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皇家律师第三季

完结

主演:玛克辛·皮克,鲁伯特·彭利-琼斯,内尔·斯杜克

类型:美剧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剧照

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1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2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3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4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5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6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13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14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15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16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17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18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19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皇家律师第三季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Whilst Clive Reader celebrates his taking silk but Martha hits the bottle, angry that inspector Wright has lied in court to convict her client Johnny Foster. Later David, the teen-aged son of chambers head Alan Cowdrey, is arrested for causing the death of a policeman , one of six who kettled him during a demonstration. Martha believes David has been bullied into pleading guilt...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超级警探死者无伤2023真情不眠哈啦上路我们的留学日志当猪哥遇到羊妹不归路商战风云太空堡垒卡拉狄加:血与铬人间诗句黑岩射手:黎明降临少年圆鱼洲大刀王五死亡地带第五季种出个地球公寓大楼里的谋杀案 第二季缪斯请勿打扰:与艾泽克共度一夜魔幻之音马布里街头小霸王:情窦初开行棋无悔恰同学少年脸红的夏日麦哲伦环游历险记(国语版)福冈恋爱白书8我们的新生活假面骑士歌查德剧场版:THE·未来·破晓

 长篇影评

 1 ) 一篇本来是短评的小粉丝碎碎念…

因为自己手贱在看正片之前看了好多影评,发现最后是个沉重的结局,所以拖了好久也没有看完这一季…从一年半前开始Martha就成为了我的女神,坚强勇敢,一往无前,即便孤立无援也从不低头。这一季镜头开始zoom in,她法庭之下的脆弱越来越多的暴露在我们面前,有时我也忍不住想要责怪她,为什么就是这么一条道走到黑呢?为什么不愿意看看事情的另一面?为什么为了client,自己的生活都要不管不顾了?能不能听听为你着想的人是怎么说的?甚至到最后一集,Martha的法庭辩护我都是快进着看完的,要知道第二季那个打手案的陈词我可是翻来覆去又记下来地看了好多遍啊。可是,直到编剧透过Micky之口告诉我,我也是一厢情愿地在将Sean错认为凶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谁又不是在感情用事地面对他人呢,而感性本就是人心的常态啊。Martha为了做prosecution付出了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她的生命被分割在了一个一个的client上,法庭上交叉盘问时极度细致的逻辑性和陈词时慷慨激昂的热忱,就这样矛盾又光芒万丈地集中在她的身上。我突然觉得这个结局也不那么遗憾了,或许就像她和Sean说的,她就是突然想家了,回家去休息了呢。Martha在silk这条路上已经走到了极致,那么就这样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寻找新的自我,也没什么不好的吧。我的女神作为silk是永远的一个传奇,是特蕾莎修女,是马丁路德金,但即便不再是silk了,她也依然是那个善良、慈爱、诚恳的Martha呀。

 2 ) Billy是英国人的情怀所在

Billy让人想起老一辈在对待事业、工作和朋友的方式,有侠义也有暗箱操作,坚强不可摧的外在包裹着一颗铁胆忠心,虽然在时代的潮流下,逐渐被淘汰,换上Harriet这种事事均可与目标利益挂钩的高效运营。不能说谁的做法更好,但剧中明显偏向塑造Billy的高大形象,从而反映出英国人对旧时代和传统的怀念,希望有过去的情怀,可是又被迫面对冷漠的现在,那种复杂的感情是每一个人面对时代交替、甚或年龄渐长时都会有心态,诠释得非常好!

