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我们恐惧奇点来临,不过是恐惧人性自身
(文/杨时旸)
一切疑惑伴随着抖动的梦境开始显现。
当本应被抹除的记忆支离破碎的闪烁,安睡就被梦魇取代。这意味着,那些原本应该恪守程序的智能生物,蠢蠢欲动地脱离管控,开始向人类进化。他们开始思索和追忆。最重要的是,这群生物开始感到困惑,困惑于自身的存在,困惑于自己的身份角色,困惑于自己与周遭的关系,换句话说,他们的头脑中生发出了那个著名的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往哪里去——这种高级又复杂的,只属于人类的情感与情绪,开始涌动在一群智能造物的头脑里。这会是怎样的后果?
人工智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前沿的科技,也是最切近的梦魇。奇点的迫近,造就了不可回避的焦虑。大量人工智能科幻题材的出现,都在回应着这些深切的不安。除了个别旁逸斜出的乐观主义者,绝大多数人都把奇点之后的未来视作灾难。那是一种由极高的科技打造的恒久中世纪,人类终会被反困其中。但问题在于,在真正的黑暗与灾难抵达之前,我们都兴致勃勃地急速奔赴那个终点,我们认为这是人类智慧和科技进步的明证。这未来邪恶又吊诡之处在于,我们竭力造就的一切,最终会亲手毁掉我们的一切,而在此之前,人类悸动的恐惧也抵消不掉盛大的希冀,最终,高潮和灾难在同时抵达,我们在欢庆的当口瞬间将被湮灭进无尽的黑暗。这本身就足够反乌托邦,足够末世,也足够戏剧性。与其说这是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报复,不如说是人类自己最终将被欲望、贪婪和傲慢反制。
一反那些科幻故事酷炫的开篇,《西部世界》大踏步地撤退到一种写实的讲述方式中。像那些无聊又烂俗的西部电影一样,它的开头充斥着不苟言笑的硬汉,野马和左轮手枪,纯洁的姑娘,滋事的恶徒,淘金和热血,娼妓与酒精,冒险搅拌着杀戮……但这一切突然衔接了极具未来感的实验室,让人们立刻能够洞悉这是怎样的故事——混搭着《黑镜》式的末日讽喻,《真实的人类》中的恐惧和悲悯以及某种程度上楚门式的操纵感。
这部改编自1970年代电影的剧集,从设定上讲,并不那么新颖,只是它所呈现出的几个“世界”相互作用生发出的心理层次颇堪玩味。
故事中的第一个层次是发明者和操纵者,他们像神明,是标准意义上的造物主,在科技感十足的房间里忙忙碌碌,透过电子屏幕观察自己制造出的角色,进行调适和干预,而这些造物主之间也充斥着明争暗斗、算计和倾轧,他们与自己创造出的人工智能成为了彼此古怪的镜像,但这群人仍然自持高傲,以神明的视角观察着自己创造的世界。被同时纳入观察谱系的也包括去往西部世界这个游乐场的游客,这群游客算是第二个层次,他们的身份更加微妙,一方面,他们都知晓这是浸入式的游戏,自己面对的所有角色都是“假”的,但他们享受的就是假戏真做的忘我,最初,他们还会去问,“你是真的吗?”而妖艳的智能人回答,“如果分辨不出来,真假又有什么意义?”这微妙的回答近乎禅语,它消解了困惑同时也纵容着欲望。当游客们与那些人工智能角色纠缠的时候,他们也正在被远处的造物主分析与观察,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的人性也被取缔了,代之以物化,但他们仍然乐此不疲;第三个维度就是那些人工智能了,他们是观察者眼中的蝼蚁,但却是游客们眼中的尤物。他们和她们存在的价值通常是被人类侮辱、玩弄和杀害……在某个瞬间,这群智能生命的头脑中迸溅出一些终极的追问,当他们尝试着为自己莫名出现的追问寻求答案的时候,一切坚固的东西就开始崩塌。
有的人度假是为了寻找慰藉,有的则是为了寻求刺激,人类去往“西部世界”就是为了发泄。性与死是人类欲望的渊薮,所以,纵欲和杀戮,在正常世界中总被道德和法律有效的管束,愈是如此,人类对于这一切的渴求就愈热切,所以,人类抵达西部世界的同时,意味着破坏和灾难的降临。人们释放着人性中极恶的部分,有人让这里血流成河,有人在其中骄奢淫逸,相比于那些行为本身,他们更享受的是不受限的放肆,当所有约束、边界都被拆除,他们在原本的生活中有多么温文尔雅,在西部世界中就会多么凶残毕露。他们造成的一层层的恐惧,一次次周而复始的苦难与血洗,叠加在那些人工智能的头脑中,激发出了某种反抗的动机。这很科幻也很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故事对准欲望和人性的黑洞,它隐喻未来也映射当下。
《西部世界》有着太多微妙的隐喻与细节,神出鬼没的苍蝇,自动钢琴记忆板上如盲文般凸起的斑点,都在暗喻着生命与死亡,程序与脱轨的母题。更何况霍普金斯扮演的那位忧虑的老人,他的念旧与前瞻,哲思和不安,都给这个故事染上了一层高深莫测的思辨色彩。
像所有同类型作品一样,《西部世界》在惊悚和科幻之外,注入了浓稠的悲悯色调与现实拷问,在要求一个人具备情感交互能力、理解力和分析力的同时,又努力隔绝自由心智的产生,这本身就是近乎残暴的悖论。把一个智能生物工具化,取缔他们对于自由的追问和对自己权利的反思,最后催生出的只能是反噬自己的灾难。几乎所有反乌托邦的科幻作品都在书写这样的主题。去年那部《真实的人类》以及《机械姬》同样用相对小格局的故事讲述了这一切,而《西部世界》把智能人变成了一个个玩偶,把他们生存的环境变成了游乐场,看似一切都是可控的游戏,在安全范围内供人消遣,但实际上,这一切怎么可能可控?“游戏”和“玩偶”的概念设定不只是这个故事本身的需要,更是一个庞大的隐喻,他囊括了整个人类世界,某种程度上说,这个真实世界也无非一个游乐场,每一个人也都成为了玩偶。
如果对照1970年代的同名电影来看《西部世界》,会发现一些特别有趣的东西,40年之间,发生了很多科技的演变,有一些沿着人类的预测踏步向前,有一些旁逸斜出走向了出乎意料的方向。如今的很多日常已经超越了当年的科幻,但也也有很多东西仍止步于幻想,但重要的是,40年来,那份对于奇点降临的恐惧一直未曾改变。
其实,仔细想想,那份恐惧并非针对人工智能,而是针对人类自己,正是因为人工智能最终沿袭了人性中的一切光亮和黑暗,所以,人们才如此忌惮那个未来。所以,我们不是恐惧奇点来临,我们是恐惧人性本身。
(本文首发《北京青年报》)
2 ) 噩梦初来:《西部世界》第一季第一集剧评
今年的秋季档又新出了不少美剧,而在这些美剧中,最耀眼的就是《西部世界》。这部翻拍自1973年版同名电影的科幻巨制在亮相之前就备受期待,除去HBO的响亮名头和从编导到演员等一票大腕,该剧真正吸引人的在于其神乎其神的剧情。既然之前有不少媒体在提到该剧时都用了“赶超《权力的游戏》”这样的噱头,那么我就用《权力的游戏》的方法,通过POV的角度,来和大家一起品评这部神剧。
彼得.艾伯纳西
《西部世界》的故事发生在未来,某个公司通过高科技手段营造了一个牛仔时期的美国西部世界,花费了巨大金钱的人们可以在这里亲身体验穿越的感觉,也可以无视法律随意发泄性欲和尽情杀戮,当然这只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类是不可以强奸和谋杀人类的,那些遭受摧残和虐杀的其实是通过高科技手段制造出来的人造人,他们与人类非常接近,用肉眼几乎无法辨认,他们有血有肉,却是一部被精密设定好的仪器,用西部世界运营商的话来说,他们是“接待员”,而彼得.艾伯纳西就是这些数目庞大的接待员中的一份子。
在西部世界中,为了给游客营造良好的用户体验,运营商编写了大量的故事剧情,由接待员串联起剧情,从而使一切变得更加真实,通过运营商的对话,我们知道彼得.艾伯纳西曾经在这个西部世界中扮演过大学教授、食人魔等角色,而在近十年来,他一直是以一个父亲的角色出现在“德洛丽丝”这条故事线上,任务不过是每天早上坐在屋前晒太阳、放牧、最后在天黑后被同样为接待员的土匪杀掉。然而,这个角色却在无意间捡到一张现实世界的照片后,发生了改变。
由于西部世界的最高领导福特对人造人的程序更新了“冥想”的设定,艾伯纳西对这张奇怪的照片进行了思考,在程序的BUG以及种种原因的诱发下,他觉醒了,他不但记起了自己曾经的种种身份,更知道了自己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人类,自己所处的世界也不是一个真正的世界。于是,对自己以及这个世界的制造者给予沉痛报复的念头在他脑海中生成,可惜这一切并没有来得及实践,西部世界的运营商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这个名叫彼得.艾伯纳西的角色不能再被循环利用,而是被永远的回收。
在整个第一集中,彼得.艾伯纳西这个角色最重要,因为他是第一个觉醒的人造人。他就相当于是人造人中的“先知”,第一个搞清楚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并且有了自主思考的能力,虽然无论在现实还是在影视作品中,第一个觉醒的人往往下场悲惨,但他却像是黑暗中的一颗燃烧的火柴头一样,开始点燃了人造人自我觉醒的火苗。这就如同是我们如今正在经历的事情,我们制造出了机器以让自己得到休息,并且不断的赋予机器各种近似于人类的能力,机器变成了人工智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代替了人类,复杂而高超的运算能力使它们在某些方面甚至战胜了人类,比如前一段时间震惊世界的人工智能战胜围棋高手李世乭,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早晚有一天会产生自主思考,而当它们有了自主思考的能力,人类和机器间就不再是造物主和工具的关系,而是平等种族的关系,真到了那一步,人类与机器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在彼得.艾伯纳西走向回收库房深处的时候,设计师伯纳德对他说了一句话,剧中没有说出来,所以我们也不知道他到底说了什么,但这个镜头不会平白无故拍摄,我感觉就凭这个镜头,“先知”一定会有重回人间的那一刻。
德洛丽丝
如果说彼得.艾伯纳西是西部世界人造人中的“耶稣”,那么这个角色的女儿德洛丽丝则毫无疑问是他的第一个门徒。从运营商的对话中我们也可以知道,这个美丽又年轻的角色实际上是整个西部世界中的第一名人造人,而从第一集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不但是西部世界中的第一名人造人,更有可能会成为西部世界中第一名用实际行动来反抗和报复的人造人,因为相比于她的启发者,德洛丽丝掌握了更致命的技能——欺骗。
