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是Netflix进军日本后制作的原创剧集,是一部带有纪录片气质的日剧,目前看到的大多推荐和解读都相对主流,大都落在屌丝追梦上——“付出努力仍未成功的那些追梦屌丝,也依然有属于自己的光亮”。但个人觉得这部剧的思考程度远不止此。
1. 搞笑是什么?
《火花》所探讨的核心看似主要是“追梦”,实则又吉直树作为一个搞笑艺人,真正贯穿始终的核心思辨在于——“搞笑是什么”。
对于“搞笑艺术”的思考延伸出去其实也是对于艺术的思考,尤其“搞笑艺术”有其特殊性,它的“艺术性”与“流行性”的对峙与矛盾更为突出,创作者在艺术选择中是坚持自我艺术观还是向观众妥协?“搞笑”即是让观众发笑,那么是否取悦观众要成为一切的前提呢?而对于观众来说,精心编织的段子往往不如一次突发的舞台事故更有搞笑效果,这充满讽刺的错位感真是荒诞却残酷啊。
▌鹿谷因为舞台事故出丑,反而引得观众的满堂哄笑,意外夺得谐星
为了搞笑,艺能者们使用各种手段和技巧——出丑、夸张、开黄腔、不断重复等等……然而这些手法都是有必要的么,又是否有高级低级之差呢?在搞笑技巧手段上,德永始终抵触在表演中开“性”的玩笑,而神谷却显得十分大胆百无禁忌。但搞笑真的可以百无禁忌么,当神谷挺着一对巨乳出现在德永眼前时,德永说:“我哪笑得出来啊?!”
▌德永面对神谷隆的一对巨乳,看到的是这种离谱的搞笑可能触犯到
德永虽知神谷毫无恶意,却也清醒的明白他已经触及了搞笑的禁区,因为,践踏在别人尊严之上的搞笑,是做不得的。
《火花》是深刻理智的,它既充斥着对艺术本质的思辨,也不乏冷静理性的克制,同时,它的价值观很开放,这种开放集中体现为一种尊重——它高度尊重每一个个体,尊重每一个不同的选择,尊重每一种不同的艺术观念。《花火》把不同个体(如神谷、德永、山下、鹿谷)、追梦路上的不同选择(活成漫才一般的存在、放弃漫才归于平淡生活、放弃追逐回老家、善于社交努力迎合)、不同的艺术观念全部剖开来,但没有丝毫的赞损和批判,没有宣扬一种“应该这样努力才正确才能红才能成功的论调”,它关注的是每一个个体的鲜活灵魂,是他们在这追逐过程中的人生姿态,是彼此所建立的充满人情味的内心羁绊。
2. 人物 之 神谷——活成漫才是最锋利的搞笑
羁傲率真的师父神谷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着漫才表演,他有着一颗高傲的灵魂不愿为任何人、事改变自己的形状,又对“搞笑”的奥义有着自己透彻的理解。“评委”被搞笑艺人们视为改变命运的“伯乐”,希望爆红的艺人们都对评委极尽讨好,而大胆狂放的神谷却可以对不尊重自己表演的评委毫不顾忌的讽刺;观众被搞笑艺人们奉为衣食父母,为了使观众发笑,艺人们绞尽脑汁,而神谷却从不屈于臣服,他甚至敢于在关键性比赛中故意制造演出事故来戏谑观众和评委。
无论谁,评委、观众、搭档、抑或是爱人,都不能影响他、改变他,他对自己艺术观的坚持,对自我心性的执拗,以及不可一世的狂傲在庸庸众生中显得极为异样,然而,坚定如神谷,却也在艺术的实践探索中一步步把自己活成了笑话一般的怪物,越是傲慢霸道的保护着自己的形状,越是变得错位而怪异,最终以一种畸形的反叛姿态痛苦癫狂的活着。可笑,可悲,又可叹!