其实我也是Billy的脑残粉,呵呵,原因是忽然看到某些他的举动让我想起老爸,比如即使有很大的苦衷却不愿意与家人分享而独自承担;为你做一件事不论过程有多复杂困难,最终只给你一个圆满的结果;以及几十年来为数不多的一两次看到他的无助……这一切一切让我非常感同身受。

或许一个法律外行看这个剧只能感受到皮毛,但人性本来就是终极哲学,不论哪个行业都有对良心的拷问,只是法庭上、案件中所揭露的人性可能更加直接,因此一直也对多了解一点法律的相关很感兴趣。

 3 ) 长歌当哭

silk的第二季和第三季侧重点完全不同。我花了三周时间,一周看完一季,觉得这是我看过最好看的律政剧。第三季一开始以为质量下降了,但是把五个案件都看下来,才发现原来这都是编剧一步步设计好的。用长歌当哭做标题是因为玛莎的最终境遇令我想起了竹林七贤的阮籍。
有一个问题很有趣,就是刑事辩护律师的道德冲突。这个在大学里面,刑事诉讼法的课上老师曾经提及。本科的刑诉法老师本身是一名小有名气的刑辩律师,我不太记得他的原话是什么,但是大意就是辩护律师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而存在的。要澄清一点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刑事案件律师都会声称被告无罪。刑事辩护分为无罪辩护和罪轻辩护(这在任何一个法系都是一样的),在当事人已经认罪的情况下,辩护人会为其做罪轻辩护,一般可能涉及到自首、坦白、胁迫等法定的从轻减轻处罚情节。在silk中,玛莎代理的案件几乎都是无罪辩护,这是为了剧情需要,无罪辩护比较有drama,如果控辩双方对事实问题都没有争议,仅就法律问题进行辩论,那么庭审过程一定相当枯燥乏味。但是事实上,大部分刑事案件的事实都是相当明确的,可供争论的点很少。尤其在中国,没有陪审团制度,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都由法官作出,一些情绪化的,对事实用添油加醋的话很难影响到法官的判断,反而会对律师个人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产生一定的质疑,所以中国的刑事庭审作用并不像英美影视剧中看见的那么重要,一般性法官在阅卷(尚未开庭、听证之前)就对案件有一个大概的判断了。而影视剧为了好看,必然会选取事实争义较大,冲突对抗激烈的案件,律师甚至要充当侦探的角色。而我国的实情是,律师和公诉人所掌握的的案件事实,几乎都在那几本公安、监察证据卷和侦查卷中,律师独立搜集证据很难开展,并且风险很大。
回到本剧中,玛莎之所以每次都做无罪辩护,是因为被告坚持声称自己无罪,并且玛莎也相信他们是无罪的,所以她才能够以大无畏的勇气面对控方和其他被告,据理力争。但是到了S03E04中,事情变得不对劲了,事实上,这不对劲从这一季伊始就萌芽了。在一次与警察局的对垒中失败后,下一起案件先入为主地认为警局腐败,并将该观念灌输给陪审团;给朋友的儿子辩护,她的身份在辩护人与母亲中重叠,在得知被告情绪不稳定时,毫不怀疑怀疑伤害行为的动机(伤害目的?防卫目的?)。到了第四集,玛莎对当事人的无条件信任使得她对瑞德的中立身份产生了怀疑。