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认真影评。流水账。
可能这部美剧的灵感来自于萨特的剧本《禁闭》:地狱里没有烈火和镣铐,有的是相互折磨彼此的人。
诺斯替的教徒们费尽心机就想弄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完美的天父会创造出不完美的人间?他们长长的推理最后指向一个可以解释一切的假设:人间是魔鬼创造的。
一开始我就很疑惑,为什么会这样奇怪的二分法:什么善,什么是恶?它们各自的度又在哪里?明显被淘汰的二分法在如今的美剧中依然有这样的地位么?这个善地看起来好假…
四个人的设定很有意思。两对couple有配对的原因。
Eleanor无疑是最恶的,她做尽了各种坏事。但似乎并没有杀人放火类。并且,Eleanor是最终意识到大家并非在善地的觉醒者,在整个过程中亦是提高最多的人。at least she know herslef. Jason是个idiot…Tahani 无疑behavior是善的,但不是motivation…这两个人,实际上是本片的medium…从某种意义上来说,Chidi表面上是最善的:伦理学教授,无私地帮助eleanor. 但也是个类似于Jason的idiot,同时又是一个类似于Tahani的伪君子。写了长长的关于伦理的论文,却不能做出最基本的选择。到最后都认为自己做的最错的事情是杏仁奶,而无视自己的优柔寡断给其他人造成的痛苦。Chidi和Eleanor的善恶评判位置倒过来也不为过:相对于Eleanor的改进,Chidi可以说毫无进步,始终在自己的牢笼里打转,却自认为无所不知。
小恶魔mike很是可怜。表面上看,他操纵了一切,和四个人类的力量悬殊。但人类只需要意识到这并非善地就可以了,他则需要构建一个完美的天堂来掩盖四人在地狱的事实。这怎么可能呢?怎么才能让人suffering的同时认为自己处在永恒的幸福,只是有点bug呢?咳咳,好像成人的婚姻童话就是这样的:两个人类注定彼此折磨,却相信对方是自己的soulmate,一定会有happy ending…但就算意识到这是地狱又如何呢?就像知道婚姻是坟墓又能怎么样呢?还不是重启,还不是再来一遍虚假的善地?还不是下一个人类,类似的折磨?
这片子总的来说很积极,因为每个人都在变好,而魔鬼对这种变化事实上无能为力。因为魔鬼只能靠自己粗鄙的理解模拟天堂,实际上理解力甚至不如人类。就像诺斯替中的设定那样:魔鬼嫉妒人类能感知到他不能感知的。所以他创造了肉体,创造了欲望:以此困住人类,封住他们更高的感知。
小恶魔最后意识到,他的最大错误,是让这四个人在一起。这点也很积极:这四个人独自在人间的时候,都困在自己的意识中,无法认识到自己的恶。而当他们加在一起的时候,神秘的化学反应让他们能突破各自的局限,并且共同对抗魔鬼的骗局。这让我对同伴的含义有了新的感觉:不是那个在预定设想中happy forever的soulmate,而是一起突破意识局限的伙伴。可能ta并不完美,也不是什么和你互补的选手,至少这种互补不是简单地让生活easier…这种相遇亦可能非常随机。没有什么命中注定,没有什么天作之合,没有写好的happy ending…But you are in the same team.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想法让我第一次真实地感觉到:我不在某个被遗忘的难以优化的鞍点。我和其他人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某种让我们都能在无限的未知中更进一步的可能。
作为一部探讨道德伦理的喜剧,《善地》在第一季中针对善恶和人性展开了深刻的思考。主人公Eleanor Shellstrop在意外死亡后进入了“天堂”,但随着剧情的推进,她渐渐发现这个天堂并不像她所想象的那样美好。整个故事的剧情发展就是建立在这种“完美世界”的谎言和真相之间的矛盾与碰撞之上。
剧中最出彩的角色当属女主角Eleanor。她在生前是一个懒惰自私的人,但在第一季中,她开始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羞愧,她必须尽一切努力,才能让“天堂”里的居民相信她是一个好人,并最终赢得进入“天堂”的资格。然而,作为一个人类,她并没有达到进入“天堂”的标准,却被误认为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这样的设定让观众感到好笑的同时,也在提示我们去反思道德的本质。
