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内地拍的清宫戏不少,以《甄嬛传》、《如懿传》为代表主要体现的是紫禁城后宫争斗中女人的心细如发,仇深似海,正剧如《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等向观众展现了一幅幅清王朝某个时代波诡云谲、幅员辽阔的帝王基业,令人兴叹。但真正描写慈禧太后这个角色的影视剧并不多,回忆起来也只有几十年前的《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以及在《末代皇帝》中有关于慈禧的垂暮一瞥,这几部电影中的慈禧太后角色稍显单薄,都是工于心计,权力熏心,无甚见识、祸国殃民的中华罪人叶赫那拉氏,是靠心机上位,权力至上、耽于享乐、奢靡无度、手段毒辣的西宫太后。
而初始关注到《苍穹之昴》,是因为这是一部中日合拍剧,女主慈禧的扮演者是日本女演员田中裕子,原著小说由日本的浅田次郎创作。“这是一部非常不一样的小说,作者笔下处处流露出历史情怀:对光绪帝肯定有加,对李鸿章推崇不已,对慈禧太后则以悲天悯人的胸怀,寄予同情和支持。该书自1996年在日本出版后,再版数十次,在日本近十年来销量最大的图书排行榜中一直雄踞榜首。”
一个日本女演员如何能演绎好中国历史上这个极其复杂的女性角色,表现出其内心的波澜世界?这是我所抱有的好奇和疑问。但一路看下来,发现田中裕子真的是一个非常优质的女演员,虽然由于语言原因口型对不上,有时难免会让人出戏,但是慈禧太后复杂多变、欲罢不能的内心世界仍然被她演绎得淋漓尽致。看过过往中国女演员演绎的这个角色,大多棱角分明,伶俐威严,贪欲柔媚有余,柔韧悲悯不足,田中裕子的这一版本将这一缺陷很好地弥补了起来,呈现了一个更为立体有血有肉有思考有决断有无奈有不舍的慈禧太后角色,也让这个人物更加接近于生活,更加还原历史。如同剧中慈禧太后的一句感慨:“谁也不想无缘无故地去伤害别人,(光绪)皇帝不想伤害我,我又何其想去伤害他?”人的本性和历史角色的演绎以及后世传世的史本记载终究是有出入的,就看你想相信哪一个。
本剧围绕戊戌变法前后的系列宫廷变故展开,故事线并不复杂,其实呈现的就是慈禧太后内心阴晴不定的复杂世界,两大男主:梁文秀和春儿,分别代表了慈禧太后的两面性,梁文秀代表的是慈禧太后致力政治、励精图治的美好心愿,只是这里面却突然生变,维新变法让她对未来和国体的变革、政权的不稳定性充满了疑问和恐惧,加上荣禄、恭亲王等腐朽政治力量的不断阻挠,使得她不得不亲手扼杀了这个变数;春儿是一块完美无缺的璞玉,代表了慈禧内心纯洁无瑕的赤子之心,她也有对普通人家普通亲情、爱情、友情的向往,她也有善良悲悯的一面,却可惜一入宫门深似海,每日终究要面对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你死我活。
讲到此处,也许会有卫道者出来辩驳,此剧就是在堂而皇之地为慈禧太后洗白,一个将中国引入分裂地步,致使中国疆土不断赔让割地的罪人,有什么好分辩的?就该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不超生,就该被永远鞭笞拷问,对这种人还妄谈什么人性不人性?
