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可能不如第一季那么牛,但是也必须是一个五星好剧。
结尾太压抑了,太绝望了。
大周六的看着我好想去吃甜食。
片头太帅!各种俯拍的高架桥也很帅!
片子中最喜欢Frank和他老婆的感情,有争论有矛盾但是不离不弃互相支持。
Ray对自己的儿子的感情也很感动,可是我不明白他儿子对Ray的感觉怎样。
深柜的小哥哥,只是想做正确的事情。
女主则终于想明白原来自己因为虚荣心,小时候被坏人囚禁在旅行车里。
每个人的生活都被Fucked up!每个人也都在努力生存!
如果说第一部讲了两个超人!第二部就讲了四个普通人!
真探》第一季的结尾,侦探拉斯特追踪杀人凶犯来到阴森可怖的黑暗之地,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黑洞的幻象。硕大的黑洞是悲剧命运的象征,它吞噬毁灭着一切,也把芸芸众生卷入不可知的黑暗的深渊。
熟悉戏剧史的人,都知道黑洞是悲剧美学的代表符号。戏剧大师曹禺在谈到《雷雨》这一现代悲剧杰作的创作起源时,就曾说:“《雷雨》里,宇宙像一口残酷的井,黑暗的坑.。”这里所说的井和坑,和黑洞的形状是高度相似的,亦是代表了宇宙间的残酷命运。
当然,戏剧特别是话剧是相对小众的艺术,在浓缩的时间和空间内集中探讨命学的悲剧哲学也较为方便。而电视剧向来被称为通俗和大众文艺的代表,要在缓缓展开的影像间,追寻和拷问命沉重的命运哲思,而又不失影像本身的观赏性和叙事性,这就得颇费一番匠心了。
更何况,在《真探》的剧集中,命运的形上之思,还得和罪案悬疑这类流行文化元素结合在一起。形式与内容的二难平衡,更成为考验编剧艺术的试金石了。
细究之下,广受好评的《真探》第一季,其实仍出现了艺术形式与内容间的小小裂隙。尽管编剧大力渲染了一桩连环杀人案中的宗教色彩,试图使这一叙事形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彰显出内在的哲学思考,但终究还是略显单薄了些。为了提升作品的思想深度,只能赋予主人公之一拉斯特以另类的角色功能,他是一名侦探,同时热衷于理性的思考,经常喋喋不休于各种玄妙的宗教哲学理论,特别是命运哲学的话题。而其本身失败、落魄、痛苦的人生经历,更成为这种命运探讨的现实注解。那个在剧终前展现在拉斯特面前的大黑洞,则直接将哲学思考诉诸于形象化的呈现,拉升了《真探》区别于一般罪案剧的美学层次,也创造了不俗的观影口碑。
可问题是,拉斯特像极了旁白般不合时宜的哲学化唠叨,直击人心的黑洞影像,第一季是否有“文胜于质”的形式主义倾向?又或者说,命运悲剧的主题,是不是一定要表露的如此直白和外溢呢?
与第一季的高口碑相比,紧随而至的《真探》第二季,却在欧美和大陆主流影视评分网站遭遇了“滑铁卢”。有人说,第一季是神作,给予一个凶案故事以哲学的高赋能;第二季则纯粹是工业化的影像生产,而且在罪案悬疑的完成度上还并不高。也有人说,第一节中的警探,马蒂世俗圆滑,拉斯特忧郁敏思,个性十分鲜明,而第二季采取了模糊化的主角设置,三个警探,均略显平庸。当然,争议最大的还是结尾的处理。第一季末,马蒂和拉斯特组合完美擒凶,虽然凶杀案背后的政治宗教势力依然没有完全清除,但主角光环耀眼,剧终的影像里有光明闪现,也颇为暖心;到了第二季,三个警探和一名黑帮大佬组成的四大主角,三人暴死,幸存的女警探也被迫流亡南美,结局过于黑暗和压抑。
与几乎众口一词的观影体验相比,我更关心的话题则是,《真探》第二季从剧情上说完全是另起炉灶,那么,它是否和第一季已没有任何隐性的联系?若真是如此,再打“《真探》”的招牌,岂不太过勉强了吗?
