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首日看了这个片,写了篇差评被顶到本片词条首页,结果今天收到豆邮显示“被相关权利人实名投诉”,说我的内容侵犯名誉权。
我也不知道是片方还是演员方面投诉的,也不知道自己当时写的差评具体哪里侵犯名誉权了,就是觉得离谱,烂还不让说了吗?
真就全网捂嘴?我在豆瓣写差评骂烂片也好多年了,还是头一次遇到这么离谱的事情。
要说以前主旋律什么的关评锁分,这个懂的都懂,没办法。
现在单纯的资本商业电影也要捂嘴?我看好几条高赞差评都没了,真行啊。
原文我润色后再发一遍:
《外太空的莫扎特》,本以为是喜剧片,没想到是儿童片。
黄渤、姚晨、范伟、贾冰。梅婷……冲着这个演员阵容看的,预期是一部沈腾式喜剧,没想到看个开头我就绷不住了,忍不住玩了会儿手机。
总的来说,这个片子当做儿童片看还算尚可,当做儿童科幻也还行,毕竟同影厅的小孩子还是看得挺欢乐的(也不能指望小孩有太高的艺术审美吧),对于成年观众来说真的有点如坐针毡。
《外太空的莫扎特》就是一部“公式电影”,经典的离异家庭,经典的屌丝男主暗恋班花女主,经典的电灯泡配角死党,经典的小丑情敌和反派……所有的角色都特别扁平,所有的情节都特别套路,所有的动机都特别牵强,所有的台词都特别片汤话。
皮克斯的动画也是儿童片,但是它能触动观众,能让你久久不能回味;沈腾最经典的那几部喜剧除了贡献笑点,也有不少深刻的讽刺;《外太空的莫扎特》则属于看完就忘,讲的故事特别简单,道理也特别肤浅,没有任何深度可言,也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笑点。
表演方面,成年演员的演技自然没有拖后腿,但是几位少年主演的演技是一个大问题。荣梓杉之前可能饰演悬疑剧比较擅长,像这种青涩阳光少年的角色,表演的痕迹特别重,特别假,充其量是个低配版刘昊然;女主黄杨钿甜的演技更烂,好几个场景就像是在背台词,连低配刘浩存都够不上,相比之下,刘浩存虽然家里面黑点比较多,但是演技和扮清纯绝对完爆这位。
姚晨的角色造型还是挺惊艳的,疯子人设也很让人期待,但是剧本实在太无聊了。至于范伟?这位影帝压根就没有几场戏,演员表里居然放那么靠前。
这个片子看到最后我是真没想到还有彩蛋,还要拍续集,看来陈思诚又要构建一个新的宇宙。但是第一部都拍成这样了,还能拍下去吗?
我很认同之前网友对陈思诚的定位:他是一个商人。
“唐探宇宙”如此,《外太空的莫扎特》也是如此,大牌客串(范伟、郎朗),萌物、乐高带货,彩蛋还要拍第二部,很商业,很陈思诚。公仔设计的丑不丑、萌不萌我不知道,但是如果真拍成系列火了,那一定能卖很多年。
陈思诚就像PDD,摆明了把烂字放在你面前,但是依然不妨碍他收割三四线下沉市场的钞票。这部影片的目标受众应该就是暑假期间带孩子的家长,而不是一个有着正常审美的成年观众,把我骗进影院我也只能说一句:陈思诚,你赢了,下回我绝不再花钱看你的电影。
防失联,关注公众号/豆瓣/知乎:大海里的针
我觉得挺好看的,不知道你们在苛责什么,一个喜剧加科幻题材,是哪里不对?搞笑的地方不少啊,我在自己电脑上看的,没去电影院,我感觉效果也可以,我本来不想评论,我看舆论一边倒,我感觉不对劲,大家不要跟风,不要人云亦云,我看着挺开心的,有笑点,也有泪点,于是我就来说两句,,,没有华丽的点评词藻,见谅!
陈思诚过去几年建立了一个行业身份——IP操盘手。
所以咱别从剧本、创作出发聊《外太空的莫扎特》,陈思成的项目聊不到那个,不是那么回事。就从资源配置、商业元素、类型需求和宣传策略来看。
你想赚谁的钱?为什么没赚着?
1. 年龄不对,所以角色不对、故事不对。
这个电影想给什么年龄的观众看?
