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静静的像流水一样,讲述了74岁的老父亲从哥哥家被迫离开,需要暂时住到妹妹家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子女到底应该怎样处理养老问题,是不管自己和自己的小家庭喜欢与否,都要遵从社会的舆论和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祀奉老人?老人在面对自己老去的事实,内心怀着怎样的期待,又会做怎样的选择?这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思想熏陶的整个东亚文化圈都面对的共同伦理问题。
这个故事因为有伊藤先生而显得格外温馨,因为有伊藤先生,最后每个人都顺从自己的内心让这件棘手的难题有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为什么说是一个家庭的三代人呢,我认为74岁的老父亲算是一代人,哥哥可以理解为一代,因为不知道哥哥的年龄,姑且认为40岁左右吧;妹妹34岁。在老人到底应该怎么安顿的事情上,每个人的想法态度在影片里说明的很明确。
老父亲,一个四十年的老教师,正直有爱心,执拗,但有一个偷窃的小毛病:喜欢在超市里偷窃勺子和叉子。勺子和叉子是一家人整整齐齐团团圆圆的象征,晚饭时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碗碟整齐,勺子和叉子发出各种声响,代表一家人的生气和温馨。所以一个人在外面逛到天黑,仍然坐在夜色中倾听别人家的母亲呼唤自己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让他觉得眷恋,也让夜色中的他显得格外的孤寂。所以老父亲内心是无比的希望和家人生活在一起的。
哥哥,性格显得懦弱,而且在小家庭里的地位,明显老婆更加强势。在与妹妹谈父亲是否能去妹妹家过度六个月的时间的事情上,明显掩盖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孩子要考中学只是一个借口,这个从老婆看到父亲时候的呕吐态度可以看出,父亲住不下去的根本原因是无法与小家庭或者说儿媳妇共处;所以6个月的过渡期只是一个借口。后来在一个雨夜和妹妹一起在父亲的老家时,针对是否要带父亲回东京的恶态度上,也不愿意明确表态,甚至应该内心也有让父亲一个人在故乡生活的想法。但是碍于传统的观念,养儿防老、赡养老人,无法直接表明态度,所以态度总是暧昧不明。老婆的表现也是一个佐证,嘴里说着愧疚和抱歉,但是身体却做出了最诚实的反应:呕吐。所以哥哥是受着传统的观念约束,活得最纠结的一代人。
妹妹,34岁。从婚姻的选择上来说,显得很自我。自己喜欢,和伊藤在一起觉得快乐,就在一起。不用去在乎他是50多岁的老头,也不会过问过去,是真正的遵从本心,活得非常自我的新一代人。她在面对父亲要来同住的事情上,最初态度是很明确的拒绝的。一方面因为自己与人同居,一方面也因为父亲执拗和难以沟通。所以告诫伊藤不要对父亲太好,让父亲住下来就不想走。而且在父亲是否要同住的事情上,很在意自己小家庭的态度,在意自己的本心,在意伊藤的观点,甚至认为伊藤与父亲对她是一个二选一的选择。电影拍的非常细腻,每个问题都做了交代,并完美的得到了解决。
首先,妹妹对老父亲。通过对父亲一天的跟踪,她深刻的理解到了父亲的孤独与苍老,也加深了对父亲的理解。
然后,她在意父亲的到来,伊藤是否愿意。伊藤在父亲的事情上,表现的能与父亲很好的相处,细腻周到体贴;但在父亲的故乡时,明确表态说,我又不是你儿子,我为什么要和你住在一起,不要去依赖别人。所以妹妹以为伊藤是不愿意的。
所以父亲,最后做出了去养老院的选择,一个人拧着简单的行李去养老院的驼背背影显得苍老和孤寂。妹妹心里很难过,虽然她想,可是她是一个有着现代观念的人,家庭关系是她的核心,她必须要在乎另一个人的态度,所以流泪了。可是伊藤先生摸着她的头说,我不会跑的啊。妹妹明白了,伊藤的态度。于是跑着追向父亲,所以这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每个人都顺从了自己的内心,做了选择。
从三个人三代人的态度里,也可以看出,同处东亚文化圈的日本也都有着和中国一样的,子女是否要和父母同住养老的问题。到了新一代的妹妹,其实已经比较西方化的观念了,越来越尊重自己的小家庭。所以这个问题因为有了温柔体贴的伊藤,有了比较好的解决。但是哥哥、父亲,其实都还是相对老式的观念,看过一篇文章,说过东亚文化圈的共同点是以代际关系为核心的,夫妻关系反而是第二位的。绝大多数家庭如果在遇到对待老人、对待小孩的问题上是要受舆论的监督的,夫妻关系和小家庭可能在某种极端情况下要让位于孝道和血缘关系的传递。
所以这部电影,其实也说明了社会越来越发达,人们越来越自我的变迁中,针对养老问题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舆论观念已经不再是一个约束。老人的养老问题,可能越来越需要靠完善的养老体系和服务来解决。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在想再过几年,我要如何处理我要承担的养老问题?
