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道上的家

完结

主演:柴崎幸,水野美纪,伊藤步,真岛秀和,田边诚一,松本笑花,风吹淳,光石研,高畑淳子,佐藤惠,倍赏美津子,樱井由纪,西田尚美,长谷川稀世,洼冢俊介,松泽匠,玄理,酒井美纪,利重刚,泷泽沙织

类型:日剧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坡道上的家 剧照 NO.1坡道上的家 剧照 NO.2坡道上的家 剧照 NO.3坡道上的家 剧照 NO.4坡道上的家 剧照 NO.5坡道上的家 剧照 NO.6坡道上的家 剧照 NO.13坡道上的家 剧照 NO.14坡道上的家 剧照 NO.15坡道上的家 剧照 NO.16坡道上的家 剧照 NO.17坡道上的家 剧照 NO.18坡道上的家 剧照 NO.19坡道上的家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坡道上的家日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里莎子(柴崎幸 饰)和大部分同龄的女人一样,是一位非常平凡的家庭主妇,她的生活几乎被丈夫阳一郎(田边诚一 饰)和女儿文香(松本笑花 饰)填满了。最近,文香似乎到了叛逆期,总是会无缘预估的发脾气,这让里莎子感到非常的头疼,虽然她的母性的本能抑制着情绪,但还是有偶尔失控的时候。   某日,里莎子接到了通知,她被选为了国民参议院候补,需要每日出席庭审,虽然里莎子不情不愿,但国民的义务无法推脱。被告人是一位名叫安藤水穗(伊藤步 饰)的女子,她被控告杀死了自己的孩子。“究竟是怎样的女人会对自己的亲生骨肉痛下杀手”,怀揣着这样的疑问,同样身为母亲的里莎子开始一步一步的探寻水穗的内心。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勋章少壮屠龙阵2影子大亨流金岁月1988国语樱桃怨Last Days 坂本龍一白色猎人黑色心一丝的纯情京都妖狐志普通一兵

 长篇影评

 1 ) 小日本应该正视历史,而我们应该正视小日本人性展示和精神分析的能力

最近看了两部真正的好剧。一部是湾湾的《我们与恶的距离》,好在探讨民主与法制进步的大框架下,对恶源动机寻找并辨别的执着态度,以及犯罪嫌疑人应当享有的人本权利,以及犯罪产生的社会效应下大众应以怎样的文明立场去对待周遭的每一个个体;另一部就是小日本的《坡道上的家》,好在抖落一根犯罪的针,却掀开整个社会进步带来的精神创伤。作为炎黄子孙,我绝对不忘民族侵略的血泪正史,但作为个体,兼收并蓄和取长补短同等重要。

所以对于该剧的精妙之处,必须溢于言表:

其一、神编剧。如果只是嫌犯自述和回忆,那么就缺乏同生感和广泛性,而貌似嫌犯的细节回忆却是女主的真正遭遇,角色的穿插实际就成了共生群体的展示,悬疑的编排让故事更丰富更具说服力,而娓娓道来的审判推进把人性一层层剥开,残酷却无比现实;

其二、神剪辑。主角到配角,每个人的出场和表情都恰到好处,多次出现的下半面部特写,最后的重合水到渠成,特别是第五集女主抱着女儿从象征子宫口的生门闪回,用镜头就告诉了深刻的主旨,早知这样,不如不生!

其三、神观点。人性本就复杂,而当很多剧把锅丢给单一人性根源,用泪水赚取同情,其实本身就缺乏强有力的说服力。可“坡剧”始于精神衰弱的话题,当指向一个精神崩溃的无良杀子母亲时,却缓缓抖出丧偶式育儿、家庭角色认知偏差、世俗伦理误导、996泥淖的蝴蝶效应、原生家庭等一系列社会进步的共生问题,从而引发自我、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人类对家庭责任定义、生育观、女权意识觉醒、人力压榨、生存与生活平衡所需要的社会体制保障等等更深层面议题的反省讨论!

看完整剧,我联想到好多读书人的一个感悟:他们说,自己读的书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同样,我最近也总在想,人类社会越进步,人的精神越复杂,我们对大脑和人性的开拓永无边界,是认知不断完善去努力修正来的好,还是做个傻子,活在苍白的美妙世界更知足?