想要全年龄段受众,不是错。错的是以为角色全年龄了,就能吸引全年龄观众。
范伟爷爷辈,黄渤爸爸辈,孩子辈分青少年和儿童。
其中,核心主角任小天设定为初中生,是一大败笔。一方面拉高了观众对故事成熟度的期待,一方面暴露了剧本短板。
选荣梓杉,是错上加错(不是荣梓杉的错)。
2020年开机,荣梓杉14岁,但已经长到了一米八多,比黄渤高一头,当时恰巧还在变声期。不说电影,荣梓杉作为演员本身就进入了尴尬期。太高,但脸青涩、岁数小,大人孩子都有点演不了。
陈思诚逼着他往夸张方向演,只会让观众更出戏。
实际上,有关家庭、教育的作品,且想用“奇幻喜剧”做包装的话,用儿童演员,会极大拓宽受众,而且孩子能天然地使许多剧情合理化。
徐娇演《长江7号》时只有9岁,且又黑又瘦又矮,显得更小。如果她是初中生,故事就不成立。
陈思诚选荣梓杉,不如选韩昊霖(《我和我的祖国》里扶电视天线的小孩),个子小小、脸圆圆,跟黄渤应该更有父子感,或者直接让片中同父异母的小学生弟弟那个年龄的做主角,一些戏会突然间变合理。
比如小天课堂上看着云彩傻笑,第一次见到莫扎特后的尖叫,到密云拯救胖同学,坐乐高船去长城,哭着唱歌救莫扎特……
你可以想想婴儿肥的小男孩去做这些事会多么可爱、勇敢、充满冒险精神和浪漫气息。
一米八大高个干这些事,只剩下傻。
年龄不对,影响方方面面。
比如片中有众女生犯花痴尖叫追逐男生的情节,可笑油腻低级,也不符合后期“献给童心”的宣传策略。
小天撺掇莫扎特摘掉学长的假发等等,也暴露恶俗。
如果小天是儿童,这些情节大概率不会出现,即便有“爱情”和“情敌”,也会相对可爱。
徐峥不好,徐峥给韩昊霖拍的“爱情戏”让普通观众觉得纯真,这就是小孩子天然的好处。
陈思诚写了个10岁小孩的剧本,非得让发育过于成熟的年轻男性来演,这是重大决策失误,进而破坏电影、误导观众、耽误宣传。
什么都不改,只改年龄,让小天从14岁变成10岁,演员从一米八变成一米四,电影都会比现在更成功。
《莫扎特》可以是“献给童心”,可以是儿童片。但现在,似乎是拿“儿童片”当遮羞布,仅从宣传层面扭转观影预期,太晚了,而且儿童片≠幼稚。
2. 阶层不对,所以矛盾不对、情感不对。
这个电影想给什么阶层的观众看?
先看任大望是什么阶层。
他自称住回迁房,但看着像学区房,房子宽敞明亮、装修精致、离学校近。家里买得起钢琴,请得起名师,吃饭有小龙虾,旅游的时候住带大客厅的房。
他自称只是个卖保险的,但实际生活优渥,工作困境没被展现。
儿子上的学校,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包含,社团遍地,每年都举办招新,弟弟在的小学部有手工义卖活动,黄觉饰演的富豪也把女儿送到这个学校。
任大望就算不是中产,也是小康。
失败男人在前妻面前冒充富豪是中国男导演历史悠久的独特爱好,但市井穷人冒充,还是小康白领冒充,这俩可有区别。
而被反复提及的《长江7号》,动人的一点在于,一个贫困线以下的民工,希望他的孩子接受最好最昂贵的教育,他认为读书改变命运。
打零工的民工,送儿子上贵族学校,谁信啊?我们都信了,还共情了。这是残忍童话,主角阶层的硬设定,使它的受众是普罗大众。
而《莫扎特》中的钢琴、天文,像中产家长的矫情。父子矛盾是,到底要选哪个昂贵的爱好。此事与“我”无关,与普通大众无关。
中国有千万小镇做题家,宇宙尽头是编制,不是莫扎特。
中国孩子普遍承担的压力,是父母无限制的给予,比如掏空六个钱包买一套学区房。对于孩子来说,带来的是窒息与压力。
假如任大望是市井穷人,俩父子挤十几平的房间住,可能因为小天的一次好奇,或者一次信誓旦旦的表决心,曾经放弃音乐的任大望倾家荡产买了钢琴,家里最大的空间让给了钢琴。
小天背负着枷锁和期望,可能会假装热爱钢琴,连句“不喜欢”都不敢说。
当他一旦流露不满,任大望可能会说是你自己想学的,我为了让你学钢琴怎么怎么样。而实际上,他是在让小天为自己失败的音乐梦想买单,因为心智和地位的不对等,家长的行为常常隐含着对孩子的强迫,对自我的欺骗。
孩子反感父母给自己安排的路,同时也畏惧,这条路上父母投入了那么多自己难以承受的资源。
而阶层改变,会导致钱不是问题,资源投入不是问题,梦想与生存也不再剑拔弩张。电影选的钢琴、天文,也都不明确指向“钱”,普通人怎么会有共鸣?
