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五日

完结

主演:维拉·法米加,切莉·琼斯,罗伯特·派恩,小科尼利厄斯·史密斯,朱莉·安·埃默里,阿德普波·奥杜耶,特德·阿瑟顿,杰西卡·B·希尔,斯蒂芬妮·吴,达林·贝克,Jason Gosbee,Malube Uhindu-Gingala,Damon Standifer,Ma-Anne Dionisio,杰弗里·诺灵,兰内特·瓦雷,Beth Malone,Mark Winnick,Colin Doyle,Michael Morrone,艾文·罗斯,凯特·德拉蒙德,杰西卡·布莱克莫尔,Joe Carroll,詹姆斯·摩西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医院五日 剧照 NO.1医院五日 剧照 NO.2医院五日 剧照 NO.3医院五日 剧照 NO.4医院五日 剧照 NO.5医院五日 剧照 NO.6医院五日 剧照 NO.13医院五日 剧照 NO.14医院五日 剧照 NO.15医院五日 剧照 NO.16医院五日 剧照 NO.17医院五日 剧照 NO.18医院五日 剧照 NO.19医院五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医院五日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剧改编自Sheri Fink的同名纪实文学,讲述新奥尔良一家医院里精疲力竭的护理人员在风暴过后被迫做出令人心碎的决定的故事。   在卡特里娜飓风席卷新奥尔良后,当时新奥尔纪念医疗中心遭受洪水泛滥、电力中断、气温急升等问题,而医务人员在这种恶劣环境下被迫作出困扰他们未来多年的选择。医院最终有40名死者,其中有些患者被认为无法活下去,故安排了安乐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上帝在吗?我是玛格丽特宇宙有爱浪漫同游爱与愤怒6:45战时丈夫孽火1992丧尸来袭:异种禁区驱魔人 第二季别让我走2010湮灭

 长篇影评

 1 ) 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责任

当一个人由于制度的系统性失误累积,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二元选择,她应该承担责任吗?从控方的角度看,致命的药剂是她注射的,证据确凿。但是从辩方角度看,当天灾发生,陆军工程兵建设的堤坝崩溃,当洪水淹没医院地下室造成水电断绝,而联邦,州,本地政府束手无策,公司高层决策延误,拒绝民间直升机参与,当接到五个小时内必须清空医院,当领导暗示用人道的手段解决无法疏散的病人,而指控在危急时刻勇于承担责任的医生和护士,是不道德的。陪审团做出了明智的决定,不予起诉……老医生的一席话做出了精彩的总结,女医生只是从自己有限认知的角度,对情况做出了一个二元对立的判断——或者用人道的方式杀死无法撤离的病人,或者干净脱身,任由无法疏散的病人在恶劣,绝望的环境中痛苦死去。可是,不管女医生水平多高,一个人的认知总是有限的,她不知道气垫船是民间的,不必服从政府撤离的决定,她不知道海岸巡逻队的直升机有夜视设备可以夜间疏散,她甚至没有考虑用其他方式把病人从窗口送出去……从哲学的角度,人的原罪就是人不是神,人的认知是有限的,只能从有限的角度做出判断和选择,当一个人面对一个二元对立的选择时,她的认知是狭隘的,对立的两个选项都不一定是好的选项,甚至也许就不一定只有两个选项……那么,回到问题本身,陪审团做出了一个明智的裁决,不予起诉,女医生并不是无可指摘的,但是考虑到她所处的环境,她不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包括后续的立法保护,保证了在类似情况下,医护人员能够没有心理负担的勇敢履行自己的职责……反思是需要勇气的,也是需要讨论和智慧的……唉,我想到了南京彭宇案……老人摔倒还有人有勇气去扶吗?那个烧烤店没有人敢出手是不是值得好好反思吗?

