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云深不知归处
前几日去爬了一座山。几小时越野车才能通过的盘山土路后下车,再沿小路攀爬。孤峰险峻,罕有人迹,山腰人家,就是你能想象到的最贫困山区的样子。再向上行,大山更加显现出曾在急流中冲刷万亿年的本性,路多在大石边凿出,或是各种石块随势勉强堆出可踏脚的小路。我一直理解为,这极费力气的小路是千百年来偶尔登山或是采药的人们所为,直到在山顶看到一匹白马,一户人家!
那简直是一幅超现实的图景!在陡峭多石的山顶,密密用石块垒成堤坝,积起泥土,细细矮草长起,牛马铜铃响,赫然是高山小草原。那户勤劳的人家该有多寂寞,花了多少年的时间,才修成这路,才对这亘古存在的山峰作出如此大地貌上的改变。
我问长辈,他们为什么不搬山下住?
长辈叹:谈何容易!
我问同去的小妹妹,如果你生在这里,你会怎样?
《PUUJEE》,这一个真正大草原上的故事,有太多人希望它只是一个故事,可它是真实的纪录。从来没有剧情,可以敌得过生活,这么世俗平常,却残酷无比,只能是生活。
这似乎是一个非常非常平淡的纪录片,场景也非常非常简单只有几幕,由关野数次探访的影像剪接编辑而成。恐怕最初,只是作为关野旅途的记录,并没打算要专门讲普洁的故事。可是连屏幕前的我,都被片头那骑在马上的倔强小女孩深深吸引,追着她游刃有余小大人一样地赶着马群,接近镜头又悠然远去。
镜头悠长缓慢,普洁一家的故事都从讲述中和字幕展开。画面中只见牛羊踱过草原,妇人劳作,小表弟伴着牲畜嬉戏,不及马腿高的普洁招呼马群、搬柴、为无处躲雪的羊群发愁、指挥大人们抓小羊。
唯一可以称得上表现了剧情的场景,是普洁上学第一天。她穿着整洁时髦的小裙子,头上扎了大红花,礼貌乖巧得和城里娇养出的小女孩一样,几乎不能认出这是那个草原上桀骜欢快的小姑娘。学校的一节总给人独立于全片的感觉,我想了很久为什么,突然发现,是因为风声,城市和教室里没有风声。全片没有配音,贯彻始终的,是大草原上的风声,马蹄踏上土地的轻响,羊群聚集的咩咩叫声,牧人生活的细密语声。
曾经看过剧情介绍,如今找到片子的时候,只记得小主人公那太过残酷的结局。于是在外婆看似笑颜地说出妈妈已过世的时候,我和关野一样,震惊在当场。那个羞涩健壮,大方又善良的蒙古母亲,就这么没了。外婆隐在阴影里的脸,已是分不清是对着日本朋友的礼貌笑容,还是苦涩的哀伤。外婆如家常絮叨般的蒙古语中,竟是妈妈去世经过。完全不是一场意外这么简单,那妇人承受了太多的痛苦,低语中好似一场日常,那没有救治的无可奈何似乎也是日常。牧人所承受的苦痛与命运,都被归入日常生活。奶奶讲述的同时,只看到小普洁站在蒙古包外看向远方,失去妈妈大哭十天,并没有呈现在画面里。
全片只剩最后5分钟,普洁从学校归来,怀抱着好好学习离开蒙古的愿望,在蒙古包外与关野道别。谁也没想到下一次探访竟是如此残酷的结局,普洁在毕业前夕车祸过世。关野也没有办法再使用任何影像,他抹去了所有声音,用沉默的照片道出这件事。片尾是不知哪一次探访拍摄到的影像,普洁骑在马上,满脸笑意地看着镜头,然后打马转身,和妈妈并肩而去。
回到文首登山的故事,在那个山顶,其实我想问的是自己吧。如果生在这里,你能奈命运何?如果命运给予了你这般,你能奈命运何?
2 ) 活着
开头是马背上自由驰骋的普洁,倔强的脸庞老练的骑着马,眼神坚毅,很难想象这是六岁的孩子。
这张逆光图里普洁张扬的两只小辫,太美好了。
外婆苏伦聊家常般说起近日的遭遇,被偷马贼偷去了三十多匹马,对于牧民来说是晴天霹雳
但是关野问到普洁时她立马开心了起来,笑意满满的介绍着外孙女,这位周四生的天之骄女
这里的普洁好像一幅画
随着关野和普洁一家沟通了解一些后,普洁也不像刚见面时那样拒人于千里之外,她开始袒露自己的担忧和心声,也许是受外婆和母亲的影响让她知道外面还有更大的世界更多的选择,她需要摆脱牧民的生活
说话间外出一个月寻马的母亲回来了,说起这一个月的经历她轻描淡写,但这样的日子有多苦一听就能知道,可是她也只能这样,不然还能怎样?