或者说在几十年后,我也老了,我在哪里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我的晚年生活呢。
日本家庭题材这种细腻的感觉是真的对我胃口不过腾讯的翻译实在太差了。开头女主和哥哥聊天,女主的话被翻译成“你爸爸”,让我脑补了一个父母离异后被抛弃的女孩长大了,最终去赡养父亲的大戏。
还有好多地方没有字幕。32分20秒的地方,腾讯缺两句对话的字幕,在网上搜到了一个优酷的版本,直接少了那两句话。在伊藤先生第一次说女主的嫂子可能是怀孕了,女主让他认真一点,之后他回了一句,女主也反驳了一句,之后才是女主拿头撞他。这段我花了快一个小时在网上找各种资源,还是没找到有翻译的。
不过腾讯的后面还有好多地方掉字幕,而对应的地方优酷没掉,可以对照着看。
说说剧情吧。
男主的情商实在是太高了,而且做事也相当有分寸感,怪不得能抱得美人归。
女主的爱情观我特别喜欢,不是我故意要跟一个比我老那么多的人在一起,只是他恰好比我老;我不在乎他在遇到我之前做的事,在乎现在的他。实在是太贴合我的三观了。
父亲其实只是有些固执和职业病,虽然这些毛病也给家人们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但他其实人挺好的。知道女儿有个大了二十岁的情人,也没有逼他们分手;知道女儿不想要孩子的时候虽然很震惊,也没有阻拦。算得上思想开明和尊重孩子了。
老父亲从哥哥家出走,倔强得像一只浑身张开尖刺的老刺猬,横生生插进了女儿和伊藤先生的小世界。
这似乎是亚洲父权文化里很容易产出的一款顽固老爹。基本上孩子的成长他不在场,跟子女的沟通机会为零、技能为负,离开妻子的日常照顾,生活根本无法自理,一退休几乎等同碍眼碍事又惹事的大件垃圾,表达方式以端着架子的家长式训斥找茬为主,视情感流露为懦弱羞耻。就连偷勺子的行为,也被他不承认——尽管是老人表达孤独和宣泄心情的方式,更加孩子气的方式。
但海报已经和我们透露了很多讯息,三个人的位置,老爹在最下面,满脸不高兴但实际上是最被呵护的对象;伊藤先生笑眯眯的趴在最上面,他是那个最睿智的人——以独有的安慰方式帮助父母俩找到了那个“不逃避”的自我。对待俩傲娇可真是有办法呢。
装满勺子的箱子被老爹时刻带在身边,着火时也要推开女儿奋力去抢救,这是因为勺子箱也是代表他“存在”的物件吗?一辈子的小学教员肯定为人诚恳,老来的叛逆就也是积攒了多年的压力吧,你们不理我,我就自己积攒陪伴我的勺子们,去哪都带着。固执到可爱的老爹呢。
老父亲是重视安土重迁的那一代,他始终放不下“过去”的柿子树,但却不知道怎么融入“现在”和子女们的相处,在夕阳下默默发呆的背影让女儿心疼,但回到家还是为了“恶魔酱油”发牢骚——说不口啊,说出来的都是笨拙的亲情:“你们知道吗,晚饭是要一家人一起吃的东西。”
知道老父的孤独后,女儿开始采取行动。但看电影,打保龄球之后,父亲明显不喜欢这些年轻且热闹的活动。但故事还是有了转变,他因为伊藤先生的带领,买到了象征“现在”的枇杷树。尽管是一个小小的盆栽,但以后会长得大大的,大大的,被几代人一直呵护。
女儿呢,也是越来越接触父亲之后,被人不断地说:“你啊,和你爹一样的傲娇顽固。”是啊,我始终认为,傲娇懂傲娇,尽管他们磨磨唧唧从来都不说。既然不说,那大家好好养新树吧!
