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这部电影的印象极其深刻,虽然这只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电视电影,总长度也就75分钟左右,但我最近反复给我6岁的女儿讲解其中的桥段,即便今年距离我看这部电影已经过去了9年的时间。
我为什么会如此注意这部电影?我老公给出了经典答案:因为这是我在我姥姥家安装了机顶盒后,在姥姥家看的最后一部电影。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那是个初夏,主卧北边的西墙电视柜,第一次家里买了液晶电视,我坐在对面的老式沙发上,趁着晚饭后83岁的姥爷和79岁的姥姥去公园散步,我百无聊赖,想练练英语听力,打开了机顶盒里英语电影频道。
9年后的现在,姥爷和姥姥在几年前分别在88岁和87岁的时候去世,他们住的老房子被卖掉,我也有了孩子,时间的车轮仍在不停转动。
我和男主很像,表面上一心为了事业和家庭,但内里有些烦躁不安的一面。正如与狗儿相处,不是给他花了大价钱买了多么好吃又健康的食物,不是刷牙亲力亲为,甚至也不是无时不刻的陪伴,而是你真的用心“倾听”他的苦楚,用眼神给他安全感。陪伴固然重要,耐着性子高质量的陪伴哪怕时间不长,也好过满嘴抱怨与不耐烦的行为。
狗是有灵性的动物,他知道男主在爱护着他,否则也不会在野性未训时就露出肚皮主动让费尽心机的男主rua他。他心里都懂,只是害怕再次失去。
我有时很庆幸,自己在30大几的年龄才经历了至亲的离世,觉得自己没在不成熟时就经历这么可怕的事;有时又觉得遗憾,因为自己确实因此成熟得太晚了,我从小就对死亡有一种悲伤的恐惧心理,就像片中Stanley被安乐的时候,以前的我是无论如何不接受这种方式的,“好死不如赖活着”心理作祟。而现在,我终于意识到,死亡真的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死亡时必经的那个漫长又痛苦的过程。
Stanley的离去,也提醒着我,有一天,Devon,甚至我自己,都会离去。其实,真正离去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绵延不绝的牵挂与留给亲人的悲伤。
姥姥姥爷经常会来我梦里,虽然,有的时候,他们对我也并不像外人看到的那么呵护。但这就是人与动物间最大的共同点,我们都愿意看到别人对我们好的那一面,只要好的那一面没有消失,坏的,就让它随风去吧。
狗的一生很短暂,人的一辈子也不长。
愿我们都能记住温情的一面。
电影讲述了患有轻微抑郁症的老Jon是怎样被一只需要挽救的狗狗拯救的。只推荐有养狗经历(时不时喂喂拴在农家/工厂大院的看门狗这种行为不包括在内,这真的不叫养狗),人生经历过抑郁、低谷期的人群观看。不然的话,你很可能会因为不能感同身受,又没有俊男靓女明星大腕,没有你期望看到的聪明懂事的超级狗狗,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觉得这是个没劲的烂片,看了浪费时间。而实际上,这是一部不需要google也能确认的自传小说改编的电影,因为一切都那么真实,让人感受不到一点故意夸大的戏剧成分。同样是自传小说改编的《马利与我》,斧凿痕迹就比较明显了。
被现实生活的压力击垮,总想逃避写作、逃避社会、甚至逃避家人的中年作家Jon,遇到了自身面临更大问题的边牧Devon。他们从一开始就相处的很不顺利,2岁的Devon在它之前的生命里没有收到应有的对待和很好的照顾,因而变得性格狂野,对人抗拒,不断的惹麻烦;Jon则越来越想切断与他人的联系,躲避工作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就连在好好训练Devon这个问题上,他也没有什么决心。送走了一条年老重病的拉布拉多之后(导演把另一条可爱的黄拉吞了),Jon带着Devon一同逃往了宁静美丽的乡村,想找寻内心的安宁。
终于远离了喧嚣的城市、追着打探近况的熟人、远离了手机电话、现代通讯,平静下来的Jon很快发现,逃避与自我封闭所换来的宁静并不能改善自己的现状:他的小说仍然一个字也写不出来,Devon也仍然是陌生人眼中很明显有问题的狗,更重要的是他真正体会到了一个人在空旷房子里睡冰冷床垫的孤独滋味。当他试着与当地纯朴的村民接触,并开始为Devon做一些物质满足以外的努力,他发现一切其实没有那么难……
