国中生身上的病态自我意识被集中起来,嫁接到大洋彼岸一个垂死老人的身上居然毫无违和感,不得不称赞编导们的鬼斧神工。
而且连粉丝们都这么认为,打开一页豆瓣评论看到“……大boss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告诉人们学会生活,珍惜身边的所拥有的幸福,教育那些无所事事的背叛家庭朋友的人,例如那个吸毒的女人学会珍惜生命,比教改所管用多了。另外可能因为boss本身也快over了。其实是一部难得的教育片。为什么要禁呢 尽放些没营养没思考的商业大烂片……”然后楼下回帖是:“完全认同楼主的看法,我看完的第一感觉也是这个。我觉得现在的人都麻木了,如果不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教育,别人只觉得你在说教,更本就不会有人在乎。”
我还以为是进了《死亡笔记》的论坛。
小朋友中二有萌点,老大爷也未必不可以,但一来这是在三次元,二来血腥的画面拍摄手法太过写实了,我不由得悄悄问了自己一句,若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又当如何?假如我是Adam,啥事都没做错就被关在一个臭气熏天的房间里等死,做何感想?
我会这么想暴露了我不够中二的本质。中二病患者心中自己永远正确,自然也不可能成为被制裁的对象。他们不觉得自己的名字会被夜神月写到,当然也不相信自己的身体会被SAW绑到。
当然这部电影也不是一无是处,情节的紧凑,节奏的掌控,演员的表现等等都是优点。更不用提天才创意的两人对峙场景成为后世编剧们模仿的对象。网友评论说“恐怖片有这样的创意已经很不错了”
哦我差点忘了,我们是在恐怖片这个范畴里讨论问题。这是一个通常只靠做些假面具假器官吓唬吓唬小孩子的领域,能把悬念保持到最后已经很好了,干嘛要去计较SAW躺的那摊血有没有毒这件事呢。不过作为喜欢亲临现场观看受害者遭受折磨的SAW而言,现在这个位置趴着看戏也太不舒服了。这也要怪导演早拍了几年,没看到几年后大洋彼岸一位叫宁浩的导演在《黄金大劫案》里的绝妙创意——干脆直接上十字架装耶稣好了。这派头~这视角~唯我君临天下的优越感~生杀大权在握的神圣感~这才算是唤醒世人珍惜生命的人上人嘛~居高临下地看着这些可怜虫被本大人充满智慧的人皮道具玩得团团转,这才是中二病看恐怖片的至高享受嘛~
5 ) 剧情分析 转
"Live or die,make your choice"
正是这句话,让重获新生的幕后主谋开启了这场“杀人游戏”的序幕,被他挑中参与游戏的人必须选择自杀还是杀人。
Most people are so ungrateful to be alive.
人活着多半不知感激,是他开始整个计划的原因。他希望人们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珍惜活着的日子。到此为止,一切目的、所有念头都是好的。可惜的是,他选择了用极端的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
不可否认,我们都会忽视生命的可贵性,曾经的我们如此,当下也许亦然。少数能让我们感受到这份活着的珍贵,也只是在生病或是周遭有亲友去世的时候。然而,如果为了证明生命的这份不可复制,而非要选择去伤害另一个生命时,代价又岂不是太大了。
影片中的这位幕后主谋就是如此,他选择用非常极端的方式来挑战着被选中参加游戏的人的心里极限,在他看来只有这份审视才是对于生的极度膜拜,而极端的方式,便是必须用另一条生命来换取自己的存活。
退一万步讲,活着便是生的最好证明。即便在活着的过程中,会有瑕疵会有劣迹,但都不足迹剥夺这份最初的权利,而也只有活着,才会造就最大的可能,才会有重来的希望。
选择这样的主题、这样的表演方式来挑战观众的心里极限,也许更能让观众在震撼之余更深地体会影片的主题。我想,这也一定是编剧和导演的考量吧。
将电影一遍看下来,的确有些混乱,于是非常感谢贴吧的一位朋友分享的剧情串联,在这里我也再分享一下吧。
劳伦斯是帮约翰(那个老头)做手术的医生,约翰患有癌症,已经临近晚期,他尝试过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被救了,之后他觉得自己获得了新生,他觉得自己领悟到生命的意义,于是他认为自己有必要作些什么让那些轻视生命的人知道如何反省和珍视自己的生命(在我看来都是胡话,他给的那些选择,除了阿曼达那个可以活下来,其他的哪有什么可以让人继续生存的测验,就算活下来,也是一个以自己生命为中心的人,何况任何人也没有权力玩弄别人的生命,但是赞同他的人也很多,把他作为一种传教士看待)。