其实这部剧集在许多方面都很出色。首先,它的概念和世界观构建非常独特有趣。在这部剧集中,世界被划分为天堂和地狱两个极端,这个设定被巧妙地扩展开来,展现了一个充满深度的世界观。这个概念允许编剧展现出天堂和地狱两个极端的特点,并让观众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和“坏”。
不得不说,该剧集的剧情设定也非常巧妙。天堂和地狱的场景设计十分精美,加上有趣的幽默元素,使得剧情看起来不仅深刻,而且极富娱乐性。每一集都有一个小情节,围绕着Eleanor和其他角色的互动展开。每一集中都会有一些细节暗示,为后续剧情埋下伏笔。此外,剧中的天堂和地狱充满了各种梦幻般的元素,比如“冰淇淋味的风”和“永不停歇的火车”。这些元素营造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氛围,让观众不自觉地沉浸在这个世界里。
在第一季第8集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设定,即居民们必须通过道德的“点数”来进入天堂,引发了观众对道德和善恶的思考。这种点数制度带来了许多悬念和笑点,例如在一个特别的节目中,居民们试图通过做好事来赚点数,但最终导致了一连串的意外。
同样在第一季第8集中,Michael(“天堂”的创造者)向观众透露了真相:整个天堂其实是他设计的一个实验室,目的是为了研究如何让人们变得更加善良。这个天堂实验室不仅给来世的人类提供了物质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通过不同的考验让人类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此外,该剧还采用了许多有趣的元素来增加观众的观赏乐趣。比如,在“天堂”里每个人都有一个“灵魂伴侣”,但是这个伴侣不一定是自己最喜欢的人,而是所谓的与自己的灵魂最为匹配的人。事实上,这个伴侣会监督另一半的行为,确保TA们遵循规则。这只是Michael为了控制人们在“天堂”的行为而想出的主意。还有,在“天堂”里,人们的语言会被自动翻译成“官方语言”,这就意味着TA们不能使用任何不雅言辞或脏话(即使说了对方也接收不到)。
《善地1》还涉及了许多深刻的哲学思考,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道德问题。剧情中讨论了“良心”这一概念。主角Eleanor在去往“天堂”之前,她并不是一个善良的人,经常撒谎、欺骗和利用他人,但是在“天堂”,她必须扮演一个完美无瑕、善良至极的人。这样的情节设定,引发了观众对于道德标准和个人选择的深度思考。剧中的“天堂”看似是一个天堂般美好的地方,但它背后所隐藏的制度和压力却让人感到不安,这也可以引发观众对于所谓“完美”的定义和道德约束的探讨。此外,剧中还引入了道德哲学中的一些概念,例如“行为后果理论”、“道德感情主义”等,这些概念为剧情的推进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探讨。
在剧情发展上,《善地1》的故事线紧凑而富有张力。通过反转和意外,剧情始终保持着观众的兴趣。尤其是第12集和第13集的结局,是整个第一季最为出色的部分。这两集从一个新的角度,推翻了观众一直以来的预期,剧情发展到了高潮(这里就不剧透了)。
第12集和第13集的剧情都非常精彩,十分精准地展现了电视剧的主题和深意。首先,这两集强调了人的自由意志和选择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其次,这两集也集中探讨了真正的幸福和成功并不是财富和名望,而是内心的满足和善良。最后,这个剧集还讨论了道德和伦理的问题,人应该如何行事,以及我们的行为如何影响自己和他人。
以上是我针对《善地》第一季的一些想法。该剧共有四季,每1季甚至每1集都十分精彩。我是一口气刷完的(大概看了一个月),通过这个漫长的旅程,可以说我被带入了一个独特而又精心构建的宇宙中,在不知不觉中与主人公们一起探索人性、道德、爱和死亡等等这些宏大的主题。如果你对哲学、人性、道德等话题感兴趣,那么这个系列剧集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创作声明:包含AI辅助创作】
从没想过Sitcom在搞笑的同时,还能穿插哲学理论。一个虚拟的afterlife good place确实是一个实践哲学理论的好场所。
1. 绝对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
当Chidi发现Eleanor不属于至善之地,考虑是否要帮她撒谎的时候,Chidi问自己,按照道德绝对命令是否应该帮助Eleanor?这个问题完美激发了Chidi的选择困难症并让他开始胃痛……