又是一部讲述亲情的作品,看片的过程中一直觉得阿彩和父亲的关系很像我跟爸爸,父亲顽固不化,难以沟通,我又跟阿彩一样缺少耐心。最后父亲决定自己住到养老院去,当时感觉相对中国,日本无论老人还是孩子都真的更独立一些吧,然而所幸最后温柔的伊藤先生讲了一句“我绝对不会逃避的哟”,女主就下决心跑去追父亲了[心] 。起初父亲不喜欢这个伊藤先生,觉得来路不明,没有体面的工作,又比女儿大那么多,可是最后父亲的心也被伊藤先生的温柔融化了吧,无论你怎么闹情绪,他总是温柔的接纳,笑着应对。果然与温柔的人相处,自己也会渐渐变得温柔啊。 即便接下来的生活还会面对很多麻烦和争执,但是对于爱的人我们还是愿意去妥协、去尝试,因为如果爱的人不在了,就什么都不能做了。人年纪大了会变得跟小孩子一样,脆弱,孤独,需要关怀和照顾,如今又是妈妈又是女儿的我也要拼命努力去尝试更好的照顾家人,不留遗憾,虽然很累,但是好在我身边也恰好有一位跟伊藤先生一样温柔的人存在。
作者:方汉君
1
女儿找了大龄男人,父母及家人担心、好奇以及责骂,都是极为正常的事,这样的影片也不少。但这部根据中泽日菜子同名小说改编,由日本新锐女导演棚田由纪编导的《父亲与伊藤先生》(2017),自有其独特的东瀛风味。电影的前后两部分,从轻松明快的谐谑,到深沉于心的阐释,感觉如同两种风格,好在其铺垫,都在情理之中,并不突兀和隔膜。
一部影片要制造矛盾的戏剧冲突,必须在人与事上,有一个合乎常理的解释。《父亲与伊藤先生》,恰恰是反常规,不合世态常模的。如此,各角色之间的对立,由点及面,慢慢展开,使得影片笑料不断。我所想的是,这些角色为何慢慢从对立,到最终的冰消融释,这其中有着怎样的人情密码,真可谓一言难尽。这一定涉及到人性与人心。
有时,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并非简单地偏见和误解,而恰恰是不想理解,以及不愿沟通,反而宁愿一直固执己见的误解下去。我们常常说洞悉人性,但往往身置其中又不得要领,这是因为现实与人之间,总是难以归类和揣度的。当你以为了然,却突然发现摸不着头脑。我们与其说参透人事,不如说现实等待我们发现和揭示的尚有许多,这就是世间行走的秘密。这不见得都是神秘的隐匿的,却是可能在澄清还原之后,对于自身与你所感知的世界,至少有一个达观又清醒的辩识。
这就好比阴雨绵绵好多天,突然有一个难得的晴天,就想着洗呀、晒呀,其实,明天后天都可能是晴天,可我们人类是难以等待的,坐以待毙总是会让我们惶恐不安。但有时候,我们还是要耐着性子,抱着等等看的态度,对待你所身边的事,尤其是对待亲人的不解。比如《父亲与伊藤先生》中,33岁的山中彩(上野树里饰),遇到了54岁的伊藤(中川雅也饰)。
阿彩与伊藤都在便利店打工,他们对上眼,于是就同居了,微波不澜,和和美美。但自从她老爸(藤龙也饰)的不请自来,气氛就搞得高度紧张,简直就是乌云密布。阿彩的哥哥阿洁先是跟妹妹说了,说家里两孩子中考,让妹妹接爸爸过。但妹妹面露难色,哥哥得知她有同居男友,一脸诧异,你不是说想一直单身吗,怎么说谈就谈上了,且在我需要你的时候。
2
反正老爸说来就来了,温和的伊藤“岳父、岳父”的叫个不停。74的老父,当然要问下,他干吗的。小学里。教员吗。不是,就是一个临时打杂的,我在书店也是临时打杂的。一脸懵逼的老爸好像在说你们还不如老爸,想当年,至少我还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小学教员,那他有小孩吗。离婚后没有。那他以前有没有孩子。我没问过。你傻呀,这个也不问。
女儿的冷静,让老父多少有点着急,我问那么多干吗,他以前跟我又没关系。怎么没关系,他跟我都差不多大,你看上他什么啊。我们在一起很舒服,我很幸福。老父摇摇头,一声叹息。自此,这一家三口就在同一屋檐下吃喝拉撒。在女儿看来,这个父亲固执又难伺候,还有心脏病,这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伊藤倒是想得开,让她别多想,至少稍安勿躁。