对于这样的观点,我确实一下子无法反驳,民族罪人的烙印打在慈禧太后身上确实不冤。她是那个末世几十年里实际上的掌舵者,洋人的入侵,大清朝的没落她确实“功不可没”。
但是,一个最害怕大权旁落的完全自私自利的人,甚至终年害怕自己的权力被儿子抢走的人,难道就不害怕国将不国,落到外国势力手里,大清彻底被颠覆被改朝换代么?这在逻辑上不成立。
大清朝的衰落完全算到慈禧太后身上其实有点冤,这事要从乾隆爷的时候开始说起,内外有两个原因。
外因来看,那时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世界工业革命兴起,带来了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的全面变革,生产效率迅速提升。中国彼时处于极度的贸易顺差之中,茶叶、瓷器和丝绸大量出口到海外,白银大量流入国内,而对于西方国家而言,面临白银的大量流失却无可奈何,他们迫切地需要找到一个能销往中国,平衡贸易的商品,军事能力,交通能力的快速发展让他们得以多次前往中国“考察”,也试图潜入中国内部找到中国茶叶种植、瓷器制造的秘方,以期有利可图。后来的鸦片战争便是那件彻底将大清朝摧毁的“利器”,鸦片战争又因此被称为“茶叶战争”。所以外洋人对中国的垂涎早已蓄谋已久,绝不是清末才突发奇想。清末乱世充其量只是一个强力催化剂,加速了这个事件的发生而已。
再看内部,清朝的皇帝们专心治理中国,对国外的世界却采取了漠视的态度,不知不闻不问,且自以为是,把紫禁城的一亩三分地幻想成四夷宾服的安乐世界,井底之蛙做得相当快乐。乾隆时期,英国马噶尔尼使团来访,乾隆皇帝面对洋人,内心根本不屑一顾,精心接待的目的只是为了显摆大清的非凡国力,更是对使团傲慢地声称“天朝统驭万国、抚有四海、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英国人带去的先进的天文地理仪器,枪炮器械等事后被作为稀罕物件收入圆明园、颐和园的库房再没见过天日。对洋人和其能力没有正确的认识是战争失败被别人打脸的很重要的原因。
如果那时的掌权者换了一个人,不是慈禧,而是哪怕换做爱新觉罗子弟,仅是凭借一腔热血,哪怕是引进外来的和尚一起变法维新,大清朝的根基已经腐朽了几十年,一己之力能在短期内抵御外敌力挽狂澜么,我看不见得。
历史朝代的兴衰更替有时是历史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正所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说不清历史事件究竟是巧合还是必然,没有哪一个皇帝不想皇权永固,根基长青,以及长生不老。
慈禧虽不是皇帝,可是智慧过人,从初始进宫连皇帝面都见不着的小小兰儿,到成功吸引到咸丰帝的注意,到诞下同治皇帝,咸丰皇帝病逝,又费尽心力搞掉肃顺一帮辅政大臣,联合恭亲王确立垂帘,再到换立光绪,被逼还政皇帝,遭遇维新派人士虎视眈眈,暗杀连连……一路走来艰辛异常,她应该比任何人都不想出现政权不稳,比任何人都希望大清国运昌盛,春秋万年。
可是,纵然她有着天生的政治智慧和敏感性,一路披荆斩棘阅敌无数,知情意而能不动情,杀伐决断无所不能,甚至将爱新觉罗子弟牢牢掌控于股掌之中,但她终究败于自身致命的弱点,一是贪念,二是视野。对于权力的向往,对权力可能失去的恐惧战胜了所谓的民族的大义,光绪和梁文秀等主张的百姓为先,民族存亡她也许可以理解字义,但绝对谈不上真正透理解彻入骨,更加谈不上为此牺牲个人的利益,所以面对这样危险的不确定性,她畏缩了,她逃跑了。另外,她所受的教育理念中,也绝没有更加宏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她跟历代先皇帝一样,至多也是在紫禁城的方寸之地运筹帷幄而已,本剧中贯穿始终的“龙玉”便是那样的一种自欺欺人的狭隘的执念,外面的世界他们看不到,不了解,也不愿意冒险。
史料中记载的慈禧太后,是一个乐于接受西洋文化,爱鼓捣些新鲜玩意儿的人,观念已经比那个时代普通的妇女先进且开明了许多,她甚至喜欢拍照,派代表接受外国记者的访问,维新变法使国力强盛的初衷她是认同的。