当她用诉讼技巧使得被告避免了引渡,瑞德的证据和一番话给她当头一击:“这当然很了不起,让别人相信你是个无辜的受害者,但其实一直是你在操纵一切。”由此,玛莎开始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道德冲突,她在为恶行辩护,目的不是为了维护被告的诉讼权利,而是把黑的说成白的,使一个引发恐怖行为的人逃脱了制裁。一旦怀疑的种子被种下,你就再也斩不断它。前男友的杀人案件,她开始保不准是否应该相信被告一直口口声声说自己无罪的主张。哪怕在法庭上唇枪舌剑到最后一刻,只是出于辩护律师的本能,但是我们都看出她动摇了,这在以前任何一起案件中都是不曾见过的。米奇最后的话语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凶手是左撇子,肖恩不是。你输了你本可拿下的游戏。”玛莎犹如走在迷宫中,向左是死路,转身向右也找不到出口。
其实早在S01E04中,玛莎就遇到过这样的冲突,当她作为控方,却发现因为辩方能力问题导致被告可能被错误定罪时,她选择了“控方的目的是查明真相”。而当第三季中同样的事情发生时,她犹疑了,而她两个案子的判决最终都站在了事实的对立面。正如阮籍的长歌当哭,我相信当她说出“who am i”后离开鞋巷,她也不知该去往何处。所以当公交车驶过,不见了踪影的玛莎,她的去处只有前方。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关于辩护律师为何要给坏人辩护的问题,前面两楼回答得挺好,链接放这儿。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201386
在本剧中,玛莎和瑞德就像硬币的两面。玛莎是感性而理想主义的,瑞德则是理性和现实主义。第一季的QC之争把俩人的性格和对抗表现的淋漓尽致,最终是玛莎占了上风,正如其他的律政剧那样。第二季,二人开始合作,但是分歧依旧存在。直至第三季,矛盾焦点成为了控辩之争。玛莎相信正义是在于给被告人良好的辩护,而瑞德为了拉拢实习律师而指着受害人间接说出的他的理解,他认为正义是使坏人绳之以法。但是律师是人而不是神,就像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选择当事人一样,他们也不能选择自己总能成为正义的一方。现实的瑞德在每次败诉后总能够调适好自己,该吃吃该喝喝该泡妞的仍旧四处抛媚眼;玛莎不行,太多的成功让她以为自己就是正义化身,而事实却是米奇在庭上说的那样:“还有第三条路,而这第三条路是在法庭上最先被牺牲掉的,你们都知道我说的是什么,因为它不符合,它向来不符合你们的利益,你们都回避它。它叫做真相······你们有权利询问我吗?你们戴着假发,身着长袍,只看见一面······”
事实上,律师本不应该被可以如此沉重的负担。尽管只呈现一面,但是律师仅需呈现这一面就可以了,另一面是控方的责任,而追求案件完整的真相是法官的职业要求。但是现实并不单纯,权力和利益会歪曲掉真相,最后一案玛莎倒在了哪里,是性格弱点,是黑帮势力,还是我之前一直提到的信念动摇?恐怕都有。英剧黑暗就黑暗在这里,这个一年四季淫雨霏霏的国家,拍个电视剧都不给人不给希望,哪怕喜剧都是讽刺性的,但是阴暗的人性恐怕最接近真实的人性了吧。

