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极端的色彩并不是这部电影用来挑战整个世界的号角,而仅仅是他前所未有的野心被狞笑着隐藏起来的时候,从恶魔手指缝里露出的一点点端倪而已。用极平凡的背景,简单到弱智的故事,套上一个看似俗套的正能量结尾,是不是组装了一部新的俗不可耐的电影出来?不,这个外表艳俗不堪的东西只是个阿拉丁神灯,里面装的是一个个张牙舞爪的魔鬼。如果只看到一个俗套的故事,那可能需要再看一遍再品品。 魔鬼1 :完全泯灭时间空间的规律,只留下人,而人也仅仅只是思维的载体。抽离了所有带有现实主义元素的东西,然后只剩下极端纯粹的几个点,月亮,胡同,情话,鹿,甚至女主角都没有明确存在的证据。当最后男主角自己都无法明确的说出女主角是否真的存在时,这又把剩下的所有一切存在于现实的根基重新击碎,逼迫观众彻底的接受一个他亲手创立,又亲手把底座敲碎掉的空中楼阁。我几乎能感受到编剧或者导演在写这一刻剧本时的坏笑。所以这其实是一个远比当前讲述的要复杂曲折的故事,被乔装打扮成一个俗套故事,而作为观众,当我意识到他的这个陷阱,我却会被这种恶意最终打动,认可并接受这个最终的设定,那个漂亮的水流出现的时候,那流动的其实是每个人的心底藏了许久的情感…… 魔鬼2:学院艺术摄影混搭表现主义画面,在表达情绪的地方直接用波普艺术标准色。比如被气到翠绿的村长的脸。我记得初中美术老师就教过我,画画要统一在一个调子里,但是这 电影不光是色调的混搭,前一镜教父调色下一镜直接变抖音虽然这已经够格把主流电影吓死了,但这都还只是小把戏,这电影玩的是艺术风格的混搭……你见过在张大千的虾旁边用油画厚涂了个写实荷花?或者更狠一些在古典工笔的美女画上塞进一个毕加索的龇牙咧嘴的西方现代派美女?如果单纯是这么搞,大概我也不会来写影评,这部电影高就高在,他混搭了这些完全不搭调的艺术风格在一起,居然画面还该死的甜美?这是什么操作??在我看到月光下弹吉他的挫哥和后面的小鹿,我只能竖起大拇指顶礼膜拜这操作的高明之处,这是导演在炫技!!用一个别人玩不了的梗,藏在了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等人来发现。我不知道这个电影导演的来历,他绝对不简单。在艺术上的造诣远不止这电影表面传达出来的那么简单。 魔鬼3:标签的反向应用。在普遍的电影艺术里,所有的标签对应着的都应该是固有的印象元素。山,树,人,动物,感情,爱情等等一切,他们就是那个样子的。是吗?这个电影里说不是,这电影就要把村子里的人拍的如同教父一样优雅,教父很高贵,但是就要他被爆了菊花然后全场趴桌子上当笑料……城市在镜头下宛如一堆破烂,美女像头猪,母猪美的像美女,看猪的是观众,观众也是猪本身。最后猪跑掉的时候,跑过的原野,这就是导演对我最美好的祝词:愿你能找到心爱的对象,永远自由的奔跑,做一头真正自由的猪……当我在感动之余,忽然意识到好像……又被骂了?你看看,到最后了还不忘调侃一把观众,喂,说你是猪啊!醒醒!于是会心一笑,耳边似乎又响起了编剧和导演的坏笑。但这一点应该是电影在试图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毕竟现在年轻恋人之间互相喊猪是一种时髦,也可能是暗合。 魔鬼4:看似简单的故事下思考深度极深远。导演在这个电影里有许多对于人性和哲学的拷问和解读,这些都隐藏在嘻嘻哈哈疯疯癫癫的画面之后:不存在的梅,嘲讽现代人感情的虚无缥缈;小鹿传递出年轻人性的躁动;失去空间意义的村子,折射现代人的孤立;被囚禁的猪如同被社会如枷锁一样囚禁的现代人;从山上看那梦想的家园说的就是我们找不到家和归宿的心灵……太多的映射和内涵,反正总有那么一两个点,能和观众产生共鸣。所以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投影,普通人大众,不管你是996的码农,还是终日带着面具的成功者,抑或为生活和家庭奔波的中年人,终日幻想爱情的年轻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当我们看懂了这一切,看懂了猪才是人,猪才是背负着家庭事业孤身战斗的现代人之后,最终,那只收获爱情,带着家庭奔向自由的猪,才能被真正诠释为全片的英雄。