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插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故事,董洁饰演的丁碧云是一个聪慧,勤劳的苏北女孩,她年轻时候学了裁缝手艺,认识了付强,付强一副混混模样,碧云的妈妈十分看不上付强,我也觉得付强粗俗肤浅,实在配不上碧云这样的清丽佳人。但是碧云认为从小到大,只有付强支持她的梦想,不顾众人反对,义无反顾嫁给了付强。这时候画面切到了碧云的儿子小军报高考志愿的画面。碧云给小军规划了以后的路,让小军报考家附近的师范学院,在碧云心里老师是个不错的职业,稳定有寒暑假,可是小军有自己的文学梦,最终报志愿的时候,小军瞒着妈妈报考了上海的大学。这对母子是不是一样的倔强呢。碧云婚后曾有过短暂的幸福时光,小军三岁时,付强出轨,于是两人离婚。碧云一个人带着小军生活,碧云在一个纺织厂工作,碧云善良忍让,在厂里是一朵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的小花。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她的好姐妹,另一位工厂女工干活时压断了手,碧云为帮她讨公道,得罪了厂长,因此被工厂开除。画面切到了小军上大学了,大一加入学生会的时候,因为为人耿直得罪了外联部部长,遭到整治的画面。这对母子一样的朴实,勤劳,善良,也一样的耿直,正义。这让我不禁思考,我们的父母经常念叨劝告我们,是不是年轻时候吃过一样的亏,上过一样的当,总是希望我们不要吃那样的苦,走的顺当一些。
从《十二时辰》开始,曹盾就开始书写“时间”了吧?
这次的《母亲大人》,把“时间”的命题做得更彻底,更绵长,也更充满诗意。我看到了剧中无数个人间的真情时刻。
剧本非常扎实,用剧本写诗,写散文,这是一种新的写作方式,也赋予了电视剧一种“文学性”的质感。 男主也从事着关于“文学”的事业,现实生活中,文学快落寞了,但这部剧竟然能对准文学这个题材,既有卓越的品味,也用巨大的勇气。 全程没有水词,没有过场戏,没有油腻,没有冗余,没有一丝累赘感。镜头温润,触摸着生活中褶皱,剪辑利落,丝丝缝合,为我们打捞、拼接出岁月中柴米油盐的辛酸与幸福。 长镜头、横摇、跟拍、固定机位、空镜,真的考验演员的演技,场面的调度,导演和演员们,全做到了,并且做得真好。
母亲和孩子互相交织,母亲身体里的性格因子,也遗传了儿子,我看到了他们共赴内心召唤之约的决绝,和同样走上不归路的孤独。母亲偷户口本,儿子改志愿,用镜头告诉我们,这是两代人的青春,时间在流淌,但我们是一样的人。 固定机位,窥伺、疏离、隔阂、暗淡,窗外拍傅强醉酒哭诉,门外拍外婆送母亲出嫁,如此克制,隐忍,如此不着一字,我却读懂了导演的欲言又止。 长镜头,小军和尹怡在开水房打水,小军和父亲大年夜偶遇却装作陌路,又让我在悠长的等待中,体味到了导演的言外之意。 每一场戏都有自己的小小兴味,胖胖的姐夫、自然洒脱的小舅、顽劣不羁的大学室友.......每一个小配角,都藏着笑点,藏着温情。姐夫的包子,小舅上出租车前的给我两分钟,徐天的每一次玩笑,都成了我流泪过后的呼吸,都是哀而不伤的神来之笔。 刚看到梅先生上线,他是白月光吗?梅开二度,众里寻他千百度,太唯美的人设了。会很甜吗?甜中会有遗憾吧,一别两宽,苦了两人。 全员演技好,董洁很惊艳,她在摆脱“美人”人设的禁锢,剧中她几乎都是素颜,能看到皮肤肌理的岁月感,但这应该是一个优质演员的勇气,她在走出舒适圈,她忘了她自己的皮囊,而是在塑造人物,塑造作品,为她的勇气点赞。 她没有在“扮演”老,老中有一个女人此生的说话、动作习惯,老中也有美,老中也仍然有年轻时的文静,她几乎开创了一种新的“老年戏”的表演方式的可能性,她的表演是具有开创性的。 尹昉惊艳到我了,以前完全不认识他,但他就是小军。