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总体面貌正在与隔海相望的日本惊人相似,加之儒家文化的广泛影响,起码对于经济社会飞速转动引发而来的精神矛盾正在趋同。

第一个思考就是生育观,生育到底是一种观念还是一种担忧,或者说是现今社会不可调和矛盾的精神产物?坡剧中,主线和支线人物都纠结在生育的选择和放弃,女性选择生育就要放弃事业,男性选择生育就要放弃追求,生育从何时起,成为了一道送命题,而不是送分题?!中国和日本都是急剧老龄化的国度,观念形成的背后必然有一套社会机制所引发,离婚率走高当然有婚姻纽带贬值、都市人群情感淡化、人际交往快餐化的影响,而那些不婚不想育的人群,排除自由理念的支配,更有多少人是在担忧社会体制根本无法支撑整个社会后继有人的个体代价。42的普通家庭结构,首先摆在眼前的就是老人的医疗和赡养问题,而我们的养老体系还远不如日本健全,其次是自己或者结婚携手双方的生存困境,高企的房价、商业社会没钱的寸步难行、商业保险制度啼笑皆非的伪保障,让生存线上徘徊的生育群体除了对上对己要应付人生百态之外,更大的生育挑战将临空而至,生育环境、食品安全、长达几十年的教育资源抢夺、东亚文化对子女的婚姻干预,想想都替很多年轻人捏把汗!不是国家和社会不作为,是国家机器的驱动力必然无法快速疏通错综复杂的人类星球,所以发现问题在先,能不能解决问题在后,然而这个思考还没考虑到人这个因素精神层面的变异!

第二个思考是女权意识的觉醒乃至巩固,到底需要意识的驱动,还是体制的进步。剧中被丈夫洗脑能力不够的女主,在当下社会尚属少数,而女性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仍未大范围改变,因为社会生来就交付了女性对孩子照顾抚养的主导地位。为什么?凭什么?世俗赋予女性华丽丽的赞美词藻,母亲给予了我们生命,世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巴拉巴拉,道理是不错,可不就在人伦上把父亲的职责退逼二线?给无数家庭“男主外,女主内”奠定了无法翻墙的伦理纲常。当然,社会在进步,女性不甘留守家庭,需要事业,需要实现个人价值,然而骨感的现实无法满足丰满的意识进步,因为种种体制有保障吗?比如家庭体制里,婚姻法和生育法能要求男人和女人按时长和阶段轮流抚养值岗吗?比如工作体制里,劳动法能保障劳动者按时回归家庭生活,并为女性提供更充足和更有保障的产后事业提升吗?比如社会认知体制里,能逐渐抹除女性是家务劳动和儿女教育一把手的固有观念吗?而这所谓的种种体制,仅维持在概念讨论,最多形成话题讨论并个别完善中,并且这个完善过程仍没考虑到人这个因素在漫长时间差内的精神层面的变异!

第三个思考是奉献观和人力压榨的矛盾,也就是最近讨论火热的996泥淖。剧中家庭一方或双方都饱受着工作加班带来的生活与工作无法平衡的矛盾。最近央广有一条公益广播是弘扬时代楷模的,作为中国好市民,我知道社会价值观需要被普世浇灌,我也知道奉献是国家文明必需的指挥棒,可当楷模妻儿大义凌然说,牺牲他一家奉献全社会时,我只能苦笑。小人物的生死沉沦,冷暖只有家人自知,楷模逝去的光辉固然鼓舞社会,而他们抱团挣扎努力余生的困境才是我所担忧的。所以大到国家吹号角,小到企业立明文,家庭为社会的进步牺牲了太多,以至于奉献观被畸形,把自我有价值化的奉献畸形为人力压榨的劳务潜规则。而所有家庭中的至少一方必然成为这个庞大文明规则的执行者,从而让家庭的内部分工变的更加明确和倾斜。996的呼声终被淹没,而丧偶式育儿、老年人育儿却不仅仅是社会问题摆在那里,有谁真的去探究过畸形分工下,长期被家庭拖累的可悲角色的精神层面的变异!

回头来看,这部剧很好,它几乎抛出了所有现存的在解决、待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从犯罪引发的人性争执,剥茧抽丝般深入精神分析,而又深刻的指向社会压力和矛盾的根源,一个案件的讨论就能调动一个时代的背景,如果没有这部剧,我们似乎在讨论着无数的群体性话题,可有了这部剧,站在至高的领地,却发现那些话题讨论的苍白和琐碎。正如我开篇所说,读的书越多越觉无知,而由这部剧引发的思考越多却越觉无力。

无论如何,小日本是否是我这样的思考初衷不得而知,但能用一个区区六集的故事带我思考,我真的只能折服!