所以她希望普洁去读书去受教育,能有更多机会,外婆也是这样希望
外婆讲起这番话时十分智慧、有远见,对自身命运感到的不公和无可奈何,以及对普洁的美好祝愿
告别关野时她爽朗的说,明年再来哦
还有母亲送给关野小白马,来年春天来时正好可以骑了
拿出这匹原属于普洁的坐骑时她也没有丝毫扭捏,还有他们一家初次见面便送上这么大一份礼,可以看出他们的良善与热情和草原人的不拘小节
过年前关野还有收到母亲的来信,但是没想到再度拜访时得知她去世的消息,明明前不久信中还告诉关野他的黑白花马安然渡过寒冷的冬天,这让关野感到不可置信
母亲的去世对小普洁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哭闹了10天直到舅舅回家她才才好一点,没有父亲的她如今又失去了玩伴一样的母亲
当时牧民的生活太苦了,没有现金收入连到了医院门口都不救治,转换市场经济之后给太多这样的蒙古牧民带来了更多辛酸
母亲没有看到来年春天的小羊羔出生,也更没有看到女儿入学的样子
我看到普洁头上别着两朵大红花,精心打扮过的模样,走入学校,在人群中排着队
坐在教室里的她终于有一些属于那个年纪的小孩的样子,红扑扑的小脸,明亮的眼睛。
开学的第一节课老师告诉孩子们将来有无限可能,只要好好学习。
而舅舅等不到她放学就想送给她开学礼物—糖果,他放在桌面上开心的看着她,欣慰又骄傲的看着,这个场面让我感触非常深刻。
普洁不能去母亲头七,因为“子女一哭就会哭成泪海,灵魂无法离开人世”,我总觉得这个句子好优美,真实感受却是令人泪如雨下。
在母亲的坟前,外婆放上佛经超度,和舅舅一起暗暗摸泪,希望这位坚强善良的母亲早日转世投胎为人。
外婆把看望过母亲的糖果撒向大地分享给鸟儿们。
普洁说地上这么美的花儿会被牛羊吃掉感到很可惜。
两岁的巴萨用自己的办法修好斧头。
在暴雪天普洁会担忧小羊如何安然渡过寒冷,也会记得家里每一只羊妈妈和对应的羊宝宝,然后利索得去抓住羊妈妈的羊角给羊宝宝喂食,抱着羊宝宝放在羊妈妈身边说,这是你妈。
这种柔软的时刻最打动我,她们在这片荒凉的草原上成长出最纯粹干净的心灵。
1999年秋天,普洁想读书想做老师,她遇到了来自日本的关野。
2000年春天,她去了学校,通过老师的口中得知了未来更多的选择,她想做日语口译。也许是因为这样她就可以直接和关野对话了。他们约定好普洁学会日语后就去日本,两个一大一小的身影在蒙古草原上显得十分渺小
关野的出现,给普洁一家带来了很多温暖和改变,让普洁的梦想长出了翅膀,飞出这片蒙古的大草原,去往远方
普洁的母亲送马时曾说,你这么会骑马,不能骑到非洲去嘛。
四年后,关野从非洲回来,他完成了自己的航线。
2004夏天他再来看望时,巴萨长大了,曾经和蔼可亲的外婆脸上的笑意也不见了,因为普洁去世了
死神带走了她的丈夫、女儿、外孙女,73岁的她如同富贵一般,失去了挚爱,开朗的人也变得不再有笑意
母亲来不及看到普洁入学就去世,而普洁来不及小学毕业就去世
世事无常,在这原始的蒙古草原上更是如此深刻。她们如草般坚韧,又如草般脆弱
忘不了普洁倔强的小脸说着
“照顾牛羊根本没出息”
“做老师,我想念书给大家听”
“我想学日文”
“我想学口译”
影片最后普洁和母亲骑马走远的镜头,仿佛她俩没离开只是去远足了。
悲从中来
这是我今年看的第二部纪录片,第一部是泰国洞穴救援。如果说第一部是带给人希望振奋人心的,那第二部则是让人无限难过和唏嘘的,命运从不会高抬贵手,雪上加霜是常事