傅强,演技真好,他的戏不多,但每一场都难忘。
不出意外,这将是今年最精良的国剧。
这部剧真的要静下心来仔细看,不知道流过多少次泪,母亲永远是子女们心中的牵挂,和剧里的丁小军一样,年纪小的我们会经常因为母亲的管教而叛逆,觉得生活总是自己的,不管是谁都不能强压想法;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增多,渐渐明白家长们的无可奈何,是倾注了多少心血放弃了多少才能将一个孩子培养长大。以前的我很逃避表现感情,但是某一个瞬间开始变得勇于表达,那时才发现母亲眼底的欣喜,原来我错过了这么多。
另外董洁的演技真的好细腻,之前还觉得她不适合演年龄跨度这么大的角色,但是看下来每个时期的细节都和生活中遇见的同龄人一样,这就是好演员,有些人不要上来就骂,哪来这么多二极管
在刚上映的时候看到过关于这部剧的评价,主要是吐槽男女主年龄太近,饰演母子违和。因此也就没有看。最近在会员页面偶然刷到看完全篇着实是惊艳到了。
这部剧很真实,最后母亲在治疗后期无望的时候反而是儿子最想着继续治疗和坚持。而在我几次面对家人重症的时候,其实都是这样的,有时候他们甚至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需要自己的人在坚持。
而丁碧云离婚后面对新感情的犹豫也很贴合离婚女性的真实想法。一边是没长大的孩子,一边又希望能够在感情中找到自我的存在。这两者有冲突,也有融合,自我还是自我只是身份上加了一重标签,也是自我中的一部分。最后丁碧云放弃去日本的行程,也是感知到了儿子想留在国内的心思。
丁碧云的一生着实坎坷,数次选择都以儿子为中心,在她病重的最后阶段她终于和自己所喜欢的梅众重逢走过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这也许是编剧给这个角色的一点温柔吧,在现实里回到日本的梅众可以早已开始新的生活。深沉长久的思念能够遇到也普通人口中的恋爱童话的程度了。
这个真实的故事最后还是落地于真实,丁碧云最后还是癌症复发中结束了生命。我的泪点也在这一刻触发。曾经陪伴妈妈在肿瘤医院病房时候的无助和不真实感,面对爷爷外婆去世时候的不舍以及生命衰败的悲哀,结合新生命的诞生顿感人的渺小。而现在的我也即将30岁,人生短暂,希望能不辜负自己不辜负爱的人。
看到一半就来评价了,虽然一开始感觉导演的叙事很凌乱,但只要看一集,你就会适应整个叙事的节奏。越看越舒服,没有期待,没有亢奋,没有气愤;有舒服的感人,有舒服的揪心,好像所有的一切就应该一直这么走下去。妈妈的故事和自己的故事,都是好似平平淡淡,缺演到了我的心坎。
还有就是,我们因为世俗的偏见将我们的爱情葬送,其实就是我们不够爱对方,皇室公主都会为了爱情脱离皇室
现在热火的《人世间》收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你有没有看过《您好,母亲大人》呢?光看这个名字,你可能觉得没有人世间那样大气,看这名字就知道讲的是母亲这一角色。我没看过《人世间》,在豆瓣上,它和《人世间》同样是8.1分,这是我看完采取看的豆瓣评分。那么,它究竟好在哪。
您好,母亲大人的剧情是以儿子的角度去发展,通过采访儿子的形式,展开儿子丁小军与母亲丁碧云这两条故事线,两代人的故事。剧中丁小军这个人物一身正气、内敛却敢于挺身而出,与周遭格格不入,却用自身人格感化他人。这么完美形象没有其他缺点吗?有的,剧中给他的人设是家庭没有其他人富裕,遇事怕担责,从下面这段采访中,你可以感受到
主持人:你当时可以直接说,说你愿意选择你的妈妈,那你为什么日本不能直接说你不愿意去,我想你如果这么说的话,大人们肯定能想出既能尊重你,他们又能彼此在一起的方法不是吗?