 4 ) 女神是恰好超脱的碧池

千钧一发的时刻,只有主角光环能拯救。同时看《SILK》和《The Good Wife》起码让我明白,永远不要低估一集律政剧的最后十分钟,那是光芒集中放射的时候。 于是,就任由这样的光芒放射了整整两季零五集,Martha苍白的脸绷得线条分明,红唇微启掷地有声,英音是有多好听,回荡在法庭的木桌木椅之间,传递着冰冷又热烈的理性。 是从她每次都让client望着她的眼睛,洞穿真相,识辨罪行真伪开始。 是从习惯她一丝不苟的妆容,墨镜,与开得飞快的跑车开始。 是从知道她会在不镇静时匆匆忙忙塞上耳机,也会忘情舞蹈开始。 是从发现她看billy的眼神总会多一丝柔情开始。 是从印刻下她抱着一堆材料,读着一桌子材料,拖着一行李箱材料开始。 是从感叹她驾驭得了一本正经孜孜追求的表情,也驾驭得了不设防的爽朗笑颜开始。 Martha越来越女神,光芒越来越强烈,直到越来越多女人出来抢戏,越来越多NPC开始闹幺蛾子。 第三季了,这部剧从主角模式逐渐切换到了群像模式,也开始从事件的残忍过渡到人生的残忍,你可以与活着的人争逐利益,却无法与将死之人谈论悲喜。 主角的光环在看剧的人心中最亮的时候,也是所有人的光环被打开的时候,你回想一下,Miss Warwick的坚毅表情,哪怕是拿起酒瓶子时帅呆的自在样子,跟Martha何其相似;Clive庭上举重若轻的风范丝毫不逊于Martha,Harriet这位第三季官方碧池施行想法时的雷厉风行,眼睛里那种逼人的光何尝不曾射瞎双眼震撼人心,更不要说办公室里的NPC们,做出令人惊诧的选择,袒露没人敢提的隐情,错愕在别人的痛失里,剧终了好歹有个交代,存在感刷刷地就来了。突然想起《The Good Wife》里的律师们,甚至Legal High的古美门和黛,他们没日没夜地埋首在材料里,奔忙在现场间,拼凑整理一个可以用来解释的框架,但旧旧的肃穆的法庭里横冲直撞的,是证据证言的点,是串起来的线,却从来看不见完整的空间,正如那个或许曾经被想起,又或许被丢弃一旁的Truth。Professional自身就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尊严,在一个行业里从junior开始熬起,战战兢兢,满心忐忑,担心自己不够内行,mentor的心意不是你想猜,想猜就能猜,peer的机遇不是你想有,想有就能有。几十年熬成Martha的锐利,熬成Clive的圆滑,熬成Warwick的技巧之后,路途渐坦,视野渐宽,无暇感叹。 那时他们都已是举足轻重的角色。 那时他们都还是骁勇善战,巧舌如簧,响当当一队好碧池。听说默认用碧池模式活着,才不会是任人欺负的傻瓜,反正人人皆有碧池的一面,谁也不能指责谁。 但某个时候,世界会给有的人开另一扇门。 Micky在死亡之门前看到了他觉得matter的三件事,以何种方式死亡,留下的还有什么,死了之后去到哪里。Billy不想看到这扇门,拼命挡住自己的眼睛,挣扎,丧气,操最后一次苦心。 然而世界给了Martha一个旧爱的相逢,一次失灵的判断,一颗愈加纠结的内心。人在纠结的时候往往最容易瞎坚定,最后一集,就看着Martha一步步执拗地走向迷局的尽头,眼睛里却越来越多柔情。从前觉得,控方在她的精彩辩论面前是多么无力,而这次,眼看无力的变成了她自己。 办公室没有了Billy也运转得很好,没有了Martha也不会空荡。 将严肃的追求荒于嬉闹,使空旷的舞台繁花锦簇,独独在生死议题面前缄口不言,假装所惧怕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假装所追求的事物还生机勃勃。人终究也是个活物,谈温拿之路,谈世间功名,谈红尘八卦,到底超越不了物种与生命的界线,不越界,便可说为人之内行话,为一切真真假假、来来往往而慷慨陈词。 我满怀期待看着Martha从选举的人群中走到前面,好奇她会说些什么。她面对同样期待的大家,睁大眼睛问,Who am I ? 以前跟小伙伴们闲聊,说,一定要在职业规划里加上一条,那就是在达到目标后金盆洗手,往后潜心研制独门奶茶配方度过余生。想是,若能达到目标,想必已经对所在的行业失望透顶,各种见怪不怪,麻木不仁,可把胆战心惊、重重疑云加上一肚子八卦都化为笑谈。很多年前,等一个机遇入戏,很多年后,同样等一个机遇出戏。 不知道女神最后逃到了哪里,她开始想家,开始没有了愤怒错愕,剩下平静的表情,瘦削的身板在傍晚的繁忙街道边直直挺立。 熟悉而繁忙的shoe lane,女神踪影不再,主角光环彻底淡入夜色。 而那些继续奔走的碧池们,将带给这个世界更加光明的未来。

 5 ) Martha与Alicia,Clive与Will

silk与the good wife 都是以女性为主角的律政剧,这两部剧最新一集都让人意外的虐死,而这两部剧的风格又完完全全不同……
  两剧的女主角都是律师大牛,强悍的女性角色,但性格完全不搭嘎,Alicia是那种对生活各个阶段目标非常明确的人,非常追求在别人心中的形象(虽然她自己多次否认,但她的家人都看出来了)同时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也不避讳去争取,从她争取客户挤走Cary,为公司互评向David lee 求情,争取合伙人身份,到离开Will自立门户,虽然看起来温柔,但她很能狠下心来放弃一些东西,不过她脱离了白莲花的形象,被人称为“selfish bitch‘反而更真实,更好看。
   而Martha,某些方面好像和Diane类似,但更虚幻更与众不同,某种程度上仿佛凌驾于办公室斗争之上,而the good Wife 里每个人对权势地位的认可都是非常明显的。
   比如最后一集,为了旧时情人,Martha可以激情澎湃去为他辩解到最后,但我觉得Alicia一开始也许就不会接这种案子。
至于Clive与Will,我能说其实这两人很类似么,哪怕Clive渣了些,’Will的去世又使Will的形象上升了一层,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两人是一个风格的律师。