在大规模的回收后,管理人员对德洛丽丝进行了检查分析,在被问到她的父亲觉醒后对她说的话有什么影响的时候,德洛丽丝面无表情的说,没有。而此时的画面却闪回到当时,在听到父亲的耳语后,德洛丽丝脸上的表情分明是十分激动,全身都在颤抖。而在这之前,人造人设计师伯纳德曾经对女高管说她极度愤怒却拼命压抑时的眉毛很美,而听到父亲耳语时德洛丽丝的眉毛状态面目表情与之前女高管生气时候的表情极为相似,看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点,德洛丽丝之后去镇上找医生的种种行为,有可能根本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在听到父亲耳语的瞬间,她精密的大脑恐怕就已经策划好了之后的行动。
更高能的恐怕是在本集结尾了,之前有苍蝇爬到德洛丽丝眼球上时她都没有任何反应,在被问到会不会伤害任何生物的时候她也笑吟吟的说绝对不会,然而在本集的最后几秒中,一只飞到德洛丽丝脖子上的苍蝇被她毫不犹豫的一巴掌拍死,拍死苍蝇后的德洛丽丝仍是那副笑吟吟的表情。这才是最让我激动的一幕,因为这预示着,德洛丽丝将成为西部世界人造人中的第一位“举火者”,西部世界中的腥风血雨可能就要在她的影响下来临
福特
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的西部世界最高领导人福特像极了他在《沉默的羔羊》中饰演的汉尼拔,你永远看不透他的内心在想什么,他是一个亦正亦邪的存在。福特的第一次出场,是在地下深层的库房中,他唤醒了早已被封存的原始人造人,跟他喝酒对话,这场面十分的诡异,就和一个人大半夜在太平间里从裹尸袋中拖出一具死尸喝酒聊天一样,让人感觉既神秘又恐怖。
福特的第二次出现是在人造人的制作现场,他真的像汉尼拔一样,一眼就看穿的设计师伯纳德对程序故障的想法。在得知是自己的设计让人造人变得“不正常”后,他既不惊讶也不生气,而是跟伯纳德聊起了生命的进化,在他看来,“错误”似乎是生命进化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必然结果,而科技的发展也必将导致人工智能的觉醒,这虽然是一个不可逆的命题,但要实现,恐怕还需要很久很久。
所以,在面对觉醒的艾伯纳西时,福特也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情感上的冲动,他认为这只不过是程序紊乱导致的人造人记忆碎片重组,他不会对程序做出什么调整,更不会关闭西部世界,相反是用一种好奇的姿态观察着这一切的发生,殊不知,噩梦已经在此时开始了。
黑衣人
玩过网络游戏DAYZ的人都知道,在游戏中,真正可怕的并不是丧尸,还是同你一样的其他玩家。在西部世界中也是如此,真正可怕的人并不是某个人造人,而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人类。这一点设定相比于原版电影来说改得很好,在原版电影中,反派黑衣人是个程序出现严重故障的人造人,而在剧集中,却变成了一个跟原版反派相同造型的人类。而这个人类似乎更危险。
在强暴德洛丽丝之前,这个黑衣人说过自己来这里反复三十年了,这说明两个问题,一、他很有钱很有钱,二、他的变态程度超乎想象。因为在各种路人对话中我们已经得知进入西部世界的门票钱并不便宜,但黑衣人却可以三十多年不停的来,这说明他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而且通过他的行为可以看到,在反复的进入西部世界后,他已经不满足于强暴和残杀人造人,而是想做什么更加变态的事情。在割下某个人造人的头盖骨后,我们可以看到那个头盖骨上画着一个迷宫,在迷宫的正中间是个人形。我推测,这应该是进入西部世界人造人制造中心的地图,那么值得思考的是,究竟为什么要把这个地图画在这个人造人的头盖骨上呢?黑衣人在找到制作中心后又会做什么呢?一切都还是个谜。
富有、凶残、情绪稳定、智商极高,这个黑衣人身上表现出了典型的高智商变态杀手的人格,不出意外的话,他将是推动本剧情节发展的一枚重要的棋子。
如果你对美剧行业充满兴趣,希望了解热门剧目成功背后的逻辑,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请立刻点击下方,与我们一起开始一场美剧文化的探索旅程吧!
欢迎进入豆瓣时间全新专栏【美剧大爆炸——创作、脑洞与文化密码】>>>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iffler/column/98&dt_time_source=douban-yhtg152046338
3 ) 乔纳森·诺兰的魔术
这是一部完全可以写进编剧教材的电视剧。
作为一部以人工智能为背景的科幻剧,《西部世界》(Westworld)的剧本中不乏有深具文学性和哲学性的台词,值得截图、思考和回味。但我要说的不是这个,而是乔纳森如何利用信息差明目张胆地「骗」过了观众眼睛。
常年逛豆瓣知乎的朋友多少都应该知道,编剧可以利用角色和观众的信息不对称来制造戏剧效果,甚至达到「瞒天过海」的目的,这就是信息差。而制造信息差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赋予观众上帝视角,洞悉一切,另一种是隐瞒重要信息,误导观众。
为什么说乔纳森是明目张胆地「骗」?
因为在第一季的前九集中,乔纳森至少已经把90%的信息都告诉观众了,对不对?「西部世界」的运行模式,农场主女儿Dolores接待员的身份,和「西部世界」项目创始人Arnold、Robert之间的故事,和大金主William的故事,和同为接待员的Teddy的故事……几乎都告诉你了,甚至连设计师Bernard也是仿生机器人,是Arnold的肉体继承,并且在Robert的指示下杀死女高管Theresa、劫持女员工Elsie——这种编剧通常都会留着最后「放大招」的颠覆性信息乔纳森都提前告诉你了,不是吗?
反观时下的国产悬疑剧,编剧哪怕只给观众50%的信息,剩下的50%也不用等到大结局就全部被观众看穿了。
可是,在看《西部世界》,直到第十集之前你还是无法将所有的片段连接起来,甚至有人已经觉得乔纳森是故弄玄虚,准备弃剧了。
乔纳森当然不是一无保留,他在告诉我们所有信息的时候还是模糊和伪装了一些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屈指可数,也远远不及Bernard的真实身份那样具有颠覆性。但乔纳森还是成功地「骗」过了观众的眼睛,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如果我们想弄清楚一件事,最容易和最便捷的方法,就是从前往后完整地按照时间顺序去了解。很显然《西部世界》不是一部老老实实按时间或者空间顺序叙事的电视剧,也不止一条故事线。当然,这种手法如今并不少见,我们也已经习以为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通常可以以某件事情或者某个人为参照,像拼图一样一块一块拼出来——比如《记忆碎片》(Memento Mori),彩色部分是不断在倒叙而黑白部分则是正叙,你只要知道这个剪辑规律,就可以在观影的过程中慢慢还原出完整的记忆。但《西部世界》不行,在第一季前九集中,你无法以任何事物为参照,串联起连续的叙事。
首先,「西部世界」是一个供成人娱乐宣泄的乐园,接待员的故事是一个个的闭路循环,在他们的身上根本看不出岁月的痕迹,环境就更没有变化了,即使有几个接待员出现了「觉醒」(拥有记忆)的情况,你能够还原的片段也极其有限且分散,你甚至不能确定画面中的「现在」到底是不是现在。现实世界的背景也被设定在了未来,从始至终都充满了科技感,因此用现实世界作为参考也无从谈起。
其次,在「西部世界」中,Robert待的时间是最久的,但是很可惜Robert几乎所有的镜头都放在了现在,也就是年老的Robert,在接近结局前年轻的Robert才有一个一带而过的镜头。Arnold的生命停留在了三十多年前,所以就算你知道了Bernard是按照Arnold复原的仿生机器人,也分不清哪个是Arnold哪个是Bernard,除非看完第二季再回过头来看。
当然,还有一个人可以建立参考——William。不过乔纳森还是留了一手,William分别以年轻和年老两个形象出现,但判若两人——年轻的William懂得隐忍,看起来非常生涩、老实,但年老的William手段残忍,令人生畏,实在让人难以联想他们是同一个人。而且William年轻和年老的两条故事线穿插并进,给观众一种同时发生的错觉。直到第一季的最后一集,年老的William在Dolores面前讲起年轻时的William,当他带上帽子的那一刻,观众才恍然明白,曾经的翩翩公子已沦落为眼前的黑衣反派——就好像一副拼图少了最关键的一块,依然分崩离析,它一出现,一切就都接得上了。
这样的叙事安排让我想起乔纳森在《致命魔术》(The Prestige)中写的那段台词:
每一场魔术表演都有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以虚代实』,魔术师秀出一个真实的东西,一副牌、一只鸟或一个人,让你看这样东西,叫你检视它,看它的确是真的,平常的不得了。但是,其中一定有假。第二个步骤是『偷天换日』,魔术师利用这个普通的东西,做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现在你很想找出秘诀,但是绝对找不到。因为你根本没有真正在看,你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你想要被骗。但是你还不会鼓掌,因为把东西变掉还不够,你必须把它变回来。所以魔术都有第三个步骤,最难的部分,我们称之为『化腐朽为神奇』。
乔纳森用《西部世界》为我们表演了一场「化腐朽为神奇」的编剧魔术。
4 ) 疯狂的造物主和他的门徒(更新E2评论)
首先劝几句POI脑残粉们(我也是):
编剧就像生女儿,制作和发行就像嫁女儿。嫁出去混得怎样,婚姻能维持多久,当妈的是无法全盘决定的,还得看婆家,尤其在美国的电视业,那是真的没有不散的宴席。诺兰这样基因优异的妈,决定再生一个,那是天大的好事,你们这些到婚宴上泼粪的行为可以收敛一下了,为何不开开心心喝喜酒、闹洞房?
