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电影创作者有没有请专业攀岩者进行咨询,不然以下bug不可能出现:
1、 攀岩中遇到不了解的岩洞时,专业人士不会贸然直接伸手进去,贝琪老公就不会摔死,也不会有后面故事。
2、2000英尺(600多米)的铁塔,不可能从上到下一个截面大小,影片中这样的铁塔,侧向风荷载早就吹断。高空中的锅盖接收器安装也太随意,根本顶不住风力。
3、如此高的铁塔的爬梯,会有环形背部保护设计。梯子也不会从上到下一条直线,而是不同阶段换着方向,以保持重量平衡。
4、塔顶天线,通常都会设计焊接式简易爬梯,用以维修更换顶部导航灯。天线底部女生休息平面,绝对会设计防护栏和楼梯上下空间,不必像女生一样费力翻上翻下。
5、顶部导航灯绝不是个普通灯泡,片中灯泡亮度照不了多远。
6、天线直接就落在三角形塔顶平面,这样的安全结构太假。
7、爬铁塔,特别是弃用的锈铁塔,专业人会戴手套、戴头盔,不会穿短裤。
8、爬2千英尺高铁塔,不可能只带一条50尺绳。背包不专业,连胸扣都没有。并且各人背一个。
9、影片中在塔顶的风,简直就是凉风有信,不像2千尺高空中的风,脱手的绳基本不会垂着。
10、塔顶灯包有电,中间看不到送电线管。
11、铁梯是一段一段的,不可能从上到下一次脱落。铁梯的自重也不可能让所有锈死螺栓断裂。
12、这种专业的攀爬拍摄,会在头盔上装gopro等运动相机,而不会拿着手机杆摄影,容易掉。
13、攀爬除了上去,更重要的是下来。上爬过程中如发现任何危险问题,要么停止,要么修好才爬,越是极限,越会注意安全。螺栓松脱这种事,不可能视而不见。
14、都敢违令攀爬高塔,即不敢把地面围门弄开,车子开进去?
15、大家吐槽的为何不用无人机把手机放到地面发送信号?
暂时想到这些……
首先,我喜欢Hunter的乐观和勇敢,她的名字真的很适合她。
先讲讲我的疑惑。第一,关于男友的矛盾其实有些突兀,给我感觉就一推动剧情的工具:1. Hunter心怀愧疚才会下去拿包(根据评论区补充:Becky有腿伤,也不适合拿包。但我依旧认为这个矛盾直接推动了Hunter的死亡,更新有详写);2. 增加矛盾和紧张感,矛盾出现后两人明显出现隔阂。有了男友cg的条件,联合Becky的表现,我认为Becky坑害Hunter的可能性其实很大,但那样多少有些狗血了(我还是更愿意相信新时代姐妹胜过男人的思想)。第三点就是绳子,拍摄时绳子的位子应该是有bug,导致绳子一会在楼梯那一会不在,看Becky不调绳子我真的会急(我都快怀疑她故意的了……),毕竟悬疑片一旦出现bug就很影响体验,除非它不是bug…。
所以,假设结尾再反转,Becky小小坑了Hunter一下,导致其死亡,这影片在我这将毫无破绽。
看影评区其实挺失望的,什么飞机为什么飞那么低,什么第一次扔手机不脱衣不发短信,什么爬梯子不能穿匡威,还有更离谱的说抱着塔滑下来……?