光绪皇帝虽不是她亲生,她也确实是视若己出,为其成长百般努力,不辞劳苦,有那么几个瞬间,她非常羡慕春儿和梁文秀之间情深意笃的兄弟情谊,春儿对母亲的真挚孝道。她甚至感慨,若不是身处帝王之家,她与同治,她与光绪,也本该是母子其乐融融,母慈子孝的场景啊。
但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不是因不知而不为,而是明明知之却不可为,智慧通达,游刃有余,翻手云雨,手段通天,但偏偏就有那么几个禁忌之地,让你无法通达到最简单最纯粹的世界,无法享受人世间最真的情谊。这是她的悲剧之处,无可奈何之处,也是这部剧不同于以往剧目塑造慈禧总过于脸谱化的特别之处。在权力和贪欲之外,我们看到了一个本心柔软的,悲天悯人的慈禧太后。
小说作者是日本人,站在外国人的角度看待中国人物和中国历史,所抒发的情感态度也许本来就跟中国人自己考究的历史不同,我们无法去简单进行对错批判。但至少,从人性的角度,这个剧中的慈禧太后是前后顺畅的,是逻辑成立的,是可以让人感同身受的。
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究竟何许人也,交由历史评说。你相信慈禧太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由你决定。但这剧,值得看。
这部中日合拍的电视剧,听说被日方大刀阔斧地剪掉了很多,所以阚清子扮演的青年慈禧的戏份都没有了,没有了。小小的失落,毕竟看了阚清子的剧照,觉得她很适合年轻时慈禧那种野心勃勃的样子。
老年的慈禧是由日本殿堂级女演员田中裕子阿姨扮演的,居然毫无违和感,或许虽是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但同属亚洲人,且一衣带水,她就是慈禧。
以前看《走向共和》的时候,吕中奶奶扮演的慈禧很精彩,也看到有豆友把她们俩放在一起比较,并说她们演绎的精彩程度不相伯仲。但我更喜欢田中裕子老师扮演的慈禧,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苍穹》里的慈禧更接近于一个人,而不是《共和》里那个神佛一样的大清国掌权者。
《苍穹》里的慈禧是我看过的电视剧里为数不多的具有多面性的一个人物。从前看tvb电视剧《凤舞香罗》里学到了一个词——活色生香。
一个人只有鲜活才动人心。
《苍穹》里的慈禧就是这样鲜活的一个人物。
外国报纸说她和荣禄有私生子的时候,她气得大发雷霆说外国人乱写,她没有和荣禄养私孩子。
这很可爱,很不慈禧。
当寿山公主用洋人的礼节吻她的手的时候,她吓得缩了一下手。
这也很可爱,很不慈禧。
荣禄和李莲英挑拨她和光绪母子关系的时候,她隐而不发,私下里一个人的时候,却相信光绪不会不知感恩。更表示,她把一个母亲可以给儿子的都给光绪了。
其中有两个画面特别打动我,一个是打雷的时候,慈禧一把搂紧幼年的光绪;另一个是慈禧口述追忆光绪登基时那件小龙袍是她亲手改的。
这些与我以前认知里的慈禧不一样,很不一样。慈禧不再是那个狠毒甚至于恶毒的老妖婆,她和光绪之间并非只有权力,把他们联结在一起的还有亲情。要笼络一个皇帝绝不是仅仅靠给予他荣耀,把他推到龙椅上就可以的,还需要以情动人。从来情都是最打动人心的,因为权柄冰冷,而情却温暖,即便它只是披着一层温情面纱的遮羞布,可依旧不能否认人们需要它,即便是坐在龙椅上的那对母子。
对于慈禧的误解,除了她本人,她和光绪的关系,还有她和大清的关系。
从前,我把她看成一个只知道自己享乐,玩弄权术的女人。其实不是的,那种看法太过片面和肤浅。慈禧绝不是这样肤浅的一个人。
她也真心希望大清朝能够锐意进取,能够不再受洋人的欺负,能够重新取得乾隆朝时的辉煌荣耀,尽管这真心里有她叶赫那拉.兰儿的私心。
一个人站到了那样高的地方,除非她是外国派来的间谍,否则她绝不可能故意搞垮大清,即便为着她的身后名着想,也绝不愿意遗臭万年。
对于大清国,慈禧或许谈不上多大的功劳,但苦劳她是有的。
记得念高中的时候,历史徐老师说过这话,我赞同。
印象中,历史课本里,关于慈禧过六十大寿这件事,几乎是一片倒的批评,连历史老师也如是。
但《苍穹》里我看到了故事的另一面。
慈禧依旧有她虚荣与享乐的一面,但一个六十岁的老太太,还能再过几回整寿,从前四十大寿和五十大寿她就没过好。而七十大寿呢?