所以,这电影的本质上是一曲城市里现代人的战歌,只不过是敌人视角…… 魔鬼5:这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里听见死亡金属……死亡金属配抖音式的画面,只能说,有内味了。就这种玩法,可能院线电影里仅此一例了。 魔鬼6:看完了本想百度下导演资料,一看导演自己就叫野猪,啥都百度不出来。会心一笑。 ……果然是魔鬼本鬼没错了。 总之:这是2020年目前最值得看的电影,也肯定是未来这一类型的开山之作。票房咋样很难说,但是这个类型片算是正式出道了。打1星的应该就是我说的那种只看见了表面的那个俗套的故事,没有真正看到电影的。正式上映我会来二刷。或许还会不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野猪 | 魔幻现实主义/喜剧/中国大陆 你被猪拱了??? 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原乡狂想曲 新人导演新人演员四只猪做主演 平平无奇豆瓣标记想看多达4万余人 荒诞与怪异下 充满着野猪的嘶吼 抗争 似乎无处宣泄的呐喊 救赎却从此开始 野猪来了! 推荐指数:⭐⭐⭐⭐️ 野猪泓执导 巴博斯、女朋友、阿哥、皮萨、王轩堃、侯桐江、刘东明、闫昌主演
你被野猪拱了么!生活如同一只野猪,艺术就是美妙的止痛药。
好像没有哪部中国电影如《野猪》般正经,将黑嗓这种极端金属音乐顺理成章地在电影中嘶吼。一般认知下的极端金属音乐是特殊的,那些嘶吼在音乐的边缘地带表述着一些不被人类社会接受的奇怪事物。然而对于《野猪》来说,如果传统艺术是止痛药,那么极端金属则是兴奋剂。这是一种抗争,一种对精神自由的渴望。这种抗争与渴望所引发的深层疼痛令人放弃血肉,向精神的牢笼发起无畏撞击。
电影中极端金属风格的“黑嗓”特征,代表了一种崇拜。只有这种歇斯底里的声音,才能表现《野猪》电影中人物内心与世界的冲突。当牢笼的铁门打开时,冲出的不是一只猪,而是一头充满活力、无法被任何事物击溃的野兽!野猪,来了!
我还是没有忍住好奇去看了这部在豆瓣刷数据刷到6.2万人“想看”/上映5天依然因人数不足无评分/累计票房86.9万的《野猪》。 你没看错,《野猪》导演叫野猪泓。如果你真的很不幸去看了,会发现就像导演名字给你的冲击一样,电影也是全方位无死角的冲击。 胡逼乱编毫无逻辑的故事,莫名其妙随时乱入的旁白,东拉西扯想哪是哪的主题,为了掩盖预算和能力不足一到室外戏特效戏就晃瞎眼啥都看不见的瞎JB调色,金属摇滚乐和欧洲古典音乐的瞎JB乱入混搭。 电影是自由的,完全可以不遵循套路,完全可以玩作者性。但作者性要求表达的统一,本片所有层面的表达,都是毫无章法混乱不堪。并且,野猪泓导演对颠覆和解构也有严重误解。颠覆和解构,是在熟谙套路的基础上的创新,而不是乱拳打死老师傅。 剧情简介里提到了魔幻现实主义,在豆瓣评论区神出鬼没的官方自嗨评论里提到了洛夫克拉夫特。无论对于魔幻现实主义,还是对克苏鲁,本片都有严重误解。 魔幻现实主义,故事和形式都是现实的,但主题是荒诞魔幻的。《野猪》呢,故事和形式是荒诞魔幻的,主题是没有的,你这头猪就别瞎拱魔幻现实主义了。 克苏鲁,有神秘未知,有为了探寻而导致的疯狂。《野猪》没有任何神秘未知,就是用各种简单元素的胡乱拼凑。你这头猪就别舔着脸说“别人笑我太疯癫”了,你那点低级伎俩太容易看穿。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逐梦演艺圈》级别的烂片。《逐梦演艺圈》是毕志飞遵从了电影套路但拍的稀烂,《野猪》是野猪泓打着颠覆套路的幌子但依然拍的稀烂。 本片不可能在烂片史上取得《逐梦演艺圈》那样高的成就,它甚至都不够资格被称为“烂片”。“烂片”必须有足够高的话题性和被讨论度,本片就是一部“炮灰片”。它虽然也通过各种无耻伎俩来作妖,但无非就是在豆瓣刷“想看”人数和三三两两的好评,想比《逐梦演艺圈》组织砖家开讨论会,low爆了!至今在豆瓣连评分都木有,票房也远远不及《逐梦演艺圈》的230万。 本片也不是毫无亮点,它最大的亮点就是没几个人看,这样我才能带着姑娘去包场。我们在影厅里很放肆的做那些平时碍于观影礼仪而不能做的事情,我们biaji嘴吃东西,我们咕咚咕咚大口喝水,我们大声说话,我们屏幕很亮玩手机,我们拥抱亲吻差点限制级,我们闹别扭吵架打闹...我们就像闯进庄稼地的野猪...