回看第一季,又认真分析了第二季的影像叙事后,我认为,两季之间,在主题上仍有着难以隔断的“血缘”,指向了同一个“真”字,第一季是哲理之真,故哲学的表达是外向的、理念的,甚至是过满过溢的。第二季更多是现实境遇的真实,它聚焦的话题,仍是残酷的命运、选择的困境、存在的意义,但其呈现的方式却是内敛的、节制的甚至过于凝重。
且看第二季里的四个主角,警探维克鲁尔,酗酒、暴烈,还是个黑警。他理想的丧失源于前妻的被强暴,为此,他错误的复仇,走上一条不归路,亦痛苦地纠缠于于儿子的身世之谜与监护权之争。年轻的巡警保罗被人诽谤遭停职,他受制于从军时一段不光彩的屠杀行动,有同性恋倾向,却又与一名女子相恋,在人生低谷期成了一名准爸爸。还有一名叫贝德拉丝的女警,父亲是一名宗教领袖却遗弃了她们母女,妹妹又从事色情主播,家庭关系破碎,又曾有性方方面的记忆阴影,外表女强人,内心却异常敏感脆弱……
因为调查一桩溶人眼珠的离奇杀人案,这三个都处于生活困境中的失败小警察聚在了一起。同时,被此案牵连的,还有当地一名雄心勃勃的黑帮大佬弗兰克。底层起步,奋斗多年,他好不容漂白,跻身上流社会,却因市政府高层人物的被杀,而遭遇事业的断崖,众叛亲离之下,变得几乎一无所有。这桩凶杀事涉多年前的一桩罪恶阴谋,又关联着警界高层的腐败、政治的丑闻、黑帮的火并,它如同第一季末所出现的那个黑洞一样,疯狂地吞噬着卷入其中的所有人。
随着浮华背后的黑暗一点点显露,四名主人公试图追寻凶案真相,却加速而自身命运悲剧的来临。保罗被枪杀于孩子出生的前夜;弗兰克试图以强者之姿向命运反击,却在沙漠中死于宵小之手;改变了维克鲁尔人生轨迹的那场复仇,被荒诞地证明只是一次错杀,维克鲁尔本人亦被诬陷为杀警的凶手,带着污名死于追捕。唯一幸存的贝德拉丝带着记录了一切真相的证据流亡于委内瑞拉……
没有开挂的主角,没有大团圆的结局,只有比真实更加残酷的命运之花的重重凋谢,应该说,《真探》第二季的叙事风格是写实的,是沉郁,甚至真切到给人以压抑的痛楚。而这种真实的探针,拨开了剧情所设定的新兴工业城市高速发展背后的腐朽与糜烂,粉碎了我们关于英雄、枭雄的种种幻想,以多数人和总体性的失败,指向了命运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残酷,以及人在失败命运前面真切到绝望的虚妄反抗。
整个第二季,你甚至找不到一句带有哲学色彩的玄谈,也很难发现第一季中所刻意渲染的超现实氛围,只有硬汉风格的冰冷影像带来拳拳到位的重击,带血地锤砸出有关命运悲剧性的主题。很多人都不适于这种久违了的真实的惨烈,我以为,在一个鸡汤过剩、煽情过度的年代,恰恰是这类叙写总体性失败的真实,能给人更加痛切的沉思吧。
更何况,第二季的最后一幕,不也还带着鲁迅在《药》结尾所留的那花圈似的温暖么?骚动的南美街头,正在进行新年祈福的活动,贝德拉丝带着稚子,也带着命运悲剧的全部真相,穿过欢庆的人群,走向远方……
第二季来了,看过之后没有第一部的酣畅淋漓,没有了那种极其哲学化的对白,对宗教的不停的追问,但却编制了一个在灿烂阳光下如此破败的江湖。当年金庸先生用一整本天龙八部告诉人们,你一生最在乎的执念,就是最终毁灭你的最后一根稻草。而这个用海滩、荒野、沙漠和森林搭建的vinci之城在南加州破败的阳光下显得更加触目惊心。