慈禧心里必然是期盼的,却未可知,所以,她想好好过一过六十大寿,这无可厚非,人之常情。
并且,她最后并没有按照原定计划大过,而是去掉了很多点景。
我还记得她命春儿烧掉那些点景图纸时,她站在台阶上的模样。这个心中还是有遗憾和不甘的,被晚风吹着的老太太就是慈禧,帝国真正的主人。
她到底是委屈了自己,顾全了大局。
感谢这部剧,不仅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作为人,一个活人的慈禧,也让我学到了如何去塑造一个人物,特别是历史中真实存在过的人物。
我们看人不能只看他的一面,而不看他的其他面,这样必定有失偏颇。
看待事物也是同样的道理。
现在才真正明白了柴静的话,一个人做一件事一定是有他的理由的。除非是个精神不正常的人,否则绝不会没有任何理由地去做一件事。即便是兴起而为,那么兴起便是原因,为了快乐这就是原因。
所以,要塑造好一个人物,他必定得是鲜活的。
怎样才鲜活?
真实而全面,面对不同的人和事物,身处不同的场合,他会表现出不同特质的自己来。这便是全面和真实。
《苍穹》里失败的地方也有,还不少。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这部戏的慈禧这个人物塑造得简直登峰造极,台词也好,色调和布景道具俱佳。
会再刷。
田中裕子老师演技真的好好,即使言语不通,但是真的演的太到位了,那种微表情之间的变化,真的是一绝,慈禧我最喜欢她演的。田中裕子的妆容全程都是很淡的。看起来很慈眉善目的样子,但是突然又可以很阴狠。杀伐的时候流露出的霸气和狠毒,根本不需要任何浓妆眼线只需要眼神就可以完成。这出色的演技就是爽。整个剧看下来太酣畅了。苍穹之昴是真的大女主戏,以慈禧视角看见朝代衰落,真大女主,现在电视剧真的很缺乏属于这样年纪的女性演绎的大女主剧了。
慈禧演的最好的几个老师我心里上榜的分别是李翰祥拍的刘晓庆老师(演权力野望横生的那种泼辣狠毒欲女好绝),走向共和里的吕老师(成熟老练的女性政治家)还有这个田中裕子。
我非常不喜欢这部剧里的春儿和角色原型。角色原型小德张,他黑历史多不讲了。演员后期演了很多角色都和名伶有关,演员给我的感觉在众多角色中,他戏最多,但是演的最乏善可陈。而且人设又是那种白莲花。再加上演员外形说不上的女气,让我觉得角色更加讨厌。宫廷生存的人尖怎么可能傻白甜啊喂!
前阵子有个热搜,不知道各位看到没有。
???
除了问号,已经敲不出别的字符了。
《甄嬛传》,能挺住吗?
还是别问了吧,也不是咱能左右的。
不得不承认,近年来的清宫戏着实有些江河日下,质量过硬的屈指可数。
而早在10年前,有一部中日合拍的清宫剧;
国内版在北京卫视首播,二轮登陆央视一套黄金剧场,堪称至尊待遇;
日本版更是作为NHK2010开年大戏,1.3的收视率远超同期大河剧,还找来了滨崎步献唱主题歌——
什么剧这么神?