我认为逻辑方面,Fall是相对通顺的。第一次扔手机,手机大概率是碎了,手机坠落时在塔上就受到了两次撞击,且影片有单独拍Becky空鞋坠地的画面,别小看高空坠物的冲击力;
就算在半空有信号,接受微弱的信号发出消息那都不是瞬间能完成的。拿到飞机时,Hunter已经不行了(这是Hunter用生命换的,所以如果不是第一个手机没有回应,她不会冒险去取那个包),Becky需要用自己的手机操纵无人机,她并不擅长无人机,何况谁想到会冲出来一辆卡车?……
接下来是我打五星的理由。首先应该没有人质疑主演的演技,虚弱疲惫兴奋愧疚悲伤绝望全都抓住了我的神经…
还有她们的皮肤、嘴唇都太真实了,就是风吹日晒睡不好觉还缺水的状态,尤其是晒伤和衣服边上的肤色差…
其次,剧情方面,节奏紧凑,正能量,不刻意,且我始终保留Becky小坑Hunter的可能性,所以作为一种悬念,我是满意的,毕竟这个时代,为男人坑姐妹还是有些low,留个小小的悬念更能接受。摄影和氛围方面,让我想到了《饥饿站台》,那种矛盾出现时危险的红光,以及梦中没有红光这个因素,都处理的特别好!最重要的是,肯定不止我一个有这种震撼“她们不会真是在电塔上拍的吧?”。虽然觉得不可能,我也没查到答案,但能有这样的效果真的值的加分!
另外,伏笔很多,首尾呼应真的给玩明白了。比如,Hunter一开始不愿说的“老相好”就是Dan;她们差点撞车和后来出车祸的航拍无人机在同一条路;每一颗螺丝钉的掉落;即将上塔外时,Becky没看到Hunter时的慌张……Hunter的死其实也很明显,她一直在Becky前面,那之后却变成了个只会加油的啦啦队(充电那会儿我一度以为Hunter人设崩塌);而且,她掉下去时,有重物砸到平台的声音。
最后是主题。作为电影,主题与画面的结合是很重要的。第一点,生命转瞬即逝,所以抓紧每分每秒,去做热爱的事情,去感受活着的感觉,攀岩不是作死,是热爱,是为感受自己还活着;第二点,如果你害怕死亡,别害怕活着。直面恐惧比自甘堕落好得多;第三点(个人感受),爱情不比其他感情高贵。这是Hunter让我看到的,她活着时永远不会把危险留给Becky,她爱Becky胜过Dan,她对Becky说百分之一百万,回过头却是满眼绝望……我们被爱字误导,以为爱情比别的感情更重,其实所有感情都发自于心,不同的不过是名字,友情可以比爱情重而不叫作爱情。
放个我最喜欢的画面
————————分割线————22.9.4更新
整理了一些伏笔(这部电影的细节处理真的很棒)。
下面是我为什么,影片明明没有说,但我依旧认为Becky有坑Hunter的可能性。(我认为这只是一个悬念,取决于观众更愿意相信哪一个结局。)
首先,视角问题。这部影片是女主视角,活下来的只有女主,所以塔上的一切来自于女主。影片中可以保证绝对真实的部分是:状态低落的Becky和身经百战的闺蜜Hunter同时攀一座危塔,几天后,下来时满地的梯子、鞋子、钉子…Hunter的尸体以及满身是血的女主。
第一,Becky对Dan的感情:整整一年,她反复拨打他的电话,她留着他的骨灰,她为他自甘堕落,还辱骂关心自己的父亲……
第二,处方药
Becky的精神状况并不好,这是影片一直有强调的:时不时加强的音效,还会听不见Hunter的声音,噩梦缠身。
根据Becky服药后的效果,这种处方药应该不是安眠药,而是具有镇静类的效果。(ps:阿片类药物在美国滥用很严重)
原瓶上写了一天一次,Becky显然是滥用,那么很难想象两天不吃药的她是个什么精神状态。
三、红光
最初,Becky看视频带着微笑,发现Hunter表情时,她微微皱了眉,看向Hunter的纹身,随后眉头舒展开,仿佛突然变了个人。
Becky再次看到纹身并询问时,电塔上的灯在闪烁,气氛显得格外紧张,红光照在Becky脸上,忽明忽暗,让人印象很深刻。
四、秃鹫
秃鹫在Becky视角里显然是很重要的元素,几乎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危险的音效。
鹰吃鹿这段信息量很大,当时Becky与秃鹫产生了对视,与后来她和Hunter身边的鹰的对视几乎一模一样。
而且,有一个镜头,Hunter身上没有那只鹰(emmm…不会是我扒太细扒出bug了吧……)。那么,是否,吃Hunter的那只秃鹫是她幻想出来的?