冲突最直接的就是饮食,老头喜日式素食,女儿和伊藤有点儿重口味,动辄油炸煎炒。伊藤没事就在小院勤于栽种蔬菜瓜果。老头则吃完早餐,就像上班一样出去了,直到晚上才回来,他信奉晚餐一家人必须在一起。最诡异的是,老头带来一个密封的纸箱,搞得阿彩一直猜测里面到底是什么,老父会不会是偷窥癖,偷了女人内衣和乳罩。阿彩越说越急,就要拆开看个究竟,被伊藤制止了。
如果以为这是一个老父亲,专门来这儿显示父亲的权威,或者简单地说道两代人的鸿沟,那都不免简单化。实际上,这更多的是亲人之间的习惯性闹剧。亲人之间为得到更多的眷顾,有时会闹个小情绪,求关注。问题是,阿彩之外,还有一个伊藤。好在伊藤是个慢性子,对于这位未来的岳父,一向恭敬谦让,从无不敬之语,这以柔克刚,倒化解了老头本来的莫名火气。伊藤的劝和,与阿彩的对立情绪,形成了对冲。
阿彩感兴趣的是,在跟嫂子里子见面后,又意外见到了正经过公园的老父,吓得嫂子立马呕吐。虽然嫂子说这是因为苦夏,也足见老头与这位儿媳一起生活时,闹得有多僵。阿彩决心跟踪老爸大白天都在干什么。一路下来,老头除了在街上瞎逛逛,就是喜欢在商场电气和金属产品柜驻足细看,中午吃点快餐,下午同出一辙,然后坐在公园等待夕阳落日后回家。
这孤独落寞的场景,看的女儿不禁落泪,从此阿彩对待老父,就像变了一个人。她对伊藤说,明天我们带爸出去玩玩,也去泡泡温泉,伊藤当然乐见其成。结果,一起打保龄球,老头总是扔在了沟里,看着伊藤手足舞蹈,老头有了情绪,温泉也不愿去泡了。幸好,伊藤带他来到了一个大商场,满是他喜欢的电气及金属产品,出来又看到他喜欢的枇杷树苗,伊藤让老头买一盆带回家养。这一天,老头真是心满意足。
3
影片上半部分可谓绵密紧凑,让人急不可耐的想看下去。一旦他们的关系和解了,稳定了,反而这种谐趣味就少了。影片的下半部重点放在了如何安排老父以后的生活,或者说老头在思考如何继续以后的生活。至于老头见义勇为,以及阿彩的哥哥说道老父有偷窃的习惯,就是爱偷小勺、小餐叉什么的。这让阿彩极为讶异。其实,这暗示着老头借此不良癖好,以求得一种安全感。这真的让人心酸。
从父女之间的“明争暗斗”一下转入平淡,好像影片少了点生趣,其实,这倒给影片注入了另一种深蕴的可能。当老头不辞而别,回到多年未回的乡间老宅,伊藤从中调和他们父女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兄妹,好好陪伴老父亲住了一夜。虽然没有电,只能点马灯,但亲人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才得以可能。第二天,电闪雷鸣下,发生了屋前古老的柿子树遭雷劈的骇然一幕。
柿子树遍布火花,好像是老人对于过去的一个告别。本来,伊藤说等我们把老宅维修了,你再来住。老头也同意跟他们回去住一段。没想到,柿子树的着火,其燃枝又波及到了老宅,老头最急的倒是那个纸箱子。原来这纸箱子全是他积攒的金属勺子。好像这些是他的命根子。被老头寄予深情的老宅和飞扬的勺子都一同湮灭于无情的火光之中。想必这是他对过去的一个彻底告别。
老头说过,想吃柿子就去摘,何必去买。伊藤和阿彩听得懵渣渣,到了老宅,才知道老头并没有胡言乱语,这就是他从小到大的习惯。影片正是讲一个人的习惯,哪怕是恶习也是很难改变的,何况饱含着浓浓的爱。
大火烧了老宅,竟然还有老父当年的女学生,前来探望老爸,这让阿彩感到愧疚。更意想不到的是,老父跟他们说,想来想去,我还是决定去养老院,退休工资也够用了,只是以前给你们添麻烦了。
老头特地嘱咐伊藤好好照看那棵小枇杷树,还有,阿彩就拜托你照顾了。老头说着就走了,看着他老去的背影,伊藤说我是不会逃避的。这触动了阿彩,她追赶着老父的步履。老头如果不愿回头,至少她会送他到养老院。
人与人达成谅解和理解,是多么一件不易的事,哪怕亲人之间,交织和混杂着习惯性的理所当然,对于亲人的内心,难有沉静的深入。影片触动我们的,也许正是这个。一部好的喜剧片,带给我们不止有笑声,还有爱和审视。
2017、9、26