它是《甄嬛传》的服装启蒙、《如懿传》的美学初探,
它是——
昴[mǎo],二十八星宿之一。
首先登场的线索性人物春儿(余少群 饰),就是昴宿星的命数。
为了给病重的养母抓药治病,不惜挥刀自宫,领取朝廷的赏银。
萨满巫师白婆婆告诉他,入宫后必有一番大作为。
而当时他并不知道,在那深宫之内,还另有一个昴宿星命数的人——
慈禧。
于是,春儿的命运与慈禧产生联结,已在冥冥之中被注定。
只是这一路,少不了泥泞不堪、荆棘遍地。
官府赏下的五十两白银被层层搜刮,救命钱到春儿手里的时候,只剩下五两。
娘还是没救活。
但此举却让之后才相认的哥哥文秀(当年还不那么油腻的周一围 饰)无比感恩,
文秀科举高中,托关系走后门,帮春找了一个岗前强化培训班,
春儿在太监养老院——富贵寺里,跟着——安德海和黑牡丹学规矩。
别看这两位蓬头垢面、境况落魄,但他们曾经可都是老佛爷身边红人。
安德海,传授基本业务技能。
黑牡丹则负责开艺术外挂。
苦心自然不会白费。
进宫后,春儿进了戏班,一场《樊江关》演得精彩绝伦。
骨灰戏迷慈禧太后看得一本满足。
人生际遇如白云苍狗,变化莫测。
宿命中的两个人遇到了彼此,春儿从此坚定地站在了老佛爷的一边。
而哥哥文秀也高中状元,成为光绪帝的心腹。
整部《苍穹之昴》就从春儿和文秀两个小人物的命运入手,描绘了戊戌变法前后晚清宫廷的风云变幻、慈禧和光绪关系的决裂,以及在大时代的裹挟下,每个人所面临的选择。
是哀婉而悲凉的宿命论,也是大气磅礴的历史群像。
《苍穹之昴》改编自日本作家浅田次郎的同名小说,近十年雄踞图书销量排行榜榜首,深受日本读者喜爱。
日方曾多次想将其改编成影视作品,但无论是剧本落地改编,还是生活环境、衣饰、布景、礼节还原等各个细节和阶段,都遇到巨大困难。
于是,中日合拍应运而生。
原著小说缺乏电视剧需要的基本矛盾和情节推进,多是大段的哲理和内心剖析,而且还有寻找“龙玉”这种充满奇幻主义的中二设定。
但此次改编找来了《孝庄秘史》的编剧杨海薇——
既借了皮,又换了骨。
于是,两国合拍的这么一部大剧,就在剧作层面落了地。
有了文本依托,还需要在美术上下功夫:
深宫落雪,红妆清寂。
从构图到景深,再到服化道上的精致考究,完全超出了当年电视剧的平均水准。
后来,《苍穹之昴》的导演汪俊又拍了《如懿传》,这种美学风格也延续了下来——
人人都说清宫剧里撕逼最好看。
但我却时常被这至高王权包裹的落寞与无奈所震撼。
而这至高王权的包裹,必然也是华丽的。
想当年,《甄嬛传》的服饰造型声震电视圈,就有人指出其与《苍穹之昴》的相似性——
很简单,因为《甄嬛传》的造型团队,就是当年操刀《苍穹之昴》的陈同勋团队。
单单是殷桃饰演的张夫人,就被置办了将近30套的服饰造型,已经算是当年的超奢华水平了。
还有饰演青年慈禧的阚清子(后来戏份被剪得只剩不到20秒)——
造型也是相当惊艳。
近乎腰斩的删减至今让人意难平……
再来说说本剧在人物塑造上下的功夫。