正好在影城看完了宠爱,看到影院摆在大厅的野猪海报,才打算看一下,人们需要生活,也需要艺术,可能最近一直再看一些带有故事情节,所以突然看的这种用诗歌的形式表示出来的文化电影,给人心灵以很大的冲击。
不屈的灵魂,格格不入的行为,来自内心世界的独白,主人猪巴博斯和高老庄里的人把一系列阴差阳错的冲突展现在我们面前,讲述现实世界那些不被理解的理想和梦想。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也有自己的野猪,心灵,自由和充满不确定的生活,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写照嘛,祝每个人都能和野猪产生自己的共鸣。
特邀撰文/毕志飞
上周电影市场新增20部左右的电影,但票房大盘却下滑了40%。
冷!
但在这致命的寒冷中,第一导演(ID:diyidy)找到一部最“暖”的华语奇葩神作。
因为它就是有股浑厚的大地之力,让人看完,静不下心啊。
上映前,豆瓣已有6.2万人想看。
上映后,“自来水军”此起彼伏。
第一导演主编提前看了点映,结果,竟遭遇幽灵场买票房!
导演和电影片名真可谓人如其名!
《野猪》!
野猪 泓!(名字中间竟然还空格,霓虹人吗?)
就连主演都是一群猪!!!
令人颠覆的预告片让人想连刷三遍!而预告片只透露了正片信息量的10%。
在很多媒体群里,我们也能看到《野猪》团队鼓吹电影的良苦用心。
在如此高热度之下,《野猪》上映排片达到了惊人的……0.7%。
上映3天取得86万票房!三天后就全国下线了!
但《野猪》的豆瓣评分至今没有上线!
为了弥补电影因为它刻意的神秘而产生的观影损失。
第一导演十分果敢的邀请了一位著名神作导演,来亲自解读《野猪》。
没错,这就是被导演这个职业耽误的著名影评人——毕志飞。
刚从《吐槽大会》上赚得路人粉的毕志飞导演,一开始是很紧张的,因为他担心《野猪》的艺术造诣威胁到《逐梦演艺圈》。
但是看完,他放心了,《野猪》,真的是一部好电影!要怒赞!
以下是毕志飞导演撰写的《野猪》影评。
先感受一下毕导的震撼原标题!!!
另外文章结构有一定程度调整,但没有歪曲毕导的表达,来,上正文!
(以下是毕导影评全文,开始辣眼睛~)
听闻,《野猪》要挑战和超越我导演过的《逐梦演艺圈》“王者”地位,那还得了?
此前就有好多电影放话要超越《逐梦演艺圈》,但《逐》毕竟是我前后历时12年呕心沥血、历经无数困难打造出来的,哪儿那么容易被超越呢?