主人公Ray,Ani,Paul和南宋末年的萧峰、虚竹、段誉三兄弟有着戏剧化的交织。他们本来都是行走在各自江湖的人物,被一次突如其来的事件联系到了一起。最后又都是因为各自内心的执念被毁灭而凋亡。Ray一辈子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孩子的身世,到最后只是因为多看了孩子一眼被追杀至死。他爱着自己的妻子,却始终放不下当年妻子被强奸的过往,以致于自己一次又一次对她伤害更深,到最后也没有确认原来zed就是自己的亲生骨肉。这和当年的萧峰有着类似的命运轨迹,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身世挣扎,一次又一次的伤害自己最爱的姑娘,最后也是为了情殉了自己的心上人。Paul更像是虚竹,一直在被自己的同志身份困惑、威胁着,最后一次也是因为自己不敢于面对自己的性取向,而被威胁丢掉了姓名。Ani和段誉一样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敢爱敢恨的人,但最终却也是因为对Ray爱不得与他阴阳相隔。
但这一季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却是Frank,他像极了那个为了复国而痴狂的慕容复。加州高速铁路就和复兴大燕一样是Frank心里无法跨过去的坎。为了这个他几乎放弃了最爱他的姑娘,身边的兄弟,本可以放下一切,远走他乡,却最终还是怕失去最后的希望而丢了性命。
在这个江湖中没有胜利者,只有幸存者,所有的幸存者也不过是在这片破败的阳光下苟延馋喘。。。
《真探2》的宣传海报上写着几个大字:WE GET THE WORLD WE DESERVE,背后是错综复杂的立交桥,桥面上的裂痕清晰可见。这暗示了一种很明显的因果关系:我们的境遇都是自己造成的。我很喜欢deserve这个词,喜欢它代表着天秤一般的平衡感,将罪恶与代价放在两端衡量,《真探2》想说的也正是如此,人们做出选择,在选择中得到自己应得的命运。
《真探1》的真探,不仅指代“真实”的侦探,也指代“真实”的探案过程。剧情一边在Marty和Rust之间迥然相异的性格张力中展开,探案的进度也随之逐步推进。但《真探2》却不是如此,在这一季中,案件的真相被大大弱化了,案件疑点本身不仅不是剧中主角们主动追寻的目的(他们都各自怀揣着独立的动机),甚至不再是吸引观众继续观看的重要推力。因此这一季的探案历程——后几集过快的节奏,Velcoro在最后开挂忽然串联起一切的脑洞——都遭到了很多剧迷的质疑。甚至四名主角出乎意料相同的性格模式都让人惊讶:他们都有着悲惨的回忆,都努力想支撑起现在看似平静的生活,但都抵挡不住向自己溃退而来的世界。
而我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四名主角,不再是第一季般神秘的Rust和平凡的Marty之间的对比。而是四张苦大仇深的脸,通过不断的交叉叙事,不断地重复相同的心情、经历、悲剧,向观众展现内心的痛哭和哀嚎。这是一部重点全在人物的侦探剧。
Velcoro是一名坏警察,他杀死了强奸自己妻子的犯人,粗暴又谄媚地对待不知是否有血缘关系的儿子,终日在酒精里麻痹自己;Woodrugh是一名骑警,似乎曾在当兵时犯下过不为人知的罪行,不愿承认自己是GAY;Bezzerides是一位严厉的女警,在自己14岁的那年,她被一个陌生的大叔带入森林整整四天。从此她憎恨着男人,随时在靴子里放一把小刀; Semyon从被父亲关在地下室整整四天的小男孩逐步成长为一个小混混、一名成功的黑帮老大、一位即将洗白要投资于房地产的成功商人,但他的人生从来没有过安全感。