 2 ) 我痛恨这样的人

其实不仅是里沙子和水穗的影子重合了,在东亚大部分女性都与水穗和里沙子的影子重合了,她们从来没有要求丈夫能够完美地兼顾工作和育儿,只是卑微地希望丈夫能够在工作之余帮忙照看一下孩子。

也许在世俗的社会里,女性当全职主妇是很轻松的,男性在外工作养家糊口才是最难的。但是,“全职主妇”难道不也是一种与“全职工作”难度相当的工种吗?而且“全职主妇”每天所需的工作时间更长,也不会受到有关部门诸如“每日最长工作时间”、“每月最低工资”的保障。

在初期育儿阶段,真是与剧中引用的句子一模一样:年轻母亲之于婴幼儿,有如没有任何人生经验的女子之于猛兽。

虽然我并没有照顾婴幼儿的经验,但是想起我小时候胡搅蛮缠的模样,我只觉得十分对不起母亲。当时的我并不能理解为什么妈妈会说“我恨不得把你塞回肚子去”、“被你气到肠子断了还得接回去”这种话,看完这部剧后我懂了。我亏欠妈妈太多了,我补偿不起妈妈独自为了养育我而牺牲的青春年华,我弥补不了我千百次、千万次为了气妈妈而犯下的任性与错误。

我也不是只有妈妈这一个亲人。在我年幼时爸爸曾极其勉为其难地答应妈妈帮忙照顾我一个中午,两个小时。彼时我正处于挑食阶段,吃一顿饭需要妈妈端着饭碗一口一口哄着喂,只有在电视播放着动画片的时候才会安静一会儿。那个中午,爸爸笨拙地学着妈妈给我喂饭的模样,舀了一勺饭,胡乱地塞我嘴里,却没有料到那口饭对我来说那么烫,见我一口吐出来,爸爸就生气了,追着我满屋跑,扬言要是我不愿意吃饭,绝对会把我塞进马桶里。最后他真的把我拎起来,要把我倒悬着往马桶里塞。我大声地哭着、喊着“我不敢了”,爷爷奶奶没有一个人来帮忙劝我爸爸。最后妈妈赶回来了,急忙抱住我,给我擦了眼泪,从桌子上端起饭碗,用小勺子晾凉米饭喂我,耐心地给我讲现编的故事,哄我吃饭。

谁不是第一次做孩子的爸妈呢?直男癌们哪来的勇气说养育孩子只是妈妈们的责任,哪来的勇气说自己绝对无法学会养育孩子,只有孩子的妈妈才能学会呢?哪来的勇气在每月给妻子拮据的生活费的时候,大言不惭地说“你出去工作就是给我丢面子”这种话?哪来的勇气在妻子挣得比自己多,并且能够做到同时独立支付孩子的生活费和学杂费的情况下,仍然千方百计要求妻子回归家庭做回全职主妇呢?

作为夫妻,本应该互相支持着对方去追求梦想,彼此成为更美好的人,却在家庭分工上成为了奴隶主和奴隶。

“害怕你以你的爱的方式,去爱文香。”

 3 ) 第六集烂尾了!

为什么法官说根本责任在被告的环境,然后还是判10年!是道理我都懂但是还是往重了判?那陪审团到底是干啥的?

女主终于意识到她妈和她丈夫虐待她是因为爱她所以突然和解了???什么玩意儿???本来感觉很现实的一下子就玄幻了起来!

渣男的老婆借高利贷渣男出轨就一笔勾消了????

女检查官打算带着孩子去就任她家所以她是打算离婚?还是带着巨婴一起走?巨婴也不同意啊?

总之,最后一集感觉和前面五集不是一个编剧吧!

顺便有人知道原著结局吗?

 4 ) 我心中的那些情绪,该与何人说?

