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热度最高的词肯定是催婚了,我们变得越来越害怕回家,父母从原来的温暖变成了桎梏,好像我们越独立,亲情关系就越疏离。
但是最平常的母女关系最多也就是“生活的烦恼和妈妈说说越说越烦”,激烈到仇恨的亲子关系,我的日常是没有的。
最近追了一部短剧,《北漂爱情故事》,作为主角之一的叛逆女孩东东和兰姐的母女关系,让我们深深思考了,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到底是恩情还是原罪。
剧里从吴宇超第三者视角描述了这对异常的母子。东东是最招人烦的租客,二十岁不到,故意打扮成混混样子,被误会成女同也不在乎,每天不工作除了泡吧就是轰趴,骗着老家奶奶的钱其实早就辍学了,高中毕业的她活得直接通透,对生活基本没什么热情度,什么事情都有一套歪理一样的解读。
就这样一个姑娘,父母指定不喜欢,更何况是兰姐这样的妈妈。
兰姐出场就自带两米气场,精致的妆容一看就是精明的女人。所有租客的感情问题兰姐都能分析的头头是道,这么精明的妈妈,用东东自己话说,就是为了让女儿嫁个北京男人,给自己养老。
这样的母女,不管女儿还是妈妈,基本都是不讨喜的设定,但是人都有多面,这对母女也不例外。
叛逆东东,整天混吃等死从不叫一声妈妈,是因为始终放不下爸爸的死,不喜欢北京也不回老家,对妈妈的憎恨也是因为两人十五年没见的疏远,更是因为妈妈离开爸爸嫁给北京人的背叛,这些伤害让这个二十岁的姑娘,缺爱、迷茫、没有安全感……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对母女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缓和,是发生在东东真的爱上一个人后。在吴宇超的帮助下,认识了郭小宇,这是第一个不对东东有偏见最的人,所以东东为了他换上红妆,认真工作,母女两个逛街,谈心,关系迎来最缓和的阶段。
但是,假象始终会戳破,表白被拒绝的东东回到原来的生活,继续游戏人生,甚至随便怀了别人的孩子,决定回老家结婚。最激烈的矛盾终于爆发了。
兰姐这段对女儿的对话,才让人真的知道,这个女人对女儿的爱,对生活的脆弱。
她不希望女儿走自己的老路,进入没有爱的婚姻,但是东东毫无热情的生活状态,也并没有被一点点迟来的母爱温暖过来。
但是这段激烈的争吵可以让我们理解这对母女异常的关系,从来都是有因有果。
最终这段故事以兰姐回老家送东东出嫁生娃结束,后边导演并没有介绍,是呀,这样的关系谁能给一个合理的结局呀,或许,没有结局就是最好的结局。人生那么长,我们总会学会彼此原谅,或者放下。
北京是一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这座大城市里有很多大人物,然而更多的是形形色色的普通人,各自有着相似以及南辕北辙的烦恼忧愁,丝丝欢乐。
看完这部剧,看到这部电视剧里的北漂的孩子们的挣扎,与生活的抗争与妥协,心里不禁感慨: 一个人过好这一生,究竟需要多少智慧、勇气、决心、坚持等等等等,以及那可能最重要的一点点运气?
生活不易,北京的生活不易,难道离开北京的生活会更容易吗? 留在北京的人除了生存,又应该继续坚持什么呢?
爱情在这座城市是个奢侈品,然而每次你又好像觉得自己这次确定了,相信了,这就是爱情! 是一个人误会了爱情,还是在追逐爱情的路上饮鸩止渴?
友情,这座城市的友情也是那样的珍贵,珍贵到一个朋友横跨五环去见另一个朋友,不为了炫耀与诉苦,不是因为孤独而相互取暖,都显得如此美好与诗意?