影片的开始是劳伦斯和亚当被关在一个密室里,两个人的脚都被粗硬的铁链锁了起来,地上有一个死人,他们得到了录音带的提示说这个人在毒液漫布全身的情况下唯一能作的就是向自己开枪(减少痛苦地自杀)。
劳伦斯得到了提示,提示要他在6点前杀死亚当他就能逃脱,这里是一个考验,究竟是要以他人的生命来挽救自己还是为了他人无视自己的生命?(其实这个所谓考验也很令人发指,难道真要像约翰说的杀死亚当劳伦斯就是赢了?就是珍惜生命了?)期间可以知道,劳伦斯在一家医院工作,有着看似美满的家庭,但是因为他在外偷情所以导致家庭失和,这是约翰认为他不珍惜生命的原因,而亚当是私人侦探,以拍摄别人隐私赚取钱财,这也是约翰认为他要加入到这游戏中的原因。一开始影片中同一个房间的两个人看似没有任何瓜葛,直到后来我们才知道亚当是原来被黑人警官派去监视拍摄劳伦斯的人。
这里又扯出黑人警官,影片用的是记忆交叉似的拍摄手法,这是我认为很不错的叙事方式,因为可以让悬念迭起。黑人警官是负责办近来连续发生的怪奇杀人案的警察,他与搭档曾一度找出了约翰的活动场所,也差一点就抓住了约翰,但是最终以黑人警官的搭档在追捕过程中死亡而告终,黑人警官因此也陷入了一种颠狂状态,不把凶手杀掉誓不罢休,但由于他的失职导致搭档死亡,他被撤销了警察的资格,一切的追捕都只能以私人方式暗中进行。他找到亚当让亚当跟踪劳伦斯的原因是——之前在他负责这个案子时,其中一个案子(身上涂满易燃物,火烧身的那个)的现场找到了一个手电筒,那个笔式手电筒正是劳伦斯的,(其实这是要引出医生这个角色的一个剧情线索,同时是约翰给予医生劳伦斯的一个暗示,暗示那一串的怪异杀事件与他有关或者说将会降临到他身上),这个手电筒的出现让黑人警官固执的认为,劳伦斯有可能是凶手,或者说劳伦斯会和这个凶手有所牵扯,于是黑人警官在失去了职位之后为了给搭档报仇也为了追查这件案子让其真相大白,他搬到劳伦斯的家对面居住。
再说到后面,劳伦斯和亚当经过一连串的努力仍然没能逃脱,但是劳伦斯仍旧不选择杀死亚当(杀死亚当活下来才让我觉得可耻),这时候在镜子后面监视他们的是泽普(zip),泽普是劳伦斯医院的一名护工(但是约翰要惩罚他的意义影片里面没有交代),他同时也是这游戏的参与者,因为他的体内被注射进了慢性毒素,想要解药就必须帮助约翰进行那一串活动,包括绑架劳伦斯的妻儿。劳伦斯本来是个镇静的人,但在得知自己妻儿受困之后明显疯狂了,理智不如之前清醒,特别是在接到电话得知妻子和女儿处于危险中之后甚至采取了断腿的举动(在我看来这不是不合情理的,的确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他拿到电话,但是一个人在那样抓狂的状态下,理智本来就是不清醒的,电话声又干扰了他正常的思考,在那样情况下,他为的并不只是接电话,更多的是为了让自己脱离这个地方去解救自己的家人,所以采用了锯腿的举动)。劳伦斯所不知道的是,在他锯腿的同时,其实家人已经逃脱了危险,而恰巧碰上泽普行凶的黑人警官则正在追捕泽普(因为居住在劳伦斯家对面所以发现了劳伦斯家的不对劲前去查看)。
泽普最后杀死了黑人警官并赶到了密室,为的是按照所安排的游戏规则,没有在6点前杀死亚当的劳伦斯必须被杀死(估计亚当也是必须死的一个),但是他却被劳伦斯和亚当连手杀死(不知道劳伦斯打亚当那一枪是故意算准他不会死还是正好没打死他的,不过在那种情况下,故意算准……很难……)。结尾以锯腿为代价的劳伦斯告诉亚当他要出去求救,但实际上这里已经确定他不可能活着回来(网上还有讨论他死没死的问题,我想无需讨论的,这里片中貌似是留下悬念让人猜测,实际上已经算是告诉我们劳伦斯将要因为失血过多而死,根本来不及求救,何况他出了那个密室还有很长的一段地下通道,如果他真的没有死逃出了密室,以他宁愿想方设法也不杀亚当的情况看来,他一定会找人救出亚当,何况还是共患难的人),亚当被一个人留在密室,他从泽普身上找出了一个给泽普听的录音机,才知道原本他们以为杀死的凶手并不是真正的幕后策划人,而是一颗棋子,真正的凶手从头到尾躺在他们的面前体验着自己安排的杰作。
当约翰从血泊里站起来撕下伪装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让亚当绝望的话,那把打开亚当脚上锁的钥匙放在一开始亚当醒来的浴缸里,也就是说,当亚当从浴缸里醒来,而拔掉水塞的时候,钥匙就已经被冲进了下水道了,也就意味着,他的这把锁除非借助外来的人,否则再不可能解开。