生孩子,是我目前的人生中经历过最大的坎。

阵痛的那两天,妈妈和老公轮流守夜,我依稀感觉到半夜我痛到无法呼吸的时候,老公坐在我的身边只顾玩手机。但这件事我至今没有跟他确认过,因为我分不清自己是不是幻觉,而我知道如果问他,答案一定是否认,他会告诉我他守着我是多么辛苦,与其争执,不如就当自己是幻觉吧。

因为家里人手不足,老公在我坐月子期间也确实是尽心尽力受苦受累的,(除了他每天要求必须自己玩几把游戏,不论几点睡觉,但就必须要打游戏才可以。月嫂走了之后,老公的假也休完了,我开始独立带孩子,我发现好像一切都在悄悄改变着。

起初,老公回家会抱孩子,给他洗澡,哄他睡觉,晚上起夜也是我们一起负责,后来老公提出他太辛苦了,晚上睡不够,白天上班很累,我想,那就我来负责晚上吧,让他好好休息。再后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孩子从床上摔下来好几次的原因,他再也不肯单独睡小床了,哄睡慢慢变成了奶睡,孩子一困,老公就让我进屋奶睡,孩子睡眠质量不好,任何方法我也顾不上好不好了,能睡就好,所以我也慢慢接受了奶睡的习惯。与此同时,孩子不知从何时起,拒绝老公抱他,只要老公抱他,他就会大哭,而我的老公就会冲着他吼:你个小崽子,你再哭一个试试!孩子只会哭的更凶,我哪里受得了他哭啊,顾不得与老公吵,只能先哄孩子,其实每一次他说这话,我都很想掐死他。剧里有一幕反复出现的画面,被告站在房间哄着哭闹的孩子,被告的老公在旁边说,烦死了…而被告什么都没说,只是一边哄孩子一边看了她老公一眼。我看到这一幕非常震惊,仿佛看到了我自己,那一眼,是真的很想斗争,但不得不放下争执先哄孩子啊。

我老公酷爱打游戏,甚至可以说,游戏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他坚持每天必须玩游戏,而我实在太累,我们商量好,每周我回娘家住一天,让他好好放松一下也好好休息一下。可是,我回娘家的那个晚上,他无法控制自己,总是玩到半夜三点甚至更晚,第二天上班直接累死。又或者,他吹空调不盖被子,把自己弄到感冒发烧,无法上班。我告诉他现在和年轻时候不同了,你的身体不适合熬夜,他也意识到身体受不了了,慢慢的游戏打的少了,但,又换成了看电视,每天一定要看几集电视,到十一二点才可以罢休。而这时候的我,已经沦陷成每天24小时全年无休的带娃机器。我睡眠浅,如果我先睡觉,等老公进来睡觉时一定会醒,而且再入睡非常困难,我就想老公每天也很累,能不能我们一起早点睡,而我说的早点,其实也通常是十点半以后了,谁知道我只是提出来一句这样的要求,我老公就冲我大吼:我连一点自己的时间都不可以有吗?原来在他心里,不打游戏都是为我做出的牺牲。而我,只要向他诉苦两句,他就能告诉我他工作多么累多么辛苦多么不容易,我说,我也想去工作啊,要不咱俩换换,他却说,我那工作你根本干不了。里沙子想去工作,她老公不断给她洗脑说她不行,别勉强了,大概,我老公也是这么认为的吧。

昨天,我们又一次争吵,他总是不管孩子怎样,只顾自己的感受,他不高兴不管有没有吵到孩子睡觉都要大声发泄出来,对我说话也语气越来越差,动不动就开始说我有病,我无言以对,只要我说到我很累了,他就会说,你不要总觉得全世界就你最委屈,别人也要带孩子啊。是啊,听到被告丈夫婆婆的发言,我真的很想掐死他们,听到我老公的话,我也很想掐死他。

剧还没有播完,我不知道最终的结局会是怎样,但我知道,我老公可以放手不管,我做不到。我不舍得伤害我的孩子,但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伤害我的老公,被压抑了太久,终是只能自己消化情绪,朋友圈不能发,发了别人觉得你是怨妇,爸妈不能诉说,他们会觉得我嫁的不好,闺蜜不能说,会影响别人的好情绪,没有人会愿意听你,所以,里沙子很幸运啊,她还有可以发信息的好朋友,而我,只能潦草几段写个剧评罢了,孩子醒了,我又该振作上岗了。

 5 ) 荐剧 |《坡道上的家》只有六集,婚前必看

这部只有6集的日剧,在豆瓣上评分高达9.2。被网友称为“反婚反孕教育片”。

看了第一集,不想结婚了。看了第二集,不想生孩子了。看完了整部剧,对婚姻和育儿开始了深刻的反思。

1

女主角里沙子是一个典型的全职妈妈,原本毕业于东京大学、有一份喜欢的工作,但老公阳一郎希望她可以在家相夫教子,认为自己一个人的收入就可以养活全家,何必还让妻子出去工作。