不好意思在Silk页面下,唠叨这一段,但是好想好想看:Martha对阵Cary,Alica对阵Clive,Will对阵另一个好牛的女Silk,biily对阵Klinda……乱锅炖什么的我最喜欢了……

 6 ) 从此世上再无Martha Costello

第三季一开始就很不对劲,Martha换发型了,和Clive莫名其妙就开始甜蜜了,最重要的是案子没有以前精彩了,而Martha最后却总是莫名其妙地赢了。

我以为Peter Moffat也开始江郎才尽了,也开始粗制滥造了,也开始给他的女主角套上不败的光环了。直到最后一集才发现,原来他就为了最后的十分钟用了整整一季在铺垫。

回想前两季的模式,确实和第三季很不一样。那时候Martha经常被逼入绝境,直到最后才发现真相绝地反击。有时候觉得,她更像一个侦探。这种如破案般抽丝剥茧的法庭辩论总是看得人酣畅淋漓。我最喜欢的一个案子,也是哭得最凶的一个,是Martha为Farr Family的打手辩护,那个憨厚却敏感的大个子,在法庭上讲述自己残忍的暴行,然而真相却是他在尽可能地帮助他伤害的人,他诉说着自己如何狠利地戳瞎被害人的双眼,因为他越狠利,被害人就越能少受一点折磨。
真相,这是前两季想要说的。Martha的可爱,或者说伟大,就在于她如此固执地追逐着真相。她把那样残忍的真相赤裸裸地摆在法庭上,摆在陪审团面前,告诉他们,The law and what's right and what's wrong aren't always the same thing.That's why we have you.Juries tell us,the lawyers,about the space between the rules.And that space,is occupied by common sense and humanity.

前两季的Martha,让人觉得真相比法律重要。法律是确定无疑的,残忍地伤害了被害人的打手是有罪的,但在真相的审判中,他被宣告无罪。

然而这一季,一切都变了。不管是精神失常的儿子,还是同性恋足球运动员,Martha在为他们辩护时不再摆出真相,而是在对陪审团讲故事,讲一个听上去很合理的故事,幸运的是,Martha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她的遣词造句、她的语气、她的表情、她的动作,都是一个老辣的Silk所具备的,和年轻的Amy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前两季的她自己相比,也显得咄咄逼人得多。Martha不再靠真相取胜,她开始成为一个经验老道的Silk,凭借辩护技巧取胜。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习惯了前两季模式的观众看到这一季会觉得Martha赢得有些莫名其妙。

第三季前几集我们还能看到以前那个追逐真相的Martha的影子,毕竟她依旧弄清了真相,只是为了当事人的利益选择对陪审团讲另一个故事。然而发展到美国引渡案的时候,有什么不对了,Martha这次没能看清楚真相,她赢了,但她被愚弄了。或许这就是Moffat为最后的崩溃所埋下的伏笔。

最后的最后,Moffat给了Martha一个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感情用事的案子,和一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咄咄逼人的辩论表现。就像那个枪支专家说的,你只是在法庭上表演,你的辩词只是一种Performance。有意思的是,Clive也说了类似的话,他说Martha为Billy辩护时盘问Amy的策略完全是一种Politics。所以你看,其实Martha身边的人多少都注意到了,只是Martha不自知,直到Micky Joy的那番话才让她恍然大悟。

Billy这条暗线很有意思,且不论Moffat笔法老辣将这个人物塑造的多么成功,只说他和Amy这个案子对Martha的影射。Martha是知道真相的,出于对朋友的道义她不能说,但最后让案子解决的还是Bethany所说出的一番真相。而Sean的案子则恰恰相反,Martha不知道真相,但出于对Ex的感情和信任她必须说点什么,最后却陷入这个泥潭,导致双眼被蒙蔽没有看到本应看到的真相。