看完之后,不但发现撼动不了《逐梦演艺圈》的地位,让我一颗心放到了肚子里,还让我产生了欣喜……
好吧,不闹了,下面说正经的:我想我应该吹爆这部电影,有一些很好的理由。
看完《野猪》,一个总体的感受是:
国内院线市场终于出现了一部让人耳目一新的艺术电影,这是一个很好的冒泡,当然,之前可能也出现了,但种种因素没有看到。
《野猪》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国内某地农村高老庄,与很多当下的小镇乡村一样,年轻人基本都去大城市打工了,只留下老人和小孩,及唯一的一名壮年,村主任高才的侄子高升,一天,附近山里开炮,把一头凶猛壮硕的野猪惊吓到了高老庄,毁坏了庄稼,年迈的村主任无奈,只好带领村里的唯一壮年高才和全村老幼想法设法捉野猪的故事。
很多人说是魔幻现实主义电影。
严格来说,这部电影并不应称为魔幻现实主义电影,还不够魔幻,没有多少虚幻、梦境、意识流段落,还是主要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结合了一定的浪漫主义和表现主义手法。
影片可以称是一部典型的黑色幽默电影,所谓黑色幽默,主要特征之一是用喜剧的方式表现悲剧。
影片中有很多好笑的段落,让人忍俊不禁,但你仔细想想,这些故事表达的内核其实是挺无奈和伤感的,比方说,农村的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遭遇破坏,北漂青年梦想难以实现,等等。
影片的主旨很正能量,呼吁大家面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生态保护等中国现实问题,还狠狠地自嘲了一把演艺圈北漂人的辛酸与失败。
可以说,这实际是一部牢牢扎根在自身辗转农村与大城市追梦生活经历和内心酸甜苦辣基础上的中国故事电影,只是采用了黑色幽默表现形式,表面夸张和怪异,但内核是高度现实主义的电影。
看得出,导演和主创们对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等风格电影是非常喜欢的,也很喜欢崇尚美术设计造型的,比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德国表现主义等电影,有很丰富的电影知识和拉片经验。
《野猪》的创作明显受到上述电影流派经典作品的影响,比如南斯拉夫导演库斯图里卡的《黑猫白猫》《地下》,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卡里加里博士》,怪才导演蒂姆·伯顿的一系列作品等。
影片也致敬了很多影史经典电影,令人浮想联翩,如《E.T.》《虎口脱险》《与狼共舞》《黑猫白猫》等。
由于网上没有任何关于导演的介绍,就只能做些猜测。
这部电影有着浓郁的学院派风格,看起来导演不是电影院校艰苦学习过毕业的科班人士,就是刻苦自学钻研过电影专业知识和众多经典影片的人士,而且很具备电影内在资质,对电影的理解是很精准的,也非常有才华,还很有探索精神,不受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
大家将来多多关注他,会有惊喜!
另外,感觉导演是一名很有生活经历的北漂人士,可能在现实中曾被伤得体无完肤,成了一糙老爷们,但内心却是极温暖和善良的,正像片中高老庄那些可爱的孩子、一句台词都没有、目光温暖可人的美少女,和那个憨萌可爱的小猪猪。
善良的人,才能在生活中更多地体会到人间的温情冷暖和人生的无奈、挣扎,在艺术表达上可以给予我们丰富的世界。
看这部电影,就有这种感觉。
这部电影具有浓重的学院派风格。
导演及主创们可以称为是真正的“文艺”青年,而不是国内很多那种自以为很文艺的无病呻吟型、“小布尔乔亚”式,但其实不懂文艺的伪文艺青年。
导演及其他主创在美术、音乐、文学方面都有一定的扎实积累。看这部电影,可以感受到典型学院派电影的另一种艺术电影风格。
《野猪》掌握了黑色幽默电影的精髓,是一部成功的小成本电影范例和榜样。
影片的美术造型、光影处理、摄影水准都不错。
在一部国产小成本电影中,是很难得的。这说明,导演和美术、摄影团队在视听方面是很有经验积累和想法的,而且在这方面有较深厚的功力。
从大银幕角度来说,影片的表演还是足够过关的。几名主要演员都对黑色幽默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心灵神会,成功地把一个融入浪漫主义和夸张表现手法的现实主义悲喜剧演绎在了银幕上。
影片中村主任老爷子的扮演者虽然话剧味略重了一些,但真是一位非常松弛和有灵性的好演员,影片男一号高才的扮演者,演技生动,很适合演喜剧,也让人惊喜。相信片中的主演都是在演艺圈打拼多年的北漂,都富有经验,只是还没有明星光环。此片也让人感觉国内默默无闻的人才济济。
影片的音乐呈现是一大亮点。导演和主创们在音乐方面是强项,组接和创造了很多闪光的段落。
在影院,你可以感受一场大银幕上难得的“抓住灵魂”、荷尔蒙四溢的重金属“摇滚”音乐会。就是影片的音乐风格“躁动”“喧嚣”一些,心脏不好的人士谨慎观看。
我也很喜欢片尾《远走高飞》那首歌,以前从未听过原唱,但感觉片中两名素人歌手,应该是导演的北漂朋友,唱的很贴切和深入人心,歌曲很贴合影片内容,有点绝!