这就是四名主角,他们有不同的性别、身份、经历,但似乎都有类似的痛苦。一桩死亡案件将他们紧紧绑在了一起,一同跟着这个崩坏的世界天旋地转。他们都有心中的执念和弱点,他们根据这些执念和弱点做出选择,并得到相应的代价。Velcoro放不下对强奸犯的憎恨,他自愿选择了报复的道路并从此沉溺于痛苦中。Bezzerides放不下童年时的黑暗回忆,她自愿选择对每一个男性提防戒备,哪怕是她熟悉的老搭档。Woodrugh无法接受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所以他用服用药物的方法来和女孩儿在一起。Semyon始终要维护自己的尊严,所以他永远穿着自己的那一身西装,站的笔挺。
在一个理想的世界中,似乎应该善恶有报,天道轮回。但在一个荒唐又现实的世界里,善恶也都是有报的,可惜都是恶报。但并不能说他们的行为没有意义,悲凉的结局或许才是对他们最动人的回馈。
在第一集结尾前,民谣歌手Lera Lynn在酒吧唱” This is my least favorite life”,三个警察对生活的庸常和无奈似乎已忍耐到极致,接下来尸体被发现,大幕拉开。在第八集中段,Lera Lynn在即将关门大吉的酒吧里演唱”Lately I'm not feeling like myself,Lately words are missing from now on”,此时Woodrugh已死,其他三人已经远远驶离了原本生活的轨道,他们,特别是Velcoro,变得不像是以前的“自己”,他们摆脱了生活的庸俗,他们做出了选择,但仍避免不了悲剧,另一种悲剧。
有人说,悲剧是导演刻意造成的。正常的黑帮大佬不会为了一件西装去死,即使西装里有一枚钻石;正常的逃难者不会再最紧要的关头还回去看一眼儿子,因为他知道看这一眼就是有去无回。但是,谁知道呢?因为他们并不是正确的还帮大佬,不是正常的父亲,甚至不是正常的人。人总是要做出选择,Velcoro选择继续跟进这个案子的原因就在于儿子的抚养权,Semyon毁灭自己自己精心培养的一切产业只是为了自己的尊严。
剧中人都跌倒于自己的心魔面前,Woodrugh因为隐瞒自己的性向而死,Semyon为了自己的尊严而死,Bezzerides因为不信任自己的老搭档而导致被陷害无法脱身, 但被折磨的最彻底的仍是Velcoro,他的人生似乎早已没有了其他目的,只想从那件可怕的回忆中抽身。前妻的痛苦、儿子的抚养权、强奸犯的真实身份反复地冲击着他。在得知自己当年所杀的并不是真正的强奸犯时,愤怒的他找上了提供错误情报的Semyon,但Semyon只冷静地说:“你以为没有这件事,一切就会有所不同吗?你以为自己原本可以是一个好人?不是这样的,你原本就应该是这样子,你迟早会变成现在这幅模样。”
这太悲哀,仿佛Velcoro早就没有选择,所以他不用为自己任何的选择担负责任,他注定要成为在房间里大口吸着海洛因,疯狂醉酒的癫狂者。这样的悲伤故事要一直延续到他冲进小树林,被乱枪射死,一直到手机上显示出给儿子的最后一句遗言也发送失败。
但就算命运早已决定,他的选择也仍有意义,因为正是选择,主动的选择,将一件原本从天而降的无意义的悲剧,转化成了自己对道德与爱的追寻。也正是选择,让他能爱上Bezzerides,让他在死前的一天(部分地)逃脱命运的拷问。
第一集结尾处,喝醉的了Velcoro静静地坐在酒吧的椅子上睡着了,老板娘示意其他人不要打扰他。也许是因为她明白,那一刻,是她所能见到的Velcoro最安详、最能忘却痛苦的一刻吧。
更显得fukunaga真的很厉害
一个二线笑星,一个演惯混混杀手,接得了伍迪和马修的班?!一个清纯靓丽,一个柔媚艳丽,最大尺度就是裸背低胸?!我看的是假HBO假续集吧?!说好的黄暴无下限呢?!整八集里唯一觉得好的就是正反激烈枪战死剩三主角的一幕了罢。
依然是非常棒,为什么非要走第一季的路线?有的人心胸眼界就是狭隘到只能在自己的认知里活着,自以为看了个真探1就逼格很高的人是第一次看剧么呵呵呵呵呵