漂泊在北京的外地人,起码1/3都有着执剑走天涯的英雄梦吧! 在这个梦里,我们看的到家人的殷切的期盼与满意的笑颜。无论我们曾是老师家人眼里的什么样的学生,在这座城市,很多人心里默念的那6个字,“不要怕,靠自己”
很想祝福以及鼓励剧里的人以及剧外的人,北漂的生活也许有一天当我们年老来看就是一场梦。热爱生活,爱父母家人,爱朋友,爱与你对视有火花的人,留下一场无愧于心的回忆,正能量的去过每一天,这也许就是对老天给我们每天日出与日落的报答吧!
坚强,加油(ง •̀_•́)ง相信自己!
不同的爱情、不同的人生可谓在《北漂爱情故事》这部剧里完美展现了,有爱到歇斯底里的、有痴情专一的、也有深沉卑微的·····剧中每段感情都值得我们深思,都值得感动。其中一段感情,就让我在这喧嚣复杂之地,感受到些许纯粹与简单,感受到吃惊与意外。
他,是一个典型的善良憨厚男,但就是“怂”。作为一个普通门店的中介职员,胆小怕事,受人欺压,被势力的前女友抛弃、被同事嫌弃、被公司老板辱骂。生活的挫败让他更加沉闷抑郁,但没曾想,却碰上了她。
她,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叛逆女,放荡不羁,早早辍学,骗奶奶来北京上学,怀恨当年抛弃自己的母亲,终日挥霍无度,与狐朋狗友花天酒地,沉醉于纸醉金迷。但是她豪爽直率,重情重义,小小的年纪也是聪明伶俐。
说实话,我真的没有想到就是这样性格迥然的两个人,也走到过一起。可能是张建感动于东东替他出气的仗义,可能是感动于东东鼓励他陪他走出失恋阴霾的善良,又或许是因为爱上了东东的机灵古怪、活泼可爱。虽然两个人曾在一起过,不过也是短短几日,就被兰姐拆分。
仔细想想编剧也是够用心的,最不敢做梦的张建爱上了最爱发疯的东东,所谓最老实的恋上最不老实的也是蛮让人意外的。但是我更心疼的是张建面对东东为另一个男人哭泣颓废时的无奈与心酸。“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总会有点害怕,怕得到他;怕失掉他。”张小娴如是说。而怂怂的张建就是这样复杂的心理,想忘记但是舍不得,害怕、胆怯。
细细品味,这的确就是爱情,这种爱却有些卑微无力,有些让看客心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但是江湖里却依旧有你的身影,想忘却忘不掉,可能也不是有你的身影,只是从此我看到的人都像你。愿所有人有暖心的爱相伴,从此不孤、不独。
此良心大剧,剧情奈斯,安排!
导演的故事讲的其实还算温和,并没有特别血淋淋地残酷,也没有用力过猛的痕迹。可是看完,就好像挨了一闷棍,在心里闷闷的,说不出的难受。这几个主角都是向生活低头的人,可是生活并没有善待他们。也没有因为姿态足够卑微而得到生活的眷顾。 (下面部分剧透警告) 张健,固执地以为女朋友跟他分手是因为晚餐没有卤牛肉。他从没做过坏事,甚至惦记着路边流浪狗的死活,可是却过不好自己的人生。 吴宇超,一厢情愿地奔赴没有结局的初恋,一次次被背叛,飞蛾扑火一般。他有选择的权利,可是他不愿意选择。吴宇超这个人,我不喜欢,活得太没劲。他很温暖,也没什么脾气,更没什么血性。就那样活着,就那样。 东东放佛看透了人生,表面叛逆,内心绝望,走了一条注定不会幸福的路。东东很会讲大道理,好像一个生活之外的人。 兰姐是一个失败的母亲,也是一个失落的女人,心高气傲,却得不到自己的女儿。 小芸,这部剧最有灵气的一个角色,她挣扎地生活,从不向生活屈服,在泥土里爬起来,灵魂没有跪下。