看完电影,让我牢牢记住了这首歌,旋律和画面久久回荡。
看黑色幽默电影,在内核扎实和有力的基础上,主要看的就是主创们的想象力和脑洞。影片中有很多灵光展现、脑洞大开的段落。
我特别喜欢找北漂的“二B”乐队到农村捉猪这个设计,真TM形象,太TM绝了!
以及,纯朴美少女带领孩子们摆造型的镜头很有张力,让人感觉被戳到了心窝子。
防止剧透,这里就不多说了。
看《野猪》这样的电影,不能以固有的观看常规现实题材影片的思维去看电影,不能严格追求表面的情节、段落组接逻辑与合理性。
举个很形象的例子,比如我们看京剧,演员在台上绕一圈,就表明走了几百里,已然到了下一个地界,你不能说这不对啊,这明明只走了十来步嘛。
艺术之所以是艺术,虽然源于生活,一定是与生活有区别的。
艺术与游戏也有很多相通之处,不遵守规则就不好玩,不能玩了。
看应用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电影,要遵守和接受一些影片的规则,主要看内核,而不能拘泥和被羁绊在表面形式,就好比在展览馆里欣赏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的绘画,很多时候看的是意境,体会的是作者“脑海印象”,而不是去看里面画的人和物像不像,线条合理不合理。
毕加索很多画中的人和物都不像现实里的,对不?
很多观众说,影片剧情胡编乱造,逻辑不合理。但仔细想想,你不觉得山里放炮真有可能把野猪吓到村里吗?其实这正是真实的新闻报道。
你不觉得北漂文艺青年很多是“一根筋”和“二百五”吗?很多就是很单纯很天真吗?
你不觉得他们真有可能在庄稼地里搞演出吗?真有可能演出改捉猪吗?
说句实话,这事要赶上我,我保证也会干,因为我也是个二百五。
这就说明真实,对不?
标准的现实主义作品,对人物和事件刻画的“形似”很重要,而融入特殊表现形式的现代主义风格化作品,“神似”是第一位的。
这是观看《野猪》要了解的“游戏规则”,要不然你就看不懂,看不过瘾,看不出门道来。
影片中占主要成分的那种“热情奔放”,和高升几次站在自己爱恋的“梅”的家门外一个人表述情话段落的“呓语”,在内外部均属于两种艺术表现手法,组接在一起,挺有新意,但感觉还是没有融合好,导致有些互相“卸力”,过长时间的柔郁段落多少影响了影片的整体“热情、躁动”风格,让节奏也掉得有点多。
不是说不应该尝试,但目前没有融合好。
影片的结尾不好,讲了一大段让人产生不了多少共情的心灵鸡汤,显得苍白无力,也丢掉了黑色幽默。
不知道是不是编剧太多,想引申升华一下,但没处理好,反而变得矫情和无力,有点小烂尾,遗憾了。
影片的一些动画制作和特效处理粗糙,但因为是小成本电影,相信大家都不会在意,重点看的是导演和主创们的脑洞创意和智慧。
不过瑕不掩瑜,这部电影,我看得很过瘾,很嗨很激动,很兴奋。中国人才真的很多!
《野猪》,是中国传统农历猪年年末涌现的一个惊喜,往大了说,令人看到了国产艺术电影的又一个新希望,往小了说,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这班子人员很有才华很有前途。
如果想加入关注和鞭策国产艺术电影进步的行列,去看它!特别是没有看过类似风格电影的广大普通观众,应该尝试依照恰当的观影方法感受一下。
虽然还有不少不足,但确是一部内核很有力量的,很有勇气的、极有意义的出色小成本电影,值得!