另外,影片给了秃鹫窝一个特写,显然是想传递信息,但我实在找不到相关资料,先放一放(如果有人get到了,评论区欢迎)。
五、Becky的表现
当然在那样极端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要求主角表现得完美。但被两个最爱的人同时背叛,不恨吗?我觉得不可能。Hunter白天说,你恨我我不怪你,现在我们困在这座塔上,全是我的错。Becky没有回答。
听Hunter坦白时,短短几十秒里,她的情绪是不断变化的,似乎是她的内心在挣扎,从冷漠到悲伤最后闭眼再睁眼,这双依旧带泪的眼中已经看不透她做了哪一个决定。
后来,两人的关系显然变了:从一开始的互相鼓励互相信任,变成一个冷漠一个愧疚。许是无意,Becky提出了用飞机求救,Hunter看了她一眼,然后说自己可以拿到,她只是想赎罪罢了,此刻摔下去于她而言也是幸运的。Becky没有制止她,她们可能都知道,这是结束这段罪孽的方式。她说“小心点。”,冷漠而克制;她说“对不起,我爱你”,似是诀别。
后来,Hunter的行为几乎是自杀,而Becky也是真的急了。
我原本以为此刻她们的恩怨已经化解了。结果出现了这段—不知道是不是bug—的bug:关于Hunter为什么不留在平台上(其实是Becky先问Hunter该怎么回到绳子上,然后Hunter就顺着这个思路走了,我认为她们也许是真的没想到);关于Becky为什么不调整绳子的位置;关于绳子位置反复变化……最重要的是,Becky最初也曾以相似的方式坠落过,这两次坠落显然是相呼应的,可Becky轻松地抓到了梯子,Hunter却抓不到梯子还因此坠落,还刚好落在了平台上?这一段问题太多了,越发显得Hunter的死亡可疑。
最后,当我几乎要埋掉先前的想法时,Becky看了Hunter的尸体一眼,瞬间激起了我满身的鸡皮疙瘩。
有人说最后应该再放个邪恶的笑——来个反转,但我认为,这个眼神已经够了。无论真相如何,她不会在那时露出那样的笑,那样就太刻意了。而塔上的一切,只有Becky知道,你可以信她说的,也可以不信。
我更倾向于她没有坑害Hunter,因为她爱她,因为独自处于塔上太绝望,因为她想给父亲的视频里说她重新燃起了斗志,想好好活下去,那般真诚。
无论如何,我都喜欢这两个女孩,Hunter乐观勇敢真诚,Becky振作后强大冷静,这才是女孩该有的样子。完美的形象固然讨喜,但我更爱这样有错能改、努力生活的女孩。
开局4分钟,看得我槽点绵绵不绝
干干净净的手指,还带着戒指。
全是open点,不对,飞屋檐是个大包
动态转移的目标是男友的怀抱
男友还不是在保护站,两个人全程处于running belay状态。
两个人之间的绳子这么短,冲坠系数爆炸。
简单说一下冲坠系数,任何物体延展量都是有极限的,跌落的距离/可以延展的绳子长度=冲坠系数,两点间可以供延展的绳子越长,那么越安全。假如你爬了3米跌落了,那么冲坠系数就是2。(不要以为不可能,因为有可能起点不是在地面。)甚至你在转移保护点过程中跌落50cm,你的冲坠系数也有可能为2,风险也很高,所以就有了牛尾的存在
男友冲坠,居然另外一个人没有被带起,男友是有多轻。
发生了冲坠第一反应不是建立保护站加强安全系数,相反还解开绳子,真迷之操作。
忍不了忍不了忍不了