 2 ) 作出选择不容易,事后评判不公平

时长并不长,短短几集不仅介绍了医院五日之内发生的事情还交代了灾后人们对事情的评判。

有很多值得我思考的,

1首先,灾难降临时资本家在想如何在这个时候捞钱,总统没有来视察把事情甩锅给国会,高管在把事情丢给海岸防卫队,医院的电子邮件在几经转手后才被一个小职员注意。真的是位置越高人心越冷漠。

2美国那种完全责任制体现的淋漓尽致,事情一定会有一个人来负责,一定会有一个人来作出决定。这样事后追责也更加方便,很少会有踢皮球的情况发生

3圈子,是的,不仅中国有圈子文化,在其他地方用利益共同体来描述更恰当。就像剧中,如果你对一个圈子里的著名医生发起指控,其他人都会在背后支持他。这点应该很好理解。

5国外有很多这种事后还原实况,反思总结的电视剧,不仅美国有,韩国日本都有。在我们国家,我很少看到有电视剧会拍,敢拍,这种电视剧。为什么,我想大家都懂。

6不得不说,可能是我是上帝视角,也可能是种族差别,我对这种安乐死什么的不太敏感,不得不说作为美国人,发达国家的人民,吃饱穿暖就开始当圣母,哭这个哭那个,天天讨论该不该安乐死,真是闲的没事干。

7终于来到主题了,我想说的是,为难来临之际,有人挺身而出就已经很值得尊敬了,人家冒着危险来救患者,最后还要接受审判。这让我想起了国外的一项法案,在见义勇为时导致被救人员受伤不算伤害罪。也想起了王浩法官让人寒心的判决“既然人不是你撞的,那么你为什么要扶她”从此以后,在中国就挂起了一股奇怪的旋风,人们不再愿意伸出援手。反观这部剧里验尸官为了在以后飓风来临之时还会有人再留下来照顾病人,最终还是认定不指控医生谋杀。

 3 ) 每集都很震撼

至今我看过2369部影视剧,这是唯一一部我给不出一点自己立场的美剧。

【他们并不想舒适的死去 他们只想用力感受活着的感受】v.s.【因为强制驱赶,不得不把不能自行移动的病患留在没人的,热到40度,没水没电没食物没电子仪器的医院一周直到活生生自行死去】。

这道道德题我觉得是无解的。单单从影视上我第一反应偏向Dr Pou的做法,但…谁能保证不会有奇迹发生呢,谁又有资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呢。今天Apple 更新 E6…我觉得这部把人性拍的比19年的切尔诺贝利还好。拍的太好了。

 4 ) 带走呼吸的不是水,而是慢慢掐住喉咙的绝望

剧实在是太好看了!刚去找到《纽约时报》2009年刊载的Sheri Fink原文看,也看了一些外国媒体发的影评,想来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1、叙事:当你知道会发生什么的时候,却依旧感到恐惧压顶

看第1集前几分钟,就已经知道了所谓“致命选择”的结局——救援人员乘着船在依旧浑浊、高涨的洪水上前进,但为时已晚,看到45具尸体躺在地上。医院工作人员难以轻易回溯整个故事,仿佛刚刚是在地狱走过一遭。

在这样的情况下,恐惧感仍然在一层层叠加,像眼看着水慢慢上涌。一开始,虽然没有针对飓风的应急预案,可怕的狂风暴雨击碎了窗户,天花板不断漏水,但人们相信,这不是百年一遇的灾难,这总会过去。然而,只是在短短五天里,“一切都崩溃了”。似乎是在看什么《饥饿游戏》、《黑镜》里才会出现的“反乌托邦真人秀”,没了供电、食物、干净的饮用水,没有来自政府及时的救援,这些人自行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医生作为医院的绝对权威,拿着枪的警卫听命于医生,护士各司其职,共同照料医院里各式各样的病人。

打开第5集的时候,这种恐惧感达到了顶峰——作为观众,我已经知道,第5天会是最“致命”、最“黑暗”的一天,我害怕的是看到这一切会如何发生。很快,医生们从动物开始,然后有人提出,让“无法被运出医院”“救活可能性不大”的患者“变得更舒服”。Susan所谓的“不能留下任何一个活着的患者”,换言之便是,“如果患者死亡,那我们只能将其留下”。这像是潘多拉的盒子,最后留下的不是希望,而是死神。这样的方案最终被摆在了桌面上,Anna徘徊在肮脏的走廊里,好似片头曲所唱,她来到这片水域,静静祈祷。此刻的她既是行医救人者,又是可怕的死神。天使与恶魔这一刻在她身上合为一体。

在这样的叙事顺序下,我猜大多数观众都可以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同情、尊敬这些医护人员,也明确地认识到背后美国政府的无能、各层行政机构的混乱。而且非常精彩的是,这部剧在表现形式上不断探索Drama与Documentary的界限,通过穿插当时实际的新闻资料增添更多真实感。但我总在想,这不是历史发生的顺序。那时的人们,首先通过电视看到了受到飓风重创的城市(诚如剧中所言,这些画面绝对无法还原出100%的原貌),继而看到45具尸体,知道这比其他医院死亡的人数都要多,再看到Anna接受电视采访赞扬医护人员的英勇,紧接着政府进行调查,Anna被控谋杀,似乎“人设崩盘”。

这样的情况下,会和我得出同样的结论吗?