于是有了女儿之后,里沙子便辞职当起了全职妈妈。日子虽然并不是很富裕,但是女儿可爱,老公也算顾家,看起来过得很幸福。

直到里沙子被法院抽中做一个案件的陪审员,她不得不每天去参加开庭、议会,没办法按时接送女儿上幼儿园、准备晚餐,也没有精力包揽所有的家务,平静的日子被打破,引起老公的抱怨,公婆的不满,还有亲生母亲的不理解。

里沙子参议的这个案件是轰动了整个日本的“谋杀”案,一个母亲将自己八个月大的孩子溺死在家中的浴缸里。

警方询问了被告母亲所有的亲朋好友、乡里邻居,大家都很震惊会发生这种事情,更多的人指责这样的女人不配做母亲,希望法院重判。

里沙子作为替补陪审员,参与了案件的整个审理过程,在“真相”一点点被揭开的同时,里沙子在被告母亲的身上却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们为了孩子放弃了自己理想的工作;因为母乳不够被婆婆指责;孩子吵闹不休,无人帮忙,让自己精疲力尽;老公不做家务,却喜欢对育儿指手画脚,还总是贬低自己;忍不住不断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对比,生怕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被自己的母亲看不起,责怪自己嫁错了人,没有嫁个更有钱的……

生活在孩子和家务的一小片方地里,肉体上忙碌得昼夜不分,精神上还要受到周围亲戚邻里的攀比、打压和指责。里沙子将自己和被告母亲渐渐重叠在了一起,差点失手杀了自己的女儿。

2

在法院审问被告的时候,这个溺死了亲生女儿的母亲没有为自己做任何辩护。她感到绝望,因为所有人都认为是她的错,没有人能理解一个母亲的无助。

可是法官听取了里沙子为被告母亲的辩护,虽然没有减轻被告的刑期,但在判决的时候指出,被告杀死女儿固然有错,但她的丈夫、母亲、婆婆等等长期给她精神暴力的人都是从犯,都应该受到谴责。被告在听到最后判决的时候,终于忍不住痛哭流涕。

里沙子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是因为自己没有一个合格的母亲。故事的最后,原本准备离婚的里沙子,突然发现自己的母亲也有不为人知的艰辛和痛苦,她一个人抚养里沙子长大,只希望牢牢地把她拽在手里、留在身边,并不希望她去东京上大学,更不希望她嫁一个不能带来更好物质条件的男人。

里沙子顿时明白,世上根本没有“完美的”母亲。于是,她放弃了离婚,回到了孩子身边,接受了不完美的自己。

而里沙子的丈夫阳一郎,也明白了自己的妻子之所以“不正常”,是因为自己一直在打击她、责怪她、贬低她,从来没有鼓励、支持和理解过妻子的难处。

婚姻里,你的爱人就是你口中的样子。如果你总是责怪、贬低、打压对方,那么对方就会越来越没有自信,越来越差劲。

3

你以为这部剧就是讲了“全职妈妈”的难处吗?那你就错了。这部剧之所以让无数女性感到共鸣,是因为剧中还有几个典型的女性人物。

女法官是其一。女法官和她的丈夫两个人都有不错的工作,工作也经常需要加班,但是女法官包揽了几乎所有的家务和照料年幼的孩子。在女法官质问老公:“结婚前我们不是商量好要一起工作、一起养孩子的吗?” 她老公淡淡地回复:“那是因为你说不这样的话 你就不生孩子。”

这简直是让人气结。有多少女人婚前或是生育前,老公信誓旦旦地保证会一起做家务、带孩子?还有婆婆、妈妈大言不惭地说:“你只管生,我来带。” 结果呢?孩子生下来,别人都不管也没有谁会去责怪,唯独如果做母亲的不管孩子,就会被千夫所指、受万人唾弃。

女法官尝试着跟老公沟通,并且详细列了一份家务分工表,老公也不是完全不讲道理的人,愿意尝试着去分担。结果这位老公手忙脚乱才带了一天孩子,孩子就生病发烧住院了。女法官匆匆赶到医院,看着疲惫的老公并没有责备,而她老公却说:“我真的不行,不能兼顾工作和孩子。”女法官说:“可我也要工作和照顾孩子啊。”她老公一句话又让女法官气结:“可你是一个母亲啊!”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是对女性最大的诋毁。