不知何时,Martha也从那个在律师行业里特立独行的真相追逐者便成一个和大部分老辣的律师一样凭借技巧和手腕取胜的Silk了。Clive是这样,不惜毁掉承诺也要在庭上取得最好的结果,Warick也是这样,不管真相,将一切有利于自己的证据拿来在庭上大虐新人律师,Micky Joy更是这样,35年的律师从业生涯都没有理会过真相,直到最后终于能够在庭上说出真相然后从容地面对死亡。而讽刺的是,他的证词不符合法律程序,因此法官要求陪审团不予采纳。这是Moffat对整个法律制度最大的嘲讽。

因此最后的最后,Clive成了Head of Chamber,为他赢得竞选的不是他的法律理念,而是他承诺让大家一辈子都有案可办。Billy大概命不久矣,他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衰落,时代已经不需要腐朽的Clerk了,时代需要像Harriet那样高效的行政、管理。Martha问了一句Who am I,大概因为她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偏离了真相,失去了以前那个Martha Costello身上最特别的东西。她在车流中消失,从此世上再无Martha Costello。

所以直到最后一集,甚至直到最后十分钟,我才看懂Moffat要说的究竟是什么。回过头看,原来之前那么多琐碎的细节都有它的隐喻。前几天跟朋友讨论好的作者究竟是什么样的,我说好的作者不在于他/她能创作出多少好故事,而在与他/她肯牺牲掉多少好故事。在稚嫩的作者笔下,总是容易出现完美的人物,而真正厉害的作家,总是能表现出人性的复杂,让人又爱又恨。为了他想说的主题,Moffat可以牺牲掉一整季的精彩度,可以牺牲掉他笔下挚爱的人物。Moffat真的没有给Martha套上主角不败光环,他在故事的结尾给了Martha一个最大的挫败,甚至可以说他抹杀了Martha Costello这个人物。Clive、Billy、Warick,无一不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人物,却让人觉得如此真实。虽然我希望Martha和Clive真的能够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但我也清楚Clive给不了Martha幸福,Martha也顽强到无法接受Clive给的幸福。

但即使这样,我也还是想骂一句Harriet是totally bitch,我就是偏爱Billy和Martha的脑残粉,同意的请点赞。

 短评

从此世上再无Martha Costello

8分钟前
  • Chris没有tina
  • 力荐

终于等到了第三季,短发的玛莎美得无法形容。

13分钟前
  • veronica
  • 力荐

百感交集的结局,这个剧的剧情和人物一样,大方向正确细节上略坑,John小人了整三季,最后终于把持住了,编剧费尽心思给Clive洗白,是为了最后让他人渣到底,Micky说得对,为了争出胜负的有罪还是无辜很无聊,大爷我不陪你玩儿了!

16分钟前
  • The 星星
  • 力荐

Martha是个理想主义者。如果是索金,大结局会是Martha在事务所竞选中作一个慷慨激昂的关于法律和正义的演讲,接着她讲完后潇洒的甩门出去,在她飘动的发丝和伦敦夜景下黑屏。不过因为她是隐忍的英国人笔下隐忍的人物,于是全局就这么隐忍的结了

18分钟前
  • Iberian
  • 力荐

最后一集给主角Marsha还有所有热爱这剧的人心头狠狠一击,让所有从S01E01开始积累的对司法/正义/与良心的疑虑倾泻而出,作为最终集真是神结尾。但是从观众角度说...尼玛让我捂着心脏出去缓缓_(:qゝ∠)_ PS.RPJ你简直就是史上最帅克剧男演员

19分钟前
  • Gavin|江湖骗子
  • 力荐

最后十分钟力挽前几集感情用事的狂澜,从所谓人性、正义的个人或成功或失败地对抗保守朽化体制的律政剧陈腐叙事模式中抽身,一脚堕入虚无一脚踏进圣殿,成就神作。

22分钟前
  • 元非
  • 力荐

最后一集要不要这么狠啊!!看得我难过死了。。。第三集就被Billy叔虐哭,最后一集还要这样把Martha虐到心都死了!编剧这是闹哪样啊!!!前面几集还期待着Clive会变好,结局赤果果的把我们打醒,渣男这种属性是永远不会变好的,一辈子都是渣男!!太心疼Martha了,Run for your life... ⑧