本剧导演John Ridley说,他把这个故事给他父亲看,本以为会得到“这些医生真不道德”的答案,但他父亲的回答是,“幸好我不必做出这些决定”。这很直观地说明了这个故事,乃至整个世界、人性的复杂。我想这也就是这样叙事的意义,通过不断地回溯和反思,在现在这个同样迫切需要医护力量的时间点,寻找改变的可能性。

2、动机与行为:若脱离了当时的情境,怎样评判都是不公平的

这个故事最大的矛盾点是,Anna“究竟有没有抱着杀人的心态去注射致命剂量的吗啡等药物”。这里提出一个很值得深思的命题,就是关于“动机和行为”的分离。从后几集也可以看出,调查人员其实已经掌握了充实的人证、物证,足以提出谋杀指控。关于是否做出这些“行为”的逻辑链条已然清晰。但是,一个口碑颇佳的医生,真的会在照顾了患者5天后选择故意杀人吗?是什么让她做出了这一选择?

我看的时候就在想,如果Anna不这么做,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几十个病人躺在地上无人照料,其中可能大部分熬不到救援人员抵达。这仍然可能创下当地医院死亡最高数字,离开的医护人员将受到最严重的谴责,医患关系可能会就此崩溃。美国政府的混乱、不作为躲在幕后,无论医护人员如何反抗,可能也抵不过几十具尸体带给舆论的冲击力。《纽约时报》原报道里提到,那些及时被直升机转运的患者也面临糟糕的境遇,有些甚至连基础看护都没有。如果最终留在医院离世的患者们早期得到了转运,可能也挺不过一两天。

然而,这一切仍然只是“推测”,是一种近乎残忍的理性。诚如离世患者的家属所言,“Anna有什么资格扮演上帝?”正常的情况下,医生会判断救治的必要性,然后交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去决定,得到许可(consent)是不可缺少的一步。如果医生直接判断,救不活不如早点舒适地死,这究竟是“人道”,还是“放弃”和“投降”?

而且这背后牵扯到了更多关乎阶层、种族的问题。剧中和新闻报道可见,Anna属于所谓“既得利益者”,得到了所谓“富人阶层”的支持,她本人也请得起很厉害的律师;Anna在灾后几年里,还帮助编写并通过了路易斯安那州的三部法律,这些法律为医护人员在未来的自然灾害中的工作提供豁免权;许多医护人员、组织选择互相“帮助”,因为他们能理解医护人员所面对的恶劣条件。患者家属则不理解,为什么自己的家人没能得到撤离。剧中医院工作人员在灾后一个个拨通电话告知死亡时,家属的质问真的令人十分揪心。我想,就算看到了整个过程,家属可能也不会释怀。

另外还看到Indiewire的一篇文章,说这部剧缺乏了残疾人(患者)的角度,更多地似乎在为医护人员“辩护”。文章指出,在适者生存的逻辑里,残疾人普遍不被排在救援顺序的顶端。当行为健全的人被拽出医院强制撤离时,电视剧“用慢镜头和忧郁的音乐告诉观众,悲惨的故事正发生在这些行为健全的人身上”。

这大概就是本剧不断打破现实与虚构界限的危险之处。这毕竟不是新闻,而且众所周知新闻也不能绝对反映现实。本剧导演John Ridley说,一开始很多制片方不愿做这个剧,觉得在疫情期间,这样的故事可能会引发对医生的指控。《纽约时报》剧评写道,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does rhyme(历史不会重演,但它确实有相同之处)。