▌神谷的一对巨乳与皎洁的圆月,这幅画面极具隐喻,美好却残酷,
3. 人物 之 德永——内心自我与外部世界的永恒对抗
德永是师父的soulmate,他懂得师父的艺术观,也羡慕师父那可以洒脱直率的去做真正自我的高傲灵魂,师父在德永心中是灯塔一般、神明一般的存在,他无法像师父那样任性和直率,无法像师父那样以坚定对抗、明确拒绝的姿态来面对世俗和主流,德永一方面会自我怀疑,一方面也对世界充满怀疑,他像一只弱小的动物,在自我与世界的对抗中总是感到摇摆、犹疑,虽不想去主动迎合,却也在半推半就中默默的温和的和世俗打了个照面。他惶恐,害怕在这不坚定中丢掉自己,害怕自己所做出的东西最终流为只为取悦大众而缺乏自己艺术观的东西。
“搞笑究竟是什么?”德永自问。
每一次迎合所得到的赞赏在他看来都仿佛是嘲笑,每一次顺从所得到的回馈也难以给他真正的愉悦,最令人唏嘘的是,在这“难以完全放下自我去迎合取悦”与“虽不情愿却也无奈选择适当妥协”的相互拉扯过程中,大势已去,自己不过成了一粒被时代洪流淘掉的砂石。
“好想红啊!”
但从来,红的不过就只有那么几个,大多数都被淘掉了,这些被淘掉的“砂石”们也难说不是天才,也难说不无努力,也许是不够流行不够大众,也许是不会变通不懂社交,也许是太特立独行,也许,只是时运不济……谁又说得清呢?
整个剧,看似讲的是一段失败的追梦历程、屌丝的励志人生,其实讲的是“个体”、“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对抗,这些对抗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挫折大奋斗,它渗透在庸俗的日常里可能就是:
一个吃鸡肉锅的邀约和一次客气的拒绝;
一句台词的改动,
一声讨好的问候…
有人“与时俱进”,有人随波逐流,有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踽踽独行……而每一种不同的人生状态就是由这些看似细琐的日常和微不可查的选择所组成的。
4. 搞笑の手段——模仿 重复 反语 意外事故
在这部讲“搞笑艺术”的剧中,创作者自己也将模仿、重复、反语、错位、意外事故,这些搞笑艺术(漫才、相声、喜剧等等)中常用的手法不断的巧妙使用。
1. 重复
在温馨的日常中穿插重复式搞笑,让三人的日常更加灵动可爱
2. 意外事故
鹿谷演出中的意外事故让在座观众哄堂大笑,最终意外赢得冠军,神谷在谐星挖掘大赛的第二轮表演中故意使用第一轮表演的录音,并以“意外露馅”引得观众发笑,人为的制造了一次“意外事故”,而这一次他却“意外”的没有获奖。
3. 反语
最后一场演出使用的反语,让人笑着泪流满面,在戏谑中体味到温柔的人情味,这种典型的东方式表达(含蓄、诙谐),真是令人赞叹!