丁:我怕我妈失去辛福之后,心里会一直怪罪我
主持人:用逃避问题来解决问题,成功一次之后很容易变成习惯。
丁:一直道大学我都有这个习惯,在一场比赛中不输掉的方式,不是去拼,而是根本就不参加比赛。
大学中最能体现的他的这个心理、内心性格的事情就是他与余雅的爱情,被动式的接受,胖虎拿他手机以他名义向余雅告白,余雅的主动式逼迫他告白,余雅工作机会被安排到北京发展、母亲的生病迫使他跟余雅分手,包括后来余雅知道内情,当时他与尹怡的关系,又迫使他这样子以这样的方式活着。所有的事件结果都是外来因素迫使他做出这样的选择,这种被动型的人格特点,让人不由得想到一个词,现实所迫。
反观她的母亲,每一项事情都是她主动的选择,即使被迫的却是她主动选择,她与梅先生分别20年不遗憾吗?遗憾的,可是她做了选择之后在现实生活中就断绝了这种想法,连梅先生之后的电话也不回了。她在努力积极活着,是往上走的态势,从乡村在镇里面,后面到城市里面,从小厂到大厂,要去日企上班,不会日语,就用收音机从零开始学日语。反观丁小军他是以向下的方式,从上海到乡镇事业单位,后面成了一名人民教师,这算不好吗?虽说写作在任何地方都是能发光发热的,重点是他有没有为自己想要的去努力争取过,余雅他是喜欢的,在现实面前他有去争取吗?胖虎的事情他有去面对吗?尹怡对他的喜欢他有立马回应吗?所有这些东西在时间的推波助澜下渐渐淡化反而容易了,他这一生都在利用时间,用时间去逃避问题来解决问题。
积极的人生从来都是在追赶时间的,用时间推波助澜反而自己永远有他因去把不好的结果归罪,满身抱怨时间,他人的我们只会被时间所束缚。你有没有想过某个时间段该有某个时间段该做的事情,可是到了那个时间段你发现你什么都做不好,你埋怨当时怎么没早做准备,如果重来会不会变好呢。重来的你还是当时的你,你的思想见识没有回去,当时的你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你的选择把你带向了不同的道路,形成网状结构。这就是本身同个起点,为什么有的人走的靠前,有的靠后。
人生在世,是好是坏都是我们的选择。不管是好是坏,被动还是主动,但一定要听从自己的内心,丁小军不喜欢余雅吗?喜欢的,但是尹怡合适,可以说他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尹怡,胖虎被车撞伤变成植物人,他是有责任的,虽说后面他把那比律师费给付了,可是人情永远都还不了的,这笔人情是他妈妈和尹怡去还的。丁小军的选择,归结于现实因素迫使这样的选择。如果是自己呢,设身处地是不是也会做这样的选择。为什么他母亲反而就比较洒脱了呢,付出大于给予,不亏欠别人,敢爱敢恨。相信你能成为想成为的人,最好的选择结果就是在选择结果的路上一直为结果去创造能实现的条件,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好的结果也只会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望所有的观看此片的人都能找准自己心中的定位,人生很短,30集的剧情讲述了两代人的一生,希望所有人有机会为自己而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必忧愁物质上的东西,做自己真正的主人。
这是部既充满生活气息又充满诗意的剧,很文青的笔触,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硬要保留一块自留地,用来安放不明所以的倔强浪漫。还有个神奇的地方是剪辑,不知是书的叙事顺序还是导演刻意为之,这种把人的一生碾碎再拼接的方式,一旦接受了,还是觉得很妙啊。时间是连续的,但当回忆人生时,却要靠断裂的事件才能串联起来。母亲的一生背负了现实的压力,也获得了超脱现实的爱情,就像人活着总会遇到好事一般地明媚起来。为了“家”,她向命运妥协,为了“成家”,她向生活抗争,“离婚”后“遇见爱情”再“放弃爱情”,她果断地处理着她和孩子的生活。她不完美,但身上有一种吸引力,充满着走向明天的勇气。有时候表达的技巧不是渲染悲天悯人的大情绪,而是刻画通俗但容易被忽略的小情绪。
始终在想以前有《浪漫的事》、《家有九凤》、《我的丑娘》…如今的小荧幕里关于亲情的命题还有什么- -“妈宝”、“有了媳妇忘了娘”的掰扯或是更为戏剧化的出发,因为故事总是太多,容不下把视角聚焦于这般人世间最简单而又直接的关系中。但这里,却有相伴一生的点滴,也写尽了围绕着亲情的所有美好与缺憾。它未有奇迹般的变数,也不曾炮制排山倒海般的撕裂;儿子不停地在回忆与反思,母亲的所有细节串起了整个故事。两名主演战胜了来源于自身最大的挑战(剧集开播前尹昉的婚讯和实际上十多岁的年龄差;董洁不言自喻),全身心投入角色之中,最终有了这般简单真情的好戏。它发出的声音如此珍贵,也如此温暖。