可是她依旧会在工作时遇到喜欢的人时,窘迫而故作从容,待到一个人时候,再也忍不住大哭。小芸特别特别干净,希望命运善待她,哪怕一次。 小柔是全剧最惨的人。被明星光环蒙蔽了双眼,一直没办法找到自我,也一次次被欺骗。明明没有天分,没有背景,也没有认真学习戏剧的经历,可是就是理所应当地觉得自己能成为明星。因为年轻和不错的样貌滋生了莫名其妙的自信和不敢面对的自卑。被骗了也是好事,早点被生活打醒,还有重新起跑的可能。 十一集的内容,导演好像什么都没讲,但是什么都说了。就好像平淡无奇的日子里最简单的十一天。有些故事,讲没讲完,都会算了吧。希望导演下一部作品能更大胆一点,这种现实的题材也可以很出彩。不指望国产剧能有四重奏那种格调,但是最起码有一点已经开始了的决心和态度,就是好事。
如果你并非怀着许文强的决心,请不要踏足上海滩。同样,倘若你并无把握善用北京这个城市的功能与资源,请你在踏入北京的第一步前,谨慎,再谨慎。
同作为一个北漂,在观看本片的前五分钟已然笑得不能自持,也许是房东似曾相识的忽悠,也许是每个随时能对号入座的主角,但更多的许是些残存的不欲人知的自嘲——在陈导极尽压抑暗晦,却摇曳恍惚的镜头下,更让人险些忘记这儿是北京。
播放久了,就忽的想起王云超在原文中的一句描绘:“浩瀚楼宇遮住了日月,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幸而有这细腻的十二集,能让人从主角超脱成了旁观者,以便细细揣摩这些曾经的悲喜,并再度勒一勒自己的神经。
在这些“喘不过气来”的天通苑群体中,大致分为这么几类:
1.心智未开型。代表人物吴宇超。
无数在北京存活下来的白领,虽紧巴孤寒,但若工作得宜,住行便利,难保不能熬至出头日。
对吴宇超的白眼从第一集翻到了最后一集。
古有烽火戏诸侯,公子逐河神,现有国民老公掷金勾女,且不论你吴宇超豁出的砸锅卖铁的资本与下一秒被老板砍头的风险,毕竟比起金钱,脑子更是个好东西。
导演给了个不偏不移的特写:吴宇超入住第一时间,为引起女神吕晓嫣的注意,发了一条定位明确的朋友圈,就差附上单元楼门牌号了。而这位“女神”呢,却仍要故作不知的询问“你住哪个区?”以成就下一番“好巧啊”的欣喜娇柔。
所以他傻傻的赴了约,结果可想而知。原坐实了超龄少年的人设,但每个沮丧的关头,他却能冒出一串接一串的金句,可见更多的人,明白了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只能让日复一日的焦虑沉淀出些许智慧,以渐渐将之扯出泥潭。
2.无头依存型。代表人物张建。
如果你一开始因杨萍的肆无忌惮而皱眉,那么最终你却要因张建的朽木人设而唏嘘。
在北京不乏这样的透明躯壳。他善良解意,却永远无法带给你鼓舞与正能量;他悲愤失落,却让你焦虑于他的眼泪流不到重点。他明明要为了生存而思虑,却催眠彼此是在认真生活。当你问他为什么还待在北京时,你也永远得不到靠谱的答案。
杨萍的离去出于她一天比一天难以压制的,自己的求生欲。而张建的最后一句自语,也恰恰又证实了这一点。“所以不还是因为一碗卤牛肉吗?”便将流金的时日,与无限的可能,轻易的挤压成了碗口大的格局。若说杨萍是被气走的,不如说是被吓跑的。
但如果刚好你的心灵足够强大,刚好你和吴宇超一样善良,又刚好你遇见了这样的北漂,你能做的是开解后,努力唤醒他内心的光亮,让他终能抬头看清楚自己的所求。
3. 身负窟窿型。代表人物秦芸娟。