除了光绪、慈禧这些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一众配角也都有枝可依。
张夫人(殷桃 饰)与文秀有着一段让人扼腕叹息的凄美爱情。
她八面玲珑,黑白通吃,穿梭在洋人和宫廷之间,却也难逃时代震荡中的悲凉结局。
这个角色其实杂糅了两个历史人物,德龄公主+荣寿公主。
德龄公主精通8国语言,她是大清帝国驻法大使的女儿,初次进宫时着一袭大红洋装,守旧大臣说她有伤风化,慈禧太后却对她百般依赖。
她在慈禧身边待了4年,曾试图改变慈禧的守旧思想,却以失败告终。
而荣寿公主本是亲王女儿,从小寄养在慈禧身边,深受太后信任。
这个女人张扬跋扈、贪婪无度,蒋介石的侄子曾屯兵驻扎在她的府宅旧址,无意间在地窖中发现五大车金银财宝,这些都是当年勾结李莲英卖官鬻爵收的贿赂。
剧中张夫人的官配cp,大清最后一个状元梁文秀,则是以梁启超为原型。
而春儿的原型,则是晚清慈禧身边的红人小德张和崔玉桂。
小德张和崔玉桂皆因在戏班表现出众而获得慈禧的青眼,但二人晚年的下场却截然不同。
崔玉桂因将珍妃投入井中最后被撵出紫禁城,晚景凄凉;而小德张广置田产,生活富足,81岁才撒手人寰。
作为全剧的线索性人物,春儿这个角色形象设计得也非常讨喜。
紫禁城内,群魔乱舞,人心鬼蜮。
而这个慈禧身边的“同命人”,却能做到保持本心、善良待人;
他的成长,串连起一个历史时代;
他的坚守,也如同无瑕璞玉,映照出朝野上下的脏污。
是的,说到慈禧,必须另起一段。
一部央视播出的电视剧,让一个日本女演员来演慈禧,不可谓不大胆。
如图所见,首先就是形似。
据说,浅田次郎当年不远万里来到横店探班,看到田中裕子也有些震惊:
真的很像。
一句话,就给了田中裕子挑战慈禧这个角色的勇气。
再来,就要考验演员的技术和人格魅力了。
作为站在封建王权最顶端的女人,慈禧的眼神,必然是锐利如刃的。
而在阴鸷霸道之余,慈禧也还是个母亲,是个女人。
原著中的慈禧,对每一个举动和后果都有着清醒的认识。
她知道她的行为会遭到万人唾骂,会背上历史罪名,但各方条件和当时的环境导致她必须作出一些残酷的决定。
田中的驾驭,试图让慈禧每一个行为、决定变得合情合理。
有趣的是,在横店拍戏的日子,还让田中裕子迷上了涮羊肉——
哈哈哈,原来你是这样的慈禧。
与《甄嬛传》、《如懿传》不同,《苍穹之昴》并不是一部以男女情感为主的“宫斗剧”。
说到这个差别,就不得不再详细聊聊一些桥段。
例如,慈禧归政。
慈禧想撤帘还政于光绪,但依附于她的荣禄和李莲英恐触及自身利益于是暗中作梗。
借机害死改革派核心人物杨喜桢,妄图挑起敌后双方争端,遂而坐收渔利。
杨喜桢虽为文秀的岳父和师长,但文秀顾全大局秘不发丧,从而促成慈禧隐居颐和园。
每个人都智商在线,但都有苦衷,也都被利用。
类似的情节展开一层层慢慢铺垫,直至将整部剧推到了最后的高潮——
戊戌政变。
各方势力在历史的天空下撕打缠斗,每一方都是失败者。
光绪,空有一身抱负,敢于挑战传统,支持维新变法。
却还是成了帝国最后的殉道者。
慈禧呢?