我们不应该把一个母亲的牺牲和坚强视作理所当然,更不应该一味去强调母亲这个角色,弱化父亲的责任和地位。当社会都在歌颂母亲的时候,没有人去关注父亲到底在干什么。

女法官工作上有了更好的机会,需要去另一个城市发展,但老公并不支持,希望她安心留在家里照顾孩子和家庭。女法官原本已经准备放弃这个机会了,但在电视剧的最后她决定带着孩子一起去另一个城市。

许多观众都在猜测,她是否选择了离婚。但我觉得编剧的意图并不是在鼓励女性用“离婚”来解决问题。很多女性在社会舆论的引导下,把婚姻视作是第二次投胎,以为结婚或是离婚就可以改变不满的生活现状。然而,生活的好与坏,从来都不是取决于婚姻,而是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和能力。

4

这部剧里面还有另一个女性,也是一个被抽中的陪审员。她没有孩子,原本是和老公准备丁克的,但是在年纪大了她却突然想要个孩子了。在做了许多次试管婴儿失败以后,想要一个孩子这个念头更加强烈。

对于想要孩子而不得的女陪审员,十分不能理解溺死孩子的母亲,认为她不配有孩子。女陪审员的老公对她说:“我们两个人不好吗?我们的人生,没有孩子就没有意义吗?

女陪审员最后也对溺死孩子的母亲产生了一定的理解,知道了成为一个母亲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5

剧中还有另一位男陪审员,一个普通的职员,娶了一个从小家境优越的老婆。老婆无法接受他的低收入,对他十分冷漠,让他晚上晚点回来免得吵到孩子。于是男陪审员就每晚在办公室待到老婆孩子都睡了才回家。

一个被老婆瞧不起、有家不能回的男人,遇到一个年轻大方、不介意他有家庭的女同事,两个人开始了一段地下恋情。

男陪审员的老婆开始买昂贵的衣服首饰回家,带孩子去昂贵的餐厅,说是自己的母亲贴补的,希望自己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后来,被男陪审员发现其实是借了高利贷。一个借高利贷来满足自己和孩子的物质欲望的母亲,让男陪审员感到震惊的同时,也开始反省自己。

剧中有暗示男陪审员的老婆可能已经知道他出轨了,但是没有任何反应。她根本不关心这个男人,而这个男人也根本不关心她和孩子。这种价值观差距导致的家庭冷暴力,并不少见。

总而言之,这部剧反映了几种不同婚姻生活的最真实的样子。让每个人都可以从某一个画面中找到似曾相识的影子。

对于结婚和生子,女性最需要的一样东西,是“自主权”。

你想要结婚生孩子,不是因为年纪大了、不是因为父母要求、不是因为朋友都结婚生子了、更不是因为社会舆论,而是因为你真的愿意。

无论是结婚还是生育,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首选应该做到“独立”。物质上的独立,是不仅仅能够养活自己,还能够一起分担家庭的开支。精神上的独立,是有自己的追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在面对苦难时携手共进。

婚姻不是第二次投胎,却是另一所学校。在这里要学会沟通、理解、分担、鼓励、包容。而育儿这条路,不仅仅是抚养一个孩子长大,而是和孩子共同成长,接纳不完美的孩子,也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和爱人

 6 ) 屁话大王今日语:他人即地狱。我们如何辨别哪些人是真正的友人,哪些是其他类别的人?

屁话大王今日语

今天我要谈谈:

谁是试图控制你的人?

谁又是尝试帮助和理解你的人?

我们如何辨别哪些人是真正的友人哪些是其他类别的人?

Let's go !