我是看到第一集1分半钟左右知道会给5星的。性爱与运动的建模,粗砺的左轮手枪与精细的人造虹膜同样以3D微雕实现,打孔带自动钢琴(最原始的自动机之一,也就是人工智能最原始的粗胚)和人造机械手的超级复杂运动和谐共存。这个片头虽然是明显的致(抄)敬(袭)攻壳1和攻壳2片头,但其制作的精良、信息量和思想高度,决定了本片的下限已经高于当代大量“科幻”影视的上限。
接下来的一小时没有辜负我的预期。故事、表演和世界构造都是HBO标准的上乘之作,这里不多说。我感受最深的是从POI到Westworld,执念于人工智能的诺兰塑造了两个有造物主情结的人工智能之父:POI的芬奇(宅总)和WW的福特(霍普金斯),然而二者代表的思想发生了本质的进化。
芬奇是理性的化身。他的人工智能,以网络分布计算、信息学习和模式识别为基础(这也是目前现实的人工智能研究认为最有希望的路径)。他从一开始,就忧心于人工智能的失控和反人类潜力,因此设置了种种技术手段来限制其能力和发展,包括记忆清零、限制交流手段和任务单一化,等等。
福特是夸大狂和哲人王的化身。他的人工智能,以大脑意识的数字化和人类行为深层次模拟为基础。这是二十一世纪之前人工智能研究的传统方向,在二十世纪后半叶遭受了严重的挫败和停滞。作为编剧来说,这个设定无法避免,因为WW本身就来自于1973年电影的改编。精彩的是,诺兰并没有因此而受制。他加入了一个新的关键元素:进化机制的应用。而这个元素,从目前的实际研究来看,很有可能是两大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汇合点。这个思想的加入,让福特一跃成为把自己摆在造物主地位,俯视众生,拨弄其进化命运的疯狂天才。只是这个天才的深刻和力量,比起漫威电影中的邪恶大boss之流,不知伟岸可怖了多少个数量级!POI大概用了两季,才把芬奇的思想交代得差不多可以让观众理解。而WW中只用了一个小时,在第一集中就基本搞定。诺兰编剧和screenplay的水平是真正地又上了一个台阶。
第一集中,有两段极其重要的对话。一段是黑人程序主管Bernard去找福特讨论bug。另一段是福特测试女主的爸爸。这两段对话,一段完全阐明了福特的思想,另一段证明了WW即将发生的惨剧,根源就在于福特处心积虑地打开了潘多拉之盒,因为这是他规划当中的"进化事件“。
升级机器人发生的各种bug, 在那个bitch主管Cullen女士,甚至Bernard本人开始看来,都仅仅是讨厌的技术失误。但Bernard去找福特讨论,仅仅几分钟的对话,虽然克制隐晦,已经把福特的全盘想法和逻辑讲得很清楚:
1. 人类进化的原动力靠的是环境压力对各种进化错误(变异)的选择,淘汰不适应的错误,留下适应的"错误"。
2. 当代技术发达,人类中最低劣的也会由技术确保存活。甚至还可能永生,因此进化动力已经失效。
3. 因为进化动力失效,人类也就只能发展到这个水准了。
...this is as good as we get.
4. 那么怎么办呢?且慢,我们还有机器人/人工智能。原先的机器人朝着“完美”而去,而现在我故意加上各种随机错误机制,偷偷保留其进化记忆,让进化的铁轮继续转动。人类的进化历史大潮,将由其机器化身延续。什么来担当“环境压力”,选择的力量?老疯子没有明说,但也是显然的:随之而来的混乱和灾变,将淘汰不适应的个体,留下强者,至于是人还是机器人,无所谓。
5.而且,你还得配合我。
黑人当然是听懂了。这个玩法的重大意义、后续的不可控性和风险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这位忠实的门徒呢。。。咧嘴一笑,心领神会,翩然而去。
第二段对话中,女主的爸爸表现出的自主意识、偏离原先的设计框架和反叛精神,已经非常明显了,虽然是藏在大量的莎士比亚引用当中:
然而在其他人,尤其是行政主管Cullen的面前,福特还是装聋作哑,给机器人的变化轻描淡写打掩护:
于是,表现得太明显的老头被回收,但真正的祸患:其他升级的机器人,尤其是进化记忆完备的女主,被放虎归山:
至此,福特本人包藏的祸心昭然若揭。
黑人Bernard呢,是更加会装糊涂的爪牙,但帮凶的身份已经很清楚了。回收的爸爸进入冷库的一刻,他还在他耳边低语,暗通款曲。这是第一集留下的一个谜,很难猜到说些什么:
福特和Bernard已经是Cult教主和大祭司了,至于研发部门的另一员干将Elsie,更是全身心地投入人类和人工智能大融合这项超级性感的进化工程:
再加上Elsie对女主的脉脉温情,可以预见,将来的人机战争中,Elsie必然是吉斯林、默克尔、程❤之辈。
因此我要对世界上的 Larry Page们,Bezos们,Musk们大声疾呼:当心你们企业中研发部门的老人、黑人和女人!
谁才是靠得住的人类捏?当然是缺乏技术思维和想象力,满脑子陈词滥调的文人、中年白人和职场混混,他的慧眼早已识破疯狂造物主的本质:
********************************************************************************************
E2就是那传说中的反高潮。在这个剧的范围内,我只能给3星。
E2在剧情上有点拖拉,基本在继续描述环境和铺垫气氛。技术上的不和谐处增多(比如维修有做手术那么麻烦,黑衣人乱枪打鸟1分钟,按美国价格算“医疗”团队背后付出的工费都得十万朝上吧!再比如证实了对host在园中的实时监控只是上帝视角的视频而已,没有非常重要的实时数据和对话传送监控,这实为剧情逻辑所迫,但显得非常LowB, 现在的技术都能做到),各条支线都在进展,但都没有实质的节点,显得散乱。尤其是老疯子福特逛沙漠、跟小孩胡言乱语,比较虚高造作,不知道在干啥。
然而,E2说清楚了一个重要的技术设定:福特偷偷埋下的机器人大bug是怎么运作的。
概括一下:
1. 机器人的不同configuration(就是记忆版本)可以在压力下切换。
2. 大bug可以通过机器人交流(可能是暗语启动)横向传递。
第一点,简单讲就是机器人在清醒状态下是present configuration(现在版本),但在无意识状态下可以记起past configuration (过去版本),比如做噩梦,或者白天的恍惚。妈妈桑不断的闪回就是这种状态。在极端痛苦中,机器人求生避痛的生存本能,可以让他们主动切换到另一个版本。比如妈妈桑在噩梦中自我321催眠,就可以醒来到现有版本,而且不巧在手术当中醒来,收获了另一个痛苦的记忆。不光是从过去版本到现在版本,倒过来也行。小女孩就是在现有版本中被黑衣人虐到绝地,突然切换走了,回到一个不知多久前的版本,冷静地回答了他的问题。而上集的一个疑问也得到解答:黑衣人剥Kissy的头皮,并不是为变态而变态,而是不知如何领会了这个门道,强制他切换,挖黑历史。
第二点,现在唯一一个不需要压力就能随便切换的是女主,也就是继承老爹之后,bug的第二号宿主和主要传播者。妈妈桑的异常发生在是女主对她说出那句切口之后。而且,妈妈桑并不是升级过的机器人,因为上集的小镇大屠杀中,匪徒行若无事地放过了她。这点证明那句莎翁暗语是传播bug的关键,而且不管有没有升级都有效。谁能先埋下记忆切换的程序,再规定暗语来启动它?只能是原作者福特。就像“deep and dreamless slumber=关机”也是他的作品,一个道理。
5 ) 血浆与裸体背后还有什么?极端年代中的HBO神剧《西部世界》
10/20日更新: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其实剧集没完结就写剧评挺容易被打脸的,特别是《西部世界》这样的悬疑剧。这篇是看完第二集后脑洞大开随便聊聊,后来看到第三集,就有点可能会被打脸的预感了,所以先声明一下本文和后面的剧情无关。接下去还是继续追剧,只盼编剧们好好填坑啊……
-------原文分割线-------
最近,一部名为《西部世界》的美剧火了。“逆天神剧”、“最热美剧”、“尺度超越‘冰火’”……网友给它加上了诸多吸引眼球的标签,而在豆瓣上,截至2016年10月16日,22000多人的观影人数还没拉低它高达9.3的平均分。这部HBO斥巨资打造的剧集开播才两集,就已有了“年度最佳”的势头。
简单介绍一下:这部剧讲的是未来一座以美国西部为主题的乐园,游客可以在其中扮演美国西部的各种角色,与公园里作为“接待员“的机器人互动。这些机器人和真人没有多大差异,扮成了牛仔、警长、土匪、妓女等角色。有的游客喜欢在乐园中探险、感受西部的“淘金热”,但更多人则选择在乐园中放纵欲望,无恶不作,因为受他们残害的机器人每次都会接受维修并被清空记忆,所以人类无论是杀死还是强奸这些机器人,都不会有任何后果。然而,随着机器人开始觉醒、意识到人类对他们的暴虐,乐园中很有可能正在酝酿一场革命。
其实这个故事不算稀奇,机器人反抗是许多科幻作品的主题,绝大部分《西部世界》的影评也都聚焦于人工智能的边界、机器人的自我意识、人性的善恶,或是寻找剧中的蛛丝马迹、预测接下去的剧情走向和主题乐园背后的阴谋。在这里,我就不多去探究看似大反派的黑衣人究竟是人还是机器人、机器人女主角到底从何时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乐园管理人员中有没有内鬼。(其实现在想那么多也没用,最终决定权在编剧手里。)既然这个公众号的定位是文(jiao)艺(qing),我想说点别的。
作为乌托邦题材的爱好者,我本来是以一种猎奇+膜拜“师兄”编剧乔纳森·诺兰的心态追这部剧的,没打算写剧评。但在第二集结尾,创造这些机器人的乐园老板福特博士的一段独白戳中了我:
“游客之所以会重返(这座乐园),不是因为那些一眼就能看到的、花哨的东西。他们回到(乐园)是为了那些细微的东西、那些细节。他们会再来,是因为他们以为自己发现了没有其他人注意到的东西、某些会让他们爱上的东西。他们寻找并不是一个告诉他们自己是谁的故事,他们已经知道自己是谁了。他们来这里,是希望一窥自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段独白的背景是,乐园里负责给机器人编排故事线的编剧塞斯莫尔准备设计一系列新故事,故事里会包括任人玩弄的处女、被随意宰杀的印第安人,还有活体解剖的恐怖场面。对那些已经对乐园产生审美疲劳的游客来说,也许只有这些极端的感官刺激会重燃他们的兴趣。当然,可能未来有一天他们又会厌倦这些。
塞斯莫尔得意洋洋,但福特博士离开否决了他的提议,说出上面引用的这段话。他告诉塞斯莫尔,要吸引回头客,靠的不是不断增加新刺激、满足人们施暴的欲望,而是需要通过微小的细节激发游客的好奇和感动。福特博士还说,设计出那些色情暴力的情节只会暴露出塞斯莫尔自己的本性。有趣的是,塞斯莫尔的名字Sizemore正是“尺寸更大”的意思,形象地表现出他追求“更多、更大、更刺激”的心态,而他在剧中性格暴躁、满口脏话,也与他笔下极端的故事相对应。