每当在北京遇见这样被前因拖累的人,总会深觉命途是薄情的晚娘,若不是怕雪上加霜,恨不能为她诵一遍《琵琶行》。
刚开始旁观到此类无奈,总会尽可能的倾尽所有,让对方少几天苦楚,少做至少一件不愿做的事。但渐渐你会发现,他们身后的窟窿是永远填不满的。而这世界万年不变的定律是:能量不守恒,一定有BUG。 看似无从选择的困境,也许从根本上换了角度,便能及时逆转。而身处逆境的人,往往会在僵局中恶性循环。
4.逃避过往型。代表人物东东。
也许剧中的兰姐虽不是个好母亲,却算是一个好人。但在京多年,遇见过更多的情况下,任凭我们自己身处天马行空的行业,却也无从劝慰,也无从为对方的家人开脱。
不幸的是,记得有天深夜,当我悲戚无助,却又小心翼翼的不愿全数倾吐时,一个状况雷同的闺蜜中肯道:“我不会有异样的眼光看你,毕竟人若不是被逼到穷巷气极,谁又愿意说父母一句不好。”
剧中的东东是烂漫的,是幸运的,剧中的兰姐在过度自我的几十年后,依然偶尔会带给人温暖和仗义,她们的全剧的调节剂。
但如果你是个家世正常的北漂,请不要将所有同表象的孩子误认作东东,请尽可能的多一份宽容,保护TA小空间中自定义的洁净和安宁。
5.正常梦想型。代表人物糖小柔。
从一开始就较吸引眼球的主播软妹子,代表着更多北漂人的身份。比起那许多在北京忘却了本心,被名利所迷惑的“演员”,糖小柔也许不算聪明,甚至能说无脑,却更有一份值得人尊重的踏实和意志力。为了梦想,可以自降身价做主播,也可以存钱孤注一掷。但这种单纯和专注,在龙蛇混杂的首都,更夹杂着重重危险,避无可避。
而好在乱久了的环境下,越来越少唐小柔这样的孤身典型,更多的追梦人懂得了抱团,也懂得了三思。但也正如此剧中的惨淡情况:北京是一个永远忙碌多事的都城,再团结的友人,也无法二十四小时盯着你,替你抉择或提防。
所以无论身处北京的你多忙,多累,请抽出一点点心神,对身边你关心的朋友多看一眼,多问一句。也许对于每个人,梦想是一道遥不可及的远路,但阻止一次毫无意义的挫败,有时就只差那么一点点,如你,如我。
最后,感谢陈导修改了原文的结局,将那句“亲爱的,能走就别回来了。”改成了男主对流浪歌手一句神情复杂的“对不起。”
虽然天还没亮,但我们不一定要放弃。
如果你是准备来北京的观众,请用此剧为自己打一剂预防针;如果你尚在北漂,请在此剧中饮一晚良药;如果你已在北京稳妥无忧,请用此剧回味本心。
愿我们都能在他人的故事里,流干自己的眼泪,以清洗随时会被环境蒙尘的慧眼。
原著小说在几年前就看过了,当时我还是一个深受青春伤痕文学和鸡汤文学荼毒的少年,一眼看到《你的孤独,比这个世界更动人》,就被吸引住了。但是书的内容和孤独关系不大,而是一个个接地气的故事。
日落通天苑是里面篇幅最长的一篇,即使如此,里面包含的内容也远远不能讲完。剧版加了很多内容,关于小芸,女主播,还有大个子的故事。
这剧里最鲜明的角色应该是东东了。剧版东东和小说里基本一致,假小子,不务正业,性格尖锐。性格尖锐体现在她对事态度上,宁折不弯,永远不会选择折衷。东东在我看来是一个不轻易给予爱的人,但是一旦给予就不会收回,属于那种要么不做,要做做绝的人。她也说过,自己不改变是因为还没有出现值得她为之改变的人。她喜欢上小宇之后整个人大变样,愿意好好打扮,工作热情高昂,而且还意外发掘出了她的销售天分。在她告白失败后她又回到了原来醉生梦死的生活,既然得不到值得她改变的东西,她便不改变了。这段刻骨铭心的失恋(事实上是单恋)让东东彻底地放弃了挣扎,就像她说的“同样是不开心,为什么不选个轻松的活法”。但是现实不是选择题,选项也不是只有yes or no,只要她还能振作,就还有希望。她只是外表强大,其实内心脆弱,一旦在乎的东西没了,他就像荆棘篱笆轻易就被暴发的山洪冲毁。