在此之前我知道有人活的很苦也有人活的很幸福,但是普洁的生活真实展现在我眼前的时候,这种震撼是更具体又强烈的
普洁给我带来的感动会一直住在我心上
通过网络得知到巴萨上了大学,苏伦外婆是去年去世的,是高寿。祖孙三份都飞过这片草原,天上多了三颗星星。
3 ) 我的藏族学生
2021年在青海省教书,带教半个学期,最终辞职。当时两个班级共96个学生,全藏。为教育公平,国家实行异地办学政策。因此很多学生从偏远的州县被送来省会读书,大多来自海南州和海东洲。关山迢递,周日放假学生也不能回家。普杰的名字让我想到他们,普哇杰、多杰本、桑吉东智等等,我以前没想过我竟能记住100来个如此复杂的名字,而今也没有忘记。08年玉树那场地震带走了很多学生的父母,据说,震后的自杀率极低。这些学生表现出来的坚强让我觉得十分心疼,刚开始的一周常常躲在办公室哭。
看到周围老师对他们棍棒相加,我的同理心简直要爆炸了,转过头又哭了。而他们咬着牙,不吭一声,惶恐地等待挨打,打完之后还有人鞠躬说谢谢然后低头离开。
是的,黝黑粗糙的皮肤,皲裂的手指和抹不去的高原红很难让人看一眼就喜欢上。你很难想象底下坐的学生里有跟我同龄的,有保安、有在寺里当尼姑的,其他大多是放牧长大的。如果不是控辍保学和助学补贴,大部分家长并不愿意输送劳动力来读书。
但也有像普杰奶奶一样对孩子有殷切盼望的家长,周末会乘着顺风车来学校门口看望孩子。这些家长大多缄默,不善表达,面对孩子说不出爱的字眼。塞下几百块钱,就是他全部的表达。在老师面前,家长的姿态更是低到尘埃里,而在他们面前的不过是一个个普通的再普通不过的教书匠罢了。
普杰的表情如此真实,让我闭上眼就想到我的课代表,女孩的眼里没有娇柔,满是坚强和勇敢。朋友圈见过她的父母,在家里拍的一张照片,这对沧桑的夫妻脸上挂满了朴实,而我的学生,则是一脸骄傲地坐在他们中间。真好啊,把喂马劈柴的粗糙的父母毫无保留地晒在朋友圈里。想到至今我都没晒过一张父母的照片,说来真的惭愧,她们身上有太多我没有的品质。
前1小时30分钟我的脑海里划过一张张具象的脸,仿佛骑在马背上的就是我的学生,我在一年后在纪录片里看到他们的生活,百感交集。普杰妈妈的死没有让我觉得意外,因为在我的经历里,我已经接受了很多藏族孩子是孤儿的事实。但我无法相信普杰离开了,突然泪如断线止不住颤栗。是我忽略了
当时学校似乎很赶日程,在别人还没开始寒假就提前放学了,还有老师专车护送。原来是怕再晚些时日大雪封了路就回不去了,到这会儿我才后知后觉害怕起来。也明白学校在学生安全方面承担着怎样的巨任。
可能是个人经历,这则纪录片让我心里巨难受。真的。因为我知道,除了那样的遗憾,还有这样的遗憾,遗憾是永远也没有尽头的。
但是只有拥有一颗坚强的心,勇敢地走下去,才能突破生活的桎梏,不是吗。
4 ) 纵然草原天气晴
对于和中国距离不远的蒙古国其实知之甚少,除了台湾版的中国地图至今还保留着蒙古外和传唱的乌兰巴托的爸爸外,对我来说中国和蒙古错综复杂的历史关系已很遥远,甚至很少会在国内媒体上看到有关蒙古的消息。所以更愿将《Puujee》当做对日趋艰难日渐消亡的游牧民族的认真记录,看到小小的普洁在草原上打马而过,妈妈拍照时的腼腆,姥姥皱纹交错脸上的朴实笑容,看到结尾并排那几张照片,一切恍若如常,一切早已改变,草原太大,盛下太多的艰辛生存和生离死别,镜头真实记录到近乎残酷,结尾的字幕让人泫然泪下,没有配乐,就那么看着普洁和她妈妈在镜头中缓缓走远,这是我们臆想中她和妈妈重聚,而实际上,无论是她还是她妈妈,在死神降临时承担了多大的绝望和痛苦?