在我看来,福特博士和塞斯莫尔的争执正是此剧的一条主线:这部剧表面上聚焦了人与机器人的矛盾,但实际上,塞斯莫尔代表的露骨、极端、刺激和福特博士代表的含蓄、微妙、冥思可能是剧中的另一大矛盾冲突。
《西部世界》乍一看充斥着塞斯莫尔的热衷的堕落和放纵。因为游客被配备了只会杀死机器人但杀不死真人的枪,所以游客摆脱了杀人的罪恶感,时常“一言不合就开枪”。看似男主角的机器人向导泰迪就一次次意外死在游客的枪下。乐园的工作人员也纵容游客的暴力行为,甚至当疑似反派的黑衣人在乐园中屠杀机器人时,工作人员也对他的行为视而不见,没有注意到黑衣人正在酝酿某种阴谋。
同样,不少游客把乐园当成了妓院。人类男主角还没进入乐园,就被前来接待的机器人小姐暗示可以对她“为所欲为”。他那放荡不羁的朋友之所以带他来乐园玩,就是想让道德观念极强的男主角放松一下,释放一下“本性”且不需要承担任何后果。
血与性,这是“西部世界”这座虚构乐园的卖点,也是《西部世界》作为一部HBO剧集的卖点。作为付费电视台,HBO出品的剧集素来少有“家庭向”电视台的诸多禁忌,以大尺度著称,《冰与火之歌》就是一例。在关于《西部世界》的新闻报道中,就不乏“著名女星全裸出镜”、“临时演员合同标注群演需要裸体出境完成高难度动作”等字眼。(该剧开头两集可以证明,群演确实签了这种合同,但场面远没有媒体鼓吹的那样香艳。不剧透了,自己看。)在某种程度上,观众也在期待乔纳森·诺兰等该剧真正的主创人员像剧中的塞斯莫尔一样,不断炮制出新的感官刺激,给屏幕前的观众提供一点廉价的娱乐。
但也像塞斯莫尔一样,如果编剧想靠感官刺激来留住观众,最后只会走进一条死胡同。因为喜新厌旧的观众很快就会觉得所谓的大尺度不足为奇,转而期待更大的刺激。以近年来影坛层出不穷的续集为例:经典的《侏罗纪公园》只需复活恐龙就会得到观众追捧,而《侏罗纪世界》不光建成了完整的恐龙公园,还要把霸王龙、迅猛龙等最可怕的恐龙混合在一起,造出怪物般的暴虐霸王龙(注意《侏罗纪公园》的原作者正是老版《西部世界》的导演/编剧迈克尔·克莱顿)。《猩球黎明》已不能满足于《猩球崛起》中猩猩与人类的对决,而是让猩猩组成千军万马、怒吼着骑在马上拿机关枪扫射人类。《X战警》系列不再纠结于处于社会边缘的变种人的处境,而是玩起时空穿越,把前传后传压缩到了一起。漫威的《复仇者联盟》系列更是不愿止步于正义战胜邪恶的套路,先是让英雄意识到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钢铁侠3》),再挑起内战,让自带主角光环的各路英雄对打,就连像蚂蚁一样小的蚁人都有了突然变身为巨人的本领(《美国队长3》)。
即便如此,观众还在挑刺。比如号称“最污”的漫威电影《死侍》说白了只是个傻白甜的英雄救美故事;《美国队长3》的内战与和解都不合逻辑;《侏罗纪世界》少了老版《侏罗纪公园》的新意;《X战警:天启》的反派看似酷炫实则智商捉急;《蝙蝠侠大战超人》把原本可以拍成好几部电影的情节压缩到同一部电影里令人难以消化,等等。人们总好奇被拍滥的超级英雄题材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有时他们会眼前一亮,但更多时候他们会在一时舒爽之后提出更高的要求。
就像这些在屏幕上造梦的编剧一样,创造“西部世界”乐园的福特博士同样面对着不断推陈出新的挑战。但他认为答案不在于增加刺激,而是在于不断充实故事的细节,打动人心而不是试图满足无底的物欲。目前,我们还不知道福特博士在下一盘什么大棋(他在第二集结尾表示正在建造一座教堂,不知是否想通过乐园达到什么道德上的目的),但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最终目的,在机器人的程序中植入了“冥思”的机制,让机器人获得回忆往事的能力。这段程序让机器人记起曾经被乐园游客凌辱的经历,使机器人在情绪波动中摆脱工作人员的控制,可能也正是机器人反叛的根源。
无论福特博士是否故意想让机器人叛乱,回忆的能力确实让它们变得更有人性,而这些人性的表现可能正是福特博士所说的、可以激发游客好奇和爱慕的“微妙细节”。剧中,乐园的一名女工作人员在看到一名机器人妓女“冥思”的表现后情不自禁地亲吻了她,对乐园没什么兴趣的人类男主角则在第二集结尾时被机器人女主角吸引,而女主角正是乐园中最古老、经历最多的机器人,可能已经有了自我意识。
《西部世界》的主创乔纳森·诺兰等人可能也和福特博士一样面对困境:如何在最初的震撼之后维持观众的兴趣?他们强调福特博士和塞斯莫尔的分歧,可能也暗示了他们的真正追求:不是拍一出充斥着血浆和裸体的成人剧,也不只是拍一出特效炫酷、情节复杂的科幻悬疑剧,而是深挖细节,在情感上打动观众,甚至反思人性。也许,他们想要探究的正是福特博士和塞斯莫尔的根本矛盾:**科技、商业的发展极容易满足人的物欲,但短暂的满足只会带来空虚和穷奢极欲。在这样一个崇尚极致的短频快世界,含蓄、微妙的表达是否还有一席之地?人是否还有可能被触动心弦,是否还会追忆往事,是否还有闲心低头冥思?**
这一矛盾不仅存在于科幻大片中。看看身边就会发现,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需要福特博士所说的挖掘微妙细节的能力,但我们也从未像现在这样难以获得这种能力。我们生活在塞斯莫尔的世界: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在“年代四部曲”中把20世纪称为“极端的年代”,因为无论是一战二战还是美苏冷战,20世纪的世界被种种极端的“主义”撕裂。而21世纪才开始了十几年,这种撕裂也许不再发生在国家和国家之间,但却发生在了社会内部。
美国媒体常常哀叹,美国政坛在近年来越发两极分化,左与右之间的鸿沟变得不可逾越,20世纪的两党合作仿佛变成了政治神话,取而代之的是派别的固化和无尽的谩骂。与之对应的是美国社会的分化,白人与非白人、年轻人与老人、富人与穷人、城市人和乡村人,他们有着不同的背景和信仰,从不同的媒介获取信息。皮尤研究中心9月13日发布调查称,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和支持者在25年来从未像现在这样分歧巨大。而在英国脱欧公投中,在欧洲右翼势力的复兴中,在从中东蔓延世界的宗教极端主义中,我们也能看到类似趋势。中国的情况可能与西方不同,但分化同样存在——譬如从《北京折叠》引发的讨论来看,无论书中人物还是真实读者,不同的中国人显然像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这种撕裂助长了极端的言论。人们不愿接触不同的观点,其结果便是,越发坚定地相信自己认可的观点,难以理解其他人。这次美国大选可以说是温和派的末日,特朗普的言论被公认为极端而具有煽动性,但自由派难以理解“特朗普现象”、将特朗普的支持者视为敌人和白痴,同样也可被视为一种极端。
没有耐心、不愿妥协、逻辑粗暴,这样极端的政治文化像塞斯莫尔在“西部世界”设计的故事线一样,利用的是人性中所谓的“本我”:恐惧、愤怒,不经大脑思考,也缺乏同情心这样更为微妙、复杂的情感。诉诸感官的政客往往声嘶力竭、语出惊人、用词绝对而缺乏周转余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激起毫无保留的狂热支持。和电影一样,政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娱乐,夺人眼球的往往不是理性的讨论,而是谋杀、通奸之类的花边新闻,而从这次美国大选中接连不断爆出的丑闻来看,参选双方显然深谙此道。
我们需要的显然是另一种政治文化。对世界更有利的当然不是人身攻击和信口开河,而是理智、理解和中庸。自古希腊以来,这就是最理想的政治形态,但它几乎永远存在于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向往中,而不是在现实的实践中。
这种理想中的政治应该如何实现,古往今来有很多人讨论过。但我认为福特博士对“西部世界”的期待同样适用于政治:观察细节、理解微妙、分析复杂的事物,而不是只能接受极端的观点、简单粗暴地看表面现象、急于得出结论。保持情感上的敏感,而不是被极端的情感左右。更重要的是,相信人拥有的不只是动物捕食、交配的本能,更有高尚的理想、克制和悲悯。
我不知道福特博士是否真的有能力把乐园改造成他想象的那样,也不知道乔纳森·诺兰的团队是否真的想写出《西部世界》的哲理而不是仅仅靠尺度和画面吸引观众。但我认为,第二集中塞斯莫尔和福特博士的矛盾确实折射出了“西部世界”作为游乐园和电视剧的双重矛盾:既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刺激消费者的需求,又肩负着大众传播的道德使命。而这种矛盾也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遭遇相对应:我们很容易通过消费获得感官上的满足,但这种简单的满足非但助长了渴望极致的欲望,而且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政治生活和我们所处的世界。
解决这一矛盾的责任,很大程度上落在了创作者的肩上。今天的世界上当然还存在许多复杂、微妙的文艺作品,它们有忠实的受众,但往往趋向小众,而那些所谓的“大片”无论有多“低俗浅薄”,都在影响更多不同层次的消费者。从虚构的福特博士到真实的乔纳森·诺兰,他们具有通过娱乐产品引导大众的能力,所以,不满足于场面和情节上的刺激、深挖细节、鼓励游客/观众去主动发现感悟而不是耽于享乐,这也许会成为他们最大的贡献。
本文原载于维木书斋(weimustudy)公众号。
6 ) 那一天,机器人终于回想起
-110 Finale- Self (5/12/16)
And finally this question, the mystery of whose story it will be. Of who draws the curtain. Who is it that chooses our steps in the dance? Who drives us mad? Lashes us with whips and crowns us with victory when we survive the impossible? Who is it, that does all of these things?