关于演员,小林子的演技值得一座日剧奥斯卡的小金人,大量的固定长镜头太考验演员的能力,而我们小林子把德永腼腆呆萌的外表下所有的敏感和纤细都表现的极细腻熨帖,那些压抑的情绪和放纵的宣泄都拿捏的恰到好处,是一个会用内敛克制的方式来表演的好演员。
最后,说一下结尾。特别特别喜欢结尾的处理,两个人,一个巨乳大叔,一个苦逼少年,赤裸着身体在茫茫都市的一隅光亮里放纵的欢愉的跳着,那是他们赤裸的灵魂,璀璨的都市里寄寓在微小到几乎看不见的地方,那跳动着的、怪异的、炽热的、活着的灵魂。
## 图文均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请关注我的公众号:月小鱼的鱼(kostakugepi),一个严肃、有趣、伪文艺、真花痴的悟空崇拜者等你一起来聊聊世界看看天~
德永称赞神谷先生的时候:
神谷先生你为了做出有趣的表演,无论是暴力的发言,或是色情的发言,你都做好了能说出口的觉悟;还有,神谷先生你就算没人在看, 就算不被任何观众所需要,还是坚守自己的信念、不讨好任何人,不会改变你坚持战斗的姿态。不管怎么说,神谷先生你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收了我当弟子这件事。
德永评价神谷在电视节目上的表现:
对神谷先生来说,在来看漫才的观众面前,毫不在意地引发意外事件,或许才是真正有趣的,这就是神谷先生的本色。
德永内心独白:
神谷先生是真真正正的阿呆。他每天把没意义的傻话挂在嘴上,却用一种能吸引人目光的方式咏唱着,每天就拿着零星的收入,活在那天的夕阳下。身上不背负多余的东西,我打从内心憧憬着向他那样的生存状态,全心全意地憧憬着。或许我其实很想成为神谷先生,但是,凭我的资质,是无法成为神谷先生的。
德永在神谷新女友家聚餐时想到:
由贵小姐,她散发着安稳度日的气息,和某个人一样总是笑着,在墙面回响着的笑声,在我脑海中跟真树小姐的笑声重叠了。在日常生活中没用的我,明明可以让神谷先生那样大笑。看着在台上的我,神谷先生却不笑,我,终究,无法逃脱世俗的框架。把整个世间全盘否定的神谷先生,对我而言,太高不可攀了。可是,我好不甘心,好怨,怨恨到不行……
德永指责神谷向现实的低头:
还有这是怎样?你的头发是在模仿我对吧?服装也是在模仿我不是吗?神谷先生,你不是说过死也不要模仿别人吗?你不是说连模仿自己都不要吗?
德永最后一次在舞台上表演时:
我啊,是为了表演足以推翻世界常识的漫才而走上这条路的。但是,我唯一推翻的,只有“努力就会有回报”这句美好的话语。
偶尔啊,会有些人对我们赞誉有加。真的让我觉得好开心。总觉得,像是整个人生都获得肯定似的喜悦,那真的很令人开心,开心的不得了。
德永最后对着神谷的巨乳笑道:
神谷先生几乎令人厌烦般地全心全力地活着。只要他还活着,就不会有坏结局,我们仍然在故事的中途。
首先声明,本片虽然是讲漫才,但是从头到尾,就算上台表演的段子,也没一点能让人笑出来的地方。正真正铭的致郁系,更不用说还有日剧十几年来最炸裂的结尾。再热的血看完也冷了一半。同样是讲梦想,春番色彩明亮、走快节奏清新路线的重版出来,每集都端上一碗暖暖的鸡血汤,对于年轻人还好,怎么补都成,而吾等中年人反倒品出一丝红牛过劲儿之后的空虚。毕竟,就像男主角德永先生说的,并不是努力就一定会有成果啊。
说到日剧的励志,一直把努力就能实现梦想这句话当成座右铭,只要有恒心,少年手指虎里一群五十多的朋克大叔都照样可以咸鱼翻生。但是,放在现实里的话,到底要努力到什么地步才能抓住梦想呢?