康德提出“绝对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的概念,要求一个人自始至终按照不变的道德准则行事,无论外在情况如何变化。根据康德的理论,说谎、盗窃或者其他不道德的行为没有任何借口,即使是善意的谎言(white lies)仍然是不道德的。
由于Eleanor不属于至善之地,因此,如果Chidi帮助Eleanor相当于欺骗和作弊,按照康德的标准无疑是不道德的行为。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Eleanor请求Chidi帮助她改过自新,成为更好的人,Chidi拒绝帮助别人进步,是另一种不道德。Chidi觉得无论如何选都是不道德,所以两难到胃痛。
另一个“绝对命令”的例子是:Chidi对于朋友丑出天际的鞋子,即使是出于善意的违心称赞,也是撒谎,是违背绝对命令的。因此,Chidi为了这个小小的white lie彻夜难眠,即使等朋友做完手术也要告诉朋友实话。
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怎样的回答才能令康德满意呢?误导性的回答可以,例如“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美/丑)的鞋子!”这样误导性的回答在康德眼里不算不道德,因为在明明可以撒谎的情况下,误导性的回答本身就是对道德命令的尊重。
2.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
相较于康德的绝对命令,功利主义无疑是所有人(甚至是Eleanor)更容易理解的哲学理论:人应该选择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在实现大多数人最大福祉的情况下牺牲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也是可以接受的。功利主义的理论乍听起来一点毛病没有,直到遇上类似电车难题的两难选择。
据说The Good Place之后几季中有完美重现电车难题,但在此之前第一季中已经涉及功利主义的困境:Chidi有一段时间不再想帮助Eleanor,因为一方面帮助Eleanor成为更好的人,让Eleanor留在至善之地,无疑有利于实现整体效用最大化;但是另一方面,如果Eleanor留在至善之地,就意味着Chidi真正的Soul mate不会再出现,相当于牺牲了Chidi个人的利益。所以,再一次,Chidi在哲学理论的指引下不知所措。
3. 动机(Motivation)的道德价值
在第一季的下半场,四人小分队希望通过提高Eleanor的评分,让Eleanor留在至善之地,因此Eleanor做了很多“善举”,例如帮别人开门,举办道歉派对,送别人礼物等等,但是都对评分丝毫没有影响。
这又要回到康德(康德大概贡献了The Good Place剧本一半以上的哲学理论),康德认为“赋予行为道德价值的是动机(Motivation)”,如果是为了满足个人利益的动机而进行的行为,都不能算道德的行为。因此,Eleanor出于留在至善之地的自私动机所做的种种善举,都不算入评分体系中。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Tehani的身上:虽然Tehani举办的慈善晚会募集了600 billion,但是她动机不纯,所以她的归属还是所谓的“至善之地”。所以,当Eleanor的动机变了,不再是为了留在至善之地而做好事,那些善举才真正成为了“道德的善举”,计入了评分系统。
The Good Place最后一集的大反转固然很有趣,但是在Sitcom中看到真人演绎版的哲学理论和道德困境,会心一笑不也很有趣吗?
小时候,我们经常会指着电视里播放的主人公,问父母,他是坏人还是好人啊,这是我们最早对他人的认知标准;等我们长大,进入社会,我们知道人性是复杂的,所以不再用简单的好人和坏人来区分和评价别人。我们也会渐渐变得冷漠自私,别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并且,我们自己偶尔也会插个队,撒个谎,违背自己的良心做一些“小恶”,但这也不意味着我们因此就是坏人了。毕竟又不会有一个人看着我们,把我们的行为每时每刻地记录下来,做一件好事儿加一分,做一件坏事儿减一分,等到我们死亡的时候,给我们的一生打个总分,根据评分高低来判断死后的我们到底可以过上什么样的生活:没有及格,就天天被酷刑对待,生不如死;分数达标,就可以过上你生前梦想却没有实现的完美生活。