可能陈思诚已经不知道普通人是怎么生活了。
3. 还有
时长不对。
136分钟,跟《唐探3》时长一致。两小时十六分钟,你说献给孩子?孩子三节课加起来都没这么长。这个时长也影响排映。
宣传滞后。
陈思诚在市场上有字头,所以《莫扎特》第一次亮相备受关注。第一张海报是星球和星系组成的音符,释放了明确的“科幻”“音乐”信号,后续阵容曝光,立刻在观众心中追加了“喜剧”标签。
电影品质、风格摆在那,不配叫科幻,也很难让人笑出来,宣传唯一能发挥的就是“奇幻”,目标观众应该是家长和孩子。可惜初始印象难以更改,映前宣传热度不行,标签不明确。
可能也担心“儿童片”影响受众,那就只能承受期待落空带来的反噬。
暑期档又是个长线档期,前面有俩强口碑对手,你走不了长线。市场整体热度又一般,不可能在首周末大赚三天。
如果映前做大规模免费亲子场,“子”的年龄卡在10岁及以下,重点突出奇幻和童心,弱化外星、太空等科幻元素,不搞什么代际关系的严肃探讨和引导,可能会好些,毕竟暑期档家长孩子有观影需求。
而且后面两周无同类重磅新片,市场空间是很足的,烂牌也能打两把。
我不觉得陈思诚是好导演,一直把他当商人看,会码盘子,懂市场和类型,明目张胆借鉴前辈的经典。
但《外太空的莫扎特》,连盘子都码不好了,那中国电影市场要你何用?
4. 我喜欢的点
科学不会是解决人类终极困惑的答案。
艺术是能量来源。
小天靠音乐得到一切,但依然选择星空。
“你别担心,妈在那边过得挺好的。”(马元这孩子要是10岁以下儿童,这段都能成哭点。)
咱就是说,一整个大无语。
开场五分钟就感觉有些不妙,荣梓杉的演技在黄渤的对比下真的是一言难尽,父子俩人吵架台词吐字不清感情生硬也就算了,随时要笑场的表情也是可以在电影院播的吗…
这剧情,上学时候写出来估计都会被编剧老师当成足球一样踢出教室。某些部分真的是又像长江七号又像美人鱼…要不咱就叫它四不像吧。
天文理论扯了一大堆,那个阿尔法18星球距离地球多远?过来使用哪种能量和载体?他们咋就能实时监测地球?既然能做书桥为啥不直接坐着书飞??不是抹掉记忆了吗为什么姚晨演的那个公主最后还能记得???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大家掏书包的时候耗子带了快板,家里还有德艺双馨的扇子,原本以为后面有能用上的地方,结果爬完长城莫扎特没能量了,手机没电了全员歇菜…为啥不来段相声快板???相声快板不算艺术吗???????
从德胜门走到广电大厦,乐高飞船傍晚起飞时速撑死50迈天黑就到八达岭…
唯一经验的地方也就是星空特效了
不过 七大奇迹可能是外星人盖的这事,好像在小学时候看的未解之谜里吧…?
啥阴间玩意儿?还致敬长江七号🤔坦白说长江七号本来也很一般,七号设计也不算好,这莫扎特可了不得了,整这个设计实在是够惊悚的了,我就问是陈思成亲脚设计的吗?这是坟前浓眉小眼的小纸人吗?看预告片我掐指一算这电影还得是强行尬笑模式…
现在看一部好电影有这么难吗?对于这种影片广电都是闭着眼审查的吗?