男主德永,住在四叠半的狭小公寓,不打工的时候就窝进被炉奋笔疾书到深夜写段子,饿了煮一碗速食面;在便利店打工,被辞退,被打工的前辈欺负;进了不靠谱的事务所,跟了不上心的工口经纪人,眼看后辈都上电视了,自己却仍然在各种新人赛挣扎;没有女友天天被虐狗;费尽心血写的段子不被人理解;不像搭档那样八面玲珑,作为搞笑艺人甚至有点内向,会从忘年会逃出来去找大叔喝酒,等等,怎么看都是一条标准的上京鲁蛇。通常在日剧里,这样的男主有两种结局,要么突然人品大爆发赢得比赛走红,要么黯然神伤打包东西回老家。德永和搭档的搞笑组合Sparks,风风雨雨走了十年,您猜怎么着,组合解散了。
没有努力吗?已经很努力了啊。没有才能吗?明明观众都笑了呀。啊,果然是那个吧,观众觉得笑点有点难懂啊。可是我,是为了表演足以推翻世界常识的漫才一直在努力的,如果改成普通的段子,那就不是我的梦想了。
在不见硝烟的漫才战场上,德永开辟的路是一条Z字,有时候屈服于各种压力不得不采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段子,大部分时候则是用自己“足以推翻世界常识”的新段子。这样来来去去,德永也在一个个午夜的长镜头之间被磨没了精气,组合解散后干脆做了房地产中介。看到一对刚上京追梦的年轻搭档,元气满满地声称要靠漫才打天下,德永也只能报以无力的一笑。
德永的师匠神谷,则是闷着头一直前行,把漫才和横须贺夹克一样当成了生命的本体,观众什么的都下地狱好了,老子只演我想演的漫才。从大阪到东京,就算赌上了一切,失去了一切,只剩一具躯壳,也要把这唯一的躯壳投入到漫才里去。然后,突然间才发现,原来眼前已经一片黑暗。
明明已经这么努力了。
追寻着像花火一样,在茫然黑暗里绽放的一点希望,走了这么久,竟然眼睁睁让它熄灭掉了。这才是真正的现实——所谓花火,就算曾经像太阳一样照亮夜空,也终将被黑暗吞没。
低头看着空空的双手,只有曾经的相遇是那么耀眼。
第一次见面,在热海的舞台下,德永看着台上嚣张大喊”下地狱“的神谷,红了眼眶。
最后一个镜头,看着贴在酒店玻璃上大送福利的巨乳神谷,德永又红了眼眶。
谐星Deadpool名言,人生中所有烂事儿,都可以回溯到一个错误的决定。那么,如果当时没有在热海遇见——如果没有拜师——如果没有买2000块一只的笔写传记——如果神谷没有来东京——如果没有一次次在苍蝇小馆美舟和暖帘小路熊猫喝到烂醉如泥——如果神谷还和真树在一起——会不会,德永或神谷已经取得天下了呢?
要是有”这部日剧真了不起“的奖项,我一定会投本剧一票。这样一个题材,出乎意料地没有说教,没有励志,没有鸡血,隔壁黑道都出道做落语家了,本剧还在兢兢业业为神马热海相声赛写段子。通篇都在用映画一般的镜头冷静地向观众展现主角们的生活,各种破旧商店街廉租房一一出镜,直接拍深夜各种路人连群演都用不着,恍惚间还以为看的是十小时的超长纪录片,片名叫《我的漫才不可能这么无聊》或者《林遣都带你逛东京》。直到结尾,两位主角都看似走到了艺术生涯的尽头,也要为了那一丁点卑微的希望努力。这样做是对的?错的?新组合赢得奖金了吗?巨乳大叔出道了吗?德永火了吗?本剧没有给出答案就戛然而止。它记录的只是生活的一个角落,并不需要任何结果。
像蟑螂一样顽强、几乎让人厌烦地努力活下去的,不只是神谷、德永,还有几千几万个上京追梦的年轻人。现实固然冷酷,你努力了也不一定会有回报,坚持了自己也不一定被人理解,但是,每个神谷总有一个德永,是直到世界毁灭都会觉得你超有趣的。
不是灌鸡血。不管成功与否,只要活着就不算bad end,既然心中有梦,总要追一下那朵转瞬即逝的火花试试看吧。
万一就取得天下了呢?
总之都去给我看
再不出OST死给你看
活着也没什么意思啊,梦想不会实现,在一起的人会分开,只有走过的马路等你走上一遍遍。
get不到点适应不了节奏的人请坚持到第四集。用大量长镜头组成的剧像看了将近十个小时的电影。最绝望的不是在歌声中落荒而逃的告别,不是和搭档用反话完成的最后演出,而是神谷哭着说"我想德永是会笑的"。那些孤独而有趣的夜晚,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有着笑得仿若征服世界的灵魂。去死!去死!去死!去死!