董洁和尹昉谈恋爱或许还有人看
妈妈是我和死亡之间的最后一道隔板 她干净 有力 坚强 温暖 好像爱我只是她最不值一提的属性而已
突然像是似曾相识的“似水年华”一样。。
标记“在看”的时候说得有点刻薄了,沉下心去看,慢慢地一集一集追完,好像逐渐相信丁碧云这个近乎完美的母亲形象,也相信丁小军被教育的如此善良是她在数十年里潜移默化的陪伴和影响而来的。三十集的电视剧,节奏缓慢,情节琐碎,多线叙事却互相勾连。女性如何从青年走向老年,男孩怎么从孩童变成善良正直的成年人。细节刻画人物,人物带出时代。在越来越追求宏大叙事烧脑悬疑cp甜宠之外,还有这样一部肯脚踏实地聚焦两代人母与子之间的小事儿的剧真挺难得的。好像因为女主的演员导致这个剧热度不高,都完结了豆瓣还没有评分,无论新闻里怎么说她,董洁在这部剧里演得确实很好,年龄差没有出戏,反倒通过她的表演相信了“母亲”的苦难。不过这也是缺点的一部分,似乎大时代所有的不幸,都被母亲赶上了。其实母亲应该就是八九十年代的一个历史的缩影。
虽然提前看了大结局但还是会继续追完全集,不仅仅是演员表演,整体的制作也都很棒,注意到片方宣传没有提电影质感,明明比其他狂吹的国产剧画面质感好得多!同时也很开心看到一部歌颂母爱又不煽情不苦情的剧。
非线性的叙述模式从事件和主题出发,将母亲的情感历程和儿子的感情线双线对比,碎片化的剪辑克制冷静,避免了廉价的煽情。唯一诟病的作为主题的母亲依然是个传统的圣母形象,所有的努力和牺牲都是为了儿子,这个看似伟大的女人未免太过空心。
8分。1.绝对是今年最值得一看的国产剧,4条时间线规律性穿插讲述母子二人的人生经历,颠覆了以往类似题材的叙事方法。2.兴许是母爱这一主题本身的魅力,剧里的情感非常真挚动人,是那些一个劲谈情说爱的影视剧永远达不到的高度。3.尹昉扮高中生,董洁扮少女都没有违和感,二人对不同年龄段的演绎都带有个人经历中的琢磨,真实而不刻意。
国产电视剧已经开始不再傻白甜了 但或许有些观众还是傻白甜
现实生活题材如今怎么这么难得啊 尹昉终于男一了不容易
董洁的演技绝了,挺好看的
好好的一部剧,为什么要点评演员本身?潘粤明都没有这么义愤填膺,作为局外人何必如此抓着不放。作为剧来说,这是一部值得好好用心去感受的作品。作品里融入了时代与家庭,追求与寻根,向前看也要回头望,希望我们都没有错过什么。
董洁演妈没问题 但是80年董洁去演86年尹昉的妈在这里就显得很违和了 另外get不到尹昉演技
尹昉演得很好,董洁演得不错,剪辑有新意,可惜了,题材不能共鸣。——————20220406:与母亲又住了一段时间,感情飞涨。对于这种题材终有一天可以共鸣。
曹盾这次是配了一个剪辑强势的后期制作组吧,剧情不稀碎剧情也比较连贯。三条叙事线,过去式1的母亲,过去式2的孩子,现在式的母子相处,构成完整的故事。
董洁饰演的是与她自己相似的人生。与前夫情投意合结婚,后因丈夫大男子性格,好面烂赌不顾家庭,导致感情破裂离婚,一个人带着儿子相依为命努力营生,此后爸爸再也没有以父亲的身份出现在儿子的人生中。而现实中顶顶正处在丁小军童年时期,父亲的缺失对性格的影响,让未来虽还未发生但似乎也可预见,那个人毕竟是脱离不了的至亲血缘。对于这一点,让董洁一直处于失德艺人的舆论批判中,被道德卫士键盘侠们咒骂,作为母亲选择不争辩不声明,可能是最妥的唯一选择,而围城里的事也不需要跟外人解释,很难说清,各占各理。但始终相信,一个女人对于自己选择的相濡以沫过的爱情,在没有彻底失望之时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不如相忘于江湖各自安好吧。
看完前两集直接把我俘获,没想到男女主6岁年龄差毫不违和。双线叙事+倒叙直接回到丁碧云年轻时,董洁从少女演到老年,反差感属实惊艳到我了,老年生病强打精神的眼神,年轻时倔强又充满希望的状态,y1s1她好适合这种有生活有质感的角色啊。
这部剧为什么声量这么低?《长安十二时辰》开播的时候就听曹盾说要拍这个,目前看了8集,成色很好。三条(其实还有第四条)时空线并行的结构,在电视剧里应该是比较大胆的,彼此对照。现在时空中记者那条线尤为出彩,每集最后的问题四两拨千斤,专往伤口上捅,当然尹昉对她的“反击”也很好。在丁小军那哑口无言后,记者第六集结尾突然变换了采访对象,也很让人惊喜。特别喜欢丁碧云和梅部长的爱情线,中年人的含蓄与浪漫。
旁观了多年的豆瓣友邻,终于以「作品」的方式和母亲彻底告别,而告别这个过程都是母亲所不知道的事情,让人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