戈夫曼的“他人是我们的镜子”这句话很长时间给了我很大的误导。

现实中的情况是萨特的 “ 他人即地狱 ” 才是事实,它道出了轻信这面镜子极有可能让你落入了他人的陷阱。萨特的小说《紧闭》就明确清醒地告诉你:地狱中不需要刽子手,「他人即地獄」。

人应该听别人的评价,但这样的评价应该是真正应该做到:认真听完整个过程的述说,尝试并理解你的倾诉对象。在此基础上评价。而不是加入你的出于某些潜意识下的私心,借此向倾诉对象施展你的一般准则和仁义道德。

每一个人的评价并不如你想象那么“旁观者清”,你能遇到的是各种心思各种生活背景和当下遇到各种情绪和生命体验的个体。你在背后包含着复杂社会关系的语言体系打交道。所以听人评价可以了解一个人的一部分。

区别和客观评价他们,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也不一定,个人的领悟能力在其中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和准确的判断力。

一个不客观的人的典型行为:他们没有真正听你说话,你倾诉结束,就立刻开始斥责你,控制你的行为。

忽略众多因素给你造成的巨大的心理压力,而把解决方案归结于顺从一般准则,或他们认可的准则。他们通常注意不到你情绪的点在哪里,直接跳过理解,依据他们的一般处事方式对待你。

《小丑》里面的心理医生,《坡道的家》里的陪审员,还有一部早期的法庭断案电影又记不得名字了也是如此。好的影视其实不能直接帮你觉醒意识,但是能够在你醒悟的路上,帮你点破,帮你清醒的认识现实,在这一点上他们极有震撼能力。

那什么是客观的评价行为呢?他们会听你述说,并尝试理解你。如何知道他们在尝试理解你?

他们不是匆匆得出结论:告诉你不正常,你小题大做,斥责你不遵守一般准则并试图通过自己的言语控制你的行为,压抑你内心真实的想法和需求。

他们会:分析你所遭遇的难处,这些复杂的因素在哪些方面给你造成了何种心理压力。他能够给你一种真诚的倾听的感觉,他们不会立刻打断你的话或起身离去,因为他们愿意去理解你所有的情绪。这些基础之上,他们会给你建议,但不会试图控制你的行为(注意:这两者有非常巨大的差距。控制你行为的方式你是可以识别的)

试图控制你行为的表现:他通过有意贬低你的行为的暗示等方式给你施加了某种巨大的压力,通常这种压力会以至高的道德规范和一般规则来强迫你,使得你无法怪罪于他,而降罪于自身。时间长久之后,你会发现你没有疏通的渠道,你无法告知他人,因为害怕被斥责成为不正常不合情理的人,被议论纷纷。

但实际上这种一般准则包含着巨大的压抑人性的不合理性。这一点也是我在《坡道的家》里学到的:你是如何一步步受人控制到最后失去生活的信心的,这里面有极其详细而深刻的解读。

而试图帮助和理解你的人:一定会很明显的在试图减轻你所遭受的心理压力,会指出这种一般准则的不合理性和缺乏人性,他们会鼓励你打破这种准则,摆脱控制,恢复你天然的人性。同时建议你如何权衡这些复杂的关系,在这之中的取舍,以及你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去抗争这些不合理,如何为自己抗争和坚守。当然这样的人是极少的,他们的共情能力极其强大。

所以真正能在朋友里找到完全愿意理解你(重点是愿意,因为受限于个人情况,不一定能完全理解)的对象是人生极其幸福的事,如同高山流水的知己。

屁话大王:榛子树下的野玫瑰花19.12.27写。

 短评

看两眼弹幕,也够恐婚了。“女主跟神经病似的,看着就烦!”“真没用,蠢得要命,活该被欺负。”“自己态度窝囊,难怪没人信。”“女主不无辜,自己身上也有问题!”……何不食肉糜?

3分钟前
  • 霍比特羊
  • 推荐

估计柴崎幸演这部戏的时候,万分渴望召唤出19年前那个演「大逃杀」的自己,左手铲子、右手菜刀,把这剧里烦得一批的人物们砍得一步到胃、片甲不留。

4分钟前
  • 新世纪腐银战士
  • 还行

结尾可真行,强行把一切语言暴力、丈夫的人格打压、社会对女性对母亲的不公都解释为爱,真是好一个happy ending。东亚三国手牵手,谁先平权谁是狗。可谢谢你了。