您们好!由于我热评的影评被删除,禁言了,所以我只好再注册个号。不好意思,因为看了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多少有点ptsd(创伤后遗症)。想到还有那么多无辜的观众,他们很有可能遭遇原本平静的生活中,三如而来的至暗两小时。我还是想站出来提醒一下,(我尽量克制,斟酌自己的措辞,不然可能又被禁言,那我还要去再申请一个号)大家这几年过的都很难,假如您想通过这个影片获得一些舒心,放松,愉悦,那么我真诚的建议您尽早打消这个念头。因为通过这个影片,您能看到的,感受到的,只有(…这里不展开了)以上。
玩尬的是吧?就说这剧本扔给一个网络电影公司,都不会有人愿意拍。未成年演员表演上几乎没有一场是合格的。
年度最烂,陈思成用一部片子侮辱了包括但不限于;观众的智商,外星人,儿童片,科幻片,喜剧片,足球,水兵月,天文爱好者,月亮河,绝对音准,高达模型,长城的位置,盘古大厦的龙头,可怜的天下父母心
关于家庭亲情的三部曲,我大概知道导演想说什么,但表达的确实很一般。WDNMD我玩偶动了,我不弹了。父亲把梦想与遗憾强加到孩子身上,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转换了想法。骗钱的与一群愚蠢的“教徒”有些暗指的意思。科学不能回答宇宙的终极问题,艺术才可以,因此电影中很多选曲、配乐、书都选的很不错。
我终于可以用上这几个成语了,如鲠在喉……如芒在背……如坐针毡……
陈思诚在阿尔法十八星球算残疾吗?我接受智商受到侮辱,但是莫扎特招谁惹谁了啊……什么乱七八糟的大杂烩,能好好讲个故事吗,用这么多特效真他妈浪费
荣梓杉真的是长个子不长演技啊,高出黄渤一个头了演技还停留在朱朝阳时期。不过可能也怪剧本把初二的孩子写的太幼稚了吧,耗子和灵灵的两个小演员都比他放得开。
观后感: 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
割裂感好强,前段的校园生活,怎么看都像是在为后边的“没关系”铺垫。
陈思诚想当斯皮尔伯格拍出他的ET,然而现实可能是成片离吹梦巨人都差一大截
虽然有挺多尴尬的地方,也有很多喊口号假嗨的情绪,但很喜欢塑造的童趣的部分,莫扎特和它的魔法,是给孩子的礼物。对陈思诚的好感回来了一点,起码这部他花心思了,能感受到他的诚意。("小"朋友太大了,找个十岁左右的会好很多)
这种演员阵容能拍成这个diao样子也是难得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点幼稚,但是对于成年人真是弱智 看到生理心理都难受的电影
cg技术太可怕了,那个丑熊猫怎么做到连眼神都和陈思诚一模一样的。
人们很少往天上看,每个人也应该被允许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充满想象力的画面飘荡在都市上空,所释放的积极讯息与对音乐的运用在当下充满温度。但几分感觉良好之外,更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它究竟想要成为什么——时而是有点正经想要打开叙事宇宙的科幻故事,时而又是温情向拼贴各种熟悉元素的家庭片,然后偶尔不合时宜地加入各种聒噪粗俗的动作幽默;尤其考虑到此前还曾被规划为三部曲,很难在这里看出来它有什么能够继续下去的新意与必要性。看到姚晨拾起被遗忘许久的喜剧任务,还被设计成开启更多章节的一个引子让人有期待;但也是仅此而已。
在电影院,半个小时了,终于进入正题。人物浮夸,小孩演技不行,外星人配音可怕…………提前一周不到二十块买的票,知道99%会烂,就来看看究竟会多烂……看看结束后,我会不会改成三星吧……(对不起,我没坚持到电影结束……就这样吧。别看。。。)
0.0。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影片丝毫不去掩饰低俗的情节和廉价的煽情,甚至直接将低龄二字挂在脸上摆出一副自我陶醉的姿态,我不知道小朋友是否适合这种视觉垃圾,但就一部电影而言,陈思诚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在哪里?拿艺术作为本片世界观的基础、价值观的体现是对任何艺术形式莫名的侮辱。它不配用古典乐作背景,不配用moon river升华主旨,更不配模仿《一一》的结尾,这种亵渎式的毫无意义的元素拼接让我生理性厌恶,这种电影的存在就是对“艺术不分高低”最具说服力的否定,这部电影就是艺术中的糟粕。恶心,实在恶心。
三观极其不正的一部烂片,满满的大男子主义,垃圾
陈思诚是有一些拍恶搞B级片的潜质在的,但他总觉得自己是拍大片的人才,即使在人畜无害的儿童片里,他也抑制不住要装一些恶心的东西,比如让男人穿女装然后当做笑料这样低级的性别梗(他真的好爱这个桥段),所以不管多高级的演员,到了陈思诚手里都变得油腻无比,简直是荣梓杉演艺生涯最大黑历史,弟弟快逃吧!!!
杀了我现在就杀了我
我真的生气了:黄渤,你接这种戏我真的很无语,他到底给了你多少!男主小演员,你的演技是我影院观影史上最尬最拉垮的存在!油腻的外星人熊猫,这油腻程度一看就是陈思诚本人!陈思诚,才华,头脑,逻辑,幽默你一样也没有,简直是导演编剧界的跳梁小丑!你还要拍续集,观众到底跟你有什么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