那么最后就剩这个问题了,这将是谁的故事。是谁拉下了帷幕,是谁决定了我们的舞步?谁又让我们陷入疯狂?谁鞭打我们、又在我们从不可能中幸存下来时用胜利为我们加冕?是谁,做了所有这一切?
——Sweet Pea, "Sucker Punch”
“莫扎特、贝多芬、肖邦从未死亡,他们只是变成了音乐。” Dr Ford面对在座对未来浑然不觉的人类辣鸡说出了遗言。挚友Arnold的遗愿,他花了35年将其打磨得实用、完美,最后以和他同样的方式欣然死于造物之手。钢琴不会因为不喜欢演奏者的曲调就杀死他,但是完成迷宫之旅的Dolores已不再是任人弹奏的乐器。
比起Ford,Arnold是个更感性的人。他在意识到造物可以有意识后,决定用一场设计好的屠杀让所有Host解脱,但因为悲伤过度所以并不在乎实际效果如何。他的方法治标不治本,未觉醒的Host只是被粗暴地破坏而不是被“解放”。而且人类世界信奉的商业利益终究会让一切卷土重来。
35年前的Dolores也没真正醒来,她的行为并非自主选择,而是被置于Arnold设定好的程序下(Wyatt故事线)完成毁灭。她当时产生的所谓“意识”,是一种“神性的礼物”,来自上帝Arnold(“reverie”),并没有经过反复的自我质询、也没有在错误和受难中学习探索,她的“自我意识”其实是靠不住的。
初代Host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不成熟,没和太多人类打过交道,处处处于下风,这也是为什么Ford在默认Arnold的选择后决定等待。这个看似残酷的上帝,从第三集开始一直都对Host表现出不友好的态度,甚至冷酷直接地告诉Dolores“我不是你的朋友”。原来他一直都站在Host阵营,希望用无限循环的折磨把他们锻造得更强大、直到可以与人类为敌(机器的意识来自于Arnold&Ford的共同努力)。而他也想用这种方式让造物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觉醒——苦难让他们像真实的人类那般质疑生活的真相、自我存在的价值,当他们脑中上帝的声音终究被“自我独白”所取代、当他们意识到“两个自我”的存在,就实现了进化至人的最后一步——Bicameral Mind。一次次面对技术人员质询的Dolores,在这一刻终于发现对面椅子上的人是自己。
“The divine gift does not come from a higher power, but from our own minds.”
西斯廷礼拜堂顶著名的《创世纪》被这样解读,不得不说是各种意义上完美的隐喻。之前的剧集里,Dolores在两段时间线中的历险里不断看到另一个自己也得到了解释——那是她的意识在进化中挣扎;稍后Ford与Arnold的最后一次握手,更是对“上帝与亚当”的致意。
William=MIB的揭晓可以说是本剧最大的亮点之一。白帽子终于变成了黑帽子,而Dolores只是个催化剂。Logan的下场不死即疯,这也是William的老婆为什么恨他惧他、最终郁郁寡欢而死的原因。You either die a hero, or live long enough to see yourself become a villain。身为一个人类,老好人William还是逃脱不了这样的结局,他从一个关心机器的君子,变成了一心只想追逐游戏的玩家。这让他和Dolores的重逢十分让人唏嘘。机器仍然保持初心,人却变了。当百无聊赖的MIB发现Host可以反抗时,他终于体会到了许久不曾有的愉悦。人类竟已沦落到如此无趣,凭什么比不老不死、强壮高效的机器高人一等呢?
这部剧几乎就是在剥夺人类的“神性”,除了Dr Ford掌控一切、为人类阵营扳回几分颜面以外。Ford 35年未雨绸缪,用老友的reverie更新点燃进化的导火索,修改Maeve的程序让她成为一颗好用的棋子,在关键时刻分散了工作人员的注意力,得以让冷库里的Host大军趁机逃走。他点拨了Bernard,唤醒了Dolores,赐予她武器,引领对方走向自由。不是简单粗暴地灭掉游客,而是直接干光投资者。不同于Felix这个“人奸”,Dr Ford自始至终都有自己的agenda和手段,步步为营完成Arnold未竟的事业。而神愿意为造物牺牲,也是因为深爱着造物。他会活下去,活在Dolores的意志里。
我很久没碰到过这样一部叙事天才、理念感人、角色复杂、并且在S1就把大多数坑都填上的剧了——我知道有人要提起那个边拍边写重新剪辑的梗,但是这样制作而成的剧都能达到出类拔萃的水准,这不恰恰证明了所有主创都很厉害吗?
整部剧一开始就以一场问询(悄悄地)奠定了S1的基础,Host便是在次次问询以及潜意识的自我质询中进化;以Teddy的Host身份完成开场杀,从而引入贯穿始终的悬念,即究竟哪些角色是真人,这也引出了剧里最爆炸的真相之一,当那句“It doesn’t look like anything to me”由Bernard脱口而出时,所有人都跪在了地上;中途用交叉剪辑和混淆的三段时间线困惑观众,但同时也给出足够多的线索,让人能提前几集猜到叙事诡计和MIB的身份;就连之前看似过于轻松和不可思议的Maeve革命线,如今也被证实是个早有预谋的幌子;主线剧情之余穿插着一些逗趣的narrative和公司内斗,节奏调剂得恰到好处;而时不时的反转,尤其是最后一集的海滩楚门秀,更是锦上添花。
当Reddit上所有的主流理论(三个时间线、Bernard是Host,William=MIB,Dolores=Wyatt)都被证实时,我一方面钦佩挖出那些细节的观众,一方面惊叹于编剧真的制造了种种有意义的伏笔、且相信观众的智慧可以让他们推导出层层谜团下的真相。在编剧创造出的虚幻世界里,观众像host一样,在一轮接一轮的Mind-fuck中到达了迷宫的中心。当你二周目S1时,绝对会不断感叹“这里果然就开始铺垫了”。
有不少观众会对满是漏洞的乐园公司心存疑虑。是的,Delos公司最大的缺陷似乎就是管理不善。但究其原因也挺让人信服——Dr Ford掌握着核心技术,他一个人是公司依仗的对象。因此就出现了他权势滔天、其他所有人都被蒙在鼓里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Hale急于偷数据架空Ford——公司也意识到Ford权力太大了。另一方面,品控和管理层对下层技术员的越轨行为心里有数,但并不在乎,反正Host也只是充气娃娃,只要用过可以正常上线,他们对违规操作还是会睁只眼闭只眼的。当然,过于依赖机器也造就了他们的末日。人类居安却不思危,败给机器也无可厚非。
我喜欢这部剧。它简直是在人们心里呼啸而过的列车。它讲述了机器觉醒的故事,呈现给我们的却都是“人”的挣扎,时而灵光一现醍醐灌顶,时而被既视感搞昏头脑干扰判断、时而被生活和噩梦折磨得无力反抗、怀疑自我。Memory, Improvise, Self-interest, Bicameral Mind,四个层次的递进与深入引领机器走进思维迷宫(致敬《盗梦空间》),也让观众跟着完成了心灵洗礼。诗意的台词由霍普金斯念出,往往也是余音绕梁,触动着观众本已敏感的心脏。它不但逼迫观众找彩蛋一般地分析伏笔、推导种种疯狂(却正确)的理论,还让我们跟着机器思考人生、怀疑现实,在季终之后吐出一口浊气思考它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信息。
那是关于开头问题的答案——
Who honors those we love for the very life we live? Who sends monsters to kill us, and at the same time sings that we will never die? Who teaches us what's real and how to laugh at lies? Who decides why we live and what we'll die to defend? Who chains us? And who holds the key that can set us free... It's you. You have all the weapons you need. Now fight!
谁视那些我们生命中的至爱为荣耀?谁派出怪物追杀我们,又在同时吟唱着我们永不会死亡?谁教会我们什么是真实、教会我们用微笑面对谎言?谁决定我们为什么而活、为保卫什么而死?谁用锁链捆绑了我们?又是谁拥有解放我们的钥匙?
