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男主其实就是爽文男主,弱的时候总有人要欺负他,然后总会有一个有些弱鸡的最好的朋友。和贫穷柔弱女主的配置一模一样,总有不长眼的绿茶欺负她,然后总有一个又胖又处处替她着想的好朋友。
这个电影这个设置其实有些好笑,武术大会冠军,还勇制歹徒得了好市民奖,他老爸也超级能打,你管人家什么背景,就是武术大会冠军这一条就没人敢惹吧?怎么还会有不长眼的赶着上去欺负少年穷。
没有讨厌这个电影的意思,毕竟是我童年经典,但是这个情节放到现在怎么看怎么别扭。
整部片结构和节奏不是特别好,既想表达家庭中父子、母子、夫妻之间的温情,又想兼顾动作片、警匪片的那种凶狠凌厉,有点顾此失彼。
但片中很多部分分割来看其实很有意思,比如北京四合院那种邻里之间的日常感情以及一旦出事后,邻里之间转瞬翻脸冷落。
我觉得片子里北京的部分备见匠心(比如公安局里讲湖南话的领导、母亲死后谢苗流着泪写的死亡登记单),而香港部分就显得杂乱且略觉粗糙。我怀疑北京部分和香港部分是分别由不同的导演拍摄,并且北京部分很可能是请了当地的导演协助拍摄。否则其实当时香港导演要到这么多地方取景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前后部分风格的差异也很明显。
CCTV6无限循环的经典,李连杰与谢苗再续前缘,一部动作片能把父子情刻画得如此动容共情属实难能可贵,元奎和李连杰默契十足,动作场面行云流水,尤其李连杰大战于荣光、邹兆龙、卢惠光那六条齐刷刷的大长腿,着实过瘾!于荣光更是把脸谱化的反派演绎成经典,那句“一个月几百块钱,你玩什么命”也很硬! 梅艳芳依旧出彩,属于锦上的那朵红花,与李连杰及谢苗的对手戏非常有火花,迫切地希望这后天重组的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这就是一代天后的存在感,无论与谁搭档,纵观与刘德华、张国荣、周润发、周星驰及成龙等的合作,亦庄亦谐,张驰有度,可看耐看!
近日,欣赏完春节档各大电影,我并没有在评论区上做出评价,感觉就是有激情,很无厘头,但细思之余,总感觉缺少了些什么,偶然之间再次想起这部电影,感触颇深。
电影的内容不必多说,相信各位都看过十遍八遍,我几年前偶然找到了这部电影。即使很多人说后半段内容比不上前半段,而我是先从后半段开始看的(现在再想,当时要是从前半段开始看,如不是知道结局,恐怕就不行了),却并无觉得丝毫无趣。大部分人和我一样,第一次看把它当做是一部动作片看,而二刷三刷后,更应该看中的是片中的感情线部分,以下道来。
觉得这部电影印象深刻的原因,并不单单是因为有自己喜爱的演员,更多的在于题材的创新,能把两个情感大相径庭的两种类型结合如此,我是第一次见,也是最深刻的一次。并不是说所有电影中关于感情的电影很少,只不过是相比于此,《给爸爸的信》就表现得更为真实,更为朴素。其中必须要赞扬一下各个演员的走心演技,并没有专门煽情的片段,其中巩伟的形象便树立起来,电影将一个卧底为了工作有时隐忍,有时无奈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看至此处,想想片前局长说的“好几千人进驻香港”,最后却仍是孤身一家;想想片中妻子病重而无人救济(其中可能有卧底方面的原因);想想片后老大说的“一个月才几百块”,我会在感动之余感到丝丝愤怒。
两地之间,似乎毫不相干的事情,因为梅艳芳,一位香港警察就串联在了一起,在此必须赞扬梅姐的演技,收放自如,时而搞笑,时而悲伤,感情拿捏非常到位。(小固妈妈也特别喜欢,即便是素颜也甚是好看,她对丈夫的包容与理解是众多家庭中很少见的,在这个方面我认知仍较浅,过几年后定是更深一层感悟)。
在此提一下结尾部分,尽管结尾被许多人诟病,但是我认为三人之间也真是心意相通,而且最后的笑并不代表接受,可能更有别的一层含义吧。另外还要提到剧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人物——巩固,剧中撑起整个饱受非议的家庭,他仍然为自己的母亲制造出一种安详的气氛,捉蚂蚁、念空信、洗衣服等等场面都令人动容,我认为片中最高潮的片段在中间,其次才是结尾,据说这场哭戏来之不易,小小年纪就满身是戏,结束之后,我认为这部戏最大的看头就是亲情,整部电影最核心的人物就是巩固,这部亲情片让片名以孩子角度来命名也就更加自然了。
回到正题对比两个时代的差异,背景差异,潮流差异,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一部真正的电影应该要什么——就应该要的是那份实诚,不是敷衍了事的虚伪;那种朴素,不是浓妆艳抹的打扮;那种真挚,不是矫揉造作的煽情。我想这才是一部好电影的核心所在。这部电影的满分也就当之无愧了。
我走后,你就是家里唯一的男人了~囧得感动~
谢苗要是当年多和李连杰再多拍几部“父子档”的电影再隐退多好,现在复出后功夫底子还在,可是颜却残了,以后的路可不好走,叹息!