野猪是一出精彩的黑色幽默剧,是一出很真实的悲喜剧。仔细想一下,这部影片体现出来的事情也是一出悲喜剧:中国人才很多,你看,《野猪》就是一部千千万万北漂大军中的几名普通人制作出的电影,他们很有才华,很有追求,但他们也很没有名气,道路很艰难,与国产艺术电影现在的路一样艰难。
我认为,猪年年末的《野猪》是对国产艺术电影、小众电影一次很好的发言和补充。坦率地说,在当前我们国产艺术电影的发展颓势中,看到《野猪》一片,无疑是十分令人欣喜的。为什么?下面我们严肃地探讨一下。
2000年以来,第五代斩获国际大奖并主要转向商业创作后,我们的艺术电影就一直笼罩在以贾樟柯、王小帅等导演为代表的第六代电影人光环下,主要是现实主义、纪实主义理念、手法电影的天下。
后来的艺术片新人导演基本全是走在模仿第六代的路上,也并未取得突破。而艺术电影其实品种多样,意识流、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现代主义流派电影虽然均在影史上大放异彩,但在我们这里基本是一片空白。当然,我说的是电影整体风格,而不是说在电影中融入一些现代主义元素,例如姜文导演的一些作品。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艺术电影体系是残缺不全的,缺胳膊少腿,这是一个十分遗憾的事情。
艺术需要想象力,需要多种形式来为内容表达服务,而在电影表达手法的多样性和想象力上,客观讲,我们一直有缺陷,我们的电影人和艺术片核心观众群相对来说比较“呆板化”。
大家有目共睹,我们的艺术电影这些年在国际上获得一级大奖变得似乎越来越难,越来越少,处在明显的下滑态势中。
不要简单甩锅归罪为审查制度和电影市场,个中原因,艺术电影创作理念的不完善,表达形式和想象力匮乏的短板,上面所说的“呆板化”,人才的青黄不接,是严重制约我们艺术电影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大家了解,伊朗电影审查极为苛刻,限制更多,但并不影响人家获得多项国际大奖。
《野猪》这样的作品,给处在颓势中的国内艺术电影做了一次很有意义的展示与补充,虽然影片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不少地方有待完善。
但这些年,大量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东施效颦令人反胃的文艺模仿片和庸俗低级的商业噱头片,内容空洞、形式单一,不懂装懂,故作高深,实在是让我们反感再反感,对于这样新的在国内带头开拓新创作领域的艺术先锋电影,要给予更多的鼓励与支持,而不能简单粗暴地因为“怪”就视为异类一棍子打死。
实实在在今天看了点映。怎么说呢,我抱着尊重的态度,本着自己对方言的偏爱,去支持国产片,一电影,把电影院弄得跟迪厅似的,红的绿的蓝的紫的……后来,后来我睡着了,事实证明,没啥糟心事睡一觉不能过去的,还没过去,起来,自己走出去。
能看完这部电影就已经说明我是头猪了
点映,一个半钟头懵逼地看完(中间还睡着了一会儿),电影最后竟然响彻环保号召的时候我是真的笑了,整个一无头无脑的片子,真的没懂想要表达什么,也许是我层次还不够?
都去看,洗眼睛,太牛逼了,新世纪的库布里克
0.5 感觉收到了羞辱.....不,应该说可能我做错了什么,才惩罚我看
晃晕了我 然后睡了一觉 醒来接着晃 于是我他妈出来了
昆汀之所以为昆汀,姜文之所以为姜文,是因为其强大的个人风格建立在一个完整的叙事上,他们有很强的讲故事的能力,才敢在这之上游戏。可本片根本就是在什么都说不通的基础上,疯狂卖弄所谓的“魔幻”与“诗意”,恕我直言,这就是烂片中的烂片。0分。
艺术电影有个好处就是,被骂烂片时可以说观众看不懂。这片子是不是烂片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看不懂
二叔最后那句:壮士我敬你一杯。仿佛导演在敬佩一个不谙世事,极度相信预告的观众这么痛快地交出来2020年的第一笔智商税。那一刻,我好似与导演形成了心灵上的某种纽带,一定是我没看懂,如此有气度的导演怎么可能排出烂片。而影片结束时那行“猪,是你”才又把我拉回现实。像我这样抱着敬畏之心走进影院的韭菜怎么配导演的敬佩呢?韭菜只需要乖乖交钱再接受导演文字的羞辱就够了。写到这里,我不禁脸上一阵羞红,支支吾吾吐不出半句脏话。
看完出来,听见人评价:肯定不好卖。但本身风格明显,还挺有意思的。
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实验片《野猪》,今天终于看到成片了,影厅里空无一人,只剩野猪嚎叫。本片艺术构思之疯狂、手法之前卫、实验性之大胆,彻底碾压了毕志飞。深夜里,高老庄里,那神出鬼没四处乱窜的野猪,其视觉震撼性,超越了《逐梦演艺圈》的海边群舞,诡异的调色和漫画感,疯狂晃动的镜头,意外产生了一种真正让你产生某种生理不适的刺激观感。
放映的场次不多,非常小众,但是魔幻无限!城市和乡村,理想与显示,重金属和苞米地,老村长和梦中情人...... 不需要太看懂,但是心里已经有各种情感的共鸣。最后野猪呆着家猪远走高飞的时候旋律萦绕,太让人享受了!魔幻题材,主要表达诙谐的生活百态面前我们仍旧需要认真的态度和远处的自由!