另外就是她和她妈的矛盾上,她讨厌她妈从小抛弃了她,觉得她现在来找她只是想把她嫁给一个北京人好给她养老。但是兰姐终归是她的亲生母亲,她失恋离家的一个月,回来的时候兰姐抱着她哭了。她的尖锐之处在于永远不给别人机会去补救,只要有一件事情她觉得无法原谅,她就无法接受那个人好的一面。
兰姐是一个长辈,她对每个房客看得都很透彻,时不时也会提点他们,传授一些现实而扎心的人生经验。她年轻的时候为了钱嫁给了东东老爸,她后悔了,她怕东东有一天也会后悔。但是谁都不能为别人的人生负责,东东以后即使不幸福,她也能或者说必须心甘情愿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兰姐,不能替她负这个责。就像《魔法少女小圆》里佐仓杏子说的,愿望如果不是为自己许的,那么以后后悔的时候会更加痛苦(大概意思)。
偏题说几句,中国好多长辈都喜欢替子女做选择,替他们规划人生,但是却不能替他们的人生负责,最后的苦果,只能他们自己吞。好比中国许多长辈喜欢催婚,但是婚后一团糟的生活又只能子女自己打理,如果连爱都没有,大概就只能靠孩子支撑单薄的婚姻了。事实上绝大多数人这样浑浑噩噩一辈子也过去了。许多长辈喜欢说“我这是为你好”,但是这却是他们自以为的“好”,他们也许经验丰富,但是每个人的人生不一样,所处时代也不一样,企图用过时的答案帮现在的人考个满分本就是荒唐的行为。人生还是得靠自己闯,去撞一撞南墙,撞的头破血流,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
然后就是王语嫣的故事。《北漂爱》一集一集看下去,越是能把王语嫣和一个名字联系起来——咪蒙。她自认为学历高,身份高于通天苑住户,又不顾宇超的能力水平,非要他花钱买两万块的包,吃昂贵的日料,不屑于一般超市的水果。然后看了超哥(原作者)的影评发现还真是,她的原型是超哥的第一个女朋友,没有王语嫣那么悲惨的背景故事,却比王语嫣行事更夸张。可谓深受鸡汤和咪蒙这种教唆女人要“爱自己”的大v的荼毒(实际上是鼓吹盲目消费)。
王语嫣这个角色弹幕很多人说她坏,说她现实。我倒觉得,女人现实并不是什么错,你有追求真爱的权利,我也有为现实妥协的自由。错就错在许多浪漫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在一起,你想要爱情,而她只想活的轻松、得体。可悲的是这两种人都有相当一部分人同时又是理想主义者,他们以为自己选择了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但是现实是曲折的,求而不得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因此也有选择了现实,却还望着爱情,选择了爱情又最终后悔的。
古代结婚讲究门当户对,因为跨越阶层的爱情实在是太辛苦了,低的要努力网上攀,高的要迁就低的,阶级阻力其实比什么阻力都强大。王语嫣和吴宇超未必处在不同阶级,但是相处模式却大抵如此。
还没写完,先写个目录
小芸
女主播
大个子
不知道天通苑现在什么样,已经一年多没回去了。天通苑虽然拥挤,脏。但是实打实在一腔热血的青春时代给过我温暖。还是挺怀念那里的,但是并不想回去。