假设此时此刻,你知道了这个关于你死后世界的秘密,你开始努力做一些好事,为了获取高分,扮演一个好人直至生命的终点。那你是否可以就此达成所愿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部我下面要介绍的高概念轻喜剧The Good Place《善地》。
女主角埃利诺一睁眼,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一个长的像肯德基爷爷的白头发大爷自我介绍叫麦克,是善地的建筑师和管理者,欢迎她来到死后的世界。死后的世界在这里不再被称为天堂和地狱,而是The Good Place善地和The Bad Place—— 恶地。善地把好人分成无数个社区,社区的一切都是为每个人量身打造的,还有打个响指就会出现,满足你一切要求的贴身管家。这不就是每个人梦想中的生活么?麦克恭喜埃利诺经过评估,生前作为人权律师,是一个高分级别的好人,所以来到了善地。而好人和坏人的标准就是我文章开头给大家假设的情况。我们的女主埃利诺是个好奇宝宝,她问麦克那恶地都有谁呢?麦克说,莫扎特啊,毕加索啊,猫王啊。所有的艺术家基本都在恶地呢。我们的女主觉得好像有点怪怪的,这些生前伟大的人都在恶地呢。而我?这里的评判标准好特别啊。女主感叹道,但她并没有想太多。而这段简短的对话则为第一季结尾的神反转做了一个铺垫。
接着,第二个设定来了,在这里,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灵魂伴侣,当然也是通过善地管理人员的精密计算,帮你匹配的。关于善地的世界观设置,还有很多有趣的细节在一整季里慢慢出现,所以不用担心我的剧透,这部每集只有二十分钟,总共十三集的剧集,处处高能。
埃利诺的灵魂伴侣出场了,男主角奇地,一个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写了3600页还没有写完自己第一本著作的伦理学家。两人在很简短的问好之后,埃利诺说出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善地系统出了大错。她确实叫埃利诺,但她不是那个好人埃利诺,她也不是个一生都致力于帮助别人的人权律师,而是个卖假营养产品给老人却没有丝毫愧疚的诈骗犯。她属于恶地,系统把她和另一个叫埃利诺的好人搞混了。
这个真相把奇地推向了第一个道德难题:在已经承诺埃利诺无论如何都要站在她这一边的情况下,是违背良心,帮她撒谎还是道出事实使埃利诺被打回恶地,经受酷刑折磨呢?这个问题不仅折磨着奇地,也在后面剧情的展开中同样开始折磨着埃利诺。
善地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个完美世界,你可以得到任何你想要得到的东西,埃利诺怎么舍得走呢?于是为了不被人发现,留在善地,埃利诺决定开始学习如何做一个好人。 但是对于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生前自私自利,为人刻薄,想着如何占别人便宜的埃利诺来说,这是一门太过艰难的学习历程。她不仅要跟着她的灵魂伴侣,伦理学教授奇地学习深奥的哲学理论,还要从行为上和自己的本性作斗争,装着做一些好事儿;但是,她惯性的只顾自己的毛病,制造出的麻烦和荒唐事,常常把自己和奇地置于险情,也搅得整个善地人仰马翻,出现了巨大的危机。他们面临的道德难题接踵而来。随着剧情的发展,善地隐藏的秘密也越来越多的被发现,埃利诺似乎不是这里唯一的bug。
埃利诺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一个生前只是为了保全自己,而做一点小恶的埃利诺,发现自己制造的坏事将伤害社区的所有人,她会怎么做。坏人埃利诺是否能够成功留在善地,或者说真正成为一个好人埃利诺呢?最终的结局我就不剧透了,因为后面的神转折也许会超乎你的想象,不管是剧情的反转,还是我们对人性的认知。
《善地》不仅有脑洞大开的剧情,而且通过轻喜剧的方式,把一些严肃的哲学命题融入到剧情当中。这部剧虽然在讲死后的世界,但是对于应该如何活着,你会有自己的感悟和反思。
延申阅读:1.耶鲁大学公开课《哲学-死亡》
2.柏拉图《裴多篇》
3.休谟《人性论》
4.罗素《罗素论幸福人生》
5.老子《道德经》
6.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Chidi好能让人共情😂有的时候很多逻辑迭代下去不知道应该到哪里停止,理论上知道需要根据环境因素进行判断,找出那个迭代门限值,但是又无法找出,于是只能无穷次循环没法出来,像Chidi这样可以一直思考,但也选择了逃避,或者直接通过某种意义上的随机让命运来决定自己的选择,有时候是害怕伤害别人,但实际上可能只是害怕自己受到道德谴责吗?