看似赢了一局。
但她身边的人相继离去,只剩下一个大厦倾颓的江山。
文章开头曾提到过:
《苍穹之昴》,是《甄嬛传》的服装启蒙,是《如懿传》的美学初探。
而在“清宫剧”几乎已经和“宫斗剧”划上等号的今天,这部中日合拍的“清宫剧”能给我们带来的感喟,当然远远不止于一个旗头、一支步摇,一双花盆底能够精美考究到何种高度。
我看《苍穹之昂》,
看到的不是某个大女主,或励志、或凶残的上位。
也不是某某宫内,属于同一个男人的一群女人,如何党同伐异、平步青云。
《苍穹之昴》的结尾,慈禧决定让与她宿命相同的春儿离开。
她说:
肉食者寡恩,底层人情重。
权谋末路,唯一珍贵的赏赐——
只有自由了。
你,走吧。
(本文首发 十点电影 公众号)
难得的佳作。精致大气。尤其是张博的光绪皇帝特别出彩,是我见过的诠释得最好的光绪。感觉编导很克制,许多地方如果再煽情一点儿我肯定会哭的,但是他们收住了。
非常喜欢《苍穹之昂》里的台词:朕用了十年 证明自己不行 可你看看如今的天下吧 圣母皇太后你用了四十年 一样证明自己不行 你以为自己掌有天下可你真正掌握的只不过是紫禁城这一亩三分地 当面对着天下时你比我更加无力 至少朕是爱新觉罗的子孙 可以堂堂正正地坐在前面 而你 永远只能在朕的身后
这5星全部是给田中裕子的,其他女演员跟她一比真是太嫩了。P.S.片尾片很不错,新作品就选它了。
这部剧妆容让我眼前一亮!上一次看到这么考究的清朝妆容还是电影末代皇帝!扮演珍妃的女演员可惜了,那时候多灵气!
立意比甄嬛要高,没火起来的原因大概是看着太揪心吧,毕竟那么沉痛的一段历史。
这部剧要是放在现在一定会大火的,从色调到制作都好好,好喜欢
这个色调真的很舒服啊……现在如果还有这么好的剧就好了……
所有拿圣母白莲花剧本演员都应该来看看余少群的李春云
第一次看的中日合拍剧,制作精良,服化道精美,演员演的也都很好,难得的好剧
美丽无比
给田中裕子打国际电话
精致的排场。音乐上佳,但有洗白慈禧之嫌
服装道具精美,演员演绎出彩,剧本也还不错,怎么就没有红呢?木有天理啊
没有了大清 没有了皇上 没有救世之主 天下还是那个天下 百姓也不会怎么样。最后一集真是画龙点睛,民众的觉醒内心的善良才应是时代的主旋律,这些放到今天都一样,相见恨晚~可惜了这么好的电视剧没火,而甄嬛传那种钩心斗角唯权利至上的价值观剧却火的一塌糊涂,可见这是多么浮躁的一个时代。
中日合资的电视剧越多越好,中方可以向日本虚心学习如何处理剧务、化妆、服装、道具的细节,以及优良耐看的剪切手法。
很久不看连续剧了,这部根据日本小说改编并由日本演员参演主要角色的电视剧确是让人耳目一新,除了情节有些硬伤外,演员、演技、服装、音乐都很出色,个人非常喜欢余少群的表演,如此清澈的眼神很适合出演风传要重拍的倩女幽魂里的宁采臣,老戏骨田中裕子也很有味道
在一众清宫戏中犹如一幅油画,大气沉稳,华丽苍凉,朝堂戏其实就还好,我喜欢它的审美向,女性角色妆容服饰真是好看,色彩也好美。余少群偏柔和的气质与人物比较吻合,那份小心细腻特别好,张檬珍妃玲珑可爱,有种朦胧脆弱的美。慈禧老太的感觉好真,这版光绪比较阳刚,少了些儒雅羸弱,但表演还是很值得称赞的,特别是感情戏很感人,他的眼睛里有神采,这是以往忧郁版本光绪中少见的开朗。
很有历史感的电视剧了,演慈禧的田中裕子老师不光外形像,演技也棒,张檬的珍妃真漂亮,为什么要整容呢。此剧妆容和清宫画像几乎一致。
经典之作,服化道太良心,演员演绎非常好,合拍剧的标杆,可以反复看的一部剧。
多好的剧啊,咋就没火呢?从主角到配角,演技秒杀甄嬛啊。服饰妆容配乐更不用说,细节上多讲究啊!日本人演的慈禧竟然比那么多中国人演得都好,第一次感受到日本人的演技。周一围声音真好听,本来以为是配音,原来是原声。路人转粉,期待《海上牧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