就是在全篇唯一一个反转(真相)那里,女主清醒过来时电影给出的画面,当时闺蜜正往上爬,脚踩在柱身往上借力的时候没踩住迅速往下掉产生了一个往下的速度,画面很快,这里我没看到她抓没抓到绳子,不要紧,再继续看女主,原本女主之前拉闺蜜就拉的很吃劲(记住,她拉闺蜜是身体往后使劲的),这时突然间身体失衡往后倒,她连忙松开绳子抱住柱子(这里也可以看出她下意识的反应是为了稳住身体,因为她身后就是虚空,不抱住柱子前方突然失力而产生身体往后的惯性会让她掉下去,其实这就是一瞬间事关自己生死的事,人此时除开产生下意识的保命反应根本就无暇其他的)
再说为什么说闺蜜没抓住绳子就掉下去了?因为那瞬间女主身体失衡是往后倒的,如果闺蜜是抓住绳子掉下去的,那么女主前方会持续受力并且闺蜜脚滑下跌的瞬间会产生一个更大的力带的女主身体往前扑,(就像拔河的时候,如果对方持续发力自己感受到了也会加力往自己这边使劲,但如果对方 突然加力 把绳子往他那边扯,如果时间够快力度够大的话,那么己方就很容易反应不过来平衡就会往对方那边倒,同样如果是对方 突然 松开绳子,己方身体是不是会一下控制不住往以往惯性使力的方向倒?)也就是说是闺蜜跌落的时候没抓住绳子→女主前方突然失力→女主身体往后倒→女主为保命下意识松绳抱柱,看因果逻辑顺序也知道女主根本就害不了闺蜜
至于还有人猜动机的,从女主臆想中和闺蜜一起商量怎么逃生,闺蜜指导自己为自己打气就知道女主不仅是感情,在求生方面也是很依赖闺蜜的,这时候她已经知道丈夫结婚之前和闺蜜那些事了,但闺蜜在她心里依然是正面的,如果女主现实中已对闺蜜产生恶意,不可能自己内心世界中的闺蜜全程正面没有一丝负面的地方吧?而且就算女主sha了闺蜜不管当时是故意的还是不是故意的,在电影反转的时候怎么只体现闺蜜死了不体现是女主的原因导致她死亡的呢?哪怕是有情节暗示一下呢?结果电影全篇这方面明的暗的线索细节都没有,只有一些人拿着所谓的动机和见仁见智的表情断定女主害了闺蜜,这……犯罪要讲证据的啊,即使是电影也要有电影情节支撑的,就像为什么这部电影观众都确定最后闺蜜死了,是因为有电影明、暗线呼应支撑,害人论有吗?
第三次更新,评论区小伙伴们纷纷表示有话要说,我就不再编序号了,欢迎大家继续补充。
明明双肩包,非要一只肩搭着;
用绳子挂手机下去试信号,绳子不够长,鞋带皮带衣服等等不能解下来延长?
在那么高那么小的一块地方过夜,一歪头就会掉下去,背后就是柱子,晚上睡觉不把自己身子绑柱子上?
就背了一个那么普通的双肩包???和户外稍微沾点边的双肩包,胸前不都应该有根横着的带子吗,这样女二就不用捡包而买死了
上去時樓梯拍得很清楚,是一段一段分開駁在圓柱上的,所以不可能全部整條掉光,最多掉幾段。而她們的绳子是可以够到的。
第二次更新,按严重程度调整了一下槽点的顺序,但是编号没变,所以看的时候不要觉得奇怪。
原文在此。
说实话,这个片子没有我预期的好,看完之后,颇有一种好创意被浪费了的感觉。
我试着把造成自己这种观感的槽点分享出来,你说这些是bug也罢,是我主观的挑刺也行,总之,有同感的一起讨论下,没有同感的也不用急着骂,毕竟我还是打了3星的。
先说两个在关键剧情上出现的bug,这个实在是太让人出戏了。
我不李姐。
你看后面贝琪就十分乖巧,老老实实地把绳子固定在梯子上,轻松完成垂降。
但是你亨特下去的时候,明知道长度不够,却选择把绳子绕在柱子上,这是为森莫?是有什么不可知的原因造成你看不到这么显而易见的选择吗?