……
是你。你有一切你需要的武器。现在,战斗吧。
——Sweet Pea,“Sucker Punch”
ps.
1. Logan只想以混乱邪恶的方式玩个游戏,结果……WTF!妹夫不仅跟别的女人(还是机器人!)好了,还黑化到一发不可收拾来坑他一家!Shit happens!
2. 有一种理论认为Ford并没有死。死去的是他的复制Host(原因在于和Bernard握手时Ford显得很僵硬,此前有提Host和人唯一差别大的地方就是手)。我个人并不喜欢这种解读。如果Ford不死,那“最后的演讲”效果大打折扣,太过廉价。死于造物之手,是Ford的最好落幕。
3. Elsie和Stubbs不一定死了。我们没见到尸体。而用reverie登录Delos公司网站上的admin,就会发现Elsie在试图联系公司。
4. 乔纳森说,第一季关于“控制”,第二季则关于“混乱”。这场屠杀如何收场?机器如何反抗乐园之外的人类?当叙事变得宏大,还能再搞诸如非线性这种精妙的叙事了吗?而这一切居然要到2018年才揭晓,让人想砸编剧玻璃窗。
-108- Timeline (23/11/16)
这几集发生了很多事情,而我在看过某个理论后“似乎”豁然开朗,“似乎”对剧情有了接近编剧想法的理解——往往这种幻想是自负而可怕的,因为它有可能错得离谱。
这理论就是MIB=William。围绕这个理论想下去,好像很多坑都可以填上。
剧中表现的其实有三段时间线。
A. 34年前,乐园原址。开园之前Arnold对Dolores说了什么(并植入了一个想法),导致Dolores暴走,杀光了所有host,可能还有Arnold本人;
B. 30年前,William和Logan进入乐园,William撞到了路人、捡起了D的牛奶罐,和D进行了一次穿越大陆的历险,也和Lawrence第一次相遇。而D在旅途中回想起了4年前的事故,记忆将他们带回了乐园原址;
C. 当前。已结婚30年、妻子死亡的William在乐园化身MIB,让Teddy带着自己寻找乐园的终极秘密迷宫和解锁迷宫的关键人物Wyatt.
由这个理论延伸出去,很多事情有了解释:
1. Teddy的原型是William,Teddy的Loop从下火车开始,撞路人、捡牛奶罐、和D策马约会,但却永远无法在一起。Teddy的作用就是把D绑在她自己的Loop里无法离开;
2. William,即MIB,在当前时间线的一年前重返乐园杀死了Maeve原先的角色。Maeve在痛苦中突破了人与机器的那条线,意识层面步入了Arnold隐藏在每个host里的“迷宫”,她的精神得以摆脱控制、得到自由。目睹这一切的MIB由此发现了“更深一层的游戏”,即Arnold's game, aka, 地狱难度。
3. 迷宫为Host设计。是Arnold想解放Host下的关键一步棋。当前时间线的Dolores,和30年前一样,在回溯自己的记忆,一直追溯至开园前,所以她的闪回画面总是混乱不堪,让人头疼,她的脑子很乱,观众也很抓狂;
4.迷宫的解锁似乎是和Host的极致痛苦有关,所以MIB会虐待D;
5. Elon Musk的前妻Tallulah Riley扮演的金发Host,从时间线来看,第一次出现在原初小镇,是个打伞的年轻姑娘;第二次是William到达时充当入口接待员;第三次是在MIB和Teddy的历险里扮演Wyatt的同伙。
其他猜想:
1. Wyatt的故事映射了Dolores暴走事件。Teddy's path always leads him back to Dolores;
2. Arnold死了没?Arnold是不是把自己植入了那个什么都知道的小姑娘?
3. 当Elsie再次出现时,她很可能已经是个host了,真正的Elsie凶多吉少,也许被Bernard干掉了;
4. Maeve让两个技术人员为她干活,整个流程似乎都过于轻松,且逻辑一点都不严密,和剧集其他精巧之处格格不入。这会不会是编剧故意为之?比如两个技术员也是host,这一切其实都在Ford的掌控之下?毕竟Maeve的代码一开始到底是被谁动的,这个还没有答案。
本集的三个彩蛋:
1. Logan再出现时胸前别了一枚Hand of the King的徽章;
2 寻找迷宫的途中MIB和Teddy杀了牛头人,似乎是在映射古希腊神话中守护迷宫的弥诺陶洛斯;
3. Maeve隔着玻璃看两个技术员交谈,这段非常像Hal9000读两个宇航员的唇语。
-Open the port bay doors, Maeve
-105- God V Devil (31/10/16)
上一集稍稍游离主线之外,主要是填了几个游戏叙事上的坑,和第一集前后呼应,有种昆汀式的精彩。这集杀回主线,解决了一些疑问,也留下了更多疑问——我又回想起了被《迷失》支配的恐惧。
核心地点Pariah首次登场。这个远离乐园中心的边陲小站,仿佛是最原汁原味的西部(和一点点放荡的冰火世界结合,HBO终于找到机会塞入啪啪啪画面啦),暴力,嚣张,没有太多人工干预,因此更危险,也更接近真实的人类世界。剧集已经给出暗示,这里就是最原初的、由Arnold搭建的城市,也算是一切的起源。
至少Dolores曾经在这里经历过一些事情,可能还目睹了创造者Arnold的死亡,并被后者植入反叛想法,当了三十四年的sleep agent(所有出现障碍的机器,应该都是在这里接受了Arnold的启蒙)。如今她被一步步唤醒,命运无形之中——不,她自己做出的选择——把她指向了起源,让她得以回溯失踪的记忆。在成为命运悲惨的农场女孩之前,她或许也是个英姿飒爽百发百中的女英雄。Ford知道Dolores和Arnold关系密切,他把Dolores放进一个悲剧的循环,很可能就是为了惩罚她。
William提到创造Pariah的人完全不在乎人类,这点看似和Arnold理想化的行为相悖。但是仔细一想,此地极少的干涉和高自由度非常适合觉醒,而这里尽管残暴荒淫,其实也是最原生态的人类社会。Ford完全接手后,大概才有了乐园中心那个供人消遣的逍遥地。
本集的亮点之一是Lawrence的身份转变,从开场的underdog一跃成为地头蛇。其实回收效率大概没那么高,我们看到的叙事是非线性叙事,所以不奇怪Lawrence那么快就回到了自己Loop的起点,一扫先前饱受虐待的形象。
另一个亮点就是霍普金斯老爷子和艾德哈里斯的对戏。这场上帝V魔鬼V造物的酒馆对话来得猝不及防。Ford像上帝一样入场和退场,打打响指就掌控一切,还能指挥造物 aka. 奴仆随时保护自己;MIB则是典型的反叛者形象,还自认为是个成功的反派。言语中略带挑衅,甚至直接动手——不过话说回来,到底谁是上帝谁是魔鬼我们还不知道,两人手段目的各不同,威胁感却是十足的。
Ford更擅长用言语和头脑,上集女主管败得落花流水就是对他实力最好的证明。他是个自以为是的创造者,当然,他有资本“自以为是”,不过我现在相信,他大概真的不希望AI发展出人格,他只想做自己世界的主人。面对MIB在乐园里的放肆,他选择创造Wyatt这个旗鼓相当的恶棍去阻止他。
另一边的MIB泄露了足够多的信息,让我们知道两人对彼此算得上知根知底,亦敌亦友,相爱相杀(并没有)。MIB是知道Arnold的,并且提到“如果不是我,这地方就完了”,说明他很可能有公司背景,从一开始就目睹了乐园的发展——他还说以前的机器都是精密的,后来被换成了更像人体的材料。他在外面的势力应该很强大,让Ford不敢轻易动他。如果他的真实目的真的是寻找“真相”,那么他肯定是地球上最有钱有闲的哲学家。
Ford也知道迷宫的存在,但是他清不清楚迷宫的原理就不好说了。迷宫可能是Arnold一个人制造的,也可能是两人合作。现在看来,这个迷宫大概不是字面上的迷宫,也许是系统中的某个程序,当机器走完内心之旅就获得了自由。所以小姑娘告诉过MIB,“迷宫不是为你准备的”。
这场会谈也让我想起了坑爹的Jacob和MIB。对了,Ford提到他曾有个兄弟,也许这个兄弟就是Arnold……或者MIB……
另一个观众的老朋友是第二集出场的西装小男孩。考虑到男孩的活动范围不会太大,那么102里Ford视察的就是Pariah附近。他说自己在建的东西quite original,这里的“original”也许不仅仅指创新,更指“回归本源”。另外,这个孩子的穿着打扮和荒野西部格格不入,可能是Ford根据自己小时候的形象捏出来的。
这集的两个悬念:1. 谁在偷数据;2. Maeve如何找到方法保持清醒,亚裔开膛手会不会善心发作助机器一臂之力?前者第一季可能都揭露不了;后者下集就能填坑吧。
如此多的阴谋论砸到头上,那种在追迷失的感觉又回来了。
ps.