就像Susan找遍了应急预案,也没有找到飓风情况下的撤离预案。那时死神仿佛已经伸出了手。单纯地讨论医学伦理是不合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为,而这并不一定与他们的动机相符,这些动机又是被诸多事件和因素所影响。我们现在看到的电视剧,和当年人们看到的CNN等媒体报道,其实并无太大区别,都是媒介,一面反射现实的镜子而已。

3、“系统性缺陷”:群像戏的影响力

在这样反映社会现实的影视作品里,优秀的群像戏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很简单的道理,真实的社会就是各种各样人的集合,矛盾也因此爆发。

平日看新闻的时候,常常不明白何为“系统性竞争”“系统性对手”“系统性缺陷”,难道不能直接说“整体”“全面”吗,“系统性”这个词究竟有何独特之处?看了这部剧才好像明白了一些。“系统”不仅是纵向、横向那样的二次元,而是由一及多、纵横交错、互相影响。例如,小布什政府的无能,只是在联邦政府层面吗?Susan的行事作风又何尝不是?她没有办法阻止谣言四起,没有做到公开透明,一开始因为不是一个系统而把Lifecare的患者排除在外的决绝等等。另外,对黑人普遍存在仇视与偏见,黑人保安靠持枪终于占上“优势”,挤进了离开的船。但在新奥尔良,正是因为这些少数族裔、贫困人口比较多,才被州、联邦政府无视,最后演变成了恶性循环。在一开始看剧的时候,以为又是“流媒体专属”的少数族裔戏份多、出镜率高,但其实这就是新奥尔良的现实,以及其他还有很多地方正在被忽视的现实。

在这样的封闭空间里,千人千面展现出了人性和社会问题的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如果我在那个环境下,会作何反应?”这是无法靠想象得出答案的问题,就像Anna离开医院后,仿佛又回到了她原本的那个医术精湛、医患关系处理得当、社会名声极佳的人格。Sheri Fink援引当时一起共事的医生护士的描述称,Anna“风趣而幽默,将患者放在第一位”。

我想,可以得到答案的是:“我会如何行动来改变这一切?”包括前阵子热播的《疼痛难免》,都是在探索医疗系统、政府管理方面的阴暗面。在当下这个时期,这样的阴暗面是不得不去面对的,尽管大多数人仍然抱着“我暂时不会生病”“我住的地方不会面临自然灾害”这样的侥幸。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想的过远、过悲观,但又不得不说,现实就是如此。地球上正在出现各种各样的危机,“旁观者”不可能一辈子这样安然无恙地旁观下去。当危机降临时,有的人可能必须去承担“死神”的角色。这又是一个过于残酷的理性推导。

2022.9.15

 5 ) 两难选择

这部剧讲述卡特里娜飓风后发生在医院的真实事件,医院医务人员在无救援断电高温的恶劣处境下的艰难抉择,以及后续调查病人死因拟对医生Anna Pou提起的诉讼(后续大陪审团决定不起诉,案件撤销,路易斯安娜州政府支付了Anna法律费用)。

我可以理解医生Anna Pou的选择,因为在那种极端情况下,她不可能预见未来,相比那些已经逃跑的医生,在已经在断电的情况下坚持继续救助病人就已经很了不起,她的绝望和无助是做出这一举动的最主要动因,否则她根本没有下手。

就像护士长对调查员说的,你们没有权利来指责。其实那些跑掉的医生已经放弃病人了,居然还恬不知耻指责他人。

这部片子也算是用比较客观的角度展示了各方的情况,愤怒的死者家属、无奈的官僚人员、摇摆不定的调查员、持不同意见的医生护士,对宠物实施安乐死的夫妻,以及对总统飞机伸出的中指等等,尤其最后老人对Anna讲的那句话,en,确实让人心头一紧。

类似的电影想起来还有《萨利机长》,拍得非常好,没有刻意去展示那惊心动魄的镜头,反而把听证会放在焦点。此外,还有一部医学相关的《成瘾剂量 》Dopesick 也很好看。

他们能够对一个无人死亡的空难事故都进行如此尽职尽责的调查听证,我们对某某只判了9年,呵呵,完全不具可比性。

 6 ) 《医院五日》中的道德抉择问题不在医生身上

补充黑人圣母的问题:

本篇文章写于第六集,在第七集更新后很多人对黑人医生的做法感到不满,认为是非常圣母的行为,但在我看来这无关圣母,而是一个视角受限的复仇。

从最开始医院不让他继续救治病人,再到他在医院门口与警卫争执不让黑人难民进来的问题,并且因为不想丢掉工作,他不敢跟在场医院领导据理力争,再到最后因为道德观念不想对病人执行安乐死离开医院,他什么也改变不了,权力在那些想要执行安乐死的人手上(在第一集的时候他看到那个胖医生手里有枪),最后不想同流合污所以离开了,再延续到后面控告布医生杀人,逻辑也是合理的,因为在他的视角下,他们就是在杀人。

有人在你面前杀人,你改变不了选择离开我觉得是合乎逻辑的,评论区有人比喻成,杀鸡不敢看,觉得冷血回头又吃鸡,这个比喻的不是很恰当,正确的比喻更像是你是另外一只鸡,你看到同类在被杀害,你阻止不了,选择离开,事后为自己的同伴报仇。我们站在上帝视角看可能觉得这人有毛病,但站在角色视角上看其实是符合人性的,唯一问题是,黑人医生只站在了自己的角度上看问题(也有部分原因是跑太早了,不知道政府选择性救人),没有考虑过他的同行其实也是在竭尽所能的救人。


剧中对美国总统乘坐的空军一号竖中指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最大的问题是美国政府,其次才是医生的抉择问题,美国政府的救治不力,导致了医生只能在最差的情况中选择一个相对能接受的。

剧中最大的问题是,布医生对病人使用致命药物,是安乐死还是杀人?这里实际上是在问,布医生的行为导致了病人的死亡吗?如果要追究起来,首先应该是美国政府对灾害救治的不力导致了大量的死亡,官员的无能是在无形中的杀人,但是当责任和抉择落到现场的医生身上时,我们的焦点也落在了这些无权无力的个体上。

可是,医院中的医生实际上是没有选择的,在自然灾难面前,个体是无能为力的。

首先我们可以注意到黑人医生,看到小组有人觉得黑人医生很圣母,我觉得这是很可怕的想法,黑人医生想要救治每一个病人,这是医生的天职,假如你身处灾难中,你不希望每一个医生都像黑人医生一样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吗?当医院的救治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时,我们不应该谴责黑人医生的想法,我们应该感叹还有这样优秀的医生在现场尝试做出努力,虽然他已经无能为力且没有任何的选择,但我们是站在上帝视角去看的,现场的医生实际还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而在第五天,也就是最后一天里,思考布医生的抉择问题前,我觉得可以先看一下那个带手枪的胖医生对宠物进行安乐死的行为,当他对所有宠物安乐死完后,跟老婆一起上船逃离医院时发现竟然有活着的宠物狗一起被带走了。

带宠物狗逃离

这戏剧性的一幕令人绝望,胖医生不爱自己的宠物狗吗,但他为什么还要做安乐死?因为他没有选择,他不得不做这件事,他如果能预知未来他不会这样做,但是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布医生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并且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我们可以从前面的铺垫看到她是多么的绝望和无助(不得不说她憔悴绝望的样子演的真的很好),从她义无反顾的留下来照顾病人,再到最后给留下的病人注射致命性药物,这完全是被现实情况逼迫的。

是什么在逼迫她,导致了这个结局?我认为,首先是政府反应迟钝,然后医院应急手册竟然没有医院人员撤退方案,再加上一次又一次救治希望的破灭,再到最后被告知这是最后一波救援时,布医生在绝望的现实面前是没有选择的,她爱病人,不愿病人在折磨中死去,政府放弃了人民,但医生救人是天职,执行安乐死,这其实也是在救治病人,不是杀死病患,是对病患在绝望前的一种解脱。

如果我们重新回到上帝视角,会发现布医生的选择是正确的,实际上并不会出现宠物狗那个戏剧性的一幕,幸运的是那些病人也没有在痛苦折磨中死去。

所以,这里面其实没有真正的道德抉择问题,起码不是在医生身上的道德问题。布医生最后无论怎么做,她都已经在她能做的范围里面做出努力了,试想如果没有注射那些药物,逃走的医生只会感到更绝望,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病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死去,而真正在无形中杀人的,那些在剧中躲在阴影中的政府官员却完全不能理解这个勇敢的选择,所谓的调查和数据只会总结出可笑的结果,让我们陷入可笑的道德困境辩证法,而这部影片则重新帮我们建立起了事物变化的过程,让我们能够重新利用理性和感性的直觉去把握,通过时间去理解抉择,而不是通过结果进行道德审判。

 短评

这个故事,这个题材,这个故事与题材之中所呈现的伦理困境与政治博弈,要是交给大卫·西蒙去负责就更好了。

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细节到位的让人窒息,沉浸式灾难大片体验。Apple TV终于整了个好活!