前段时间看了李娟的《冬牧场》,同样是讲述游牧民族的故事,李娟的文笔细腻,仿佛一个老友涓涓细语,诉说着哈萨克族在冬牧场顽强生存的故事,在看普洁时,我总是在看到那荒芜的草原,那成群的牛羊马,那个打马而过的小小身影时想到另外一片土地上差不多的人们的生活,生命的坚强,就算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偏僻的角落,依旧努力绽放着它的美丽。
看到普洁扎着大红花去读书,我禁不住笑了,小时候妈妈也曾给我扎过类似的,我以为她会和我一样,从学校毕业,然后去完成她在草原上对关野所说过的梦想,可是终究还是没有,她还没得及长大,就过分承受了生存的艰辛,她还没来得及长大,就将梦想连同自己一起埋葬。
无法说出看到结尾时的心情,从此知道关野吉晴,他曾经说过普洁妈妈的死是他一路上最心痛的事之一,他的书我还没看完,不知道他将会如何来描述普洁的死亡带给他什么感触,但那些都不重要了,纵然再痛心,流逝的终将流逝,纵然草原天气晴,那个触动我们心扉的小女孩也再也来不及长大了。
5 ) 阿妈的笑意
周末闲来无事便想着找部蒙古电影看看,但相关的影片可谓是少之又少,在豆瓣上找了一圈也无果。随便点开其中一个,看了下评价,感觉还不错,于是乎在周末晚上将其观之。
《Puujee》,又译为《蒙古草,原天气晴》,是一个日本探险家关野吉晴通过摄像机记录下来的,可以说这不算是电影,更确切地说这是个纪录片,记录了他骑车去非洲,在横越蒙古时所经历的事。
电影的主人公是个叫普洁的蒙古女孩,她桀骜不训,有着蒙古人的野性。关野第一次遇见她时,她骑着马驱赶着牛群,关野想拍下她的模样,可被她拒绝了:“如果你是来这儿拍照的,拿走开吧!”
后来关野去他家拜访,她和外公外婆、表弟四人住在蒙古包里,她的妈妈一个月前外出寻找丢失的马,带该有三十来头,对于这个牧民家庭来说是非常严重的损失。外婆是个60岁的女人,脸上布满了皱纹,尤其是笑着的时候,皱纹就更多了,眼睛露出慈祥的光芒。在普洁的妈妈外出期间,阿妈一个人扛起了照顾全家的重担,几乎整个家的活都是一个人在干。阿妈热情好客,对于来自另一个国家的关野十分热情,一点也没有排斥和顾虑。虽然马儿离去的悲伤还没消散,但看到关野,阿妈还是露出了喜悦的笑容,从她的眼睛看得出那是来自内心的喜悦。过了几天普洁的妈妈回来了,外出找了一个月,却还是没有找到丢失的马。普洁的妈妈虽然才32岁,但是脸上已然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脸上粗糙的皮肤上带着些高原红,笑起来和阿妈一样,眼角露出让她显得更老的皱纹,如果不知道,我更愿相信她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普洁的妈妈和阿妈的目光是那么干净纯洁,她们的笑容是那么单纯朴实。虽然关野与他们之间的交谈需要经过翻译,但这似乎一点也不影响他们的交流,他们就像老朋友,一问一答,关野也有什么问题,他们一点也不会避讳,就算是问到普洁的爸爸,她们也是带着微笑回答着。普洁的爸爸在乌兰巴托打工,却一去不返,是妈妈陪着普洁,教她骑马,伴着她长大。来关野要暂时离开,提出了给他们拍照,他们换上了蒙古袍,在朝阳下留下了最美的笑容。他们很腼腆,在照相时,都显得十分拘谨。当相机对准普洁的妈妈时,她害羞的笑着,难以想象这个女人能够在外出找马的一个月的时间里,独自在草原上奔走,没有被子就枕着草原和衣而睡。
远处普洁的妈妈牵着一头黑白毛色的马,说这是送给关野的礼物。纵然他们已经丢失了三十多头马,但还是毫不吝啬地将白马送给关野,对于客人,或者说是朋友,他们会真心相待,自己有什么,就给什么,丝毫不会在意。我当时还在想,这样的一头马再怎么也要一两千块吧,但他们似乎不会计算,在他们的眼里钱是没有数目的,因为他们的生活不需要钱,在这片草原上他们一直都是自给自足。冬天来了,普洁一家也搬去了冬季牧场,关野也要离开了,他们许诺来年春天再见。