好吧,前面这个问题就让它过去吧,因为对比之下,接下来贝琪的操作才让我明白,亨特就是个必死的命。你看,亨特站在天线上试图重新抓住绳子时,贝琪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她瞎忙活,却自始至终都没有帮她挪动一下绳子的位置。
之前亨特吊在上面的时候,还能解释说那是因为重量太大挪不动。但是现在它就是一根没有任何负载的绳子而已啊,你把它转一下挪到亨特这侧来,她一伸手不就够到了吗!
此处情节如此不合理,以至于实在让人无法不去怀疑贝琪就是故意要坑死亨特的。
OK,接下来咱们再看看其他细节上的问题,这些地方对观感的影响因人而异。
我并不是要搞什么外貌歧视,但是亨特和贝琪这俩演员的体型实在和攀岩运动好手设定相差太远了,让人无法不出戏。这里我随便搜了几张真实的攀岩运动员的照片,各位自行感受吧。
如果这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我建议大家永远和亨特这种朋友绝交:在明知道对方精神和身体状态都极差的情况下,还要劝说对方跟自己一起进行高风险运动?
不好意思,这不是什么脱敏疗法,这就是不负责任。
按照影片中的信息,亨特应该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极限运动爱好者,但是她却处处体现出与自己身份不符的冒失。比如她在前一天晚上都还不清楚B67塔的确切位置;爬之前对塔体状况不做评估;除了水之外没有带任何给养!讲实话,我在上海就算周末去爬个佘山,都会带几根士力架在身上,而亨特按说是一个以冒险为生的人,如此轻率,是嫌自己命长吗?当然,你可能会说如果万事周全,这片子就没办法拍了,但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好的剧本应该是在符合基本事实的情况下让人物遭遇他预料或处理能力之外的意外,这才能让观众心无旁骛的被人物遭遇所牵动,而不是看着看着就走神抓bug去了。
难不成是中美文化差异的原因?我活了几十年,不管是现实生活中还是艺术作品中,从来没见过贝琪这样撒骨灰的。
这是有多恨自己老公啊,直接就给人挫骨扬灰了。正常操作不应该是抓出一把骨灰,然后随风洒出以表达对亲人的哀思吗?怎么到了她手里就跟撒石灰粉似的(虽然拍电影时可能的确用的就是……)。咋了这位姑娘,你之前哀悼了一年多,突然间是有什么急事吗?
610米啊,什么概念呢,我依然举个上海的例子,这座塔也就比上海中心大厦(上海最高建筑,中国第一高楼,世界第三高楼,高度是632米)矮那么一点点。
所以,我不知道这俩人是怎么想的,就算真是天真地认为她们在这个高度居然能为手机提供足够保护的话,那好歹你们俩脱了外罩在外面多裹两层也比光用一只匡威鞋里塞个胸罩靠谱吧!而且你用鞋就算了,怎么连鞋带都没扎结实,扔出去没等落地鞋带就散开了,这尼玛都什么操作……
贝琪发现亨特和自己老公的婚外情,生了一晚上闷气后,开始打自己戒指的主意。我开始还以为她要把戒指扔下去。
结果却只是把戒指从手上换到了脖子上,这明明就是恋恋不舍的感觉吧,跟此时要表达人物move on的情绪对不上啊。
难不成就为了引出戒指的存在,为后面充电情节埋伏笔?可就算是为了这个目的,那后面贝琪双手抓住灯座的时候,戒指戴在手上不是更自然地能被她看到,然后想起来这个道具的用途吗?所以这里脱裤子放屁是为了啥呢?