在约翰认定的考验里,亚当和劳伦斯都没有通过,于是约翰在最后亚当的绝望的呼喊中说出:GAME OVER,随后关上了那个密室的大门……
电锯1的剧情发生顺序应该是——
约翰得癌症——
约翰寻死,但活了下来,重新考虑生存的意义,并决定行使一串让人反思生命的活动——
约翰进行了阿曼达等人的生存考验,最后选中了阿曼达作为他“传教”的助手,阿曼达和他一同安排了泽普进入这场“游戏”,约翰在医院中由劳伦斯医生负责治疗——
进行“易燃物”那个考验的时候,约翰已经算计好了下一步游戏的参与人选,于是把劳伦斯的手电遗留在现场作为暗示,与此同时,黑人警官开始注意到劳伦斯——
黑人警官和搭档通过录像暗示找到了约翰的活动基地,但结果是两人一死一伤,黑人警官被撤职务之后搬入劳伦斯家对面监视,并找到亚当跟踪拍摄——
约翰应该是在选择了劳伦斯作为下一个目标时发现了亚当这个新角色的出现,同时选中他作为游戏参与者之一——
阿曼达把亚当和劳伦斯抓入密室,而约翰伪装死人亲入现场——
泽普负责监视亚当和劳伦斯,同时以劳伦斯的家人为要挟——
劳伦斯锯腿要逃出密室救家人(在我看来接手机是次要的)——
劳伦斯没有完成游戏任务,泽普要杀死劳伦斯家人失败,被黑人警官发现,逃到密室现场要杀死劳伦斯和亚当,但是却被亚当杀死——
劳伦斯要逃离密室,亚当发现了事情的真相。
6 ) 经典台词
1.得知死讯能改变一切
如果我告诉你死亡的具体时间
那会彻底颠覆你的世界
我知道这感觉 你能想象么
有人叫你坐下来然后告诉你死期将至 那种悲痛
钟滴滴答答的走着 就在那一秒
你的世界就像裂开了个大缝
你看问题 感觉事情的角度都变了
你将珍惜一切不管是一杯水 还是一次公园里的散步
但大多数人都很幸运 他们不知道钟什么时候会停
讽刺的是 就是因为这个 他们不能好好的活着
2.死亡是个令人惊喜聚会
当然除非你内心已死
除非你是那种
吞食着止痛片来麻木自己的人
你将被考验 你的意志将被考验
你将要使一个人活着
你能遵守规则 接受生命给予的馈赠吗
你能做到吗
不许找借口 不许装糊涂
不许哭喊"
这么多年了 没看之前我一直以为这片子是讲一个拿着电锯的杀人狂的故事...另外 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豆瓣要改版把论坛话题隐藏 是为了防止我们看到剧透啊!!(那个剧透的人去死去死)
最后五分钟让我全身发抖!
只有面对自己的污点,才能实现自我救赎。
没有想象中的恐怖。恐怖的是,片子快结束的时候,我住处厨房的天花板塌了,噼里啪啦的,酱油瓶打碎泼了一地。拖地的时候,忽然想,这黑乎乎的一片好像人血啊……
悬疑多过恐怖,结局很出人意料,非常值得一看。
有些疑问。医生为什么不用电锯把手机勾回来。。。而是选择锯腿。。。他老婆一直在打电话,但是为什么后来密室里的电话不再响了?
当那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的那个人站起来后,我就彻底震惊了。
他喜欢近距离观察受害人,这个结局直接满分。
警察是不是傻???
看第一部的时候着实被他的情节设计给惊讶到了。
第二次看,感觉着仍然是一部顶级的血腥电影,结构和叙事都很牛逼,叙事张弛有度。
害我一晚都睡不着,三更半夜起来读英语!
这其实是个励志片好不好,杀手先生告诉俺们即使在生命的尽头还是能干成很多事情滴~
看看有那么多人赞同拼图杀人狂的做法就知道我为什么只打来那个星了,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剧情精密张力十足,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它让观众产生对作恶的向往,这很可怕,而事实上,残害别人生命自己作为道德评判的上帝的做法本身就是反人类的,可惜,导演站到了撒旦的那一头。
可是跟电锯有毛线关系啊 明明是手动的
如果一开始够不到那个东西人家老头可不要急死了
为嘛医生不用锯子够手机?
为什么总是第一部是最好看,所以不要把电影当电视剧拍
《电锯惊魂》所营造的恐怖并非单是那血腥的渲染,更在于电影出色的剧情设计,废弃的厕所中不寒而栗的绝望随着电影的推进而持续发酵,当那全然出人意料的结局呼之欲出,电影给人的是一种已然深陷其中后的震撼,这种惊艳是之后接踵而至的续集斗都并没有再度超越的。
最终boss躺着不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