褪去野田妹的稚嫩,换上juri的凌厉,切入「东京物语」,父亲执拗教一辈子书,表达方式只剩下苛责和训斥,却一直念叨「晚饭要一家人一起吃才好」,女儿表面讨厌“饭桌式”说教,内里却是愧疚姿态,配上“完美的”伊藤先生做润滑剂,演技撑起剧本。「枇杷是树,盆栽也是树,可归根到底是家,是归宿吧
泥轰是个好国家,在便利店打工的五十多岁废柴老头,在市区租个平装小公寓就能把到树酱这样的妹子,在天朝这种设定编剧要被喷死
各种爆笑+泪目。父权文化根深蒂固的日中韩东亚社会,很容易产出该款讨人嫌的顽固老爹。基本上孩子的成长他不在场,跟子女的沟通机会为零、技能为负,离开妻子的日常照顾,生活根本难以自理,一退休几乎等同碍眼碍事又惹事的大件垃圾,表达方式以端着架子的家长式训斥找茬为主,视情感流露为懦弱羞耻。
你知道么,越固执的人,内心的情感越汹涌。
两个20岁的差,倒像是54岁的父亲带着34岁和74岁的两个“孩子”,重新理解家庭,一点点填平这40年的鸿沟。大火前夜,老屋留下一家人最后的亲密相处;火光里吃饭用的勺子翻飞,每瞬闪光映照着一丝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念想。枇杷与柿子,都坠着沉沉的感情。不够完整,但很克制,表演精彩。7/10
柿子树有柿子树的坚韧,枇杷树有枇杷树的温柔
奇葩说辩题啊。
前半段蛮好的,从失火开始就不大收得住。。树里演得真好!!!
日本这个国家,有多么变态,就有多么温暖,有多么极致,就有多么平缓。中川雅也在独家新闻里多癫狂,在伊藤先生里就有多温存。
导演的节奏还是一如既往的散漫,大段诸如吃饭戏的设定非常生活流,讲两代人的和解并没有讲出新的东西,树里掩面哭泣一幕让人联想到小津电影里的原节子,传统家庭崩塌的主题也是类似。利利弗兰克这个老女婿的人设增加了些看点,温柔又有责任感,和树里配虽不似爱人倒也看着舒服。
庭有柿子树, 妻没后两年, 今已亭亭如盖矣。家人间的距离取决于彼此理解的程度,顺其自然就好。
这本子,内核还行,坏脾气老头和女儿的话,故事也太散了吧,也就偶尔一个笑料。伊藤的选角总觉得有点问题,主角应该是绝对的树里,但树里的心理纠结描写还是太少了,一场哭戏是远远不够的。
3.5;树里拍片数量着实不多,且看且珍惜;一开始觉得Lily Franky这样的年纪和形象严重不符,看到后来,才明白其魅力,才明白树里选择他的原因,他是父女之间修复关系的重要黏合剂,神秘背景不揭破也自有趣味。
平淡而细腻,克制而理性。絮絮叨叨的日常小事,剪不断理还乱的伦理亲情,现实的艰难抉择和未来的迷茫怅然。“我是不会逃避的”,温柔和善的伊藤先生给予了阿彩一个最好的答案。PS.片尾juri悲伤的落下眼泪,是全剧最喜欢的镜头。
社会长期进入平稳阶段,无所兴奋点,也无所追求点。 一切都是平稳和安定的,由此,万事万物都可以拿来慢慢说上几段,哪怕中学生们对濑户内海的水波发呆,也是半部电影。 您说他们一年可以生产多少? 但我们需要吗?不,至少我 希望有北野武、 三船敏郎等等!
如果你觉得不好看,可能是因为你年纪还不够
TMD 中川雅也这厮 和Juri、Yoko酱都演过夫妻了!!!!!!!!!!!15-10-23:看了人设后,我的心情是矛盾的。。。 170408:终于发布了! 170618 终于看完了。叹 221128是藤井树哇版 重温下
被一部好电影击中就是那么容易。34、54、74同一屋檐下,可以看做是「东京物语」的延续,而立之年却还一事无成打临工的女儿,成熟又温柔的伊藤桑,固执古板爱说教的父亲,磕磕绊绊但却温暖有爱,他摸着她的头说「我是不会逃避的」,她追了出去,爱你的人愿意一起面对接下来的人生,何其幸运!
后面火灾那,先拍树着火引燃房子,烧了一部分后大家才发现并跑出来那才相对合理点,电影中处理的只是中二文艺式,这也是日本电影残疾的表现了吧
@Tジョイprince品川 带着夏日清凉的温情日系作。全片没有一个镜头刻意煽情,仅仅是淡淡叙述着日常里的小事,却看得泪如雨下,又时而破涕为笑。成熟稳重又可靠的伊藤先生。不善于表达感情的,笨拙又顽固却无比可爱的父女。真的很喜欢这样的日本电影。回家的路上,我买了一个柿子。