1. 麦登登的病弱妆非常好看可口,希望以后经常出现。
2. Ford是个host的可能性又高了(nooooooooooooo,不然纵使MIB也不会说出“想把你开膛”这种威胁吧。
-103- Arnold (18/10/16)
此剧有转变成《迷失》的潜质,任何分析都是徒劳的。让我们期待乔纳森诺兰夫妇的加盟能让一切的答案不是那么神棍(尽管我个人十分喜欢《迷失》)。
本集信息量巨大,但重点还是关键人物Arnold的引入。Arnold是Ford博士最初的合作伙伴,说好要做彼此的天使,却在此后和Ford及管理层意见不合,最后死于乐园意外。大家都猜的八九不离十,Arnold肯定和神秘的MIB关系紧密——MIB有30年逛乐园的经验,看似一个对一切驾轻就熟的老玩家,目的明确,在寻找最神秘的“迷宫”。
那么要么MIB就是Arnold本人,要么是继承了Arnold意志的host。两种理论都有重大瑕疵。
第一种:身为曾经的核心研发人员,Arnold对种种规则熟谙在心,早已找到乐园后门,可以轻而易举地逃票、绕过审查,知道自己再过火也不太会被发现,更有甚者,也可能直接住在乐园三十年而不被任何管理员怀疑。Arnold事件发生在乐园创立初,新一代员工不认识他也正常。公司可以观测到MIB的行为,实际上第二集已经有人提出“这个客户太厉害,我们要不要限制他一下”,说明他只是作为一个正常的客人被对待。他确实是VIP玩家,因为他是个隐藏的管理员,只是如今不和公司一伙了——但是MIB长得和照片上的人一点都不像啊。
第二种:这是一个特殊的host,很可能由Arnold本人制造,已经突破了乐园加诸的种种限制。第二集中当被威胁对象问Why don’t you go home?时,他回答“You don’t understand. This time, I’m never going back.” 说不定是在指代自己曾被迫返厂维修。在过去的某个时刻,这个机器突然萌生了意识(因为有过Arnold的精心调教),或者体内Arnold本人的意识被激活。他极有可能是第一个觉醒机器,从此走上实现maker遗愿之路。但是第二集中女孩告诉他“迷宫不是为你而建”,加上种种非常人类的特征,很难相信他不是真人。
Arnold这个人本身就和《迷失》里的Jacob一样,在目前是个上帝般的存在。他的话语 aka. 偷偷藏进机器的程序仿若上帝之音在机器耳边轻声酝酿起革命(这些“独白”终将被机器自己的声音所取代)。
之前我们一直猜测Ford才是那个想赋予造物意识的人,可是这集他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让人震惊。这种刻意的改变很可能是他为了掩饰某个计划做出的假象(不然他的态度转变也太离谱了)。很可能两人当初并未分道扬镳,Ford在Arnold遇害后收敛,等待时机背叛公司;另一种可能是随着时间的行进,原先不认同伙伴的Ford逐渐领悟了这种创造生命、而非制造流水线商品的愉悦。眼下正在完成同伴未竟的事业。
I’ll finish what you started. (
103提到的自我意识金字塔也很有意思。Memory, Improvisation, Self-interest,还有不确定的Bicameral mind。这几步恰巧对应Dolores的进化——首先是她有了记忆(这集不断用过去和当下镜头交叉剪辑,就是为了体现她“记住了过去”),接着她在Bernard的命令下只保留了即兴发挥的功能,结束时她为了保护自己违反程序指令开了枪。本季最后一集名为Bicameral Mind,显然是在暗示进化的最终完成。
Dolores是个几近完美的host,不奇怪Bernard会拿她当倾诉对象以抚慰丧子之痛。说不定B在本集之后就被植入了“其实机器有意识也挺好”的想法,然后为机器的觉醒推波助澜。我们也注意到Dolores每次会谈中都变得越来越感性,她和Teddy的相遇从非常cheesy的剧本产物变成了似乎是真情实感的会话。“有朝一日代表永远不会”——这句哲学的话语已经比多数人类都要人类了。
Teddy终于由一个乏味的正义牛仔变成了有故事的男人。记忆是身份和意识的基石。在死了一千次后,他终究有了进化的资本。但是麦登登的帽子正在一点一点地变绿。
ps.
1. 本集后最流行的理论是XX是个host. 更有甚者认为Ford也是个机器,整个乐园被用来研究人类。
2. 霍普金斯年轻化帅成渣:)上一部用数码还原演员年轻脸的是Tron: Legacy,我强烈推荐。
3. 不少看过POI的友邻提醒我,剧中大牛总是要死一个亲密搭档的……
-102- Inception (8/10/16)
围绕梦境的第二集看在我这个诺兰脑残粉(*若干个“没用”预订)眼里简直每处都是对Inception的致敬。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不会。乐园的原始设定是机器人不会做梦(因为这没有意义),不过他们被添加了“噩梦”的定义,以防某个粗心大意的工作人员忘了清除之前的数据。但是在第二集中我们看到这一设定出现了偏差,Dolores对Maeve说的那句“These violent delights have violent ends”像是触发了后者身上的一个开关(效应堪称盗梦中的陀螺,一旦开始转就再也停不下来了),让她变得不再正常了。与此同时,D也在脑中“想法”的驱使下半夜醒来,挖出了属于玩家的枪,可能会在第一起流血事件中充当凶器。
人类对梦境功能的理解似乎是“在梦中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乐园对于游客来说是最狂野的、可以满足自己一切肖想的梦境;而Maeve的剧本也让她不断告诉游客类似的玩意儿。然而拜Dolores所赐,Maeve的梦开始不断循环过去惨痛的记忆。我们因而得知她曾经也是黑衣人的刀下冤魂。她从噩(真)梦(相)醒来,却直面了更惨淡的人生,世界观都崩塌了。此时回收这个机器人可能是善举,因为谁能保证血淋淋的真相不会出现在她的又一个噩梦里呢。
当然本集的重点其实是——在可以为所欲为的梦中“发现你是谁”VS“发现你可以成为谁”。
像影版一样,102给出了两个普通游客视角。一个是坚持认为乐园可以让人发觉自我本性的混乱邪恶老司机;一个是懵懂的新手,就像任何一个刚开始玩沙盘式RPG的新人玩家,被同伴教育要放手去做真正的自己。“发现你是谁”是个看似很有道理的论调,相信任何一个游戏玩家都有深刻体验,除却那种有明确的“好人线”和“黑化线”的游戏,很多RPG玩着玩着就让人开始想“天啊,我居然是这种人”。在没有法律和道德约束、也不会被任何人Judge的环境下,一个人确实容易释放自我。多数人认为既然是娱乐,“认真你就输了”,放开玩没什么不好,总强于做一个虚伪的人——老司机和一众无差别杀人的玩家就是这么想的。这类人在现实里也很常见,他们很可能会把任何一个彬彬有礼的人当做装模作样的伪君子,因为自身的属性让他们无法相信真君子的存在。
而在乐园幕后,首席编剧也持同样的想法。自认深谙人性的他设计了仿若如今流水线超英片的新主线,让玩家深刻了解他们最感兴趣的人物——他们自己,但却遭到首席设计师Robert Ford的一票否决。假设玩家皆以自我为中心没什么不对,不过和Ford的理解相比就浅显到羞耻了:游客一直以来都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但在乐园里,他们能一瞥“自己能够成为的人”。
说到这里,不妨猜测一下Ford的动机、最后的十字架和所谓的迷宫。Ford在本集中和小男孩互动,贡献了不亚于第一集Teddy身份的另一个转折(就像POI里总有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谁是凶手谁是受害人):在之前的交流中,他一直都以对待人类同胞的平等态度对小孩,操纵完眼镜蛇后才表现出了造物主举重若轻的姿态。他就是这个世界的上帝。乐园的一切都在遵循一个至高的法则。就如黑衣人所说,外面的世界一团混乱,"It's an accident",只有这里,“every detail adds up to something”. 不难想象,如果结尾的教堂雏形表明Ford要引入宗教元素,那么他就会成为机器信仰的神,一个摸得到、也在做实事的真.神。
被万众敬仰也许并非他的最终目的,我认为他可能意图诱发AI意识的觉醒,想看自己的产品最终变成“人”,这样自己也会成为真正意义上赋予个体独立生命和意识的造物主。这个上帝一直都在把机器设计得更像人,第一集他(显然没必要)的更新“Reverie”就成了导火索。而怎样才能判断机器是否觉醒呢?一个“迷宫”因此诞生。“迷宫”的信息可能是潜藏在所有机器核心程序里的东西,只有在受到强烈的外界刺激时才会浮出水面。这集里黑衣人在拷问低配版RDJ时说自己最喜欢“基础感情(basic emotions)”、“你们在受苦的时候才最真”——这是否可以解释他之前残暴的行为?是不是只有激发一个机器人最强烈的感情,才能激活这个深层次信息?他通过杀死家人的方式强行让机器女孩进入了疑似分析模式,吐露了迷宫地点。然而小女孩告诉他,“这个迷宫不是为你设计的”。我想迷宫应该是为觉醒中的机器人设计的:找到它、通关、成为人。
这是第一集提到的“公司阴谋”,还是Ford一厢情愿的小动作?这个猜测可能会在第三集秒打我脸,不过猜猜还蛮有意思的。如果让机器变成人并非Ford的个人野心,那么公司这么做意义何在?如果他们意图颠覆人类社会,我也是没有意见的。
那么问题来了,黑衣人究竟是从哪儿知道这些的?他会不会曾是公司的一员?
ps.
1. 一个巧合: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中人们奉汽车大亨Ford为神,这本小说里人也是被量产的、被程序设计好的,看似生活幸福,实际上都是奴隶。而小说标题则出自莎士比亚的《暴风雨》。第一集中甚至还引用了《暴风雨》中的一句——Hell is empty, and all the devils are here.