无人机从没电到充满电要多久呢?我以大疆Air 2S为例吧,官方手册宣称飞行器的电池完全充满电需要1小时35分钟,那么咱们以此为参考,再姑且打个折扣,让贝琪在上面待1个小时好了,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用双手垂吊这个动作来对比一下吧。这个姿势,正常人如果能维持100秒,就已经是相当牛逼的成绩。
那电影里贝琪是怎么做到维持下图这个屈臂抓握的姿势1个小时的?即便说她用到了双腿缠绕在做支撑,但考虑到她的一条腿已经划了一条大口子,这种情况下她能坚持的时间只会更短,而不是更长。
所以我猜,导演这里是想借此情节来表达主人公超越自我极限的意向吧。
但是还是那句话,吹牛能不能讲究点基本法?
戒指终于出场了。
但是,直接把这个环形金属物扔进灯座这个操作……恕我物理基础不好,但是如果这样能达到垫高触点的目的,那是不是也同时意味着,电源零火短接了?
前面说了那么多细节,最后说个总结性的吧。
影片直到将近40分钟的时候才让这姐俩发现自己真的被困在塔顶下不来了。此前这段漫长的时间里导演在干嘛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搭建故事背景和铺垫人物情绪,比如交代了女主角与父亲的矛盾,交代了她此前遭受的情伤等等,但是,这些看似丰富人物形象的细节,却并没有对两位主角陷入困境后的情节做出任何推动作用。比如父女矛盾这条线,从手机没信号的那一刻就彻底丧失作用了;比如女主角的情伤,在撒完骨灰后也没有再起到任何作用;甚至是发现亨特与丈夫之间的奸情这个桥段,也仅仅促使贝琪摘下了戒指而已,除此以外就只是为她们俩人提供了一些对话的素材,再没有对情节产生任何推动作用。所以你如果是一个观影经验丰富的观众,看的时候很可能就会觉得始终有点提不起劲,原因就是你的预期不断地在落空落空落空……
写到这里有点意外,一个吐槽的影评居然写了这么多,赶紧收个尾吧。
说实在的,此类生存恐怖/惊悚片并不是什么新鲜题材,比如同样大女主担纲的影片,有《鲨滩》珠玉在前。
而同样描述主角孤身一人从极端环境脱困的类型,还有《127小时》这样的佼佼者。
对比之下,《Fall》中的女主角就显得弱鸡了很多,纵观全片,除了提出“扔手机”这个方案以外,这个贝琪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一种“我该怎么办”“我要死了”“亨特你快想想办法”“这样做真的可以吗?”等等极其被动的状态,从这个角色身上你看不到什么自我超越的人物弧光。
所以目前该片之所以能获得高分,我想除了最近一两年同类型好片子实在太少以外,再有一个原因就是胜在了600米高塔这一困境的设定非常新颖,而且成功激发了观众所熟悉的“恐高”情绪。但除此以外,无论是演员的表演,影片节奏,还是剧本的合理性,本片都存在很大问题。
最后我索性列几个同类型中的优秀影片在下面,各位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除了上面提到的《鲨滩》,《127小时》以外,还有《冰峰168小时》,《活埋》。
大家如果想到更多的,欢迎在下面留言补充。
年龄大的朋友小时候都看过电工爬光杆电线杆吧?
脚上穿两个钳子鞋,双手再绑一根绳绕过电线杆,一点一点爬上去
两个女主也可以用这个方法下来
1. 把绳子分割成四段,每人两段,每段长度为信号塔铁柱周长
2. 每段绳子两头系两个死结圈
3. 借助绳子的拉力,双手双脚使劲往外推,一点一点慢慢走下来就可以了。
现实中可以这样安全逃生,电影如果这样就没法演了,
心疼编剧,明明很容易就能下来,非得编成比登天还难
---------------------------------------------------------------------------------------
(补充一下,下面有几个IQ不在线的,非得说柱子太粗了,绳子绕不过去。
笨蛋,你不会在平台上面先把绳子绕一圈在下去啊?