仿佛随便打开一本尼采的书,随便指一段都能套用上去一样。这一句最让人唏嘘:“自由的保证是什么?是对自己不再感到羞耻。”艺术和生活确实要用两个体系评定,可艺术家和凡人总要有交汇的地方,艺术家也无法逃脱人间烟火的束缚,当他意识到这一点时已经不是艺术家,而是一个赤裸在人间的、羞耻的人。
Netflix与又吉直树携手,以超一流的制作水准完成日剧向电影化进阶的新高度,不可思议!叹为观止!年度日剧毫无悬念。荒诞情境下小人物的自省与孤独,自若泰然的月光下,他们是平凡的奇迹。
“爱迪生发明了黑暗”“是阴暗的地下室发明了爱迪生”
真是很意识流的日剧啊,每一集都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可是每每看到最后都仿佛体会到,悲从中来,四个字。(好魔性)。这个世界上,才华与成功本来就不是成正比的啊。而且人生啊,本来就有些事情,是徒劳无功的啊。PS:林遣都有一张张智霖+郑伊健+冯德伦+霍建华的脸。
尽管算是师徒关系,但其实只是两个同龄人,师父的一些观念虽然耀眼但他自己也难以做到,在德永看来他是自己想成为而无法成为的人,把他的观念作为自己的准绳。但如果要在社会里取得一个位置,拘泥于本质问题便行不通了,连师父也露怯,他们只好成为有才能的失败者,不过失败也没什么。
看过剧后专门找了又吉直树的原著来读过 整个本子令人想起古谷实 影视化的完成度也很高 结局部分虽然意外但也是宿命使然 毕竟神谷师傅这般恃才狷狂的人物 早在开始时已预示了结局 说起漫才 托妻子常播日综的福 看过不少 但始终get不到笑点 还是老相声有趣 郭德纲和曹云金的师徒十年 拍出来想必也有趣
逗别人笑的人,首先都学会了哭。
几乎一口气看完,超越原著的成功改编。建议先看原作,这样才知道它做得有多好。近乎纪录片式的细节展示和作者式的影像风格,使它更像一部超长电影而非电视剧。原作的结尾或许象征意味太强,过于超现实,但影像化处理竟看得边笑边哭。「只要活着就没有bad end。」两个疯癫的灵魂狂笑着在路上疾走的故事
真是惊喜啊!既保留日式横道世之介般不经意的温暖,竟也嗅到LouisCK感尖刻的黑色,勇敢抛弃日剧狗血、煽情、大特写的样板,大量使用电影化的空镜、长镜、大全景。不编织世界中心呼唤爱的谎言,只表达世界那么大哪里是我家的真相。人物的拼搏与格格不入相互交织,好一曲都市残酷物语。
看完哭到脑壳痛。戏烂人未死,感谢这个世界存在偏执狂的天才,也感谢温柔包容他们的普通人们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仰天大笑出门去的神谷洒脱不羁,是德永逐梦路上灯塔般存在的指引光芒,在无数细碎甚至无聊的对谈间,沉淀着波澜万丈的日常肌理,酝酿着脑力碰撞的灵感火花;极具电影质感,喜欢拍摄背影的运动长镜,宛如人生路上的步履不停,宛如自得其乐的平凡奇迹。
在徳永眼中,神谷是最耀眼的火花。Sparks的故事太现实,他们推翻的,只有“努力必定会有回报”这句美好的话语。
我決定把我以前打五分的劇全部改成四分
潜心在事业上的人都是孤独的,妥协于世俗又不愿意刻意逢迎的德永,坚守自己却迷失其中得不到认同的神谷,拼尽全力,热血的梦想最多可能点燃的只有刹那的火花,不过大概人活着就不会有太差的结局吧。喜欢各种大全景下小人物透出的疏离感和孤独感,谢幕演出非常精彩,这部镜头语言真丰富,演员表演很棒
近年来看过最好的日剧......不对,它应该要去和电影比。
10小时长的电影。超赞不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