初中和高中的时候看过,看的时候,眼泪不知不觉的就流下来了,2次都是。
这部戏是很典型的文戏与武戏并重的片子。而且元奎的这种类型电影看得不多,本片以文戏作为内核,武戏只是手段,手段确实高明,不过能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定是故事的内核。如果单看片名,真以为是什么文艺片。以港片的惯性,不得叫个赤胆威龙?涉及到内地和香港,处处有所不同,看到北京老胡同莫名有点亲切。扮演卧底的巩伟确实牛,但更不能忽略第一任妻子,简直就是神仙下凡般的贤内助,温柔体贴,想必是每个男人的梦了。再细看梅姐姐,真是可A🉑️萝莉!结尾是个大圆满,就让这一切美好都留在戏中吧!
这个电影有一个非常不同于其他所有动作片的地方,就是在开始部分花了十分钟作为感情铺垫,但是更加重要的是铺垫的背景放在了大陆,而且是很朴实的大陆的样子。虽然在男主角的背景剧情上面着墨不多,但是能够看到港片里面的北京的样子,而且镜头的晦暗。。
真经典。情感真挚感人,不落俗套,于荣光反派老大,变态却有脑,三位马仔柯受良有爱,邹兆龙卢惠光有型,最后的三打一实在是绝版场面了哈哈。谢苗绝对是当年童星里的异数,不是耍宝而是实实在在演戏的。可惜的是诸条情感线还是急促了些,结尾没有北京情节的呼应,很可惜了。PS:遇见杰仔这样的大陆公安,再有型的香港高富帅都光芒黯淡了哈哈,梅姑眼神真是干脆
杰叔把谢苗当绳子耍的武打片段再经典也没有了,王晶+杰叔+梅艳芳+谢苗这组经典组合也算爷青回吧! 梅艳芳的女警演出了自己的味道,谢苗其实演技小小一个就很好!
小学跟我妈一起看这个片我妈边感动的抹眼泪边指着屏幕里的李连杰说:"看,以后嫁人就找这样的,长的又帅(文质彬彬)又会武术又重感情!"在我妈眼里这简直就是绝世好男人了吧~!有木有钱啥的我妈压根没提.瞅瞅我小学时候我妈就给我灌输的啥思想.幸好我没找个肥猪流混社会的古惑仔啊.嗯!审美以连杰大叔为标准!
九十年代初的北京 四合院邻里熟稔 通信靠的是信件传呼电话亭 车水马龙的街 偶见蹬三轮卖白菜的老伯 那时候还有交警...演员方面李连杰谢苗的父子搭档太有爱 无怪乎梅姑放弃cp刘松仁 加多半颗星给梅姑的穿搭 廓形衬衫 围巾斗篷 比时髦更高阶
洒狗血的剧情反映出95年的中国和现在朝鲜有一拼。李连杰为了破案抛弃妻子一个月500块。他拯救的富豪们拍卖一次的价格5W美金以上多么的讽刺。在现实中估计有这样身手的也会跟于荣光干这杀富济贫的勾当。柯受良野兽的面容下藏着一颗玻璃心。谢苗和李连杰越看越像一样的冷酷。
要泪点有泪点要紧张有紧张,卢惠光邹兆龙喜欢的反派脸还都集到了八成!元奎导儿最好的时期><啊还有王晶!主要是配乐太催泪造孽啊造孽!ToT
于荣光在片中的表现就是个 变态鸡柳人!~
那年我把腿摔了。爸爸借了一些影碟回来看。当年不觉得如何。现在觉得爸爸真爱我。背我上学背了1个月。
那个时候家里有台借的录像机 还有盘叫赤子威龙的带子。。我就反反复复的看 反反复复的看。。看了不下40多遍。。。
一直觉得谢苗比释小龙强多了,至少会表演
童年回忆。父子情深令人动容,而梅姑饰演的方督察与小固之间的似母似友的情谊更让我感慨万千。那时候的人思想多单纯,意志多坚定,忠诚真的就是信仰,而反观现今社会,这些或那些激进、反对的声音,究竟真的是这个国家越来越坏了,还是我们自己变了?!谁才是始作俑者,或许我们每个人都逃不开干系。
艹了!这么多年看的居然是删减版的。开头体育馆打斗和公安局里救黑道以前看的都没有,无配音版梅艳芳和谢苗一个说粤语一个说普通话居然还能无缝衔接也是挺有意思。于荣光这角色是要笑死我,和李连杰配一脸?李这部多了点痞气,没那么正气凛然不可侵犯了
这对父子配合真好.!当年好感动的 看哭了好几次
梅艳芳真是天妒英才,短发英姿飒爽,很有女警风范李连杰和儿子武打戏很足删减版好像很多没看到,据说有很多黑大陆的地方很好奇 公安 与 警察 这两个称谓的变化问题也算是完美结局了,最后那句“你们看什么看,这是我们一家三口的事啊”太搞笑了哈哈哈
难得梅艳芳演了一次没有存在感的电影,李连杰谢苗的父子很靠谱,于荣光脸谱化,打斗还不错,三个高摆腿酷呆了,不过那么大的船那么多的富翁,竟然连护卫都没有,全靠两父子打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