9分钟前
  • kissdemon
  • 还行

这剧在中国,应该看的女人没有什么机会看,应该看的男人没兴趣,剩下看的人早就明白了这些道理,厌女都能倒背如流,再看这些画面,白眼可能都翻不过来了。

13分钟前
  • PseudoNeko
  • 还行

“当孩子和工作无法兼顾时,请放弃工作在家专注带娃哦,因为你是妈妈。”这是部绝佳的不婚不育宣传片。

17分钟前
  • 雪球妹妹
  • 推荐

太治郁了 掐人中续命中 建议民政局24h不间断播放此剧

19分钟前
  • 孙悟空的八师弟
  • 力荐

生孩子很痛苦,养孩子更难。这个中间的苦涩男人不会感同身受。我目前产后3个月,没有睡过一个整觉,半夜起来很多次,严重休息不足。但其实自己的老公做的很不错,担心我一个人带孩子辛苦,请了育儿嫂,下班回家也会帮忙。可是真正对孩子24小时不离开的人是我,这种累不仅是身体,更是心里累。我的宝宝很可爱,我很爱他,但有些时候也会有那种想法,要是没有生过孩子就好了。我是妈妈,是老婆,是儿媳妇,可我更想做我自己。

21分钟前
  • ____
  • 力荐

太致郁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所谓“传统”让丈夫非常自然地地位高于妻子,这样的“传统”也让年长的女性成为帮凶,她们告诉年轻的女性:“你就是得围着你的丈夫孩子转。我都这样过来了,你为什么不可以呢?”-但是那些做不到的女性,已经都死掉/单身了。

26分钟前
  • 拜托快点上岸
  • 力荐

被禁锢在别人的常识里活着 太辛苦了

31分钟前
  • momo
  • 力荐

东亚三国的男人一边说着爱子孙,一边完全不育儿。讲一些体面话还觉得自己尽责极了。然后社会上一帮进入婚姻的女性还帮他们讲话。明明女性都抑郁了,杀子了,自杀了。就轻飘飘来一句,别人都做得到啊。

36分钟前
  • 蕾雅蓝顿
  • 力荐

我建议列为东亚女性婚前必看剧。

41分钟前
  • 闰年少蝉
  • 力荐

是那种毫不夸张的压抑、窒息,恨不能把女主的丈夫、婆婆、孩子都捆一块一把火烧了。

43分钟前
  • 栗子侠
  • 力荐

妻子被丈夫呼来喝去仍然笑吟吟的,小碎步跑向丈夫解释,从日常就看得出来上级和下级之分了。日常打压,轻视妻子。丈夫不管育儿,以至于不理解应该怎么育儿,用完美的标准苛责妻子。两个人意见不同很正常,平等沟通的话会很快解决,可妻子的低下地位导致变成了一方对另一方傲慢无理的训斥,再因为这种训斥引发对妻子能力的质疑,以及约束其向外发展的可能。妻子撑不住,丈夫把育儿外包给婆婆,觉得这样就尽到了责任。但社会默认带小孩是妻子一个人的职责,引来婆婆帮忙隐含了对家庭主妇连带孩子都做不好的指责,妻子觉得失去了尊严。只杀小孩不杀丈夫是因为女性自身内化了这种指责,她认为丈夫的指责是有道理的。因为从小生活在这种环境里,很多女性钝感太高了,其实她们的幸福都和这位女主一样,一戳即破。文化对女性的压迫,意识不到不等于不存在。

47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唯一希望国剧翻拍的。请国剧编剧速速来抄,我们需要这样的剧。虽然极度致郁,但是想步入婚姻想生孩子的一定要看!在你准备做决定的时候,一定要明白什么是绝对不能放弃和妥协的。还有原生家庭条件好的不要下嫁,穷小子不会感激你的牺牲。

50分钟前
  • 穆赫兰道
  • 力荐

看完这部再看《蜡笔小新》就会觉得美伢真是一个很伟大的女人了。

55分钟前
  • 阿五
  • 推荐

这梦幻结局仿佛是迪士尼编剧最后一刻接管剧本???

57分钟前
  • cllee&Kalinda
  • 还行

单身狗就该看这片,又佛又苟。

58分钟前
  • yeah7
  • 推荐

这个世界对女性最大的恶意可以凝成一句话——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1小时前
  • 力荐

今年最佳了吧。日本人真神奇,一边拍着甜甜的恋爱剧催人结婚生子避免少子化,一边拍出《坡道上的家》这样令人感到窒息的让人恐婚恐育的剧来警醒和反思。 所以坡道上的家说了些什么呢。是呼吁整个社会对年轻妈妈的宽容和理解;是呼唤父亲角色缺失的回归;是祈愿一个健康的抚养孩子的环境吧。

1小时前
  • セツヤ
  • 力荐

里面女主的丈夫说的话,我没做过妈都能气到吐血

1小时前
  • 哈哈哈哈哈嗝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