1999年的蒙古已经转变为市场经济,不再沿用以前的共产经济,所以什么都要用钱来衡量,但这并未影响到远离城市的蒙古包,他们还是吃在草原,住在草原,接受着大地母亲的馈赠。第二年春来时,关野再次去到普洁家,但这次却没有看到普洁的妈妈,只是他的舅舅在家里帮着干活,舅舅说她进城去了,还没回来,但后来阿妈告诉关野她去世了,这本来是很忌讳的,不应该多说,但是他还是告诉了关野。她从马上摔下来,被另一匹马踩了一脚,在十二天后,她被医院拒之门外,因为医院认为牧民没有保险,就没钱支付医药费,也就在那天,她离开了这个世界,也离开了阿妈和普洁。我注意到阿妈在说这些话时,脸上还是带着以往的笑容,普洁和以往也没什么两样,但听阿妈说,刚开始的那几天她一直在哭,直到舅舅回来后才好点。母女两的感情非常好,她的生命是妈妈给的,她学会骑马也是妈妈教的,她的烦恼也是妈妈分担的……
现在看来,普洁似乎已经好多了,她还是能去放牛喂羊,只不过多了些沉默。这次关野带回来了一本杂志,上面有上次临走前拍的照片,普洁的妈妈也在上面,去世的祖父也在上面……
有个好消息是普洁带着母亲的愿望上小学了,去完成母亲的希望。第一天上学的普洁很高兴,虽然教室很简陋,但她还是非常激动,把自己打扮地漂漂亮亮的,戴了两朵红花在头上。按照蒙古的习俗,子女三年内是不能去扫墓的,也就是说要等到普洁三年级是才能到母亲的坟前说说话。阿妈,舅舅和关野带着祭奠的东西去到坟前,这是一个很简单,简单到只是用土掩盖的坟墓,阿妈在做完祷告和仪式后坐在坟前,看着女儿静静地躺在里面。在此刻她再也坚持不了了,放下坚强,任凭眼中滚动泪水,宣泄内心的悲伤……
普洁和关野俨然成了好朋友,还记得关野第一次问她毕业后想做什么时,她说想做个老师。她也曾和关野说过就这样养养牛是没有前途的,所以她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知识上,希望能够获得知识,来改变自己的未来。在她看来,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就是知识的化身,所以他也想成为一名老师。这次关野再次问道她的梦想,她说想学日语,当一名口译。我想这是关野带给他的希望,是他们的友谊改变了她的梦想。
由于关野还要继续自己的非洲计划,所以他又要离开这个地方。这次临走前,阿妈决定宰只羊给关野饯行。大家吃得都很高兴,普洁的脸上洋溢着笑容,阿妈笑着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关野也高兴地品尝这蒙古特色宴食。第二天清早,到了分别之时,阿妈笑容未变,眼中滚动着泪水,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即将远行一样,亲吻着关野的脸颊,送上美好的祝愿。关野和普洁握手,并承诺完成这次骑行后一定会回来看望他们,到时候普洁一定长大了许多。驶向远方的越野车越行越远,蒙古包前的阿妈和普洁挥动着双手,久久没有放下,他们在和一位亲人告别,他们在挥动着自己的不舍,他们在期待着重逢的那一天。就像此时画面中的那句话,“普洁的梦想超越蒙古高原,延伸到日本,他会实现外婆愿望,离开蒙古”。
当关野再次踏上蒙古草原时,已是2004年的7月。我想着四年后的阿妈笑容中的皱纹又多了吧,四年后的普洁也应该长大了吧。正当我期待着四年后的普洁会是什么样子,画面出现了阿妈的照片,下面的文字写着“苏伦脸上的笑意不复见”。
阿妈的笑意去哪了?阿妈是如此坚强和豁达,即使在自己丈夫和女儿去世后,她还是乐观地笑着啊!