还有人说即使第一节下去了,到卫星锅盖那节如何绕绳子?
从上面下来到卫星锅盖那里你直接把绳头穿过去不就ok了?
绕好的绳子你为什么要重新绕一遍?
还有些没IQ的说普通人的体力没有梯子根本爬不下来
那两个女人是普通人吗?
她俩是玩攀岩的高手,玩攀岩的都是可以轻松单手做50个引体向上的力神。
不要拿普通人的力量耐力去想象攀岩高手的力量极限
电影介绍里“专业的极限运动爱好者”可以去掉吗?这作死程度,业余爱好者都称不上。60米绳子了解一下?ATC和Grigri带上?能量棒和每人两升水?包包这么重要的东西,得double secure?全程槽点,惊叹于主角团的鲁莽傻不拉几,Becky没死和适者生存一点毛关系没有,完全是运气好。
一开始我是坐在椅子上看的,开始爬塔之后我是坐在地板上看的。
双肩包除了最后给无人机充电那段,在如此危险的环境下全程单肩背,看的我好想进去把另一个肩膀给她套上。
最后女主问鞋那一段绝对是全片高光,如果没有这个片段和反转,这部片子就只能沦为非常非常一般的惊悚片。天呐!这种“我一直以为你和我在一起”的手法我太吃了!
万一吃的不是秃鹫肉呢🐧
她俩好莽啊,感觉很不专业,完全不像很有经验的极限运动者,比如为什么不事先检查安全性,为什么没有助手或者伙伴在下面接应,两人全程单肩背包,不掉才怪,女二还用力晃梯子逗女一,直接加速梯子脱落,只能说她们这么多年就这样攀岩还活着是运气好吧
这俩人眼妆都不防水啊。
为什么不用无人机把手机送去塔下发信息?反而要去千里之外的宾馆?
看完的感受就是少交点疯批朋友,可以活得久一点。
我一点也不担心女主角会坠下去,但我一直担心女二号的胸会弹出来。虽然男性凝视被设定在了剧情之内,但也不要老是把个胸拿来晃眼啊。另外,直冲云霄的高塔本身就是阳具隐喻。在狭小空间里编造出一个故事的能力倒是值得肯定的。
反转绝了!适者生存倒是可以预测到
我小时候爬过我们镇的钢架电视信号塔,爬到一半就不行了,上也上不去,腿抖下也下不来,调整了很久才下来……所以看本片的过程就是一种心里煎熬,仿佛回到过去,观影期间手心里狂飙汗,看其他恐怖片真没有这种效果。近几年大银幕上有不少出圈的攀登类题材的纪录片,已经培养了观众的恐高窒息感,本片也就水到渠成。影片开头,一定会让你想起《垂直极限》,恐高感比《云中行走》吓人,结尾还挺《鲨滩》,能把起承转合玩儿得挺精妙都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啊。恐高症患者必看的电影!
真的不要再问为什么不拿无人机把手机送到塔下发信息了!!第一部手机掉下去了,第二手机要留着操控无人机好吗
看的得了急性恐高症,手心冒汗,双腿发软。明明坐在椅子上,却感觉屁股下面就是高空。这要是在电影院看得多刺激。另外,这恐高症里面还多少有点晕胸……
两个女生困在高塔死路一条的时候,还要讨论爱上同一个男人这种事吗?
男友的骨灰盒比我网购的眼线笔快递还简陋
手机不能绑在无人机上吗
苹果手机能用三天?
这么热的天梯子肯定很烫 they shouldn’t make it to the top in the first place lol 这个怀疑导致我全片都没法进入状态哈哈哈哈
像我这种重度恐高人士,到底是做了什么孽才跑来看这种电影。虽然知道都是假的,仍看到全程心惊。基本上把我各种恐高噩梦演练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