一口气看了11集,虽然第12集是回忆,但总体还可以,说几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吧:张建看着东东神采飞扬的甩头,可爱又拙劣地模仿东东的动作,东东跟兰姐复杂的母女矛盾和牵绊。小芸的坚守和坚强,小芸在工作时遇到宇超的尴尬和辛酸。唉,超哥你可长点心吧,吕晓嫣真的配不上你。
为了看这个剧,专门下的个爱奇艺哦
真够无聊的
秦芸娟可太惨了,就是被她的原生家庭给拖累了,简直是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啊。
算是一个丧剧,在12集的篇幅内交代了几名形色各异却同住在一间出租屋内的异乡人。都有华丽梦想的包围,但是却也被撕的粉碎。也没有告诉我们太多包裹好的糖衣,只是不停的在展示糖衣下的炮弹。整体节奏很快,不拖沓,人物性格也比较鲜明有特色,尤爱芸姐。
编导努力了,但太俗套了其实
缩个屁影,你还是缩阳入腹吧。
小芸好可怜啊,最后还是被逼无奈嫁给了华哥,我还想站她和吴宇超的CP呢,还以为吴宇超会认清绿茶婊的真面目,然后和小芸在一起,诶,唏嘘啊~
这部剧虽然是小成本,演员演技也值得推敲,但是更真实,北漂一族的无奈,基本上都有了,租房,搬家,爱情,生活的压力,都触动人心啊。北京每年来多少人,走多少人,这就是北漂生活呀。
不好看
真的不是我想吐槽超哥,可是能不能考虑一下原著粉的感受,很多和原著不符合的东西也不想搬出来说了,毕竟是改变的网剧,但是东西的核心不能变了阿,怎么就成了他娘的爱情故事了?男主天天一副要出道的造型是怎么回事?改成了互联网行业的为什么要把公司里面的都整的跟搞传媒的?差点让我串戏了误以为是《十万混蛋》的网剧,吴宇超小说原型是那般的理性又感性,怎么电视剧里面就和纯爱小说的男主一样?吕晓嫣那么势力又知性的女性怎么就成了偶像剧女二的设定? 原著粉支持所有电视剧改编来骗钱,前提是你得有诚意。
如同一篇深夜温暖你的小品文,让你在凌晨加班后的无助中,重新有了留下来奋斗的动力。这样的北漂一族,没有好出身没有硬背景,但他们依然努力活着,你们努力的样子可真感人啊。
好了,我单方面宣布,我和东东锁了,小姐姐帅哭我啊。感觉她和曲筱绡性格有点像,都是敢爱敢恨的女孩子。
一口气看了11集,虽然第12集是回忆,但总体还可以,说几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吧:张建看着东东神采飞扬的甩头,可爱又拙劣地模仿东东的动作,东东跟兰姐复杂的母女矛盾和牵绊。小芸的坚守和坚强,小芸在工作时遇到宇超的尴尬和辛酸。唉,超哥你可长点心吧,吕晓嫣真的配不上你。
《日落天通苑》😬...
租房的点滴和生活气氛都很真实。除了真实感,这部剧也有意在做“残酷感”。人设挺全面的,女性角色更丰富些,有人赤裸裸虚荣、有人入了淤泥坚守、有人得了虚荣摔了跟头想回首重拾安稳;而男人,与在北京扎根立足相比,都还得试着历经这些女人,某种程度上说,女人是他们必须要走过的第一层现实,碰了壁把血疤当旗帜才能继续往下拼,请务必保持着这种残酷感啊。
总体来说还行吧,张健一星,小芸一星,完成度半星。广告植入太尬了,扣一星。最后一集扣一星,挺喜欢歌手那个设定,很有表达。
长镜头可真舒服啊
我不得不吹一波韩剧了,同样是底层人民的故事,韩剧能写出美感,这个剧真的是脏兮兮的,我都不好意思说我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