“她在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当时她还梦想着成为日文翻译,12岁的普洁来不及毕业就过世。”
普洁去世了。
普洁离开了这个世界,就像他的妈妈一样,离开了这片土地,离开了阿妈,离开了自己的梦想。
阿妈的笑意不复见,她的丈夫,她的女儿,她的孙女都离她而去,坚强的阿妈已没有理由再去微笑,没有理由再去坚强。女儿和丈夫去世时,她还有普洁,她还要继续照顾这个年幼的孩子,所以她必须将悲伤隐藏,默默地担起全家的重任。但是普洁也走了,她还这么年轻,她还有无限的未来,但命运还是在和她开玩笑,一次又一次地打击着这个六十多岁的女人。
当期待破灭时,就会感到深深的失落,就像我期待看到普洁一样,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心里汹涌着苦涩和悲伤。也就像阿妈期待着普洁能够走出草原,但普洁却永远地留在了草原,躺在这土地里……
我在想阿妈,想着还能看到阿妈的微笑吗。我想阿妈会的,因为蒙古女人都是坚强的,没有什么能够击垮他们;蒙古女人是豁达的,就像这草原,承载着一切,包容着一切,无论好坏,都给予同样的恩赐。
苏伦脸上的笑意不复见……
NPR
20170925
http://open.163.com/movie/2015/3/K/U/MAJH2ATO7_MAJH4AUKU.html 6 ) 草原世代轮回
《蒙古草原天气晴》是一部由日本探险家拍摄于本世纪初的关于蒙古草原上一家人的纪录片。
大家都知道草原夏天的美,却不知草原冬天的苍凉与难熬。对生活在那里的人更是知之甚少。
也许是因为我幼时的记忆,对这部片子有着不一样的亲切感。日本探险家来到蒙古草原一户人家,家里有一个六岁小女孩,六十多岁的奶奶和八十岁的爷爷,听奶奶说家里丢了三十匹马,妈妈三个月前出去找还没有回来,爸爸外出工作也没在家。六岁的女孩普杰早早担负起了帮家人放羊的责任,爷爷年岁已高默默看着家人忙前忙后,奶奶看着还很硬朗。纪录片没有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只是从第三人的角度记录着生活。普杰一家人的生活很质朴,妈妈和奶奶撑起一家老小,小小的普杰敏捷又坚韧,年轻的妈妈脸上早早爬满了皱纹,但笑容里的真诚和坚韧确是那样的温暖,奶奶的笑容像极了我奶奶,笑起来很慈祥。命运像蒙古草原的天气,总是无法预测,当狂风来临时只能应对和接受以及祈祷。
在普杰即将去城里上学前夕,因为一次意外妈妈被马踩伤后因她没有医保被医院拒收,年纪轻轻便离开了人世。在这里不想过多评论他国的医疗体制,只想叙事和反思。
奶奶带着舅舅去扫墓没有带普杰,因为蒙古人相信孩子的哭声会变成大海让父母的亡灵难以逾越。奶奶扫墓时默默念叨着:“希望早日轮回”,至此眼泪再也抑制不住。
普杰如奶奶和妈妈所望入了学,普杰说长大了想当老师,奶奶说必须让孩子念书,只有念书了才有希望。舅舅难抑心中的喜悦,在普杰上学途中给普杰送去了寓意祝福的糖果。期间穿插着本世纪初乌兰巴托的景象,怎么说呢,有一种没落感,城外的草原因为干旱牲畜不断地死去……
探险家再度拜访时,普杰家多了三十只羊,普杰也长大了不少,已经失去妈妈和爷爷的普杰跟奶奶舅舅表弟一起生活。看似平静安详……
已经过去四年,探险家结束了非洲之行,重回蒙古,心想普杰应该小学毕业了。而接他的是已经长大了的表弟,听闻普杰已离世。画面定格在悲伤的奶奶不再有笑容的脸上,纪录片最后定格在逝去的母女的背影上缓缓结束。
看着那个背影,莫大的悲伤涌上心来,画面中鲜活的生命映射的悲凉感久久不能散去。
蒙古草原天气晴,愿母女再度轮回至草原。
最忘不了的,是奶奶没了笑容
自然、粗粝、直抵灵魂。觉得活着很难的人都去看看这部片子吧。这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辽阔复杂、无法概括。