感觉没有那么不堪,摄影很好,三种色彩很意识流,电影有很多虚焦镜头。但导演所理解的魔幻现实主义可能和我理解的不太一样,人在天上飞煤气罐飞出地球我不太能理解。其实【回家】这个主题挺好的,从头贯穿到尾。但最后硬拉上美丽乡村建设我也是无语,还把片尾曲点mv剪进去,不知道说导演有意而为还是其他原因。我猜是后者。
去看这部荒诞电影的我本人更荒诞。下雨天,我开着爷爷的电瓶车,没有雨披,二十多分钟的风雨兼程,冰冷的雨滴无情地打在我的脸上。终于到了这家电影院,开在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我问服务员影厅里有空调吗,他说有的,我肯定他是骗我的。空荡荡的儿童厅,我坐在最中间,每次有除电影之外的声音出现,我都会吓个半死。电影播放的途中,我真的有很多次想打开相机,拍下来给我的朋友看看这部电影有多惊世骇俗,导演自创的美学风格有多令人惊艳,调色手段就像我第一次拉RGB曲线。电影结束,外面还下着雨,我依旧不顾一切走向雨中,天色好黑,雨滴模糊了我的眼镜,然后我就开错了道,进入了地铁的施工区域,施工的师傅看到我也并没有拦下我,我想,可能是我戴的是我爷爷的工地帽吧。最后我想调头,结果一脚踩进了泥地,我好贵的帆布鞋啊!我真的好想骂人。
五星快手大电影,不就是讽刺吗?谁不会?
这片的宣传和《地球最后的夜晚》有的一拼,都忽悠了一批不明所以的观众走进电影院,然后惊呼wtf,但是真的太难看了,简直就一影像垃圾。故事说不上多么魔幻,中间的配乐听起来还挺土嗨的,但是结尾的《远走高飞》和男主的独白再次恶心到了我。珍爱身体,少看院线片。
嗯...几天前无意中在猫眼上看有点映,买了一张后排中间的,当时显示已经有几个座位售出。下班后准备去看,电梯口遇到两个小同事,聊到这片子,小有兴趣,同事一看,还剩第一排最左和最右两张,兴奋买下。驱车前往犀浦一个偏僻的电影院,开始快一分钟时,冲进去,发现居然全场空无一人。场内没有开空调,三人瑟瑟坐下,老老实实坐在三个位置上,我惊愕,我们三人的位置刚好在影院里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突然荧幕上随着一声猪嗓伴着猩红的光射出,一片静默90分钟电影结束,在《远走高飞》的歌声中,片尾字幕起完,放映场内并没有亮起灯,黑暗中前排跑来两张小野猪看着我,我惊吓着捂住自己嘴,摸到自己两根长长的獠牙……
可以入选影史最wtf结尾的榜单,特别“是你”那字幕出来的时候,感觉浑身上下所有的细胞都爆裂死亡了
我很想负分,所有空座位都在嘲笑我傻逼,今天下午和朋友去看完后,精神恍惚,我们俩看着对方那疲惫的眼神仿佛被野猪拱了九万八千遍。这部电影最魔幻的不是上映,而是真有我们这些傻逼为艺术献身
偏见、跟风,导致了这部电影被不公正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