原本以为已经跌落神剧的位置,谁知道了第四集才开始开挂,用了三集来留线索也是胆大,那些只看一集就弃的自己打脸吧,没点耐心看什么剧,每一季都各有风格才叫神剧
终于补看真探第二季,没有第一季的神神叨叨,剧情有点类似谋杀的政治贪腐色彩,四个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但剧情主线松散,缺乏亮点,结局是整部剧中最有力度的。这季人物其实要比上季更有深度,可惜表现力不够,演员、制作方面都比上季逊色
叙事好凌乱
..........................我家的空调都不止一次睡着了
失去了马修的《真探》,从神坛陨落。
如果说S1堪比长电影,那么S2只能算是优秀的电视剧。依旧以性为本源,刻画问题人物描摹城市氛围,借鉴双峰太多让人出戏。陋巷,荒地和密林,三大男主的最终归属印证了we get the world we deserve。明白此剧的俄狄浦斯式的寓意了。
这鸡巴结局,我也是醉了,雷开着好好的大马力野马,居然还甩不了那个雪佛兰suv(还他妈装了一车的人),需要狗一样连滚带爬跑到森林里寻死,而弗兰克更加,就是临了,为了一件西装送死,也是编剧的能力了!这是没有第三季了,没了。
历史上确凿存在的文奇镇原型Vernon如今已成半个鬼城,海报上高架桥鸟瞰图也暗示了贪腐内幕的错综复杂。没有神叨叨没有凭空幻象也没有结局之外的未解之谜,但S2的平铺直述和返璞归真造就了另一个TRUEDetective。人物命运的刻画甚至更为有力。S1是“真理”之探,S2是“真实”之探。
蹩脚的地方很多很多,但我发觉自己还是挺受用看这个的过程;就跟演员同理,除了法瑞尔,其他三位感觉都是mis—cast,但我还是很喜欢看沃恩和麦克亚当斯这俩人,那个泰勒克奇是彻底没救了
终归于陋巷森林,荒原大海。主题不变气质变,低开高走、更需耐心更具战斗色彩的一季。真实社会背景、写实的镜头特写、冷硬派黑色气质大放异彩、精确机位调度、4演员精准表演不负真探招牌(某些刻薄评论刷新了我对豆瓣的认知,只看两集就别装逼了。非要马修一直演rust拍一样的七八季拍到烂没人看才够?
看了第一集,基本第一季的气质已经荡然无存。首先剧本就像三流商业剧的人设和叙述手法并且急着铺垫,其次演员的表演都很用力,然后摄影和色调似乎拼命的想刻画混乱荒颓无秩序,没有了前作那种缓慢的优雅,剪辑切换也比前作更快更频繁。前作是我就这气质你爱看不看,续作是你看是不是挺酷是就点赞吧。
第一集有点略失望。复古味道不错,摄影和色调都很赞。但是故事吸引力不强,有点像《谋杀》,凶杀,政客以及警探自己陷入的内心黑暗。不知道能不能有低开高走的可能性。
跟第一部比略差,但把其他美剧秒成渣还是没问题的。主要问题出在剧本节奏上,第四集开始太赶了,明显拍成12集或者16集更好。可惜了。人设一流,女警这个角色太带感了。
角色已经沦为FUCK MACHINE。一遇到事儿,就皱眉大叫:FUCK!FUCK!FUCK!
从结构到元素打满James Ellroy标签然而人家大师也操练了五六本后才写三男主,尼克火候尚欠前半偏散黑帮线画风跳脱且导演落差大,末两集(耍赖加长)力挽狂澜战得酣畅。自做孽不可活,公平。文奇市容惊艳。小破酒馆驻唱水平高得不科学。
文斯·沃恩演正剧,是个惊喜。瑞秋·麦克亚当斯演女汉子,还好。剩下两位一直走霉运的就不说了。一个黑,俩白,一个灰,最有魅力的竟然是黑。第四集片尾的火拼有迈克尔曼和林岭东的赶脚,可与上一季的超长镜头媲美,故事方面不再神叨叨,很写实,节奏把握也不错
Rachel的违和感爆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