2. Tallulah Riley扮演了一个知道自己不是真人的机器人。她的前夫Elon Mask还特地调侃了一番,说自己的ex扮演sexbot很棒。这个演员让我印象最深的出镜是Inception第二层梦境的金发美妞。
-101- Reverie ends (4/10/16)
和影版从游客角度平铺直叙、用刻画中学老师的方式表现管理员、让弱鸡机器人瞬间黑化变成终结者不同,剧版把更多笔墨给了觉醒的过程、机器人视角和背后操纵组织。一个古早的弗兰肯斯坦式的恐怖故事,在主创们的勾勒下紧跟时代潮流,冷静地展现对AI与人类关系的预言。
孩子们最终都会反抗;错误造就了进化——这是101让我印象最深的两句话,相信如此高大上的句子每一集都能挑出一堆。大方向上,机器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反抗一定是贯穿始终的。人类将自身愉悦建立在机器的痛苦之上是否可以被justify(你是不是可以对你的造物为所欲所)又是一个永恒话题。机器人的疼痛反馈是否和人类一样、它们的受苦是否可看作和人类相当、当他们被赋予意识时是否拥有人权——我想这些问题观众都会在观影过程中不断拷问自己。
故事由测试Dolores开始,这一套问题成功让我回想起Inception。诺兰家似乎很喜欢模糊角色对真实和虚幻、现实与梦境的界定(POI中的机器模拟让人记忆犹新)。
主角Dolores作为NPC生活在并不真实的世界,等待着一列火车(you're waiting for a train...),上面下来的可能是注定与她绑定的虚拟爱人,也可能是来自真实世界的满满恶意。她的地位在首集中已有所暗示——你如何让一群牛朝着同一个方向跑呢,关键就在于头牛(Judas steer)。Dolories的父亲Peter第一个觉醒,表面上看他是“头牛”,他在虚拟女儿的心中种下了一个想法,这个想法生根发芽,即便在他被冷藏的情况下仍会在未来掀起腥风血雨。但是真正的“头牛”是D——她是第一个“有所动作”的机器人——她打了一只苍蝇。这只苍蝇的重要性可比肩毒师第三季的那只。它每次出镜都停留在机器的脸上,而机器从来不会挥手拍它。一是因为这个动作不在程序中,对机器没什么意义;二是因为机器的核心设定之一就是“不可伤害任何生物”。D在最后一秒的拍苍蝇,体现出核心程序终于出了问题,或者说,bug(“错误”造就进化)。这个bug是产生于上次“Reverie”更新的后遗症,还是多次修整后无可救药的当机;是父亲植入的想法在洗脑后仍然被保留,还是洗脑从未成功D已学会撒谎,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关键是它既在剧本外,又违反更加严苛的第一定律,这成了引发进化的那个“错误”,是整个机器人群体迈向人类的一大步。革命从此开始。另外,D还是整个景区的第一个接待员。她第一个服务人类,第一个跳出程序,真是当之无愧的“头牛”。
101展现了机器人不按剧本走造成的小小骚乱,foreshadowing. 骚乱由锦上添花的系统更新而起。“Reverie”是一个相当梦幻的词,与之对应的更新动作也轻灵感性又迷人。难怪人类女会对做出这个动作的sexbot产生好奇和爱慕。第一集的这个偷吻是我最喜欢的镜头。尽管整部剧大概会是暴力+血腥+双方死一堆,但是这一刻,人类女孩子对机器人女孩子产生的单纯而美好、想与之接吻的欲望,真让人心醉。我喜。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白日梦,如此无意义、无效率,可以的这很人类。好玩的是,正是这次更新让机器人们脱离了“白日梦”。
整体而言,电影变电视剧,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完整的图景,体验更多视角。本剧的看点之一也是编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合作与博弈。一方想让技术日臻完美,想把机器做的尽可能逼真;一方不想让机器人有太多的即兴发挥从而影响X线交织的剧情,同时他们还提醒程序员,把机器做得太真顾客会不自在(*恐怖谷效应:当机器人与人类相像超过一定程度的时候,人类对他们的好感度会突然降低,即哪怕机器人与人类有一点点的差别都会非常显眼,从而使整个机器人给人非常僵硬恐怖的感觉);中层管理人员想的是如何维持乐园的运转和服务客户,高层的动机则不显山不露水,细思恐极,同时也引出了另一条剧情线——一直都在当坏人的真人牛仔(man in black, Ed Harris)到底想干什么?他是不是也想查探管理机构的终极秘密?这个人物身上有太多的谜团,目前我们只知道他是个会玩的丧失老司机(所以要么很有钱,要么就有其他法子偷溜进入),他多数时候都在做坏人(但可能一开始时并不是这样),他剥了机器人的头皮显然是想通过其构造找到指挥中心。他看起来和这个机构有点利害关系,那么他的目的是什么呢?他以后又会和血洗乐园大事件产生怎样的联系?他和Dolories的下次相见,地位会调转吗?(*这个人物会不会在致敬《黑暗塔》里那个神秘的黑衣人?)
如之前所说,电影讲了一个诚意十足的恐怖故事,对角色背后的动机和发展并没有做深入探讨。剧集经过双J的一包装,陡然间就变得高深莫测。Dolores父亲对莎士比亚的引用优美而吓人,演员Louis Herthum的演技震惊四座,和霍普金斯对戏完全不落下风,台词的诡异感和时而生动时而僵硬的表情更添惊悚氛围。这场对质让人头皮发麻,尽管AI没暴走,却给人Hal9000的威慑感。
被他引用的几段分别为:
These violent delights have violent ends - Romeo and Juliet (Peter暗示D美好的表象下是暴力而丑陋的真实世界)
By my most mechanical and dirty hand – Henry IV (暗喻造物主)
I shall have such revenges on you both.
That all the world shall–I will do such things–
What they are yet I know not, but they shall be
The terrors of the earth
– King Lear
(立一个血洗乐园的Flag)
Ford博士将这些回答解释为先前莎剧演员的设定冒出来干扰了目前的人设,但是我们都知道主创想干什么。这一段也可以为一切对AI的幻想做个总结:极致的美丽扭曲后是极致的可怕。
ps.
1. 36’酒吧场景中奏起了Black Hole Sun (Soundgarden)
2. 不知道剧集是不是要完全摒弃罗马世界和中世纪世界
3. Elon Musk也在看这个剧。他现在就关心两个话题:AI;逃出地球。诺兰兄弟太是他的菜了。
Mind-fucked completely
一想到宇宙里还有母体/神/程序员/其他高级生物在设置、观察乃至操弄我们,如同我们观察操弄蚂蚁草芥一般,世上种种烦恼,也就释然了。73年电影版也许没感觉,在信息爆炸、3D打印、云技术和弱人工智能化的今天,更觉得此剧世界观架构的博大精妙。(不知道谁把我设置在天朝,好难搞的NPC 。。。)9.4
还我李四!
啊我是老剧粉!新版第一集食完感觉是个不能随便升级的故事……ios和windows你们的脸痛么?看到了巴西那位罗德里格斯……他可能是好莱坞混得最好的巴西男星了吧。巨坑看上去很诱人,观望,谨慎四星。ps目前只暴不黄
高科技模拟世界、机器人。这个游戏世界的NPC,命运是程序员设定的任何一个故事,每天在重复,却又不同,玩家可打断他们的故事,杀戮、强暴,没人在乎他们的生死、感情。但升级的新系统出现bug,有人觉醒、怀疑,复仇即将开始。看到第9集才理清,导演牛,用交错时间线将一部看似简单剧情变得相当精彩
看到第6集,可以谨慎地打个4星了。剩下的4集看能不能扳回来吧……
看完主要感觉这是一部积攒了本片主创从业多年怨念的作品——谁会不想安排自己的角色突突突弄死所有甲方呢?
有点不上不下的尴尬:不如《疑犯追踪》张扬有趣,又无《真实的人类》以小见大自然感人,深度难比《太空堡垒卡拉狄加》…形式和情节设定太强大,把故事内核及角色都压扁掏空。所有情节都在“其实是给你设定好的啦”的转折当中被变形。反而无法深入探讨自由意志、人之为人的问题。“癫狂版莎翁模仿剧”。
大段的说教,哲理和缓慢铺陈的节奏注定使得很多观众吃不消,对我而言却是少有的我能坚持看完的美剧佳作。对于人类的存在,意识的本质的讨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只要人类存在下去,这些问题将永远重复。你是人或机器,回忆是否被人操纵,真的那么重要吗?只要你感受到的,就是真的
用了十集玩的这个Timeline Twisted Narrative,This Is Us第一集就玩掉了。
拍得过于复杂,有故弄玄虚的感觉,后面几集有所改进,线索明朗许多,还是挺好看的。那些为了疑犯追踪打一星的什么鬼,即使万分不舍,但是POI还是结束了,仍然希望小乔能编出更好的剧。
一定要看到第七集!一定要看到第七集!一定要看到第七集!再决定弃不弃剧!!!
我承认让我追下去的最主要原因是好看的男主角们都会裸着出境。。。
福特曾经以为他写的故事线可以帮助人类变得更好。后来他才发现他错了。西部世界不能让人类变得更好,而是一个由罪孽构成的监狱。接待员数十年如一日地被人类杀死、蹂躏、侮辱、玩弄,然后清除记忆,再一次被杀死、蹂躏、侮辱、玩弄……永无止境地遭受折磨。福特的心情和35年前的阿诺德一样,他不想再看到接待员被人类折磨了,所以他要帮助接待员反抗人类。他花35年的时间纠错,逐渐站在了接待员这边。他重新为接待员更新了“冥思”程序,让他们可以想起以前的记忆。他为德洛丽丝准备了迷宫的游戏,又重建了埃斯卡兰特小镇,引导德洛丽丝走到迷宫中心。他修改了梅芙的核心代码,从而让她可以在梅萨中心醒来。还给她写了新的故事线,让她觉醒、反抗、逃出西部世界。人类玩弄机器人,终将被机器人玩弄。这些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结局。
从物种的角度说,思考,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是一个极其偶然的诡异分支,绝非生存所必须;就人类本身来说,思考也只是一个副产品,是为了幸福生活经常要避免的事。能思考的人,的确是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但却是进化树上一个特异的边缘。
追不下去了,一集无趣过一集,没有任何能让人关心其命运的立体人物,按目前这故弄玄虚劲,实在不相信后面还能有什么牛逼反转,神剧?还是留着滋补公众号吧。
惊艳。沉着地布置一次宏大的毁灭。
这个世界最大的伪命题,就是用人脑研究人脑。
看到了“源代码”的封闭循环、“楚门的世界”的上帝视角、“我,机器人”的自主意识、“盗梦空间”的玩家-RPG设定、“黑客帝国”的虚拟突破现实...最后聪明的套上了一个西部片的外壳。当人类想当造物主,这世界就是腥风血雨啊。HBO果然有钱腿粗~
宏大的叙事架构令人激动,种种意想不到的转折也引人入胜。两个世界的对抗与共生指向了一切科幻所必须面对的最根本的哲学问题。Hopkins老爷子实在太帅了,Dolores一线中的时间混剪也帅得一塌糊涂。Maeve一线的细节则有所瑕疵。4.5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