姬情四射
一个好用表情包👍
主人公Eleanor 死后发现自己来到了“the good place"。与之相对的是当然是"the bad place。她很快发现这是一个系统造成的错误,生前她并不是一个亲切友善的人。她刻薄地对待她的朋友,背弃信义,粗暴无礼,所做的工作更是以欺骗老年人购买无用的药品为生。相比其他来到 good place 的居民————有专心研究道德的大学教授,也有广做慈善和救助的富家女————"good place"实在不是她应该存在的地方。”a mediocre place“,她反复地这样抱怨着。她希望在绝对的善与恶之间可以存在一个中间的地带,这样可以让她,一个既非罪大恶极、也并非人上之人的她可以有一个容身之地。
这是一部短小的喜剧,故事的概念以及人物的设定都很有趣。但是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Eleanor 所面对的困境: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地方人们应该如何自处。一直以来在群体之中,我都是非常普通的一个。我的朋友们都有着非凡的性格与能力。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我都觉得到自己是一块污渍,是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 (虽然black sheep挺可爱的)而这样的压力会使我迅速地丧失信心。我自怨自艾,心中充斥着妒忌和戒备,也并不试图做出改变和努力。我想要克服这种境况。我曾经以为自己解决了矛盾,即只要需要大胆地承认自己的平庸,放弃其他不切实际的展望。但是这部剧集给了我一点小小的启发:平庸和愚蠢也是一种可以得到改善的暂时的状态。实际上我可以成为更好的人,处在变化之中是一种良好的成长环境。然而如果承认“善地”是我向往的所在————而不是甘愿在自我独大的荒漠中受到永久的流放,更不是主动地向下沉沦————,那么我就需要经受更多的生活与挫败。
今天我读到这样的一句话:没有愚蠢的想法,只有早期的想法。那么同样的也可以说,没有愚蠢的自己,只有尚未启蒙的自己。
七集后停不下来,结局真是大写的意外,Mike Schur棒呆
早知道会看第二季不如一开始就把第一季看完。
4.5 第一季没看完的时候手贱的我就知道了季终反转是啥甚至把后面几季的几个twist包括第四季大结局都了解了。。。自个儿给剧透成这样还是能停不下来地把过程看得津津有味。我觉得第二季有些集会更像community一点,但女主第一季的bentchy劲就很Brtita叻。说起来这四个人当中,对两位女性的刻画比对两位男性更活灵活现但也更刻骨辛辣,恐怕仍是男性作者中心体系下熏陶出来的一个范例,对似渣非渣的女性的描绘和想象素材somehow就是更多。不过我对Chidi是很relatable啊!扣半星还是在结尾reveal出来的这个设定,怎么说呐还是有点小题大作,like,这些事情毕竟和地狱级别的痛苦差远了呗。
o my, this one is new! really refreshing
“你理解那种感觉吗?身处天堂,却总觉得哪里不对。”从知道有反转的一刻起就猜到是什么反转了,不过还是可以轻松看完一季,对于善恶的解释有时很有意思。唯一受不了的是Jason演员的演技,真是尴尬。
浪费一张亚洲帅脸!Jason这个角色好没意思
非常light-hearted,看的很轻松最后一集反转还蛮有意思的
被非常迷的点逗得笑出声。请给我一个Janet谢谢。
楚门的世界之天堂版or地狱版
娱乐性质高于哲学讨论
季尾大设定的反转有点牛逼~编剧太正~搞笑力不足和情节拖沓都可以改进~唯独善恶和价值设定是客观取决于编剧认知~有下季么~有点难~
12集神反转 太厉害
有趣,但Kristen演技浮夸
Oh my good lord, this show is dope! I mean, dooooope! 看到最后一集我甚至觉得其实我们正在生活的世界就是这么一回事,你世界里只有一些人和一些关系是真实的,你只在与关系相处,而不是与不同的个人相处,而与关系相处其实是学着与自己相处。而天知道我们在与关系和与自己相处的过程中,给自己带来了多少快乐与折磨。
四星半推荐!!!最后一集直接加了半颗星!!算是我看过的所有喜剧里最有《Rick and Morty》风格的,脑洞很大。
很好看。正在追!
The Good Place这套剧不能一季一季拆开评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在天堂地狱的老套设定下,整部剧像一场大型而严谨的哲学实验(还控制变量的那种),每一季都非常有勇气地推翻前一季,展开一个全新的命题。善的本质是什么,人是否可以变好,电车难题的解决办法,群体对个体道德感的促进,所有伦理命题在一群烦人中带着可爱的角色的日常互动和及时反馈中得到讨论。相比于那些只是为了继续而继续,拖个几季但毫无新意的剧,The Good Place这种不断翻新设定不断进化的剧才是真正能证明连续剧存在的意义、并且探索这种媒介可能性的好作品。
这两年难得一见的高越概念喜剧,在创作力贫乏的公台还算新鲜吧。连贯故事和单集笑果两把抓,还看出了对于《迷失》的笑话版致敬...但离入坑和嘉奖还有些许难度。Bell妞美,Danson爷帅,顺带爱上了Janet!共享同一个主创,这里的“老板”也叫Michael...I see what you did there, Michael Schur :)
4.5,打尻了!!!脑洞到极致外加莫名其妙的philosophy探讨真的太好看了hhh
真的是要笑着大喊一声卧槽。秋冬季最棒喜剧,设定有趣无厘头,氛围轻松段子写得也好,冬歇回来虽然有些编得飞出天际,但是留到结尾反转太酷。克里斯汀贝尔表演好有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