电影在一个令观众意犹未尽的地方结束了,我们不知道离开小镇后Jon的书有没有完成,他与家人的关系是否恢复,甚至给了他力量与灵感的Devon有没有成为一条好狗影片都没做交代(我想看那条永远乖乖趴着的黄拉啊喂)。不过电影确实给了大家一个心灵得到治愈的可行性方案,不仅是小说作者电影主角,相信很多人也有真实经历,那就是——养一条狗(其实什么狗都行,本人推荐伴侣犬No.1的金毛哈),用心培养它,它也会全心陪伴着你。然后在每天给予与收获爱的过程中,会突然有一天发觉内心已经被爱注满,周围的一切都留有阳光照耀过的温度,那时你会对生活自然而然地露出微笑。
关于宠物的电影很多,尤其是狗,而且这类电影拍的也都很温馨感人或者搞笑,比如《Marmaduke》,《导盲犬小Q》,《Marley And Me》等等。这是个中年人和狗的故事,中年人工作不够成功,养了一条苏格兰牧羊犬,牧羊犬有自己习性,却不知如何发挥,只是不停的给主人找麻烦,最后主人和狗在大自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回了自我,和谐相处。很温馨的文艺片,只是在展示一个迷茫的大狗和他迷茫的主人之间的生活,没有太多的评价,只是叙述。
Jon一次一次的与Devon做着“呼唤”的练习时,Jon不仅是帮助Devon与自己确定了那份不仅是“条件反射”的联系,Devon开始找到了边境牧羊犬的本能,老Jon一声声的平静了自己的心,找到了自己。
似乎养狗就是这个目的,常常人们会发现从狗的行为性格就能了解狗主人的状态,Jon在自己焦头烂额毫无思路的情况下,还是接受了那种曾经受虐过的Devon,内心也是希望借由训练它来重新唤醒自己吧。
Jon原本应该也是内心强大的人,不然也不会一直领养受伤的狗狗回来驯养,两只拉布拉多仿佛是他无声的知己老友,想必这之间的相处Jon费了相当的心思,拉布拉多跟好动不输边境牧羊犬哦。虽然有新的Devon进家门,两只拉布拉多也没有争宠,静静呆在Jon身边看着两个之间的互动。
Jon决定去乡下租间农场,为了Devon有更合适的空间,也是为了能让自我能有个缓冲的地方,Jon以为找个够大够封闭的地方,就能让失去的自我重新回来。然而就像那位老妇人说的那样,问题不是狗,而是出在你身上,你们都是失去自我。唯有放开了,让自我放松出来,才能找到原本的自己。
那些Jon家周围那些“热心”的邻居,是另一种驯养狗的类型,他们只是让狗狗成为狗主人想要的那种狗狗,而不关心狗狗的本性或者说自我。在自我迷失或者正在寻找自我的时候,这样的“热情”人士也特别多,他们用你难以抵抗的温情将自己的价值观默默洗脑植入进你的自我,代替你的自我,然后让你变成跟他们一样的人。应当是Jon很唾弃的类型,虽然她们都很热情。
Jon演得不错,不是很刻意,那种迷失又封闭又在不断寻求突破的状态把握的到位,自然流露。
边境和拉布拉多的眼睛,都好像会说话,真是很想养一只。
向往那种乡下农场的生活,那种人与人之间自然的关怀,全身心的放松,不管对狗狗,对人都很好吧。
国外的作家仿佛很好混,养只狗,然后写写狗与自己的经历,就能成就畅销书了,上大屏幕得也不少,这例子已经屡见不鲜了,可惜国内出现得不多。
边牧
HBO
叙事流畅,但是怎么感觉只看了半部?突然就结束了……10/12/11 DVD-Rip
据说狗狗里智商最高的就是边牧
这只边牧好吃不
要不是边牧,我给零星。
谁跟我一样觉得只有拍了半本的感觉!!!!
边牧~
很诚恳的寻找心灵旅程
地域恶犬的驯服之路
治愈系~
一个工作和生活都陷于困境的作家通过与一只通过有障碍的狗狗相处,人与狗都寻找到自我的个人成长影片。杰夫·布里吉斯塑造此类边缘人物应该是得心应手,而且本片几乎是独角戏,过足戏瘾哦~~
A dog year是一部给走过或正在人生低潮的人看的电影. 有时候人生的低潮并不是彻底的失败, 而是找不到生活的目标, 或者没有动力去追求目标. 训狗阿姨告诉Jon: 卸下对生活的愤怒, 一步一步的重拾生活, 开始总是最困难
太不温不火了 不对我的味
看上去哲理深深,其实也不过只是一场梦呓。
要不是戴文和赛勒长得像我就打2星了
3颗星都给里面的边牧小盆友!
非常一般啊!!白瞎了那狗狗
love me, love my dog.
You are an angry son of the bi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