妈妈带着她骑马 狗儿拍她腿 奶奶带着她给母牛挤奶 她暴风雪天在离家遥远的羊圈旁发愁不知如何是好 妈妈走了 想念又哭 奶奶是唯一的依靠 她去上学 舅舅送她糖为她祝福 可闹饥荒 马的眼睛里流出了血泪想要挣扎活到最后用尽力气扑腾前蹄 她还是走了 奶奶好难过 母女俩都走了 一位白发老人独自撑起家 只有向前看 只能对命运妥协。如草般坚韧,如草般柔弱。
全片采用了很NHK的日式手持纪实风格 镜头语言方面很质朴 本身没有太多的设计 以旅行家关野自行车环球旅行偶遇的蒙古一家人为拍摄对象 关注了蒙古国的社会变迁和人们的生活风貌 讲述了女主人公Puujee一家的日常生活 本来简单的视觉语言并不能让一部片子在戏剧性上达到很深的效果 但是Puujee母亲的意外身亡使得影片有了宿命的含义 草原生活的原始性和不确定性展露无遗 让人唏嘘 而结局Puujee的意外身亡则加深了这种宿命轮回论的沉重感 让人大吃一惊 我想按照导演和关野的意图 他们希望能够拍摄这个典型的草原小姑娘成长过程 但是一连串意外的发生使得这个计划永远无法进行下去了 最后的一幕是已经去往天堂的Puujee和母亲一起骑马远去的背影 让我很难相信这样的人生结局 观影完毕脑海中只剩下四个字一直在徘徊 —— 世事难料
蒙古 北半球最大的一块乡愁
看到最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蒙古人的慷慨、善良、对于自然的尊敬、对于生命无常的接受,在贫瘠的境遇下依然闪光的宽广的胸襟和爱,以及面对苦难和死亡时的坚韧与沉默的悲哀太震撼了。结尾6岁普洁骑着小马远去了,像第一次出场的时候那样自由潇洒。不说了,又想哭,语言是多余的。
因为不是演出来的,所以一万分的珍贵
「你好吗?我们都很好。有没有安然返回日本呢?我们今年冬天过得很开心。天气虽然冷,你的黑白花马却安然度过。我们还没找到失窃的马。普洁今年要上学了,她对你念念不忘。又是新的一年,祝你和你的亲友都健康快乐。请找人翻译成日文。下次再见咯!珍重。」
4+ 游牧生活行将消亡的世代,一个留守女孩的家庭、梦想,和未来。从(1999) 初见的桀骜不驯,到(2004)三面时夏花般璨烂。难忘天气灾害,牲畜陈尸荒原的萧条景象;及外婆容颜的突变。结尾全静音+旧照片叙事的方式,克制而极深情。谢谢中子推荐。
看完全片再看海报这张脸,真是让人心碎。按照蒙古风俗,她才刚刚获得给母亲扫墓的资格。
普杰的生命属于草原,草样的韧性,草样的脆弱。
悲天悯人从来都是人类给自己的鼓励,而人生只有偶然性
实话说,哪怕不一再提及“市场经济”,这部片子给人的震撼和惋惜也不会有丝毫的削弱,因为归根结底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是万物之灵的同时也是万物之一,跟那头倒在地上的马没什么两样,个中的脆弱和因果,想必比经济活动和现代化更宏大也更抽象。它们充其量只是加速了自然的“新陈代谢”,只是这种代谢对人来说,便是宇宙间残酷的尽头了。不免难过,难过了一路。
看片的过程中,我一直期望看到12年后的普洁会成长为一个怎样的蒙古女孩儿,也许考进了师范学校?也许走进乌兰巴托学了美发?……很多猜测,直到最后看见普洁和妈妈的照片并排放在了一起,我忍不住流泪了,发出声音那种。
弗拉哈迪的感觉,还嫩点。片名明明叫普洁,这是怎么翻译的。就那么点人的破蒙古还他妈的有车祸,妈的。
或许她并不是那么想当老师,学日文,只是认知范围内的那个“最好”职业,只是想走出去
6岁puujee马上桀骜不驯的样子
从始至终都没有配乐的纪录片,真实的力量不需要煽情
普洁的妈妈因为去报答帮她找回丢失马匹的牧民而从马背上摔落,抢救不及时而去世。普洁在小学毕业的前一天,因为车祸而去世。而这些离去在这部纪录片中没有任何的征兆,就像它的叙述方式一样,时间永远只会前进,而其中发生任何事你都只能接受而已。普洁和妈妈平平常常的人生,在谁也无法预料的情况下戛然而止,最后只能在影片的结尾处,留下这样让人难以释怀的背影。
原以为要看一部蒙古风光片,结果沉重得无法呼吸。用过去的影像来展现逝去的人太残忍,骑在马上的小姑娘多厉害啊,却只能永远定格在镜头里再也无法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