25分钟前
  • 五月微蓝
  • 力荐

3.5;水准下降,与前两季不搭,不仅改变辩论思路,连为人准则也开始发生偏离,曾经完美的Martha在编剧笔下终于露出了破绽;莫名甜蜜的感情线很多余,且让人讨厌;billy的罪名更莫名,为了制造冲突,拉低智商180的天才书记官不可忍;虽惋惜不知他们的结局,幸好也是及时收手了,否则必烂尾。

3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不得了,不得了。律政神剧。剧本扎实,根本没有多余的肥皂情节,我是说,连一分钟都没有,不像TVB的律政剧,官司还没打完就一帮人去吃火锅喝啤酒。节奏快得让人不得不全神贯注,稍一走神都会漏掉信息,每一分钟都让人绷紧神经。法庭戏出色,台词也够味!猛推!

33分钟前
  • PsychoBabble
  • 力荐

Martha and Billy 那些最好的人 却往往最孤独痛苦坚强独立,他们会去想who am I 也会消失在人群中去找寻自己的答案。

37分钟前
  • 咖 啡
  • 力荐

Martha Costello是我至今最喜欢的戏剧女主角

38分钟前
  • 醉卧幽梦
  • 力荐

看完最后一集才发现编剧用心良苦

41分钟前
  • 东东
  • 力荐

两个题外话:Clive变QC了之后,直接走暖男路线了...Martha短发之后好漂亮~~~

44分钟前
  • 阿圆的好吃好玩
  • 推荐

Martha这样的女人是绝对不需要男人的,就像Clive睡了别的妹子以后martha也没什么反应,第一季流产一副流就流呗,只有案子输了才会心灰意冷。。。只有billy对Martha才是真爱吧。。。然后这剧就完结了真你妈好伤心啊。。。

49分钟前
  • 铁人拿大梨
  • 力荐

最后一集真是神来之笔,神剧的节奏又上升一个档次,终于肯吐出这么多集来最大的疑问了!!!一方面给人一种终于圆满了的颠沛感,一方面又真想破口大骂:尼玛,下一季又要等到什么时候啊!

52分钟前
  • 七禾
  • 力荐

故事赢了人物。成就和令她迷失的都是执着,抱持对象的差池会是信仰的颠覆,没有坚持到最后就能赢的光环。三年来以为看的是励志剧,结果是揭人生老底,Micky三句话,the manner of going, what we left behind, where are we going afterward在她消失后变成如何执着,带来什么,除了执着我们还剩什么。

54分钟前
  • 朱马查
  • 力荐

Walk away. Run for your life.

59分钟前
  • carried
  • 力荐

看过了最后一集,个人觉得真正击倒martha的不是case的败诉也不是clive的两面三刀,而是看着自己一点点累积的希望瞬间垮塌时的心理崩溃,她并非不能接受clive移情别恋,却不能接受自己曾渴望和他天长地久,说到底,她还是孤独的

1小时前
  • 喵尔摩丝
  • 力荐

这样的结尾作为剧终真的处理得太好 不仅把所有线索都理清 而且将法律讲得太透彻 一句“Who am I?”道出所有律师的困惑 律师对正义和真相的坚持到头来还是会被现实击垮 法庭不过是场游戏

1小时前
  • W I l l
  • 力荐

女主角收场惨淡。但现实就是这样,随着岁月的流逝,按着后浪推前浪的规律,和你暧昧的精英模板男最后肯定会找比你更年轻更圆滑的姑娘,他还左右逢源会比你混得更轻松更好。事事以你为前提,为你着想的大树男将会因为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无法再做你的靠山。你把工作当信仰,投入所有精力,忘我到牺牲健康甚至生命,N次成功后会有一个大挫折跳出来告诉你这一切都是游戏,别认真到最后连自己是谁都忘了。

1小时前
  • 猫龟🐌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