8分钟前
  • 阿梁
  • 力荐

沉浸式追剧,一集比一集窒息,生命承受的灾难和死亡也不过是资本无情剥削掠夺下一条“颇有价值”的路。直说了整天就只会歌颂主旋律电影粉饰太平、要么就是扎堆古偶虐恋网剧的国产影视五十年都不敢拍出来,拍了也过不了审!虽然这种真实事件的素材应有尽有,每天都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演!

11分钟前
  • 萌发奇想
  • 推荐

剧情很好,就是看到第七集这个黑莲花圣母太招人烦了,你早早逃离医院确要指责最后走的医生??

15分钟前
  • Dr~司
  • 力荐

我以为五天就是五集,没想到是8集。挺喜欢这种关于人性的纪实性美剧,无论灾害还是疫情,医护人员真的付出了太多。

16分钟前
  • bohegao
  • 推荐

“只有第三世界国家才会发生这样的事,为什么会发生在这里?”对啊,为什么呢

21分钟前
  • 苏枋
  • 推荐

去年的河南水灾时看过一篇深度报道,郑州几所医院也遭遇了power outage和病人的大转移,医护人员抬着背着病人从消防通道撤离的情节和本剧一模一样。可是谁为中国的他们拍这样一部剧呢?谁又去了解过那受灾被困的几日发生的故事呢?

25分钟前
  • 澜声
  • 还行

连撤离都要跟流程,无流程就无脑办事,什么事都先发邮件~高度还原美国的办事效率!

26分钟前
  • Kkayewan
  • 还行

很想往写实这个方向靠,可节奏实在太慢

27分钟前
  • VisionsOfvideo
  • 还行

谈人性但不关切真正受苦难的人,不就是高高在上的伪善吗?节奏上还是过慢了,可以做成电影。

28分钟前
  • 乌有
  • 还行

天灾固然令人恐惧,人祸更令人绝望。黑人眼镜小哥全程圣母结果背个包拍拍屁股就走了?

29分钟前
  • 迷路了
  • 力荐

给片头曲五星好评!!

32分钟前
  • 王食欲
  • 力荐

想起了有次我在美国机场转机的经历,当时马上就要误机了,但值机速度基本10分钟能1个人办完就不错。我很着急的去柜台说,我们要误机了,we are in hurry,结果柜台美国大婶一脸冷漠的说,everyone is in hurry。幸亏老公想起可以自助值机,排在我后面一个美国人,恨恨的说句:you are so lucky!这片中的美国官僚办事效率绝对真实。有民用机支援不同意,说这是军方事让军方去解决。人力充足的消防队因为没有任务发派只能干等,镜头切到医院,重病人员撤离却无一架直升机。美国人民就是这样被他们的官僚体制所遗弃的。

35分钟前
  • 翊薇
  • 推荐

精彩,再看看国产剧页面,唉

37分钟前
  • .
  • 力荐

不是,船都来了,赶紧往外运啊,船多上几个人啊

40分钟前
  • 影娱盘点君
  • 还行

看了第六集好生气,生命护理的人就是农夫与蛇里的🐍,不然你来?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让你的病人留在那里等死然后又要瞎bb,就你最圣母

45分钟前
  • 宋不知是谁
  • 力荐

如果你没法救他们, 你会帮病人结束生命,还是让病人一直受罪?

47分钟前
  • WakeUp2Early
  • 推荐

女调查员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一副上帝姿态。救人的时候你怎么不在。

48分钟前
  • RYAN🌈
  • 力荐

第五集太伤了……今年某个地方一定也是很多这样的告别。一个成熟社会是允许不同立场的,可以探讨事情是否正义性的,然而事件结果倒并没那么重要了。

49分钟前
  • Craze
  • 力荐

苹果难得投了一部好剧

54分钟前
  • 二春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